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精选8篇)
要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联系自己的工作学习实际,紧扣企业发展主题,把加快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围绕发展,不断增强善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才能使企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要善于学习和解放思想,夯实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解放,可以说人们对于发展认识的程度越高,奋斗目标越明确,整个社会就会越加充满活力,企业发展就会越好越快。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要的表现应该看思想观念是不是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不是起到了引导和推动创新作用。当前,公司正步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与铁路运输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在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上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适应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要求,就要从我做起,争做学习型员工和管理者,做到善于在学习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保守落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创新的自觉性。
二是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紧紧把握机遇推动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对于公司来说,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并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当前铁路运输高速重载和环保对车辆以及新产品的需求,既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又一大好机遇。能否再次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用最快、最短的时间,加大各项工作创新力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但是从近几年连续跨越发展的较高起点上继续前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更加艰巨。所以,要实现公司“十二五”期间各项奋斗目标,打造公司六项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发现和把握了机遇就有了创新的载体,从公司过去的发展也不难看出,凡是能够把握机遇大胆创新的时候,公司都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当今世界机遇并不少见,但往往最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眼睛和头脑,缺少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行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这就需要发现和正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变革创新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作为企业的员工,则要把公司的发展机遇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寻找发现可以发挥优势作用的时机和着力点,积极立足岗位开展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机遇,增强实践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是要敢于解剖和反省自己,增强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就是要干前人或自己没干过的事,创新就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创新就是在不断的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新举措。它必然会遇到保守思想、习惯势力等诸多困难和阻力,但创新作为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要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并以此统一公司上下的意志,激励和鼓舞广大员工大胆创新迎接新的挑战,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实践创新需要智慧,但更需要的是敢于创新的勇气,需要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要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奋发图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没有创新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是否能置身于时代发展大的背景和环境之中,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姿态,经常自觉地解剖自己、反省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落后和差距,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唯此,才是创新的关键。同时,应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做到谦虚谨慎,戒骄诫躁,要努力营造鼓励推动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创新既需要领头羊,也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进道路上不怕困难挫折,战胜艰难险阻。
四是要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搭建好服务科技创新的平台。
企业科协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与科技人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人员展现才华的舞台,是企业发展的参谋和智库。要发挥好企业科协作用,企业科协就要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和举荐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提供智力支撑。要紧紧抓住企业需要人才,用好人才的实际要求,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到实处,搭建好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平台。要注重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完善科技工作者的利益表达机制,重视开展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主动与有关技术部门、群团组织配合协作,努力增强科协组织凝聚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充分涌动,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提供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活动,开阔科技人员视野,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把“讲、比”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水平,使企业科技创新成为规模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突破前人,也要突破自己。科协工作要发扬永不自满和主动进取的精神,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和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对于发展、创新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要把改革创新精神真正落实到科协工作行动中,就必须牢牢把握企业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强化持续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走出困境呢?现代经济学认为, 在长期中一国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但三十多年来由于中国是短缺经济, 因此企业家的思维特征主要是模仿性思维和扩张性思维。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饱和, 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必须实现自我调整, 走向创新思维发展, 才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是农业民族, 大部分人习惯遵守经验, 复制成功。因而建立创新思维绝非易事。因而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家自我精神的转换和发展。或者说, 企业家自我精神发展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这是《企业家的精神发展与企业的创新及其方法》 (孟华兴季小江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一书中的核心观点。
本书大量利用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资源, 对人的自我的精神发展进行研究和归纳。总体上说, 动物满足于现状, 而人的精神的发展则是永不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超越精神, 这也是人类创新的内在心理需求。同样地, 企业家的任何创新在本质上都是在精神上对自我的超越与实现, 即做别人没想过的事情, 实现别人没有实现的事情。
在今天的经济背景下, 如果企业家总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进行创新的话, 这样的企业家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也得不到幸福感。我们的企业家必须把创新活动看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活动, 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的短期措施, 企业才有未来。从心理层面上说, 创新也应该成为企业家自觉自愿的活动, 它外在地满足企业利润的增长, 内在的实现自我的心理满足。
[关键词] 自主创新民营企业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各类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6年全国有2576万家个体工商户及494.7万家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已占国内GDP总量的65%以上。但是,民营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综合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若要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一是要有主体意识。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民营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总以为只有科研机构、国有企业才能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而民营企业主要应靠机制和营销灵活而取胜,缺乏自我创新的实力。实际上,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不仅在于产生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运用和市场开拓。而正是企业,才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面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有危机意识。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生产经迅速网络化、信息化,信息传播交流不断加快,新技术的扩散更加便捷。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据专家估算,现在新技术每年平均淘汰率达20%左右。一种新产品只要面市,立刻就有追随者仿效和赶超,任何新技术和新产品,都很难经久不衰和永保畅销。面对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的迅速变化,民营企业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无法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三是要有竞争意识。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经济方面的优势,占据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地位,使我国的传统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不断消化、吸收、创造先进性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服务,努力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民营企业如果一成不变地保持产品的功能、质量、包装和服务,就无法适应不断扩大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
总之,民营企业一定要树立为生存、为发展而创新的意识。“创新即兴、守旧则亡”,“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乃是市场经济的定律。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发展,越做越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长虹和海尔发展壮大的根本经验就是依靠技术创新战略。他们始终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据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既追求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又追求实用性的技术价值,紧紧把技术与市场、技术与成本、技术与产量、技术与服务、技术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生产一代、研究一代、试制一代、设想一代,因而得到了丰富的回报。
企业技术创新实际上是运用新知识,采用新设备,形成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工艺创新最大的特点是改进操作流程,简化生产工序,减少原材料损耗等。实践表明,凡是能够用先进设备代替落后设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就高,否则,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就低。因此,民营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努力推广自动化控制、节能降耗和工业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工艺,争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偏好。产品创新不仅可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而且可以使产品生命出现再循环。企业只有瞄准随时变化的市场,依靠技术和工艺创新,使产品快速更新换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海尔正是这样,他们始终瞄准市场,推进产品创新,不断缩短产品升级换代的时间,因而能够不断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当然,产品创新不单是样式的变化,关键在于质量的提升,因此产品创新还要与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制定和品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品牌可以区别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是现代营销策略的突出表现之一。而企业的技术标准一旦成为所在行业的通用标准时,这一标准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主要有模仿创新策略、合作策略和自主创新策略。通常做法是先选择模仿创新策略和合作创新策略,再选择自主创新策略。不过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策略往往是彼此穿插和交替进行的。模仿性创新是指企业对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成功技术产品进行引进和模仿,研制出在性能、质量和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投入少,见效快。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利用各自主在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合作进行技术创新,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选择这种创新策略的最大好处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并可降低成本、快出成果。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研发力量来完成产品的构思、设计和生产工作。它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发活动而获得的。这种创新策略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可能采取,一旦取得成功,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技术壁垒,获得高额利润。但是自主创新的投资大,风险高,成功率低。
三、积极实施制度创新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既表现为技术的竞争,又表现为制度的竞争。制度能够成就企业,也可以毁灭企业,制度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分析企业创新的原因时,人们一般认为是技术创新的推动,但问题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著名企业能长时间地进行技术创新?为什么不少靠技术发明起家的企业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昙花一现”,陷入困境而一蹶不振?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制度。制度决定或主宰着技术创新方向、速度和深度。没有制度保证,企业自主创新就很难取得实效。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多为家庭式、家族式企业,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靠的是家庭、家族凝聚力的优势,许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主集董事长、经理、财务主管等权利于身,而且公司内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多是家族成员,这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应积极在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
1.产权制度创新。产权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权力、利益和责任。因此,民营企业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尽快明晰产权所有,形成法人治理机构。已经成立股份责任公司的企业,则应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优质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旗帜,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组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2.经营制度创新。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创新就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形式。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后,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董事会工作暂行规定》、《监事会工作暂行规定》、《经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制约、有效运作的内部决策运行机制。要发展产业集群化经营,促使产业专业化聚集,并发展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辅助行业,形成产业配套体系。要加大企业资本运作力度,更积极、更大胆地争取企业上市,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努力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
3.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是行使企业经营权、组织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强化激励机制和健全约束机制。
(1)强化激励机制。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组织的效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努力程度。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体现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性质的制度安排,以充分体现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通过创设和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激发企业成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机制的核心的薪酬制度。好的薪酬制度对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才有吸引力。薪酬制度应由企业董事会管理,一般由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根据经营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管理难度来设计,预先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奖金主要是年终奖。股票期权是给经营者分配股份,上市公司给期股,非上市公司给期权。同时,企业应按国家规定,给员工办理医保、社保和劳保待遇,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此外,有的企业还给已婚员工安排夫妻房,组织员工出外旅游,专车接送员工回家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企业员工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自己优良的行为可以获得薪水、福利、津贴、奖金和股票期权等物质利益,同时也希望得到内在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和提供发展的机会等精神激励。为此,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外塑形象、内增合力,对全体员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健全约束机制。在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还应健全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的约束机制应包括由法人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等形成的内部约束和由市场社会形成的企业外部约束。在约束机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要明确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必须对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加强经营者的风险责任意识。
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首先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约束。要明确规定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尤其是公司董事会对总经理要有明确的授权和严格的制衡,使决策权得以合理分配,而不能形成所谓的决策垄断。实践证明,即使经营者是企业的大股东,搞好企业是其根本利益所在,如果约束机制缺失也会出问题。
其次是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约束。监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负责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活动,根据《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有行使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总经理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或总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进行纠正,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力。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公司制改造不彻底,运作欠规范,监事会未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由外部进入企业内部监督者,他们独立行使其在治理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可在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制衡控股东和总经理权力,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相对于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更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促进经营者遵守良好的治理法则。
再次是经济责任的约束。为强化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和经济责任,可让经营者按个人总资产的一定比例高以内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风险基金。当经营者管理不善,造成企业亏损或损害了所有者利益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抵扣风险基金,而不仅仅是扣发年薪。当经营者对所有者造成严重损害时,要用其个人资产来抵偿。这样就把经营者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
对企业其他成员,包括那些贡献较大的技术管理和营销骨干,也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制约。要建立严格的工作标准和制度规范,明确全体员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要使每个员工懂得违约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是不能向公司和他人转移的。民营企业一定要克服那种忽视制度、倚重经验的“人治”管理,那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当然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者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
四、大力培育创新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各类人才的竞争。企业发展,人才为本。企业发展后劲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能力,而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转化能力取决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目前民营企业的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高级技工、熟练工人普遍短缺,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产品开发能力、能独立开展重大科研活动的科技人才少之又少。至于懂得国际惯例、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的高级经营管理、金融、保险人才,取得国际化职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设计师等人才,熟练应用英语直接工作、计算机能力强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必须把技术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和合理使用作为一件根本性的任务来抓。
一是在人才的引进、选拔和使用上要转变陈旧的思维观念,不能重原始学历、轻后续学历;也不能只认文凭,不看能力;更不能唯文凭是用,把自学成才者束之高阁。文凭是一个人拥有学历的一纸凭证,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更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企业所需要的不是文凭,而是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被好的机制所激活,也可以被坏的机制所扼杀。另外要走出重引进、轻培养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认识误区,不能眼睛总是盯着大专院校或企业外部的专业人才,忽视企业内部大量的可用人才。
二是要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使人才价值的实现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按“智”分配的原则。要给人才知识、技能的发挥创造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为企业高级人才建立专门的设计室、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提供设备、器材、经费保障,解决住房、户口、保险等问题;给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员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总之,要努力做到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待遇留人,使每一个人才的存在都不被忽视,让一切知识、技术、管理和劳动的活力都竞相迸发。
三是要注重人才的培训和进修,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给人才“充电”。有的企业不把人才视为蓄电池,不断为其“充电”以使他们更好地“放电”,而是当作“蜡烛”,不停地让其燃烧,直至耗尽所有能量,这种只使用,不“充电”的用人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知识都具有阶段性,都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单纯的人才引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创新力老化问题的,只有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劲的创新力。
五、尽量加大创新投入
无论是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造、技术的研发,还是人才的引时、员工的培训、管理的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利益,动力是创新权益大于创新投入。如果企业现在买技术比自主创新合算,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还会去买技术,这里有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不少民营企业认为创新研发需要人、财、物的投入,不如买技术、买设备见效快,这种只管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因为它将无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必然是企业核心竞争的丧失。因此,民营企业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加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经费的投入,努力促进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采取多种对策措施,尽量增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基础,设立企业自主创新基金,专门用于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由商业银行划出专门的信用额度,支持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贷款融资。三是要为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要优先在主板上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优先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四是实施税收优惠,如对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商品的企业,减免的所得税实行即征即退;对自主创新企业进行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收减免营业税等。
参考文献:
[1]陈克勇:创新—企业的活力[J].环渤海经济望,2005,(9)
[2]王宣荣: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J].引进与咨询,2006,(2)
[3]金伟: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6)
[4]周晓红:制度创新是企业成长的保证[J].学海,2005,(6)
[5]傅静:创新企业人才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6]周新玲:自主创新:企业的地位与政府的作用[J].中州学刊,2006,(3)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学会将无形风险变成有形风险;
● 掌握个人和企业培养核心能力的方法; ● 理解动态保持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 学会突破固有思维。
企业变革的创新思维
一、将无知的未来风险变成已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盈利幅度急剧减小。想要获得高利润,就必须进行企业创新和变革,尽快转换到当代盈利模式中,努力从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1.有形风险与无形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两种类型。有形风险是已知的未来风险,无形风险是未知的风险。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未知风险的不可估量和不可预防,其风险程度要远大于有形风险。
【案例】
销售T恤的风险
某北京商人购到一批短袖T恤,准备销售到中东市场。通过分析,这位商人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款式风险、战争风险、收款风险、关税风险等。
除了以上种种有形风险之外,还存在一种无形风险。由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文化区,禁止裸露胳膊,当地居民从没有穿T恤的习惯。这种宗教信仰带来的风险,往往难以改变,因此属于无形风险,也是这笔生意最大的风险。
从案例可见,无论是销售什么物品,都要考虑到环境以外的风险,只有将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全部克服,才能真正赢得销售。
风险因子与应急预案
将以往应对风险的经验加以总结,就会形成风险因子。风险因子越积越多,就可形成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规定了应对风险的相应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例如,通过总结以往应对台风的经验,制定应急预案,进而减少损失。
克服无形风险
如果没有风险因子,就不会产生应急预案,就属于未知的未来风险,即无形风险。例如2003年中国突发的“非典”,就属于无形风险事件。
想要把未知的未来风险变成已知,就需要不断学习与借鉴他人的经验,增加自身的预防能力。
2.成人的学习方式与态度 了解成人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科学设计教材和有效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能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学习方式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从而采取适当措施,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水平。
成人的学习方式 与在校学生不同,成人的学习方式不仅具有急功近利的特点,还会对着急使用的知识进行优先学习。另外,注重生存质量也是成人学习时需注意的问题,如果学习对生存质量毫无裨益,就不适合作为成人学习的内容。
成人的学习态度
成人学习应秉持急功近利的态度,选择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内容,暂时放弃不相关的内容。
二、培养核心能力
除了将无知的未来风险变为已知,以及配套规划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内容之外,还需培养自身的核心能力。
1.什么是核心能力
个人的核心能力,是个人在本行业里长期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体现在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性上。
【案例】
铜线故障
美国东部某厂商,购买了西部某厂商的成套设备。一天,此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关键设备出现故障,东部厂商赶忙联系西部供应商,要求尽快派工程师来进行修理。
本以为对方会派来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没想到却派来一个着装随便、打扮时髦的“毛头小伙”,这让东部厂商颇为不满。当打开关键设备的后盖,发现里面全是集成电路板和纵横交错的线圈时,老板就更加担心了。
年轻工程师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简单的万用表,先在设备各处进行测试,之后很快找出问题线圈,并剪掉了一圈半铜线。等他把线圈重新安装复位以后,他又非常自信地要求开机试车,通电之后,设备恢复正常运作。
厂商老板询问故障原因,却发现并非铜线的问题,而是设备的某个零件坏掉了。工程师剪断这段铜线,其实只是临时处理。通过改变设备的电感量,可以保证设备在6小时内不出问题,生产线也能够正常运作,也正好留出回去取零件的时间。等把新零件安装上,故障就会彻底消除。
东部厂商老板听完解释后非常感慨。虽然仅剪断一根铜线,就需要支付3000美元的费用,但厂商老板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只有那位年轻工程师才能在极短时间内检测出问题之所在,并作出临时处理,以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这也是他的核心能力之所在,3000美元也并非那截铜线的钱,而是用来购买其核心能力的钱。
从案例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定有尤其独特的特点,才能在众多行业中得以凸显。如果个人仅达到“已知”而并非差异化的程度,就不具备竞争力和高价值。从某种程度讲,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差异化的特点。
2.个人核心能力培养 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能力的应知应会和行业经验的提升,用公式表示为:
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积累+总结+提高(创新)
具体而言,对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能力
素质包括代表聪明程度和理解能力的智商、人际交往能力的情商两大类。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专业技能,即应知应会的工作。例如,车间主任需要熟练操作《岗位说明书》中规定的所有工作内容等。
长期的经验积累、总结和提高
一方面,将有用经历上升为经验,把失败经历归结为教训;另一方面,在本行业的长期工作中,还要有所提高,不断进行创新,逐渐加入行之有效的元素和风格。当守业者兼有创新者身份时,就会真正具备核心能力,成为开拓型的管理者。
3.企业核心能力培养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与员工层之间往往出现利益冲突的问题。管理者要想缓和双方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统一价值观,统一管理层与员工的理念。
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与运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锻造。
理念识别
想要将管理者的想法变成员工的想法,必须提炼出一套理来统一价值观,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进行理念识别,通过企业管理把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减少到员工能够忍耐的程度。
理念识别的目的。理念的灌输,是通过潜移默化达到价值观融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把管理层的价值观变成员工的价值观,并形成员工的工作习惯。在理念灌输过程中,应坚持做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
理念识别的管理成本。在管理成本中,习惯的管理成本最低。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就要不断将提炼的新理念灌输给员工,最后形成共同愿景。需要注意的是,“远景”和“愿景”不同,远景是对前方客观的描述,愿景具有主观成分,特别是管理层的主观成分。
行为识别
企业管理并非依靠理念、思维、愿景,而是依靠制度进行管理。作为管理的实施部分,行为识别系统十分重要。
行为的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平台即员工日常行为运作平台,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均能为企业员工的行为提供制度上的依据。企业的管理平台,需要营销制度、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三大制度体系来支撑。想要搭建管理平台,必须进行制度设计,并将需要灌输的理念设计到制度中,最终形成系统、一致、权威化的企业制度体系,约束企业所有人的行为。
行为管理靠制度。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必须有制度的设计能力,这种制度设计的能力与理念识别密切关系,管理者应将给员工灌输的理念设计到制度中,使其体现管理层的思想,组成的管理平台才能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
行为识别的要求。在行为识别过程,需要做到逐步完善、老板认同、没有例外、规范行为等要求,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图1是员工日常运作平台示意图:
图1 员工日常行为运作平台
视觉识别
企业规定员工身着统一的工作服,这种统一标识既可以展现企业的形象和实力,也可在企业中形成团结一致的氛围,以保证和谐的人际关系、顺畅的交流和士气的鼓舞。
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视觉识别注重观念和行为外在化,并通过统一标识的做法,强化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视觉识别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外展现统一面貌,对内增强凝聚力。例如企业团队、企业形象与荣誉感,都属于视觉识别的范畴。
要点提示
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三个方面: ① 理念识别; ② 行为识别; ③ 视觉识别。
企业文化的锻造
作为企业管理科学体系的理论,企业文化经历了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管理变革。不仅是当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还被广泛认为成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内涵。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企业核心能力的锻造,是企业文化不断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方式把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由于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在激烈竞争中极为脆弱,有时会使企业内部员工混乱、外部形象受损。管理者必须抓住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促使企业文化自然步入更高层次,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企业文化目标的制定。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时,必须符合企业内部和现状外部竞争环境,使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需要有阶段性,做到目标明确、稳步推进、层层深入。
三、动态保持核心能力
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位置,可以用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图表现,如图2所示:
图2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图
从图2可以看出,企业所处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与供应商的博弈、与客户的满意、与潜在对手的竞争、与经济环境中战略资源的制约、替代品的颠覆效果、技术环境的判断问题。
企业动态的核心竞争关系,概括起来包括:与对手的竞争关系、客户的满意程度、环境的改变。
1.与对手的竞争关系
在当前竞争局势下,强势垄断企业往往占有绝对优势,弱势企业则被远远甩开,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可以通过协调的方式,从竞争对手关系转变为战略联盟关系,达到双赢。
2.客户的满意程度
企业信奉“客户即是上帝”的理念,最终目的是达到客户的满意。对此理念的理解却容易陷入误区:一是“上帝”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客户拥有不同的主观意识;二是一味把客户当成“上帝”,会吊高“上帝”的胃口。
客户满意程度与企业的大规模、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出现矛盾。为了追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企业不得不增加营运成本,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产品线生产。
3.环境的改变 在波特的竞争力模型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会导致替代品的出现。替代品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冲击。管理者应正确判断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慎重选择经营发展方向,以防被淘汰。
四、突破固有思维
1.方框与固有思维
【案例】
九点连线的游戏
图3 九点连线解法
图3的左侧部分中有九个点,要求用一条直线把九个点连起来,使它们的拐点最少。
这个测试的答案非常多,但多数人都将思维局限在9点之内,也就需要4个以上的拐点。想要解决问题,应打破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在格子之外进行思考,将线画到九点之外,才能出现3个拐点,如图3右侧图所示:
案例中九点组成的方框,代表了人头脑中的固有思维。固有思维是经验的积累,容易导致顽固,想要突破固有思维,就要学会进行自我否定。在塑造企业核心能力的时候,要突破惯性思维,不断通过自我否定突破自己,促使前进。
2.突破瓶颈的方法
瓶颈通常用来比喻整个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例如,在电脑配置中限制整个电脑性能的某一硬件性能,瓶颈也用来指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
面对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应该做到继续努力、卧薪尝胆等待解决的机会。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3.创新思维的总结
要保持变革创新的思维,就要不断寻找风险因子,准备应急预案;同时善于学习,培养自身和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突破瓶颈。
图4是创新的思维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这说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教师必须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我在《量的计算整理和复习》中是这样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有学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和时间
师: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你学过哪些常用的计算单位?教师引导,指名回答,回答中当学生讲到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比划,加强表示:(1)1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2)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约是多大?(3)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约是多大?(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用吨来计算的呢? 师:刚才同学们回忆起了很多的计算单位。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计算单位像刚才这样全搁在一块,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于记忆)非常正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他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整理方法。
师:小组代表讲解思路,展示整理结果,总结规律。
学生代表发言:
①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规律:除1千米=1000米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②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规律:除1公顷=1000平方米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③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规律: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④重量 规律: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面对未来的市场经济,卫浴企业从目前的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最终要到商业模式的竞争和产业平台的竞争,而越高层面的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融资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国内卫浴行业的集中度还不够高,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市场经济要素不
集中
面对未来的感应淋浴器市场经济,节水淋浴器从目前的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最终要到节水淋浴器的竞争和产业平台的竞争,而越高层面的感应淋浴器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融资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国内卫浴行业的集中度还不够高,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市场经济要素不集中。从8年前开始,在美洲、欧洲和其他的一些国际大市场,中国卫浴逐渐把其他国家的产品挤出去,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这说明中国生态节水淋浴器
在国际市场上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但在近3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价格,北美、欧洲等地在尽量把价格压低;感应淋浴器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开始实行认证,这对中国的节水淋浴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再就是运输物流成本加大、感应淋浴器原材料供应短缺,也使中国的卫浴企
业运营成本加大。
1.1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政治修养。
保持坚强的党性, 是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提高政治修养的首要条件。首先认真抓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坚持每月下达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严格落实日常学习制度,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大政方针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论述, 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马列主义信仰坚定不移, 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 认真抓党员干部的集中培训。我们开办了干部讲堂, 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政治理论、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特别是公司两级党组织利用党课, 确定政治学习主题, 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第三, 认真抓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我们通过一年一个主题活动, 相继开展了“整顿作风、整顿劳动纪律”、“三新”大讨论、“讲树促”教育等活动。每次活动都组织集中学习, 开展对照检查, 制定整改措施, 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建设经常化、具体化, 进而成为领导职工群众进行科学发展的实践。
1.2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关系着党的形象与威信, 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 我们将本企业党员干部内心世界修养与外在监督强制规范行为有效结合起来, 不断加强了企业党员干部道德修养。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文明道德建设工程, 把此项工程作为党委重点工作之一, 细化标准, 量化评价, 狠抓落实, 增强了党员干部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认识, 提高了企业整体文明程度。
1.3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纪律修养。
纪律修养是党员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重要素养, 是企业党员干部的必修科目。多年来, 我们公司坚持常年开展“党纪政纪、政策法规、警示性”等专题教育活动, 深化廉洁文化建设, 为各党支部征订了《中国监察》、《纪检监察报》等报刊杂志, 购置了《忏悔录》等宣传教育光盘, 组织观看了集团纪委组织的反腐倡廉警示展。节日期间, 及时进行廉政提醒, 加强监督检查, 对“易发病”的单位和人员打招呼, 超前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把纪律和他律转化为高度的自律。建立完善了《党政干部问责办法》和《党支部议事规则》, 坚持厂务公开、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和重点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认真落实集团禁酒令、禁牌令, 把严格执行党纪、政纪要求转化为对职工赋予权力的珍惜和对自我人格的尊重。党员干部纪律修养的提高, 有效防范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2 在科学实践中, 全面提高企业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2.1 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改革发展的能力。
学习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是培养能力的第一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 根本的途径要靠实践。天力公司主要开采大矿残留煤柱和边角资源, 矿井规模小、地质构造复杂、成本高、工效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在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调查研究, 加强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积极探索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 特别是紧紧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深入研究, 奋力攻关, 在破解难题、勇闯新路中增长才干。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 我们重点抓好吴寨矿产业升级改造工作, 完善了矿井一通三防、提升运输系统, 开工建设了皮带斜井、储装运系统, 上马了综采、综掘装备, 促进了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强化安全培训教育,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促进了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公司连续四年被集团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2 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
天力公司机械化程度不高, 生产工艺比较落后, 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技术创新等严重问题与挑战。近年来, 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在提高管理创新的同时, 以生产工艺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为重点,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我们还加快了上马综掘设备的步伐, 目前已有两台综掘机投入生产, 极大地提高了掘进工效。我们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 仅2009年就完成各类科技成果130项, 其中集团公司级以上成果2项, 创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
2.3 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应对风险、维护稳定的能力。
我们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应对安全风险能力建设, 组织大家辨识瓦斯、煤尘、水、顶板等变化情况, 提高了全体职工防灾抗灾能力。我们注重党员干部应对社会风险能力的建设, 通过加强和改进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组织党员干部关注职工的生活小事, 坚持日常性扶贫和重大节日走访相结合, 真情关怀弱势群体, 想方设法改善困难职工生活, 确保了“三不让”目标实现。同时, 我们利用各种宣传阵地, 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形势任务宣传教育活动, 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企业的决策信息及时传递到职工当中, 使企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 充分发挥了职工主人翁作用和民主管理作用, 促进了劳动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 维护了企业大局稳定。
3 在科学发展实践中,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模式
3.1 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新的党建思维。
科学发展观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这些年, 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到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 树立了新的党建思维。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上, 确立了“促发展”的企业党委工作的根本目标, 即, 促进百万吨跨越的目标。在核心上, 确定了“抓好班子, 带好党员、干部和职工三支队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党委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基本要求上, 制定了创建“五好”党组织的考核标准。在根本方法上, 采取了营造和谐、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措施办法, 逐步形成了“抓班子、带队伍、创和谐、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思维。
3.2 创新党委工作理念, 提高党建工作效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借鉴先进单位经验, 树立了党建工作的绩效理念、管理理念、评价理念、系统理念。我们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抓手, 以计划、实施、评价、改进为步骤,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 以季度检查验收为保障, 扎实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能, 促进了三个作用发挥。
3.3 融入经济建设中心, 推进企业全面发展。
天力公司党委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 努力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加快企业发展的实处。我们两级党组织通过在抓班子方面建立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等方面的制度, 使党组织的意见按照参与决策的范围、形式和程序得到了体现。我们通过开展以“准时、清洁、标准、整理、安全、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 使职工行为得到了规范, 实现了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以企业发展衡量党建工作绩效的良性互动, 从而使企业党委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引导者、组织者、落实者, 成为企业发展优势、企业发展软实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模式, 提高党员干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 凝聚发展力量, 提升发展能力, 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平煤股份天力公司党委坚持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抓手, 把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能力, 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积极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创新, 努力在增强党性、提升能力、发挥作用、促进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企业的发展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通过对企业内在环境的整合、变革,来实现组织的长效发展,本文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分析,找出其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产生的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创新能力环境
在资讯信息海量扩张、国家和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当下,各组织都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作其在未来竞争中决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管理者和研究者在探索如何培养和建立“创新能力”的时候,分别从许多方面来探索,本文主要结合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从组织内环境出发,寻找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1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在心理学中,环境和个体对环境的感知是其产生某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我国许多理论和时间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组织气氛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它组织的某种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特征,是一种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分析组织或者企业、以及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等问题时,组织或者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环境、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前因变量,对企业和个体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的一本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学专著,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对于组织内部发展的思考,它将“系统思考”作为其理论额核心,它引导人们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凝聚团队的精神、寻求整体的发展。同时,这本书以学习为着眼点,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使得员工能够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需找到共同愿景、通过团队的学习最终实现整个组织的发展。在这本书中处处体现出“学习”的氛围,而这个“学习”的特点,则是彼得·圣吉所提倡的学习型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内部环境或者氛围的本质。
2 “创新”理念的发展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应当包括五个“新”:即开辟新市场、组织新的组织方式、得到新的原材料、采用新方法、生产出新产品。当今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也认为:组织能够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是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20世纪后期至今,世界环境处于总体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各国家和企业能够稳定、长期的实施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未来使得自身的发展从激烈的环境中突出,纷纷加大了对创新的研究,也将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各企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的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格心理学领域、社会心理学领域,过多的关注人格特质、认知过程与动机,希望通过对个体的研究,来促进个人创新能力的突破,从而实现以个人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而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则开始关注环境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环境和创新两者的的交互作用。
影响创新行为的环境因素有许多方面,如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实践中发现,一种类型的组织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其存在和发展范围。彼得·圣吉博士《第五项修炼》主要从内部环境来展现学习型组织对于企业和组织的发展产生的作用,而学习型组织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信息收集的全面准确性、信息传递的高效无损性和信息处理的决策最优性,这也是学习型组织和其他环境组织的根本区别。
3.1个体自身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通过“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两项修炼塑造来实现对个体自身的创新。
第一,自我超越使个体有强烈的正向动机,使其能够努力地完成自我和组织的目标。在传统的心理学中可以将自我超越归为动机,而动机可以使得个体能够保持对目标的专注,自我超越使得组织个体能够给拥有创新的最根本的动力支持。
第二,通过心智模式修炼,来实现个体对于创新的突破,使得成员在理性的层面,避免用直觉得出结论和不合逻辑的假设等等,通过吸收别人和外界的新颖的、正确的因素来实现自己独立、独特的正确理论行动等。心智模式的改变,是学习型组织实现个体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经途径。
3.2 团队的创新
组织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为了使得松散的个体能够保持高度的紧密性,使信息高效无损地在组织内传播,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
一是努力为成员创造一个自由交换信息的环境,对于组织中不同的成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意见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去排斥;
二是通过采用“探询”的方法,尽量使个体能够“各抒己见”。圣吉希望通过“团体学习”这一修炼,使组织成员在一个不受批评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述,将通过“团体学习”为团队的创新提供源泉。
3.3 激励创新的产生
每个团队和个人在现实中,由于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愿景。而在企业现实管理过程中,这些不同的愿景通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或者矛盾的地方。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希望为团队和成员个体树立“共同愿景”,将不同的成员的愿景统一到整个团队或者组织的愿景之中。通过“共同愿景”来激励团队成员,使得成员能够为之而奋斗,而且也通过实现这个“共同愿景”来激励成员和团队能力寻求新的创新。
4 “创新能力”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反促进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中培养“学习型组织”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样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样能够反过来促进学习型组织的进一步的发展,如:通过创新使得企业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能够使得团队和成员的“共同愿景”得以实现,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来看,“共同愿景”的实现能够使得团队和成员获得极大地心理满足感,这会使得各成员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加入和维护学习型组织的发展。
5 结束与展望
如今的企业竞争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建设在培养员工忠诚度、团队凝聚力、强化管理效用、培养创新能力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学习型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必将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黄建新,张志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管理科学文摘,2004(2).
[3]薛玉品.个人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创造力人格、主管领导型态与组织创新环境的观点探讨[D].厦门大学,2007.
[4]刘云.组织创新气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5]蔡啟通(台湾).组织因素、组织成员整体创造性与组织新之关系[D].“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1997.
[6]Amabile,T.M.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through motivational synergy[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7,31:18-31.
【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推荐阅读:
创新思维推进企业发展10-04
企业创新体系发展情况11-06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06-0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11-24
家族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05-25
固始局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07-02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06-05
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建议的论文06-11
创新服务企业理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06-16
企业发展管理创新更重要立论稿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