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1

一、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1、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出台《政府机关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和《机关管理制度》,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乡纪委、乡党政办定期巡察,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散、懒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先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3、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

二、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乡在 9 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伍。

1、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2、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开展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工作,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4、强化考评落实。制定《绩效考评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兑现奖惩。

三、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2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 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解放思想,运用市场决定价格的灵活性,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发挥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完善价格机制的深化改革。

1.2 基本原则

全面深化价格改革需要坚持3项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决定因素的价格机制,同时结合适当的政府调控,灵活把握市场的“放”与政府的“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价格改革工作上抓住重点领域来开展,同时以简化机制作为工作重点;三是坚持民生导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在价格改革问题上,必须从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利益层次出发,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统筹各收入层次的消费水平,科学合理地建立价格机制。

2 如何推进价格改革工作

2.1 深化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

为更好地推进价格改革工作,首先要从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工作出发,不断推广,逐渐渗透各个领域的价格改革。交通、医疗费用、供热、电费和水费等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头等大事,在价格改革领域里首当其冲。在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在大层次上保持同一原则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地域作出相应调整。除地域条件外,各个项目的价格改革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调研工作,例如交通运输价格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公交、大巴以及出租车等各类车型的载流量,根据人流、距离等因素合理定价,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法律的高度上保障价格改革的落实。总的说来,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头羊,为了科学合理的控制价格,在价格改革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以市场为主体,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2.2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2.2.1 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但是不能过度干预,全面深化改革价格机制需要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强调的是顺应市场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职能要适当的简化放权,将市场作为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中,政府权力的下放是对市场的信任,当然,政府也必须在宏观上综合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

2.2.2 价格调控机制

建立健全能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价格调控机制,需要做好3个工作。一是注重科学透明,实现价格的动态变化,做好价格调整工作;二是健全价格利益的相互补偿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不断改革不同行业的水费、电费等费用价格,实现社会公平;三是防范市场失灵,建立好相关的调控机制,在政府引导下,确保市场运作井然有序。

2.2.3 价格监管机制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对价格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市场秩序。如果对市场价格不作监管,竞争的公平性将会被破坏,没有约束的市场是混乱的、不健康的,买方与卖方都将处于不确定状态。只有构建相关的市场监管体系,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4 价格服务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优良的价格服务机制,需要从多方面实现价格的透明公开化管理,构建开放的政务平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各方面的价格信息,以满足群众对市场的了解需求。价格服务机制面向人民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针对市场经济的变动、政务的开支,一些廉租房等各种有关价格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得以展示。

2.3 保障价格改革推进措施

2.3.1 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为推进价格改革,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协调实现市场经济的调控、监管与服务。价格改革作为经济政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方面间实现完美衔接。

2.3.2 引导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建立健全价格机制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需要从舆论上实现正确引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媒体需加大市场改革方针的宣传,改善传播方式,采用一些新颖的手段实现市场经济的正确导向,让公平竞争的观念深入人心。

2.3.3 夯实改革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为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改革价格机制,要不断加强改革基础的建设工作。价格改革工作是市场运作与政府干预相互配合的,为保证价格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夯实改革基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开展价格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市场经济也需要不断调整,推动价格改革的工作势在必行。在党的政策方针号召下,价格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有条不紊的开展,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出发,对如何推进价格改革工作作出指导分析,以期促进价格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价格机制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复兴。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3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做好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无论改革怎么样向纵深发展,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企业最终发展成败的关键还是员工。从实践中看,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遇到困难和风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与企业荣辱与共、共度难关的情怀就显得更重要。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等素质,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员工是由天南海北、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员工自身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地域差异以及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意识纷繁复杂。要想使员工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使其思想意识凝聚于企业精神中去,使其行为、动机有助于企业发展,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建设一支团结合作、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作用并成为企业改革的“润滑剂”,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上要实现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科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维护好员工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对员工诉求和关注的热点事情不回避,立即办,用心办,一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赢得员工信赖。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员工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知识做好疏导和释疑解难工作,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克服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上要结合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内容都有所不同。在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班组甚至不同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一是要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所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和引导员工做个好公民。三是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和针对性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前要让员工介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为企业制定政策建言献策,使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更加科学,更能体现员工的根本利益,更能获得员工普遍认同与积极拥护,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要邀请员工参与管理,共谋发展。实践证明,每当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都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四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企业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一个团队是否能形成合力,具有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关键是管理者的责任。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事实告诉我们,要发挥好员工的积极性,除加强制度建设外,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显得更为重要。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员工的思想千变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通过树立典型,引导教育员工的工作方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等。这些优良传统和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使它逐步形成一门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科学,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二是要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深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中“务虚”与“务实”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在“务虚”中贯彻“务实”,把基层当重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把解决员工的现实困难当做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解决员工和基层的实际问题,满足员工期盼,实现员工梦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常态化。要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对从事党务工作的员工多给予关心,使他们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4

XX委改革办(2017年11月24日)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之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改革、促发展、补短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阵、靠前指挥,带头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了387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争取了3项“国字号”、9项“省字号”试点;重点实施了城乡建设“四个百万工程”,新型城镇化改革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作交流发言;创成了全国国地税合作百佳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先后在明召开改革工作现场会9次;电商进农村、国地税合作、测土配方施肥、腾笼换鸟、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做法,先后被XX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推广。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压实责任抓改革。重新调整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10个专项小组,制定了“两规则一细则”,建立了改革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果清单,明确了改革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改革办及联络员单位的工作 职责、任务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医改领导小组会17次,研究制定“学天长、全覆盖、再创新”方案、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方案、“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改革文件48份,群团改革方案在滁州8个县市区中率先出台。

二是突出重点抓改革。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承担上级的试点任务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地税合作办税、政务服务标准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服务业标准化、县域“医共体”、现代学徒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型“政银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土地股份合作、港澳二次签注制度、供销社综合改革、受立案制度改革等3项国家级试点、9项省级试点、5项XX级试点,抓方案、搞协调、促落实,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实效。政务服务标准化得到国标委主要负责人肯定,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供销社综合改革首创全国智慧供销模式,市人民医院获“中国县域医院管理创新奖”;服务业标准化通过省级验收,XX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是严格督察抓改革。制定并严格执行“三察三单”制度,将改革工作纳入全市月度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部署”、“一月一督察”、“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构建了市领导督察重点项目、市委改革办和作风办督察牵头单位、专项小组督察成员单位、市直部门督察责任单位的“四级督察体系”。今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人先后5次带队督察医改、河长制、政务服务、国地税合作等重点改革项目;市委改革办、市作风办联合开展3次季度督察、11次月度督察;10月25日,市委成立11个改革工作督察组,对86项改革任务,进行“全覆盖”督察,切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四是强化保障抓改革。在力量配备上,重组市委改革办,将其设在市委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改革办主任,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任改革办第一副主任,为改革办增设2名行政编制,配备1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确保改革工作“专人干、专人盯、专人抓”。在考核奖惩上,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并重,研究出台了《鼓励“善作为”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实施办法(试行)》,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宽容失误者”、“问责不为者”。今年2月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表扬了11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市委在改革一线评选月度“干部之星”80人次、提拔重用40人,树立了鲜明的导向,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明年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奋力冲刺“双十”目标。(即:到2018年底,力争实现承担省级以上试点总数超10个,国家部委、省直部门、XX直单位在XX召开现场会近10场)。

一是聚力实施“经济振兴”行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 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放管服”、“去降补”,深化商事制度、科技体制、税收征管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政务服务获批国家标准,国地税合作、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成全省“样板”。

二是聚力实施“生态优化”行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河长制”、“林长制”,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XX样板”。

三是聚力实施“文化繁荣”行动。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XX故事、传递XX声音、展示XX形象,着力建设“文化强市”。

四是聚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兜网底、织密网、建机制、补短板,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学天长、全覆盖、再创新”、“健康XX”、“平安XX”建设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5

从建立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啻为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本文是一篇15年12月入党思想汇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敬爱的党组织: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活力之源。曾经,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一个商品短缺时代,我们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外部世界。而今,市场机制催生蓬勃的生产力,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道路举世瞩目的辉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撒入社会主义的土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这次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决定性作用”并非“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两只手”相得益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迈出新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一些体制机制,需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及时推进、相互协调,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要使各领域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才能聚合起协调推进的强大能量。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篇6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xx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们按照关于对重点改革事项进展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要求开展工作,现将自查有关报告如下:

一、总体进展情况

经阅研《xx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x年工作要点》中重点改革事项和重要改革方案,知悉我们共承担改革事项总数两项,其中: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一项,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方面一项,按要求已完成两项。

二、承担改革事项落实情况

(一)推进普惠金融改革

做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化工程,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云闪付”推广活动,“云闪付”个人增量客户x万户,排名xx辖区第一,得到xx省银联公司肯定,并作经验交流;建成了强人街示范街区,银联二维码商户达xxx余户,xx市银联二维码商户共计xxx余户;开辟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惠及小微企业xxx家。

(二)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组织金融机构联系辅导企业xx家,扶持xxxx万元以上规模企业xx家,超亿元企业(项目)xx个。截至xx月底,xx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xx亿元,较年初增加xx亿元,增速x%。剔除xx银行核销贷款xx亿,贷款实际增加xx亿元,增速x%。

大力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拓展行动。通过印发文件(x银发〔201x〕72号),制定方案,监测通报,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坚决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降低“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减负。xx月末,金融机构重点扶持小微企业xxx家,减免小微企业抵押评估、登记等费用xx万元;采取简便流程、优惠贷款利率等措施发放小微企业贷款x.x亿元,惠及小微企业xxx家,为企业减负xxx余万元。畅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授信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线上业务,方便客户授信。农信社、xx银行、xx银行开通个人线上信贷业务,目前完成个人授信近x万户,金额x亿余元;xx银行、xx行、xx银行开通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业务,目前已为近xxx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授信x亿元,全面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帮扶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金融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扶贫“户贷率”不高等仍存在。

201x年,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增强政治责任担当,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推动中央和上级行党委的各项金融决策在xx落地。

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步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我市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基本满足xx市资金需求;三是继续优化金融服务,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7

思考之一:要把终年活跃在乡镇、社区、企业、校园、军营等各个领域的群众文化, 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

创造的伟力深蕴于民众之中。来源于百姓、由百姓参与又为百姓服务的群众文化, 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支持者和推进者。

当前, 在有条件的专业艺术 (表演) 团体、传媒产业集团等逐步进入市场的情况下, 蓬勃开展甚至自发竞争的群众文化组织与活动, 已然成为事业性文化常态运作的重要力量。但目前, 在整体发展情况、发展规模、发展体制等方面, 由于缺少总体规划、没有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致使这些分散的群众文化血液, 无法形成更具规模、影响力、示范性、牵引性、扩散性的力量。因此,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 要积极借助当前有力的方针政策, 把这些终年活跃各个领域的群众文化, 纳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笔者认为:首先, 要对这些星罗棋布、各呈异彩的群众文化类别、种类、形式和样式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 全面掌握现有的活跃的各地的群众文化力量, 形成详细的数据资料;其次, 要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 以市或县为单元做出区域性的、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规划;再次, 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主动出面组织和协调管理那些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人员编制的集合点、辅导站, 要为它们争取适当的物力、财力支持, 要在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支持下, 对各个领域的群众文化团体与活动, 特别是其中的骨干进行必要的进修培训、组织会演、成立协会等。

思考之二:要把群众文化作为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引领者与参与者。

文化市场产品的消费者是广大民众, 文化市场产品的供应者也是广大民众。那些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众精心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尤其是那些传统技艺、乡艺社火、原生态演出, 都是文化市场上最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发挥好群众文化市场的作用, 才能给群众文化生活注入长久保鲜的活力, 才能更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才能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 因而, 必须加强群众文化市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一是方向上, 要引导群众文化创作开发积极、健康、正义、高尚的文化项目, 要结合市场需求, 引导群众创作出满足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二是组织上, 各级文化部门要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便于群众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 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得到健康成长;三是群众文化是最具群众基础、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在展示中国魅力, 提升中国形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 还需要把群众文化作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要动力和资源。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鲜明的群众文艺节目都已经而且将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依托这些优秀的群众文化资源, 加强对优秀群众文化项目的创编、经纪、运作和包装, 有效在市场大潮中, 把那些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十分浓郁的原生态作品, 打造成海外陌生人的眼中的精灵和神异, 把斑斓多姿的中国群众文化充分展示给世界友人, 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此提升群众文化在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叫好率。

思考之三:要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那些不以赢利为目的, 真正发自民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及其组织, 更是社会正能量鲜明的载体, 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阵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特别是目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明确提出“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 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 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因此, 各级文化部门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要立足群众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一方面, 要立足深入群众、扎根基层, 切实通过开展群众急需、覆盖面广、受众多的系列辅导培训、展演等方式, 送文化、送服务、送知识到群众身边, 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另一方面, 要诚心诚意地吸纳甚或邀请群众文化的代表人物参与群众艺术馆 (文化馆) 、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的规划发展和顾问管理工作, 提升群众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力度, 切实把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体现到工作中去, 把人民的精神追求落实到文化部门的具体举措中去, 以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和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思考之四: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必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全面深化改革再发力 篇8

一、在全面推进前提下突出经济体制改革主轴及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特别强调的是“全面”,是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同时,又必须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集中发力,及时拿出以问题为导向的硬招实招,确保改革实效。为此,我们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和价格等改革;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和非公经济等改革;围绕提高经济调节的有效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科技、生态文明等改革;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保基本兜底线,深化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要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实际情况,优先推出一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力促经济稳中有进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在强化当期改革举措的同时着力构建法治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必须自觉落实法治要求,善于用法治眼光审视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改革路径、用法治手段破解改革难题、用法治方式优化改革环境,既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推进改革,在现行法律提供的制度空间和条件下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又要坚持破立结合,深度研究改革深化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与时俱进地分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则及时推动其上升为法律法规;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规定先行先试的改革,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取得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提请立法机构予以修改或废止,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三、在推进改革全程充分体现既严又实的工作作风。“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的作风保证。我们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既严又实的作风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切实做到:改革方案要实,以专业化的精神,深入开展改革理论研究和基层一线调研,提高方案设计的质量与水准,确保改革措施接地气、有力度、可操作、能解决问题;问题导向要准,坚持以问题导向改革、以问题倒逼改革,问题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找准穴位,切中要害,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步骤安排要稳,充分考虑改革的宏观背景环境以及改革举措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与推进条件,注重把握改革的选择性与节奏时机,看得准的就马上办,重在打通“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更为重要的是群众对改革措施的获得感要强,善于从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发现和把握改革的切入点,使改革成果可触可及,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着力提升改革的社会认同度和群众满意度。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9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湘阴处于“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发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发展的关键部位,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要深刻领会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既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促进湘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一是中央看得重、抓得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政治局常委担任副组长,并设立了6个高规格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等专门机构。今年来,总书记已亲自主持召开了三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发表重要讲话,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出台的有关改革文件范围之广、措施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今年2月17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特别强调,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拿出壮士断腕、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来推行改革。这一系列重大要求和工作举措表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态度是鲜明的、力度是空前的。二是省市跟得紧、要求严。省委、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但亲自挂帅,成立了高规格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还多次组织市州党政正职、县市区委书记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省委守盛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防止徒陈空文,做到不走虚;防止等待观望,做到主动作为;防止急功近利,做到不抢跑”。市委连续下发了岳办发20149号、10号两个文件,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调度讲评,严格督查问效。要求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实施方案、有常设机构、有工作人员、有改革台账、有创新突破。具体到每一项改革任务,要求“六明确”,即:明确改革事项、明确牵头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协同单位、明确完成时限、明确销号评估标准。6月以来,省委、市委改革办更是强化了对改革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要求各市州和县市区从本月起按月上报改革工作进度,形势十分逼人。三是我县任务重、压力大。单从改革的内容来看,省委7年改革总任务达319项,市委改革总任务达308项,我县改革总任务也有303项,要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工作十分艰巨。自5月9日市委改革办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以来,岳阳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会议,部署推进改革工作。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虽然于6月14日、7月11日分别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研究改革工作,但各项工作特别是改革任务推进还不快,有的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对此,大家务必清醒头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推进改革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快速推进、取得实效,不负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以及76万湘阴人民的殷殷期望。

要十分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即将下发的《中共湘阴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是今年我县改革的“施工图纸”和“操作手册”,各专项小组要认真对照文件,明确自身的改革任务,尽快确定各自的具体改革事项、改革要点和措施办法,抓紧实施,确保年底前不打折扣、全面完成。同时,各专项小组要在本月内将《改革实施方案》和重大改革事项报县委改革办备案,并按月报告改革进展情况。《县直和驻县有关单位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是我县今后7年改革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各专项小组一定要逐字逐句研读,把握政策尺度,理清工作思路,提前谋划好今后7年的改革规划。同时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高层动态和最新信息,积极争取改革试点,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改革试点,各专项小组正副组长、牵头单位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确保及时跟进;对需要长期抓落实的项目和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对今年暂不具备条件、暂不启动的改革任务,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适时启动。各专项小组对每一项改革都要做到“六有”、“六明确”,确保改革任务抓实、再抓实。今后,每年年初县委都将出台本“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县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要根据7年改革总任务和上级部署要求,切实加强调研,准确把握高层动态,起草好改革文件。

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时间节奏。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长跑”,更是一场“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控制好改革的风险,努力做到“蹄疾步稳”。对需要中央和省、市委层面决策的改革,要听令而行不抢跑;对中央和省、市委已明确部署的改革,要大步推进不拖延;对一时看不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先搞试点不盲目、不走虚。具体实施步骤是:2014-2016年为重点突破阶段,在国资国企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综合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方面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民主法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试点一批改革项目。2017-2018年为集中攻坚阶段,主攻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实施。2019-2020年为完善制度和成果巩固阶段,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要切实履行改革的工作职责。正副组长要切实履行好牵头管总职责。专项小组正副组长是深入推进本小组各项改革任务的“领头雁”,各专项小组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的改革能否扎得下来、深得进去,关键要看大家重视不重视、工作力度大不大、作用发挥好不好。对此,大家一定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迅速到岗到位,不管平时工作多忙,时间多紧,都要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单位开会,听取改革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问题,部署推进改革任务。参与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协同推进职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按个“按钮”、换个“频道”,需要各参与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对每一项改革任务,县委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大家都是本行业、本领域、本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对本单位负责的改革任务,要不推诿、不拖延,不观望、不等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好应尽之责。特别是牵头单位要主动履责,重大问题及时主动汇报,工作进度随时掌握把握,想方设法抓推进,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改革办要切实履行好上下对接职责。县委改革办要及时准确掌握上级改革部署,广泛了解外地改革动态,密切掌握各专项小组的改革进展情况,收集汇总有关改革问题的信息资料,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要及时收集了解改革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和一些复杂疑难问题,协调各专项小组、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就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和咨询,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参谋服务。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小组联络员和联络办会议、专题协调会,加强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联络员要切实履行好联络协调职责。县委改革办已开通了全面深化改革QQ群、电子邮箱(QQ群号为:12220671,电子邮箱为:xyxwggb@163.com),各专项小组联络员要及时加入该群,将本人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通过电子表格形式报送到县委改革办邮箱。同时,联络员要及时向县委改革办报送本小组、本领域推进改革的工作方案、改革举措、改革动态、存在问题以及好的经验做法等。从本月开始,每个月的倒数第5天要将本月改革任务完成自我评价情况以文字形式告知县委改革办,上报的工作进度,要有总体情况、有进度、有事例、有分析,可以反映突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也可以提出工作建议,以便县委改革办综合后及时上报市委改革办。这里特别要强调,要实行改革动态和进展情况报送归口管理,今后凡向上报送的改革工作情况,必须到县委改革办归口,由县委改革办把关后统一报送。

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10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推进规划类改革落实

1、狠抓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聘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目前已完成各单位意见征求,预计本月底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2、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拟订《县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并经十四届县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研究通过。截至目前,为2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10万元。

3、稳定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按照中央、省州有关文件要求,对全县25个乡镇147个村(社区)集体所有的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等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核查,经核查,全县实有村级资产总量4.163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0.4207亿元、农业资产0.0279亿元、长期资产0.3725亿元、固定资产3.3421亿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4、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在11个乡镇建基层供销社各1个,建设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各1个。

5、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6、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引导农牧民依托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规范有序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3万亩,共培育3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124户。

(二)全力推进专项改革方案落地

1、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结合各村区位、资源等优势,投入资金1000万元(100万元/村),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依托村级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2、着力生态农业创意园建设。一是制订《县生态农业创意园建设方案(2021-2022年)》,抓住浙江对口援建有利时机,投入浙江对口援建资金4500万元,在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园区组织实施中药材加工项目和蔬菜加工产业冷链项目建设,其中:中药材加工项目现已建设完成厂房7600平方米,采购中药材加工设施设备2台(套),目前正在安装调试加工设施设备,预计本月底项目竣工;

蔬菜加工产业冷链项目现已建设完成厂房6460平方米,冷库1个计1500平方米,采购加工设施设备4台(套),目前正在开展特色产品展示厅建设,预计本月底项目竣工。二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三产融合,五园支撑”部署,编制《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并经十三届县委第68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3、扎实推进“三域一居”环境综合整治。

二、2021年工作计划

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旋律,以生态品牌建设为抓手,扎实有效推进农牧产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带领全县农牧民同步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小康。

(一)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参照《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贡献等因素,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

(二)狠抓农业创意园建设。围绕藏红椒主题公园和高原生态蔬菜园建设,在、、、等乡镇实施花椒、蔬菜等全域标准化体系建设,拟定建设标准化面积3500亩,其中:花椒500亩,蔬菜3000亩。

(三)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乡、乡、镇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搭建农牧生产溯源平台、加工运输溯源平台、公众查询平台、信息感知采集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溯源追踪,确保过程可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全力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提升。按照“因地制宜、群众接受、经济适用、先建后补”的原则,5个乡镇21个村改造提升农村户用户厕所2527户。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篇11

一、关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只有从源头上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行这一改革,核心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林业部门要主动适应改革趋势,深入研究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认真研究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的所有权、资产产权和确权登记问题,尽快完善用途管制措施,强化监管权。

二、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第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要明确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的底线,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核心是严格落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高压线”。第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林业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家林业局根据法定职责已经划定了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走在了前面。下一步,要把划定的红线落实到地图上、地块上,尽快制定最严格的管制原则和管理办法。已经有法律法规保障的生态红线,必须依法保护管理。还没有法律保障的生态红线,要尽快推进立法。

三、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公园是当今国际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其目的就是保护好自然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更好地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国际上的实践证明,这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制度和载体。我国具有国家公园性质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风景名胜区、考古遗址公园、海洋公园等。目前,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有2150处,总面积1.2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还有2800多处森林公园、3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这些资源无论从面积、还是从数量上看,都是第一位的,是建立国家公园的重要依托。2006年,云南省林业部门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2008年,国家林业局又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林业部门一定要抓紧研究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适合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区域,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四、关于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质是利用价格、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鼓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将给林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要研究森林、湿地、沙区植被、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有偿使用和资产化管理问题,特别是要针对目前占用林业资源的成本过低问题,研究应对措施。二要研究开征资源税给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三要加强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研究,争取不断提高补偿标准。四要研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争取扩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禁止开发区转移支付试点范围,提高转移支付用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资金比例。五要抓紧研究建立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森林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五、关于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当前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构设置是最薄弱的。中央已经明确“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深入研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有利于保护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第二,研究建立破坏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三,研究建立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办法,科学鉴定生态损害范围、程度及价值。探索编制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六、关于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核心是理顺三种体制。一是理顺国有林所有权、产权管理体制。我国国有林包括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所有权是全民所有,需尽快厘清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对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国有林区所有权是全民所有,产权在中央政府,管理权和监管权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使用权在地方政府,要尽快理清三者的关系。二是理顺政府管理林区社会的体制,理顺职能和资金渠道。三是改革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建立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权责利相统一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林区发展新体制。

七、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1.8亿公顷,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7.7%;发证面积1.73亿公顷,占确权林地的96.4%,1亿农户拿到林权证,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近5亿农民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户均获得森林资产约10万元,使广大农民成为林木资产的法人,为他们订立契约、积累资本创造了条件。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培育农民市场主体方面,走在了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林权生产要素功能,包括可抵押、可担保、可流转,实现资产到资本的转换。集体林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林业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监管,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二要继续深化林业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要改革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等监督机制和办法,加强林地管理,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三要稳定和完善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地流转。四要健全财政、金融、森林保险、林权交易等政策,引导农民通过林权要素运用,积极发展林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多种市场经营主体,推动林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使农民在经营林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八、关于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决定》提出,完善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我们要理解其深刻含义。第一,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修复起来十分困难,有的需要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的努力,生态修复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障。当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生态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全球十大生态危机在我国都相应存在,生态修复任务极其繁重,必须依靠制度来加强。第二,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具有丰富的内涵。生态修复制度是生态修复的根本保障,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有利于把生态修复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为生态修复提供行动准则和依据,使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措施更加合理、完善,可以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第三,完善生态修复制度重点是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的制度建设。《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十大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格局。要研究健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制度保障,从规划制定、法律法规、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

九、关于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12年,全国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4.2940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926.7万公顷。经过15年的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提出,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这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定下了基调。林业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组织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一要稳定原有的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二要扩大退耕还林实施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应重点考虑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地区的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以及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腾退出来的耕地等,做到稳步有序推进。三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对还生态林、经济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对退耕农户丧失的机会成本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给予综合补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改革话语 篇12

一、理论创新, 坚持改革话语权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

首先, 《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变为了现在的“决定性”,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这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首要的重大理论创新, 既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又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大突破[2]。

其次, 《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之一, 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 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最后, 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4]从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到后来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提并列, 放在同等地位上,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及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任何长盛不衰的理论, 必定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能够不断回答、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 实现了理论的一次又一次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国情中的应用和不断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紧密相关, 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理论创新, 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紧紧把握时代话语权。

二、人民至上, 使改革话语内容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过去执政合法性所赖确立的条件和基础发生了变化。面对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从《决定》的起草过程来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是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后作出的。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 “广泛征求意见, 开展专题论证, 进行调查研究, 反复讨论修改。其间,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两次分别审议决定, 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 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5]《决定》的起草充分征询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反映了人民最关心的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和愿望, 得到了人民的普遍认可和赞成。

从《决定》的内容来看, 全文提到“人民”多达42次, 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条改革主线, 内容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广大人民最为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住房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稳定物价、食品药品安全、法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国防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 《决定》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及具体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 一方面从满足人民要求, 改善民生入手, 以深深抓住民心,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性举措。另一方面从司法改革、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入手, 提高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 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是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性举措。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 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决定》中的这些措施, 都与作为话语权客体的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这就加强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对于巩固党的舆论阵地, 把握时代话语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制度建设, 为党的话语权提供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6]胡锦涛同志通过对党九十年光辉历程的总结, 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并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 认真学习制度, 严格执行制度, 自觉维护制度。”[7]

由于“制度化是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8], 制度建设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巩固政治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突出强调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制度建设, 《决定》全文提到“制度”的次数高达183次, 是所有热点词语中次数最多的。制度建设贯穿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所有领域, 使以前的成功经验制度化, 并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提供制度路径和制度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要实现物质的现代化, 而且还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决定性措施。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让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为中国共产党掌握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

四、党的领导, 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话语权主导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中共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5]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体现, 也是在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下,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从而凝聚全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重要保证。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 也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党,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9]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只有把自身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兼具的党, 加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才能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作为话语权主体的威信, 从而牢牢掌握和引领改革时代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21-78.

[2]许志峰.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N].人民日报, 2013-11-15.

[3]冯建华, 翟江玲.理论创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1-10.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23.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3-11-1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33.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17.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12.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下一篇:以感悟母亲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