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靶心(精选5篇)
与小提琴结缘,源于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场演出。
活动主办方请来了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吕老师深情演奏了《梁祝》和《思乡曲》,当时的我坐在前排看得清楚,心中很是好奇:半米左右的物件加上四根琴弦是怎样拨弄出这美妙的声乐的?吸引我的还有吕老师优雅的姿势,端庄而有绅士风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油然而生。
很快,就让妈妈帮我找了一位专业老师,开始学习小提琴。从起步艰难到逐步熟练,这一学就是四年。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业紧张,对小提琴的学习和练习越来越少,内心似乎忘却了最初的梦想。
假日里,妈妈为了让我放松一下,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名为《银河补习班》。电影中的父亲对经历了挫折、走过不少弯路的儿子说:“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要始终瞄准自己的靶心。”我不禁怔住了,我的靶心是什么?那个小提琴家的梦想就这样放弃了吗?肯定不能!我暗自下定决心。
那天回到家,我打开落有少许灰尘的琴盒,调好弦弓,擦好松香。一番认真的准备后,那熟悉却又陌生的乐音再次回荡在屋子里,我轻轻说了声:“久违了。”这美妙的琴声让我内心平静,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目标,瞄准了自己的靶心。
接下来的日子,紧张学习之余,每天不管多么疲惫,我都会挤出时间来练习。随着手指皮茧的不断增厚,我的演奏更加熟练,眼前的目标就是要通过10级考级。迎接考级的这段时间,我更加勤奋,手上老茧破了,包扎一下,咬牙坚持!我对自己说,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
考级那天我满怀期待。候考室中,竟然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这位65岁的老人一直跟一位比他年轻近20岁的老师学习小提琴,快三年了,这是他第三次参加10级考试。他说年纪大了,头脑和手都没有孩子们灵活,考级不为别的,只为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演奏水平,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我震撼了:瞄准靶心为之努力者,没有年龄界限啊!不由得对老大爷心生敬佩。
侧耳,隔壁考场传来一段婉转动听的琴声,是我最喜欢的《小夜曲》。听起来比我演奏得更流畅,力度和快慢的掌握也恰到好处。我猜想这位演奏者一定是非常老道的高手。不一会儿,一位小孩从隔壁走出,一个年轻的妈妈迎了上去。原来刚才的琴音正是出自这个小孩之手!让我十分诧异的是这个孩子看上去也才10岁出头的样子啊。我不禁细细打量起他来,发现他在整理琴具时,一双小手手指上竟然结满了厚厚的泛黄的茧子。难怪琴拉得这么好,这是日复一日多年苦练的结果啊。有志不在年高!
一、突出中心,强化职业培训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的关键是“断穷根”。据平桂区扶贫办数据统计,2016年平桂区有贫困户13599户5952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387户。通过调查,绝大多数扶贫移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创业和就业可选空间小,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为有效解决扶贫移民就近创业就业,平桂区人社局以开展扶贫移民职业培训为突破口,让扶贫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创业就业的空间,增强就业创业资本。
2015年底,平桂区扶贫移民培训拉开序幕。为满足扶贫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平桂区人社局组织力量认真统计扶贫移民底数,了解劳动力状况和就业意向,同时调查了解平桂管理区现有企业用工需求底数,综合分析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与趋势,将扶贫移民和市场的需求有效融合,精准开设相应的工种进行培训,力促主观需要与客观需求实现“双赢”。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平桂区共开展扶贫移民培训班18期,开设的叉车、钳工、维修电工、摩托车维修、厨师、育婴员等培训工种适用性广,参训学员1310人,推荐到本地企业就业的学员463人,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567人。
二、找准抓手,助力脱贫攻坚
(一)创办农民工创业园聚拢就业
平桂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项目落户的契机,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选址于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规划范围内的优势,围绕“农民工+贫困户+老乡家园”三大特点,加大力度开展岗石生产加工“订单式”培训,以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就地创业,同时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并吸收安排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吸收扶贫移民就业达到35%以上的企业,平桂区在贷款贴息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截至11月中旬,农民工创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家,其中农民工创办(合股)企业有6家,建成开工投产的企业有8家,企业开工投产率为61.5%,吸纳就业人数960名,其中农民工有586名,占园区内就业总人数的61%。
(二)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达1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二是鼓励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凡能人创办的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按规定给予两年期限小额担保贷款并予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按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三是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截至11月中旬,平桂区人社局已完成创业扶贫小额担保贷款465万元,贴息20万元。
(三)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管理区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平桂区就业服务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意向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建立就业援助常态化机制。在辖区内常态化开展送就业、送援助服务活动,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土企业就近就业。
三、强化措施,狠抓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协调
平桂区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移民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初,成立了局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局党组的部署,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认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宣传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鼓励移民贫困劳动力进行“实践+理论”订单式培训,努力提高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平桂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动向,积极组织移民、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沟通,明确移民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工种和专业,解决企业技能劳动力紧缺和移民的就业问题。
(二)整合培训资金
为努力提高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平桂区以“生活有保障,工作有保障”为目标,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等部门培训经费,根据培训内容、人数补贴贫困户因参加培训产生的部分误工、交通、伙食等费用。A类工种,财政补贴约4800元/人;B类工种,财政补贴约3700元/人;C类工种,财政补贴约2200元/人。免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贫困户能够安心培训,努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出台四大优惠政策
平桂区人社局在平桂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细化补贴标准,狠抓政策落实,出台扶贫移民培训四大优惠政策,以广西贺州职业学院等培训机构为依托,深入组织开展扶贫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免费培训。学员享受免费职业培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由平桂区财政承担。二是享受补助。学员的交通费一次性补助100元/人, A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1200元/人,B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800元/人,C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400元/人。培训结束后学员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平桂区扶贫办再按政策一次性给予A类工种奖励1000元/人,B类工种奖励800元/人,C类工种奖励600元/人。三是就业优先。学员培训结束后,择优推荐到平桂区相关企业就业,工资待遇优厚。四是购房优先。学员享受平桂区扶贫移民新城购房优先选房待遇。
大概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他们一起辛辛苦苦地在c站找到奶酪。两只小老鼠认为这些奶酪来之不易,就每天早早地来到c站津津有味地吃起奶酪,而且还认为c站的奶酪总有一天会吃光的,所以他们还继续寻找另一个站。而那两个小矮人却不同凡想了,他们每天都在家里津津乐道的睡大觉,总认为c站的奶酪多得是,够吃了,就不去寻找另一站了。不幸的一天到来了,c站的奶酪没了,小矮人沮丧极了。生活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幸福。
学习就是这样。记得有一天,老师发成绩给了我们,得了93分,心里美滋滋的,骄傲极了!老师叫我们复习下一单元时,心里想着:成绩那么好,哪用复什么习啊!不就等于瞧不起我吗嘛!!我不服地哼了一声。考试后,我心还是想着,成绩一定有90分以上。成绩发下来了,成绩87分。我难过极了!!我想我败在于不向前进的目标的地步。也许吧!这件事给我击发起了一个启示:不在于勤,何能所得?这句话也是张衡提醒我的。这句话变成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我看见别人没有劳动或没向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不在于勤,何能所得?”我也是,每当我发现自己的坏习惯发作的时候,脑海全都空白,只剩下一句话‘‘不在于勤,何能所得?”
当天天气寒冷,但是射击馆内其乐融融,温暖如春。小记者们和教练员、运动员交流着。小记者们了解到,我市的射击运动始于,至今已有8年时间。20组队参加全省、全国青少年赛事至今,共取得16个省赛冠军、12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同时取得了1个全国冠军、1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18人、二级运动员26人。11月,运动员靳欣、许心甜入选国家射击、射箭集训队。11月李亚杰、卫宸宇入选国家射击集训队。听到这些介绍,小记者们一边啧啧称赞,一边在采访本上快速地记录着。
快乐的体验环节开始了。教练员首先拿出来的是20射击队初成立时的自制“枪支”。一根长长的钢管,上面有手柄、扳机和准星,这是教练员周鑫的杰作。就是这样,解决了训练枪支不足的问题,射击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用这种怪模怪样的器械,射击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
用运动员的枪支体验时,小记者们听说射击队经费困难,子弹很珍贵,一致要求只进行瞄准射击的动作练习,不进行实弹练习。小记者们举着手枪和步枪,异常高兴。在射击馆一角,小记者们看到许多塑料瓶。大家不明就里,想抓起来,但是发觉沉甸甸的。周鑫说,这是用射击训练后的废弃子弹装在塑料瓶内做成的简易哑铃,可以进行臂力训练。这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对于阅读鉴赏文化随笔散文,我们要以“神”为靶心,方能命中十环。因为无论文化随笔散文如何变化,它仍属“散文”家族的一员,“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是不能丢掉的。所以,在阅读鉴赏的时候,文章的“神”仍然是第一位的,以“神”为靶心,并能很好地阅读鉴赏文化随笔散文,需要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关注“自我”,把握核心。散文是一种“自我”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主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感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文化随笔散文也不例外,在这类文章里往往表现为作者对某事物的观点态度。如朱光潜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把“咬文嚼字”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呈现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抓住作者的这个观点,阅读理解《咬文嚼字》自然会易如反掌。
第二种:借助“文化”,阅读鉴赏。既然是文化随笔散文,那么,不论阅读还是鉴赏文章,我们都离不开“文化”的因子。如林庚先生的《说“木叶”》这篇文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读这样的文章是很有困难的,但我们只要抓住文章“诗歌文化”味道浓厚的特点,借助“诗歌文化”来解读就容易多了。如把本文引用的不少古代诗词,作适当的分析,这同时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阅读鉴赏。
第三种:质疑思辩,深入开掘。文化随笔散文具有理性和思辨的色彩,因此,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要善于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打开思路,积极深入地思考。如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作者的观点是:维纳斯雕像丧失了双臂,这种在外形上的不完整、不确定,能够引起欣赏者们多种多样的想像,残缺的维纳斯雕像也从而具有了某种“神秘”气质,并在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方面有质的飞跃。在阅读鉴赏的时候,我们要问:为什么作者要得出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对于维纳斯雕像我们的观点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打开了阅读鉴赏的新思路,对于全面理解文章就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经典阅读】
高山流水
余秋雨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了。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的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那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以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个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撰写挽联者的感受绝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是错位了的友情。(选自《霜冷长河》)
【赏析】人们对余秋雨文化随笔散文的评价是: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从本文中可见一斑:“知音”的经典故事,在余秋雨的笔下演绎成对友情的理性评判,独特而深刻,且发人深省。
【试题】
1.结合文章回答,作者为什么不赞成“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的观点?
2.如何理解“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这句话的意思?
3.联系文章,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知音?
4.结合全文,请说一说文章题目是否可以换成“知音”、“友情”?为什么?
解析与答案
1.提示:回答本题要找到答案的检索区间,根据命题提示“不赞成”,知道检索区间在文中的第2自然段,只要对本段的语句稍加整理即可。答案:(1)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没有获得真正意义的友情。(2)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在成年之后。
2.提示:理解本句,要抓住关键词语“还没有”。答案:说明“我”虽然没有找到知音,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找到知音的信心。
3.提示:回答本题要注意联系全文,尤其是要明确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即通过对知音经典文化的思考,关照友情。作者认为,现代人很难找到真正的知音。但并不是找不到,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本题的答案。答案:需要经历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才能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
【瞄准靶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