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实用教案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醉花阴实用教案(共8篇)

醉花阴实用教案 篇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1)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受,是得其形。

(3)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4)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技巧鉴赏

(1)善于用典(2)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高二语文醉花阴教案 篇2

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 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1页(共4页)

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了解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

(一)朗读体味 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薄(báo)雾浓云/愁永昼,瑞(ruì)脑/销/金兽。佳节/又/重(chóng)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醉花阴》公开课 篇3

导入

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

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5min

环节一:美之探源

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 伉俪情深 后期: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

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给赵明诚看,走的时候又把玉壶带走。于是外界有风言风语说赵明诚用玉壶沟通金国。李清照很担心,就想把收藏的金石献给皇帝。后来却辗转到了一个姓李的将军手里).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晚景凄凉:宋人又有李改嫁张汝舟的说法,婚后不久即“讼而离之”。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是:我与这个人(指张汝舟)实在难以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张汝舟纯粹是一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一心想获取她的古籍和收藏的金石书画。张汝舟感觉捞不到好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出来。因此他恼羞成怒,借题发 挥。平时故意与李清照过不去,经常找茬辱骂李清照。每天动手动脚,打骂凌辱。事情发展到这种恶劣地步,李清照彻底看破了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和罪恶用心。因此李清照决不会屈服忍让,坐以待毙。她要严阵以待,掌握张汝舟的把柄,适时给予反击!后来李清照终于发现张汝舟曾经跑官买官,利用行贿和欺骗手段获取官职。李清照掌握这一情况之后,对张汝舟毫不客气,马上向官府检举揭发了他的丑恶罪行。

当时根据宋代刑法规定:妻子揭发丈夫的罪过,也要负连带责任。就是说,就算是妻子告发丈夫的罪行是事实,证据确凿,妻子也要跟着服刑两年。那么,李清照要揭发张汝舟的罪行,自己不是也要被判两年徒刑吗?对于这一点,李清照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她决心已定,丝毫不怕,绝不悔改。心甘情愿入狱坐牢,也不愿跟张汝舟苟且凑合。哪怕自己被判处多年徒刑,也决不能让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逍遥法外!因此,李清照检举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之后,自己也跟着进了监狱。然而,李清照入狱不久,她的故旧亲友不会坐视不管,朝廷里的有势力的官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张汝舟将受到朝廷严厉的惩罚。而李清照在监狱只关了9天,就被官府衙门释放出来。

李清照再婚与离异,前后只有100天时间。(被骗改嫁,家暴,入狱)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10min ②代表作品 反映到作品中,她的词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后期多写伤时感怀,怀旧悼亡,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念奴娇》(萧条庭院)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③这首词是在什么样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了解写作背景。PPT3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④关于词牌PPT4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5min

环节二:美之理解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 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补充注释:销金兽 销魂 永昼 ...③用四字短语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 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下片 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④词眼是什么?愁 ⑤怎样表现愁的?

时令:“佳节又重阳”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夜以继日的思念。

意象:“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来烘托心情

动作:孤眠、自斟来渲染心情

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⑦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词,也把握了词中抒发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PPT6

环节三:美之品味 ①一个小故事: PPT7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

②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说说这句的佳妙之处。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黄花瘦”:菊花外形淡雅清秀,象征隐逸、清高。

B“人瘦”: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人比黄花”: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③比一比:你觉得“似”和“比”哪一个更好?

明确:“人比黄花瘦”,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小结:

词人自比黄花,写出了自己的芳华和清品,也写出了别后的憔悴和 期待,巧妙地用黄花进行比喻,把抽象的“愁”用“瘦”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④易安以“瘦”写人之愁情影响了一群文人,如:PPT8

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王实甫《西厢记》 ⑤ 这首《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的代表,李清照用晶莹如玉的语言诉说了她生命历程中甜蜜的忧伤,内容:闺怨离愁 风格:清丽柔媚

环节四:美之延伸

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在封建社会,女子如此扬才露己,公然坦露对夫婿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的深挚其内、雅畅其外的爱情词,在从前容易遭到卫道者文人的攻讦。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卷二)。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明确: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诗歌:醉花阴 篇4

一树花丛芳影动,雅韵馨香弄。

娇媚卧黄昏,遮面含羞,醉赏妖娆共。

黛烟袅袅潮浪涌,唤醒葱笼梦。

美艳换新妆,景色斑斓,满目芳菲送。

(二)

玉润天然香满昼,朵朵含羞透。

旖旎满庭芳,美韵风情,独醉花阴后。

影姿婀娜娉婷秀,静伫情依旧。

何处可消愁,几度飘零,又惹相思瘦。

(三)

三月暖风吹碧树,沐浴晨曦露。

蝴蝶醉花丛,浅语呢喃,缱绻频回顾。

满园秀色馨香吐,袅娜和燕舞。

冬去又春来,云淡风轻,莫把芳华负。

(四)

纤眉慧目花一朵,靓丽枝头卧。

洁雅蕴高风,几缕幽魂,化作相思果。

管弦拨动流年磨,日转云烟过。

点点送芳姿,不用涂朱,娇嫩馨香裹。

(五)

水翦双眸凝望远,深邃含情恋。

灵韵闪流光,飞向心来,缕缕携温暖。

清纯俏媚青丝绾,惹却相思漫。

《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 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 情感的体

3、情境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 的理解。

4、问答法:

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 和学习的能力。五、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内容讲解:

一、导入:

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 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 《马嵬》 《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 词人李清照。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 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 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课本上共选了两首李清照的词,一首是《醉花阴》、另一首是《声声慢》,这节课 我们首先来学习《醉花阴》。

二、整体感知:

㈠、解题:

《醉花阴》,词牌名。

㈡、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 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词 作,主要有《一剪梅》 《如梦令》 《夏日绝句》等。出生于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 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 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则分别是她前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 之一。

㈢、播放配乐朗诵录音,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这首词的情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在听、读了之后,应该对此有了一个整体 的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出一个字来描述这首词的感情。

那词人是在愁什么呢,因何而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词人在写这首词的一个 背景。

㈣、创作背景介绍:

1、词人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结婚十余年了。她在 18 岁的时候嫁 给了当时的丞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可以说是鹣鲽情深,恩爱有 加。经常一起研究金石古玩、研究词的创作。(板书:相爱)但是,实 际上写作这首词的时候,赵明诚正在外游宦。(板书:相离)

2、在封建社会,女子还必须要遵守三条原则,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对于已为人妻的李清照而言,赵明诚则是其生活的中心,但是此时丈夫却在外游宦(板书:远离中心),因此,对丈夫的思念和生活的百无聊奈引发出了词人深切的愁绪。

三、具体分析

㈠、上阙分析:学生齐读上阙,加深感性认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这一句明确的点明了时间,是什么时候?

点拨:昼

2、这一句写了哪些景?

点拨:雾、云、瑞脑、金兽

3、词人眼中的雾和云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薄、浓。

4.、很明显,薄和浓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会具有一种 什么样的效果呢?

点拨:—对比)稀薄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浓密的云层笼罩在上空。一个轻,一个重,一个在下,一个在上,这样就直接 造成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从而营造出一个沉重、压抑的室外的大环境。

5、再看看室内,空空的屋内只有瑞脑在香炉里静静的燃烧,逐渐消融,飘起 缕缕香烟。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点拨:寂寥、冷清。室外的压抑、沉重,室内的孤寂、冷清,融为一体,让人无处可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人会不会很高兴,当然不会。

6、在这种凄冷的环境氛围下,词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愁永昼。一个“永”字直言词人愁好似没有尽头,突出愁之深、愁 之重。

小结:前两句,词人选用了云、雾、瑞脑、金兽这几个常见之景,以寥寥数语构 建了一个孤寂、冷清、压抑的环境氛围,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向我们直接 诉说了其白天的生活状态——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点明时间?

点拨:重阳、半夜。

2、重阳节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点拨:农历九月初九对应的是秋季,这里,词人在点明重阳佳节的 时候同时也隐含了另一个特殊的时间即秋季。重阳节这一天,通常是 亲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喝酒的日子。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李 清照这个时候是独居在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这个特殊的 节日里,词人就越发的思念丈夫。此外,在秋天,中国古代文人大多 都有悲秋的情结。因此,词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里越发的思念丈 夫而不得一见,就越容易增加愁绪。这一句即向我们交代了词人愁的原因。

3、这一句还用到一个“又”字,“又”是什么意思?

点拨:再一次。在这个再一次是隐含了前一次的,那这前一次和后一次,一前一后同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对比,同样是重阳佳节,也许去年和今 年一样,词人都是一个人孤单的度过,也许去年我还和丈夫一起赏菊 喝酒,谈天说地,吟诗作画,但是现在却是词人独自一人。这样一对 比,就更加凸显出词人独自一人过重阳节的寂寞和孤单。

小结:这一句一共只有 5 个字,表面上只是表达了一个时间,但是通过分 析,词人仅仅是以 5 个字便向我们诉说其缘何而愁,向我们展示了 其深沉的愁绪,可见词人的写作技巧之高。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这里同样也写到了两个景,是哪两个?

点拨:⑴、玉枕、纱橱。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个时候是秋季,秋天的晚上 夜凉如水,这丝丝凉意透过纱橱,渗透到玉枕上,让人感到 冰凉。所以才是“半夜凉初透”。

⑵、词人躺在这玉枕上,无法入眠,感受着这丝丝凉意,她的心 情也仿若受到感染似的冰凉如水。词人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 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 何其澹泊!“佳节又重阳”和最后两句有何联系?

点拨: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一处活动的日子,偏偏丈夫在外游宦不归,这里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总结:词的上阙,词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雾、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 等景的描写,选取特定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凄冷、压抑、孤寂的环境氛 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通过对白天、晚上词人生活状态的描写,极力表 现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以及深深的愁绪。表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表达手法

㈡、下阕分析:学生齐读下阙,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词的感性认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人化用陶渊明的诗描绘了其在重阳佳节这一天的生活场景。(情景再现)

点拨:庭院四周满是盛放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将一张小小的石桌和几根 石凳围绕,词人独自坐在石凳上,手捧着酒杯,赏着这朵朵盛放的花朵。

2、同学发挥想象,抽象感知,提出个人感受。

点拨:宁静、舒适、惬意。

3、在这幽美的环境中,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舒适。但是 词人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

点拨:不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意思是说: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的消 瘦”。在这幽美的环境中,词人并没显示出一丝一毫的陶醉之情,反而是越发觉 得这种环境消损了她的神魂,原因何在?

点拨:睹物思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景物激发词人的相思之愁。(结合学 生的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睹物思人”的理解。

2、关于这一句,还有个小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 “易安 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 易安作也。”这三句也是被人们公认为是全词的最精彩之处。有没有同学可以先 说说看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呢?

点拨:⑴、西风——从西边来的风,通常喻指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同样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

⑵、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比较的手法。黄花,指菊花。菊花的花瓣狭 而长。再看到最后一个字“瘦”,瘦是一个形容词,其应用的对象人。但是词人这里将之与黄花连用,首先对花而言,一个“瘦”字写出 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对人而言,以花之瘦,又形象的向我们展 示了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词人这里将人、花相 较,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3、而词人为何会“人比黄花瘦”呢?上阙我们说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点拨:白天愁,晚上也愁,词人运用比较的手法将人、花相较,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词人因愁而日益瘦削的身形。

3、那可能 有些同学在这里就会有疑问呢,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比如说玫 瑰花、莲花等等来喻人呢?

点拨:这就涉及到此人创作时意象也就 是景物的选取和整首词内容、情感的一致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用替换明白了。

总结:下阕重在抒发情感。运用比较的手法,选取特定的意象。通过叙写词人重 总结 阳节赏菊喝酒的生活片段,抒发了词人相思之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痴 情的女子的形象。

四、全词总结 :

1、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仔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首句出现的 “愁” 字以外,其余部分虽无“愁”字,但是却是处处含愁,词人寓情于 景,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含蓄、委婉的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 的相思之愁和孤寂、空虚之感。愁,弥漫整首词的里行间,是整首 词感情的中心,同时也是整首词内容的聚焦点,因此,愁可谓是全 词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眼。

2、此外,从词的表面看,句与句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分 析我们可以看出,句与句之间是以某种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上 阙白昼和黑夜相交成为一个整体,下阕因东篱把酒黄昏后而引出黯 然销魂之感,上阙和下阕之间因整日的愁闷从而导致人比黄花瘦。全词句与句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可见,词人思维的缜密 和词创作的才能之高。

四、五、作业布置:

结合今天所学的《醉花阴》,再去阅读一些李清照的词作,思考一 下婉约派创作在

《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6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

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知识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

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

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

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

(一)说重阳

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

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

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参考:①重阳名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②重阳节传说桓景治瘟魔

③重阳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④重阳诗歌

A、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品词作

问1:重阳节所有的人都在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庆祝节日。我们的词人在这一天又是何种心情呢?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

明确:愁。(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问2:请同学们紧扣“愁”字,结合词作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

环境:薄雾浓云

重阳不阳,反倒是阴沉的天气,更衬得词人心情低沉阴郁。

景物:瑞脑金兽

这一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描画了作者一个人无限凄凉地独坐窗边,呆呆地看着炉忠瑞脑慢慢烧完的形象,从而体现出词人孤独、无聊生活中无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纱厨:描画了作者秋夜独眠的情景,一个“凉”字看出词人的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半时分凉意慢慢渗透的温度变化,这种凉不仅是天气之凉,也是词人身体之凉,更是词人心境之凉。

时间:永昼、半夜、又

“永昼”“半夜”说明作者的愁思从早到晚一直萦绕着词人。

“又”说明作者独自过重阳已经不是一次了,词人的相思之长可见一斑。

活动:把酒、赏菊

重阳节词人依俗把酒赏菊,但词人喝的酒是闷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赏的菊虽有“暗香盈袖”,此时却只能让词人独自销魂。

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修辞:夸张、对比、比喻。以菊喻人,将人菊对比,说人比菊瘦。

B、意象:“黄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历来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时帘外“瘦”菊与作者体态相近,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渐消瘦的体态。

C、意境:词人在重阳佳节之日,把酒赏菊却愈觉孤独愁闷,匆匆回到闺阁,此时正有瑟瑟秋风吹起,露出帘内思妇比帘外黄花还消瘦的身影。

D、情感:词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语)

补充赏析:

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对比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

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与词旨相合,给人余韵绵绵之感。

名句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总结

《醉花阴》一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结尾,贯穿全词始终是词人的孤独愁绝,正因此,全词无论是天气还是景物,无论是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还是帘外黄花都染上了词人的一抹愁苦。通过景物、活动作者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表现得具体可感。

六、作业背诵词作

【板书设计】

重阳

佳节

环境:薄雾浓云

时间:昼、夜、又

活动:把酒、赏菊

醉花阴李清照 篇7

作品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

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

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

注释译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品注释

①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

③消:《花草粹编》等作“喷”。

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彤管遗篇》等作“窗”

⑥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⑧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⑨黄花:指菊花。《札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作品译文

整个白天都被薄雾浓云笼罩,香炉里的瑞脑香一点点烧光。今日又是重阳节来到之时,半夜的凉气开始将被子渗透。

黄昏我来到东篱下举杯独酌,菊花暗淡香气盈满了衣袖。千万不要说没有凄然伤神啊,每当西风将帷帘卷起来的时候,人都要比那菊花还要消瘦呢。

词牌格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词牌说明

醉花阴,词牌名,小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格律对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加黑体字有韵脚所在。)

创作背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 篇8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1]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引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一句。在原诗中“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李清照这首诗里运用这个典故也用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与美好的爱情。但是因为丈夫不在,所以这份思念便变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通过环境和时令的烘托,表现了一番凄清的景象,并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简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写作背景】

当时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 写下了这首《醉花阴 重阳》,以表相思之情。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非常的感动,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历代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上一篇: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下一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