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推荐8篇)
经典书目:
1、中央编译局、教育部社政司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
3、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6、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7、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8、陈麟书、陈霞主编:《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9、李德顺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10、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哲学原理》、《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读书》、《青年研究》、《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求是》、《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青年报》。网络资料:
中国期刊网、全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史参考书目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龚海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张耀灿 主编红旗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张蔚萍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70年史纲》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八十年》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参考书目
1、《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概论》王新山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思想教育心理学》武怀堂主编 华夏出版社出版
3、《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王树茂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张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5、《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参考书目:
1、《教育学导论》沈壮海
2、《教育原理》厉以贤
3、《现代教育论》黄济
4、《教育学》胡德海
5、《教育学》王道俊
6、《教育原理》孙俊三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1、关培兰 编著:《组织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胡君辰、杨永康 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美] 史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美]黑尔里格尔等著:《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6、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内涵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培养政治素质硬、道德修养高、职业素养好、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优秀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学生现代企业和专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人文素质;融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1.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缺乏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等课程完成[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或专业导师[3]。专业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学院系承担,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及专业实践。思政教育老师和专业教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联系,思政教育考虑不到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专业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集。
2. 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专业教育中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另外,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从而提高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教育环节,专业实践教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基本在教室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很少,甚至没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训,忽视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专业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课老师的任务,与己无关,此时学生已在专业实践环节,思政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结束,而且客观上他们很难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分析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2011]12号文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具有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开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融入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标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发展,提升其社会就业适应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其政治素养、心理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1. 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还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素质高尚、职业素养能力强。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育人的根本任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必须融入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包含理论课教学、专业实训及工学结合等过程,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制定各个教育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目标。
2.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育人环境,应成为学校教学部门、各职能部门及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自觉行为。首先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及管理人员都应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德育育人。其次专业教育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设计应聘请思政课老师、企业专家、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制定。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责任、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品格、爱岗敬业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优秀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专业教育,挖掘和设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资源。最后,营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相应的专业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 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毕于工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熟悉。因此应根据专业特点对专业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进行培训。首先,专业老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应熟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形势和政策,请思政课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讨论,党员老师要参加党课学习,熟悉党的教育方针。其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
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由专业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侧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教育,而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学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该阶段形成的个人素养和职业习惯对其职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此阶段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挖掘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想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价值取向、职业意识、岗位责任、质量意识及团队合作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和教育。其次,要细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而且必须加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题理论教学,过程复杂,特征不一,因此需要细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及考核指标,使学生在严格、完善的管理体制下进行学习,加强个人职业素养、职业习惯培养。最后,聘请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教育过程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引导和教育。
5. 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践者及协调者,同时辅导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活动中,成为学生专业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力量[4]。首先从制度上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参与所带班级的专业教学业务活动,了解和熟悉专业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辅导员应不定期在其负责的班级听课,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最后,建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和反馈制度,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习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融合修正教学方法和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及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展开帮扶和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6.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档案,记录学生、老师及企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学生评教、老师评学、企业评议等资料,作为对老师及学生的考核依据;二是高职院校专业老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又要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绩的考核要求,并与表彰先进、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挂钩,使老师自觉进行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涉及学校教育、管理多个部门和主体,需要专业老师、思政教育老师及职能部门人员协助配合,构建的融合路径应在实践中不断实施动态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专业技术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管理;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12号)[Z].2011.09.
[2]束汉武.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以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5(08).
[3]陈晋旭.工科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83-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而动。面对诸多思潮的冲击,今日的受教育者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接受,更体现出主动选择。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以往更困难、更复杂。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基地。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但要适应新课改需求,还要符合时代和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本科师范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多年来,学院建立和完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环节,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培育职业伦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形势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及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新中国高等院校创建历史较长的一个学科,该学科自成立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在我国师范院校多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该专业是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摇篮,而中学政治教师既承担着教书的任务,更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当前,国际社会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对青年人影响甚大,这给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也要紧跟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以适应时代要求。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这种形势下不断探索,随形势变化也在进行不断调整。
(一)传统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50多年,不断适应形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就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该专业向用人单位输送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在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断探索,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的新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多轮调整,仅2008、2010年两年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方案先后进行两次修订,两个方案的显著特点是在不降低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师范性。反应了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宗旨和内容,突出了从教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此,增加了教材分析课程和微格课堂教学等内容。为了紧跟形势,强化教育教学效果,学院强调选用国家级精品教材。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学院领导多次深入到中学进行调研,同时到其他师范大学进行考察,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设计方面,学院根据教学实际健全教学大纲、讲义和多媒体课件。但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紧跟形势的自身特点及多校合并的现实教学方案很快又有些不适合形势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情况
本次改革前,该专业共开设62门课程,学时总数2948学时。其中,公共必修课为34学分,包括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5门课程。专业必修课共8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学论、美学原理、国际政治学等26门。专业必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学论等10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共31学分。
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艺体素养类四个系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分为哲学专业方向和政治学专业方向选修两种,每个方向侧重点不同,开设课程也有差异。在哲学系列开设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史(下)、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宗教哲学、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人生哲学、西方美学史等与哲学相关的课程;而政治学系列则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新中国外交史、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国民主党派史、国共关系史等侧重政治学方向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示范性的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尽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毕业生各方面能力均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其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思想政治专业课程设置庞杂、繁冗
因为课程门类较多,加之多校合并,所以课程设置时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庞杂、繁冗便是其中之一。200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合并了三所专科院校,那些学校的专业教师的并入,一方面壮大了本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为学院课程安排增添了难处。由于同样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似,而合校虽然充实了学院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但也造成了教师的富余。这便出现同一门课程多名教师相争讲授的问题,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很少,一般一门课程只需一名教师即可,这导致一些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为了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学院只好增设选修课程门类,为一些无课教师提供教学机会。这样,很多教师则根据自身专长和教学情况设置课程。尽管他们申报的课程仅就单科讲授,可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则凸显出课程内容庞杂、重复现象严重。
据统计,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四年必须修满18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104学分,与其他专业相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减少,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课时的增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课程内容出现大量重复,又导致学生们的厌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内容老化、不能适应形势
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与校同龄的老学科,一方面因历史时间较长,该学科有很好的积淀;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老学科,改革又显滞后。多种因素,导致该学科的课程内容老化,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改革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一些课程教材与内容均比较老化,一些教材依然是二三十年前的教材,有些虽然已经修订再版,但是一些内容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这个情况不仅不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严重影响学科发展。
(三)学生实践能力弱,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改革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习惯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育内容也更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狭窄,人文素养教育较为薄弱。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在教育实践方面训练和培训较少,课程实习和微格课程比重少,课堂教学多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学生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实践能力较弱,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
高校合并导致一些专业教学人员冗员,为了减少矛盾而因人设课现象的出现,又使得旧课程体系系统性被弱化,课程体系呈现出松散化。此外,因旧课程体系是在旧课标的基础上设置的,经几十年的变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
三适应新形势,推进课程设置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对象将来多是承担育人工作任务的中学教师,因此对该专业的要求更严、更高。课程设置要紧跟形势,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一)缩减课时总量,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形势变化需要,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对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首先,削减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学院将原来180学分削减至167学分,总学时由2948学时降至2714学时。其中公共必修课由644学时减至500学时,专业必修课由1422学时减至1080学时,选修课程学时由882学时变为684学时。实践环节大幅增加,教育专业实习由原来的6周增至18周。从学分和课时的变化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了,且其实践的时间增加至原来的三倍。从最近两年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也进行了大幅调整。原来的必修课由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方面内容,而新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必修课又分成学科专业必修课和教师专业必修课两方面内容,专程划分出教师专业必修课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加适应形势的需要,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初高中培养政治教师。选修课程也增加了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公共选修课的内容,主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和艺术修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其综合素质。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变化快,紧跟形势。这样教育才更有说服力,更有实效性。因此,我们根据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对专业核心课和必修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针对当前学生不重视经典著作的研习,理论素养较弱的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著作选介作为核心课程,为学生重点介绍和研读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更加了解了经典著作的内容实质。
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增加了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为了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增添了演讲学课程;为了提升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关注,我们增设了当代西方社会市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专题课程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同时我们将民族党派史改成中国现代政党专题,以专题讲座的的形式进行授课,这样学生便能接触到一些前沿的问题,其对国内国际的政治的了解会更及时、更清楚。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而且要注重现有师资的培训。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才引进3人,均是国外留学、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博士,如今三人均是专业的学术骨干。他们教育教学水平较为突出,一名教师获得校教学名师称号,一名教师获得中青年教学名师称号。他们的科研能力也较强,其中一名教师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名教师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人社部项目。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但引进了一些人才,而且自身培养了多名教师。十年间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等院校博士毕业。他们分别讲授哲学史、思想政治理论、法律、国际关系、哲学和思想政治主义理论,这些教师博士毕业回来充实了学院的教师队伍,很快成为学院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他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院的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年来,我们专业学生的考研比例始终全校最高,多人考取985和211院校。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学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时间。如将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从6周调整为18周,这不仅仅是简单时间的增加。更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实习时限的增加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通过实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学的教学情况和教师的职责,与中学生活更加接近,收到了良好效果,减少了其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中学教材分析课程的开设则使学生们对中学讲授的内容更为了解,更接近现实。
当然,新的培养方案也有一定的问题。如课时的缩短使得专业课的内容被无形压缩,专业性被削弱。另外,虽然实习是18周,但学生们实习期间,恰恰是考研学生的考验学期,这在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考研准备。因此,这个矛盾尚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姚三刚,赵涛涛.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四结合原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
[2]王芳.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5]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 [6]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1983;
[7]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莱斯利·里普森 华夏出版社,2001; [8] 《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B.H.齐斯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9] 《比较政治学》,劳伦斯·迈耶,华夏出版社2001;
[10] 《西方政治思想史》,约翰·麦克里兰著,海南出版社,2003; [11] 《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俞可平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社,2000; [12]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伊斯顿 华夏出版社 1989; [13]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三联书店1989;
[14] 《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李普塞特,商务印书馆1993;
[15]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2001; [16] 《论民主》,科恩,商务印书馆,1988;
[17]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哈罗德·D·拉斯维尔著,商务印书馆,1999;
[18] 《民主的模式》,戴维·赫尔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9] 《政府论》(上下),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1982;
[20] 《民主和专制社会的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1987;
[21] 《民主的意义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文森特·奥斯特罗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22]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三联书店,2002;
[23] 《政治社会学导论》(第4版),安东尼·奥罗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4] 《经济与社会》韦伯,商务印书馆,1997; [25] 《比较政治学》,阿尔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26] 《现代化的政治》,阿普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7] 《中国政治》,詹姆斯·R·汤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8]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9] 《民主的模式》,[英]戴维·赫尔德,中央编译出版社
[30]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徐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1]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邓正来,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2]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3] 《政治社会学》,毛寿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4] 《政治发展导论》,李元书,商务印书馆,2001;
[35]
《能人政治:私营企业主治村现象研究》,卢福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6] 《政治学文献基础选读》郎友兴、韩志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7]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刘建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8] 《草根政治:农民自主行为与制度变迁——以1952—1992年浙江为例》,应小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9] 《中国农村公共领域的生长:政治社会学视野里的村民自治诸问题》,毛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0] 《治理与善治》,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41] 《新世纪 新拓展 政治学理论研究概观》,杨海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42]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3] 《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林尚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44] [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选读书目: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另行制定。3.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新华文摘》 《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国际政治研究》、《行政法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社会科学》、《读书》、《中国行政管理》、《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农村观察》、《复旦政治学评论》、《社会学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中国政治)、(政治学文摘)、(公共行政)、(社会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公共管理评论》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美国公共行政评论》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公共管理与发展》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World Politics 《世界政治》
学前教育专业推荐书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卢梭著,《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5.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福禄倍尔著,《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9.坎贝尔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0.王海英,常识的颠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0年
11.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年
12.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
13.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14.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15.铃木镇一,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16.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
17.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
18.杜威,《明日之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19.伯特兰·罗素,《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
21.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2.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3.艾伦·G·约翰逊著,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R.J.斯腾伯格,《成功智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5.泽利泽著,给无价的孩子定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6.吕静等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7.波兹曼著,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9.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0.陈磊著,《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1.[美]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著:《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凯罗琳•爱德华 莱拉• 迪尼 乔奇•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3.丽莲·凯兹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4.吴放,《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6.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37.李泽厚,《美的历程》
38.朱光潜,《谈美》
39.朱良志,《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
40.(美国)安妮特•拉鲁 译者:张旭 :《不平等的童年》
41.【美】格朗伦,英吉儿,《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完全评估手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2.毛美娟主编,《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百家出版社
4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4.吴康宁:《假如大师在今天当老师》
45.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6.李有发著,童年的隐忧:来自社会学的观察,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
47.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人文社科经典名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8.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年
49.俞吾金、吴晓明主编,《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共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50.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
60.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
61.笛卡尔,《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 2000年
6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99年
63.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64.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
65.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99年
66.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华夏出版社 , 2001年
67.尼采,《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
68.罗素,《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99年
69.吴康宁,假如大师在今天当老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70.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71.林庚等,《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72.巴金,《随想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73.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74.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求实出版社,1985年
75.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76.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77.爱德华·L·桑代克,《人类的学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78.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学林出版社
79.J.皮亚杰 / 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
80.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
8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2.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3.斯托曼,《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4.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5.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年
86.[美]P.H.Mussen等著,《儿童发展与个性》,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87.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88.巴隆、杜兰德,异常心理学(第4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9.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90.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1.阿伦森,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2.陈孝彬著,《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9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版,1997年/200
3年。
94.伊查克·爱迪思,《把握变革》,华夏出版社,中译版,1998年
9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译文出版社,中译版,1994年
96.乔恩·R·卡曾巴赫等,《团队的智慧》(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7.AndrewKakabadse等,《成功在望--建立愿景》(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8.约翰·科特等,《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7
99.顾明远,孟繁华著,国家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0.庞丽娟著,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01.刘云艳著,幼儿园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02.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编,百年中国幼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03.刘炎著,儿童游戏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4.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105.虞永平著,幼儿教育观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106.「美」杰克·肖可大,黛博拉·菲特利普斯等著,方俊明等译,丛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7.[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著:《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8.[美]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著:《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9.毛美娟,华培主编,《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
110.张声雄著,《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刘晓东著,《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12.刘占兰,廖贻主编,《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3.(美)M•斯科特•派克/著,《少有人走的路》
114.陈桂生主编:《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5.郭元祥著,《教师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6.李季湄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3杂志类:
1、《学前教育研究》
2、《学前教育》
3、《幼儿教育》(教师版)
4、《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5、《父母必读》
6、《经济学家茶座》
7、《社会学家茶座》
8、《上海托幼·A版》
9、《读书》
10、《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1、《早期教育》(教师版)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教育学院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8-08-01 《全国统考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 ¥45元 全国统考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组编 北师大研招办不提供参考书和往年试题邮购。都由考生自行购买,我校简章中大部分学院(系、所)指定有参考书目,90%在本校宏图书店都能采购到。书店位于北师大院内学生宿舍十二楼对面红楼(学
二、学五食堂东南50米,),也可以登陆http:///exam/网上邮购 《教育学基础》 ¥26元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 ¥26.4元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谰 《现代教育论》 ¥50.4元 现代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济、王策三 《当代教育学》 ¥33元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振国 《教育通论》 ¥20元 教育通论 华东师范大学 郑金洲 《简明中国教育史》 ¥16元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师大出版社 王炳照 《中国教育史》 ¥44元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34.2元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上下)》 ¥35元 外国教育史(上下)北师大出版社 王天一 《心理学基础》 ¥26元 心理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心理学》 ¥35元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教育学报》 ¥64元 教育学报北师大教育学院主要编委 顾明远 靳希斌 王炳照 张斌贤 石中英 袁振国 64.00(近8期)双月刊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 ¥32元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 郑金洲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46元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4.3元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丙德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15元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27元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 杨小薇 《教育心理学》 ¥27元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皮连生 《当代教育心理学》 ¥34元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
一、创立多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1]
教育学的内容要一改传统的以讲授教育学教材内容为唯一的做法, 设置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设立“专题”教学内容模块,包括教育概述,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与个人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及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及教学相关理论等; 二是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包括参阅优秀教师教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并评价优质课教学录像,开展“微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听课、上课等教育教学实践等; 三是自主与合作学习模块,由教师提供教育名著目录和经典教育故事案例书籍目录,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分析和探讨基础教育现状等。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 一)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除了用讲授法和问答法在注重精讲理论的同时,还可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讨论法[2]。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讨论话题注意结合实际,对当今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焦点如“教育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讨论,如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你的用途,绝非一种》[3],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及我国的教育实际,讨论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加深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同时在学生阅读教育名著和教育经典案例时,教师注意采用读书指导法,并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防止读书中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 二) 案例教学法
在《教育学》的教学中,有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些概念则比较抽象, 如果采取单纯的理论讲授的方法,学生不容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能力。如在讲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内容时,可结合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让学生具体分析该教师使用的具体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析,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贯彻相关教学原则的自觉性。
又如在讲解撰写教案如何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我引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一———经济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内容,引导学生设计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发言,每个学生基本能把握该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计。
( 三) “微格教学”活动引入课堂[2]
学生学习完《教育学———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后,集中安排每个学生备课、撰写教案并登台模拟讲课,讲课内容主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取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每一个同学的讲课大约10分钟。讲课结束后采取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课三种形式[2]。自评是学生介绍自己的备课情况、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同时总结一下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和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同学评价是指其他同学对讲课同学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上课基本要求对学生“微格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微格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备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正确认识自己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四) 及时并多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
学生的信息反馈对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还能使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并注意采取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反馈意见。除了通过平时作业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有针对性地针对问题调整后期教学内容和方法。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反馈信息的真实性,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融洽、 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便于教师获得真实而有效的教学信息[2]。
( 五)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我国多数教育学学者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角度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引起学习动机。作为教育学教师,应该率先垂范,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内容之前,先给学生出示加拿大的一则教育童话《动物学校》[4],根据这个故事,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 “如何评价该校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这一内容产生了学习欲望,于是教师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学习该内容。
三、改革课程评价制度,实施形成性评价
改革考试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实现的,是不断地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主张的体现[5]。实施形成性评价是改革考试制度的关键所在。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 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访谈、学习日志和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对他们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评价[6]。 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更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进行交流。
教育学课程中要一改以往“结果性评价为主”的做法,实施“形成性评价为主”,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就是形成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评价公开课视频或同学教学情况、本人微格课教学情况、读书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四、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为了把教育学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水平, 学院应与周边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其合作创建“专业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获得实践教学经验和真正的情感体验[7]。由合作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教育学教师在开设教育理论课程的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如通过组织学生先听中小学教师上课,并在中小学教师的指导下给相应班级上课等,确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微格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一改以往的“结果性评价为主”为“形成性评价为主”,适时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才能确保教育学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发挥其在教师职前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远碧.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杨立红.《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大理学院学报,2002.6.
[3]杭大庆.你的用途绝非一种[J].星火,2005(17).
[4]胡东芳著.教育新思维:东西方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傅亚卓.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6]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来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人中专学习的,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是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思维活跃、思想稳定性差、自我独立感强,性格叛逆严重、富有朝气活力、基础文明修养薄弱、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等。中专学生表出出来的这些思想特征,是开展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学生发展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适应中专学生的思想特征,才能使我们的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一、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中等专业教育经历了较为激烈的改革,无论是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环境还是学生的组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继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出现错误。相比于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一直处于彷徨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校学生本就是同龄人中学习水平较差的人,不管学校与教师怎样努力培养,都难以培养成人才。有些学生认为中等专业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进人这种学校就会被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继而产生在中等专业学校里书读得再好也没有用的思想。从教师到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中等专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2、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加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来自各个途径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中等专业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表现为是非观念淡薄、三观缺失、没有责任感与正义感,并且表现出对前途的迷茫,甚至一些中专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直接影响其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正常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是对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理解较差,逆反心理重,上进心差等。
3、教育手段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学生成才成人的基础。不仅可以引导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使他们对社会与环境有所认识,从而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能够迅速地融入社会,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但从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手段滞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集中上大课、听报告等形式,对于接触网络与多媒体频繁的90后学生来说,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厌烦心理严重。不少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存在很大反差,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学生反而不知道怎么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二、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努力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德育课是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一方面,教育不仅要针对学生开展,同样也应该让教师对此有所学习,从而改变教师对中等专业学校,对中等专业学生的认识思想偏差,提高对学校与学生的信心,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要着力通过教师言谈举止去感化学生,而不是单纯地靠书本知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理解接受学生,进而用正面的观念引导学生上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社会各种思潮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偏差,使许多学生出现自卑、自暴自弃、是非观念淡薄等倾向,都表现出如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缺失的严重性。要根据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心理教育。虽然这一时期学生渴望成才,但自卑心理以及经受不起挫折的心理特点却使他们容易放弃。要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其应有的人际协调能力,继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全心理,继而适应与融人社会。
3、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面临着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而对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则表现出逆反心理。因此,针对学生对网络等新事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应努力创新思想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搬到网络上,让学生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用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重新包装,继而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应该紧紧抓住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第二课堂学习机会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有政治性与知识性,又充满娱乐性,从而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总之,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基础的中专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迷茫、心理能力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特点,是社会转型时期中专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与工作目标,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霞,浅谈做好中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径[J],科教文,2009,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07-0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06-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10-25
政治思想和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06-28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09-23
思想政治教育征文11-02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11-01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试卷05-27
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05-30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