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诗

2025-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峡古诗

三峡古诗 篇1

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附:《早发白帝城》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诗人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描写三峡景色的古诗词 篇2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 锦江巨浪连三峡,九陇峰高接五天。

3. 独班未引甘泉伏,三峡先寻上水船。

4.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5.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6.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8.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9.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10.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11.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2. 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拓展:

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七律 ?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不详)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篇3

和风送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特点。

2、能用自豪的感情整齐有力的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以表达儿童对家乡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重、难点:

川江号子风格的感受及歌曲的学唱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与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三峡看一看。(出示课件)

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

在长江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欣赏《川江号子》。

生:(在听中感受)能说出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整齐有力、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师:过去江边没有公路,机械船又不是很发达,货物和人们的出行主要靠人工木船,这些船工们拉船运输,生活十分艰苦,为了鼓足干劲,驱除疲劳,他们在拉纤行船时唱一些歌谣,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川江号子。

二、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师:现在我们再来学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和刚才的歌曲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2、复听

师:请同学们再来聆听,并在具有号子风格的地方举起手来。

3、再听

师:同学们刚才找的非常准确,现在我们把最具号子风格的乐句随录音唱唱。

生:随着音乐哼唱:吔依吔依吔依吔 依吔,从中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4、跟琴唱旋律,师:老师弹琴,同学们和老师接龙唱。

5、讨论、交流掌握不准的乐句。并探究有效方法。

6、再跟琴演唱。师根据演唱情况针对性引导,如号子风那乐句,声音要有弹性。还要速度放慢,强调休止符 生:跟着音乐唱歌曲

7、只张嘴不出声,跟琴填词。

8、轻声跟琴唱词

再次引导学生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歌曲的最后一句,还有第三小节与第四小节的衔接,第二部分两句“听惯了”的音准等)

9、全班齐唱。(2到3遍)

三、歌曲情绪处理

1、师知识指导与板书: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演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是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

生:有力、有节奏感。

2、师强化提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生:演唱歌曲2遍

3、师再提示:劳动号子在演唱中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4、学生分组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四、展示有关三峡的知识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在长江的中上游修建了三峡大坝。(播放课件)并介绍三峡大坝的作用。

五、师小结: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六、作业:用竖笛吹奏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旋律。低音mi吹奏中音mi。下节课奖励。教后反思 :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我通过演唱、欣赏、感受、表现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以祖国的大好河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本首歌曲采用的是号子这种民歌体裁。我通过让学生听录音、教师范唱等形式让学生熟悉旋律,并让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师生共同对其进行分析尤其是衬词部分,加深了同学们对号子了解,并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再通过老师逐步的引导学唱歌曲,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并唱好歌曲。从中也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进行了有机的渗透。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及反思 篇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介绍三峡及三峡工程。(多媒体展示)

三、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请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具有设么样的音乐风格。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4、教师介绍号子的风格特点。

5、有感情领学生读歌词。

6、听音乐轻生哼唱歌曲。

6、指导学生练唱歌曲。

7、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五、学生交流对三峡的了解。

六、拓展:补充王之涣《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教学反思:《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尤其是它带有地域特点的衬词“也衣也衣也”孩子们非常爱唱。至于说兴趣,我不用特别的调动或精心的导入,只要简介三峡,与学生共同说一说对三峡的了解,及其作用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在歌曲的学习上,咬字、吐字需要教师特别强调。我认为咬字、吐字是学好本课歌曲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习了歌曲,我请了几个同学演唱歌曲,效果不错,孩子们的齐唱效果也很好。这班孩子的演唱时我教学的这几个年级里歌唱得这首歌曲最棒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一是与我教学认真有关,另一方就是这班的学生的歌唱水平较高。几年来,我一直对这个班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功夫没有白费,这个班的整体歌唱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本课成功的教学让我坚定了合唱教学的信心,提高了我个人练唱合唱的能力与兴趣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设计

目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长江我的家》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同时也起了课前发声练习的效果】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都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突出了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五堰小学的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设计意图:以激励学生、从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3、老师展示:演唱自创歌曲《武当汉水情》【设计意图:以老师的创作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使课题得以延伸,是一种创新能力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感受到:精彩的源泉来与自己的创造!】

老师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孩子以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王老师也创作了一首歌曲表达了对我们家乡十堰的赞美。今天我把她献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学生聆听:

老师:老师创作得怎么样? 学生: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同时也感受了老师的音乐作品,同学们一定也急不可待想进行自己的创作了。望同学们大胆创作,有机会我们下次交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合作吧!

【设计意图:

1、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为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行了激励。

三峡古诗 篇5

涉外豪华游船的客源以海外客人为主。被称为流动宾馆。像宾馆酒店一样,房间以双人标准间为主,四星级以上的豪华游船还设有豪华标准间、单人间和总统套 房等豪华房型,载客人数在100―250人之间。一般船票价格为全包价,包含了船费、上岸游览费、餐费等。

费用:

重庆至武汉,一般被称为长线,四、五星级船票价在500―700美元之间。重庆至宜昌,一般被称为短线,船期一般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开航,游客容易安排行程,三至五星级船票价在300―600美元之间。三峡游船公司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推出内宾的优惠船价,有时会比国内普通游船的一等舱的票价要低,大致船价在1500―4000元之间。

季节性:

它的旺季为每年的四、五、九、十月;其余为平季,船票价要低10%―30%,如六、七、八月份,游船公司往往给予较大的折扣优惠。一般来说,无论长线与短线,上水的票价要低于下水10%―30%。

国内普通游船

它虽然没有涉外游船硬件好,但是费用相对较实惠。船票一般在300―1600元之间,房间分为一、二、三等舱。一等舱是双人间,二等舱是四人间、三等舱六 人间,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但是要指出,太低价格成行的团队在服务品质上很难向船公司提出过高要求,少花一点钱但缺少很多关心和尊重。

费用:

国内普通游船以国内客人参团为主,载客人数在300―500人之间。一般船票价格只包含了船费,不含上岸游览门票和餐费。

季节性:

国内普通游船的航线一般有重庆至宜昌、重庆至上海,游客选择下水行程居多。每天都有游船开航,容易安排行程。在“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和寒暑假期间,船票价一般会上浮10%―15%。

三峡工程简介 篇6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示意图

..............................................................................................................................................................................................长江三峡

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从宜昌市城区乘舟西行,溯江而上,驶入南津关,您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名世。

长江三峡是集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古今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线的“黄金水道”。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峡江两岸奇峰异石,记载着数十亿年来峡区的沧桑。沉睡在岩层中那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叙说着亿万年来生命演变的历史。峡区数千年的历史和人类文化古迹令人憧憬;神秘的传说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三峡被群山夹于长江中段,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其中峡谷段90公里。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为其东部的门户。长江两岸,层峦叠翠,峭壁千仞,危崖耸立,怪石嶙峋,飞泉吐珠,云雾缭绕,激流翻腾,惊涛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画廊,变化万千,使人留恋忘返。自古以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工期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方式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水淹范围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前会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涉及到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主城区及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开县、丰都区、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等。其中秭归、兴山、巴东、巫山、奉节等9座县城和55个集镇全部淹没或基本淹没。

三峡工程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1、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3、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5、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8、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9、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10、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百年大事回放

2003年6月1日,长江三峡大坝以西400公里以内、海拔135米以下的数千城镇将消失在水面以下,数百万人口迁移。新华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威资料编写了三峡工程近百年来的大事回放: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1944年,在当时的中国战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

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 萨凡奇计划”。

194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

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

1947年5月,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三峡勘测处主任张昌龄在办理结束工作时也说:“我不希望仅是一个梦——理想的天国,总有一天会在地上实现。”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53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党组向西南局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将来三峡水库的蓄水高度可能在190米左右,请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关单位打招呼,不要在190米高程以下设厂或建较重要的工程。西南局财委同意了这个意见。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4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3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58年3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视察葛洲坝坝址。

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1958年8月,周恩来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1959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

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1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

1984年底,重庆市对三峡工程实施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万吨级船队仍然不能直抵重庆。

1986年3月,邓小平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

1986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责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以钱正英为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专家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

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

198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同年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

1990年7月,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审议。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李鹏总理兼任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1993年7月26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199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1996年6月1日,葛洲坝电厂正式移交中国三峡总公司。

1996年8月,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12月,宜昌三峡机场通航。

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

1997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10亿元人民币三峡债券发行计划,这是三峡总公司第一次采取国内发行债券的形式用以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

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1997年10月1日,亚洲载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桥——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

1997年10月6日,人工开挖的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1997年10月14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决定三峡工程于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这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1998年1月初,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令、法规,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际,制定《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并于1998年1月正式执行。

1998年1月13日-1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市及库区移民工作,要求把移民放在大事之首,抓住机遇,埋头苦干。

1998年4月21日,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开挖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2.6%,总体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1998年5月1日,临时船闸通航,临时船闸是三峡工程投入运行的第一个包括土建、机电设备工程设计、制造、施工与运行调度的综合性项目。

1998年5月5日,被称为二期工程“生命线”的二期围堰防渗墙实现单墙封闭,不仅为二期围堰安全度汛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二期基坑抽水目标赢得了工期。

1998年5月14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提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建基面弹性波检测工程》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其成果报告正式归档,载入了三峡工程建设史册。

1998年6月1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下游防渗墙宣告全线封闭,共完成防渗墙面积25746平方米。

1998年7月,三峡坝区遭遇57700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坝址水域来水量达到187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三峡工程经受住洪水考验,工程主要项目正常施工。

1998年10月8日,三峡永久船闸上游引航道靠船墩浇下第一方混凝土,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船闸已由开挖阶段转入混凝土浇筑阶段。

1998年10月28日,三峡库区秭归新县城举行落成庆典,提前5年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1998年12月28日-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三峡工程库、坝区进行了考察,并谆谆告诫全体三峡建设者,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1999年3月12日,由山西长治锻压机床厂制造的国内最大卷板机在三峡工地正式投入使用。该机的顺利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生产特大卷板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1999年4月2日,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组成的大型访华团一行70人参观三峡工地。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就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移民、水库泥沙及工程建设等情况回答参众议员的提问。

1999年10月3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线五闸首保护层最后一方石碴被运往碴场,至此,由武警水电部队第四支队担负的永久船闸南线开挖全线告捷,这标志着永久船闸主体开挖工程圆满结束。

1999年12月31日,三峡工程全年完成混凝土浇筑458.52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年浇筑448万立方米混凝土的计划,远远超过巴西伊泰普创下的年浇筑混凝土320万立方米的记录。

2000年1月24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首台机组基础环在一号机安装就位,标志着三峡左岸电站厂房施工由土建施工为主转入土建与机组埋件安装并举阶段。

2000年7月17日,150户639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2001年1月5日,“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正式通过审查。

2001年2月15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订草案)》,这是对1993年的条例进行的修订。《条例》结合一期移民工作实践,对移民迁建和管理的一些政策和原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

2001年8月24日,由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副主任理查得·谢尔比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三峡工程。在观看工程展览和施工现场后,谢尔比说:“三峡工程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工程建设者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此伟大的工程让人振奋。”

2001年8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承担的《中国三峡移民人权保障实证研究》在北京正式启动。

2001年11月7日,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首扇反弧门在闸首中南竖井内安装成功。

2002年1月13日,经过9年建设,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2003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2002年3月17日,三峡工程首台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转轮的顺利安装为三峡工程在2003年实现首批机组发电创造了条件。

2002年5月1日,三峡工程成功地实施了对上游围堰的爆破。1997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游围堰完成了历史使命,滚滚长江水直接进入三峡大坝基坑。

2002年9月1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永久船闸按年单向5000万吨和通过万吨级船队要求设计。过往永久船闸的船舶包括万吨级船队,每次过闸的时间大约需要2小时35分钟。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船闸将于2 003年6月通航。

2002年9月1日,国务院下达的三峡库区12万二期外迁移民任务全面完成,135米水位下的清库工作接近尾声。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 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初二 三峡辅导 篇7

编稿老师:金丽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编:刘波

《三峡》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课文内容分析

郦道元的《三峡》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壮美景象。作为地理学家、散文家的郦道元,以他丰富的游历和精深的文化功底,仅用一百五十余字为读者描绘了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网罗古猿怪柏的三峡独有景致。可以说,三峡的美景是异彩纷呈的,它不仅让读者凭借文字去亲历三峡绵延高峻的山峰,感受三峡夏季的奔放、春冬季的清丽、秋季的凄婉,还让我们在欣赏三峡风光之余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也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由衷的热爱。

《三峡》开篇即铺展一幅“自三峡七百里”的壮美画卷,极目望去,“两岸连山,略无缺处”,“山”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一派山高岭连、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的景致,高峻得让人仰视而生“隐天蔽日”的感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语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山高、连绵,且两岸之间狭窄的多种特点。为其如此,才有郭沫若所言“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的雄奇秀逸。

三峡别具特色的山体特征,造就了三峡别样的水文景观,随着四季的更迭,三峡水势变幻多姿,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春冬“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三峡》一文正是循着四季水势的变化,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奔放、清丽而又凄婉的多样色彩:在夏季,江水上涨,漫上山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了夏水的湍急和流速的快,这一特点李白也曾在他的诗篇《早发白帝城》中有所印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种奔放、豪迈的气势不能不让郦道元或是李白发自肺腑地赞叹一番,也不能不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一“疾”一“还”就已言尽夏水的特点。在春冬季节,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仅“素”“绿”色彩相映,显得景致的幽深宁静,“湍”“潭”也动静相生,加上“回清倒影”,把个三峡彰显得秀丽俊逸、风光妩媚,更有那“怪柏”林立“绝巘”上,以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给山水融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生觉生意盎然、“两多趣味”。及至水枯气寒的秋季,“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派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连那三峡上的灵猿也深感气愤凄凉,常常悲鸣,“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无怪乎,渔者要歌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情此景也的的确确是“鸟鸣山更幽,猿啼林更寒”。

《三峡》以凝练的语言、清丽的文风,极富表现力地描绘了三峡景致,使读者领略了那奇妙山水的无穷魅力,也深深感染了这种山势遮日蔽月的豪壮,水漫江陵的紧急,春光融融的欢乐,秋景萧瑟的凄戚,冬景严冷的悲凉。这一切源于三峡的壮美,也出于它异彩纷呈的特色。

二、能力训练、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阙处()

沿溯()

曦月()

飞漱()

属引()

叠嶂()

绝巘()

泪沾裳()

2、解释下列词语中红色词

①阙处:________

②曦月:________

③襄陵:________

④沿溯:________

⑤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⑥飞漱:________

⑦属引: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① 自: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② 绝:绝巘

()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③ 其间:飞漱其间

()

其间千二百里

()

4、将下列相关作品、作家、及内容连接起来

《归园田居》

李白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陶渊明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游山西村》

郦道元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使至塞上》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波荆门送别》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回清倒影,__________,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②、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

③、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红色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语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现代文阅读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大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给她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问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的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够生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总是那么清苦。她们就这样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呢?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⑨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孩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着: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⑩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擦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⑾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当当作护身符带在身边。

⑿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第⑧段中“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⑩段写到“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是什么使她感动得落泪了?

(3)分析第⑾段划线句“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边”中,母亲行为表明她的哪些心理?

(4)结合全文分析母亲为什么“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

附参考答案:

1、阙处(quē)

沿溯(sù)

曦月(xī)

飞漱(shù)

属引(zhǔ)

叠嶂(zhàng)

绝巘(yǎn)

泪沾裳(cháng)

2、①通“缺”

②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上

④逆流而上

⑤即使

⑥急流冲荡

⑦连接

3、①自: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②绝:绝巘(极)

沿溯阻绝(断绝)

哀转久绝(消失)

③其间:飞漱其间(在山峰中间)

其间千二百里(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相隔)

4、5、①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②猿鸟乱鸣;昔日欲颓

③归雁入胡天

④衣冠简朴古风存

6、(1)念:考虑、想到

盖:原来

(2)译文: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议论的表达方式

体现作者被贬的悲凉和对人生感慨

7、(1)一是她实在累得坚持不下去了;二是她不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

(2)一是儿子做事认真的态度及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二是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关怀。

(3)想以此提醒自己不忘孩子的理解关怀,坚定勇敢生活、战胜困难的信念。

(4)“豆粒”是儿子认真、坚毅、善解人意思想性格的象征,它在母亲失去生存意义时给母亲坚定了信念,使她顽强地活下去

人类,我想告诉你 初二(1)

邱烨

人类,我想告诉你,我是一颗树,我原本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那里有我的许多好朋友,像花儿,鸟儿,鱼儿……而现在,人类啊,花儿被你们摘走了,草儿被你们踩踏了,就连我的同类——树,也因你们乱砍滥伐,逐渐消失了。

我矗立在没有草的地面上生活,抬头仰望天空,天是阴沉沉的,好象又要下酸雨了,我现在已经经不起酸雨的拷打了,叶子掉没了,树枝枯萎了,好友鸟儿也没有了家,不知飞向哪里。我害怕酸雨,就连我脚下那坚硬的大石头也受不了了,渐渐颓废衰败,要是在下几次,我也快倒下了。

再看看我身边的这条河,不,它现在已经称不上是“河”了,甚至可以说是污水站了!不断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低下头已经看不到我的朋友——鱼儿了,因为那水是黑色的,我希望小鱼们已经游向远方,那有清澈,洁净的流水。哦,天呐!那浮在水面上的是什么?!没错,是它们,是我亲爱的朋友们,它们没有逃离这肮脏之地,污水使它们遭遇了这样的厄运。这水是从哪里来的?扭头看看,远处有一座依稀的房子,还冒着黑烟,有一个巨型的管子通向河里。为什么要把污水排向河里?!为什么要害死我可爱的鱼妹妹?!我黯然神伤……

树,已经越来越少,鱼也死光了,鸟儿不见了,花草死在你们人类的脚下。这个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园,为什么要让它破败不堪、满目疮痍?人类,我要告诉你,这些景象,都是因为你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你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可是我们动物和植物们,有的已经无家可归了。

人类我想告诉你,不要再破坏生态环境,不要再让工厂把污水排向河水里,不要再制造酸雨破坏我们,更不要让我们的家园变成垃圾站。人类我想告诉你,请保护环境,给我们个幸福快乐的家园!

[评语]

上一篇:《列车上》现代文阅读答案下一篇: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