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共12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严重,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加强对食品检验以及对其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充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故此对食品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食品检验及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1.1食品检验内涵
食品的质量检验主要是按照某一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实施的符合性检验,然后出具公正性的检验报告,在检验结果方面对食品判定是合格或者不合格。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技术性比较强,同时也是对实验室能力水平的一种反映,而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就对食品企业的生存有着严重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对每个检验的环节都要充分重视,保障检验结果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1.2食品检验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的检验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施的,首先是对食品的抽样检查,这也是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抽样过程中要能够有代表性。具体的操作过程要结合不同产品在抽样前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能够明确抽样的依据以及方法和地点等,抽样人员最少2名,要持证上岗,并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位确认后再进行签字和盖章,还要对样品进行确认。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抽样过程要坚持原则,也就是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同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进行取样。
2食品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误差质量控制分析
2.1食品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要充分重视对食品的质量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任何的检验分析质量控制都要建立在实验室基础控制上,只有通过专业化的检验设备才能保证食品质量的检验结果。要重视实验室的检验环节,首先在实验的环境层面,实验室的布局要体现出合理化,避免不同测试项目交叉污染以及相互感染。对于不同检验设备要按照检验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加以检验,对于实验室的空气要保持洁净,以及在温度和湿度层面也要加以重视,达到合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食品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要经过相关的培训以及持证上岗,同时也要能熟悉产品的标准和标准当中所规定的检验方法,自身要有相应的检验经验,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实施。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做平行试验,超差时就要重新进行检验,同时还要做空白试验,在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检验的整个过程保证是处在无菌的状态中。在对检验中的仪器设备的要求上也要能充分重视,要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在精度上也要能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所以仪器设备的自身精确度以及检验性能对食品安全检验结果就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天平以及酸度计和恒温培养箱以及电热鼓风干燥箱等检验设备都是必备的,对这些设备还要进行及时的检查维护,保障其运行的正常性,使其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2.2实验室误差质量控制分析
实验室的误差质量控制层面要得到充分重视,之所以对食品质量进行控制,就是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由于各种影响因素,所以就会出现实验室误差。这些误差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系统误差以及偶然误差等。从系统误差层面来看主要是分析操作中的一些经常原因使然,而在对食品重复检验分析中会重复表现,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上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一误差就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减少[4]。这些误差主要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几个层面。在偶然误差层面存在的问题,这一误差也被称为是随机误差,是测定值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机变动所造成的误差,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度以及湿度和气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一类型的误差进行消除主要就是针对性的进行应对,而最后的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层面就要能够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以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3结语
食品安全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充分重视到食品安全隐患的危害,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实施检验,在检验的结果上也要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品牌与标准化,2014(16).
[2]刘华.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价值工程,2014(6).
[3]杨邦忠.浅谈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
常规化学检验是很常见的检验项目,其质量控制(IQC和EQA)是目前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开展的较为成熟的一个专业,基本能反映参评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2]。本文针对当前社会热点试图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资料对我省县级以上医院在常规化学检验结果方面的相互认可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常规化学IQC与EQA均使用未定值的正常值和异常值质控血清。IQC统一质控血清近两年来为罗氏和贝克曼公司产品,EQA质控血清2006年为罗氏公司产品、2007年为伯乐公司产品。
1.2 方法
江西省临检中心以发放调查表和统计订购室内质控品清单等方式进行现状调查,并据此相关资料计算出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数、百分率和没有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数、百分率。
I Q C方法要求按《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 B/20032302-T-361)标准,同时全省县级以上实验室向省临检中心报告上、下半年其中各一个月的IQC数据。省临检中心将此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得出生化专业质控项目及其X、s、CV,并进行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
EQA按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标准,采用能力比对方案(PT方案)每年分两次每次发5个批号质控品,每批号需进行TP、Alb、Urea、UA、Cr、Glu、K、Na、Cl、Ca、TCh、TG、TBil、ALT、AST、ALP、r-GT等17个项目的评价:PT得分100分为最好;得分≥80分为合格;得分<80分为不合格成绩。
2 结果
2.1 质量控制及其管理基本情况
我省县级以上开展常规化学检验的临床实验室有280多家,目前已参加全省常规化学EQA的实验室2006年238家,2007年245家。订购并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2006年为150家占参评数63.03%,2007年为169家占参评数68.98%。自购质控品的实验室2006年为45家占参评数18.91%,2007年为48家占参评数1 9.5 9%;全省已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绝大多数为三级医院,约有50家,但均未与省临床检验中心联网。
2.2 室内质控(IQC)质控数据
根据全省各实验室上报使用同一质控品的IQC资料,采用室间质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其中使用数量较多(66家)的两个批号罗氏质控品(正常值172714、异常值172719)IQC实验室间统计数据见表1。
2.3 室间质评(EQA)统计成绩
我省开展常规化学E Q A活动已有20多年,参加单位逐年增加,各地区间质评成绩之差距正逐步缩小,同一地区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水平差距虽有改善但仍然明显存在。全省各地区近两年E Q A统计资料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检验结果的相互认可在学术界有过激烈讨论,杨振华从量值溯源和标准化角度特别强调参考体系的重要性,认为“参考体系是检验结果通用的科学基础”[3],他依据2003年ISO/DIS 17511《校准品和质控物质赋值的量值溯源》文件中5个典型量值溯源链的前3个溯源标准,指出大部分常规化学测定项目通过有效的溯源可以达到准确和一致。与此相关,陈文祥[4]、管卫[5]等分别根据ISO颁布的系列相关原始文件,对“量值溯源”的精髓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医疗实践中,各级卫生管理部门也出台过相关文件,有的省市甚至强制推行该项工作,对检验结果互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是,真正对此进行调查研究的文章极少。为此,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县级以上医院常规化学实验室质量控制(IQC和EQA)的现状及成绩来探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其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
IQC通常反映的是各自实验室的精密度与重复性。表1列出的是使用某同一质控品常规化学中15个基本项目的统计数据,其中一些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但一些项目仍然出现比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说明除了某些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生物学变异特性易出现误差外,目前各实验室因为使用的检测系统不尽相同(包括仪器、试剂、校准品、标准品等),且各系统没有经过统一校准,所以不同实验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测定误差是很普遍的现象(通过校准可以降低现在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提高准确性)。由此可见没有使用同一质控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误差可能更大,更不用说不做室内质控而发出检验报告的实验室。因此,IQC的功能在日常工作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对一些将要实行检验结果互认的地区更应强化具体要求(如统一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统一校准、实时监控等)。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是一种既能判断精密度又能评价准确度的新方法[6],其详细评价内容在此不多述。
EQA活动通常用来评价准确度,其成绩能反映某一时期参评实验室的技术水平、检测系统和科室管理等状况,特别是连续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表2列出了我省各地市近两年常规化学E Q A成绩,除省直单位外各地市均有一些成绩不合格实验室(约占20%),其中有些地区成绩稍好些有的则要稍差些,表明各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内均存在不平衡,但总体成绩要好于我们前几年的研究结果[1]。研究发现,省直、南昌市市属及地市级(三级)以上大医院都能达到合格成绩,大部分县级(二级甲等)医院基本也能达到合格要求,具备相互认可的条件。有相当一部分县级(二级乙等)专科医院成绩则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仔细分析其原因,基层医院实验室在加强全面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盲点和误区[7]。
注:后二项目(ALP、r-GT)因回报数量相对较少故未列入表内。
注:1.质控血清2006年为罗氏公司产品、2007年为伯乐公司产品。2.凡有缺项、缺次等不合要求的回报表均判为不合格成绩。
综上所述,我省县级以上医院常规化学检验结果实现相互认可的可行性结论如下:(1)目前尚不具备在全省县级以上医院普遍推广统一检验结果互认的条件,主要原因是很多医院室内质控不健全不规范、室间质评成绩不理想;(2)当前仅适宜在某区域内如省直、南昌地区以及市(地)级(三级)医疗机构开展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同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协调与指导,各医院间应明确相关的责任与义务;(3)所有参与互认者首先必须统一室内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统一校准检测系统,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第三方(临检中心)组织下进行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以便统一不同实验室间检测标准和提高技术水平,使常规化学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4)各参加单位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应与组织者联网并被实时监控,以保证检验结果是在在控情况时发出,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我们认为,各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相互认可不仅是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老百姓的需要,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检验结果相互认可是医疗机构间必将实行的趋势。例如目前很多医生都要求患者提供当地医疗病历和相关检查报告,其实这就是互认的雏形。当然由于涉及一系列复杂问题,要想一蹴而就马上执行困难很大。但是,现阶段以专业技术和发展的眼光,从理论和可操作性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常规化学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质控(IQC)及其室间比对数据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使用统一质控品的IQC统计资料表明,常规化学15个基本项目多数的检测结果是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但一些项目仍然出现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近20%不合格。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手段和在联网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常规化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关键词: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相互认可
参考文献
[1]吴时耕,万本愿,王文丁.等.通过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看医院检验科管理[J].中国医院,2005,9(12):39-40.
[2]吴时耕,万本愿,吴茂红.89家医院检验科现场考核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81-182.
[3]杨振华.参考体系是检验结果通用的科学基础[J].中国医院,2006,10(6):4-6.
[4]陈文祥,申子瑜,郭健,等.临床检验量值溯源中的重要术语与概念及有关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2005,28(2):142-146.
[5]管卫,沈永明,李忠信.医学实验室的量值溯源性[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1):51-58.
[6]王治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52-01
一、前言
在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时,微生物检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为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但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体积小等特点,再加上质量检查细节没有把控完全,工作量大、检验人员容易造成许多错误的操作,以及本身微生物的影响,容易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所以本文着重探讨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以及质量的控制措施。
二、试验资料分析
1.试验资料
在本次试验论证中,我们采用的是分析一定数量的检验报告,对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全面性的调查,但是因为微生物检测影响的因素存在多样性,所以我们对检验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也应该对质量检验提供的样本、人员操作、检验器械等全面的进行分析。
我们选择的是2014年5月-2015年5月一整年期间进行微生物检测的2800例报告为此次论文的研究对象,其中1500份为2014年度,1300份为2015年度,其中300份为涂片查找抗酸杆菌,2500份为细菌的培养其中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标本培养。
2.试验结果
通过对微生物检验报告与临床治疗信息反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偏低:抗酸染色准确率为95%,未出现假阳性报告。细菌培养的准确率73%。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时间不及时、实验室工作人员辨别致病菌能力、病人本身的生理因素等原因。
3.试验结论
在此次论文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很多,许多客观的因素是造成试验结果准确率低的主要原因,所以通过分析,我们必须从控制微生物检测质量入手,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三、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1.加强医护人员对各种类型标本采集能力与规范送检的培训
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病人自行采集的标本如大小便标本如何采集告知不详,导致病人理解错误采错标本或污染标本。医护人员采集标本时无菌操作不当导致标本污染或标本中混入消毒液等情况影响培养结果。因此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与送检培训,特别是每年8-9月新进医院的医护人员更应加强培训。
2.提高检验人员技能
按照实际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因为人手不足等原因,出现各部门人员轮流换岗等情况,这也就造成了检验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系统的操作流程,在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影响检验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必须要在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操作能力,更新知识并与专业的人员进行探讨得出更符合实际操作的执行,以此从操作流程上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不仅如此,科室负责人还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智与流动的督察机制,提高检验质量,在日常的检验生活中做到条理分明、井然有序。还应该定期进行人员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得操作人员保持认真的工作精神和积极的工作状态,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效率。
3.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在实际的操作中,微生物检验从检验的源头出发就应该严格把控,检验的范本采集不规范,容易造成污染与细菌进入等二次重叠等情况,从而影响检验结果。所以标本的正确采集、运输、处理必须要引起相关科室负责人的注意,这是从源头上保证标本正确率的基础。
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的时候,要考虑到标本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标本要求,选择最佳的采集时间和方法,在保存标本的时候,要将标本的生物基本属性和化学的特性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将其保存完整,避免标本出现变异或者污染等情况,影响检测结果,除此之外,检验人员还应该与临床医生保持沟通,相互配合,保证标本的质量。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时候,操作人员要按照科室管理制度,穿好隔离服,坚持无菌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指定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正确处理好废弃和不符合规格的标本,实验室也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检测环境的安全,为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的执行提供有效、安全的环境,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在进行微生物标本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质量控制上严格操作,避免失误。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检查工作,可以确保检测顺利进行也可以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为疾病研究预防提供保障,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也应该提高管理意识,从源头上到操作流程基础上严格把关,还原最基础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何玉花.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 当代医学,2014,35:32-33.
[2]王锐,李志娟,陈超.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及质量控制[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5:156.
[3]时芳芳.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135-136.
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故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就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了专项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共41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6例。实验组,男100例,女106例。对照组,男97例,女10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实验组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时要认真审核患者的基本资料、受检项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方式等,确保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选择即将进行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检验方法,与临床医生充分进行沟通,在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步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个环节,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到核收结束,都必须小心谨慎的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做好样本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的样本不同,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把握最佳的采集时间,进行样本采集。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采血,选取合适的采血体位,止血带使用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对血液样品进行颠倒,防止出现血凝块。在样本的传送过程中,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防止样本出现变性而影响结果,保证样本的安全,以防出现污染。严密包装高危性标本,防止传染他人。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不能立即检验的样本。在检验方案确定之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由于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医护人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鼓励患者放松情绪,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加强数字化管理,定期维护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掌握工作状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实验试剂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采用计算机管理试剂,大大提高试剂的使用效率,弥补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失误,保证供应良好,储备得当。根据具体的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试剂,按照规定流程,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试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临床检验报告多且复杂,如果管理不善,易导致检验单丢失,影响患者诊治。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妥善保存,便于复查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率。
2结果
2.1检验结果准确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出现5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97.57%。对照组出现21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89.81%。实验组的检验结果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5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29%。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医院临床治疗方面,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中,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采血时间、标本溶血、采血部位以及送检时间方面,都应该特别重视。以下本篇就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探讨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份标本分别采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以及真空分离胶采血管、一次性塑料管、普通抗凝管放置在室温内。
1.2 方法 对于100份血液标本的采集检验中,将会采用日产的C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根据临床生化指标,分别从不同的采血时间、采血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标本进行生化检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液采集部位的不同将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的结果,血液采集的时间也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结果。并且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的不同也将会对血液生化检验有一定的影响,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2。
讨论
据悉,在医院的临床生化检验中,其中血液标本就是最常用到的人体体液标本,然而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由于患者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各种生理生物学的因素,包括在采集血液标本中的时间、采集方式的不同、检验室仪器设备的误差等都将会引起医院检验结果的波动。以下就来具体介绍血液标本采集对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3.1 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也将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血液采集的工作效率,应该对正在输液或输血者对侧肢 体进行采血,切忌不能在静脉推注后进行标本采集。沈华生标本采集误差对血生化检验的影响中指出,有些护士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直接从针头处采血,不 仅会使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有所稀释,还将会致使检验结果与实际值的差异,降低检验的准确性。
3.2 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生活检验中,应该要求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是在空腹时采集,并且医护人员还应该提示患者禁食时间,强化血液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提高生化检 验结果的准确率。李燕等溶血和输液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中指出,对于临床上生活检验中,对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由于人们在进行一顿标准餐 后,其体内的甘油三酯、血糖都可增加到53%,而且胆红素还可以增加到16%,对于体内的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钾也会有所增加,这些都将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标本采集中,患者还应该避免运动,因为运动中由于出汗和呼吸,都将会加快体液分布以及数量发生改变,期刊 论文增加血液循环,使得患 者体内的血糖、钾、钠、钙等值有所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朱强等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及质量控制中指出,血液采集中,应该掌握准确的时机,有效降低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生化检验中,对于标本采集前,应该嘱咐患者空腹12 h,以晨起空腹为最佳,此时的检验结果较准确。对于饮酒后的患者,以及对于输液患者,其采血时间应在缓解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标本采集工作。并且在标本采集 前,还应该嘱咐患者避免做剧烈活动,缓解情绪紧张,当患者情绪得到稳定、休息了30 min之后再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在采血前,患者需要禁止进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在用药方面应明确标识,从更多方面去保证医院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标本溶血的影响 在医院生化检验中,对于标本采集中若是标本溶血,也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后的细胞内,其含量高的成分将会进入到血清中,使血清中该成分的含量升 高,纵使是轻度溶血,也会使血清的检测值有明显升高。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结果的比较中,对于生化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杜秋香等在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中指出,标本溶血中若是红细胞内含量过低,其也可对送检的血清产生稀释作用,从而使生化检验结果降低。因此在医院检 验中,若是标本溶血,应该再次取血来做生化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4 标本送检时间 在医院生化检验中,其结果也会受到血液标本送检时间的影响,这是因为当血液标本抽取后,当放置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标本中某些成分发生生化改变。陈秀兰等在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中指出,对于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将会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如在血液标本采集中,若是标本送检时间过 长,就会导致白细胞产生降解作用,导致标本中的红细胞消耗能量,使得标本中产生细菌污染分解葡萄糖,降低血液标本中的血糖浓度。还有就是送检时间过久,就 会导致标本中红细胞的钾离子进入到血清中,使血清中钾含量升高,并且对于二氧化碳的逸散还可以使检验结果降低,也会导致血液标本的pH值发生变化,降低酶 活性。并且若是血样标本同时还被微生物污染,以及在高温情况下存放,还将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严重失真。因此在实际的医院检验中,血液送检时间也会对医院生化 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规范送检时间,降低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对于血样标本在血液采集到血气分析,其检测全过程必须保证在15 min以内完成,并且还应该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血样抽取,在递送以及检测过程中也需要与空气隔离,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提高标本采集准确性 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与血液送检时间、溶血标本、血液采集部位以及标本采集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医院中严格控制标本采集工作,降低标本采 集中的工作失误,准确按时完成血液标本的检验,避免血液标本的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刘燕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 影响分析中指出,在临床中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一定要严格遵循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并且在工 作中医护人员也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基本的护理标准,认真按照护理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并且还要熟练掌握临床中的护理工作制度,医院应该加强对 医护人员的“三基”技能培训,有效强化医院生化检验中对标本采集的准确率,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措施,提高采血的成功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杜绝标本采集 中的差错,还可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强化医院对患者诊治的准确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对于医学检验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医学检验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控制措施,严格保障质量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详细阐述如下文所示。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准确性
1临床医学检验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学检验可以帮助一些对于医学并不是十分了解的人群正确的认识疾病的危害,并且帮助这些人群更正态度进行正确的治疗,同时临床的医学检验也是疾病正确诊治、正确预防、以及病愈后正确保健的根本依据,所以医学检验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十分必要,但是我国医院内仍旧是常常出现医学检验不准确的状况,主要的有一下几个原因:
1.1临床检验人员的因素这类原因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患者在检查前特别注意的事情,例如在检查前医护人员没有在对患者做好一些告知工作,使得患者在检验之前没有注意自己的饮食,服用药物甚至是没有注意情绪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医护人员对需要检验的部位进行样本采集的时候,由于一些没有注意的因素,例如:样本采集的方法,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甚至是采集的环境不恰当,都会对医学检验的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延误患者的治疗,产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医学检验的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一个对于医学检验质量造成误差的步骤,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提高注意力。
1.2医学检验人员的因素在进行医学检验的时候,个别检验人员知识力量和技术水平都不是很高,加上检验设备的落后,极有可能造成检验质量不高,检验结果不准确。
1.3医学检验前不恰当的措施的因素在检验开始之前,需要收集详细的患者资料,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以及患者在检验开始前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做该项检验的禁忌,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4维护医学检验的仪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对于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如何起着至关重要的,为此,倘若相关人员没有定期的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就会造成检验仪器的功能下降,对检验结果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2如何有效的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
由于医学检验的结果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了误诊的几率,提高了医疗的质量,保护了患者的利益,提高一个医院的社会声誉及经济效益,所以开展医学检验是必然发展的趋势,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为了实现双赢的目标,提高医学检验结果质量的措施必需加紧实施。
2.1医院首先要提高对医学检验的重视医院首先需要做的是在精神上加大对于医学检验的重视度,时刻的对医生和护士进行提高认识的教育,做到共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维护人员加强对检验仪器的维护力度,提高检验室的检验水平,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做好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保证患者在检验前的状态是检验的最佳状态,医生在检验的过程中认真细心,将检验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认真的落实,认真的分析检验的结果,制定出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
可以说,只有所有的医护人员加强对于医学检验的重视,在心理和行为上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
2.2医院需要在多种途径上培训医护人员医学检验的所有参与人员是保障医学检验结果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医院首先就是要将参与到医学检验的所有的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进行医学检验的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并在培训的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使得他们可以学习到一套关于质量控制的理论和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培训的途径可以包括自学,互相学习,医院组织培训班和组织进行实践学习等等。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医院应该积极的进行此项活动的进行。
2.3医院应该加强对于医学检验的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医学检验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对于质量控制工作是否可以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于检验室的环境要求也是很高的,例如检验室的环境是否干净,玻璃仪器以及检验仪器的清洁度是否会对样本造成影响,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检验的方法是否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等等。
所以,为了保证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医院做好检验室的准备工作,为医学检验提供一个最佳的环境。
3总结
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为了保证二者以最佳的状态发展,需要充分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抓住医学检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专业的水平之上进行规范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483-48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生化检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中, 女25例, 男25例, 年龄42~71岁, 平均 (56.0±13.6) 岁, 病程2~5年, 平均 (3.0±0.8) 年;试验组中, 女28例, 男22例, 年龄40~73岁, 平均 (55.0±12.9) 岁, 病程2~4.5年, 平均 (3.0±0.7) 年。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住院时接受质量监控, 对照组未接受质量监控, 质量控制方法:①对质量控制小组的所有成员组织培训, 内容包括教育质量、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医疗事故与调节、质量控制等培训, 并制定相应标准;②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状况, 在接受检查前1晚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参与采血检查前15 min内不得做剧烈运动, 在采血时, 指导患者仰卧位, 避免反复握拳等动作;③在标本的检验与运送时, 注意标本的保存,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 避免出现差错等[2]。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质控前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 记录并分析;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情况, 记录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试验组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区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住院1周后试验组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质量控制不仅监视和控制患者的生理状况, 而且根据护理操作过程的标准,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充分开发患者的机体潜能, 提高其身体素质, 并在护理实践工作中使护理人员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效地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质量控制的本身, 不仅是对质量标准的实施, 更是要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做到医护人员互相提醒、监督, 提高凝聚力, 营造团结、热情的工作氛围。质量监控综合管理分为三个部门, 由这三个部门综合实施质量控制, 施行分层管理模式, 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创新, 对取得优异成效的科室进行表彰鼓励,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措施[4]。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 从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想法开始, 严格遵循护理质量意识及其相应的原则, 护理人员和第三方的质量标准是定期的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满足广大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 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 进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 入院时试验组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经质控后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5。
综上所述, 在患者接受生化检测前, 开展质量控制, 效果十分显著, 极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可靠,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对生化检测过程中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生化检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50例,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生化指标, 试验组住院时接受质量监控, 对照组未接受质量监控, 对比分析患者住院1周后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经质控后, 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生化检测过程中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 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关键词:质量监控,生化检测,血糖
参考文献
[1]崔树明.临床生化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7) :931-932.
[2]袁泓, 杨玉芹.检验前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30) :104.
[3]张喜梅, 金小玲.浅谈生化检测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30) :132.
[4]王海英.血液生化检测分析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9) :725-726.
关键词:食品 检验结果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22-02
食品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所以对食品进行检验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检验方法,并出具有效的检验结果,真正做到为百姓负责,为百姓服务。食品质量检验是按照这种食品的安全执行标准进行符合性检验,之后出具这种食品的检验报告,食品的检验结果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两种。假如这种食品的所有检验项目都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标准时,我们就判定该批次食品符合要求,否则,只要有一项不符合食品标准,就判定该批次食品不合格。食品质量检验不仅对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对检验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质检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食品检验结果对食品企业的声誉和生存至关重要,并且检验结果更是关系到消费者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所以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检验方法,务必保证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 对食品抽样过程中的控制
食品抽样是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的保证,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假如抽取的样品没有随机性、代表性,那么不管检验过程如何科学严厉,检验数据如何详细准确,最后得到的食品检验结果也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所以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食品抽样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步来进行:
(1)在食品抽样之前首先要制定好科学的抽样方案,并依据不同的食品,制定不同的抽样方法,确定抽样人员,抽样地点以及抽样数量,明确样品的封存运输方法。抽样现场工作人员应当场亮明证件,并填写食品抽样详单,在抽样企业确认无误后,需双方签字盖章。假如在市场上对某种食品进行抽样,需当场和该食品单位进行联系,进而获得对该食品的确认。(2)不断提升抽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抽样方法,能够制定合理地食品抽样方案。并且在食品抽样时,能够恪守职业道德,不弄虚作假,能够如实的进行抽样。(3)我们一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食品抽样,对于同一批次的食品,我们要在上中下三个位置随机抽样。并且为了进行科学的微生物检验,我们在取样时一定要确保样品不受污染,尤其要注意在运输储存时候温度的调节。比如速冻食品和冷冻饮品在运输储存时要保证其温度在零下十八摄氏度之下。(4)参加食品抽样的人员就不能再参与食品检验,一定要确保抽检分离的食品检验方式。
2 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1)我们要有专门的食品检验人员。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的食品检验教育,有食品检验资质,要具备上岗资质。并且掌握所有食品检验标准和标准中指定的专业食品检验方案,具备相关的食品检验经历。在检验的过程中,有一些检验人员只是依照老办法实行检验,不看规定的食品检验标准,使得检验结果经常出现偏差。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2)对所有的食品样品实行盲样。对食品进行检验时必须要实行盲样检验,并且在检验之前每个样品要具有自己唯一性的样本标识与状态标识,避免样本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混淆。理化检验之前要进行样品的制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固体样品要实施彻底粉碎,液体样品要进行充分混匀,最为忌讳样品在检验之前不进行混匀,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很大的错误。对微生物进行检验时务必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样品在运输储存,以及在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样品污染,防止检验结果出现错误。(3)对食品检验的设备仪器的要求。在选购食品检验的设备仪器时,一定要考虑其是否是食品检验标准中要求必须具有的设备仪器,它们的产品精确度以及性能必须能够满足食品检验标准的需求。设备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要加强它们的检查和校准,不能对这些设备仪器实行超期限使用。(4)按规定的食品标准和试剂对食品进行检验。在检验之前选择最佳的标准物质以及试剂,并查看它们的有效期和纯度是否在限制的应用日期中。并且对这些物资进行合理可行的储存,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某些试剂的失效。
3 食品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
食品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我们一般用准确度来评价。准确度说的是真实值和测定值他们两者相同的程度,我们一般用误差的数值来进行评价。简单来说,误差数值低准确度就相应的高;误差数值高准确度越低。所以要想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就需要采取各种办法来尽可能的减少食品检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或将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1)可以适当地增加食品平行检测的次数。因为将测定次数增加一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意外误差减少,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增加检验次数。对于平常的食品检测分析我们一般规定将检测次数定为最少两次。假如没有偶然误差产生,一般就可以達到检验的目的,获得特别科学合理地食品检验结果。但是当发生意外时,我们就需要把检验次数设定为六到十次,将波动较大的数据排除,就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数据。(2)消除食品检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没必要的系统误差。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措施来最大程度地消除系统误差。第一,空白试验。因为做实验所用的试剂与实验仪器、器皿的原因把杂质带入食品检验过程中形成系统误差,我们可以做空白试验来尽可能地消弱误差。空白试验说的是在不添加食品样品的条件下,仍然依照食品样品的检验流程在相同的操作步骤和条件下实行检验,最后检验得到数据叫做空白值。这样在食品样品的检验过程中,把最后得到的食品样品的检验数据减去空白值,这就得到了误差比较小的检验结果。第二,校正仪器。在食品检测之前,要对所有的测量仪器实行数据刻度校正,例如量杯,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天平砝码等都需认真校对数据和刻度,从而减小试验仪器读数不准或错误造成的系统误差。
参考文献
[1]梁宝爱.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大众标准化,2009(03).
摘要:目的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临床检验前操作规程及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科技迅猛发展,临床检验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化、超微量、特异且高准确度的方向发展,也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做好质量的控制,确保检验品质。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又作为检验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唯有规范且正确地收集和留取检验样本,尽可能减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才能给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准确、客观的实验依据。国内外均有报道, 实验误差中60%~70% 来自分析前,而且分析前误差是仪器?p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再好无法解决的[1]。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QC),是指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影响检验结果可靠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活动。
1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2]。199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IS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对分析前、后质量的要求,相对更为使用于我国实验室临床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指导性文件[3]。完整的检验过程包含多个操作流程:医生选择相关项目-开出申请单-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标本分析测定-核实并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单-临床信息反馈-应用报告诊疗。根据操作流程,可将检验过程分为分析前、中、后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分析前)涉及多个操作过程,主要包括:①临床医师应掌握检验中各项目的诊断原理及其临床意义,与实验室人员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便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正确选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及时了解实验诊断方法进展与临床意义;②护士应熟悉各项实验标本要求,清除地了解患者在服用何种药物或处于那种生理状态时采集的标本会影响检验结果;③护士应了解标本运送需要的条件及确保条件的存在。来自临床医师和护士等各方面分析因素决定了是否可获得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标本,因此对分析前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是必须的。
2临床科室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1临床医师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一个检验项目的流程始于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合理恰当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检验诊断项目,并指导正确的采集标本,分析检验结果,为疾病诊疗提供有效信息[4]。
2.1.1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就是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和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发病时间、病情发展,以及检验项目的特异性、敏感度来选择必要检验项目,使患者付出最低的费用,获得最高的检验价值。临床医生应熟悉自己使用的项目,不仅要了解它的意义,还要了解它的方法及适用范围,以及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加上实验室的合作,才能获得一个准确、满意的结果。
2.1.2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人体多数指标在1 d之间、昼夜和季节交换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血清铁、胆红素在清晨相对较高,WBC在下午高于上午(1 d之内可能相差1~2倍),血钙在中午值最低,月经前PLT会减低,而纤维蛋白原却很高。因此,采集时间应固定。血培养标本则在患者未用抗生素前,发热高峰时采集最好。血培养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患者入院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菌素,抽血时间选择不对,采血量不足,以及未采用专用的成人、小儿、树脂培养瓶有关。
2.2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2.1临床护士在检验申请中属于执行者,其在执行医嘱、准备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均有出现失误、错误的可能,从而对分析前的检验质量产生影响[7]。血液标本室临床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检验标本,护士在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其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静脉输液端胳臂严禁采血,禁止由输液管抽血,使用止血带会引起静脉压力变化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长时间使用会使AST、ALB、Ca2+、ALP得检验结果升高。因此,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在血液抽出后,根据患者检验的不同项目,将标本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康宁官或干燥管内。抗凝管应颠倒5次左右,以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抗凝剂使用的比例应适当。采血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可导致Fbg 和V 因子、VIII 因子变性,采血后瓶盖不可取下,否则由于CO2散失,而致pH升高,可激活凝血系统。在抽血完成后做好严格的查对制度。
2.2.2患者准备 执行医嘱的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采集标本,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嘱咐患者应做何种准备及怎样配合,以保证采集到的标本达到理想要求。部分检测还要求临床医生配合,例如暂停服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药物等。医护人员应清除了解标本采集前后对检验结果由影响的非病理因素,包括运动、采集时间、药物、患者饮食等。知道患者积极配合并服从,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必要时应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让患者了解到采集正确标本的意义,确保所采集的标本可符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2.2.3饮食 进食会引起血液中大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大量的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通常是将空腹血测定作为基础的。因此, 一些生化项目例如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的测定应坚持在禁食12 h后进行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大幅度提升, 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血中氮、尿酸、尿素升高。因此,患者在采血前一晚应停止饮用任何浓茶、咖啡、饮料等, 更应禁酒。
2.2.4运动 剧烈运动会加快机体中有氧及无氧代谢, 引起钙、钠、肝功能、钾、肾功能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因此,于采血前向患者了解是否有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导致误诊。
2.2.5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它具有还原性,在血糖测定中对结果影响很大。可使AST、B IL、Cr、UA 结果升高,CHO、LDH、TG 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2.2.6标本运送 标本在采集后应尽可能最快的速度送检,采集后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 h,且应封闭保存,避免其与空气接触。若无法及时送检的应保存于4℃冰箱内,血液标本应置放在阴凉避光处,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标本蒸发、污染或外溢;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应按照其要求进行运送;滴虫、精液、阿米巴的标本应注意保持温度以保证其活力。运送标本负责人应用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杜绝患者家属送检,检验科也应设有专人接收标本。接收时应检查标本是否达到要求,若标本不合格则应及时退回,嘱其重新采集。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做好标本的交接、拒收记录、签字。
3检验科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举措
在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是潜在影响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护、技共同重视和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因此,建立和健全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是实验室重要工作。工作中实验室、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之间多沟通,减少误会,提高工作质量。有人认为实验误差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和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共同了解并分析标本采集的可能影响因素,将实验室和临床科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由于临床人员的工作引起的非检测因素导致误差或错误也时有发生,无论何种先进仪器或检测方法都难以弥补标本采集不当造成的失误。国家卫生部2006年制定了医疗机构实验室临床管理办法,近年来国内多数大型医院检验科都积极参加了美国病理家协会和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认可及通过,其标准的操作程序中都包括了标本采集相关文件及编写要求。因此,由检验科、护理部门、医务科,有针对性和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检验新知识的讲解、标本采集原则和注意事项,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指南,加强临床医技合作,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引言
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其中应用的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临床医学的视野,还扩展人们认识疾病的深度和广 度,有效为疾病的诊断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医学检验质量的高 低有可能会对临床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医疗事故或者医 疗纠纷。当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检验的前、中和 后全过程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使检验 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
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2.1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阶段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 验申请、原始标本采集、实验室运送和传输以及患者的准备等等。可以看 出,对该阶段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往往难以控制,需要医生、护士等在实 验室之外完成。目前,很多检验结果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标本质量不达标所造成的。
2.2检验中阶段的`质量控制:当检验室工作人员收到标本之后需 要立即对检验标本进行质量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合格,并核对患者的姓 名、性别、床号等信息是否正确。如果采集的标本主要是血清或者血浆, 需要严格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检测。即是标本当天不能及时检测,还 需要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同时,在检验室内,检测仪器是否合格也会对检 验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再有,若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也会呆 罗爱检验结果的偏离。
关键词:罐头 植物饮料 加工生产 质量 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6-0000-00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普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现今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质量安全,它涉及食物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等问题,探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保证食品的卫生及食用的安全,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隐患。
1食品的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食品的原料检验以及加工过程控制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植物原材料是制作罐头和饮料的基本原料,占据了罐头和饮料成分的绝大部分,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生产产品的质量的好坏,而食品的原料检验能够防止一些劣质原材料进入食品饮料制作当中,保证食品的质量。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就无法保证质量。罐头以及饮料的制作是比较谨慎的,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特定的,所以要加强对加工过程的控制。
(2)促进企业信誉的提高。企业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要讲诚信,符合国家规范以及行业规则来进行水果罐头的生产,从而增加社会上对本企业的信任感,让企业的品牌做大做强,促进企业的发展。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的控制,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有一个比较详细清楚的了解,从而让消费者对企业罐头食品有一个很好的监督,让消费者在选择罐头产品时,更倾向于本企业的产品。
(3)保证社会效益。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对于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如果不采取强制手段,不法分子将变本加厉得从中获取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让社会上的人失去相互信任感,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而罐头食品原料的检验以及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够防止企业从中掺假,使用一些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材料,减少加工步骤,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2食品饮料加工现状
(1)加工所需饮用水不合格项目较多。饮用水不合格情况较严重,不合格项目较多。饮用水中的矿泉水、山泉水、矿物质水等对矿物质元素有限量要求,例如偏硅酸、锶、镁、锂、钠、钾、钙等,三次监督检验中有3.6%至8.6%的上述几类饮用水的矿物元素指标不合格。饮用水的其他指标,如耗氧量、溴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余氯、电导率、氯化物、pH值、氟化物等超标比例也较高,上述项目不合格的饮用水数量占所抽检饮用水总批次数的4.0%~11.6%。
(2)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防腐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包括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甜味剂、护色剂、增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香料等。适量使用,可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感官性状,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但滥用、超量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3)制度的不完善。罐头、植物饮料生产商生产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改进。比如说缺乏对原材料采购检验及加工过程的监督,导致有一些个人贪污腐败,缺乏职业道德,给企业带来损失。生产商缺少一定的企业规章制度,没有指定原材料及加工标准,让员工工作时比较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3提高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建立一套适合现代罐头、植物饮料厂生产经营的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更改措施方案。企业制度要求高效、科学、合理,要防止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罐头厂工作的正常运行。要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来分配任务,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要使得每个人都有动力去工作,各司其职。每个工作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防止一些人工作任务太重,或者一些人每天闲聊无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人及时处理,而不是各自推脱。
(2)协调好企业内外资源整合。食品企业组织、整合各种生产资源要素的基本出发点是完善产业链、从源头抓起。采取企业自建、规范的合同外包等形式控制原材料供应环节,通过控制源头来保证食品安全供应环节。
(3)加强食品监管,增大执法力度。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对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消费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同时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建立专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4 结语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人们追求的绿色、健康的食品需求相矛盾。当下,迫切的需要政府针对我国加工食品企业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督体系,切实地保障人民吃到放心食品,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亚妃.水果罐头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年第8期.
[2]沈苗.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安全和风险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3(03).
[3]曾庆娟,何应龙.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2011.7.
[4]汤金宝.食品安全制度中公众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4.
收稿日期:2015-04-11
1 把控好抽样步骤以及措施
在综合的质检活动中, 抽样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 同时还是首要活动, 假如无法保证其具有显著地代表意义, 此时就算是数据高度的精确, 它的结论也必然会有误差存在。所以, 抽样活动会在极大的层面上对检测信息的精准性有作用。要想确保抽样活动顺利开展, 就要按照如下的内容来进行:
首先, 结合需要检测的物体的差异, 在开展活动之前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对抽样进行规划, 该规划信息中要涵盖具体的措施和数量以及输送的工具等等的细节内容。通常要确保参加到此项活动中的员工要超高两个, 在制造单位开展的时候, 要认真地填写相关的资料, 当相关单位认可之后, 互相都要签字明确。假如该项活动是在市场中进行的, 就要联系相关单位, 这样就可以对样本进行明确。
其次, 认真的对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以及思想意识开展培训活动, 主要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 来切实的确保员工对抽样步骤有深入的熟悉。而提及的思想意识, 通常是指抽样工作者要在活动的时候严格按照公平的理念来开展活动。出吃之外, 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保证参加抽样的员工不能够同时进行检测, 要确保两项活动独立开展。
第三、在抽样的时候要确保是随机方式进行的, 不过应该在相同批次的分别方位开展。而且, 为了合理的开展微生物测定活动, 在开展取样活动的时候, 要确保样本保护合理的, 所以, 就应该认真地对其输送以及保存等活动控制好。比如, 速冻性质的, 在输送到时候, 要保证低温。
2 高效率的开展监检测活动
当开展完上述的抽样工作之后, 接下来就要进行检测活动, 它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要想确保检测活动顺利进行, 就要认真的按照如下的内容开展工作。
第一, 应该对合乎规定的演变使用恰当的检测措施。当工作者开展检测活动的时候, 要做到盲样检验, 样品具有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检验结果的混淆在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前样品的制备是比较关键的, 其中非常常用的措施即, 将固体性质的进行处理, 而液体的要充分的混合, 在活动中严禁发生的是当样本没有认真地混合好的前提下开展检测活动, 此时必然会发生失误现象。比如在检测蛋糕中的“丙酸钙”防腐剂时, 对同一个样品进行了十次试验, 得出的结果就是最大值是1.98克/千克, 而最小值就是1.2l克/千克。我们可能会想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 通过分析才得知, 是因为工作者并未合理的混合材料。
第二, 开展工作的时候要确保用到的设备合乎规定。这些要求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所选择的检验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 要符合所选择产品的检验标准精度要求。比如, 在对乳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时, 就不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来对“婴幼儿奶粉”进行检验, 因为该仪器的最低定量限为小于2毫克/千克, 这一精度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在婴幼儿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最低限量值要小于1毫克/千克的标准。因此, 在对食品质量的检测中,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就显得非常的关键。
第三, 开展工作的时候, 也好确保室内条件合乎规定。通常来讲, 室内条件是指其中的气温以及压力等。这些要素的变动会对检测信息有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常见的是, 如果室内的气温太低的话, 会造成天平的变动性增大;如果室内的水分太多的话, 就容易使得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得差一些;而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则会对微生物的检验产生较大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一般都会要求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的温度要保证在20。c左右, 微生物检验室要确保是无菌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检验结果更加的精确。
3 科学合理的分析信息
从科学的定义上来讲, 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指的就是实际的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符程度。对于检验准确度的衡量一般是以其误差的大小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检验的误差越小, 其准确度也就越高;检验误差越大, 也就表明检验的准确度越低。因此, 要想使得检验的分析结果准确度提高, 就必须要对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尽最大可能的避免, 将这些误差减少到最小。一般来说要判断和分析食品质量的检测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 一种就是再做一次对照试验,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加标物测回收率验证的方式。要想使得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度提高,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保证整个的检测过程静密度要高。不过,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即使检测步骤由者非常好的精密性特征, 我们也无法保证其就是准确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失误现象。综合的讲, 只有确保检测精确合理, 才可以保证其准确。
4 认真地进行记录, 做出合理的检查报告
为确保检测信息精准有效, 工作者要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认真地进行记录, 而且要对检测信息开展有效地应对。在综合的检查时期此类数据通常是指:样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检验的项目以及相应的检验设备名称、编号、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号、环境条件等等, 各种应该描述的而且与食品的质量检测有关的各类信息,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将整个的检测全过程记录下来, 对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极大的帮助。通常在形成报告的时候, 要结合结果的判定规模来开展。如果信息能够合乎规定, 就应该把此类定位合格的。假如通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一项或者是非常多的内容都和规定不符的话, 就要结合规定内容把它定为不达标。
我们坚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各项工艺技术的前进, 我们国家的食品品质检测工作一定可以取得非常显著地成就, 进而可以确保人们放心的食用, 确保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张鹏.谈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环节[J].中国新技术新产, 2011. (12) .[1]张鹏.谈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环节[J].中国新技术新产, 2011. (12) .
[2]赵艳玲.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今日科苑, 2009 (12) .[2]赵艳玲.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今日科苑, 2009 (12) .
【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分析论文11-28
临床医学下的检验质量控制论文12-05
对食品检验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论文10-10
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社会实践报告06-05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a07-03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06-07
食品检验规范07-24
新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10-31
检验科的提高质量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