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精选10篇)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篇1

梨树县中医院病案室始建于1999年,负责全院原始病案收集整理资料工作。自病案室建科16年来,为医院领导决策和临床科室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病例科学依据,为临床医疗、合理用药借鉴、医患纠纷佐证、提供资料和储备医案的积累,并及时准确的向农合、医保出院康复患者出具医疗病案信息资料。始建初期病案室只有1名统计人员从事此项病案统计工作,人员技术力量蒲弱。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界科技的进步,临床病案第一手原始资料存档显现十分重要,对后续支持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法案举证等是不可替代理论依据。病案整理工作虽然平凡但不可或缺,现就16年来病案室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回顾。初始科室不足20平方米,后迁至楼梯下一间规模不足30平方米的房屋中,且低矮拥挤狭窄,进出门廊须低头方可通过。病案储存设备陈旧简陋,室内光线昏暗冬季阴冷,夏季通风不畅闷热潮湿。由于长期堆放病案挥发出的浓烈霉味闻之令人作呕。整体环境条件差,办公室工作强度大十分艰苦,工作人员几人共用一张办工桌,病案手工捆扎操作,排序码放凌乱。其后逐年由于医院的技术条件和服务功能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并且突飞猛进的提高,吸引来更多患者纷纷来院寻诊就医,住院患者激增,一直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每天就有几十份余病例送达需归档整理。病例堆积如山,见于病案室容积有限,不得已就东借西借储存病案库来缓解库容的不足。医患人员不时调阅调取复印病例,我们的工作人员就热情接待,不怨其烦地到各处储存病案点查找,为医患人员调取复印病例提供便利。病案室功能作用:

病案室负责集中管理全院的病案,主要管理住院病案,病案由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排序、装订、分析、统计、归类,上架、病案查询、复印,为外来办案人员、参保人员、临床科研等提供可靠资料、同时对质量控制等工作流程,多环节,不同层次抓好质量关。为病案的查阅、借阅、拷贝及复印,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且相对稳定的制度,满足病人的需求,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

数说绩效:

病案室成立初年就收集整理归档病案资料2292余份,病案整理归档连年递增2000年2428件、2001年2906件、2002年1966件、2003年2532件、2004年3573件、2005年3876件、2006年5189件、2007年5821件、2008年6020件、2009年6821件、2010年6407件、2011年9074件、2012年7798件、2013年9112件。工作繁杂环境虽艰苦,我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积累管理经验,病案室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向好走来。至2014年整理归档病案增至13200余本。是1999年归档病案资料的7倍。病案室沿革: 病案室1999年建科初科室不足20平方米,后迁至楼梯下规模不足30平方米。2014年12月6-9日病案室整体移址,病案室一跃步入现代化办公模式,库房面积增至近200平方米,今非昔比办公环境变化翻天覆地。病案室增添了大型标准化轨道式病案储存档案专柜设备。病案有了全新的管理模式,设施先进病案库房和功能相对独立,设有病案调阅室、病案质控及综合办公室等组成。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及较为先进的软件系统,库房病案架为现代化的移动密集架,整齐美观、节省空间。病案室将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达到了为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提供病案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配备情况:

随着中医院的规模不断拓展,病案室服务技术功能不断完备。在院长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病案管理有力有序的运行,负责全院的住院病案管理、病案质量控制、医案统计工作。2015年1月病案室现有工作人员4人,病案室管理设有副科长一名(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一名、医师一名、会计师一名。

病案室建科16年以来历任病案室负责人。自公元1999年以来历任病案室科长:

X X X 1999年——1990年任梨树县中医院科长病案室副科长

X X X 1990年——1999年任梨树县中医院病案室副科长(副主任护师)杨超

2013年12月至今任梨树县中医院病案室副科长(主管医师)病案室大事记:

2013年3月27日迎来全国县级二级甲等中医院检查复审工作。二甲复审工作是中医院的头等大事,接到医院命令我们快速行动,病案室是富有团队精神的集体,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精心编排整理归档病案,确切保障第一时间调取病例,努力为全院各科室及时精准的提供,二甲复审所需的病案资料,保证了二甲复审畅通无阻顺利通过后勤软件补给资料的供应保障。实现其为病人、医务人员、各级医院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工作宗旨。病案室愿向各方同仁学习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梨树县中医院病案室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篇2

平等的第二层含义是指, 自然状态下人的共同目标是自我保全, 为达到这同一个目标, 人互相猜疑, 成为仇敌。仇敌之间就会产生威慑和威胁的力量抗衡。为避免威胁的持续存在, 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先发制人。这是被允许的, 因为这是要达到自我保全的目标的限度之内的。但这种先发制人的手段本身就是一种威胁的手段。并且这种威胁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做出来的。即使是最弱小的人, 也可以通过智谋将强者杀死。因为自然状态下, 体力较弱的人对体力强的人足以有生命威胁的。因此, 在人人均为了自我保全, 可以做任何自己认为必要的手段, 来对其他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情况下, 人人都是平等的。

霍布斯的平等, 即自然状态下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们之间可以运用体力和脑力相互威胁和摧毁的效果是相同的, 也就等于人们无法保证自我保全的目标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而人们最强大的最重要的激情是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死亡是对自我保全的最大威胁。而这里的死亡不是正常的生老病死, 而是暴力死亡, 也就是非正常死亡于他人之手。而每个人又有足够的能力足以将他人置于这种暴力死亡之中。

而自然状态指的是一种战争状态, 是一种根据人类的激情所作出的一种推论。其分析所基于的事实通过经验可以被所有正常的人所了解。霍布斯是让人们通过体察自身并考察其人类感情、思想和自然倾向等是否也适用于自身, 从而检验他所论述的真理。

在《利维坦》第十三章后文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是否真的存在这一问题, 并对这一质疑作出了回应:首先, 有很多未被文明开化的地方到现在依然按照自然状态生活的。例子是美洲的野蛮民族, 除了家族以外没有政府, 而家族中的协商又取决于自然欲望, 这在某种程度上即是自然状态。其次, 在有过文明开化的地方, 如果从有和平政府到陷入战争, 从而导致国家陷入无政府无公共权力的情况也会产生惨烈的场景。最后, 霍布斯将人与人的层面上升到了国家之间, 也就是说, 即使人与人在现实中没有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战争状态, 但是国与国之间是一直处于或明或暗的战争状态的。正是国家用这种办法维持了国民的产业, 所以国内便没有产生自然状态中的悲惨情况。

因此, 这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在现实层面上没有普遍存在过, 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自然状态却是普遍存在的。国家出于保护自身和平、自由及其臣民生命、财产的目的, 用战争的方式避免了国家内的人们陷入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霍布斯笔下的“人”是一个感性个体, 而国家和社会的产生, 根据这种关于人性的理性推论, 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之后产生的, 自然状态是自然欲望的扩大版, 而建立国家就是畏死的激情为了追求安全和相互倾轧, 防止虚荣、猜忌和自负相互竞争走向毁灭深渊的选择。不管自然状态先存在, 还是国家和公民社会先存在, 总之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要求必须有一个代表权威的国家和有秩序的公民社会存在。才能避免自然状态带来的恐怖和恶劣的后果。

人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的, 在极端畏惧暴力死亡的激情驱使下, 他们有相同的权力和能力通过先发制人的手段达到自我保全的基本目标。而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来约束人们的这种状态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就会陷入战争状态。霍布斯所提出的导致自然状态的三种激情———竞争、猜疑、荣誉。在没有一个公共权力能够使所有人畏惧并服从的自然环境下, 人与人之间相处就不会有快乐存在, 即人们若想感受到快乐, 就要求别人看待自己像自己看待自己一样。人出于本性先在他的幻想中生活, 然后又在他人的看法中生活, 因此,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冲突, 去感受那个无法预见的现实世界, 他才能开始有现实世界的经验, 他开始认识到死亡。因此, 竞争、猜疑和荣誉这三个激情是人与人之间争斗的三个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因素:其中荣誉在起主导作用。对荣誉的追求, 是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原因和动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 则是对荣誉的追求过程中, 也就是竞争的过程必然产生的环节, 而正是这种猜疑, 会直接导致人与人陷入争斗的状态。只有存在一个能够让大家慑服的共同权力, 才能终止这种悲惨的战争状态。而使大家慑服的共同权力, 就指代的是国家。

霍布斯的战争含义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指“战役或战斗行动”, 也就是战场上的真实的剑拔弩张。另一个层面是指一种战争意图, 即以战斗进行争夺的意图。在第二层面, 霍布斯用气候性质进行了类比, 即此层面上战争的含义是一种环境氛围, 也就是没有和平保障的时期中, 人为了自我保全而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他人的一种战争意图。只要一个人在大脑中存在这种战争意图存在, 那么就说明整个人类处于的这个时期是非和平时期, 也就是战争时期。

霍布斯在第十三章中从产业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各种产业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图景。因为产业是用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的, 好的产业甚至能够营造一种舒适的生存环境。但是如果战争时期恰好发生在人们依靠自身体力与创造力来保障生活的时期时, 基本生活保障便会被破坏, 自我保全的目标便会受到威胁, 这时人们就有权利为了自我保全而去做任何他认为有必要做的事情。因此, 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之中, 生活变得残酷孤独的战争状态便产生了。死亡, 尤其是暴死成为了生命最直接的威胁, 而包括时间因素和战争意图在内的战争状态又使对死亡的恐惧延至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在这种自然状态下, 也就是这种战争状态下, 人是无法生活的。霍布斯强调“人类的欲望和其他激情并没有罪。”也就是人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普遍的, 无需过多自责反思的。因为当时还不存在法律, 所以他们被这些激情所引导所产生的行为是无辜的。

战争状态下之所以不存在法律, 是因为没有共同权力, 没有人来制定法律, 没有法律就没有是与非、公正与不公正的区别。同时, 在战争状态下, 事物是没有“所有权”一说的, 没有“你的”“我的”之分, 谁获得就是谁的。所谓好和坏, 是与非, 均取决于是否满足自己欲望的需要, 而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因此在没有出现一个共同权力之前, 是不存在对错的, 也是不存在法律的。而法律和国家的诞生, 正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也就是出自情感上对死亡不可避免的、因而是必然的厌恶。这种恐惧的激情就是每个人对每个他人作为潜在谋杀者所怀有的恐惧。

至此, 霍布斯完成了对于人处于自然状态下, 也就是战争状态下的生存境况的论述。其核心内容也就是第十三章的章名: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

由此可以看出, 霍布斯通过详细的对战争状态的论述推导出人们内心其实是向往和平的结论。霍布斯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寻求和平。怎样避免战争, 是一种否定的或者说是消极的思路;而如何寻求和平, 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思路。人在自然状态下, 为了自我保全, 是倾向于战争的;但同样为了自我保全, 人又要避免战争, 寻求和平。而寻求和平, 是人在自然状态下达到自我保全这一基本目标的必要手段。霍布斯运用从这种论述方式恰恰表明了他对人类事物的基本判断, 也就是人本身是倾向于战争的, 但为了自我保全的目标不得已而采取和平的方式。但这并不代表人天生就会主动的寻求和平。和平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从人类自我保全的基本手段, 变成了人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

摘要:霍布斯的《利维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其中第十三章所阐述的由于人性所造成的自然状态要求存在一个人们共同慑服的权威来终止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即国家。第十三章所述内容是整个《利维坦》论述的理论背景基础, 是全面理解霍布斯的思想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霍布斯,利维坦,自然状态,战争状态

参考文献

[1][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美]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篇3

通过整顿军纪,冯子材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广西军队真正成为国家的利器,战之能胜。

由于不拉帮结派,不贪赃枉法,他和广西各路台面上的人物基本成了对手,他处处被掣肘。各路贪官为了共同利益,一致对抗他,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开始反击,他在广西提督任内,和他成死对头的官员有11个之多。

第一个弹劾的是贪官徐延旭。

徐延旭山东临清人,进士出身,此人在清朝诸多官员中,是个能力突出的官员,可以说是个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的官员。同时,他在任署太平知府时,多次奉旨深入越南,对越南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十分了解,还专门编了三本书《越南世系沿革》、《中越交界各隘卡略》、《越南道路略》。这样一个有为的官员,这样一个前程远大官员,却经受不起贪婪的考验,在署太平知府时,在帮办军队粮草时,大肆贪污。致使许多商人不堪忍受,在冯子材出行时,纷纷拦马告状。

冯子材考虑到官员职责不同,多次请求时任广西巡抚苏凤文向朝廷参报徐延旭,因为按照清朝的体制,巡抚是总管一省地方政务的长官,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有监察本地方政务之权。

但苏凤文碍于徐延旭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交好,不想自找麻烦,因而老是推诿。直到苏凤文调离广西,广西布政使康国器看见事态严重,最终和冯子材联名参本弹劾徐延旭,清廷接到弹劾本,即下旨:“徐由县令起家,叠膺保奖,前据苏凤文密保该员才兼文武,器识宏深,若如冯子材所奏,是该员贪劣不职,苏凤文荐举非人,且于该员亲丁役捏功滥保,未能觉察,为所蒙蔽,亦应查明惩处。”

徐延旭贪污事实确凿,有证有据,但清廷却不处理,将弹劾之本转给刚到任的广西巡抚刘长佑。

这刘长佑是湖南新宁人,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咸丰十年晋升广西巡抚,并兼广西提督,把广西军政大权牢牢抓在手上。任上,培养了一批湘军死党、如徐延旭、张凯嵩、刘坤一、赵沃等。后来,刘长佑于同治元年晋升两广总督,同治六年因剿捻失败,被免职。这次班师回朝广西任巡抚,第一件事,就是接手查冯子材弹劾徐延旭案。

这刘长佑也是狗胆包天,只草草查了十天,便奏报清廷:“徐延旭历任要地,防剿有功,遵旨复查各款,均无实据。”

清廷也懒得官场多事,草草回复:“徐延旭既查无营私舞弊等情,著无庸议。”

从此,冯子材便和刘长佑结下了梁子,刘长佑找了各种借口多次弹劾冯子材。

冯子材第二个弹劾之人也是刘长佑的亲信,此人叫赵沃。

这赵沃和冯子材本是老乡,但投入刘坤一的门下就死心塌地跟随刘坤一,而刘坤一又是刘长佑的亲叔。他便成为这叔侄的帮凶。他先任知州,后署镇安府知府。赵沃和被冯子材弹劾的徐延旭是死党,为了报复冯子材弹劾徐延旭,他向刘坤一和广西巡抚杨重雅进谗言,诋毁冯子材爱将和亲信李扬才,将李扬才从冯子材身边调离。光绪四年,赵沃在部署追捕李扬才的过程中,虚捏战功。冯子材愤而参了他一本,结果,清廷这次快速地查处了赵沃,立马革了他的职。

冯子材第三个弹劾的人叫何元凤。这何元凤早年跟随刘长佑攻下柳州,以功晋升柳州守备。冯子材任广西提督后,何元凤不听调遣,有一次在攻打边界土匪时,冯子材命令何元凤带左中右三营由右路挺进,冯子材带小队人马先行,在营令兵督何元凤起来救急,何元凤不予理会,冯子材差点被土匪打死,后来何元凤又私吞军饷,冯子材抓住,便又参了一本。清廷接到参本,下旨:“以贪鄙违误,广西副将何元凤革职逮问。”

但广西巡抚苏凤文偏袒何元凤,这事不了了之。加上何元凤的上司张凯嵩可能已经嗅出何元凤有危险,趁着自己调任云贵总督的机会,把何元凤调到自己身边,保全了何元凤。

冯子材在广西提督任内,被众多贪官排挤,其中有京官李鸿章,言官张佩纶、广西各路官员潘鼎新、张树声等。尤其经过刘坤一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冯子材开始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如果政敌要置自己于死地,自已总有百口也说不清。为了保全性命,冯子材以病为由,一再请病假,当光绪八年(1882年)二月,十年前被自己弹劾的徐延旭风光回到广西任布政使时,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走,真的就会被整死。于是痛下决心,连续三次请广西各路官员奏折,告老还乡。清廷多次慰留,由于冯子材态度坚决,清廷只好准奏。光绪九年(1883年)八月初三日奉旨:“冯著准其开缺,回籍治病,广西提督著黄桂兰补授。钦此。”这一年,冯子材66岁。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三章) 篇4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做功:

①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2)热传递:

①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②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③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④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②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③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④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⑥应用: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⑦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a、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b、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④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试题1 篇5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B.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C.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二.填空题

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9.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之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下面还可挂重物,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力.平常的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间接地说明分子间还存在着_______力.

10.冬天人们用嘴往手上呵气,手会感到暖和,是利用_________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互搓,同样可使手变得暖和,这又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改变手的内能。11.驰名中外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家园,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湿地和水域,炎热的夏天,保护区的温度比市区内温度低一些,主要原因是水的缘故 12.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三.计算题: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十三章 篇6

第十三章 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章教学目的

1.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性特点; 2.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3.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行、意统一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性特点,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注意知与行的统一和德育过程的多种开端性。

(一)深刻地认识到知、情、行、意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把握好德育过程的四个环节

(二)注意知与行的统一

(三)注意德育过程的多种开端性

二、把握“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正确地解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过程”这一规律性特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促进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品德发展需要。

(一)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三)将外在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德发展的需要

三、把握“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协调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性特点,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一)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

(二)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三)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第二节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教法

(一)说服教育法的涵义

(二)说服教育的方式

(三)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二、榜样示范法

(一)榜样示范法的涵义

(二)榜样的类型

(三)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三、实际锻炼法

(一)实际锻炼法的涵义

(二)锻炼的方式

(三)运用实际锻炼法的要求

四、情感陶冶法

(一)情感陶冶法的涵义

(二)陶冶的方式

(三)运用情感陶冶法的要求

五、指导自我修养法

(一)指导自我修养法的涵义

(二)自我修养的方式

(三)运用指导自我修养法的要求

六、品德评价法

(一)品德评价法的涵义

(二)品德评价的方式

第十三章 导游员职业道德概述 篇7

A.生产力发展B.社会分工C.工业革命D.阶级的出现

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体现出(ABD)方面的要素。

A.职业职责B.职业权利C.职业义务D.职业利益

下列(D)不属于职业的特征。

A.经济性B.专业性C.规范性D.义务性

职业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BCD)方面

A.职业要体现社会道德B.职业要体现社会功能

C.职业要体现社会报酬D.职业要体现职业声望

导游员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ABCD)

A.独立性强B.复杂多变C.脑体高度结合D.跨文化性

道德是依靠(ABD)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法律规范D.人的内心信念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CD)。

A.导向功能B.沟通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

道德的(C)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导向功能B.沟通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

道德的(D)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导向功能B.沟通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

社会道德也相应地分为(BCD)。

A.国家荣誉感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ABC)

A.鲜明的职业性B.明确的规范性C.调节的有限性D.影响的广泛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方面:

A.有助于调节职业利益关系B.有助于规范从业者行为

C.有助于从业者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D.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

(B)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首要规范

A.诚实守信B.爱岗敬业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ABC)

A.热爱导游工作B.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C.发扬爱国主义精神D.公道信守承诺(B)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A.热爱祖国B.热爱本职工作C.诚实守信D.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导游工作,即职业(C)。

A.尊重感B.自豪感C.荣誉感D.幸福感

乐业,就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热爱导游工作,乐于为广大旅游者服务,即职业(D)。

A.尊重感B.自豪感C.荣誉感D.幸福感

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是我国旅游业的根本宗旨,也应是我国导游员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以下(ABCD)内容。

A.热心为旅游者服务B.加强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义务感

C.努力改善服务态度D.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A)是世界各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合格导游员的首要条件。

A.爱国B.爱党C.爱本职工作D.爱人民

所谓“爱国”,实际上是(ABC)的统一。

A.爱故土B.爱人民C.爱国家D.爱共产党

爱国主义主要包括以下(ABCD)方面的涵义

A.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B.是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

C.是一种具体的政治原则D.是一种具体的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在(ABCD)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B.自觉维护民族尊严

C.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D.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

(A)是导游员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优质服务,游客至上

C.真诚公道、信誉第一D.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B)是是导游员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导游工作的职业要求。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优质服务,游客至上

C.真诚公道、信誉第一D.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C)是旅游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正确处理导游和旅游者之间实际利益关系的一项行为准则。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优质服务,游客至上

C.真诚公道、信誉第一D.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D),是集体主义原则在旅游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优质服务,游客至上

C.真诚公道、信誉第一D.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D)是正确处理主客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C.优质服务,游客至上D.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D)是旅游工作者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A.遵纪守法,敬业爱岗B.优质服务,游客至上

C.真诚公道、信誉第一D.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具体要求包括(ABCD)

A.正确认识导游员职业B.热爱导游服务工作

C.自觉遵守职业纪律D.严格执行政策法规

“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具体要求包括(ABCD)

A.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以维护顾客利益为前提B.推销产品,实事求是

C.履行承诺,信守合同D.诚挚待客,知错就改

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

职业的时代性是指任何时代的职业都受该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所制约。(√)导游员可以收受商店、游览点、娱乐场所等经营者给予的回扣,但应以合理范围为限。(×)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秀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方面。(√)

认真贯彻和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方面。(√)爱国主义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经游客要求,且旅行社的批准,可带旅游者到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和地区参观游览。(×)导游员不向旅游者谈及旅行社的内部事务及旅游费用。(√)

导游员可以与个别旅游者亲近,但不能引起其他游客的反感。(×)

工作时,导游员可以抽烟,但讲解的时候不能抽烟吃零食。(×)

导游员不与入境旅游团的领队同住一室。(√)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篇8

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胺的结构和性质,根据其特性分离胺及合成特殊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碱性规律,在胺的酰化反应中,举例讨论酰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保护氨基的应用: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硝基甲烷的构造式。

2、写出的系统名称。

3、写出1, 4-丁二胺的构造式。

4、写出的习惯名称。

5、写出丙烯腈的构造式。

6、写出的名称。

7、写出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1、2、3、4、5、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2、将下列化合物按—NH2上酰化反应的活性大小排列成序:

3、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4、比较(A),(B)的稳定性大小:

(A)

(B)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简要说明理由。

2、下面两个化合物的沸点何者高?为什么?

五.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CH3)3CNO

2(B)CH3CH2CH2CH2NO2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六.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化学方法分离己胺、二己胺和三己胺的混合物。

2、用化学方法分离的混合物。

七.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完成转化:

2、以甲苯为原料(其它试剂任选)合成:

八.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化合物A(C4H9NO2)是一液体化合物,且有施光性,它不溶于水和稀酸,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旋光性消失,但重新酸化后却得不到具旋光性的A,而是其外消旋体;A经催化加氢可得到有旋光性的B(C4H11N)。试推导化合物A,B的结构式。

2、化合物A(C4H9N)臭氧解的生成物中有甲醛。A催化加氢得B(C4H11N),用Br2/NaOH水溶液处理戊酰胺也可得到B。用过量的CH3I可使A转化为盐C(C7H16IN)。C用AgOH处理随后在250℃下热解,生成物中有不饱和的化合物D(C4H6)。D同丁炔二酸二甲酯反应生成E(C10H12O4)。E催化脱氢生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试推测A~E的构造。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CH3—NO22、2-硝基-1, 4-二甲苯

邻硝基对二甲苯

3、H2NCH2CH2CH2CH2NH24、N-甲基-4-甲基环己胺

5、CH2==CHCN

6、苯乙腈

7、(Z)-2-丁烯腈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1、2、3、HNO3/H2SO4,Cl2/Fe,Cl2/hν或△

各1

4、CH3CH2MgBr

5、NaOBr(NaOCl, NaoI),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B)>(A)>(C)>(D)

2、(C)>(A)>(B)

3、(D)>(A)>(B)>(C)

4、(A)>(B)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1, 2, 3都有一定程度的酸性,它们都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2、沸点2比1高。因为2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1分子内能形成氢键,沸点低,易挥发。

五、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D)能与NaHCO3作用,释出CO2。

1(C)能与羰基试剂作用,或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A)和(B)二者中,(B)能溶于NaOH水溶液。

2、(A)能与FeCl3显色;或与溴水作用,生成三溴苯酚沉淀。(C)能溶于稀酸中。

余二者中,(B)能与Na作用而释出H2。

六、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加入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和碱溶液,分出固体的磺酰仲胺,水解,碱化,二己胺析出。

分出固体后,分离油层或水层,油层为三己胺。

水层加酸水解,碱化,己胺析出。

2、加入碱的水溶液,对羟基苯甲腈和对氰基苯甲酸成盐而溶解,分出对甲基苯甲腈。

水溶液通入CO2,对羟基苯甲腈析出,分离。

向含对氰基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加强酸,对氰基苯甲酸析出。

九.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分出邻位产物)

42、(分出邻位产物)

八、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

第十三章劳动合同法案例参考答案 篇9

(1)培训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因此是有效的。关于服务期的规定,可视为是对原合同期限的修改,双方应当遵守。

(2)电子元件厂要求赵某继续履行合同的请求不应支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劳动者有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因此电子元件厂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3)外资企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中外资企业的答辩理由不能成立。依照劳动法规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职工应查验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方可签订劳动合同。

(4)本案应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赵某与电子元件厂的劳动合同。对于电子元件厂的损失,应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和法律规定,由赵某与外资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2

(1)高某与肉食品加工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也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也支付了相应的工作报酬,但是这种劳动关系的建立不是依法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原劳动部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

(2)不合法。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高某作为劳动者一方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享有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在住院治疗期间应享有病假工资、医疗费等待遇。

(3)不合法。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仍有权依照原劳动合同的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本案中,高某住院治疗,在医疗期内不能解除劳动关系。

(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案例3

(1)公司在王某严重违纪的情形下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在非因劳动者过错(包括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情形)及经济性裁员情况下对“三期”女职工有特别的保护,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如果“三期”女职工出现严重违纪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公司完全可以据此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我国的《劳动法》第二十九条亦有相同的规定。

第十三章中医院病案室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当事人主观故意,出现税务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才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

B.只有在当事人主观故意,出现涉税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才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

C.只有在当事人并非主观故意,出现税务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并有法定依据给予行政处罚的,才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

D.不区分当事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有税务违法行为存在,并有法定依据给予行政处罚的,就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

2.对违法行为的调查与处罚决定分开,决定罚款的机关与收缴机构分离,这体现了税务行政处罚的()。

A.法定原则

C.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D.监督、制约原则 3.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

A.县以上法院

C.县以上检察院

B.县以上税务机关

D.县以上政府部门 4.以下具备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税务行政处罚的是()。

A.县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

C.税务所

B.市级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

D.税务所的内部岗位

5.我国对公民和法人的违法案件实行税务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的处罚标准分别为()。

A.50元以下,1000元以下

C.100元以下,5000元以下

B.50元以下.2000元以下

D.1000元以下,10000元以下

6.凡属听证范围的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首先向当事人送达(),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给予的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C.《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

B.《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D.《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实施书》

7.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15 日

B.30 日

C.60 日

D.90 日

8.税务行政规章对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的罚款不得超过()。

A.2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20000元

9.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缴纳罚款的期限是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的()。

A.10 日内

B.15日内

C.30 日内

D.45 日内

10.对于具有依法给予()元以下罚款或者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情形的,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A.20元

B.50元

C.100元

D.1000元

11.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合法罚款收据,并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将罚款交至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在()将罚款交付指定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A.1 日内,3 日内

C.1 日内,2 日内

B.2 日内,2日内

D.2 日内,5 日内 12.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各方正确行为是()。

A.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次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

B.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缴纳罚款

C.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加处罚款

D.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13.申请人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

A.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B.国家税务总局

D.人民法院 14.申请人对两个以上税务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

A.上一级国家税务局

C.共同上一级税务机关

B.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上一级地方税务局

D.省级人民政府 15.以下关于税务行政复议的规定正确的是()。

A.申请人对税务机关所作的征税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议,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请行政诉讼

B.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次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C.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只能书面申请,不能口头申请

D.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针对当事人税务违法行为,只有存在主观故意性,才可进行税务行政处罚

B.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C.要区分税务违法行为是否轻微,并不是对所有的税务违法行为都一定要处罚

D.给予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税务机关和人民法院 2.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是指()。

A.处罚要有法定依据,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得处罚

B.由法定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设定

C.由法定税务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

D.由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实施

3.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

A.各种税务行政处罚

B.警告

C.罚款

D.除限制人身自由外的税务行政处罚 4.下列行为属于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的有()。

A.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

B.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

C.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D.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5.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中,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有()。

A.加收滞纳金

B.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作出的代扣、代收税款行为

C.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D.税务机关书面通知银行扣缴税款 6.下列属于我国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罚款

B.判处有期徒刑

C.停止出口退税权

D.罚金 7.下列属于我国税务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条件有()。

A.案情简单

B.事实清楚

C.违法后果比较轻微

D.有法定依据 8.下列属于税务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项目有()。

A.调查取证

B.立案

C.决定

D.执行程序

9.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经过审理,发现具体行政行为(),应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事实不清的 C.明显不当的B.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10.以下税务行政行为中,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必经前置程序的有()。

A.加收滞纳金

C.处以罚款

B.确认纳税主体

D.停止出口退税 11.下列各项中,税务行政复议是税务行政诉讼必经前置程序的有()。A.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的纳税期限引起的税务争议

B.税务机关不出具完税凭证引起的税务争议

C.税务机关确认纳税地点引起的争议

D.税务机关停止发售发票引起的税务争议

12.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的有()。

A.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

C.财政部的部门规章

B.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13.以下关于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原则含义正确的有()。

A.税务行政处罚实行行为发生地原则

B.税务行政处罚由县(市、旗)以上税务机关实施

C.税务行政管辖主体必须有税务行政处罚权

D.税务行政管辖主体必须有税务行政处罚设定权

14.以下关于税务行政复议的规则正确的有()。

A.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B.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C.复议期间已经受理的复议,在规定的复议期内,申请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D.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收集证据 15.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A.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的

B.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其他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先于本机关受理的C.作为申请人的公民下落不明或被宣告失踪的

D.申请人、被申请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行政复议的 16.下面关于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正确的有()。

A.法院对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不直接判决变更

B.人民法院应对诉讼法律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C.税务机关负举证责任

D.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不当给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负担赔偿责任 17.下列属于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有()。

A.税务机关作出的罚款行为

B.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行为

C.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D.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18.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有()。

A.维持判决

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 19.以下关于税务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有()。

A.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意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B.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外的税务行政处罚

C.并不是对所有的税务违法行为都一定要处罚

D.采用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当事人没有听证权,但有陈述申辩权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税务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罚金

B.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告只能向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D.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税务行政法制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从当事人主观方面说,并不区分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有税务违法行为存在,并有法定依据给予行政处罚的,就要承担行政责任,依法给予税务行政处罚。2.【答案】D

【解析】对违法行为的调查与处罚决定分开,决定罚款的机关与收缴的机构分离,这体现了税务行政处罚的监督、制约原则。3.【答案】B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税务机关。4.【答案】C

【解析】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具处罚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税务行政处罚。但是税务所可以实施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行政处罚。5.【答案】A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仅适用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违法案件。

6.【答案】C

【解析】凡属听证范围的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首先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给予的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7.【答案】C

【解析】申请人可在得知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8.【答案】C

【解析】税务行政规章对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的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9.【答案】B

【解析】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应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到期不缴的,还要按日加处罚款数额3%的罚款。10.【答案】A

【解析】对于具有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或者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情形的,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11.【答案】B

【解析】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合法罚款收据,并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将罚款交至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交付指定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12.【答案】D

【解析】选项AB:税务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款;选项CD:到期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13.【答案】B

【解析】。申请人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14.【答案】C

【解析】申请人对两个以上税务机关共同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共同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15.【答案】D

【解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所作的征税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行政诉讼,所以A选项错误;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所以B选项错误;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所以C选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析】从当事人主观方面说,并不区分当事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有税收违法行为存在,并有法定依据给予行政处罚的,就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所以A选项错误;给予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税务机关,所以D选项错误。2.【答案】ABCD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对公民和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无明文规定不得处罚;②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设定;③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定的税务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④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实施。3.【答案】BC

【解析】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警告和罚款。

4.【答案】ABCD

【解析】ABCD选项属于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5.【答案】.AB

【解析】注意受案范围中,征税行为与其他行政行为的划分。征税行为虽然也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但是又区别于其他诸如担保行为、处罚行为、税收保全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行政处罚行为等其他行为。

6.【答案】AC

【解析】B选项和D选项均为刑事处罚范畴而非行政处罚范畴。7.【答案】ABCD

【解析】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一是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后果比较轻微且有法定依据应当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二是给予的处罚较轻。8.【答案】ABCD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有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执行程序。9.【答案】ABCD

【解析】上述问题都能导致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0.【答案】AB

【解析】AB选项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为,申请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11.【答案】AC

【解析】AC选项所描述的行为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必须先经税务行政复议,然后再进行税务行政诉讼,不经复议的,不能诉讼;BD选项不属于征税行为,不必经过行政复议即可进行行政诉讼。12.【答案】BD

【解析】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2)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4)地方 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上述规定中不包括规章。13.【答案】ABC

【解析】税务行政处罚由当事人税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市、旗)以上税务机关管辖。这一管辖原则有以下几层含义:税务行政处罚实行行为发.生地原则、税务行政处罚由县(市、旗)以上税务机关实施、税务行政管辖主体必须有税务行政处罚权。14.【答案】BCD

【解析l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BCD选项都符合行政复议的有关规则。15.【答案】AB

【解析】CD选项属于行政复议中止的行为。16.【答案】ACD

【解析】税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17.【答案】ABCD

【解析】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比较广,共八个方面,ABCD选项都属于该范围之内。18.【答案】ABCD

【解析】人民法院经过调查审理,对税务行政案件可作出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的决定 19.【答案】CD

【解析】从当事人主观方面讲,并不区分当事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有税务违法行为存在,并且有法可依,就要承担行政责任,依法给予税务行政处罚,A选项错误;国家税务总局可以通过规章的形式设定警告和罚款,B选项错误;如果税务违法行为显著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只要予以纠正。经过批评教育后可以不必给予处罚,C选项正确;采用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因罚款金额达不到听证的标准,当事人没有听证权,但是陈述申辩权这些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是可以享受的,D选项正确。20.【答案】CD

上一篇: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下一篇:武术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