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精选7篇)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1

在这个社会中,创新无处不在。只有不断的创新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才能提高。因此,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事,如果只为工作而工作,不去做任何的突破,就只能死气沉沉,没有变化。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活力,我们就应该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改善工作中不好的地方,让我们更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1.以前,在校对时我喜欢挨着一页一页的看稿子,所有的内容一起抓着,最后稿子就容易出现这儿漏了,那儿多了的现象,很多地方是前面看过这个栏目是这样,后面遇到相同的栏目时就忘记应该统一成什么形式了,我现在校对喜欢按板块看稿子,这样同一系列的内容一起看就能形成统一性,在一个校次能把同样或类似的错误消灭掉大部分,而且这样看稿子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校对速度,能更好的完成校对。

2.书中的合作探究栏目可以用活泼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现在教学和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我们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展现问题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体现问题。探究形式活了,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就会认可我们的书。

3.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出现经常伴随着疲劳、烦躁。这时我喜欢给自己定个目标,如这个小时内集中精力,高效率的看15页稿子,然后让自己休息下,下个小时看5页稿子,这样就会激起自己的干劲,知道自己只要完成了目标就可以休息下,就会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也就克服了自己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坏感觉。

4.把容易出错或不明白的地方记录到单独的一个本中,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的形式加深对他们的理解。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减少类似现象的出现。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小组小讨论,每天晨会的时候说几个我们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让人很纠结的点,讨论研究对它们形成深层次的研究。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2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电子制造行业,呈现出“短时间内产能需求大、要求产能快速爬坡、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品质提升和交货期严格”的特点,这对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现在电子制造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旧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合格员工进行人工作业才能完成。某精密电子公司为某品牌手机代加工手机Housing (金属外壳),其CNC7夹加工后全检线,在现行的工位配置和作业方式下,有一些工位的作业时间与全检线节拍相差较大,按客户预测的市场需求,现行生产方式为每班20 000 pcs(片),产能矛盾尚不明显。但是,由于该公司研制的手机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消费者反映强烈,销售量激增,导致Housing供不应求,对市场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通过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提升产能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故面对目前产能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公司迫切需要对全检线进行改善,以提高产能。

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作业测定找到瓶颈工序,其次借助Flexsim软件建模仿真,观察人机效率,再次运用程序分析法寻找原因,提出改善对策,最后用软件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估、检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施生产系统改善。

1全检线分析与改进

表1为手机外壳CNC7夹后全检制程说明。现行生产方式为两班制,每班正常工作时间为8 h,加班时间为2 h,单班有效工作时间为10 h。

1.1全检线现状分析

1.1.1工位布置及作业测定

CNC7夹清洗后的全检线为“一托三”的生产模式,即1台清洗机托3条全检线,各全检线的工位布置及作业方式完全相同,其输送方式为皮带式流水线,流水线上每个工位的员工均为对称作业(如图1所示)。全检线单线人力为10人,3条全检线共计30人,加上清洗工位的上料和下料2名作业员,目前生产总人力为32人。

现选取生产一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CNC7夹后清洗工位的相关生产参数应以单线生产方式来计算。通过归零测时法测得各制程时间数据,经三倍标准差法剔出异常数据后,计算平均值得到观测时间,并以实际情况给予1 0%的一般宽放,得出各个工位完成单件产品所需的时间(Cycle Time,CT0)[4],见表2。

由全检线的制程特性可知,全检的各工位都有一定量的不良品,根据品管所提供的各工位产品良率状况,应给予相应的特殊宽放,工位P2下料/分料为0.02%、工位P3检CG面为0.57%、工位P4检RT面为0.64%、工位P5检BP面为0.55%。然后计算出各工位的标准时间和UPH (Unit Per Hour每小时产能)[5],其结果见表3。

1.1.2平衡计算及产能分析

全检线平衡率=各工位标准时间合计/(瓶颈工位标准时间×工位总数)=24.58/(5.19×6)=78.89%。—般情况下,当生产线的平衡率为70%~85%时,对生产线的管控基本上在科学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85%以上时,可以认为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一个流”生产[2,3]。由此可见,由于原全检线工位的不平“衡,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待料,造成人力、产能的浪费。

从表3中可看出各工位间UPH差异比较大,说明目前全检线产能不均衡。瓶颈工位P4的UPH为693 pcs,由瓶颈工位前后工位的产品良率可计算出,该全检线单线UPH为689 pcs,单线单班产能为6 890 pcs,则3条全检线单班最大产能为20 670 pcs。

1.2改善前仿真分析

1.2.1建立模型并设置参数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全检线存在的问题,为了深入分析生产线的运行效率,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建立Flexsim仿真模型[6],如图2所示。将表2中实际生产数据导入Flexsim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实体的相应参数[7]。

1.2.1.1 CNC7夹后清洗工位参数设置

发生器1连接清洗机的第一个输入端口,以此来产生临时实体Bo×,代表所加工的手机产品Housing,发生器2连接清洗机的第二个输入端口,设置临时实体种类为Pallet,代表清洗治具(不锈钢清洗筐)。根据工艺说明中物料的清洗方式,设置合成器的合成模式为打包,组成清单设置为6;暂存区1根据现场状况,设置最大容量为30框。设置发生器1的实体到达时间为1.33 s,合成器的加工时间为0,表示清洗工位8 s加工1筐(6pcs)物料。吸收器1表示分完料后清洗治具的回收处理,发生器3表示为装托盘的工序提供托盘。

1.2.1.2全检线中各工位参数设置

工位检CG面、检RT面、检BP面均为一个实体,因此可按实际生产数据直接在对应的实体中进行设置,下检/分料工位由一个分解器和一个处理器组合而成,以实现作业员分料时,物料通过分解器后的处理器,能够一个接一个的流入下一个工序,在此只设置处理器的加工时间为3.15 s,表示该工位的作业时间。

在全检过程中,只有合格的良品才能流入到下一个工序,根据全检线各工位的产品良率,在相应的实体中设置临时实体流按百分比发送到对应的端口,良品发送至下一个工序,各工序的不良品发送至货架上,设置货架中不良品的停留时间为1 800 s,表示经品管判定后,可对不良品进行重工或报废处理。

1.2.2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

仿真运行10 h后,获得全检线各工位的忙闲率、产能状况及全检线WIP (在制品)数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全检线性能仿真结果。

State Pie1 (状态饼图)中,工位P2有大约39%的时间处于空闲(idle)状态,工位P1只有大约72%的时间处于生产加工(collecting)状态,即清洗机的设备利用率为72%;而工位P3、P4、P5超过95%的时间处于处理(processing)状态,尤其是工位P4,约99%的时间都处于忙态,说明工位P3、P4、P5就是瓶颈。由于全检线各工位工作的不平衡,在模型运行过程中发现暂存区1内持续地有产品堆积的浪费现象发生。

从Flexsim Summary Report中可以看出,各工位的良品投入(input)和良品产出(output)状况,检BP面良品产出为6 865 pcs,即单线单班产能为6865 pcs,良品放置区产出为3 421盘(6 pcs/盘),即当前3条全检线总产能为20 526 pcs。

Chart中显示的全检线平均在制品(WIP)数量为300 pcs左右。

1.3问题分析及改善

在对生产线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8],在ECRS基础上,增加“I (Increase)”可实现在不满足要求或存在功能缺失时,通过增加操作、增加新的工序、新的功能等,对生产线的瓶颈工位进行改善,减少闲余能量,并重新布置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

分析制程工艺可知CNC7夹后清洗机的加工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应该以工位P1为中心,将其标准时间作为生产节拍[9],来对全检线进行改善,尽量使各个工位标准时间接近于工位P1的标准时间。

1.3.1瓶颈工位的改善

由于全检线上都是经过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培训的熟练合格操作工[8],因此可通过增加作业员的方式来降低瓶颈工位的作业时间。

以瓶颈工位P4为分析对象,考虑到全检线对称的特点,现给P4增加2名作业员,为保证工位P4的作业员同时检料,经分析可通过批量作业的方式实现,将1盘物料放置于2名操作员之间,以托盘为单位,2人共检1盘物料,每人各检3 pcs,检料顺序为由下往上。经作业测定,得到工位P4中2人共检1盘物料作业时间为31.93 s,那么4人作业模式下工位P4的CT为15.97 s,由清洗工位P1的CT为8 s可知,工位P1需同时向2个工位P4供料,其CT为16 s,由此可看出,P1、P4的CT已经非常接近。那么此时CNC7夹后清洗全检线的模式应该调整为“一托二”,即1台清洗机托2条全检线,可将原来的3条全检线合并为2条,此时清洗工位P1的CT,即生产节拍为16 s。

由于2名作业员共检1盘物料时,会出现1个用左手取放料,1个用右手取放料的情况,因此,需要每隔1h让2名作业员互换位置,以调节作业员单手取放料的疲劳强度。工位P3、P5的作业方式与P4相似,且作业时间非常接近,故对工位P3、P5做同样的调整,并进行作业测定,得到工位P3、P5的CT分别为15.58 s、15.55 s。

1.3.2下检/分料工位的改善

下检/分料工位P2中包含2道工序,分别如下:①从暂存区内搬运物料;②检测产品碰、刮伤并分料。经测定,其作业时间分别7.50 s和30.32每筐(6 pcs),由于该工位的CT比清洗工位P1小很多,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搬运浪费及严重待料的现象,故应考虑取消搬运作业;由于全检工位经改善后,实行以托盘为单位的批量作业方式,因此必须将装托盘的作业增加到工位P2的作业中去,经测定,工位P2作业员取消搬运作业、增加装托盘作业后的作业时间为31.32 s,此时工位的CT改善为15.66 s,已经接近于生产节拍。

由于取消作业员的搬运作业,且改善后的工位P2的作业时间小于且接近于工位P1的作业时间,经现场分析后,可在清洗机与全检线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起来,从而消除了搬运浪费,减轻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

1.3.3装托盘/打包工位的改善

装托盘的作业被增加到工位P2中后,工位P6只剩下打包的作业,物料经流水线检验完毕后,由于检出不良品会导致托盘不满,可安排工位P6的收料作业员增加补料的作业,由于打包方式为5盘/箱,作业员补料、装箱、打包需要24 s,可在1条全检线后设1个工作台由1名员工作业,相应的工位P6的CT为12 s,小于生产节拍,可通过传送带将工作台和2条全检线连接起来,消除了搬运浪费。

2改善效果评估

2.1改善方案的描述及仿真

(1)经过整体的改善后,CNC7夹清洗后的全检线由原来的“一托三”模式,调整为“一托二”的生产模式,即1台清洗机托2条全检线。经改善后的全检线工位布置和作业方式如图4所示。改善后的作业方式为2名作业员共检1盘物料,因此单线作业人力调整为14人,清洗工位的2名作业员固定不变,2条全检线最后的补料打包工位可由1名员工作业,改善后的生产总人力为31人。

(2)改善后各全检线各工位的运行数据见表4。

表5中经改善的工位的标准时间都小于且接近于清洗工位的时间。可计算改善后的全检线平衡率为94.41%,单线UPH为1 337 pcs,单线单班产能为13 370 pcs,则改善后的2条全检线最大产能为26 740 pcs。

(3)建立改善方案的仿真模型,并根据表4中改善后的全检线运行数据设置模型中相应实体参数,进行10 h仿真运行,改善后全检线仿真及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改善后的各工位State Pie1 (状态饼图)中可以看出,清洗工位的设备实现利用率最大化,全检各工位超过93%的时间都处于处理(Processing)状态,而且改善后各全检工位间忙闲率比较均衡;Flexsim Summary Report中检BP面工位良品产出为13 254 pcs (2 209盘),即单线单班产能为13 254 pcs,良品放置区产出为4 388盘(6 pcs/盘),即改善后的2条全检线总产能为26 328 pcs;Chart中显示改善后的全检线平均在制品(WIP)数量为125 pcs左右。

2.2改善前后指标对比

对改善前后的全检线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见表6。采用新生产方案后,改善效果明显:检线由3条合并为2条,总人力减少1个,降低了生产成本;②全检线平衡率由78.89%提高到94.41%,基本实现“一个流”生产,员工忙闲比较均衡;③改善后较改善前平均在制品数量减少了175 pcs,减少了生产浪费;④在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改善后单班总产能由改善前的20 526 pcs提高到26 316 pcs。

3结语

流水生产对产能影响最大的是瓶颈工序。因此要提高流水线的效率,必须先找到产线瓶颈的位置,然后针对瓶颈位置和类型,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本文针对某品牌手机Housing全检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进行作业测定,其次进行建模仿真,找出瓶颈,再次运用程序分析方法,对瓶颈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用仿真方法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使设备利用率、人均工作效率整体得到提升,保证了各个工位人力作业负荷均衡,在生产成本降低的条件下,使全检线平衡率提升至94.41%,在制品减少175 pcs,产能提高28.2%。研究表明:生产系统的改善离不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其他手段的辅助;生产系统产能的改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企业对生产系统的持续改善能有效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故要把改善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战略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石宇强.基于达宝易与Flexsim的生产线改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2):130-132.

[2]郭伏,张国民.工作研究在流水线平整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2):120-124.

[3]祁丽霞.基于工作研究的厢式半挂车焊装生产线改善[J].现代制造工程,2013(6):69-72.

[4]陈勇,汤科峰,林飞龙,等.企业CD段流水线的瓶颈分析与平衡改善[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112-115.

[5]玄兴亮.F公司某生产线产能提升[D].天津:天津大学,2011:2-4.

[6]祁宏赞.Flexsim在连接器制造单元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9-15,31-40.

[7]顾嘉,廖栋霞,熊根良,等.装配生产线仿真与改善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5):99-105.

[8]朱琼,陈雪芳,田世勇,等.基于仿真技术的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与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4):110-113.

[9]牛占文,吴秀婷,岳楼.基于精益生产的某离合器公司装配车间改善[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4):1-6.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3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薛冰,在2012年第9期《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题为《拓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一文。该文阐释了三种类型的合作——博弈性合作、伦理性合作和商谈性合作,分析各自达成合作的机理及其所需要的社会管理条件。据此提出,拓展合作秩序,将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事后救济”扩展到“事前防范”,这是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为此,需要建构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体系、社会教化体系和公共交往体系,并使之相互匹配,以化解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纠纷并防止其激化。

尝试:将反事实分析法引入公共政策制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强舸与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唐睿,在2012年第3期《公共管理学报》上发表题为《反事实分析与公共政策制订——以“自行车难题”为例》一文。本文采用犯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反事实分析,系统地考察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的社会效果,得出结论: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仅考虑了单一的盗窃成本与收益,但实际上犯罪者的行为选择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严厉的惩罚政策不但不能解决治理问题,并有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恶化的非意愿后果。单一政策目标和复杂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公共治理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而在政策制订中引入反事实分析则是避免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社会化城市管理代表了未来城市管理的大趋势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的宋洁尘,在2012年第3期《城市管理与科技》上发表题为《进一步创新社会化城市管理的着力点》一文,提出社会化城市管理通过采取包括市场化、专业化在内的多种手段,推动了城市管理由自上而下的单向管制向上下互动的和谐共治转变,缓和了城市管理冲突,缓解了政府管理压力,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化城市管理代表了未来城市管理的大趋势,进一步深化和充实社会化城市管理的内涵,增强社会化城市管理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从维护公共利益角度对隐私权保护作出必要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的张初霞,在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上发表题为《隐私权的限制与公共利益》一文,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涵盖的内容逐步扩张,涉及范围逐步扩大。然而法律对隐私权的重视并非意味着该权利的行使是无限的,隐私权具有可限制性,法律需要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必要限制。因此对公共利益的法律解读成为关键的理论问题。世界各国的国内立法及国际公约常基于公共利益的衡量对隐私权做出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必须遵循价值衡量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合法性原则和非任意性原则,避免对隐私权的随意限制或侵害。

企业需发挥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基础作用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的孙德厚,在2012年第8期《行政与法》上发表题为《试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一文,提出企业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能否有效发挥企业的基层基础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方面及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出相应的建议。

食品“特供”危害社会公平 亟待消除

辽宁社会科学院的王新、元文礼,在2012年第4期《中国商贸》上发表题为《食品“特供”危害社会公平并亟待消除》一文,提出近来媒体曝出浙江一些权力部门和单位,在该省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巧立名目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为其部门和单位供应农产品。这种“自供运动”虽然解决了少数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遭到更多人的质疑。从全局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杯水车薪,长此以往还会重蹈“企业办社会”的覆辙。更让普通百姓担忧的是,当官员,尤其是监管者通过权力使自己的食品安全得以保障后,还会竭尽全力去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出现质量把关如此严格的种植和养殖基地,折射出食品安全保障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如将这种生产和监管模式推而广之,何来食品安全之忧?

应有意识地管理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张善根和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李峰,在2012年第4期《法商研究》上发表题为《关于社会公众对法律人信任的探析——以对上海市社会公众的法律人信任调查为基础》一文,提到根据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呈现出总体高信任且基于关系的信任和基于权威的信任并存的特征。但相比较而言,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更多地表现为关系依赖型信任。就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权威信任而言,其观念基础表现为实体正义高于程序正义,心理基础表现为压力服从高于内在服从。因此,决策部门对于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高信任度应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应有意识地对社会公众的信任进行管理,以此提升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

构建独立少年司法制度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的舒洪水,在2012年第4期《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发表题为《未成年犯罪人之社区矫正》一文,指出针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特点,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构建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建议,指出应当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完善相配套的措施并贯彻落实,从而保障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之价值。

建立多种机制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的文斌,在2012年第8期《行政与法》上发表题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困境及对策》一文指出,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权威日渐弱化、“乡政村治”造成权力运行中的体制摩擦、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社会协同管理意识薄弱等,是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应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多元主体的协调运转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预警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4

满分: 100.0分 得分:100.0分

一.判断(每题10.0分)得分:40.0

1.“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稳定低生育水平。正确 A.正确 B.错误

2.多个研究机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正确 A.正确 B.错误

3.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A.正确 B.错误

4.十八大中将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为安定有序。正确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每题10.0分)得分:30.0

1.长期以来,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为我国政府对社会采取的()社会管理体制。正确 A.法制化 C.强制化 B.集中化 D.行政化

2.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通常包括: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正确 A.选择学校公平C.受教育年限 B.质量公平D.费用公平

3.“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这句话出自()。正确 A.毛泽东 C.江泽民 B.邓小平D.胡锦涛

三.多选(每题10.0分)得分:30.0

1.十八大整合了加快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其目标包括()。正确 A.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C.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B.健全的公共服务管理网络 D.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阶层关系和阶层矛盾,其中最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正确 A.贫者和富者的关系 C.雇工和雇主的关系

B.农民和市民的关系 D.民和官的关系

3.中央提出“两个比重”,具体指()。正确 A.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C.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B.提高青年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S培训心得和工作改善计划 篇5

“5S”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5S”的内容包括管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SU〉、修(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5S”,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不衰地发展下去,必须依靠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来保障得以实现,如今企业竞争的优势已发展到管理层面的较量,因此,要想企业取得发展,就要加强管理,加强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认真、努力等理论层面,而要有具体的方法,“5S现场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能为我们的生产管理提供更广阔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这里所说的管理,指的是生产现场的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辅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资(资源)、信(信息)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用人、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的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企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会在现场得到及时的反映,各项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和执行,尤其是我们这类制造类行业,生产现场的管理是每个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切不可忽视。

在此次培训中,我感觉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老师讲解的日本丰田公司总结出的几大管理要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以精简的`方式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1)管理的目标是杜绝浪费。(2)管理并非管制,而是为下属提供管理上的建议。(3)管理不是一种事后补救,而是一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事前管理。(4)管理必须杜绝人员各自为政。(5)管理必须重视过程。(6)管理要优先处理重点项目。(7)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8)管理需要探求表面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9)管理需要领导者去积极主动督促下属工作。(10)管理需要多方面的考评和反省。以上这些观念可能学过管理的诸位领导、同仁们看来过于直白和普通化,没有什么新意,也可能在平日里的管理工作中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文字书面化、系统具体化而已。可是在我看来,要真正理解并做到以上要求,我想我们的工作将会更上一个台阶。一个企业的最终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轻视效率的管理是最大浪费,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的,这些管理要决或许能够为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益处。

“5S”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日本企业界得到了全面的实施,有的甚至发展到“6S”、“7S”、“10S”等,并且也在世界各大洲得到推广,说明其确有一定的优越性,我们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是中药制造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当然有着其相对统一和固定的管理规范――GMP。“5S”的知识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企业管理要求,我们所能采取的就是借鉴“5S”有效的方法来与我们的GMP相结合,扬长避短,初步计划工作如下:

(1) 继续深化学习“5S”现场管理的系统知识。

(2) 整理归纳出“5S”中对我们生产管理有所裨益的部分。

(3) 与领导商议制定出一个工作实行计划。

(4) 以车间为单位成立推行小组,场所以车间生产现场为准

(5) 培训、教育、训练。

(6) 循序渐进的推行。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6

自治区文化厅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其在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最重要的是人民享有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力和享有享受文化创造的权利。加强构建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发展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工作的做法和主要经验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工作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自治区文化厅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共享文化阳光〃文化服务进农家”、“共享文化阳光〃百乡千场文艺演出”、“四 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着力推进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突出农村文化建设重点,为改善文化民生服务体系提供保障。近年来,为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做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近几年自治区政府向社会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中,每年都有几项文化建设方面的实事。自治区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组织开展“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的通知》、《关于实施农村文化服务“187”项目的通知》等,为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切实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构建文化民生服务体系提供基础。2006年以来,我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具体的做法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农村公共文化资源配臵,大力加强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建设,努力实现市县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有文化大院、文化户的目标,让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阵地,休闲有去处,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看书、看戏、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20个,藏书400多万册,年接待170万人次;群艺馆、文化馆2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230个;农村文化活动室1008个,农民文化示范户1062户,农民业余文艺团队725个。全区省级博物馆2个,行业专题博物馆29座,文物管理所21个,其中2个省级博物馆已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区有文化图书流动车5辆、文艺大篷车15辆;全区有老年大学7所,大多数市县区都有老年艺术团、队。基本建立了以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础,以农民(居民)文化户、文化大院为补充的四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8年,我区100个乡镇文化站列入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综合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建成66个。与此同时,加大了对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不发达资金,用于扶持村级文化室、农民文化户、优秀农民文艺团队,扶持资金达到600万元。2009年自治区文化厅、财政厅制定下发了《关于申报2009年村级示范文化室、示范农民文化户、优秀文艺团队的通知》,规定了申报的条件,分配了申报名额。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87个村级示范文化室、105个示范农民文化户、87个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将配备开展活动所需要的文化活动器材、图书、电视机、功放、音响、乐器、服装等活动设备和器材。

(三)大力组织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文化民生服务能力。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厅按照中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实施一系列重点文化工程,组织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成为推动基层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在巩固“文化共享工程”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对宁夏“共享工程”的倾斜政策,已争取国家投资2000万元,地方自筹200余万元,共计2300多万元,建设了21个市县(区)支中心、58个服务点、1000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站,为全区191个乡镇、545个行政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配备了设备,对10万农民进行了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运用信息致富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按照贴近农民、贴近市场的原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了商务信息、市场信息、农业科技、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内容,让农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惠。目前,已经建起1600余个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站。

二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我们结合实际,确立了用扶持民间传承的方式,激活自然传承;用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方式,启动教育传承;用规定各级文化馆(站)工作职责的方式,强化保护性传承,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请自治区人大2006年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政策 法规文件,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我区有国家级名录项目8个;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非遗传承点18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25名。

三是大力组织实施“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以繁荣农村文化,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文化进村、信息入户;项目带动、农民受益”的思路,以实施“九个一批”(即新建一批乡镇文体工作站、扶持一批农村文化示范点、充实一批农民书屋、组建一批农民艺术团队、建立一批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站点、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精心组织一批以反映农村新面貌、科技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活动)和农村文化建设“187”项目(在全区187个乡镇建立187个基层文化服务点)和社区文化服务365项目(建立100个社区文化服务点,365天服务)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文化服务功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基层文化活动阵地。

四是大力加强行业专题博物馆建设。全区行业专题博物馆建设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建设将广泛惠及农村基层群众,极大地充实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内涵。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发展迅速,从2006-2008年规划建设了42座,力争到2010年建成60座,在全国率先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已建成的行业专题博物馆绝大部分实行免费开放。一是完善充实调整了固原博物馆、西夏陵博物馆、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滩羊博物馆、回族博物馆等原有的20座行业专题博物馆,完善了服务设施,充实了陈列内容,提高了展陈水准,提升了文化品位。二是指导协调新建了电力科技馆、复朴斋博物馆、张家场遗址陈列馆、邮政博物馆、石嘴山市星海湖历史文化展示馆、隆宝阁收藏馆、王敬平虎文化馆、泾源农家乐陈列馆等行业专题博物馆8座,增加了博物馆门类,扩大了影响。三是2009年新建6座行业专题博物馆,在国庆六十大庆前总共建成48座,为大庆献上一份厚礼。

五是强化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针对基层文化队伍不健全,文化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专职不专干和部分基层站室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机制。文化专职人员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建立建全农村乡镇、社区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文化骨干网络。2009年将举办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五期,使农村乡镇、社区文化中心(站)工作人员及三分之一的农村文化室人员得到培训。

六是不间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文艺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区以“清凉宁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彩色周末”、农民文化节、农民文艺汇演、“百乡千场”文艺下乡演出等活动为品牌的示范广场文艺演出,带动了全区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区、市、县、乡四级文化部门突出抓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各级文化馆积极组织文艺宣传队,创作排练新节目到乡镇村队巡回演出。各级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创作排演农民喜闻乐见的新剧目到农村演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区有业余文艺团队725个,业余文艺骨干5000多人。每年创作业余文艺作 品3000余件,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几千场次,其中仅广场文艺演出就达2000余场,演出节目7000余个,参演人员5万余人次,观众达五百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量不足,设施设备不配套,布局不够合理,城乡差距大。近年来,我区文化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原有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大部分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中心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能力,所建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设施、设备陈旧简陋,部分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多集中在城区,相对农村文化设施显得薄弱、落后,亟待新建、改建和维修。

(二)公共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快速发展。区市县普遍存在财政投入基数过小,文化事业经费严重不足,文化建设滞后,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绝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筹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个人资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其数量和品种仍然不够丰富。突出表现在农村文艺创作缺乏精品,农村文化工作适用人才缺乏;农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内容单调贫乏,缺乏吸引力,农民看书难、看戏难,农民参与的各项文化活动少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改善民生的主要思路、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和改善涉及民生的文化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二)思路及措施

“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强全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自治区级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开工新建宁夏大剧院、红旗大厦、银川剧院、宁夏艺校新建、宁夏书画院维修、改造,固原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

建全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改造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15个,全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新建乡镇文化中心87个(100个乡镇文化中心已列入国家计划),全区的行政村、居委会均建起文化活动室。

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全区建起24个市县支中心,191个乡镇建起服务点,建设2374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点,对40万农民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运用信息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让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十一五”期间,每年扶持新建100个村级文化室,100个农民文化大院,50个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十一五”期间,使我区2374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文化室,累计扶持农民文化大院2000个,扶持各类农民演出团队1000个。大力加强行业专题博物馆 建设,目前已开工建成42座行业专题博物馆,力争到2010年全区规划建设60座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并对人民群众实行免费开放。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认真总结第一阶段普查任务的同时,加强对8个国家级名录和31项自治区级名录的保护传承力度,认真做好申报第三批国家名录和自治区第二批名录的公布,指导市县区做好名录的公布并加强第二阶段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有效保护我区优秀非遗项目,使优秀非遗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和充分弘扬。

继续组织实施“共享阳光〃文化服务进农家、进社区、百乡千场”演出等活动。自治区级直属文艺表演团体、市、县(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各市县区文化馆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队,每年创作排演2-3台适应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到农村演出,每年为每个乡镇送戏2场,为每个村送戏1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适宜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全区150个文化广场,每个广场每年演出30场文艺节目以上。每年全区广场文化演出活动达到2000场以上。以音乐、舞蹈、戏剧、杂技、曲艺、民族民间艺术为形式的舞台艺术为手段,以美术、书法、摄影、民俗风情为展览的视觉艺术,以多媒体、网络等为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多种形式展现给广大群众。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每年举办全区图书馆长、文化馆长岗位培训一期,每年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五期,每期50人,每县举办村级文化室、文化大院、农民文艺团队骨干培训班二期,每期50人。并通过组织外出参观,本区现场观摩交流等形式,努力提高现有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开展各项活动的组织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改善民生文化项目的资金投入,有力保障民生计划的顺利实施。要从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增加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成果和文化财富送到人民群中去,实现社会文化的共享。

四、对加强和改善涉及民生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结合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和我区实际,广泛深入调研,尽快出台我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以作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的抓手和根本保证。

(二)加快我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按照构建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要求,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覆盖我区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三)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特别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百乡千场”下乡演出等重点农村文化项目要继续扩大规模,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四)突出地方特色,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要着力提高各级国有文化单位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采取引进和创作并举,不断丰富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文化,使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结构不断趋于多元化。三是改进现有服务方式,不断推出更加方便农 村群众、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文化服务。四是继续打造和培育农村文化活动品牌,突出农民群众的广泛性、参与性和均衡性。五是充分挖掘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我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理顺体制。建议将目前全区农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整体划拨县市县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管事不管人的分离状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乡镇文化中心人员管理体制不顺问题。

(六)切实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保证图书馆、文化馆每年事业费和活动经费不低于所辖人口1元的最低标准。

(七)将我区“共享文化阳光〃百乡千场”文艺演出活动(全区乡镇及村,共计演出2935场),通过政府面向区直及市县专业、业余文艺团队采购文艺演出的形式,直接送到农村乡镇村。

(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在建立全区各级政府文化事业发展基金的同时,改变过去“养人头”的拨款方式,更多地通过购买文化服务、以奖励代拨款、拨款与活动项目走等方式,确保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常运转。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公益文化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的投入和捐赠,支持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工作中的创新和改善 篇7

关键词:TRIZ,门架,变形

1 引言

随着市场对高起升门架叉车需求量的增多,门架起升高度已经有了1~8m的各种规格。但门架高度提高导致传统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降低。而门架满载变形量是考核门架刚度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方法获得精确值非常重要。为解决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快速测得变形量的方法。

2 TRIZ方法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缩写,该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er及其研究团队从1946年开始,在分析了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从这些最有效的解中抽象出解决发明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普遍地适用于新出现的发明问题,协助人们获得这些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1]。

3 TRIZ方法在改善门架变形量测量方式中的应用

3.1 工作原理

1.内门架2.外门架3.货叉架4.货叉5.起升油缸6.起重链轮及链条

叉车门架是叉车取物装置的主要承重结构(图1所示)。

其工作特点是:外门架固定不动。起升油缸为原动件,一端固定在外门架,一端推动内门架上升,链轮装在内门架上,跟内门架一起上升。链条一端装在外门架上,一端在货叉架上,这样就构成一个动滑轮组。链轮上升过程中,带动链条前端上升,使货叉架同货叉和货物上升。内外门架为槽钢焊成,内外门架之间,内门架货叉架之间通过套在槽钢中的滚轮传力,在起升过程中,链轮在槽钢中滚动货叉架、货叉及货物的重量完全由两根链条承担。货物重量对货叉架产生的向前的翻倾力矩通过货叉架上的主滚轮传递给内门架,内门架继续将这个翻倾力矩通过内门架上的两个滚轮传递给外门架,翻倾力矩最终被外门架后部的倾斜缸的拉力产生的力矩平衡掉。

门架由于受到翻倾力矩会向前轻微变形,传统方法(图2所示)是通过铅垂测量门架变形量,在门架未起升时,调整门架竖直,并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内门架上端C点,另一端连接铅垂并自然下垂,叉取标准载荷起升到最大起升高度,门架由于弯矩作用变形,待铅垂稳定后测量AB两点距离即为门架变形量。

然而随着门架高度提高,导致所用细绳长度过长,自然下垂很难稳定,因此测得门架变形量精度较低。

3.2 分析问题

应用TRIZ的第一步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和资源分析,深入了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图3所示),明确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组件之间的有用功能,有害功能,不足功能或过度功能,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薄弱点。

从系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与铅垂摆动有关,问题的根源是铅垂对细绳的定向能力不足。

3.3 物-场分析

物-场模型是TRIZ方法中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一般用于在分析问题时描述带有问题的系统。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技术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个技术系统如果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必须至少构成一种最小的系统模型(图4所示),这个最小的系统模型应当至少具备三个必要的元素,两种物质和一个场。也即是物质S2通过场F作用于物质S1,只有三个基本元素以合适的方式组合,才能实现一种功能[2]。

物场模型主要有四种问题形式:(A)有用并且充分的相互作用;(B)有用但不充分的相互作用;(C)有用但过度的相互作用;(D)有害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指在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中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功能,可用图示化的符号(图5所示)表示。

对于有用而不充分的相互作用,可以采用引入第二个场增强有用的效应。得到初始方案(图6所示):由于重力对铅垂的定位不足,铅垂易受环境影响摆动,可将铅垂放入油桶中,并在铅垂表面焊上翼片,增加阻尼作用,使铅垂快速停止下来,并且可以防止风的影响。

3.4 矛盾矩阵的建立

通过试验发现,初始方案确实能够解决铅垂摆动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但是测试过程变得比较复杂。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针对此问题建立矛盾矩阵。

矛盾矩阵的行和列分别对应恶化和改善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行与列的交点处提供了参数之间对应矛盾的发明原理解决方案,发明原理是TRIZ的核心内容之一,共40条,用编号体现在矩阵元素里[3]。

将需要改善的“测量精度”和恶化的“测量和控制的复杂性”输入矛盾矩阵,得到测量装置的矛盾矩阵,通过查找矛盾矩阵交汇处所对应的创新原理有26复制原理,24借助中间物原理,32颜色改变原理,28机械系统代替原理。结合工程实际选择26复制原理和32颜色改变原理深入研究(如表1所示)。

3.5 技术矛盾的解决

根据复制原理中“用光学复制品(图像)代替实物或实物系统,可以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像”的方向,取消铅垂,在门架起升到顶后,在侧面放置一个尺子,用相机拍摄门架侧面照片,放大图像后量取照片上门架的变形量利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变形量。

根据颜色改变原理中“利用着色剂观察难以观察到的对象或过程。若已应用此类着色剂,引入发光示踪剂或示踪原子”的方向,取消铅垂,在门架顶端安装激光发射器,在下端测量光束和外门架的距离,避免了铅垂易受环境影响摆动的缺点。

3.6 确定测量系统最终方案

基于上述初始方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通过试验滤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方案,最终确定了测量系统的最终方案:利用相机和比例尺计算门架变形。

由于摄像技术的发展,相机像素大大提高,目前常用的100万像素相机分辨率已经达到1140×900,这个分辨率计算得到的门架变形的精度已经远远超过要求。同时这种方法简单可靠,适合任何场合操作。

4 结语

本文通过TRIZ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门架变形量测试精度差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运用TRIZ方法,认识到TRIZ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帮助我们如何寻找创新的内在规律,如何寻找和利用资源,如何评价创新效果。创新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如何合理地使用工具。TRIZ理论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其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我们如何主动使用TRIZ工具的步骤,找到其最佳的解法。

参考文献

[1]史晓凌,等.TRIZ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2009.

[2]沈萌红.TRIZ理论及机械创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檀润华.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文档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制度下一篇:高中军训感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