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8篇)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

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

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

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

(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

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

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可见,“西风”是秋风,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书:淡酒、急风

(2)、鸿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雁”在诗歌中有什么意义?

生:雁是候鸟,春来秋往,总能牵动游子的思归之情,代表了思乡和思人的意义。词人看到北雁南飞很伤心,因为它是从词人故乡来的,是“旧时相识”,不禁引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师:为什么是“旧时相识”?

生:雁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 如今曾经为她和丈夫传达相思的鸿雁还在,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了。《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板书:鸿雁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有人认为“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也有人认为“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花满地,“憔悴损”也指的是菊花的枯萎凋零,你怎么看?

生:憔悴损,写出了内心的疲惫。由于心情不好,无心看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板书:黄花

(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落叶最早,梧桐叶一落,秋天就到了。“梧桐”在诗人的笔下,向来就有凄凉意。

苏轼《卜算子》中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句子;李煜的《相见欢》中也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句子。可见,

而“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这种点点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雨滴不是滴在树上,而是滴在了词人的心里。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句子,可见“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而在这里,此人却将“梧桐”和“细雨”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得哀伤凄凉意更浓。

板书:梧桐 细雨

2、词人除了通过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抒发愁绪,词中还有哪些句子是直接抒发感情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到底妙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A、有音韵美:如果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行不行?为什么?

增加音韵的美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回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写愁层层递进:词语的叠加可以增加语义,加重情感的表达。“寻觅”只是一个寻找的动作,而“寻寻觅觅”则指的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种若有所失,又遍寻不到的失落、怅然深刻的表达出来了。“冷清“侧重的是环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则不光写出了环境的冷清,还写出了内心的清苦,从而过渡到“凄凄惨惨戚戚”,内心的凄楚,凄苦,凄清,凄凉,凄惨,就入木三分,无以复加了。词人“愁”到了极点。

C、无斧凿痕:对于词中叠词的运用,人们的评价向来很高,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易安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不是为文造情,而是情到浓处,自然而然从心中流淌出来的。如果改成“思思念念,惆惆怅怅,悲悲切切”行不行?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语言说得清啊!

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最妙,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二)、词人为什么而愁?根据了解的词人生平及写作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擅文。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知书达理, “善作文、工词翰”。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渡不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辗转逃亡时,她又丢失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书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

李清照的的这首词与她早期的此作相比,在情感内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去了丈夫,词人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活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独居之愁 丧夫之痛 流离之苦 亡国之恨

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直接抒情的语句,字字深切,句句伤怀。而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又把词人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咀嚼这些文字,体味词人情怀,打开你的心窗。伴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诵读,感受这凄美的意境。(放音乐,音乐用林海的《琵琶语》)

五、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一剪梅》,比较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诵读,思考:两首词所写的愁有何不同?

前期:儿女情愁 闲愁 私愁 清新明丽

淡淡的愁 相思之愁 有盼头 少妇时期 细腻深婉 闺情离愁 清丽明快

后期:亡国之痛 深愁 大爱 沉郁感伤

浓重的愁 死别之愁 没盼头 万年寡居 凄凉孤寂 怀旧悼亡 凄婉哀愁

五、背诵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通过自己独特而又细腻的感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纯净、唯美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的享受齐声背诵《声声慢》。

六、结语

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鸣,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多种意象,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错落和谐的韵律,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美,一种文学的美!

七、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意象

淡酒 哀婉凄凉 叠词

晚风 愁 音韵和谐

归雁 国破家亡 层层递进

黄花

梧桐

细雨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2

【关键词】:声声慢 叠字翻译 三美 赏析

格厄姆雷在《中国诗的翻译》中曾感慨汉语是“含义达到最复杂丰富程度的语言”。而译诗无疑是翻译的一大难题,甚至有人说,诗就是翻译中丢失的那部分。与散文界严复先生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相对应的,诗词界有许先生的“音美、意美、形美”三美。林语堂认为“文字有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音乐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是翻译界的歌德巴赫猜想。它开篇连下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音律考究,字数整齐,意境深邃。下面将选取几位名家对此句叠字所尝试的翻译,分析读者在英译诗中体会到的意境。

原词将诗人在“寻”、“觅”中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的神态;“冷”、“清”中只身飘零的孤独寂寞;“凄”、“惨”、“戚”中愁苦不堪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抽绎难尽的愁思由此延展,双声叠韵的音美也倾泻而出,被认为是千古绝唱。

林译: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译十四字译出,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林语堂老先生采用十四个单音节词,七个重复的“so” 和七个以字母d 开头的单词,层层递进,形成双声和头韵,译出了词中冷雨凄清的意蕴;而这七个押头韵词dim, dark, dense, dull, damp, dank, dead,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虽没有直接译出“寻觅”,甚至一反英文常规,连主语的笔墨也竟自省去,将中文诗歌形式简练,意象密集的特点植入英译,但丝毫也没有影响读者对原诗的理解。这其中,dim和dark暗指天色已晚;dense和dull仿佛使读者看到诗人寻觅不得,空洞失落的眼神;damp和dank直达诗人内心深处,引起读者深深的同情;一个“dead”是诗人绝望无助抑郁于胸的哀怨。译者由景到人,由外至内的缓缓铺开,将原诗的意境再现给读者,意美传递的巧妙而含蓄。

许译: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本句词押的是aabb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好地传达了“音美”。“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把原作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和作者茫然无助的形象通过词语和结构鲜活地表达了出来,使译语读者很容易体会到作者漫无目的却仍在苦苦寻觅的凄凉。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译者为做到传情达意,在翻译时增添译语文化形象,原诗中并没有说出寻找的内容,译作中却把这些暗含在原诗中的信息表达出来“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诗中类似的译法如“without cheer”等,这种为了保留原诗“意美形美音美”给译语读者带来审美愉悦而增添译语文化形象的译法真正做到了使译文再现中国古诗词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另外,从声调来讲,许译模仿原文采用短音押韵,其中“觅( /mì/)”与“miss( /mis/)”、戚( /qī/)与cheer( /t∫i /)都沿用了原文表示忧郁哀怨的闭口音和元音前面的辅音,所以相关因素的趋同度较大,使读者更容易获得诗中的语境效果。

应该说在许多尝试翻译这七对叠词的学者中,不乏西方文人,而对于他们,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中国各属不同的语言体系,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更显难度。以下将分析西方文人中对于《声声慢》前七对叠词的一种典型译本:

Clara Candlin女士将其翻译为: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在此译本中,更多的是字面意思的直译和单词的堆砌。由于外国人对汉字的内涵,托物起兴的手法,对境生于象的不理解,所以产生了这种码字式的译文。原词中这七对叠字所描述的动作和烘托的气氛只是一种物化的场景,但它真正要传达的是一种愁绪,一种无法用语言直接勾勒,只能通过物象间接地勾起读者想象才能意会的意境。所以,直接堆砌得到的只是诗词的躯壳,丧失的是诗词意境和灵魂。

而已故的耶稣会唐石安神父(Rev. John Turner,S. J.)却用双声叠韵法译出了词中神韵:

I pine and peak

And questless seek

Groping and moping to linger and languish

Anon to wander and wonder, glare, stare and start

Flesh chilled

Ghost thrilled

With grim dart

And keen canker of rankling anguish.

思果先生曾评论道,“不会写英文老派诗的人无论怎样也创作不出来的。”

从以上对名家译文的赏析来看,翻译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挖掘和转换原诗意境,尽管如此,中国古典诗歌依然还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越发展到最后,就越讲求含蓄、凝练、神韵、意境以及意在言外等等格律森严的规则营造。所以,严格说来,在汉英翻译中,汉语古典诗歌的英译版本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无限接近原诗的意境,而由于文化的、文学习惯的以及语言方面的无可逾越的差异问题,我们无法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歌意境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的转换。通过以上对各种英译本的赏析,我们所感受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情绪,但不管翻译如何,每个译者的心,因其真诚而充满诗意,就能让原文的生命在诗心放歌的译文中延续,就能让读者感受其独特的思绪。如此,寻寻觅觅,我们每一位读者,在英译中感受不一样的愁思意境。

【参考文献】:①许渊冲.汉英对照宋词三百首[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6.

②林语堂.扬州瘦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声声慢》 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在词作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主流程】

1、检查预习,朗诵诗歌。

2、配乐朗诵,体会作者的愁情。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词的意象。

4、赏析这首词。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

朗读、对比朗读、探究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

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故事。《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二、作者介绍。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一)重点词中的生字词。

(二)播放音频,学生朗读。

(三)范读。

四、鉴赏。

(一)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二)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抓住意象分析愁情)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秋风”意象略讲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5、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赏析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小结。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狠之后的“于说换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

六、作业布置。

1、做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

七、教学反思。

声声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以结合词人生平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

2、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曾经,有位才俊因思恋才女梦至“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曾经,有位佳人因倾慕意中人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段天赐良缘,惺惺相惜,琴瑟和鸣,所以有赌书泼茶、重阳竞诗的佳话„„ 可是„„ 国家破碎,风雨飘摇,良人竟成永诀!„„

他们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伉俪,千古传诵的人间美眷。可惜好景不长,直教才女心中生出无限恨——愁情穿越千载,今日的我们读之难免唏嘘不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板书:声声慢,李清照)2.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课外资料1】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课外资料2: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二、听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

2、需要解释哪些词语?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将息,敌,损,堪,怎生,次第。

3、在理解字句的基础上再读词,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探讨:词用了哪些意象?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探讨明确: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 渲染愁情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幻灯片11)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幻灯片12)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幻灯片13)

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片14)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 “风”有何象征意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追问三:“雁”有何象征意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

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

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四:“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今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追问五: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六:“梧桐”的象征意义?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6)小结。

黄昏时候,雨水打在梧桐叶上,一声声一滴滴,它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灵,让原本就无法控制的愁苦更加难以抑制,终于喷薄出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 细雨

四、何以如此之愁?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奔波。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国家灭亡,失去丈夫,颠沛流离)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小结这穿越千载、超越个人的愁的丰富内涵:

丧夫之痛、孀居之悲、迟暮之哀、流离之苦、亡国之恨、故园之思„„

五、学生齐读,具体体会语言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七组叠词分别写什么?寻觅什么?结果怎么样?仔细体会这一句的语言特点。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神态入笔写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从环境上起笔,写环境之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从心境落笔,写内心之凄怆。)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此处可小结叠词在作用:内容上起强化作用,音韵上、节奏上有音乐美。)

六、总结全词的写作特色。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感情的? 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

纵览该词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八、课堂总结

从《一剪梅》到《声声慢》,相隔将近半个世纪。同半世漂泊感生平样写愁,内涵却不尽相同。真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她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声声慢》优质课教案 篇5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生平,情感,意象,意境。教学难点:意象,意境。教学内容:

1、了解词人的生平,以结合词人生平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意象对传情达意的作用。

3、描述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课外资料1】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课外资料2: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听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

2、需要解释哪些词语?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将息,敌,损,堪,怎生,次第。

3、在理解字句的基础上再读词,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探讨:词用了哪些意象?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酒】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是“愁”的载体。而淡酒?因为酒淡,所以“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不住秋风的寒意?这一层寒意来自天气,使词人感到透骨彻心的寒冷?并非酒淡,非关天寒,而是词人悲情太厚,酒力压不住心寒,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

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

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今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

四、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 “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

五、作业:请把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注意景、情、人三者的融合。

找啊,找啊,找什么?故乡、家园、亲人、夫君、温馨、欢乐、安恬„„怎么就全都离我而去呢?这忽冷忽暖的天气啊,似乎也在欺负可怜人,让我怎么能安眠、调养呢?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思绪纷纷,勾人愁思啊。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一阵疾风吹过,心还是冷得让人生痛。唉,那三两杯淡酒,又如何能抵挡这一份凄凉!

忽然听到秋空中一声悲鸣,抬头望去,那是从北方家乡飞来越冬的鸿雁啊,那不是旧日的老相识吗?啊,那些美好的日子,你曾经帮我捎了多少思念和情意啊!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痛心啊,锦书可托何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刀霜剑,那院中黄花堆积一地,啊,昔日的繁盛,已一去不返。憔悴零落的花儿啊,如今有谁和我一起赏花折枝呢?只剩下我一个人守着寒窗,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篇6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中表达出的“愁”。

2、背诵全诗。

三、读书指导: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3、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阕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声声慢第二课时教案 篇7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这首词的抒情方式,明确运用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教学重难点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前回顾(出示幻灯片)

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南渡前:闲愁、离愁——婉转清丽

南渡后:浓愁、哀愁——沉郁凄苦

背景: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孤苦无依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一)朗诵

1、朗读要求:要结合词人的遭遇,仔细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读出感情。

2、点评学生的朗诵

(二)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板书)

2、词人如何写愁,她借助什么抒情方式?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板书)

3、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分析鉴赏

(一)直接入愁——(板书)

1、分析起句(出示幻灯片)

①寻寻觅觅

(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这是什么描写?表现了词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②冷冷清清:

(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这是什么描写?表现了词人此时怎样的心境?

明确:环境——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③凄凄惨惨戚戚

这是什么描写?表现了词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板书:心理——凄苦(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小结: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奠定了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2、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词有何作用?(出示幻灯片)

举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

1、增强音乐美。

2、增强情感。

(二)品意象,赏愁情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请大家再次朗诵,并在词中划出意象。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2、讨论合作探究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1)、酒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的诗句。

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如苏轼的《赤壁赋》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如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

出示幻灯片: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最后共同合作探究:酒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思考:为何说是“淡酒”?

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2)风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风的诗句。

再出示幻灯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唐 杜甫《登高》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清 陶宗亮《秋暮遣怀》

共同合作探究:风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风渲染愁情

(3)过雁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李清照作品中写雁的句子。

再出示幻灯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共同合作探究:过雁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思考: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

明确: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4)黄花

解释: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李清照作品中写黄花的句子

出示幻灯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李清照《醉花阴》 共同合作探究:黄花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一些关于梧桐的诗句。

再出示幻灯片: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共同合作探究:梧桐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6)细雨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一些关于梧桐的诗句。

再出示幻灯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共同合作探究:细雨具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提问:意象的组合形成了意境,那这六个意象形成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愁

(三)以愁作结——(板书)

1、思考:结合写作背景,共同讨论愁的内涵?

明确: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孀居之悲

2、讨论: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明确: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3、主旨探究:

明确: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巨大悲痛。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声声慢》

2、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几个被赋予特定含义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直接入愁(叠词)

直接抒情以愁作结

(意境)淡酒

急风

间接抒情过雁

(意象)黄花

梧桐

细雨

教学反思:经过课后的自我反思及向语文组领导、老师们请教,共同探讨,使我对这一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一节课总体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掌握知识要点。但在个别环节上仍有欠缺的地方:1:时间把握上,在主旨探究、课堂小结部分较为仓促。

2、在意象的分析上,学生回顾学过诗文时,如风、雨等意象时,未能提出风也不仅渲染

愁情,也有和风、惠风等。雨也不仅象征哀伤﹑愁丝,也有喜雨、及时雨等。应强调本课所下的结论并不是这些意象所涵盖所有内涵,只是其中特定的常见的一种属性。分析意象时应与作者写作时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

3、在主旨探究上,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教师最后在李清照形象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4、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朗读法 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诗词的学习过程总是先从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引入,然后同学们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诗词进行鉴赏,这似乎成了学习古典诗词的固定模式了。当然这样做有助于同学们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更好领会古典诗词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这堂课对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阅读课就做个尝试,搞个实验,我们反其道而行,从对两首词的细致品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赏析去领会词内外的意蕴。

二、①听两首词的录音,融入词中。(借音乐与诵读基本把握词的基调)

②把握两词基调后,集体诵读。

③花几分钟品读两首词,完成预习要求1找出词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可以四人讨论)

④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完善答案。

《一剪梅》 红藕香残 花飘零(凋谢的荷花)玉簟(秋)罗裳 兰舟(独)云 锦书

雁 月 西楼 自流的水 眉头心头(愁)

《声声慢》 酒 风 雁 黄花(秋)窗儿(独)梧桐细雨 愁

三、将信息进行整合

2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相关?哪些是次要信息可以忽略不计?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可以举例说明: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和《梦江南》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无非就是想表达一位少妇的孤独寂寞的信息用梳洗二字便可以概括完全。虽然意象众多可是它的有效信息还没有《梦江南》中的多。

《一剪梅》 红藕香残 花飘零(凋谢的荷花)玉簟(秋)罗裳 兰舟西楼(独)

云 锦书(雁)月 自流的水 眉头心头(愁)

《声声慢》 酒 风 雁 黄花(秋)窗儿(独)梧桐细雨 愁

(红字部分为重要信息,黑字部分为次要可以忽略不计的内容。)

3将重要信息中找出哪些信息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这些信息中又有哪些内涵?

相同信息 花 秋 独 雁 愁

不同信息 月 《一剪梅》 梧桐细雨 《声声慢》

分析内涵:

⑴不同的信息。

比如月。《一》中有月,且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地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声》中无月,且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细雨空滴,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如在心情恬适之中,梧桐滴雨,恐是一番美景的。

⑵对所选出的相同的信息进行分别理解,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

秋:《一剪梅》(以下简称《一》)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声声慢》(以下简称《声》)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黄花”即菊花)。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

独:《一》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逸致”的;而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声》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一》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花:《一》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一》中是一种“闲愁”,《声》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但何谓“闲”愁?胡云翼先生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在他的《宋词选》里注道:精神上的苦恼。对是对的,总嫌不贴味。此悉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声》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以突出“了结”之意,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到《声》,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因此可说是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四、根据分析介绍两首词的背景介绍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这是作者创作的分水岭,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两首词的信息整合后能有所体味。

五、总结

作者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增加面对相同或相近的景物会流露出不同的心绪,而这些情绪流露在笔下就形成了文字,如果你们能仔细地阅读这些文字将各种信息充分挖掘,那么我们即使不了解诗词的背景资料也能通过文字本身去发现诗词的内外涵义,这样做就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六、创新思维练习: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找一找读一读。

例如诗歌: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

上一篇:消防大队打非治违阶段总结下一篇:感恩节对老师祝福语参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