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精选11篇)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1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将继续围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确立“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立首善专业之师”目标,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教学高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提高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质的提高。

三、参与范围

全体在职教师。

四、主要内容

围绕“市区教育局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主要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首善专业之师”高尚形象。

深入开展“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摘抄、论坛、演讲等不同形式,开展以“学习、交流、规范”为中心的提升活动,结合师德月开展“微笑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拓宽师训空间,强“首善专业之师”专业素养。

学校将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使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优质轻负的和谐高效发展。

1.掌握学科“知识链”,提升专业知识。

学校将紧紧抓住“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以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纵向掌握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链、知识结构及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每一位老师除掌握本年级任教学科的内容外,还要求其他年级学科的知识点。一学期大约进行8-9次的专题研讨,通过内在联系的挖掘,形成知识链,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概括、内化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

2.进行“增值性评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1)向教研要质量——“双线并趋”强师能

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教研采取“双线并趋”的方式,从深研教材和学习教材两条主线开展。

深研教材:针对以往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进行作文教学和“读写结合”的研究;数学学科从“规范教师数学用语,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英语学科从“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进行研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践之中的探索,找寻“突破”的策略,同时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项竞赛,语文从习作、数学从计算和应用题、英语从朗读方面进行,以检验教研的实效性。

学习教材:进行本学段和相关学段知识链的学习,达到“人人都过关”的目标,四月份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举办学校教学节。

(2)向常态课要质量——“三层面”指导有实效

抓好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学校从“三层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随堂课”,业务干部不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听好“分段课”,采用“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的方法进行常态课调研。三月份,学校重点听

四、五、六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四月份听一、二、三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五环节深挖教材,通过优化教师的“教”来落实提质减负;三是抓实“新手课”,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继续开展“三阶段——两反思” 活动,达到“抓规范,求实效,强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

(3)向课堂要质量——“三分钟”检测堂堂清

为深入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学校将实施“一课一过关”,即在每节课最后三分钟进行过关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检测题目:各班检测使用统一每课100分的题目。

检后反思:执教教师运用折线图等形式分析班级每一课的整体学习状况,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成绩,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要求教师每天都在备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对“当堂检测”的思考及改进措施,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4)向单元要质量——“三结合”把关促师生

单元检测和分析是检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继续推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业务干部负责把关“单元检测”,做到“跟踪监控——增值性动态评价——引领反思”三结合,即:业务干部依据教学进度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控;运用折线图及时记录各级部、各班级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及时带领教师进

行质量分析,利用教研时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订措施,达成目标,从而进一步探索学校增值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树立“网络前沿”新理念,丰实专业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经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将着重培养教师三种能力:一是资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够自己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取、分析、整理这些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校将通过网络、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电子表格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能够自己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学,并关注和利用好校园网站、班级博客,使之成为与家长、社会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师们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将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考核,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成立白鹿洞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保障经费。

2、加强督查考核。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教师进行相关测查,并将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我们要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立首善之师,促学校可持续发展!

苏仙区白鹿洞学校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2

专业课是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 是体现高校教育亮点的重要角色, 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如何提升专业, 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 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工业企业的需求, 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因此, 在专业提升计划要求下, 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为目标, 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1 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 并热爱、尊重学生[1]

师德是爱的驿站, 是心灵的归宿, 是理想之火, 是生命之光, 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是教育全部的生命。师德高尚的教师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传授学习方法, 让学生终身受益。师德高尚的教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酝、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老师会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亲人, 热爱尊重学生, 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 教育好学生, 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严格与宽容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难以培育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所以对学生必须严格。但严格要有度。宽容,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和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付出爱心, 才能使学生愿意跟老师沟通。师生彼此信任, 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育, 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 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原则来教书育人,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 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活跃的因素, 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力, 不具备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

首先, 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的制度。实践是工程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 也是约束中青年教师提高工程教育能力的关键点, 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较少, 特别是缺乏企业生产的经验。中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际生产锻炼的经历, 在专业提升过程中, 中青年教师需要发挥主要作用, 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均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 应制定专门的政策, 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同时, 不拘一格地将研究院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人才, 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聘任为教师, 建设好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2]。

其次, 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水平, 以科研促教学, 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到知识传授与智慧启迪并重的教学模式。工科教师利用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项目等高水平科研课题, 及时将工程建设等方面积累的科研资源及成果, 转化为教学和科技活动教学素, 加以利用, 或转化成不同层次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开发与测试平台, 并通过学术报告、课堂讲授、教材编著、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和途径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 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工具传播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熟悉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综合运用, 才能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使教学与先进生产力相结合,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质量, 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

最后, 在教学方法上, 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研究活动, 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 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及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性课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教师应是开放型的教师[3]

商品经济、网络社会、全球一体化正不断冲击和渗透着校园, 学校同社区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专业提升要求教师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学校型拓展为开放型。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参与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同时, 成立专业课教师学业导师制度, 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 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 专业课教师作为学业导师, 能让学生尽早熟悉专业的性质、发展及就业动向, 让学生学习目的清楚明白, 不再迷茫, 做到有目的的积极的学习。专业课教师作为学业导师, 可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其课余生活, 促进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融合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动力, 用有价值的研发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及实践激情, 形成用竞赛与科技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个性化培养。而且, 专业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方便的指导学生的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有意义。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所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如果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能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接收, 而不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对教师没有传授的知识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不知如何去学。而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就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再学习的行列, 以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从而适应快速发展变迁的社会。当今社会,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如果学生在校时已经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 必将为日后的学习深造铺平道路。

4 教师要善于反思[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教师不断探求和解决自身以及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努力提升教学实际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按照“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凸现了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反思, 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而倡导反思, 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共同体验、感受、领悟、思考专业课程, 对专业内容不断变革与创新,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师生之间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 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再生, 变成真正课堂教学的共同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角色的变换, 成为学习中的共同体,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 共同体验思考交流的新发现。教学过程也暴露出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锻炼学生能力让他们在体验挫折的同时也感受成功的喜悦。

工科专业提升计划的提出, 使得工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工科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增强实践教育的自觉性,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适应专业提升的需要, 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的优秀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翟高兆, 王阅.典型的教改, 有益的启示[J].新教师教学, 2010 (1) :4-5.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 2010 (171) :314-325.

[3]凌斌.改造我们的教学: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2) :41-42.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3

什么是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以省属师范院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省属高等学校为成员单位,组建我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简称省教师网联),创建省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配合“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运用光盘教学、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各种模式,面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重点开展非学历教育,兼顾学历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目标任务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学校(机构)为主体,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相融通,系统集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覆盖全省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实现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沟通,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大功能

建立规范的办学体系 充分利用全国网联和省网联开发、提供的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实施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其他非学历教育。省教师网联成员单位可以与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或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大学的办学点,根据协议和合作学校教学计划承担面授、辅导、课程考试等任务;也可以按照条件和审批程序申报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地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电视大学分校(工作站)、电化教育馆(中心)、教研室和教育科研等机构的资源,建立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及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可以与国家或省网联成员单位合作办学,作为教学点,根据协议和合作学校的教学安排承担相应的面授、辅导和考试等任务。省辖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建设。省教育厅制定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并组织评估。

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教师远程学习体系 教师远程学习体系建设要坚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目前和未来几年内我省城市和农村的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状况,现阶段可分三个层次组织实施:

第一层次:具备网络教育环境的中心城市和农村地区,通过创建教师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和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人网”“天网”“地网”的相互融合,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第二层次:具备教育电视台或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等条件的农村地区,与“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相结合,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转发或播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及教师培训资料,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层次:仅具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利用成套教学光盘和教师培训光盘资料开展教师培训,也可以集中到具备网络和卫星接收条件的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集中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水平。

建立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省教师网联利用现有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教学和资源管理,加强沟通、协调、指导、管理和监控,为联盟成员单位和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应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负责本地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为本地教师学习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落实试点工作

目前,我省已确定洛阳和信阳两市的20所农村中学为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首批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中,各校要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尤其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网、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网,优势互补,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我省教师教育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构建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积极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以及各种教育形式有效结合的学习机制,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中小学教师学历及学位提升教育、非学历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试点学校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可以登录“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网站(www.jswl.cn/)或“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网站(www2.open.ha.cn/)有选择地报名进行专科或专科升本科学习。也可以登录“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www.teacher.com.cn/),结合教师的实际选择有效的培训内容。

试点学校要不断总结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经验,认真研究建立教师教育领域实现联合、积极协作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开展教师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规律、特点及其有效结合的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教师教育的理论、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促进教师现代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教师教育创新提供成功经验。

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篇4

了解自己是教师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它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要通过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发展状况。

(一)优势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教师事业,热爱江宁中等专业学校这个集体。

2、能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2、喜欢读书,能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吃苦、有上进心。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和教材把握有欠缺,不是每堂课都上的得心应手。

2、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运用还不够娴熟,注重知识的教授,对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

3、经验不足,有时候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攻破力度不够。

4、教育科研活动还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职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一)、加强理论学习,加快成长步伐

教师们都有同感:“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而且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担任“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老师,更需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1、努力学习新教育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教育和新教材的理念,主动进行教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教室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式,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既要教学又育人。使教室中每个孩子沐浴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长。

2、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勤于实践报告,不断自我反思。

3、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文学素养的提高,如要多读好书和多练字等等。勤于向各教师请教相关方面的知识,以达到从全方位的提高。

(二)、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而且要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优良的习惯,具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才能。

在能力方面要求自己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感染力。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

2、因材施教的能力。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

3、完善教室教学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完成教室教学任务,如何控制时间,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1、主动努力学习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工作中不断阅读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平时也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多听、多看、多写、多练。

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篇5

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有政治理论的素养。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职业道德方面:

要把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督促自己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这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在教师队伍这个大集体中,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在工作与学习当中,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另外,在专业技能方面:

1. 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幼儿教师的良好形象。

2. 经常阅读有关幼儿教育等方面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幼儿保教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加强个人的再学习,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每期写十篇读书笔记。

3. 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加园内外教育知识的观摩学习活动,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同伴和前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4.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并努力做到幼儿在园开心,家长放心。

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计划 篇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恰到好处,它能使广大教师能很快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的活动方案,决定以校活动方案为指导思想,切合自身实际制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计划。

一、用新理念武装头脑:我决定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教育专家的论著,翻阅我校定的《山东教育》、《教材教法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在本职工作上,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注意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使自己融入这个团结协作的学校大家庭。

二、注重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常规。

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7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是教师工作中产生的一种压力。表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环境中,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在长期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教师不能适应教育这一复杂职业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疲倦懈怠的身心状态, 是对所从事工作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的反应。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 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缺少情感的投入, 表现出态度淡然甚至冷漠。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 思想定位上, 丧失了工作的兴趣, 忽视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认为工作无趣、枯燥、机械地重复, 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意志上, 主要表现是工作疏忽, 不能全心投入, 缺乏职业追求的信念和奋斗精神, 缺乏成就感,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消极应付;教学态度上, 情绪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波动,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担惊受怕、烦闷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降低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机能效率, 以一种忧虑、压抑、猜忌多疑, 以及带着刻薄轻视的有色眼镜去面对学生;日常习惯上, 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疲倦, 以至于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日益减少, 甚至不备课, 继而使教学过程呆板乏味, 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缺乏创新, 使学生渐渐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 造成了不适于学习的氛围。只追求个人自身利益, 而遗忘了教学的本质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1.社会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改革的深入, 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比其他职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在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 现代人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 甚至个人素质都成为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依据, 无形中给教师心理套上了枷锁。

2.工作对象的困扰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的灵活性上, 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 并非教师付出努力和心血就可以见到成效。更何况当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 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好的学习品质, 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家长要求的苛刻

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是, 孩子是家长的全部, 甚至生命, 对孩子的学习则是过分的“关心”, 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特点, 却对教师要求苛刻, 甚至干扰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相反, 还有一部分家长, 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 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不闻不问, 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与教师很好地配合, 在孩子思想或成绩出现问题时, 又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 使教师工作难度很大。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 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 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4.教育职业的独特性

教师的付出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 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还要在课堂以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 但心里的工作却很难停下, 使教师长期处于精神疲劳状态,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 教师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 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三、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首先, 职业倦怠具有很多危害。一方面, 它会给教师精神上带来干扰, 继而极可能演变为伤感衰败的不健康心理, 严重危害着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使个人生活的质量受到消极、严重的影响, 影响身心健康, 也因此加大了人群亚健康几率;另一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敬业程度, 使其工作积极性下降, 最后导致教育水平发挥失常, 教学工作效率低, 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 由于职业的倦怠而造成态度上的冷漠, 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轻视、厌烦, 采取强硬的方法治理班级, 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一门甚至所有学科的兴趣, 挫伤积极性, 严重则扼杀创新意识, 阻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危害心理的健康以及人格的成长。教师职业倦怠严重, 将影响到学校声誉、发展的方向, 甚至素质教育的现代化的进程。

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式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 尊重教师人格, 采取适当的方式, 才能化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1.思想认识的提升

首先, 要从思想入手, 引导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法、教育理念的学习, 提升教师的思想高度, 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自豪感, 为教师工作注入内部动力。其次, 发挥学校模范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通过师德报告、结对子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2.情感态度的转变

首先, 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疏导;其次, 组织教师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丰富教师的生活, 给教师提供放松的机会, 增加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千万不能忽视情感驱动的力量。

3.教育氛围的引领

倡导教师自主学习, 与时俱进, 与教育同步发展,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 激发教师职业成就感, 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感。

五、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提高课堂有效性学习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创造轻松、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利于消除教师自卑, 转变教师观念, 坚定教师信念, 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力, 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前提;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使教师身心健康, 精力充沛, 全心投入教育教学,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保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改善了教师的心理状态, 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潜能, 活跃了教师的思想, 同事之间关系和谐、融洽, 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使教风正, 学风浓, 为课堂有效学习提供了氛围。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端正态度、明确责任、把握目标, 教师就会自觉地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了解学生, 精心准备, 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良好教育氛围的激励下, 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探究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甚至有效的教育模式,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群策群力, 立足课堂, 积极实践, 及时反思, 虚心研讨, 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生活的主阵地, 教育工作的精彩与意义很大程度上需要在课堂上展现,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世界, 是相互启迪的空间, 一位积极奉献的教师定会把握好课堂这一重要环节, 走进学生心里,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成就高效课堂, 师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启发, 相互鼓舞, 享受那份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心理的问题, 所以,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要抓住根本,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注重激励、引导, 尊重教师人格, 对教师实行人文关怀, 唤起教师自主发展的欲望与信心, 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 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为教育发展开辟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袁金秀, 吴鑫德, 易婷.角色领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J].社会心理科学.2010, (2) :122-125.

[2]王真.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 2010, (17) :770-771.

[3]许海燕.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英文)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197-200.

[4]沈太平.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6) :159.

[5]赵璐.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解决办法[J].改革与开放, 2011, (6) :157-158.

[6]杜晶晶.基于角色冲突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缓解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1, (20) :175-176.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8

【关 键 词】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发展,本文从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入手,在认识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讨论转变及改进的方式,从而使培训模式更为有效,最终达到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3-0070-02教师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传授者。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对教师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之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专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才能创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因而,为了适应教育发展,须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专业加速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训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关于“如何打造”,提出了培训的措施,将教师的培训经费列入到政府的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这意味着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重视,也意味着对教师开展的专业化培训正逐渐走向正规化。现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很多专业发展上的问题,比如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延伸及拓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1. 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否正确、有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对讲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对书本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这里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是正确的。如果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就会使得在教学的源头发生错误,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更别谈教学质量了。第二层,教师需要准确拿捏知识层次,分清楚哪里是知识的重点及次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轻重缓急,并且知道哪个环节需要强调,哪个环节需要跳过,而不是所有知识完全不加工地都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理解及吸收造成困难。

2. 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良好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仅涉及历史、哲学、心理学、政治、道德规范、法律等,还涉及对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现如今提倡的个性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富有层次性,各层次具有多元特征且各层次之间相互交叉,还要求知识结构是个不断需要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也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变与改进

比较常用的教学培训模式一般有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聘请专家授课、专题讲座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些理论和实践水平偏高的人员,在一个相对封闭式的环境下,对有培训需求的人员所展开的一种集中培训。这类模式把接受培训人员的起点素质假设成一致,即一刀切,忽视了人员的差异性。另外,这类模式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授课的专家,因此培训的效果受到了专家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再者,这样的培训形式更多的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播,长期采用这种培训形式虽然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提升的作用,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代表就能构建高质量的课堂,这就出现了很多教师虽然有着高学历,却在课堂教学中力不从心的局面,没有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模式固然存在缺点,但仍然是现如今主要的培训模式之一。近几年,教师教育的培训模式也开始慢慢地有所转变,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一些改进,由侧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转变成对侧重行动研究为主。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实践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研究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培训。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原有的培训方式中,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例如,在线上为学员提供多种培训资料的阅读及下载,并且提供专家在线答疑,学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组成学习小组。在虚拟的讨论环境中,线下氛围较线上更为宽松自由,更有利于学员的思考及创新,解决了学员在非正式学习中缺乏权威辅导及自主研究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平台,对学员实施短期的远程培训,并对远程培训的结果在线下开展评价及反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员的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化,并且便于学员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培训材料,同时也弱化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偏远地方的学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受限的问题。

2. 群体互动交流培训。教师的工作环境是由各个教师组成的,群体之间因为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以及成长需求而形成共性。培训可以在他们的共性上在不同的大小环境中展开。小环境就是学校本部的学校年级组或者学科组为单位组成的集体,大环境就是学校本部与其他学校的教师组成起来形成的集体。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教学风格,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个人的专业技能也带有局限性,促进不同的教师在一起取长补短,合作开展学习,能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果。建议在专业人员或者机构的组织及指导下,针对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及讨论,模拟不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中相互帮助、学习、研究,以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

3. 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培训成本,还可以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其操作的便捷性、形式的灵活性、应用的普遍性,一直是培训模式的首选。校本培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需要从岗位的多维度对人员实施培训。教师按教学经验大致可以分为新入职教师(工作经验欠缺)、教师、资深教师(权威领导)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区别,培训也需要设置不同的层次。首先需要对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培训需求,基于不同的培训需求,组织展开分层次的培训。初层次的培训主要是针对知识,旨在帮助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教师群体更新、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满足岗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需要。第二层次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实践能力,旨在帮助教师群体将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使专业理论得到提升、总结。最高层次的培训主要是针对知识的创新及深化,旨在通过模拟教学情境,实现教师间的专业合作,帮助资深教师群体将专业知识及经验进行更大的提升及拓展,并获得创新。第二方面,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制订完整规范的培训环节。只有正确的目标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而展开的培训,主要是帮助教师解决在专业化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塑造一批学术领军骨干、教学活动领头人,在教育实践中起到领袖、带头作用,从而影响整体的专业水平。培训需要形成闭环:提出培训需求-拟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实施评价-总结培训,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依据,整个培训环节必须是连贯且完整的,才能使培训更为科学、规范。第三方面,校本培训需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积极地为学校教师提供去校外学习的机会,通过听专题讲座、参与学术讨论,提升其专业水平,并将学习成果带回学校,分享给学校其他的教师,成为校本培训中其他教师的培训讲师。

总之,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的发展,要求培训模式在规范、系统的基础上,形式较传统模式更灵活、更侧重于实践的技巧及知识的创新。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培训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仲岗.教师专业化趋势与现代教师培养与提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2]孟凡丽,程良宏.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及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0(7).

[3]黄伟.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

[4]蓝海正.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1(6).

[5]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6]郭绍青.宿翠华.分析教师需求,规化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9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木老元民族学校 张晓娜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好学校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圆满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我情况分析

自2012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正逐渐成熟起来。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能和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但我仍然有很多不足。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

二、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时间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认真参加业务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5、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篇10

依据《株洲市攸县江桥街道鸭塘铺中心小学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和教研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组本研修方案。

二、研修主题

根据精准的学情分析,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的教学设计。

三、研修目标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推进的规划,本学期深入和完善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学科特征,聚焦课堂,依托教研活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切实研究、解决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工作安排

1、所有成员完成前沿课程的学习,20__年11月3号前。(蔡杨帆、欧阳芹、谭子恺、单志明、徐啸剑各自完成。)

2、完成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系列课程,20__年11月6号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3、制定方案:提交— —份学科信息化教学的研修活动计划:依据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教研组内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设计完成本教研组的信息化教学研修计划,20__年11月8日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4、完成一份信息化融合示范案例:完成一份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实践的示范指导案例(基于本学科选择的能力点),20__年11月8日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5、所有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坊主协助本组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20__年11月8前完成。

6、完成相关能力点的系列课程,上传作业,20__年11月13号前完成。

7、基于本组能力点的选择,发布校本研修任务。20__年11月15号完成。(蔡杨帆负责)

8、所有老师完成校本研修任务,20__年11月27号完成。

9、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提交本学科校本研修当中的整体研修成果。20__年11月30号完成。(蔡杨帆负责)

五、研修任务

网络研修:11月1日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研修。

(1)技术学习: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实践,掌握相关技能工具(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利用教师研修网学习在线教学策略,能熟练使用1—3种信息技术相关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2)协同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贝壳网等资源空间进行在线集体备课,确定一两个应用突破口完成教学设计。例如9月份参与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

(3)应用实践:每位青年教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融合学科特征,进行信息化教学研讨课。

(4)创新教学成果: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创客教育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等。

六、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篇11

一、关注科学教师培养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与文学和艺术相比,科学产生较晚。科学学科进入现代教育系统更晚。科学学科进入基础教育系统比进入高等教育系统的时间滞后。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学科地位相对低下,科学教师素质不高,这在各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国家发展需要科技人才,尤其是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不能忽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并关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甚至将其列入国家的竞争力计划。2006年1月31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实施《提高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计划》明确指出,“鼓励中小学学生学习更多、更大难度的数学和科学课程,以提高竞争力”。但是,这需要更多和更加优秀的科学教师来实现,因此美国将“在今后5年内培训7万名高中教师,以从事数学和科学的大学预科(AP)课程教学。在今后8年吸引3万名数学与科学专业人员到中小学兼职任教。”为此,美国愿意在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中“为这些项目增加共计3.8亿美元联邦拨款”。

美国将科学教师的培养及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列入国家竞争力计划,并设专项资助。这预示着科学教师未来专业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朝着高层次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事实证明,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受重视程度与国家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通常国家经济实力越强,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是,规范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科学教师入职和不断发展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成为许多国家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制定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规范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与非专业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职业的专业标准。如果没有专业标准,就意味着该职业入职无专业要求,至少没有统一的可供遴选的专业标准,往往会造成该职业从业人员素质没有保障,该职业社会地位低下。这一职业的专业化就会沦为空谈。只有以标准为基础培养和评价专业人员,才能真正提升职业的专业地位,促进就职人员的专业化发展。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因为没有标准就无法判断哪些人员有资格成为科学教师,现任的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否达标。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问题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1998年11月,美国全国科学教师协会(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NSTA)和科学教师教育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Science,AETS)联合出台了《科学教师培养标准》(Standards for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这是美国第一份全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标准。该标准经过试用,美国学校和教师发现其不适用于教学实践。问题在于,标准设计的范围过于宽泛,但是每一部分的内涵都不十分的清晰,各种培训和评估项目无法将其改造为评价的标准。于是该标准在实行5年后,即2003年美国修订并出台了新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

美国2003版的全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共分为10个部分:内容、科学的本质、通过探究进行教学、科学情景、教育学、科学课程、科学教学的社会情景、评价、教学环境和专业实践。显然,就10个部分内容的设计而言,标准并非按照达标的等级进行设定,而是从学科内容和教育学两个方面出发,以问题域作为标准内部结构划分的基准;10个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互相支撑,以非线性结构共同组成标准整体。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化运动。2002年,澳大利亚全国科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Standards Committee)与科学教师协会(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ASTA)联合发布《高度胜任的科学教师全国专业发展标准》(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Highly Accomplished Teachers of Science)。澳大利亚在借鉴美国的标准的基础上,将本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定位在培养“高度胜任”科学教师的目标上,而不仅仅是“合格”。澳大利亚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具体分为3个部分11项标准:“A.专业知识:科学知识与科学课程知识(标准1);科学教学知识与科学教学评价知识(标准2);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学生是如何学科学的知识(标准3)。B.专业实践:设计协调一致的教学项目(标准4);创造和管理教学环境(标准5);使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标准6);拓展学生对科学(学科)主要思想的理解(标准7);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进行决策的能力(标准8);评价和监测学生学习(标准9)。C.专业属性:分析、评价并重新定义教学实践(标准10);对科学教学的专业贡献(标准11)”。

三、构建合理的标准研发机制还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话语权

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以致“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将《科学教师培养标准》改编为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其成功的重要因之一素在于构建了良好的标准研发机制。《标准》研制是由美国“全国科学教师协会”与“促进科学教师教育协会”联袂而成,遍邀商业界、科技界和教育界,乃至教师参与;而且明确要在科学家、教育家和教师之间搭建合作的平台。事实上,跨领域间的合作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就科学教育而言,联合国曾召开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衔接的国际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非常关注科学教师培养的问题,认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科学教师培养低级化倾向,应该改变科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并努力为科学教育家与科学家之间建立广泛联系,寻求建立两者之间的连接的机制。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就制定了今后两年科学教育家与科学家对话和交流以及相互衔接的国际论坛计划。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制工作机制的建设,尤其是研制主体的广泛性和科学性问题。与美国相比,澳大利亚的科学教师标准制定过程更加强调科学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和科学教师参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决策权。澳大利亚号称“科学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标准”,还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话语权。

这种标准研发和制定机制的构建,为研发后研发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具有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教师始终处于被动专业发展的困境。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标准研制过程中如何获得话语权,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确立合理的专业发展地位,的确是一件比标准研制本身还要重要的事情。因为良好的机制是研究工作成功的保障。科学教师乃至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与本国的教学实践相契合,是否能够成功有效地指导本国科学及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一线教师的参与和教育决策者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更有赖于合理可行的研发机制的构建。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劳务经济下一篇:汽车报废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