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精选8篇)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1

内容摘要:本文试从对幼儿舞蹈实践教学的基础出发,探讨如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认为,在舞蹈教学中,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尊重幼儿等几个方面入手,调动一切手段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学习兴趣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教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该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呢?

一、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教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幼儿不同年龄有着水平差异,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又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以为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以为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例如幼儿的舞蹈启蒙最好从基本动作教起,如“拍手”、“碎步”、“饶腕”、“走步”等。再后学习复杂及比较难的动作及舞蹈组合。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舞蹈可以充分满足幼儿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有了兴趣才能使幼儿乐意学。让幼儿欣赏教师完整的舞蹈表演,或者请能干的幼儿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自己的体态语,亲切、柔和、舒展的表情近距离地接近幼儿,用缓慢、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幼儿说话,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幼儿才能精神饱满,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发展能力,掌握一定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后,感到快乐,提高兴趣,并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到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和童真

幼儿舞蹈的内容应该是幼儿喜欢、熟悉的事和物,富有幼儿生活情趣,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心理特点考虑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舞蹈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才能为孩子们所接受。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洗手绢》、《小园丁》、《照镜子》、《数星星》等等这些舞蹈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也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必须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适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动作分解组合法、游戏法、个别教学法、模仿法等等。

示范法——要求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要伴着语言讲解,面对学生做镜面示范.

语言讲解法——要求教师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做手腕转动,就要形象地比喻我们来到了果园摘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就能把又大又红的大苹果摘下来了,这样让孩子既觉得有趣又很快地学会了动作.

教师可以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教学法,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一味灌输,机械地学、枯燥地练,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为首要前提进行舞蹈教学。

四、尊重幼儿,树立幼儿自信心,也是培养幼儿学习舞蹈兴趣的重要途径

初学舞蹈,幼儿的年龄尚小,所做的动作不一定标准到位。而此时老师表现出及不满意的表情或很直接的指出孩子的不足时,难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幼儿跳得很不令人满意时,老师就气愤指责:“又错了,耳朵和眼睛张哪去了”?假如老师的这种不满意与痛斥一直伴随着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幼儿怎么能对舞蹈产生兴趣呢?就算孩子们做的不标准,首先得马上肯定学生的成绩,然后适当的引导学生把错误纠正。在笔者的教学中,笔者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与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意向,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态度。而幼儿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2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艺术。幼儿舞蹈教学是音乐艺术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 它对孩子们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 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智力发展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 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情感、道德意识与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教育和养成的环境因素有很多, 舞蹈学习因其寓教于乐的特点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幼儿如果能够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 就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 通过肢体语言去感受音乐的形象, 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例如:在学习舞蹈《十一点半》的过程中, 孩子们通过排练洗手、排队、吃饭等舞蹈动作, 告诉孩子们吃饭之前, 要洗手讲卫生, 吃饭时, 不挑食、不挑菜, 懂得节约,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身体规训的角度来说,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其训练过程是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考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许多动作是要付出艰苦努力才可以完成, 这就要求孩子们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 刻苦训练的过程, 也是培养幼儿吃苦精神和坚毅品质的过程, 能够让其在其中磨练品性提升品质。

(二) 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学习舞蹈, 必然会经历一个从笨拙、幼稚模仿到逐渐协调平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幼儿的肩、胸、腰、髋、膝等关节韧带逐渐得到训练, 使得肢体更加灵活、挺拔, 其动作也会慢慢的自然协调, 从而、节奏感与协调性也会大大增强。

舞蹈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舞蹈基训中有着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 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体能, 促进身体骨骼、肌肉的机能发育, 加快机体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力。

(三) 幼儿舞蹈学习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舞蹈学习不仅使身体的柔韧度、协调力得到提高, 同时, 孩子们在音乐中, 通过感知形象来认识事物;在动作中, 通过模仿来认识理解世界,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舞蹈动作是一门无声的语言, 需要孩子们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和表现动作中的内涵。而动作, 又可以激发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 开拓新的思路。在舞蹈学习、模仿、排练、表演等活动中, 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表演能力与逻辑思维等学习能力, 有利于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 通过幼儿舞蹈学习, 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

(四) 幼儿舞蹈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

在《毛诗大序》中, 有这样一段话:“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言知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说明了舞蹈是表达情感最准确的方式, 幼儿在优美的旋律音乐中, 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形象去感受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 从而培养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舞蹈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 在舞蹈学习中, 幼儿或蹦或跳, 或编或演, 都是对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这个工程中间, 幼儿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因此, 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 兴趣在学习过程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只有使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 才能跳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自觉的、认真的接受与学习舞蹈。怎样可以躺幼儿更愉快的学习呢?我发现有以下几点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 舞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言传身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言传”用语言来讲解、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由于, 幼儿舞蹈教师所面临的传授知识对象是幼龄学生, 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述时要生动形象, 不能过于生硬。比如:在练习压腿时, 幼儿的膝盖弯曲, 腿伸不直, 这时老师可以说:“某某, 要把你的膝盖放平, 腿伸直, 像小树干一样笔直, 不能做的像枯树枝一样弯曲。”这样子讲, 孩子们就会注意到自己的腿是否伸直了没有, 谁都不会喜欢自己的腿像枯树枝一样弯曲。而不能直接说:“某某, 你看你的腿, 伸不直, 丑死了”, 这样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降低学习兴趣, 同时也会减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教师语言除了要生动形象, 更要精炼、准确, 不能过于啰嗦。在表述时, 要掌握好语速, 不能过快。在教授重要动作时, 有些语句可以着重强调。同时, 教师要贪图清晰, 做到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 避免出现方言的使用。

2.专业的技能技巧

技能技巧是指舞蹈教师所具备的舞蹈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这是作为教学展开的基础。由于, 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韵律的运动, 而语言是无法全面做清楚解释的, 这种“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特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生动形象的“言传”还不够, 还有能做到“身授”, 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专业的素质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 寓教于乐, 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的教学内容与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舞蹈就犹如空气与人一样不可分离。一首幼儿舞蹈音乐、因其形象生动, 节奏鲜明, 而易于孩子理解接受与掌握。幼儿舞蹈学习的音乐最好是孩子熟悉并且喜欢的儿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 喜欢用一些网络流行音乐, 比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 当然, 我并不反对。但是, 我个人认为孩子们由于天性纯良, 适合她们的音乐还是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简单明了的词义易于孩子理解。儿童歌曲符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性格。所以, 幼儿舞蹈到中, 选择适合的音乐尤为重要。

在幼儿舞蹈中, 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 更要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动作的含义。教师不要让孩子们重复、反复练习一个动作, 哪怕是一个小动作没做好都要重头再来, 这样, 时间一长, 不仅体力消耗大, 精神也会疲惫。简单, 重复的训练不仅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幼儿容易理解的与生活有关的舞蹈动作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三) 幼儿舞蹈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于幼儿年龄的不同, 他们的舞蹈水平也存在着差异,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时, 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这样幼儿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例如:幼儿在舞蹈学习中, 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 “走不”“拍手”“勾绷脚”等, 只有先学习基本简单的动作之后, 才可以再去深入的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组合。就如幼儿舞蹈考级, 训练同一个关节或部位的组合, 在不同的级数里, 组合的难易是不一样, 级数越高, 所加的花样越多, 也就更加练习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 循序渐进, 幼儿们会更加容易接受, 不会因为复杂难做而感到缩手缩脚, 甚至对舞蹈排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兴趣。

(四) 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 让她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只重视幼儿对于舞蹈的动作与技能的掌握, 动作是否规范、准确, 而容易忽视幼儿对于舞蹈动作含义的理解, 较少考虑幼儿在舞蹈学习里获得的喜悦与成功感。我们现在教学的目的, 应该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教学过程中, 应都让幼儿自己多去理解、感受和表现。幼儿通过在学习中自己实践, 来提高歇息舞蹈的积极性。例如:我曾在给幼儿排练舞蹈《十一点半》的过程中, 中间有一段音乐表现吃饭时的情景, 我没有去固定的编排动作、队形, 儿时给她们描述了一群小朋友在幼儿园围在一起吃午饭的情节, 让她们自己去理解、编排自己合适的位置与吃饭时的动作。我发现, 虽然每个人的动作, 位置都不一样, 但是却都是围绕吃午饭的情节来做的, 且在这一小段的音乐里, 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自然投入, 比我教给她们的其它动作更加的自然协调。所以,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要尽量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要只是一味的追求动作是否准确、到位, 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评价幼儿的成绩, 如果这样, 只会扼杀她们的创造力, 使幼儿对舞蹈失去学习的兴趣。

(五) 及时捕捉孩子的优点, 给与表扬和鼓励

在教学中, 要时常表扬、肯定孩子们的表现, 给予鼓励。孩子天生就是自信的, 她们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 所以, 哪怕孩子的动作不够规范、到位, 都不可以对孩子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 而是要适度的去引导孩子把错误纠正。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要及时给以孩子表扬, 哪怕只是她们对于学习舞蹈的态度, 积极性与坚持。只有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己想学, 愿意去学, 她们的舞蹈水平才会提高, 才会继续保持兴趣学习下去。

三、结语

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家约翰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高兴而跳舞, 我们就会更多的去关注身体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快乐, 去关注身体运动与音乐运动地共鸣所带来的快乐。”的确只有培养幼儿对于舞蹈的喜爱,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跳舞, 她们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因此, 幼儿舞蹈教育要把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 才能使得幼儿更好、更投入的学习舞蹈。

摘要:幼儿学习舞蹈在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 促进智力发育, 提高审美能力与自信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需要教师针对认真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寓教于乐, 充分调动和激励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北京舞蹈学院, 孙光言.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8, 1.

[2]王晓琴.中国舞蹈技巧教材.吉林音响出版社, 1998, 12.

[3]朱畅.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7.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 兴趣培养 幼儿舞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幼儿才喜欢学、愿意跳,才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例如《草莓娃》就是我们根据幼儿爱吃草莓创编的一个歌舞,正因为草莓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而我们又把草莓拟人化,因此这个歌舞他们都爱唱爱跳,把草莓娃顽皮可爱的形象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充满童趣。

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种树、浇水》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學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例如律动《小鸟儿》,我和幼儿分别扮演角色鸟妈妈和小鸟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的动作不对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手的动作不对,很快就自觉改过来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教师的示范是儿童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儿童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教师把舞蹈教材准确、生动、形象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引起学习的愿望,练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在视觉上给学生美的享受,在听觉上也要带来心灵的触动,教师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平和的语调,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去讲授动作。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其次,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先后顺序,什么内容讲述在前,什么内容讲述在后会使孩子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不致于让孩子们的思维混乱。如学习“头的环动”时,先要让孩子们掌握低头、仰头、左右倾头的准确部位,再进行头的环动练习,这样他们就会很好地掌握。如果教师在教授时没有理清思路,学生在做动作时就会出现错误,这时再去纠正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适得其反。最后,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减少舞蹈学习的痛苦成分。如“交替步”,把两脚比喻为“好朋友,你走我也走,永远都是好朋友”;教手臂伸展时,用“小树发芽了”来比喻,等等,通过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情绪愉悦积极学习。

儿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现在抓起,从幼儿素质教育抓起。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但能够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促进孩子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索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 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赵玉兰、蔺江如、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4

[摘要]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一则教育案例,依据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巧用“不速之客”、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善待幼儿的提问、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四条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关键词]幼儿 好奇心 不速之客

好奇心是指某种事物或事件对孩子产生的吸引力,对孩子吸引力程度越深好奇心就越大,吸引力程度越浅好奇心就越小,这是从好奇心的动机状态成分上来说的。在生活中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状态好奇心。他们一般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比较短暂,不稳定。

1、巧用“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案例中,许多幼儿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蚯蚓,出于好奇,幼儿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而忘记老师正在组织进行的游戏活动,跑到蚯蚓旁去观察蚯蚓。在这位幼儿教师看来,老师不让看,不让做的事情,幼儿偏要看、偏要做,这些幼儿有些不听话。

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不速之客”进行围观,实际上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幼儿教师此时只是斥责幼儿,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破坏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幼儿的这种好奇、求知心理,利用这一“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教师可以讲一下蚯蚓的生活习性,如“蚯蚓生活在地下,喜欢夜间出来活动,蚯蚓的活动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此外,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下“为什么蚯蚓在雨后会爬出地面”,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下雨之后,土壤里的空气被雨水挤出来了,土壤中的空气缺少,所以蚯蚓只有爬出地面进行呼吸”。这样,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2、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破坏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把玩具飞机拆开是因为他想知道飞机里面是什么样的,飞机为什么会飞?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是想观察小金鱼在离开水时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破坏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对于幼儿这种探索性的“破坏行为”,成人应理解,并予以鼓励。

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幼儿买些可以拆装的玩具,让幼儿自己拆装,了解玩具的原理。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的心理,又不会带来玩具的损坏。

3、善待幼儿的提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幼儿问得最多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我走,怎么星星也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比较忙,就禁止幼儿提问题,或者对幼儿的提问敷衍了事。殊不知,幼儿好奇心的主要表现就是喜欢提问题。

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

4、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把听话的幼儿称为好学生、乖孩子,这些幼儿常常会受到表扬,而不听话则往往成了坏学生、坏孩子的代名词,这些幼儿常常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也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有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也认为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是坏学生。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读书自学的习惯,不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更重要是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提供了基础。

2.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就是通过观察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观察的能力。“观察”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弃了“察”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让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3.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碰到自己不会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就去寻求外部的帮助。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的习惯,无法具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孩子遇到问题需求帮助的时候,不妨陪着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做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

4.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意识的 篇6

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目的的玩耍,一种是有目的的玩耍,父母应当将孩子无目的的玩耍转化为有目的的玩耍,科学地安排学与玩,让孩子玩出知识,玩出名堂。

1. 孩子做游戏时,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

父母要在孩子玩游戏时,要给予他最合理、最及时的引导。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游戏,抓住孩子兴奋的每一个时机,及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向孩子输送更多的信息。

2. 重视孩子的问题与回答

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疑问,向父母提出一些问题,也许同一个问题会问很多遍,对此,父母要耐下性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答案,巩固孩子的记忆,但是答案要简短,以激发孩子接着问下去。

3.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7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造性,想象力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幼儿在舞蹈的过程中, 新陈代谢也会加快, 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 又可促进幼儿协调性与节奏感的发展, 锻炼幼儿的平衡性。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坚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心, 还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舞蹈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它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舞蹈所蕴涵的感情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主要培养幼儿在舞蹈教育中的创造性。

一、幼儿舞蹈教育中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

( 一) 创造性的培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目前,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创造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没有创造的社会将停滞不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新时代对舞蹈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国舞蹈家协会研究提出, 无论是幼儿舞蹈教学, 还是少儿舞蹈教学, 其主导思想应当明确, 那就要尽力去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的始终。因而在舞蹈活动中贯彻创新精神, 既有利于舞蹈的长足发展, 也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 更能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促进社会的发展。

( 二)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艺术的反映和表现, 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所以说, 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 没有创造, 艺术就不可能诞生与发展。在实施舞蹈艺术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创造性才能。

( 三) 创造性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生性好动, 他们会跟着音乐舞动身体, 同时他们也渴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体验。舞蹈正是身体的律动, 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既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 又能使他们从中进行愉悦的学习及创造。幼儿的思想往往天马行空, 不受条条框框所约束, 而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造的基础与前提, 这就为创造提供了心理上的条件。只有在舞蹈活动中积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充分发挥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优势。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 一)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1. 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只有在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下, 幼儿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在教授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耐心、细致地纠正幼儿动作上的误差。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的创造潜能, 并时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不同年龄阶段与水平的幼儿要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标准, 不要轻易地对幼儿的表现说“不”, 要鼓励幼儿大胆、勇敢的表现自己, 并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反馈与评价, 这样才能引发出蕴藏在孩子们心中的创造天性。

2.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 “演员应当热爱幻想并且善于幻想, 这是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所以说,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与源泉。在教授过程中, 将幼儿舞蹈形象化, 使舞蹈具有形象性。在对幼儿进行舞蹈培养时, 要充分尊重幼儿对动作的创作愿望与能力, 从而使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下迸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 教师也要在讲授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知识经验, 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积累。

3. 让幼儿参与舞蹈的创编过程

舞蹈的创编, 主要包括舞蹈大体框架的创编与舞蹈动作的创编。要首先让幼儿反复的倾听背景音乐, 在幼儿熟悉之后, 让幼儿说出对这首伴奏乐曲的感受, 同时让儿童感受舞蹈的意境。幼儿对舞蹈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之后, 然后再让幼儿说出自己对这个舞蹈的认识与理解。在对舞蹈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之后, 再让幼儿谈谈自己是如何构思这个舞蹈和及其原因。在舞蹈整体的构思完成之后, 就是对舞蹈动作的创编, 在幼儿倾听背景音乐的同时, 根据幼儿自身的感受随意地进行动作表演, 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 二)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肢体动作

1. 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 幼儿才能积累大量的表演经验, 从而进行自发的舞蹈创作。舞蹈艺术源自于生活, 舞蹈的许多动作也都源自于日常生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引导幼儿, 让幼儿模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这种模仿动作运用到舞蹈中去, 就要对动作进行艺术加工, 增加动作的美感与艺术性。此时, 就要运用到教师的正确示范。积极的引导幼儿用眼睛去观察, 用肢体去模仿舞蹈动作并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

2. 对幼儿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舞蹈是指幼儿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 在幼儿歌曲或音乐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伴奏下, 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当时即兴表演的舞蹈。首先, 要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通过音乐欣赏, 让幼儿了解音乐有安静柔和、欢快活泼、铿锵有力、幽默风趣的情绪类型。这样, 在幼儿听到一首歌曲时, 能够较快的理解其中所表达感情与情绪, 适应其节奏, 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舞蹈风格与动作。其次, 要让幼儿掌握大量的舞蹈动作与舞蹈元素。从而使幼儿的舞蹈更加丰满, 不至于太空洞。只有基本功扎实, 幼儿才能在听到音乐时马上挑选出合适的动作去表演。同时, 要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

3. 在活动过程中增加趣味性, 寓教于乐

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幼儿的天性。因而增加趣味性, 寓教于乐, 将舞蹈教育变成一种游戏, 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 让幼儿能够接受长时间的基本动作训练。例如, 在进行幼儿上肢力量、腰部力量训练时, 可以让幼儿互相推小车, 即一名幼儿双手撑在地上, 另一名幼儿在后面抬起其后腿, 双方一起用力, 从而使前一名幼儿前进。这样, 幼儿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不会觉得乏味, 而且他们还会争先恐后的参与, 既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又增加了幼儿训练的兴趣。

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 篇8

幼儿由于舞蹈知识、生活阅历浅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好这个动作上,常常舞蹈时有动作无表情。一个舞蹈,即使幼儿的动作模仿得再像,但缺乏感情,整个舞蹈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仿佛一个小木偶在表演。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小木偶式的表演,使每个舞蹈表现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而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漫长而细微的过程。让孩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和渗透;在玩耍中感悟艺术、感悟美,同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意蕴,培养人文情怀,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及表现能力。那么,我们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现力呢?

一、 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1)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帮助孩子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幼儿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孩子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地聆听的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孩子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孩子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孩子表现音乐的欲望。孩子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2) 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引发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进入状态,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将孩子带入表演的意境。教师也要适当借助媒体教学,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蒙古舞《飞腾》以前,我先给孩子讲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给孩子丰富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奔放、豪爽的特点,我就让孩子欣赏两段比较典型的蒙古舞《骑马》、《摔跤》。舞蹈中,让孩子观察舞蹈者的神态、气势及动作,然后让孩子和着音乐自由的模仿。孩子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蒙古舞中的提压腕、碎抖肩 、耸肩、扭肩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幼儿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

二、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由于表演的更多内容于生活,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时刻准备着去发现、去欢呼、去雀跃。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艺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术大师。要使孩子较准确、细腻地表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为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枯燥的技能,我们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孩子对的喜、怒、哀、乐的表达。和老师一起来玩你演我猜的游戏,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猜一些简单的表情或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孩子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表情和动作的表演。如: 受到表扬心情好时,世界是红色的,孩子的表情是眯眯笑。做错事,挨批评时不高兴翘着嘴巴,不服气的样子。当听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心情差时,让孩子琢磨小女孩的悲惨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的悲伤感和孤独感。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样反复琢磨,积累经验,就为舞蹈的情感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

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更便于孩子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粗心的小画家》,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滑稽、多变的。舞蹈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表现小画家粗心与骄傲,翘着小嘴,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主的情绪。中间部分,他感到很孤独,没有人理睬他,情绪由骄傲转为失落。最后一部分,小画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同伴快乐游戏的情景,就要用到高兴而欢快的表情。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把自己也当作是小画家,去揣摩并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情绪激动,讨论热烈,都说着自己的感受,将小画家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设环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 。

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要用更多方法激发他们的表演得兴趣。如: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活动区,在活动区中我扮演医生,你扮演病人;我扮演王子,你扮演公主;我扮演警察,你扮演小偷;孩子在这个活动区中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也要对孩子的大膽表现进行充分的鼓励。其次,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材料,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表演道具,不仅丰富了表演的色彩,孩子还更带劲了。在表演新年好时,孩子们用自己剪的窗花装扮自己的演出服装,还真漂亮,让我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小家伙。

上一篇:职工代表培训方案下一篇:组织生活会预备党员个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