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精选10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1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1

周课

授课内容

免疫与免疫学概述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教学目标

掌握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

熟悉免疫细胞的受体、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免疫的概念、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月8

第2

周课

授课内容

抗原的概念、特点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主要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目标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各类Ig的特性与功能

熟悉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决定簇、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度:

抗原、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功能

难点:

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月15

第3

周课

授课内容

补体系统的组成、激活和生物学特性

免疫应答的概念和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效应和特点

教学目标

掌握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免疫应答的概念、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熟悉补体的活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难点:

三大补体激活途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3

第4

周课

授课内容

抗感染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意义

超敏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免疫与肿瘤免疫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防治

教学目标

掌握抗感染免疫的类型、超敏反应的类型、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移植免疫与肿瘤免疫的机制

了解免疫学防治和检测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超敏反应的类型;各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难点:

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月29

第5

周课

授课内容

微生物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新陈代谢、遗传变异

实训:细菌形态的观察

教学目标

掌握细菌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G+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G染色的结果和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熟悉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组成及其意义

难点:

G染色的结果和意义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免疫学部分练习题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月5

第6

周课

授课内容

细菌的分布

消毒与灭菌

细菌的致病性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实训: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教学目标

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

熟悉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细菌侵入途径、感染的种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消毒灭菌的概念;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

难点:

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7

周课

授课内容

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消化道感染细菌(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型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了解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金葡菌、乙型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难点:

金葡菌、乙型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8

周课

授课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厌氧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动物源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

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

难点: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26日

第9

周课

授课内容

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熟悉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

了解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

难点:

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10

周课

授课内容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基本形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

熟悉病毒增殖;抗病毒免疫;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分离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病毒的基本形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

难点:

病毒的致病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11

周课

授课内容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熟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难点: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病原微生物部分练习题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12

周课

授课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其他病毒及朊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狂犬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

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狂犬病毒致病性

难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第13

周课

授课内容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寄生、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蛔虫、蛲虫、丝虫、钩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教学目标

掌握;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各种的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

熟悉蠕虫生活史和防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

难点: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

第二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5月

第14

周课

授课内容

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的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疟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实训: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教学目标

掌握疟原虫的致病性

熟悉各种吸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了解各种吸虫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疟原虫的致病性

难点:

各种吸虫的生活史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2

1 网络课程课件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制作高水平的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格式以PPT文件为主, 链接有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

文本的收集主要是参考教学大纲, 参照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科书, 编写整理出与各章节的知识点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可以从教材、教学参考书及相关网站上获取。动画资料是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通过Flash软件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或从网络上采集。视频资料可以购买教学光盘, 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截取或自行录制。

2 网络课件的开发与研制

网络课程课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的有机结合体将收集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等资料, 根据授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制成画面精美的电子课件。

2.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在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网络课程有一个全局统筹的规划。

(1) 文字: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整理出简明扼要的文字材料。 (2) 视频素材:精选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实录制作成流媒体格式。 (3) 动画:常见的教学手段难以描述清楚的重点难点内容, 制作出教学动画。 (4) 声音:重点内容制作出音频资料。 (5) 录像资料:微生物和寄生虫活体录像、实验操作的过程。 (6) 图片资料: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的实物照片。

2.2 网络课件的制作设计

2.2.1 内容设计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 确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知识点组织学习内容, 通过创建情景进行知识的构建, 将文字、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和动画有机地集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呆板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2.2 整体框架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精选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适度的考评方式。

2.2.3 内容界面设计界面新颖独特, 美观协调, 富有感染力, 并有适当的动态变化。

2.2.4 脚本设计根据教材编写脚本。

2.2.5 导航设计将学习内容按照主次, 先后, 层次关系进行索引。2.2.6交互设计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人机交互, 师生互动。

3 给网络课件配以教师授课的声音

网络课程课件绝不是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文件的有机结合体。因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 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学习手段之一。网络课件最好全部配有教师同步的、精心录制的讲课配音, 当使学习者打开网络课程课件进行网上学习时, 犹如进入了真实的课堂, 可以亲耳聆听教师的讲课, 改变了以往只有单纯的电子课件而无讲课配音的状况, 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是学生学习知识更加容易和有兴趣,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和多媒体网络课程, 素材库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众多素材。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 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学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享, 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 解决教学任务重的问题。

2.网络课程内容的修改与更新比较容易,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可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3.通过网络课程的建立,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丰富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网络课程的应用, 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 使教学更加直观;通过网络课程互动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3

【关键词】中职护理 病原生物 免疫 教学思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三大部分,是中职护理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后期学习护理专业课和临床护理工作都非常重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刚接触到本门课程时,由于理论课深奥难懂、实验课枯燥乏味,常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认为,护考中没有包含本门课程,所以学习时也不太重视。现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能有所裨益。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多是初中毕业后就入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起点低,理解能力差,对于学习他们普遍缺乏兴趣和主动性,遇到较难的课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反感、退缩等不良反应。结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从简单的知识入门,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首先,为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可作适当调整,应选择在前半期学习较直观易懂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后半期学习较抽象难懂的免疫学基础。其次,结合教学大纲,整理重点内容和学习难点。重点内容仔细讲解,如微生物的种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等等。而难点内容应选择性的讲解,比如免疫分子的种类、作用,免疫应答的过程,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拉出主线,不宜过于详细。这种很难的内容讲得越详细知识的深度也就越深,超过了中职学生的理解力,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反而越听越糊涂。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中职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护理治疗工作,很多理论性强的知识,在护理的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用到。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應重点选择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在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学习中,重点介绍日常护理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不同的病原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和如何针对这些途径进行预防。比如流感病毒的侵入途径,针对它的侵入途径该如何预防,有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方法。在免疫学中,除基础理论的学习外,应重点讲解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免疫预防知识,比如疫苗的种类、用途、接种方法、注意事项等。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灵活多样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特别是免疫学,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抽象难学。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灌输式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她们期望老师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枯燥的内容讲懂。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把医学课堂完全的变成故事会,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更生动有趣。一方面:可以适当的选择多媒体教学,把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和原理做成动画的形式显示,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更直观易懂。而有趣的动画也大大减少了课堂中打瞌睡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Barrows教授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医学生通过解决结构不良的临床病例问题来学习临床前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一些有趣的案例开头,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理工作,操作性非常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结合我校特点可先进行多媒体、录像由教师进行演示性实验,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另外还可到附属医院进行参观教学,比如医院不同环境对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相关免疫检验应用,免疫预防的应用等,这些都可以在医院直观的看到,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

总之,通过对教学中问题的反思,中职护理的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恩,苏盛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刘桂英.药理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2(4):99.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4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的技术在各级各类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它将多媒体计算机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有机结合为一体,是一种被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在高校、中学和小学等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而繁杂,部分内容抽象难理解。例如: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而枯燥,不易掌握和记忆,本校历届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难学,每年考试不及格的人数相当多。加上在中医药院校本课程的开课学时普遍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详细展开讲授教材的内容,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自下学期开始制作《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到本课程的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三个部分的内容,不仅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而且内容多而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非常多。但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课时与西医院校相比较明显偏少,这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多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医学免疫学部分的抗原、抗体、补体的概念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也很难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往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通过将大量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和动画相结合、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眼、耳、大脑等多种器官,学生很容易接受,加上展示过程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医学免疫学的“补体系统”一章时,补体的激活过程非常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参照国外教学资源制作了补体激活的动画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从补体与激活物的结合开始,至C3转化酶、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以及靶细胞溶解的完整过程,同时结合大量图片对三条补体激活过程作了系统比较;在讲授人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生活史时,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料展示虫体的生长发育与感染的动态过程等。通过图片与视频素材的综合应用,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本课程“医学免疫学部分”有许多内容如免疫球蛋白结构、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过程、I-IV型超敏反应的机理等内容抽象难懂,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将其讲解透彻,而这些内容又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其理解、掌握的程度与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因而在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笔者借助大量静态的平面与立体图片,并结合相关的视频对其进行详细讲授,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轻松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时,运用Ig平面及立体结构图片,详细讲授其基本结构与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画讲授解不同水解蛋白酶对Ig的作用部位及水解片段的生物学作用;在讲授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作用时,通过网上下载的动画将MHC分子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完整展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MHC分子的遗传特点及其在临床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在讲授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过程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显示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处理后的抗原如何被T、B淋巴细胞识别结合以及T、B淋巴细胞如何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动画讲授效应细胞如何发挥免疫效应和清除抗原异物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的综合运用,让本来抽象难懂的免疫应答过程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授Ⅰ-Ⅳ型超敏反应时,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展示各个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机理的要点和区别,如Ⅰ型超敏反应中大量IgE抗体的形成及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导致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是引起此类反应的关键,Ⅱ型超敏反应中自身抗体与靶细胞上抗原结合或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吸附于靶细胞是引起此类反应的关键,Ⅲ型超敏反应中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毛细血管壁上的沉积以及通过激活补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是此类反应发生的关键等。通过近五年的多媒体教学情况课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8%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特殊表现形式,极大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除了课本知识以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可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静态图片、视频、动画、文本、声音等各种素材加入到课件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板书,而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偏少的问题。如在讲授细菌各论时,细菌的种类繁多,每种细菌都会涉及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防治原则等内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杂,而学生没有临床经验和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抽象知识的过程中难度很大。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每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图片放在课件的首页,然后应用一个典型病例,通过图片展示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再提出相关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就可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讲授细菌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去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不仅保证了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效果,而且让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在课堂上讲授本课程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通常来讲,专业教科书和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将学科的一些新知识、新成就和新进展写进教材,加上教学课时的限制和不足,教师没有时间将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灵活多变,通过将这些知识插入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中,就可很方便地介绍给学生。如下学期上课期间,正值“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美国开始流行,笔者从英特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并运用这些素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了当时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传染源、常见传播途径、实验室与临床诊断标准、防治原则及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特点。通过将这些最新研究结果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医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标志,在中医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热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使用不科学,也会给中医药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差。

课件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些课件直接将原来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输入电脑,只是简单地将多媒体屏幕当成黑板来使用;有的教师只是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画面的美观,而忽视了基本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够吸引学生,但是重点不突出,要掌握的内容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将所有的书本内容都罗列到多媒体课件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不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时间做笔记,甚至幻灯片还没有看清,教师就播放下一张,结果学生一头雾水、头晕目眩。因此,教师应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以教材为蓝本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炼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内容。课件采用的图片、视频资料要清晰,动画要简洁了当,素材补充应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主。

2)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明确一点: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把脸转向屏幕,照着幻灯片把内容读出来;有的教师坐在电脑前,看着幻灯片宣读,板书很少,与学生基本没有交流,忽略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在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学检查中均发现有类似现象。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幻灯片的切换速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遇到重点、难点内容要提醒学生,要讲透,同时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等。

3结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5

【旧识回顾】

1、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新知导学】

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项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的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相互关系

2、什么叫免疫接种?

3、免疫方式包括哪两种?

4、什么叫过敏反应?

5、AIDS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6、HIV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是如何复制的?

7、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反馈检测】

1、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 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 篇6

一、实验室活动中如何清除手部污染

1.处理完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离开实验室前都要洗手。

2.一般用普通的肥皂盒水冲洗就可以,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秒,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

3.洗完手后,应使用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

二、如何应对菌毒种的溅出污染

1.如果传染材料溅在眼和面部,应立即到洗眼处冲洗3秒钟,当事人立即停

止工作,撤出,隔离观察和预防治疗。

2.如果传染材料溅在地上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对室内用喷雾消毒,停止工作撤出,对当事人隔离观察和预防治疗。实验室封闭24小时后再消毒,间隔24小时后可继续工作。

3.如果传染材料溅在生物安全柜内,可用消毒纱布遮盖,可继续工作。

4.如果传染材料溅在衣服上应立即停止工作,更换防护服后继续工作。

三、感染性物质破碎或溢出的应急措施

1.应当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瓶子或容器等含有感染物的破碎物品以及培养

物等溢出感染物。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30秒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最后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2.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它们进行高压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 泡24小时。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污染物容器内。

四、实验室活动中如何正确使用手套

1.所戴手套无漏损。

2.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室罩服或外衣的袖子

3.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更换手套。

4.手套为实验室工作专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7

首先,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具体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学习方法或方式欠佳, 自制力比较差, 但是大多数都比较活跃好问。因此,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 (课堂提问、作业、课堂表现等, 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 (试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占总成绩的20%) 和期末结业考试成绩 (占总成绩的60%) 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方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 最终把本门课程的知识牢记心中, 为其他医学课程甚至临床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问题探究式结合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采用先提问与本节课程有关的学过的问题, 复习基础知识后, 再提出一个精心准备的有趣的问题或相关的生活常识问题, 例如理论课学习抗原时提问“为什么段誉百毒不侵?”, 实验课学习“消毒与灭菌”时提问“饭前便后为什么应该洗手?”, 让学生回答并且简单归纳后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然后讲授新知识点或者一边演示试验一边进行讲解, 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 下课前再重新让学生回答困惑着她们的问题, 对主动回答问题或试验结果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记录平时成绩分数, 这样学生上课能够认真注意听讲, 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主动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其次,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普通护理班的学生, 由于本门课程是考试科目, 针对临床护理实践要求, 教学时要联系实践讲授本门课程, 比如对于病原生物的标本采集应该重点进行讲授;她们英文水平较低, 在教授时对出现的英文缩写符号要耐心解释、多重复。对于英语护理班级的学生, 本门课程一般是考查科目, 学时少并且学生也不太重视, 而她们更注重英语的学习, 因此, 针对她们英语水平较好, 在教授时多用英文专业名称, 并且让她们用通俗的英文进行名称解释, 考试的试题也要有一部分是英文, 比如:AIDS、Ag等名称解释, 能够调动她们学习的主动性, 收效良好。

另外, 学习本门课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程知识来源于实践, 理论知识需要联系临床实际来加以理解、应用。这样在理论与临床结合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例如, 学习到破伤风梭菌时, 联系生活中一旦受伤尤其是深且小的伤口后, 可能会引起破伤风, 从而导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学习到乙型肝炎病毒时, 针对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众多, 病毒抵抗力较强, 传染性强, 感染后不能治愈, 自然过渡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途径, 检测与防治方法。学习到狂犬病病毒时, 针对狂犬病病死率高的特点, 强调被动物咬伤后, 应该如何防治等。学习到猪肉绦虫时, 解释为什么猪肉需要进行检疫和“痘猪肉”不能吃。尤其是试验课上, 一定要监督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动手进行试验操作, 并且抽查提问试验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 留下深刻的记忆。

最后, 要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记忆、图形记忆。归纳式教学是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 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形取代复杂、繁琐的表达, 使知识条理分明化、系统化。例如, 在学到微生物的种类时, 按种的特征, 微生物可以分为八类, 归纳为“三菌四体一病毒” (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病毒) , 既朗朗上口, 又容易记忆。又如, 在讲授“T细胞活化”时, 书本上罗列了一大堆内容, 学生感到内容较多不好记忆, 如果先看多媒体课件的动画, 再把它归纳并且用简图表示为“两个信号”, 学生就觉得容易理解, 便于记忆。又如, 在学习结核分枝杆菌抵抗力时, 归纳为“三耐 (耐干燥、耐酸、耐碱) 三怕 (怕湿热、紫外线、医用乙醇) ”这样, 学生觉得很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8

关键词:PBL教学;免疫学;教学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自身学习潜力的挖掘,鼓励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来应对知识爆炸和知识更新速率加快的局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更高素质要求。目前,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在PBL教学改革实践中同样受到这种困扰,在具体实施环节上,由于思想禁锢、条件限制、遇到阻力、执行偏差等使其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4年护理专业接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所有学生。

2.分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针对2014年在本教研室学习的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组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接受PBL实验教学,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

3.处理方法:实验组即空白对照,接受往年常规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而实验组进行PBL实验教学。

4.效应指标:2014年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考核除开理论考试外,加入实验考试环节,并以实验考试得分来评价其“平时表现”。实验考试内容由教研室老师集体出题,侧重扩散学习内容,实验考卷满分100分。同时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状况,量表标准化总分100分。

5.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检验概率为双侧概率。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实验组有3个班级,共198人,各班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采用PBL教学方法。

对照组也有3个班级,共204人,各班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采用常规方法。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接受PBL教学方法,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得分(90.21±5.64),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其实验考试成绩(81.89±9.01),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差异显著(t=10.11,P=0.00)。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得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得分为(80.65±3.10),而对照组学习动机量表得分为(65.12±2.01),两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显著(t=25.68,P=0.00)。

三、结论

国外医学院校改革比较彻底,国内医学院校则把PBL定位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开展PBL教学改革,要建立与PBL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不能盲目为了证实PBL的有效性而干扰学生的学习方法,偏离PBL的自主学习理念。PBL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性课程联合PBL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推行PBL教学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小组讨论与导师制是PBL的特色。定期对教师进行普通培训或高级培训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体现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所以,全校广泛开展PBL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蔡景一,王晓莉.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0.

[2]陈靖.对应用PBL教学法的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6):559.

[3]刘景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英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9(1):7.

[4]汪青,钱睿哲,鲁映青.学科整合型PBL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2.

[5]卿平.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独立开设PBL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5):397-402.

作者简介:王碧玉,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微免教研室。通讯作者:唐正宇。

病原微生物安全保管制度 篇9

一、指定的菌(毒)种(库)保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应制订相应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进出、储存和销毁的记录,建立全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按规定程序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销毁或者送交菌(毒)种保管部门保管。菌(毒)种保管部门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 微生物菌(毒)

种,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二、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必须遵循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办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护送人、保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按照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报告。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经培训的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四、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及其设备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生物安全工作小组应定期自查。

五、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一旦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相关业务处所及其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程序立即报告,并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六、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它废物进行处置。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篇10

(2006年3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公布 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颁布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环境保护、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有关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提出审议建议;审查有关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查建议。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承担三级、四级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评价范围。

第八条 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文件的要求,安装或者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

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第九条 建成并通过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取得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后15日内填报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见附表),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十一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实验室应当依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兼)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危险废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第十二条 实验室排放废水、废气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 实验室对其产生的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四条 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排放废气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五条 实验室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妥善收集、贮存和处置其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一)建立危险废物登记制度,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及时收集其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等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要求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内,并按国家规定要求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和说明。

(三)配备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暂时贮存柜(箱)或者其他设施、设备。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危险废物交由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

(五)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六)不得随意丢弃、倾倒、堆放危险废物,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七)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条 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第十七条 实验室应当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三级实验室,应当按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限期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和监测计划,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实验室发生泄露或者扩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事故报告程序规定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并反馈被检查单位。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扩散现场调查取证,采集样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需要进入三级或者四级实验室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的,应当指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实施。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实验室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实验室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或者未设置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三)未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依据本办法被予以处罚的实验室名单,并将受到处罚的实验室名单通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

备案日期: 备案号:

┌───────┬───────────────┬────────┬──────┐

单位名称

│ 法定代表人姓名 │ │

├───────┼───────────────┼────────┼──────┤

│ │

├───────┼───────────────┼────────┼──────┤

实验室名称 │

│ 实验室负责人 │ │

├───────┼─────┬───┬─────┼────────┼──────┤

│ 传真 │

联系人

│ │

├───────┼─────┴───┴─────┼────────┼──────┤

│ 主管部门 │ │ 实验室 │ □三级 │ │ │ │ 安全等级 │ □四级

├───────┼───────┬───────┼────────┴──────┤

规划部门

批准日期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主管部门

批准日期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科技主管部门 │

批准日期

│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环保主管部门 │

批准日期

│ │

│ 审批文件编号 │

│ │

├───────┼───────┴───────┴───────────────┤ ││ ││ 活

内的容

├───────┼───────────────────────────────┤

应提交的 │

□环境应急预案 │

│ 备案附件材料 │

□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处理设施和技术方案 │

├───────┼───────────────────────────────┤ ││ ││

实变

验更

活情

动况

│ ├───────┴───────────────────────────────┤

备案单位保证书 │

│ 本备案表中所申报的内容和所附资料均真实、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我单位愿负相应│

│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实验室负责人(签字)日期: │ └───────────────────────────────────────┘

上一篇:宁静的夜的作文下一篇:义乌市引进人才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