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句式复习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五年级句式复习

语文五年级句式复习 篇1

一、修改病句。

1.今天的活动是最愉快的一天。

2.同学们都认真讨论和倾听了校长的报告。

3.我的作文常常有时居全班之冠。

4.小雄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5.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

6、我正在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

7、陈明同学的演讲水平大大前进了。

8、秋天的北京市美丽的季节。

9今天上午,校长和全校师生参观了博物馆。

10、他穿上了一件大衣和一顶帽子就出去了。

11、夏天的仙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12、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13、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著名水上城市。

14、听了老师的话,受到很大启示。

15、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洁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2、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改为反问句)

3、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4、掌声响起来。(改为夸张句)

5、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里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6、桂花纷纷落下。(改为比喻句)

7、我们不注意读写姿势。我们会患近视眼。(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8、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改为陈述句)

9、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缩句)

10、小米读书.(扩句)

11、小鸟唱歌。(使句子更加生动)

12、这么冷的天,害虫一定会被冻死。(改为反问句)

1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15、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

16、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

17、她的小胖脸圆溜溜的。(改成比喻句)

18、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改为反问句)

19、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改为陈述句)

20、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21、还有别的什么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22、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23、我们不注意读写姿势。我们会患近视眼。(关联词合句)

三、补充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一样挂在天空。

2、()像柳絮一样在空中飞舞。

3、节日的广场上花很多,简直成了()。

语文五年级句式复习 篇2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篇3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根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第一类: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第二类: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第三类:倒装句式

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四种。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第四类: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言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

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篇4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5、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

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9、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复习重点:

学生主要是态度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对基础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严格“过关”,多帮助他们。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这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把细节描述到位。

三、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复习方法:

单元复习、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督促、检查,把所有的生字词、必背课文都过关,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以教材为本,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3.重点突破:抓住基础薄弱知识不放松,书写、练习。

五、复习时间:

第一式:单元复习6月7日-13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孩子们每日一单元的过关练习,主要是基础)

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篇5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低年级句式训练策略例谈 篇6

一、紧扣形式, 构建句式的层次脉络

与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不同, 教材中的语句相对严谨、规范, 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极佳载体。 对于句式而言, 教材的选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梳理整合教材, 充分开掘教材中的句式教学资源。

以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为例, 编者选用了一些基本句式:谁干什么;谁正在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 () 渐渐 () ; () 像 () ; 一边…… 一边…… ; () 已经 () ……

稍加分析不难看出: 纵向———教材中语句的难度梯度上升。 如一年级教材的后面几篇课文中出现了含有并列关系的句式, 不再只是单一的句式, 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一种认知挑战。 横向———上下两册教材, 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句式的训练。 而随着学生对句式的学习, 教材又出现了含有没有实际意义的副词的句式, 并开始重视让学生关注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句式中“ 正”的运用, 重在引领学生关注个体动作的正在进行与持续性;而“ 渐渐” 侧重展现生活中事物状态的渐变过程。

面对句式中关键性词语的变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与体悟, 使其对学生内在的言语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纵观句式的教学, 确定系统化的训练目标是课堂教学迈出的第一步, 而认真研读并梳理教材, 对于我们明晰句式教学的重点、难点, 确定基本的教学方向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聚焦课堂, 明晰句式的外显概念

语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对于句式尚没有建立起鲜明的认知体验, 教师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感知、体验、表达, 逐步掌握各种句式。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7页中就首次出现了这样的句式:“ 你栽树, 他培土, 我去提水。 ”而在随后的第29 页又出现了由三个完整的句式构成的句群:“ 小猫爱吃鱼。 小狗爱吃肉。 小马和小牛爱吃草。 ”显然, 对于这两个句式的教学, 教师就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笔者利用两个课时, 实施了如下的教学。

第一课时: ( 1) 解决生字障碍, 力争将句子读得正确且流利。 ( 2) 据图理解, 明白这句话应该出自图中哪个孩子之口。 ( 3) 理解内容, 认识句式, 懂得句式讲了什么人在干什么, 并知道句子结束后要使用句号。

第二课时: ( 1) 复习学习的句式, 想想句子结束后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 2) 巩固拓展:教师出示新句式, 让学生找找一共有几句话, 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找的。 ( 3) 发现规律:细致观察这三个句式, 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了解这三个句式的基本结构。 ( 4) 模仿实践:诵读积累之后, 模仿教材中的句式, 尝试说话。

教材对句式的呈现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和体系的, 因此, 教师对句式的教学就应该依循着教材的脉络, 以课堂教学为基, 引领学生从句式结构、 句式标点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句式。

三、合理预设, 感知句式的内在结构

低年级学生在正式接触教材中规范严谨的书面语之前, 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头语言, 具备了一定的体验基础, 但这些口头语言相对随意, 不够规范。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引领学生在深入辨析、对比、提炼的思维过程中, 对自身的口头表达进行适当的润色。

例如, 在教学有“ 从”字的句式时, 有位教师就采取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呈现例句: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小明从教室跑出来。 小猫从树上跳下来。

2.寻找规律:这三个句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3.明确特点:句式中“ 从”字后面的词语属于什么词? 尝试说出这一类词语。

4. 补充完整: 雨点从 () () 。 小狗从 () () 。 小草从 () () 。 () () () 。

在这一案例中, 教者先是借助教材中的句式资源, 引领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句式的结构特点, 探寻出句式所蕴含的基本规律;接着, 提炼“ 从”字后面词语的特性, 在激活学生生活积累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内在的原始积累, 让学生补充出同类的词语, 为之后更加深入的句式练习奠定基础;最后, 通过补充、拓展式的句式练习, 教师引领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造表达。 如此循序渐进, 典型句式的框架结构就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形成了。

四、捕捉生成, 遵循句式的自然本性

句式的价值在于信息的传达与情感的交流, 句式训练的真正指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因此要想切实提升低年级学生对语句的运用能力, 教师就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自然表达为基础, 将刻板僵硬的训练融入学生的自然表达中, 让句式训练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 () 有 () ”的句式时, 教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以图配句:小区对面有两棵大树。 江面上有一座桥。

2.类比发现:从句式结构入手, 提炼基本句式结构:哪里有什么。

3. 仿造练习: 房间里有 () 。 ( 提醒学生将房间看成自己的卧室)

4. 拓展延伸: () 有 () 。 ( 教师出示森林里的野兽、文具盒里的文具、 商场里的商品等各种图片, 为学生的广泛运用提供资源。 )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的原始积累相对薄弱,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仅仅出示句式要求学生填充, 或许学生也能完成任务, 但这种方式就让学生陷于机械空洞的训练中了。 而当教师将各种图片呈现出来时,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雪亮的眼睛。正是有了这些生活中原始资源的充实, 学生的言语动力才被充分激发出来。 可见, 让句式教学回归到生活实践,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先入为主, 感知句式的逻辑关系

低年级教材中的语句以单句为主, 但一些简单的复句也在教材中逐渐出现。 对此, 教师没有必要避而远之, 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 尝试引领学生对一些复句进行体悟、 感知, 尤其是在首次接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而让学生对复句形成初步的认知能力。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 《 称象》 一文中就出现了“ 一边…… 一边…… ”这样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在教材中首次出现, 教师应该十分重视, 可以对学生这样进行训练:

1.出示例句。

源自教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源自生活: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指读例句, 分析特点: 同时做两件事。

3.辨析对比。

妈妈一边烧饭一边织毛衣。

小华一边听课一边练字。

4.层次练习:爷爷一边割草一边 () 。 老鹰一边飞一边 () 。 () 一边 () 一边 () 。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从教材中提炼出语句之后, 让学生通过与例句之间的对比, 发现句式的规律, 激活了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经验, 为新句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引领学生经历了辨析、理解和运用之后, 教师又别出心裁地展现了典型案例, 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五年级句式复习 篇7

以口小学 唐正玲

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与思考学会扩句、缩句、被字句、把字句的改写。

2、通过练习掌握扩句、缩句、被字句、把字句的改写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归纳、复习和整理的能力。学习重点:通过回顾与思考学会扩句、缩句、被字句、把字句的改写。

学习难点:通过练习掌握扩句、缩句、被字句、把字句的改写方法。

学习活动:

一、导入:(谈话)(3分钟)

看课件,回答问题。(常见的句式改写有哪些?)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句式改写。请学生看大屏幕后简要说说常见的句式改写有哪些?生:(把字句、被字句、扩句、缩句、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修改病句、关联词复句、修辞、肯定句、否定句„„)

二、导学:

活动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活动任务:思考 “怎样改写把字句与被字句?”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小组读一读。2.自主学习:观看大屏幕,独立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交流、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并写下来。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前台展示讨论结果,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不同意见。(温馨提示:可举例说明。)

5、梳理提升:教师课件小结改写方法和例句。活动二:扩句与缩句

活动任务:思考 “怎样扩句或缩句?”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全班齐读。2.自主学习:观看大屏幕,独立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交流、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并写下来。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前台展示讨论结果,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不同意见。(温馨提示:可举例说明。)

5、梳理提升:教师课件小结改写方法和例句。活动三:巩固练习

活动任务:思考 “怎样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式?”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观看大屏幕练习题,独立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交流、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并写下来。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前台展示讨论结果,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不同意见。

5、梳理提升:教师课件小结、补充和评价。

三、导结:(2分钟)

记住方法,多思考、多练习、是改写句子最好的途径。

四、板书设计:

句式改写

把字句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篇8

(2016-2017年学第二学期)

—石桃菁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四、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五、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六、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七、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

(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字词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掌握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3、能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4、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三、复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并记录合作过程以及在归纳整理复习资料过程中的收获(发现);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还有什么难题需要全班同学帮忙解决等等能展现你们小组的劳动成果的资料。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组:按格式把本册生字词进行归纳并正确注音。

第二组:为本册“生字表”中的生字找出形近字,并归纳组词。

第三组:归纳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第四组:收集本册出现的成语(尤其是“词语盘点”中的)成语,并注释。

四、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目标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字词知识在每次单元测试中的占分比例,明确复习目标,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二、分组展示复习资料,分享成果与经验

1、各组展示,比一比哪个组展示的成果最丰富、最有借鉴价值,以及展示的形式最受大家欢迎。

2、老师相机指导。

3、对认真完成资料准备,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习热情。

三、知识点结合相应题型练习

1、教师出示课件,结合以往曾出现的测试题型,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整理的知识点将以什么题型出现进行预测。

2、题型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

dī yín qí lì huí wèi sǎ tuō yū huí jí chí mǎ tí lǐ mào jū shù 读读记记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形近字组词

渲()蹄()羞()跤()崖()抚()绍()喧()啼()差()胶()涯()扶()招(蓑()遮()醉()媚(漠()焰()衰()蔗(()御()寞()袍(()防()绞()梁(近义词

打量(端详)标致(美丽)破绽(马脚)趁势(趁机)

吩咐(嘱咐)

威严(威武)到底(究竟)扎眼(刺眼)衔接(连接)难堪(尴尬)

操心(操劳)

考究(讲究)道歉(赔礼)凝结(凝固)胆怯(胆小)

凝视(凝望)

憧憬(向往)

着急(焦急)允诺(承诺)隆重(庄重)反义词

陌生(熟悉)胆怯(勇敢)刻薄(宽厚)素净(鲜艳)

仔细(粗心)

慌)陷()卸()碎()祸()诣(欺负(欺侮)能耐(本事)耽误(延误)商议(商讨)雅致(俗气))))眉)陶)

标致(丑陋)聪惠(愚蠢)侮辱(尊重)

故意(无意)

沙哑(清脆)放肆(约束)

粗糙(细腻)

严厉(慈祥)

饱满(干瘪)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衰弱(强化)

温暖(寒冷)刚强(脆弱)

热闹(冷清)

响亮(低吟)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四、强化训练

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手头上的复习资料,出一道你觉得最能考倒同学们的题目,答案自备。

2、题目展示,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根据复习资料,每个小组出一份测试题,总分值100分,具体每题分值自定,但必须合理。

2、请各个小组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并备份答案。下一课时我们将随机交换试题进行测试并奖励成绩优秀者。

句式复习

2、出示病句,说说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 ①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搭配不当)②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前后矛盾)③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常识错误)④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句子不完整)

⑤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关联 词用错)

⑥ 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改正并认识了错误。(语序错乱)⑦护士回答说:“你没有体温。”(用词不当)⑧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语义重复)

3、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4、学生练习:

1、放学一回家,小丽立刻马上把作业写完了。

2、他经常帮助姐姐扫地、擦桌子、洗碗和做家务活。

3、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伐走进校门。

4、考古工作者发现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5、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改进错误,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6、虽然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7、《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写的。

8、小学生要注意维护视力。

9、《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对我很感兴趣。

10、班级会上,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发言。

5、师小结:同学们的练习做得很好,相信对修改病句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了,在做练习的时候还要仔细一些。

(二)、改写句子。

1、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改写句子的方法。比如:改反问句、陈述句;改成比喻拟人的写法;扩句和缩句等。出示类型。

2、反问句和陈述句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出示例句体会:

反问句: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 陈述句: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回顾改反问句的方法:加反问词,改肯定否定,加语气词和问号。从上面的句子中画出来。

试一试: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那么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注意什么呢?也来试一试: 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这本书是你的。

这场决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3、看看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4、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上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更加生动了。你会用吗?试一试?

1、她的脸红了。

2、星星布满了天空。

3、邱少云趴到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4、落叶飘落下来。

5、垂柳的倒影映在溪水中。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几种句子练习,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缩句扩句,转述直述,关联词的运用以及推理句的写法。

语文阅读复习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一、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

附阅读材料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学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二、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一)、在课内阅读中我们已经会运用,我们再完成课外阅读,提高运用能力。

附阅读材料二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眉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 去。

中午的广播结束了,没有广播我写的那遍表扬稿。班长从广播室出来

我就上前问他

李明

为什么不播我写的表扬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广播吧

班长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的 开展

文明礼貌月

活动以来

学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扬的机会让给其他班

我理解班长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仔细

精细)!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夸耀

夸奖)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放置

搁置)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恍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满不在乎:

(2)恍然大悟:

3、认真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1、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

2、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

四、总结创新,追求个性。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三、小结: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附课外阅读文章: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个医生。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我们小辈树立了好榜样。

爷爷工作的医院,风景可美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不谢的花朵,还有一个小小的人工湖,在我眼里成了不收门票的"公园”。可偏偏医院规定:本院职工家属及小孩不准进去玩,我试着去了几次,都被门卫挡住了,我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以找爷爷为借口,混进去玩,门卫果真被我瞒过了。

我像个获得自由的小鸟,在“公园”里尽情的玩着,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暗暗得意。谁知,我被爷爷瞧见了。他喊住了我说:“你怎么进来的?快回去。”我的高兴劲被爷爷一盆冷水浇灭了,只得悻悻离去,我还担心会挨爷爷的批评。果真,爷爷一到家,便把我叫到身边,我知道爷爷的脾气,什么事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只好照实说了。爷爷见我认错了,便语重心长的说:“爷爷是个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医院的环境虽然美,但这不是一般的公园,你不应该随便进去。如果别人见干部的孙女进去,也让自己的子女进去玩,那还像个医院吗?你在班级里也是个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才好。”听了爷 爷的话,我羞愧极了。后来又听说爷爷为这件事,还在医院的一次会上作了检讨呢!

这件事后,我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任何事都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在同学中渐渐有了威信。我能够这样,不正是爷爷给我树立了好榜样吗?

1、按意思将文中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

(1)、用自己的好行动给别人做出榜样。((2)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

((3)、草木长的十分茂盛。

(2、用 “

”划出首尾呼应的句子。(2分)

3、说说文中带双引号的词语具体指什么?

(1)“公园”

(2)“失败”

上一篇:《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笔记下一篇:社科论文摘要的撰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