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
我们调查了一些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文化具有时代的烙印,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直观经验而形成的情感、愿望、审美情趣构成了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素养等。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民工在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待遇以及社会福利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和户口问题以及由于从事的工作以及经济收入不同,造成的社会观念的差异等问题。
然后我们就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因素做了分析:
首先,就业和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而综合文化素养是直接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与其综合素养成正比,是其消除生活中的陋习、提高审美层次,最终影响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农民工的科技素质是指在生产领域对现代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目前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工数量十分有限,极为稀缺。农民工素养虽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变化缓慢,发生质的飞跃需要有一个过程。
最后,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方面,决定着农民工的社会行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对农民工所进行的道德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流入地还是在流出地都实在是太少了。封闭的“小农文化”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由血缘和亲缘形成的家庭网络还在农民工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事中的短期行为还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些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限制了农民工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知识,限制了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限制了他们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职业:年龄:性别:学历:
1.您最近一次涨工资是在什么时候?
1、离家工作年限:
2.你现在的月收入是多少?2从事过哪些职业,月收入是多少?
3.除了工资以外雇主是否为您缴纳其它保险或公积金。
4.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5.您是否经常加班?有加班工资吗?是多少
6.您每个星期工作多长时间?
6、是否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7.你现在是否具有某项技能或者特长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8.您的食宿是由雇主提供还是自己解决?如果是自己解决每个月的开销是多少?
9.您有没有意愿新增一项技能?或自己创业(做生意)?
10.您平时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
11.您的月生活费是多少?子女就读情况?
12.您的住宿环境怎么样?
个人部分此部分针对社会和企业调查:
1.是否具有要求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2.你愿意为此工作支付多少工资和福利
3.你对这项工作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4.这项工作你们需要多少人?
5.网调西安市前几年农民工平均工资
6.西安市一些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并调查此如需胜任这项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二代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研区域:重庆市巴南区
姓名: 秦齐林郑文中黎昱昊
张逢永聂流畅
系别:信息工程
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时间:2012年5月28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中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少量的第一批入城打工的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与第一代相比,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在现实生存方式上有着很多的不同。二代农民工年轻、阅历浅,不愿吃苦又想过上好日子,在诱惑面前,很容易走上歪路。
关键词:二代农民工观念转变解决问题
一、基本概况
我根据了解得到了以下几点有关的基本情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比例大,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据统计,该县总人口26万,其中农民20万,外出务工人员约9.5万,其中16到30岁6.1万,占65%,其中县内务工人员1.5万,县外、省外务工人员4.6万,还有在县内6个月以下务工人员约2万,16-30岁人员1.4万。全县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8.1万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该县外出务工人员中,占据了90%以上,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日益明显。
2、低年龄外出多,文化程度不高。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大多数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基本上是迈出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
3、婚姻状况。通过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4、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有
一、两个兄弟姊妹,“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也颇为相似。
二、特性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三 观念转变
1、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用实地调研中一个26岁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说,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
2、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用他们的话来说,那种工资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签、保险不上、发展(机会)不大的单位,只有傻瓜才去。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硬件——工资,更看中软件——福利待遇、工厂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权益相对较高的主观诉求,既体现为当所在单位与自己的诉求存在一定差距时“用脚投票”催发的高跳槽率上,又表现为对就业行业、就业岗位和单位正规程度的更高要求上。
3、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新生代农民工所走的从校门到厂门的短暂历程、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情感上疏离农村,从职业角色上认同实际职业身份而非户籍身份,从职业发展定位上倾向于非农职业。
4、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5、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6、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务工的年龄不足18岁,正处于
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他们更渴望在外出就业的同时,爱情能够有所收获,思想可以交流,困扰能够倾诉。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住在租赁房和自买房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37.7%,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对精神、情感和家庭归宿的更强需求。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进城规模由当初的几百万人激增至目前的超亿人。二十多年来,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然而他们不仅无法获得合法的身份,依然被城市的各种保障体系排除在外,甚至被一部分城里人称作为“二等公民”。党中央、国务院虽然早已提出对进城农民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造成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民流动管理层面的缺位现象丛生。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今后趋势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进城务工,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如果这一实践得不到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切实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原则,真正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办几件实事。
四、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刻不容缓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进城规模由当初的几百万人激增至目前的超亿人。二十多年来,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然而他们不仅无法获得合法的身份,依然被城市的各种保障体系排除在外,甚至被一部分城里人称作为“二等公民”。党中央、国务院虽然早已提出对进城农民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造成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民流动管理层面的缺位现象丛生。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今后趋势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进城务工,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如果这一实践得不到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战略决策的深远意义,切实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原则,真正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办几件实事。
1.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2,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
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3,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O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4,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我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我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
5,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
做出贡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
班级:计控A1102
调查目标:近些年来,大批农工涌入城镇打工。他们的到来为城市又增加了一条风景线,又多了一群忙碌的影子。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对于后来进入城镇谋生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与城镇人口显得有些许的差别。更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较脏,工作较累,常常衣冠不整,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另眼相待。与城市人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我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现实生活状况。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5日——2011年3月5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xxxxxxxxxxxx
山东省安丘市xxxxxxxxxxxx
到目前为止,城镇中已有大量农工。他们干的往往是最脏、最累的活,然而他们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就在他们身上却存有大量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也牵动着社会上许多人的心,现在就将此次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根据走访调查得知,潍坊市新安街道北韩村七成农民到城市打工,绝大多数人进城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为了见识世面、积累经验的占少数。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仅靠庄稼地里的农作物来维持生活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北韩村虽处在平原,但水源条件不是很好,不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因而庄稼地里的收入很少。再加上子女上学,人长世事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钱,农民工只有到城市务工才能缓解一下家中的经济压力。而家中原来的庄稼地也中上了
较好管理的树木。现在庄稼地中树木所占比例已越来越重。而家中青壮年也几乎常年在外,因而家中留守的几乎全是老年人。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尽管国家对农民工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是农民工为了生计还是不得不进城打工,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根据网上调查的数据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工资为1000元,其中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所从事的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既脏又累,工资还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农民工的工资依然没有较大长进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这种部门的工资是较低的。
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严格限制农民工加入某些行业工作。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近一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七天。长时间、高负荷的劳作必定会导致农民工身心疲惫。某些包工头为了追求高效益,不顾农民工的身体劳累,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工资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近40%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合同,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费;57%得不到工伤补贴;80%不能带薪休假;90%不能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实现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想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
1、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
2、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
3、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
1、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项税收和费用所困。
3、新型合作医疗方面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
四、农民工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居住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的农民工居住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城郊之间。
在寒冷的冬天,当我走进临时搭建的工棚时,感觉到有风不停地从门外透过缝隙刮到屋内,其温度和室外不差上下。工人们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的,密封性很差,晚上冻得都穿着衣服睡觉。”
通过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得知:近40%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近几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在农民工家里,剩下的或许只是老人,这样不健全的家庭成员关系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孤僻,甚至很难与他人交流,最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必将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重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潍坊市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
题目:关于汽车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
查报告
关于北京汽车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就业人口流动,许多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在我国,每天有上亿的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他们已然成为各大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千千万万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有的留在老家与祖父母相伴,有的跟随父母游走于城乡之间。然而,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大多数城市不会向他们提供同等市民子女一样的教育。那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成为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农民与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势必会不断增加,而作为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当保护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权益。而制造行业无疑是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为此我对北京汽车厂进行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本文的意义在于深度挖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高社会及政府关注度,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6年8月1日至8月20日,历时20天,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宝沃汽车厂。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以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为核心,在北京汽车厂油漆部、总装部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所收回的40份问卷均有效。在调查的40人均为农业户口,其中男性26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32-38岁之间,子女平均年龄在10-12岁之间,子女均上小学。而这40个家庭中只有32.5%的子女随父母在城里小学读书,67.5%的子女在老家的乡村小学读书。
32.5%城市就读67.5%家乡就读
(一)农民工子女就读现状
1、在城市郊区的学校中就读:北京汽车厂位于北京市密云县郊区,附近有所联合小学,可以接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只需提供相关的证明(父母工作证明、原籍学校转出证明等)即可,而该工厂的大多数员工在附近的村庄租住,一来为了方便照顾子女,二来学校离租住地比较近,所以大多数的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在这里读书。
2、在私立学校就读:大多数家长认为,这类学校不仅收费标准较高,而且还要收取借读费,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并且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对孩子不放心,担心孩子在学校没人管而学坏。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家长认为,国家现在重视教育,况且自己家里没有其他的亲人可以代为照顾孩子,夫妻双方又因上班时间无规律,只能将孩子寄宿在这类学校,虽然这类学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在家乡的乡村学校就读:这些孩子通常在家乡的乡村学校就读,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代为照顾,虽然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城里,但是可以享受原籍地的教育政策。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农民工也表示不放心家乡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放心孩子,没有让孩子来城里上学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例如在没有固定的居所和收入,承担不起孩子读书的学费,或者家中老人患有疾病,需要赡养等。
(二)农民工子女现阶段接受教育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几乎没有为农民工子女设置的高中,初中的入学条件也相当的高。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愿意继续留在北京上学,但是他们读完小学或者最多初中之后,如果父母没有为其办理北京户口的能力,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继续上学,或者在北京投入社会寻找工作。况且,依着农民工的流动性,也就决定了其子女上学的方式是流动的。他们大多是工厂工人、小商贩,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子女受教育的质量。然而,农民工家庭的子女绝大部分是多于一个,多个子女就学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加上现实生活的双重压力,父母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很重视,认为只要孩子愿意,父母就不会让子女辍学。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总结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1.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都在家乡的乡村小学就读,跟随父母到租住地上学的孩子也只是在城市郊区的学校就读,因为受到户籍的限制,致使他们不能长期在城里读书,即使是在城里读书,等到小升初、初升高这类的考试,还是要回到原籍地参加考试。
2.学校收取较高的借读费及特定的辅导材料加重了农民工家庭负担。同样是受户籍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要交借读费,又称赞助费。他们大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较高的借读费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不轻,而且一些学校对于学生购买辅导材料及学习工具都给出特定的商店,而这些特定的商品往往比其他的商品要贵一些,更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3.学习压力大,使得农民工子女不够自信。一些家长在工作地稳定后,选择将孩子接到现居住地上学。然而,家乡的教育水平比不上城里,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较高的学历,不能从旁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有家长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却适得其反,致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分,加快城乡化建设,使得农民工子女同样享受城市义务教育。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因为根据近些年对农民工的调查跟踪,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为农民工也需要就业的稳定,特别是携带子女的农民工家庭。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条件,农民工很难选择带着妻子儿女饱受颠沛流离。他们在家乡还有一块土地作为他们永久的社会保障和满足温饱的收入条件。作为中国农民还有一个十分眷恋家园的传统。从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农民也应该享有这个国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当然这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要解决的城乡分割体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个历史过程。
2、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规范教育收费法规,杜绝学校以其他名义乱收费、乱指定辅导资料及老师私下收费补课的情况。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大公办学校办学的力度,降低学校门槛,适当放宽入学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并且学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将学生分类,使学生心理受影响。适当的建立一些收费较低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保证贫困及特困的学生可以接受教育。
3、加强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人的心灵如白板,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教育更不容忽视。我认为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关注。首先,农民工家长应定期抽出时间关注子女。可就近来孩子的某种行为同孩子展开交流,进行深层次的精神沟通。当孩子们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是一味的责怪,同孩子一起探究失败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多陪孩子出外看看,多同孩子聊聊天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释放孩子心中压抑思想的办法。其次,学校应及时开展一些小范围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更多接触周围事物,多认识一些好伙伴,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更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了解他们最近的想法及一些疑惑,针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辅导方式,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走出自卑的深渊,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而我们社会只有在呼吁更快更妥善的从根源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问题,才是给农民工子女心理的最好良方。
五、小结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推荐阅读:
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11-06
推荐关于城市管理实习报告精选经典09-23
调查宜宾城市交通现状12-01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11-09
关于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信访与思考06-06
关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心得体会07-16
二线城市青年创业现状调研报告10-11
关于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考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