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 形形色色的世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10篇)
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生能否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具学具:
与教材有关的图片、VCD、投影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姿的,有数不清的形与色(形是物体的形状,色是物体的颜色),而且你们每一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它们。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的记忆里,有哪些有趣而又奇怪的形状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了好多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现在来看一下我们教材中提供的十多张图片,请同学们逐一浏览一下,然后说说“哪张图片最吸引你?”
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图片,那是因为它的某个方面吸引了你,是色彩、是造型或是其他的。根据每个人的爱好不同,老师就能对你们的性格、向往等有所了解。正因为每个人眼里的不同最爱,所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形形色色。出示课题: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发展阶段
教材图片欣赏、问答。1.两只红色的鸟
提问1:在这张画上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提问2:两只鸟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因为它们的色彩是红色的,绿色的环境中最能衬托出红色的艳丽,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只鸟,两只鸟一前一后,前面的一只形象比较清晰、具体,我们能够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及长长的喙,后面的一只较模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色块,这样,能使前面那只鸟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它是画面的主体。在绘画时,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2.彩色热水瓶
提问:彩色热水瓶的造型象什么?你会挑选哪种颜色的热水瓶,为什么?
教师小结:热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跟企鹅有些神似。设计师在设计时的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中的某些物体。这些热水瓶的色彩亮丽,相信大家都会喜欢的。3.鲜艳的花朵
请同学们眯起眼睛观察这张画,然后看老师的投影展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黄颜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最突出?
教师小结: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4)—(10)小组欣赏评论、老师小结。4.美丽的服装
这套美丽的服装让人联想起鱼缸里的小金鱼,你看那条蓝白条纹的裙子,让人联想起大海,红色的腰带就像大海上的霞光,冷暖色调形成对比。衣裙的宽松与腰带的合身形成对比,衣裙的若干细花纹与腰带的粗犷形成对比,三个对比使腰带成了这套服装的点睛之笔。5.现代家具
由黑白两个主色构成,显得简洁,橙色的靠垫让人愉悦,画面中三个靠垫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橙色的,是暖色调中的一种重要颜色,暖色有“前进”的特点,所以引人注目,特别醒目。6.北京故宫角楼夜景
角楼的造型,华丽中带着庄严,在霓虹灯光的海洋中让人联想起仙境,以为到了蓬来仙岛,玉皇大帝的天宫似的。背景的天空是冷色的,灯光使建筑显示出明亮的暖色,强烈的对比,使建筑更加流光溢彩,突出了建筑的主体地位。7.舒适的沙发——(鲜艳色彩的组合)
这只沙发的造型很简洁,颜色却很鲜艳,你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哪类人使用?为什么? 这只沙发颜色爆满,对比强烈,显得非常活泼,我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儿童使用。8.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奇妙的造型,洁白的主体建筑)
在蓝色天空及绿色草地这两大块冷色的衬托下,白色的建筑看上去带点暖色,物体的颜色给人的感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景色——(造型设计新颖的建筑群,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发射塔,其次高的是“经贸大厦”,以及有两个圆球的“国际会议中心”。10.长城的秋天
秋色中的长城,笼罩在柔和的夕阳下,呈现金黄(橙黄)的色调,显得灿烂、辉煌。教师收集的图片欣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室内装饰图片欣赏。精美汽车图片欣赏。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各类图片资料,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它们只是形形色色的世界的一小部分,世界是奥妙的,充满了无数的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同学们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去发现、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四、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郊游或班队活动中,就看到的景物的造型、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心
爱心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脸盆放着)找两名学生穿着鞋子蘸上颜料后在地上铺着的白纸上走,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鞋印花纹清晰有的鞋印花纹不清晰?
学生总结:因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三、讲授新课: 1.发展阶段: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四、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六、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1--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孩子们,想故事吗?)播放《神笔马良》动画片。(多神笔神的笔啊!)
2.你想拥有这枝神奇的笔吗?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板题)谁来读读课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读音?(RU)让我们深情地呼唤——(齐读课题)这首小诗就藏在语文书的108面,赶快找到它吧!
二、初读课文,聆听爱
1.刘老师都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啦!想听吗? 2.老师读得怎么样?
3.你们听得真认真!词语朋友都赶来向你们致敬呢!快跟它打声招呼吧!我的词语可会变魔术哦!谁想做魔术师来读读这?看谁的魔术变得精彩。(这条路通向遥远的地方)(小鸟在寻找食物呢!)(真健康的宝宝啊!)(操场上好多人哦!)(小女孩怎么在哭泣?)(好香的谷粒哦!)再来读读这些词语朋友吧!
4.瞧!字宝宝也到咱们教室来作客了,小朋友们好,我今天带了好多神笔呢!想得到吗?(自由读,小老师)
5.还想要神笔吗?来叫叫它吧!(组词)哎,它怎么还不变啊!原来他还有一个名字呢(读组词)6.我这枝大神笔要画一幅美丽的画哦?只要你读对了,画就出来了(火车读)
7.神笔给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把字宝宝也悄悄送回了课文,你还认识吗?那就拿起笔,边读边画,假如有神笔,作者想帮助谁?(板书)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小树还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小鸟还在苦苦等待妈妈回来,失去双腿的西西还呆呆地坐在轮椅上。(同时:课件呈现三幅图,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预设:
2.看着这些图,你心情怎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帮助谁?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T1小节)你来读读写小树的这个小节吧!小树为什么需要帮助?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孩子们,起立,我们就是那棵小树,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课件)
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角色转换,师生对话:(配头饰)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在叹息什么?多可怜的小树啊!你来读读句话。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3)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让我们一起为小树画个红太阳吧!让我们去看看现在的小树吧!
4)师:让我们坐下来享受这美好的阳光吧,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你还会缩着身子吗?还会叹息吗?是啊!红太阳来了,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多快乐的小树啊!)
(5)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学习第二节(小树成长得多快活啊!你还想帮助谁?)
孩子们,请看小鸟在伤心的落泪,在焦急的叫着喊着。你好像听到它在说什么?
小鸟饿极了,鸟妈妈去哪了?(出示“遥远”)遥远就是指—很远很远。可能到哪些遥远的地方捕食?到遥远的地方捕食,可能遇到什么危险?师引:遥远的途中,鸟妈妈早已筋疲力尽,可小鸟却只能——生:苦苦„„
也许还会到猎人的捕杀,可小鸟也只能——生:生:苦苦„„
3.多焦急的小鸟啊!此时此刻,它最需要什么?是呀,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就会给你画谷粒。(板书)谷粒来了,小鸟在高地叫着,他在说什么?你喜欢吗?你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他给我们送来了谷粒。小鸟小鸟,你喜欢谷粒还是喜欢许多好吃的谷粒?为什么?引读有了许多谷粒,鸟妈妈一再也„„有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4.多快乐的小鸟啊!让我们祝愿鸟宝宝快快长大吧!(齐)(板书)学习第三节诗
(1)出示图(西是个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去看看西西吧!)
(2)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不能奔跑的西西是多么的—生:不幸 不能游戏的西西也是多么的—生:不幸 不能上学的西西更是多么的—生:不幸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不幸的西西有太多的事不能做,只能(出示句)西西只坐在屋里,„„多伤心、多无奈的西西啊!你来读读这句话。(评价)多伤心的西西啊!你能学看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看到了不幸的西西,你想对他说什么?)
(3)谢谢你们对西西的关心。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看到不幸的西西,所以作者说——我们也想说——我们更想对全世界说——(出示我一定„„)
(4)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瞧,他来了,你看到西西在做什么?有了好腿的西还能和我们做什么?是呀!假如有神笔,还会只望着小树吗?还会只望着飞燕吗?还会只坐在屋里吗?是啊!他再也不会„„(课件)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指名读,师生评议。(板书)
四、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作者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学生自由背诵)
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2.小作者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出作者的话没说完吗?是啊!作者的愿望何止这三个,小树是植物的代表,小鸟是动物,西西是弱势群体的代表。
3.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
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和我们都有如马良一样的爱心,爱心就是一枝神笔!
五、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生自由说)
2.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幸等着我们去帮助。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污水、车祸„„师在一边低沉地叙述(他多么希望自己能站起来。河水污染让一条条鱼儿无家可归。每年有多少人因车祸丧生。一棵棵树木就这样被人砍光了!)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更可以自由想象说,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愿望尤其加以肯定、赞赏。
3.学生仿写小诗一节。4.贴在“爱心家园”上。
六、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小树 不再叹息
谷粒 小鸟 不再哭泣 好腿 西西 不再残疾 „„ „„ „„
这个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教学主要内容,同时拓展延伸也在板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用心
爱心
教学目的: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教学学具: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2.示范说明集中会走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走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 1
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制作
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
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练习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
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
2.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
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美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
用心爱心专心 1
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
2.读课文,学词语。
认读词语: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3.说说怎么记生字:
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4.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
二、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听到(),闻到()。
三、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
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挂起灯笼
苹果露出脸颊
秋天的图画稻海翻起波浪
高粱举起火把
大雁排成人字
教学反思与小结:
这课由于在识字1已经接触过秋天的词语之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话题了,而且课文插图很美,而且还和课文配合的刚好。所以,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很好!部分学生提到背课文时很没有信心,但是,看着图再按顺序背诵的时候,并不困难,孩子也很高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巩固识字。
2、听写生词:波浪苹果美丽勤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的秋景图课件)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秋天的图画中画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些景物?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3、品读文章第二句。
(1)体会秋天的颜色美。
指名读后,老师也读该句,故意漏掉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们认为老师读的美吗?为什么?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色彩不仅使图画更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采用指读、评读、赛读、齐读等形式朗读第二句,读出颜色美)
(2)体会秋天的活力美。
多媒体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配上动作朗读)
4、分组轮读文章第一、二句,提示第一句要读出兴奋、赞美的心情来。
5、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三、激情朗读,熟读成诵
1、同学们,秋天的图画很美,但创造这图画的人更美,让我们带着激情齐声称赞他们。师生齐声朗读全文。
2、学生练习背诵。
3、指名背、齐背。
四、课堂总结
学了课文,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
五、课堂拓展延伸
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录音)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
六.板书设计:
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灯笼(梨子)
脸颊(苹果)
波浪(稻子)
教学目标:
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主题创作;丰富作品表现力。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线条曲直所表现出的动与静。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教学时间:
共1~2课时 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准备:
范画、欣赏图片(建筑物、马路、等具有挺拔直线效果的图片,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
音乐。
各种绘画《线条的动与静》将用到的工具。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的纸飘落的轨迹,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记录下来。2.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框、墙角线、桌子、讲台等线条,用线条记录下来。
比较一下1、2两次观察记录下的线条的区别。(直线与曲线)
学习教材内容: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举例说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小结: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稳定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发展阶段:
怎样画好直线:执笔、运笔(手臂的姿势)、力度等。强调不要用尺子。
学生试着练习练习画横、竖、斜等长、短直线。
欣赏现代建筑、马路、路灯等具有挺拔感的物体图片,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感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有、稳定、直线挺拔感的画面来表现,注意画直线时不要用直尺。
(以上内容可集中放在第1课时完成,人教版美术教案)
以下内容集中在第2课时完成:
曲线的变化:同样粗细的曲线、有粗细变化的曲线。
播放音乐,听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流动、婉转、悠扬、轻重、高低等变化,用笔边听边跟着随意画,看看可以画出什么样的曲线。
小结曲线的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长短,用色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轨迹如跳跃、连续等笔触的变化,都会出现非常丰富多样的曲线效果。
欣赏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线条曲线来表现。
欣赏课本上表现动感的图片,重点欣赏敦煌壁画《伎乐天》,感觉古人的精美表现。
选择一个具有动感的画面,用曲线来表现。(在音乐声中单独完成)
作业展评: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得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
收拾与整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3、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深刻地体会到乱砍滥伐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重点难点
1、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2、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牧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小牧童放牧时的愉 2.情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用整齐、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口风琴学习吹奏低声部旋律。教学重点:用均衡、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合唱中相同与不同旋律的准确、和谐。教学准备:钢琴 录音机 录音带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1.复习歌曲《牧童》高声部旋律
导入:这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歌曲《牧童》,大家听旋律,(教师播放歌曲《牧童》学生轻声唱 歌词)请各组同学复习第一段歌词。教师播放歌曲《牧童》学生轻声唱歌词。
2.口风琴合奏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低声部旋律,为合唱教学打基础)
教师出示歌谱,布置学习任务,由各组组长带着大家进行练习,练习5分钟后,大家齐奏。齐奏后师生合奏:教师吹奏高声部,学生吹奏低声部,吹奏准确后师生交换声部再吹奏一次。全班分成两组交叉进行练习(提示:气息控制好、同时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
二、合唱教学。
1、我们刚才的合奏练习对于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合唱会有很大的帮助,请大家把刚才的低声部加上歌词唱一唱,分组唱,各组唱熟低声部(第二、三乐句)
2、复习歌曲《牧童》低声部旋律
3、过渡语:现在我们来复习歌曲中低声部的旋律,(出示曲谱,复习低声部旋律)
提示:教师带着学生将低声部旋律唱准,第一遍唱慢速;第二遍要求高声部轻声进入。(1)学唱歌曲第一、二段歌词
第一遍演唱:要求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歌曲,强调双声部的准确、和谐。
教师提示:演唱时培养倾听的能力,唱自己声部同时听到另一声部且不受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平衡。
第二遍演唱:在第一遍要求达到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表现歌曲)。请几位同学加入打击乐伴奏(双响筒 三角铁),体验歌曲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用歌声尽情抒发小牧童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评价。
草原上的小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我们也能向他那样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
1.会做动物喜欢哪种食物的对比实验,会用弹簧秤测量食物的重量,会用搜集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用文字和图画作观察实验记录;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搜集来的资料信息;尝试提出问题、根据兴趣和能否进行研究来筛选问题;初步尝试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2.有好奇心,爱提问,喜欢动物。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食物,以及与食物有关的动物生活方式或身体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做动物喜欢哪种食物的对比实验,会用弹簧秤测量食物的重量,会用搜集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画作观察实验记录;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搜集来的资料信息;尝试提出问题、根据兴趣和能否进行研究来筛选问题;初步尝试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兔子,小鸡,小狗,小猫,小猪吃东西时的样子。提问: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都喜欢吃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观察方法,学会写观察记录
1.出示阿静和她的小伙伴饲养小白兔的情景和他们的观察试验记录。教师用课件演示阿静做试验的过程。
2.出示弹簧秤,教学生使用。
3.分小组讨论:阿静用的是什么办法,你会用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4.指名让小组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说出来。
三、关于动物的嘴和食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出示鸭子,蝴蝶,小兔的嘴。问:为什么鸭子的嘴是扁的,它是怎么吃东西的?蝴蝶的嘴在哪呢,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兔子的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么吃东西的呢?
2.教师讲解这三种小动物的嘴和食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和食物之间的联系。
四、拓展
出示更多的动物的嘴,让学生认一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杂志、报刊和上网查询等,了解更多的关于动物和食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