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精选8篇)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2011〕1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杭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有,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营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为,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放在发展品牌农业的突出位置来抓,切实发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要求与建设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明显地区特色和市场广泛知名度,能带动当地农产品发展,以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主要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地要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的理念,紧紧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统筹制定本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引导并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防止出现农产品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的现象。
(二)建设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大力推进以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主要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广泛注册和使用农产品商标,开展商标注册申报和“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发展传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做强同类农产品品牌并形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名牌,培育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以及省市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农业名牌产品,形成多层次有机结合的品牌集群;培育形成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使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不断增强行业的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在传统名特优农产品的基础上,坚持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理顺关系、整合品牌,打破行政地域界限,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机制,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三、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产业协会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层级递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机制。以保证农产品质量为关键,挑选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加以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树立“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品牌理念,发展跨产业、多功能、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深度开发、跨界开发和系列产品生产上下功夫,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名牌产品。“十二五”期间,各地要根据当地特色,重点培育萧山区的萝卜干、甲鱼、生猪、花卉苗木、南美白对虾,余杭区的径山茶、甲鱼、竹制品、塘栖枇杷,富阳市的豆腐皮、芦笋、桃子,临安市的山核桃、天目笋干、天目雷笋,桐庐县的蜂产品、雪水云绿茶、钟山蜜梨,建德市的新安江草莓、里叶白莲、千岛银珍茶、三都柑桔,淳安县的千岛湖有机鱼、千岛玉叶和鸠坑毛峰茶,西湖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西湖龙井茶,滨江区的祖名豆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生产。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农产品联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基础。
(二)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将其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把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围绕我市农产品市域规划布局,以优势特色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有机(森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开展区域公用品牌质量评估与社会公众测评工作,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和监管、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公用品牌届期续查、年度审查、动态抽查以及公众监督等办法,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区域公用品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健康发展。依法经营区域公用品牌,对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统一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入制度、宣传推介、外形包装、品牌保护、指导服务。定期公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和产品目录。
(四)健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认)定组织。完善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荐申报、评(认)定机制和管理办法,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和评估机制。成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相关组织机构,负责评定工作的开展,具体评定标准另行制定。各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品牌推进会),由分管副市长任品牌推进会主任;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水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贸易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市农科院分管领导为成员,下
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品牌推进会负责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领导、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建立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各地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抓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涉农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意识,制定当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规划。
(二)实施奖励措施。从2011年起,市财政将安排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保护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企业。对被品牌推进会评定为杭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等组织,根据其品牌总产值、销量及品牌推进会的标准,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以及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在享受市有关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整合扶持政策。从2011年起,对被品牌推进会评定为杭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等组织中的主要骨干企业以及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和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在相关项目立项、审批(核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有机(森林)、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以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推荐,新产品研究开发,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成长型企业、农村物流体系扶持资金安排,组织参加各类会展、节庆、推介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同时,定期发布优先采购农产品品牌产品名录,在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建设的重点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予以优先安排。
(四)开展宣传推介。各地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上农博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营造“宣传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区域公用品牌”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市场交易认同和规范管理等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推行主渠道营销配送,改进防伪技术,建立市场监控体系等,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
(六)加快市场营销平台建设。根据国内市域性消费特点和市场需求差异,以农业展会、节庆活动为突破口,优先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打造市场营销平台,借助其影响力,积极向外拓展杭州农产品市场,增强杭州农产品的辐射力。以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萧山“新农都”为核心,着力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鼓励以政府搭台、企业承建、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在农产品主要目标市场建立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精品专营店,防止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
区域文化是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精髓,更是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农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笔者认为,首先要搞好农村集镇文化建设,从而加快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城市化进程。
1 现状
集镇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基层政权之地,经济体制之地,民族居住之地,风俗习惯之地,特色文化之地。集镇的建设不仅是盖房、修路、造桥、建厂……而是要全面发展。
1.1 集镇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要搞好集镇区域文化条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集镇文化设施建设,这是首要条件也是基本条件。就青铜峡市来说,虽然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各镇建设了一些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在一个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和效益。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文化设施的功能已过时,不适应目前开放型文化活动的需要。同时,受近年来文化市场各种规定的限制,活动项目、内容远远适应不了日益增强的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
1.2 区域乡土民族文化艺术挖掘滞后。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岗、峡口、瞿靖、叶盛镇一带区域乡土民族文化十分活跃,村村办夜校,经常开展打腰鼓、扭秧歌、唱新闻、演小戏、舞龙等活动。然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距离骤然拉近,城市文化如潮涌般地进入农村,农村文化生活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彩,以地方方言和地方剧种为特色的乡土区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区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高强度的挤压。
1.3 文化工作中知识含量不足,还停留于小文化的范畴,对农村现阶段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求富愿望缺乏介入的热情和能力,导致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村中心工作脱节。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因此,农民们农闲生活时最需要的是有一定观赏性或参与性的活动,在这一生产背景下,农村文化工作一直以来比较强调组织一些唱唱跳跳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在农闲时节推出一些娱乐性的活动。但随着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再加上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仍然局限于小文化工作范畴的农村文化工作模式越来越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1.4“老少文化”现象较为突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文化素质低下、老龄化等问题已成为目前阻碍农村文化工作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如我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转正的文化站干部24人,至今只有五人在岗位上,有的转正后提拔调走了,有的闹着干别的了,集镇文化队伍非常不稳定,人才严重缺乏。
2 农村集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农村集镇是区域经济的集散之处,连结城乡的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桌面,它既接受附近大、中、小城市的现代气息,又保留农村原有的地方习惯。伴随着中国在世界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也不断增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跟外国的流通已经是很畅通无阻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意识逐渐向农村辐射和渗透。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间传统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民俗;另一方面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生活方式被带到了当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两种文化意识云集农村集镇,相互作用,慢慢融合,形成了当前集镇特有的文化。现在集镇上的人们不再只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是搭建起多结构,立体化的就业平台。这一变化,使过去农民没接触过的现代科学技术、电子机械、数码产品被直接掌握,各种高档家用电器进入平常的百姓家中,因此,他们渴望掌握知识,学习技术,懂得科学,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他们再也不是围着锅台,田畴、河边、山头转的纯农民了,而是时刻关心着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经济利益,致富途径等一系列的相关事宜。因此,政府可以搭一个平台,做一个引路人,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让外面的文化走进来,只有这样相互交流、互相激发,才能使我们的农村集镇文化踏上很高的台阶。
3 对策
面对农村集镇发展趋势,如何从打造品牌入手,推动农村文化事业这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研究课题。
3.1 加强软环境建设
这些年,我市以创建先进文化市为契机,对农村文化的设施、队伍、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达标要求,但由于文化站本身后劲不足,导致公益性文化建设难以体现社会效益,难以建立和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因此。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已迫在眉睫。
3.2 加强村落文化建设
村落文化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它是以农耕为基础、农耕人群为主体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村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及行为规范。当今的村落文化,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新旧文化因素冲突、融合。集镇文化与村落文化发展不平衡。根据自治区创建示农村文化范点标准,真正达到标准的村不多,有的甚至处于萧条、萎缩状态,绝大多数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枯燥。因此村落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出台政策推动村落文化建设。如对创建单位进行奖励,把创建工作列为对村干部考核的一个内容,并与评比先进等挂钩。集镇文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最主要渠道,它在吸收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将现代文明传导给广大村落。集镇文化越繁荣,辐射力越强,农村文化的品位就越高;而村落文化则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只有立足于这个基础性工程,才能真正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因此,要把立足点放在村落文化建设上:
(1)进一步认识抓好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行政干预,把加强村落文化建设的具体指标、措施列入村级全年工作任务中,把村落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队伍、文化经费等指标列入考核村干部的一个内容。(2)乡镇文化站要把村落文化建设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抓点推动全面。(3)宣传部门对集镇文化和村落文化都抓得出色的单位,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文化整体协调发展。
3.3 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今天集镇上的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城里人做什么,集镇学什么。城里出现什么,集镇跟上什么。现代时髦已成为集镇的效仿现象。广大农民除了希望自己一样享受城里人的文化娱乐外,更深一层意义就是在文化活动中了解致富信息,增加知识,学到农技,愉悦身心。由此可见,农村集镇文化建设要从大文化着手,向多元化发展,并注重在“新”字上做文章,开展文化活动要坚持小型多样,手法新颖,高低档次相伴随。在服务对象上,眼光盯着乡镇企业农民和青年人身上。因为以上的人群有文化,有知识、见多识广,超前意识强,他们求艺若渴,求技心切,大力开展具有先进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审美性为一体的活动,还要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加强集镇上农民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尽情的讴歌时代风貌、抒发生活激情,在寓教寓乐中思想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3.4 加强农村品牌文化建设
农村品牌文化建设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它标志着农村文化在不断发展。品牌文化的基础是特色文化,它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目前各地的特色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尚未从特色文化提升到品牌文化,只满足于开展一般性、共性的活动。
要打造农村品牌文化,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生命。一流的企业不能没有企业品牌,一流的农村文化也不能没有文化品牌,这也是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亮点之一。品牌文化是本地域文化的精品,它是传统文化和新时期文化的完美融合,它是伴随着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受地方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影响,并具有显明的民族传统、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农村文化不能老是停留在开展一般性、共性的活动,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的品牌。事实证明,凡是农村文化搞得真正有起色,而且能够长盛不衰的乡镇,总有一个品牌在闪光。
3.5 要注重文化特色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地风俗习惯差异较大,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不仅具有重要的人文精神价值,而且还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挖掘、整理各种优秀民间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既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集镇文化建设要保持本地特色。如瞿靖镇素有戏曲之乡美称,全镇有民间农民剧团七个,镇政府非常重视,镇文化站全力扶持,使农民剧团忙时种田,闲时唱戏,坚持了数十年,久经不散,至尽仍然红红火火在集镇,热热闹闹在农村,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3.6 加强文化活动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建设
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好,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在文化建设和旅游文化结合中,可以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古迹、自然景色等优势,组建文化公司、旅游公司等经营性组织,组织和指导文化、旅游活动。如峡口镇、陈袁滩镇的回族文化园、黄河旅游风景区等,这些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如被充分利用和开发,不但能促进旅游文化业的发展,而且对当地先进文化建设和全面奔小康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3.7 调整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
目前,大多数农村文化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文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归家园,再加上一批外来知识阶层的加入,靠这批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村文化工作者来支撑整个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因此,必须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调整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早日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农村文化工作者基本都是由乡村自行配备,对配备人员没有统一严格的规定标准和要求,随意性很大,特别是村落文化员的配备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这是造成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素质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管理规定,抓好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笔者相信,区域文化品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农村文化乐园中一朵奇葩。
摘要:结合当地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实际,分析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区域文化品牌,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其龙.农村集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J].大众文艺(理论),2009-09-15.
[2]杨晶.新农村建设中区域文化品牌包装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1-12-20.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暨第十三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认为,区域品牌建设需要长期规划,提炼当地特色,丰富营销手段,理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各地掀起区域品牌建设热,品牌带动效应显现
对区域品牌进行定位,提炼区域品牌的内涵和特色,再通过营销活动进行宣传,已成为各地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途径。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把打造区域品牌作为宣传区域优势、提升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许多地区纷纷在国内电视频道甚至国外频道投放区域广告,一些区域品牌广告已渐为观众熟知。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认为,区域品牌是指依托区域特色而形成的、能够代表该区域的品牌。按外延来分,区域品牌有两大类,一类是非行政细化区域的区域品牌,比如北京王府井;一类是行政细化区域的区域品牌,比如某个具体城市的名字。按内涵来分,一类是代表某区域优势产业的品牌,即依托某一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而形成的区域品牌,例如“鞋都”温州、“中国地板之乡”南浔等;另一类是依托某种优势或功能而形成,比如以商务办公闻名的北京商务中央区(CBD);还有一类是依托自然条件形成,例如三亚被叫做“休闲之都”,拉萨被称为“阳光之都”。
艾丰认为,不同于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优势在于“群体性、规模性、综合性、共享性和易传性”。在一个区域品牌范围内的各类主体,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产业链,都能够受惠于该品牌带来的效益。这是区域品牌热兴起的重要原因。
全球五大公关公司之一的凯旋公关中国区副总裁杨为民说,打造区域品牌,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区域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投资、人才和拓展市场。
以北京朝阳区CBD商圈为例。从2000年起,朝阳区政府就利用该区域良好的区位优势——既靠近大使馆又靠近飞机场,给该区域打造出一个“适合中外大企业集中办公”的新功能。十余年后,CBD品牌已经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进驻该区。2011年上半年,该地区金融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3.9%。
区域品牌建设缺少特色和规划,传播渠道单一
各地兴起区域品牌热的同时,“热情有余,手段不足”等问题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对区域品牌建设满腔热情,却又一知半解,缺乏系统规划,往往造成重复建设,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综合起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少特色和规划,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不能从宏观角度制定全盘规划,造成无序竞争和内耗。艾丰说,区域品牌定位的核心是特色价值,而非一般价值。一个区域品牌涵盖内容太多,往往不易被记住。有特色、简练的品牌才容易被大家接受。由于不能找准自己区域的特色、定位相似,几个地方争夺某位名人故里甚至神话人物发源地的现象频发。这样的无序竞争使区域品牌难有生命力。
第二,区域品牌建设缺少延续性。环球活动网CEO欧阳国忠说,有的区域品牌在建设过程中,因为领导换届导致品牌操作思路发生变化,出现“换一个领导、换一个思维、换一个活动”的现象。长此下去,区域品牌很难做大。
第三,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缺乏默契配合,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与一般的企业品牌不同,区域品牌建设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多个主体。其中,政府起主导、组织、策划作用,企业往往负责具体执行,中介传播机构则负责传播。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中介这三大主体之间的合作没有相应的机制,形不成合力。
第四,品牌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效果不理想。CCTV《赢在中国》栏目推广总监高强说,区域品牌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其推广的合作机制,推广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想象力,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做得不足。常用的方法是在电视台打广告,用大量的钱为品牌铺路。这个办法虽然可行,但还可以有更多途径。
做好区域品牌建设长期规划,丰富营销手段
专家认为,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位居首位的区域品牌是国家。意大利皮鞋、法国香水、瑞士手表等都是区域品牌。因此,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国家化,不仅要靠商标商号,还要依靠区域品牌。各地政府和企业应提升区域品牌意识,整合资源,创新、丰富营销手段。
首先,做好区域品牌规划,调整品牌结构,用“大牌子”带动“小牌子”。
山东省德州市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周同恩建议,打造区域品牌,应该突出一个、两个、最多三个主导特色,不要实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而全,而要形成大而专。
艾丰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善于用“大牌子”带动“小牌子”,可打造若干大企业品牌,使之成为行业龙头,通过龙头来带动一般企业。
其次,加强品牌延续性,明确政府、企业之间关系。
艾丰说,打造区域品牌不能只有口号,必须要做规划,制定纲要性或指导性的文件。如条件具备,可通过当地人大以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各届政府均按统一思路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欧阳国忠建议,可以考虑用股份制的合作形式,共同招商,把政府和各企业的角色相对确定下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来推动区域品牌的发展。
再次,研究媒体传播需求,发挥新老传播手段的功效。
欧阳国忠说,区域品牌推广不但需要适应本地媒体的需求,还要适应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传播的需求。这需要地方政府提高策划公共话题的能力,而不能仅在本区域内“自娱自乐”。全球泛户外网CEO李辉建议,可以通过微博等新型营销方式进行低成本、快速传播。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姚望则认为,会展是制造品牌轰动效应的好方式,能够聚集大量高层次、同行业的人流,在短时期内,形成信息的聚集、轰动和媒体占有率。
最后,加强创新。区域品牌的定位和传播离不开创新。有些地方的区域优势并不明显,这需要策划者有一种创新思维,理解自身品牌的关键点,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再创造、再提炼,提出有吸引力的新想法,找出该地区自身品牌的独特价值。
李辉说,提升品牌的手段有很多。如,可以挖掘区域特有的、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或文化故事,给该区域品牌、特别是该区域的旅游品牌增添附加价值。
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体系,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改变公司有牌子没有品牌的现状,通过创建品牌的过程,实现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凝聚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企业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使之个性化、人格化、人性化,使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与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形成企业品牌魅力。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由公司文化部负责公司品牌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三、目标与定位
(一)品牌目标:
1、内部目标: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开放、高效、超越的专业化团队,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外部目标:打造品牌“三度”:社会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
3、发展目标:
①建立品牌规划体系和组织保障。
②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建立顾问团队,弘扬“XXX”的企业宗旨。
③设立长三角、珠三角销售专区,打造社会影响力。④具有特色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员工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⑤公司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品牌形象在公司内外的认知程度达到100%。
⑥入公司3个月以上员工能够熟知公司的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且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⑦制定《公司品牌视觉识别手册》,完成视觉形象系统的导入,统一企业标志、旗帜、徽章、色彩等多种个性标识;规范公司及各部门简称,规范公司通讯手册,规范办公设备、办公器具,规范员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征集、确定、录制企业歌曲,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⑧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建立一套保证用户满意的全过程服务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好客诉问题,在消费者当中树立精诚服务的形象。
⑨整合和完善品牌支撑体系,形成品牌目标管理体系。⑩优化企业宣传手册、产品手册,增加公司网站网页,做到图文并茂,加载宣传视频、宣传短片,增强网站在视觉、听觉方面的吸引力。
(二)品牌理念:
1、知道,认可,喜欢,是成为品牌的三大基础。
2、社会价值是品牌价值的生命。
3、品牌是客户长期选择你的理由。
(三)品牌定位:
1、企业定位:成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学习、工作、生活照明、显示、亮化工程的服务企业。
2、品牌定位:国内行业第一品牌。
3、品牌定位语:XXXXXXXX。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推进我市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二、目标任务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奖励机制,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幅增加品牌农业经济总量,着力构建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嘉峪关农产品品牌体系。到2020年,力争培育打造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5个,其中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2个,企业品牌3个。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加快构建农业标准体系。巩固农业标准化创建成果,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载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规范品牌标识使用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重点查处违禁农(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市镇检测机制,鼓励企业建立自检体系,加大产地和市场检测力度,建立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促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开展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四)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品牌农产品追溯体系。以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为重点,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开展品牌农产品生产精准管理、产品生产过程可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工作,逐步建立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品牌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
(五)树立品牌意识,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形成树立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和重要生产要素的理念。依托河西戈壁农业发展契机,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打造戈壁农业品牌。以绿色、有机、生态为主,选择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品牌认证步伐,扩大认证数量和规模,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的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进行农产品商标申报注册,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品牌相关配套服务,构建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引进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积极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电商平台开辟品牌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建立品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开创品牌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林局、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嘉峪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优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把支持品牌农产品产业、行业发展纳入重点扶持范围,扶持区域带动性强、市场认同度高、竞争性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业知名品牌创建。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或经第三方机构认定的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以奖代补”形式予以奖励。积极探索建立品牌农业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银行融资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对接,鼓励品牌企业与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技院所进行融资、融商、融智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品牌企业以自身品牌信用作为担保进行贷款融资,推动金融机构以股权投资形式,协助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财政局、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嘉峪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农产品品牌发展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以及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
“极速英语”品牌网站概述
绝大多数企业网站只是信息发布平台。对内有助于企业管理,对外是展示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窗口,或者加上电子商务功能模块,以便更好的促进销售。但是,这样的网站是否切实支持了品牌的传播与深化呢?现在已经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品牌网站,比如可口可乐、耐克等,它们在网站互动方面有所进步,页面设计也更为吸引人。但是,其实质并没有很大变化,无非是弱化企业,以品牌为直接载体的企业网站。因为它们尚未完全的为品牌服务,为便于说明,以下我们将这类传统网站统称为企业网站,以区别我们提出的“品牌网站”概念。
品牌的传播应该面对所有的受众群体,从企业内部的员工到外部的消费者,从相关政府机构到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都是品牌的关系利益人。“极速英语”品牌好比生存于一个大的生态圈中,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整合一切相关讯息,持续一致的打造品牌,建立“极速英语”品牌资产。由此,提出构建“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的设想。这一网站摆脱传统企业网站的模式,创造一种品牌运作的全新理念。做好“极速英语”网站的网络营销,配合整体品牌营销战略,实现深化品牌传播的目的。
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快速、便捷、低廉、高效,且具有互动性。如今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信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为“极速英语”品牌服务。“极速英语”品牌网站通过独特的网站风格、主题突出的栏目内容,体现的品牌核心价值。通过这个以品牌传播为导向的网络平台,营造出的氛围,由来访者亲身体验、感受,获得对“极速英语”品牌核心价值的感性认识,进而接受、认同这种价值观,最终实现现实世界中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极速英语”品牌网站主要应当具有以下作用:
1)品牌网站可以提升、拓展、纵深品牌的形象、品牌的价值及品牌的外延。
2)品牌网站能够提供互动、不管是普通来访者、消费者,网站本身就是一个互动沟通平台,二者活动的反馈沟通均可在网站实现。
3)品牌网站是实现线上推广营销的根据地。在离线领域可以配合广告、公关、促销等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应以品牌核心价值为基准点,因此可以确保活动的持久性与连贯性。
4)品牌网站通过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可以使“极速英语”品牌网站实现上述期望,比传统途径和方法更为快捷的实现深化品牌传播的目的。
5)品牌网站运作应整合所有资源、讯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基点展开,同时又以品牌核心价值的完满体现为目标标准。确保品牌传播的一致性、持久性,实现品牌在受众群中的强化目的,最终获得市场份额、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品牌长远、稳定的发展。
“极速英语”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1)全面登录搜索引擎:
统计表明,网站60%的访问量来自各大搜索引擎,因此“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科学的登录各大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站推广的首要步骤Google搜索引擎、Google关键字广告。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推荐登
录,关键字广告等。百度竞价排名,参加百度关键字竞价排名,可在热门关键字搜索排名靠前。中国搜索引擎联盟,参加中国搜索引擎联盟关键字固定排名 网络实名、通用网址、注册通用网址,可在其各类合作网站上出现。
2)参加许可邮件营销:
邮件营销是快速、高效的营销方式,但应避免成为垃圾邮件广告发送者,参加可信任的许可邮件营销,向目标客户定期发送邮件广告,是有效的网站推广方式;此外,建设自己的邮件列表,定期制作更新“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电子杂志,向“极速英语”会员俱乐部会员和其他订阅用户发送,能有效的联系网站访客,提高用户忠诚度。许可邮件发送 选择可信任的许可邮件营销联盟机构,向目标客户定期发送邮件广告,邮件列表,制作网站电子杂志,建设网站邮件列表,定期发送。
3)投放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投入较大,效果也较为明显的网站推广方式。广告投放对象选择要符合网站访问群特征,并根据网站不同推广阶段的需要进行调整。网络广告主要分网站广告和即时通讯广告两种。网站广告投放, 制定网站广告投放计划,在各大门户网站和相关主题网站进行广告投放即时通讯广告, 主要是在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广告投放。
4)网站互动推广:
策划开展网站互动活动,是有效的网站推广手段,且能提高访客忠诚度,持续深入的传播网站和品牌。网友上传原创或转载的图片、文字、音乐、音像等资料,并互相评分、评论。联合其他机构策划或由网友自发开展各类户外运动,由网站提供物质支持和奖励,引导网友创作各种有意思的玩法,与众不同,出人意料。创意可以作为广告系列题材,为品牌所用,并奖励作者,对作者有较大鼓励,可以吸引更多人前来,刺激大家的积极性。
5)会员制营销:
在会员网站放置“极速英语”网站的链接或活动内容介绍,通过该会员网站来到“极速英语”且注册成为“极速英语”网站会员俱乐部成员的,为该会员奖励积分,积分可兑换网站纪念礼品。会员制营销 通过会员网站进行“极速英语”品牌网站推广,会员可获得多种形式的积分奖励,可兑换纪念礼品
6)信息发布:
有偿信息发布是有效的网站推广方式,主要分为网络媒体信息发布和专业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两种。“极速英语”网站的活动及动态可以通过行业新闻资讯发布平台进行有偿发布,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参加百度定向信息发布,新浪等门户网站分类信息发布等。
7)媒体合作:
网站要推广,宣传报道不可少,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极速英语”品牌网站可与网上网下媒体展开充分合作,撰写公关通用文稿,在关注网络发展动态的同时定期在各媒体发布。
8)网站合作:
与其他网站进行各种合作是效果明显的网站推广方式,可以借合作伙伴的力量,促使“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的系列活动有效开展;此外,广泛征求友情链接,扩大网站外部链接活力,能增加网站的搜索引擎曝光率,获得理想的排名效果。寻求合作伙伴,就某个活动同其他相关网站进行合作开展友情链接。
“极速英语”品牌网站设计构想
A、设计原则:突出“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的特色,视觉上要有强烈的冲击力,造型上强调速度感,色彩上要鲜亮夺目,有亲和力与号召力。
B、内容设置:网站内容很丰富,也很复杂,但原则上还是围绕“极速英语”品牌网站的要求来设置内容。下面就主要的内容做个重点介绍。
1)首页内容:“极速英语”品牌LOGO、华一金钥匙公司的全称、导航栏、各大城市加盟商、滚动的动态新闻视窗、通告栏、名家专栏、师资简介、在线视频、论坛、学习交流、名人博客、期刊宝典、资料购买、与其他网站链接地址、总裁信箱、关于我们、加入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意见反馈、留言板等。
2)导航栏内容:首页、极速英语、新闻报道、招生简章、课程分类、学习交流、名师讲堂、留学咨询、考级考试、有问有答、在线视频、加盟连锁、论坛、博客等。
3)极速英语介绍:极速英语简介,疑问解答,肖老师个人简历,相关的证书图片等。
4)课程分类:除主要开设“极速英语”课程外,在此还要开办其他课程,比如:美国本科直通班 托福考研数学 听说开口 外教口语 精品听说中学剑桥班 多语口语 职称英语 考研英语 听说速成 听说读写 中学英语 中学词汇班 德语 在职硕士 成人高考 听说中级 美国口语 中学数学 成人零起点 法语 考博英语 新概念类 听说高级 听说翻译 大学预科 白领精华班 日语 词汇速记 听说综合 高级口译 口译笔译 高考特训新概念慢班 韩语 电影听说 英语风暴 英语语法 中考特训 西班牙语。
5)名师讲堂:此栏目主要介绍本部师资,优秀教师个人简历,我们邀请的客座资深教授简介,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来介绍。
6)在线视频:在此版块可以付费点击观看 “极速英语”以及其他的教学视频等。
7)加盟连锁:所有的与加盟连锁有关的资料和方案都在此版块公布,由于内容较多,就不在此赘述,见另行起草的加盟连锁方案。
8)论坛:建议选择一个现成的论坛模版,论坛内容将设几个大版块,在大版块下面设若干栏目,版块的设置主要以英语学习为主,其他的可以考虑设定一些新闻、娱乐、文学、艺术、摄影、生活、灌水等内容,比例大约五五开。
“区域品牌”这一概念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存在一定差异。在英文文献中, “区域品牌”的相关术语有place brand、regional brand, location brand、cluster brand等多种不同表述。目前, 在西方的区域品牌研究中, 也以“place brand”的采用频率为最高。
国外的区域品牌研究主要是巿场营销理论的延伸, 如营销大师Kevin Lane Kelley的名言:“像产品和人一样, 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与此相呼应, Philip Kotler等营销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也同样认为, 地域或区域可以像某一产品或某种服务那样实现品牌化, 学者们研究得较多的是如何将传统的品牌形象理论运用到一个区域, 对区域形象进行系统营销, 以建立起独特的一致的区域识别, 形成区域品牌资产。
区域品牌的相关研究在国外不断涌现, 但由于很难有一个定义能够涵盖区域品牌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全部信息, 因而国外学者至今还没有得出对区域品牌的统一定义。在众多关于区域品牌的概念描述中, Rainisto (2001) 的概括较有代表性, “区域品牌是某一地区的附加影响力, 培育和树立区域品牌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构建独特的区域品牌识别”。
国内从2002 年左右开始对区域品牌理论进行研究。尤其是2005 年以来, 伴随着广东、江浙、福建等沿海省份和地区出现的品牌区域化和产业集聚现象日益突出, 区域品牌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 区域品牌更多地与“regional brand”相对应, 既不是与全球品牌相对应的“区域级别的品牌”, 也不完全等同于“区域的品牌化”, 而是指在某一行政 (或地理) 区域范围内, 具有相当产业规模、较强生产能力、较大影响力和较高巿场占有率的产业品牌。
在本文中, 笔者将主要沿用国内学者对区域品牌概念的理解。本文所指涉的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即是区域独特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综合体现。区域品牌通过类似于“产地名+产品+特性”的格式, 为某一行政 (或地理) 区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赋予独特定位, 并使这一定位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成为该区域产业产品质量、声誉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 成为具有特殊价值的区域资源和无形资产, 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区域品牌的经济属性
对于区域品牌的经济属性, 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波特 (2003) 认为区域品牌或某一区域的声誉是“准公共产品”, 对该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共同的促进作用。囯内学者当中, 一部分专家认为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产品” (或公共物品) ,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具有非排他性, 但又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对外的竞争属性, 因而是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笔者认为, 区域品牌是存在地理空间边界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区域内或“俱乐部”内的成员企业而言, 它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一方面任何内部成员消费了区域品牌不会削减其他企业对区域品牌的消费, 具有非竞争性;另一方面任何成员都不可能排除区域内其他企业从区域品牌中受益, 具有非排他性。
三、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必要性
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市场失灵”, 指的是在纯粹自发的巿场活动下, 无法实现区域品牌的有效培育和建设。巿场失灵要求政府参与区域品牌建设。
公共性带来的产权模糊性和利益共享性将导致区域品牌建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而言, 企业品牌的产权较为明晰, 企业作为品牌的法律主体, 享有法定的品牌所有权以及由此衍生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等一切经济权利。别的企业或组织如果想要获得这些权利, 必须通过巿场等价交换;如果冒用企业品牌, 则必须为此担负相应的法律后果。而区域品牌则是某一区域所共享的集体产权, 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 其他相关的经济权利归属也不甚明晰, 因而单个企业没有擅自改变区域品牌形象、内容和地点的权利, 更不能进行品牌资产交易。
每个经济主体都可以通过利用这一公共资源而获益, 却不必付出相应的成本, 因此任何一个理性经济人都有足够的动力来无限度使用这一相对稀缺的公共资源, 直至其快速枯竭, 甚至彻底毁掉一些原本能够再生的资源, 而整个社会将为此支付高昂代价。
在区域品牌建设的“公地悲剧”中, “区域品牌”就是一项稀缺的公共资源, 相关主体都只想从区域的共有品牌中获得利益而不承担责任, 忽略对品牌的维护。即使部分企业有品牌维护的意识, 实现起来也由于产权的共有性而显得力不从心, 尤其是当维护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严重不对称时, 就更易丧失维护区域品牌的动力, 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个别企业的危机放大到整个品牌上, 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综上所述, 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区域品牌是一种倶乐部型公共产品, 其产权模糊性和利益共享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客观上要求政府参与到区域品牌的资源供给中, 需要地方政府扮演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通过履行政府职能营造外部环境, 组成内部合力, 以弥补巿场调节缺陷, 促进区域品牌的良好发展。
四、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职能
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出发, 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引导资源流向、提供公共产品、培育产业集群等行为,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第一, 地方政府能够将区域品牌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强化名牌战略实施的宏观指导。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布局, 并从区域资源优势、生产力布局和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确定发展的重点行业、企业及产品, 形成区域品牌发展总体战略思路和具体政策体系。
第二, 地方政府能够保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公共产品有别于其他的市场产品, 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或以某种特殊政策来吸引社会投资。在区域品牌的培育过程中, 地方政府能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教育与专业培训、研发重要科技、提供信息支持等, 通过提供和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构筑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
第三, 地方政府能够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地方政府能够充分挖掘当地人、财、物等资源的潜力, 引导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包括努力组织生产、建设和流通, 成立相关科研机构, 提供金融支持, 建立相关协会等。另外, 政府也通过吸引区域外部资金, 改善区域生产要素, 从而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并进一步促进区域品牌的创建。
总之, 地方政府的角色与职能, 决定了其在培育区域品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 地方政府可以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 从全局上领导和调控经济活动, 具有组织优势;其次, 政府可以超越个体利益的局限, 从区域的整体利益出发, 优化配置区域资源,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具有公正优势;最后, 政府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动向与信息, 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为区域发展指引正确方向, 具有信息优势。以上这些优势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其特殊优势做巿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情。
摘要:区域品牌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会产生市场失灵等问题, 因此在区域品牌建设中, 需要政府参与。本文论证政府参与区域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并提出政府参与区域品牌建设方法。
关键词:区域品牌,市场失灵,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陆国庆.区位品牌: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 2002.5.
[2]黄俐晔.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和机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8.5.
[3]易亚兰, 项朝阳.试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原则[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1.
具有特色的制造业集群是嘉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从现象看,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导致集群内企业(产品)品牌逐步出现,而这些品牌的产生又促进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其具备的“磁场效应”一方面能帶动区域经济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吸引外部要素与市场需求流向区域内集群企业,推动集群升级、企业创新与品牌建设。因此,如何加快区域品牌的培育发展,实现制造业集群与企业(产品)品牌、区域品牌互促提升,是区域保持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嘉兴依托制造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特点
1、区域品牌的分布范围广泛
一是区域品牌分布的空间范围比较广泛。到2014年末,嘉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达到26个,在五县两区均有分布。二是区域品牌分布的行业领域广泛。嘉兴基于制造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遍及全市不同性质的行业,既涉及秀洲纺织、平湖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也涉及南湖特钢、秀洲光伏等新兴制造业集群。
2、区域品牌的组织结构复杂多样
嘉兴制造业集群的行业性质、发展历史不同,使得以之为依托的区域品牌组织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1)多核竞争型。如海宁皮革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就是以慕容、雪豹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组织结构。(2)单核领导型。如嘉善太阳能制造业集群构建的就是以昱辉阳光为单一核心的组织结构。(3)寄生型。如平湖服装制造业集群内的企业大都从事代工生产,忽视企业(产品)品牌建设。(4)错位共生型。如王店吊顶制造业集群众多知名企业针对不同顾客群推出了市场定位各异的特色产品,逐步形成错位经营。
3、区域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
嘉兴制造业集群采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的策略,区域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到2014年末,嘉兴制造业集群所具有的国家级品牌达到了78个,省级品牌达到了158个,集群区域品牌、集体商标等达到了12个。“雅莹”、“友邦”等一大批企业品牌逐步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
二、嘉兴依托制造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造业集群层次偏低,区域品牌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嘉兴的制造业集群大多属于走低端道路的低成本型制造业集群,初级产品、加工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整机产品、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虽然皮革、毛衫、纺织、化纤等制造业集群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品牌效应,但它们带给人们的联想仍然是某种产品的产地,而不是高性能、高质量商品的象征。
2、自主品牌数量偏少,区域品牌建设后劲不足
目前,虽然嘉兴制造业集群中开展品牌建设的企业日益增加,但成效不够显著。部分企业依然热衷于贴牌生产,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够强,在品牌建设方面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如濮院和洪合针织毛衫业开展贴牌生产的加工企业的比例达到了80%左右,采用自主品牌运营的企业为数不多。这直接导致区域品牌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3、知名企业(产品)品牌相对匮乏,区域品牌建设缺乏有效支撑
对制造业集群而言,龙头企业在推动集群自主创新、转型与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嘉兴制造业集群却严重匮乏可以带动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升级的大型龙头企业,这也直接导致集群中知名的企业(产品)品牌的数量太少。如桐乡崇福皮草制造业集群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然而集群内仅仅拥有中辉、银杉、雪球等少数几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4、“所有者”缺失,区域品牌的管理容易失控
区域品牌为制造业集群内企业所共享,而“所有者”缺失会让区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公共物品”,如果制造业集群中的某些企业的产品发生问题,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区域品牌的声誉。同时,以集群商标形式存在的区域品牌虽有了产权主体认定,但认定过程中缺乏准入条件与品牌保护的不到位也容易导致品牌管理失去控制,从而导致区域品牌价值下降、对产权主体贡献不显著等问题出现。
三、依托制造业集群建设区域品牌的主要措施
1、建设创新型制造业集群,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创新型制造业集群的特点是质量优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与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企业之间自发地开展合作活动。嘉兴制造业集群要进行区域品牌建设,必须从低端路径向高端路径发展,不再主要依靠数量、低成本扩张优势而是通过创新优势来获取竞争力。
为此,一方面要开展标准化建设。通过加强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工作,力争将部分集群标准上升为国家和国际标准,实现产品的权威认证。
另一方面要优化集群组织结构,提升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分工为依托,在大型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型企业之间构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产业链整合度的不断提升。
2、注重培育自主品牌,保持区域品牌持续发展后劲
第一,企业要树立自主品牌建设的理念。对于嘉兴制造业集群内那些依靠贴牌生产的企业而言,其经营理念必须由以产品经营为核心,改变为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观念上来,由建设品牌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低,不如贴牌生产见效快的观念,转变到品牌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来。
第二,必须培育自主品牌塑造的能力。制造业集群内的企业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从生产制造向以科技为依托的自主创造转变,提升产品的档次。
3、着重打造知名企业(产品)品牌簇群,支撑区域品牌发展
其一,制造业集群内的大型龙头企业要努力建设知名品牌。集群内的那些持续创新能力强、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要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同时,这些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强化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带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在提高制造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其二,集群内大型龙头企业要提高品牌运营的能力。一方面,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资金、渠道等各方面优势,对集群内中小企业进行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要利用品牌优势,通过联合、虚拟经营等途径,扩大品牌经营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通过品牌运营促进集群内知名品牌数量的快速增加,逐步聚集成知名品牌簇群,进而促进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提高。
4、明确区域品牌所有者,促进区域品牌的管理
一要确立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及管理主体,明确区域品牌使用的“红线”。对已经注册为集体商标的区域品牌应由管理主体制定集体商标的使用标准和约束条款。结合不同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状态,通过实施会员制、分成制等各种办法使得集体商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要在区域品牌使用过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包括:以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共同维护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在集群层面制定区域品牌使用保护程序与内部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内外品牌进行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关于嘉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建议;http://www.0573zsh.com/news/news1248.html;2015-12-08
【区域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区域汽车品牌提升建议12-16
党委区域建设活动方案10-26
区域教研实施方案11-10
区域环境创设方案05-31
大班优秀区域活动方案07-10
中班上期区域活动方案10-09
09个人品牌建设06-09
打造集团品牌建设07-02
大数据品牌建设10-03
品牌及渠道建设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