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1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近年来,会计界议论较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真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如下:

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

2、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

(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

(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 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2、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

3、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三、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措施

1、宣传教育,花大力气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一定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据社会教育来强化。

2、净化环境。即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财会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治和道德个养的内化。我们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

3、榜样示范。即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影响财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同龄人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立体示范,同时应尽可能组织先进典形现身说法,在榜样示范中,既要注意对

先进典型加以爱护和培养,又不能人为地拔高,要在开发与挖掘中正确把握好新、老典型的宣传效果,当然,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一些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和揭露,以帮助广大财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职业道德个养。

4、“法、范”结合,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即通过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办。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和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2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1]。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又是衡量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标准。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 经济活动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原则性

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作为财会人员, 不仅要勇于坚持原则, 而且政策观念要强。只有坚持原则, 才能保障这些政策与法规制度顺利贯彻和实施。坚持原则不仅可以使财会人员通过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的管理, 对会计行业中原则性不强、信用度低下、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报表等不良行为进行坚决抵制, 而且还能预防财会人员不因频频与钱打交道而沦为丧失原则的拜金主义者。可见, 作为财会人员, 如果素质和道德水平低下, 不能坚持按原则办事, 不仅会损害自身利益, 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严重危害。

1.2 无私性

财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要以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 具有大公无私和公而忘私的精神。无私性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上[2], 要求其廉洁奉公, 不贪为宝, 发扬勤俭建国、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财务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避免误入贪污腐败的歧途。

1.3 服务性

由于财务工作遍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部门, 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工作,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面临瘫痪, 国家的财产安全也会受到重大危害。财务部门在各行各业的组织中属于后勤服务类部门, 因此, 其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须树立服务意识[3]。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对财会人员而言, 抵制不正之风, 正确把握自己, 树立服务意识对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1.4 约束性

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会计人员在进行理财时, 其自身素质尤其重要, 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必须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怎样做”, 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4]。《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需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物质财富充裕, 企业间竞争激烈, 使得原来单一的人际社会关系与利益关系复杂化。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 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下, 其价值观念受到各种消极影响, 导致出现各类问题, 使得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普遍[5]。如随着琼民源管理舞弊案、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红光实业管理舞弊案、郑百文管理舞弊案、大东海管理舞弊案、张家界管理舞弊案、银广夏管理舞弊案等的披露, 证明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 并折射出会计人员道德方面的问题。

某部门为了解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向1500多名会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某些方面有严重缺失,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日渐淡薄, 最重视熟悉法规的占24.78%, 最重视依法办事的仅占11.5%, 只有51.74%的人最重视敬业爱岗。二是会计人员缺乏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有24.3%的人表明自己不够重视配比原则, 有14.9%的人不重视谨慎性原则, 约有20.7%的人不重视明晰性原则。三是会计监督名实难符。会计监督弱化在调查问卷中所列的不良会计行为中所占比例最大, 约占23.5%;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编造虚假或隐瞒利润等行为总计占了57.5%。

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会计人员屈从领导压力, 弄虚作假

目前, 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完全领导权和管理权[6]。因此, 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 工作计划等都会受到本单位领导人的制约, 会计人员能否在工作中坚持原则, 发挥积极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 关键在于本单位领导人的道德素养, 若单位领导人为谋取不正当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维护自身领导形象, 向会计人员施加精神压力, 则会导致会计人员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在工作中弄虚作假, 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使其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7,8]。因此, 于大多数会计人员而言,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是很难做到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 从表面上看是由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表现, 其实是由于单位领导人道德匮乏的直接结果。

3.2 政府部门的观念和管理上的缺位和错位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在绩效评估中能有所成绩, 往往不考虑国有企业的现状, 盲目下大部分不切实际的加速经济增长的指标, 更有甚者为改变企业的困亏损状况, 强制企业为完成上级领导指派任务而做假账, 制造很多虚假会计信息。

3.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 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会计人员频频与钱直接打交道, 因此, 首先要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能够不为金钱所动, 但仍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其次, 一些会计人员墨守成规, 不思上进, 业务水平低, 专业知识落伍, 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 会计核算新方法没有掌握, 难以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此外, 有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很难依法办事, 有些会计人员在明确国家相关财会制度与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由于受到不正当利益的诱惑而造成大量会计信息失真。

3.4 会计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 会计监督主体没有独立的人格体现和组织依托, 使得其在监督上往往不到位。当经济活动中企业财务行为与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相悖时, 时常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使我国当前会计监督功能严重弱化[9]。由于目前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分工不明确, 导致其在功能上相互交叉, 使得各部门监督难以有机结合, 落到实处。我国会计监督手段不强硬, 违法主体借鉴处罚力度的差异, 出现宁交罚款也要违反国家政策偷税漏税, 处罚手段的薄弱, 导致不法行为的猖獗, 同时, 会计事务所虽每年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验证, 但从其力度、深度、广度方面也不能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相应支持。此外, 很多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 但由于其工作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者, 在会计制度与企业利益相违背时, 几乎起不到监督作用。

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的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中的特殊形式, 它与一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紧密相连, 却又具有其特殊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能有效引导会计人员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会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既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又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 并且要用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抵制不正之风。其次,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作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了解与会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还需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时事政策知识、电脑知识以及财政税务知识等。最后, 其有利于反腐倡廉活动的开展, 在社会活动中, 诸多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等违法乱纪行为都要经会计人员之手。其主要责任可能不在会计人员本身, 可能是由于领导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法》达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目的;与此同时, 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逐渐培养个人职业道德责任心, 学会正确使用会计权利, 忠实履行会计职责, 使自己成为一名职业道德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

5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现状来看, 职业道德内容不规范、措施不健全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会计事业的发展, 也削弱了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5.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 将职业道德教育于具体案例分析中, 既能加强会计人员对其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 又能为其提供一种意境, 迫使其去面对所需处理的问题, 培养其分析、选择解决方案, 制定可行性计划的能力[10]。其次, 要加快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 建立会计信用激励制约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11]。最后, 不仅要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知识, 倡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而且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全民道德教育中。

5.2 建立会计监督机制, 以法管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则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会计监督机制包括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和社会监督会计人员两方面。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 会计人员要按照相应的会计程序, 依据我国财经工作的政策与财务管理制度, 发挥好核算和监督职能的作用。社会监督一方面是由相关部门要对会计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检查, 起到督促作用。另一方面由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如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检查与评估, 帮助会计人员正确认识和执行我国财经工作的政策和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此外, 还要发动同事与其它社会成员对其职业道德进行监督[12]。

5.3 加强惩处力度, 严肃财经纪律

首先, 要从法律法规上增加相应的处罚措施, 并加强对造假会计人员的处罚力度[13], 使其因获得某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付出远大于其所得的代价;其次, 执法部门对经济活动中会计人员各类违法行为, 如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的行为、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以及违反国家建设投资项目管理的行为, 要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不仅要按现有规定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而且对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整治和规范, 完善监督体系, 增加职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 对因虚假会计信息而遭受损失的使用者要进行相应赔偿。

5.4 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保证工作质量

财政部1996年出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施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可以使会计人员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有所熟悉, 加强其内部监督, 有效杜绝财务内部控制所产生的漏洞, 有利于财务风险的监控[14];不仅能有效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而且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组织内部的调整与变动可以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 为会计人员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 激发其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5.5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避免因受单位负责人的强令、授意以及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导致造假事件的发生。其次, 完善相关制度, 严格把关从事财会工作与总会计师的资格与条件。最后, 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制度[15], 提倡终身接受教育,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更新知识。

5.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法制监管

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 尽量完善现有《会计法》中尚未规定违反会计法的民事责任, 以及要加强《会计法》与我国现行《刑法》的衔接问题, 对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 要增加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文。此外, 我们要借鉴其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的国家的经验, 相应地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 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者, 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得以保护, 同时达到有效遏制失信行为的目的[16]。

6 结语

会计工作分布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会计人员需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提高其诚信度和道德水平。而且, 会计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 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 还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加强对违纪违法的处罚力度,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广大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信息被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 其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遭到社会的质疑, 迫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对所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必须从监督制度、会计人员自身、单位领导人、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3

摘 要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的焦点。会计科目主要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本文作者仅就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的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希望能够为会计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 职业道德 价值取向 行为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科目发展至今,其理论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形成了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八项基本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来引导和规范会计工作人员,使会计人员无法形成正确的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1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1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體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引导、促进、保障和制约作用。然而,法律实施的过程不是机械的,需要合适的人去正确地执行,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很难想象会计法律法规会得到有效实施。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法制建设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2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其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多的关注公众利益。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是由会计职业活动所生成的产品决定的。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及社会公众服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面很广,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将影响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在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说,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2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创新

2.1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之中

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一致性。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以会计法律法规做保证,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来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只有转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品质,才能在会计行为中真正扎下根,达到治本的目的。为此,既要坚持不懈的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德治理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法治与德治虽然具有一致性,但是二者始终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二者不能混淆,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之中。

2.2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行业自律是会计职业组织对整个会计职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过程。在会计职业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一般由会计职业组织制定。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的自律机制,有效发挥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通过会计行业组织强化自律管理和行业惩戒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组织,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作出了积极努力,研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但是,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组织建立较晚,自律性监管还比较薄弱,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实施与惩戒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3构建财政部门推动,社会各界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

首先是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列入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组织和宣传。第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强化对会计人员行为的约束,强制引导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第三,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可以使广大会计人员像重视专业技术职称一样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形象,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第四,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执法检查相结合。通过检查,一方面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对各单位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情况的检验。第五,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会计法》明确规定,对于那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会计人员,应当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行为准则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5.

[2]车进国.论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关于绿色会计建设的社会调查 篇4

在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绿色消费日渐盛行。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重视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无视环境问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必然会对社会造成长久的危害。因此,企业应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将环境信息纳入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承担起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企业,不再单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构成的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所履行的受托责任也应涵盖环境效益,这种受托责任不仅是经济责任,还包括环境责任。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态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相关的财务问题愈加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以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研究序幕。进入二十余本世纪以来,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领域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流量成本法。它有时也被称为物流成本法或物能流成本法等。这种方法现已被应用于欧美和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到环境管理系统中。加拿大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同样也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呼吁。由英国查尔斯王子发起的绿色会计论坛又有新进展。包括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在内的16个国际会计组织,共同签署了绿色会计五项原则,旨在推广“环境关联财务报告”,使得公司的业绩表现与公司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之间的关联性更加清楚、准确并且始终贯彻。16个国际会计组织承诺将在此领域开展培训及联合研究。通过签署此五项原则,CIMA向活跃于全球工商界的17万会员及学员强调:绿色会计信息不仅为现下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CIMA将通过培养未来财务人才,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这个职业。极具影响力的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布鲁特兰委员会)在1987年认可了对绿色会计的需要,同时号召:“每年对环境质量的变化报送年度报表并对国家环境资源的储量加以审计”。委员会指出这类报告“对于获悉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和富足的真实情况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正确评价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与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公布相关报告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倡导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国家会计体系中来。至此,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法国、荷兰、德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建立并规范起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著名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将环境成本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成本对个人、社会、环境产生影响而企业不用在财务上直接承担的外部成本。内部成本包括常规性成本、隐性成本、偶发成本和形象及关系成本;外部成本包括环境恶化成本和对人的影响指出。通过确认、评估和

正确地分配环境成本,绿色成本会计对是否缩减环境成本支出提供适当的信息和建议。由上述的内容,可以总结出绿色会计在各个国家的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绿色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绿色会计实务及环境法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要依据技术处理方面的专业标准。绿色会计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及职业团体的有组织的行为,即建立环境法律(法规),制订和实施专业标准。

2、绿色会计信息不完整

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来说,有效地搜集和评估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的局限性会使得管理决策依赖于不完整或不精确的信息。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把环境相关的成本放入制造费用当中,而不是直接记入产生该成本的流程或是产品当中。这就给环境成本核算及环境投资决策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原材料的购买、产品定价和产品种类搭配管理上的决策往往很难及时作出。基于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会计通常不记录与未来环境相关的成本,并且会计通常也不记录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成本。

3、建立绿色会计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要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绿色会计纳入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同时,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若不采取措施实施环境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会更加严重。但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来构建一整套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二)国内研究动态

健全我国绿色管理会计体系,促进绿色管理会计在发展决策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务还处在初创阶段,绿色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尚未建立,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也表现得极不平衡。虽然我国在如何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并进行相应的环境成本计算的研究上有了一些成果,但还应看到我国与世界上绿色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绿色管理会计理论指导环境投资决策,必须健全我国绿色管理会计体系。

1、发展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2、发展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3、发展绿色会计是加强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

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4、发展绿色会计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新的国际热门话题。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入地研究阶段,包括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等。我国要想和世界接轨,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语言首先应该具有国际化的水准。所以在国际趋势向绿色会计转变的时候,我国应该坚决的进行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绿色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的不完整,完善了从生态环境出发,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绿色会计将自然环境纳入成本中计算,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全面地监督反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有效地使企业在提高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控制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采用,做好对环境的保护,确保企业自身可以长期发展下去。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研究的思路

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应该组织环境学、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与会计学等领域的专家联合开展研究,探索我国现实条件下的环境核算理论与方法体系。由于绿色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为此,会计理论界应加强研究,积极探索。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总结出的关于论文的研究思路:

(一)概述绿色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二)绿色会计的普遍发展目标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所面临的困难

(四)对我国构建绿色会计提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p285

[2] 孙志梅.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北方经济,2005,p68-70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p96 [4]Allen L White.Accounting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EPA Journal ,2002, p25-30.[5]Alex Mathias.Is there life beyond the P/E ratio?Euromoney,London, 1999

[6]李连华.论环境会计的概念及学术特征.北京:当代财经,2000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5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家庭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家庭特点的家庭道德建设新路子,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扎实深入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效,有力促进了广大城乡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一、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1、通过活动挖掘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借助于妇联组织不同层次的妇女力量,深入挖掘发现先进典型。近年来,区妇联利用各种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选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认真开展先进评选推荐,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就业创业、社会公益事业、五好文明家庭、维权志愿者、助人为乐模范等精神文明典型。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评选,选出事迹突出的模范,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在网站,媒体上公开,号召广大妇女同志都向他们学习。

2、通过宣传宣讲推动家庭道德建设。区妇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推动家庭道德建设。近年来在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妇女网,江苏省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广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宣传她们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先进事迹,弘扬她们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身边的真人实事大力宣传家庭道德建设,用道德的力量感召妇女、鞭策妇女。

3、运用文化活动弘扬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浦区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大讲堂、亲子大讲堂、女企业家协会、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和平台,围绕热点话题,坚持美德引领,邀请了成功的女企业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示范讲座。区妇联通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家庭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邻里融洽、家庭和睦,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家庭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着家庭,给家庭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催生着现代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状况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是婚姻关系日益脆弱。近年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婚姻脆弱的突出表现,这一情况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沿海及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市场经济下金钱和物欲的腐蚀,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不同性质的婚外情、家庭财产纠纷和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血亲纽带不断松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亲子间缺少共同话题,难以沟通。加上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正面的批评,致使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血亲纽带松弛,直接导致“孝子错位”与“厚小薄老”,家庭关系中普遍以儿孙为轴心,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始逐步丧失。另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老人晚年孤独、寂寞、悲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邻里关系渐趋冷漠。人首要的关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悬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区中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一种最基层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家庭的普遍存在,无线通讯和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原来拥有地缘优势的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减少,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公共利益、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三、家庭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家庭道德建设重在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会有所提升,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就会逐步形成。

1、以学习培训引领家庭道德文化的构建。要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抓手,结合 “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妇女大讲堂、留守流动儿童书屋为平台,顺应广大妇女和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讨论座谈、读书活动、演讲征文、宣讲报告等学习方式,推广终身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学习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维权驿站等机构,提供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法律知识,力争源头预防和化解因不懂法、不懂生活艺术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纠纷。提升道德鉴别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良好家风。

2、以特色活动推动家庭道德建设的深化。为使家庭道德建设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要依托妇联宣传教育阵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做好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家庭道德建设发展规律,抓住每年“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开展 “最美母亲” 评选,“美德进我家”、道德模范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培树表彰各类优秀典型。组建家庭健身队、巾帼文艺宣传队等若干家庭志愿者队伍,建立妇女文化活动点、家庭文化中心户,开展“美在家庭”、“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示”、“家庭运动会”等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实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母亲等特殊群体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扶贫帮困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不断延伸家庭美德建设,提升家庭道德修养,突出家庭文化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家庭道德建设新模式。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当前,全县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口68治理发愣功人。在校学生26354 人,其中,男生14310人,女生12044人,单亲学生813人,残疾学生158人,贫困学生2373人,劣迹学生127人,流动学生921人。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公民道德建设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广泛认可,网吧治理等初见成效,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调查表明,我县未成年人的主流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今天的未成年人非常关注个人的发展,他们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调查表明,有78.7%的未成年人自我评价较好,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敢于维护个人的权利。同时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以学历期望为例,有75.9%的未成年人希望获得大专以上的学历。

2、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今天的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教师平等待人,要求与家长和平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未成年人的心灵。同时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富有宽容精神。相当多的未成年人能够尽力给处境不利的同学以帮助,多数未成年人能对不同意见持容忍和接纳态度。

3、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今天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比较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身体力行,他们渴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4、喜欢具有探求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未成年人热爱学习,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如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等。

5、乐于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有92%的少年儿童希望加入少先队,78%的初中学生希望加入共青团;80%以上的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感觉快乐,相当多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90%以上的少年儿童渴望做队干部,在少先队组织中找到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是,综合多种情况,当前,我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感到不快乐,关键是自由支配时间少,教育内容多,课业负担重,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独立自信的心理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不够。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较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外界的要求、期待、规定或威胁让他们疲惫不堪。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压力,如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及其他源于自身而无法说清的矛盾,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早恋等实际问题时,缺少适新应变的处理能力。

2、校园师生间出现隔阂现象。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抗挫能力差,师生间沟通交流障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怕老师说自己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批评自己,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家长来学校。对老师的批评和管理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敬而远之,不愿主动接近老师,自己有什么想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宁愿找同学、找朋友研究,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请老师帮忙。

3、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中小学生厌学思想严重,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逃课。有的未成年人在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有的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学生在课余、节假日时间到网吧玩的现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念,唯我是从,同学或小朋友间稍有微词就大打出手。

4、思想道德与物质生活失衡。调查显示,当前我县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大多数处于较好水平,手头不断零花钱的孩子占一半以上。然而,其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度与物质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在最基本的“拾金不昧”的行为取向中,认同私占、私分的被访者达到8%,另有10.5%的未成年人表示只有在别人知道的情况下才交出去,这种明显损人利己、违背基本公共伦理规范的比例居然高达18.5%。对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竟有

15%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只要能办成事都无所谓。

5、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部分未成年人特别是一些流入社会的未成年人,耳上钻孔,裤子挖洞,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调查中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们的业余爱好中,看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占了80%以上。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这些正处在长知识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不感兴趣,如今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大多颇具感官刺激和暴力色彩。

二、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深刻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欠和不足。综合调查反馈的各种情况,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不良家庭教育是产生“问题未成年人”的“前奏”。当孩子出现品行上的偏差,甚至成为难以管教的“问题未成年人”时,77%的家长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61%的教师也认为产生“问题学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一是家庭管理不到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疏于管理。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不屑一顾,也有的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或父母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孩子。当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伙伴相聚时,由于各种挫折带来的失落感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慰藉,他们很容易混在一起,进而不良习性相互感染。二是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中由于“父母双亡”、“父母感情不好”、“父母离异”、“父母再婚”而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三是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之后,有的家长并没有认真反省自身对孩子教育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孩子回家后依然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对待他,平时娇惯放纵,助长了孩子贪图享乐思想和为所欲为等行为方式的形成;犯错误时就对其棍棒相加,使孩子承受皮肉之苦之后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父母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存有诸多的不放心,担心孩子与坏人交往,担心孩子寻衅滋事,不允许孩子与外界联系,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在父母的严密监视之下。这种“犯人式”的管理,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丝毫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五是向孩子排泄不良情绪。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孩子回家后,依然不能摆脱自身的不良情绪,把孩子当做发泄的对象,唠叨、诅咒成了家常便饭。使孩子承受太多的不良刺激,而得不到积极帮助和鼓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

2、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在调查中,56%的被访未成年人反映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打击。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经常出问题的未成年人,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中小学生“辍学”,有一半以上是和父母责备有关。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冲动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在社会上按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

3、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辍学”的基本原因。调查显示,有54%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离开学校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辍学”的基本轨迹。在“辍学”后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中,上学期间曾经有旷课、逃学经历的高达62%。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习状况处于“中下等”和“根本跟不上的学生”,旷课逃学的频率也相当高。这些旷课、逃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在以分数或者以学习状况作为衡量好坏学生唯一的或为主要标准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赞许。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在上学期间学习“跟不上”的,有79.3%的人自述“没有”或“很少”受到过老师的表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歧视的高达40.9%,学习不好的孩子更缺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被老师和同学所嫌弃,回到家里更少不了父母的责罚、打骂,进而加剧了旷课逃学的不良行为。这些学业失败的孩子,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尤其是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许多人有着学业失败、心理压抑、家庭不幸福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赖、相

互支撑的哥们义气便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等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问题未成年人”的“温床”。社区中的文化娱乐场所,是家庭、学校之外未成年人闲暇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可以学习一些在家庭、学校中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但是这些地方人员复杂,一些活动内容不健康,甚至成为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这里可以诱发违法犯罪动机。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之所以违反国家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可能让未成年人无偿在这里玩。而未成年人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来源,当他们没钱消费的时候,便通过偷、骗、抢等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是不良交往的主要场所。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容易藏污纳垢之地,来往此处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闲散少年,他们是有相似经历、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人,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也难免在彼此交往中发生冲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这里是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为了达到营利目的,不惜以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招徕顾客,有的甚至就是直接从事色情服务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看过黄色信息的城市闲散未成年人中,有55.7%的人是在网吧、录像厅看的。未成年人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活动,很容易接受不良因素刺激,形成扭曲的心灵,一不小心就会违法犯罪。

5、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遍存在偏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主要看考分、看升学率。为了安全和怕出问题,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社会实践、传统教育、郊游、踏青等活动基本不开展。二是歧视差生。在分数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只围着“尖子生”打转,而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有的对“差生”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操之过急,效果不佳。三是校园治安较乱。有的学校不注意校园治安管理,教师只尽上课的义务,不注意学生动态。对学生无故旷课调查了解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来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随意进入校园骚扰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大量初中毕业生过早地流入社会。由于高中招生少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初中毕业生无法继续上学又无法就业,只好在社会上混。对社会、对学校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要在创新上着眼,在求实上着力。创新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新内容,努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创新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党委政府《安排意见》、县委《实施方案》,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开辟专题栏目,跟踪宣传报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典型宣传,扩大新闻效应,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要广泛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做好对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阅报栏、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2、抓重点环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教育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育人准则。改变过去单纯以考分、升学率评估办学好坏的作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化教师队伍。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关注“特困生”和“差生”,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人格,不歧视、不侮辱“差生”。要根据独生子女抗挫性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实际,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小发明、小制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远离恶习、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尽量让更多的初中生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减少过早流入社会未成年人数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妇联在牵头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形成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扩大家庭教育宣传阵地,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教育到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实现“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社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对特殊群体从生活、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与关怀,使之能健康成长。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休闲活动场所等阵地资源、人才资源,突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鼓励和支持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阵地资源,向社区的未成年人开放。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3、抓阵地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水平,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县展览馆、烈士陵园、抗联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加强对现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体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各中小学的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在节假日期间要全天开放。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艺术、书法、计算机培训及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未成年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要求。

4、抓载体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实效。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六讲六做”活动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从一日常规和言行举止入手,抓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生活的实际做起,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加深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去。

5、抓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游戏厅、歌厅、舞厅、网吧和音像市场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认真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通过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对社会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出售和传播黄赌毒制品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依法严厉查处。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7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予以规范, 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这些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 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 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二) 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 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做出规定, 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 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 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到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 规范会计职业行为的基础

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 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利于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 因为会计行为是受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影响和支配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 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四) 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会计职业活动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或者是虚假的会计信息, 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 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使服务对象决策失误, 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诚实守信,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结合会计职业活动, 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能坚持会计法律和会计准则, 甚至通同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 会计人员面临着职业道德冲突的选择。如某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骗取上市资格, 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下, 采取会计政策变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 虚报利润上亿元, 使公司股票得以上市。随着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深入, 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逐步由半独立型转化为完全的依附关系, 为“老板”的服务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 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二) 会计人员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当前,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 以身试法,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的会计、出纳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 采取各种手段贪污、挪用公款, 数额高达上千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只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 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三) 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目前, 从媒体和执法机构披露的情况来看,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出于小集团利益的思考, 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为:会计凭证做假、会计账簿做假、会计报表做假。这种种做假行为掩盖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进行。如我国证券市场连续不断发生的琼民源、鄂猴王、郑百文、银广夏以及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维旺迪等公司的业绩骗局和财务欺诈案, 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 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为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带来诚信危机。

(四) 注册会计师违背审计准则

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 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 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 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误和故意造假的行为, 却不予指明, 并加以虚假的陈述, 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有的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循审计准则或者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来履行审计程序, 以致丧失了应有的职业谨慎, 不能发现委托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误报、漏报错误, 往往造成重大过失, 孕育了巨大的审计风险。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成因分析

产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只有认真分析原因, 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其主要成因为:

(一) 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随时发生着变化, 人们的利益格局也势必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 必然引起道德冲突。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 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 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 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 并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 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 也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 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 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 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以及任职产生的业绩。所以, 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 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 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 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绝大部分就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示、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可想而知, 在这种从业环境下, 会计人员无法坚持客观公正, 无法做到依法办事。

(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 只片面注重智育, 而忽视了德育。会计专业的大学、大专院校, 基本没有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教师在讲解有关内容时, 通常也是一带而过, 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会计人员, 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不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的弱化, 势必造成会计人员思想意识的混乱, 道德基石的动摇, 行业自律能力必然受到限制。

(四) 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备

我国会计职业界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会计职业界纪律松弛, 对违法违纪行为惩治不力, 缺乏道德自律组织, 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会计监督, 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行政监督标准不一, 各部门在执法上各自为政,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致使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会计道德观念, 玩忽职守、丧失原则、损公肥私、弄虚作假, 这些现象与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健全

我国会计领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出台了相关规定, 但是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方面却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规范不配套, 表现为会计人员坚持会计准则的法律保障制度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

(六)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现在, 有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老化, 专业技术水平低, 综合业务素质差, 缺乏必要的电算化知识, 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从严要求。有的会计人员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 对会计制度、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以致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迷失了方向, 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不计成本地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监守自盗, 违法乱纪, 丧失了会计原则, 丧失了会计诚信, 丧失了会计的立身之本。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制定有效对策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一)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忠实的履行自己职责, 不断提高技能, 勇于革新, 争做行家里手;职业谨慎, 信誉至上, 保秘守信, 不为利益所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纪守法, 尽职尽责;依法办事, 实事求是;熟悉准则, 遵循准则, 坚持准则;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 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行为加以约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 坚持会计诚信原则,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会计是诚信行业, 如果会计失去诚信, 弄虚作假, 欺诈舞弊, 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 会计业的生命力就会随之完结。朱镕基同志提出:“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作假账”, 这既是对会计人员的勉励, 也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坚持会计诚信原则主要是从思想意识、道德水平、综合素质上对会计人员实施全方位的诚信教育, 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保持职业良知。不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 伪造账目, 弄虚作假, 扰乱资本市场, 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杜绝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 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泛滥的形象。所有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都应该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 正确核算, 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 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形成“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职业氛围, 维护职业信誉, 共同构筑会计诚信“长城”。

(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包括3个层次: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即对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即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持续再教育。对这3个层次的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 成为会计人员终身必修课程, 并注重业务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 健全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由:注册会计师执业品行规则、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财务经理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由此, 我国也应该健全与完善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操作性强的、有权威性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应当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惩戒规范等。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制约和监督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 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执法必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汪秀婷王松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工业和商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大量人才需求, 文章结合创新教育相关理论, 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进行调整, 结合该专业的特点, 构建了营销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对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

严”, 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学习,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 实务处理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 更新知识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 为企业决策层、政府部门、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学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 通过举办座谈会、研究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形式, 广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 弘扬正气, 树立诚实守信的新风尚,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以此造就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六)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加强对单位领导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遵守职业道德光荣, 违背职业道德为耻的社会风尚, 对威逼和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强权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 以此来净化会计从业环境, 减少单位负责人授意、指示、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这是指推进会计委派制度, 使委派会计的人事关系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系、教学方式以及人才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对营销专

管理者的控制之外, 改革其对所在单位的依附关系, 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从而理直气壮、客观公正地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是会计人员执业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保证。

(七)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督与奖惩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 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应该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遵循情况的监督工作, 根据监督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 从而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监督与奖惩机制。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是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督部门。这些部门应将会计职业道德监督与奖惩同会计从业检查,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考评以及会计人员评优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对于认真执行会计法, 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 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 应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可以通过发放奖金、晋升工资、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在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评、聘用上给予优先考虑等方式来进行, 并利用公开刊物等大众媒体予以广泛宣传。而对于不诚信, 违法乱纪, 玩忽职守,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业人才的需求将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 市场不仅需要大量的营销专业人才, 同时对营销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2007年人事部统计报告中显示,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职业需求排名中, 市场营销位居第一。前我国已经开设市场营销专业 (本科) 的高等院校共130余所,

应采取责令限期改正, 罚款, 给予行政处分, 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处罚措施, 构成犯罪的, 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职业道德监督与奖惩机制有利于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稳健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需要在理论上深入地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 会计职业组织, 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紧迫性,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方式, 开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局面。这样, 会计职业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 高尚的精神风貌, 优良的社会公信力,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 2003.

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思索 篇8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的,会计职业者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不充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法律规定的各相行为准则,规范和约束着会计人员行为,要求会计人员不得做出违法的行为,是对会计人员行为活动的底线要求。但是,会计法律制度并不能面面俱到的要求他们遵守爱岗敬业、强化服务等进行具体的要求和规范,这正是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价值,对会计法律规范进行补充,来进一步约束会计人员的各项行为。同时,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在进行各项会计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人的信念能有直接支配人们的行为活动,一个恶的信念引发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想要从根源引导和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人员提出了积极健康的信念,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从而就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体现他能否认真的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会计职业者的自我修养。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是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爱岗敬业,并在工作中不断要求进步的工作者,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由此来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会计职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某些会计人员为了取悅领导不惜做假账,借以完成考核指标,骗取荣誉。《公司法》、《会计法》、《刑法》等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了不少处罚手段,但在我国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者的制裁很少。

(二)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现阶段,会计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些漏洞,一些不法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会计人员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的观念已司空见惯。另外,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监督失控,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三)会计人员利益驱动,丧失职业道德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待完善,制度和法规上还存在一定漏洞。会计人员不能如实的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有些企业往往为了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时根本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为了保持现有职位,博得领导的赏识,他们不得不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蒙骗报表使用人,这种行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熟悉法规,敬业爱岗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财经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当敬业爱岗,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使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另外,

(二)保守秘密,搞好服务

会计人员不能私自向外界透漏单位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守本单位的相关信息,这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此外会计人员的宗旨就是为企业服务,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锻炼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客观公正,依法办事

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务应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核会计信息,而不是随心所欲,照搬照抄。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办事,按照会计法律、规章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论财务会计的价值创造.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02).

[2]赵洪金.退职村会计的忧虑.农村财务会计.2009(04).

[3]关于葫芦岛市部分地区实行挚寮恫莆窕峒拼碇茢情况的调查报告.农业经济. 2003(01).

上一篇:《如果麦子没有考验》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幼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