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简单组合》(精选7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2.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摆一摆
课件出示: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理解题意。
①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2)自主探究。
①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交流方法。
①学生汇报,选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预设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a.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b.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他们的和都是12,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最终得出下表:
方法二:画图法。
……
②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4)回顾思路。
课件演示回顾解题的过程。
(5)优化方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交流。
2.对比理解
(1)今天学习的问题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
(2)回顾用5、7、9这3个数字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定学生汇报,梳理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3.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选3个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解法。
(4)学生解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5)小结:在握手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亲身经历在组数、握手活动,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付钱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全班交流取法,强调:付钱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2.组钱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提示:可以按取1枚、2枚、3枚的顺序进行组合。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取书
(1)课件出示4种不同的书各1本,如下:
《少年博览》《小主人报》《中国少年文摘》《快乐阅读与作文》
小明从中取出两种书,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指定不同取法的学生汇报交流,强调:取书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4.选路
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可以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可以走,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1)小组内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法来分析。
(2)学生作业展示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 如体育运动项目中足球、乒乓球等比赛场次的安排、各种数码的排列 (组成密码) 及电话机容量与电话号码升位的问题等。
排列与组合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内容, 只安排了最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排列组合知识应用广泛, 是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的基础, 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好素材;有序和分类思想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和方法, 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 也是人们从事学习、科研、经济和法律等活动 (如侦破、审理案件) 常用到的重要知识。关于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者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 能运用数学言语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也就是说, 通过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学习, 学生逐步学会简单地、有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初步具有全面而有序解决问题的意识。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事例, 如用数字卡片 (有序) 排列, 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猜测及应用直观图示等解决问题中, 和谐而自然地渗透有序和分类思想。
例题1的教学, 建议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你能用2张数字卡片摆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先猜想, 然后摆一摆, 经历摆的过程, 体会改变2张卡片的排列顺序, 所摆出的两位数不相同。引导思考:还有第三种摆法吗? (结论是否定的。) 从而得出:2张数字卡片只可以摆出两个两位数。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仍然先让学生独立猜想, 然后摆一摆, 进一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 多数学生不能有顺序、有条理地操作与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与总结思路的过程中,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怎样操作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正确答案?这是有序与分类思想的精髓。根据学生认识的差异性, 教师可适时演示点拨:让学生试着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 (或从大到小) 的顺序摆。如, 按从小 (十位数字) 到大的顺序排列, 先把最小的数字摆在十位上, 另外两个数字分别摆在个位上, 依次得到:12, 13, 21, 23, 31, 32;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先把最大的数字摆在十位上, 另外两个数字又分别摆在个位上, 依次得到:32, 31;23, 21;13, 1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3张数字卡片可以摆几个两位数。在教学例1之后, 适当改变数字卡片的数, 如, “用数字卡片4、7、9能够摆成多少个两位数?”“用数字卡片1、8、6又能够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可以看出, 数字卡片变了, 但方法不变, 这样的训练, 比较切合二年级学生初次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时的水平, 更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做一做”第1题是“握手问题”, 通过“握手”活动渗透“组合”知识。我们可先让学生想象三个人互相握手的情景, 再猜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 三人一共握几次手?”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可以请三位学生进行“握手”演示。如, 先以甲为“标准” (甲站出来) , 分别与乙和丙握手 (共两次) , 最后, 乙、丙两个人再握手, 共握手3次。启发学生想想, 如果乙 (丙) 先分别与甲、丙 (乙) 握手, 结果会如何呢?通过讨论, 让学生理解, 无论“谁”先与其他的人握手, 结果都是相同的, 即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三次手。
接着用直观“图示”加深对有序的理解 (如下图) 。
“做一做”第2题, 是关于“人民币组合”的应用问题:“要买一本5角的 ( ( (拼音本, 可以怎样付钱?”“组合”付款渗透着“有序”与“分类”的数学思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 要在所给币值中挑选组合成所需的币值 (付款方式) 并且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相互补充, 把所有适合要求的付款方式说出来。如:
第一种付钱方式:1张5角纸币。
第二种付钱方式:5个1角硬币。
第三种付钱方式:2张2角纸币, 1个1角硬币。
第四种付钱方式:1张2角纸币, 3个1角硬币。
(注意:第三、四种情况, 不管先付纸币还是先付硬币, 其组合都认为是相同的, 它与顺序无关。)
《简单的组合与排列》是义教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一个知识点。
在执教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交换法、排头法”组合与排列两位数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意外 地形成了一个课堂高潮,学生们精彩的表现令我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参加一次有奖竞猜活动,中奖者奖给一朵带“奖”字的红花。话音未落,同学们已兴奋起来,有的举起拳头喊:“哦赛!”
接着,我宣布中奖规则:
1、本次中奖活动的号码是两位数。
2、中奖号码是由2、3、4、5四个数字中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
3、写出由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两位数者方能中奖。
然后提示到:试用刚学到的组合排列的方法,想一想,怎样才不至于遗漏?
(这时,学生各个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专注地听着,都摆出一副想拿大奖的架势。)
师:动笔写出来吧!惊喜大奖等你拿呢!
话音刚落,学生们拿出笔,伏案写起来,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过后,各个兴奋地举起手,你看他们面露微笑,似乎等着拿奖了。
生1:我写出10个两位数,依次是23、32……我用交换法想的。
生2:我写出8个,依次是……我用交换法想的。。
生3:我写出12个两位数,依次是23、24、25……我用排头法想的。
这时,师问:还有不同答案的吗?与生3的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噢!全班学生的80%都举起了手。
我宣布:举手的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都中奖了!立刻,教室里欢腾起来,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排列才不至于遗漏?”
生1:排头法。
生2:有规律的排列。
生3:交换法。
生:4:有顺序地排列。
师赞许地点点头:“对,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只要有规律、有顺序的排列,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课上到此,“有规律、有顺序”的排列与组合的思想,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已有体验,渗透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生成了新知和技能。这一小插曲,为本节课增添了光彩。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回味之余,我感悟到:
一、数学教学要富有挑战性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教学片段从内容上,在教材范例中的两个数字和三个数字组合与排列的基础上,扩展到四个数字的组合排列。适当加大了难度,使学习内容富有了挑战性。学生刚刚学会用交换位置和排头方法,组合排列由两、三个数字组合排列两位数,兴犹未尽。此时,老师提出由4个数字组合排列两位数,大家都有再次验证刚学到的方法是否灵验的心理,也想试试自己是否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之选用了“比赛”的形式,运用了学生的好胜心理,也具有挑战性。这样,内容和形式达到有机结合与统一。因此,课堂气氛骤然升温。学生参与情绪达到了高潮。
二、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往,我总是先入为主,从结果出发,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教材现成的结论。行为上,总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过程或一个一个完成课堂练习。而今天,我只是提出问题和方式,交代比赛规则,完全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而采取“猜奖活动”方式,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这一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学习之中。
三、建构过程开发――变静态接受为动态生成。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城市鄢城办事处窑湾小学刘敏【课题】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一张5角、两张2角和五个1角的硬币,奖品“智慧星”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咱们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明明要带领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数学广角,你们高兴吗?看谁表现好,就能得到老师这里的“智慧星”哟!(随机板书课题
2、师:数学广角里好好玩儿呀!小朋友想进去看看吗?可是问题是:每位小朋友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哟!儿童票一张5角,你们带钱了吗?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些钱,想一想可以怎样准备钱?
3、展示学生的不同拿法。
师:5角钱有这么多拿法,真棒!真有趣!好啦,现在我们可以进去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先去数字宫看看吧!咦,他们在做什么呀?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请小朋友们先独自摆摆,可以边摆边记,说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摆完后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另一
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看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你们摆了哪几个两位数? 学生汇报摆的结果。
师:其他的同学摆两位数时,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告诉我!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掉、也不重复呢?请4人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师:哦,大家采用不同的方法都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看来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板书:排列,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进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数字宫的问题,大家高兴吗?想不想握手祝贺一下呢?其实握手也很有学问呢!猜一猜:我们三个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
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是这样的吗?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讨论交流: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
小结:两个数字可以交换位置而组成2个不同的两位数,但两个人握手交换位置后仍然是这两个人在握手,所以只算一次。
结论:摆数可以交换位置,与顺序有关;握手交换位置没用,与顺序无关(适时板书: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
师:现在我们去哪里玩呢?想不想知道聪聪在做什么?原来聪聪正在家里为穿什么衣服发愁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帮它呀?(出示课件:,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是怎样搭配的?
2、乒乓球比赛。
师:同学们,帮聪聪选好衣服了,真开心呀!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去看看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一共要比几场呢?谁能很快说出来?大家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比三场呢?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不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都去哪里玩了?数学广角里好玩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探究,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1)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2)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3)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4)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5)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6)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1)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1)(2)(3)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3)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四、数学乐园。
1、连一连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右面看
2、选一选
ABC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和;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和,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简单组合体的概念,学会观察、分析图形,提高空间想象
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学会通过建立几何模型
来研究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的学习时间.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材料,学习新知
材料一: 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学科,只有把我们周围的物体形状正确迅速分解开,才能清醒地认识几何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和球)是构成简单组合体的基本元素.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学习了柱、锥、台、球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结构特征来描述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材料二:观察下面几个图形,谈谈你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你能找出这些图形都是由哪些简单集合体组成的吗?
常见的组合体有三种:多面体与多面体的组合;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组合;旋转体与旋转体的组合.其基本形式实质上有两种: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的简单组合体.【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基本上都能达到学习目标要求.三、【练习与巩固】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该下列练习
练习一:教材第7页练习1、2题;
思考:<1>已知如图1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BC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 成的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图2)<2>如图3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的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图4)
【教学效果】: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学习要求.四、【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9页习题1.1A组第3、4题;
2、选做题:一直角梯形ABCD如图所示,分别以边AB、BC、CD、DA为旋转轴,画出所得几何体的大致形状.五、【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由于这节课比较简单,所以学生接受也很快,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六、【教学反思】
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 通常都将教育媒体作为教学内容开展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教育媒体为课堂中教育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 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化为更为直观的信息。而通过对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 使课堂内容呈现方式更为灵活多变, 也更能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进行充分的调动,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 进而获得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经验显示, 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将课堂内容同现代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 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结构。
二、初中英语多媒体组合典型课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根据我国现行的英语大纲及教学目的, 可以将初中英语课程归结为以下几种典型课例类型:综合新授、阅读训练、复习巩固以及交际运用课程。通过这几种课型在课堂中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性使用, 能够对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基本要素进行整体的协调, 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三、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1. 综合新授课
在此类型课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学生新的语言材料、本堂课程中即将讲授的新单词语法知识, 以及听说读写的相关新功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信息输入, 并将新学到的知识基本消化。在此环节中, 首先由教师将上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并过渡到这堂课的学习之中, 并对相关新知识开展讲解示范。当知识已经传达给学生之后, 就应当组织学生对新知识的新句型、语法进行训练, 并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
在此环节中, 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主要以视听媒体为主,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录音, 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 特别是对新授生词的理解、记忆。比如在What do people eat?这堂课中,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世界不同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如sushi (寿司) 、Hamburger、Pizza、Dumplings等, 从而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的同时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 阅读训练课
在此类型课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运用并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学习知识面以及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学生对课文内容开展简单的略读或是泛读, 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字词句, 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把握, 之后再安排学生展开细读或是精读, 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及精准的内容提炼, 或是能初步掌握新颖的词句结构, 之后再安排对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对于线索性、故事性较强的阅读, 能让学生运用新词句进行相应的转述。
在此环节中, 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文录音以及幻灯片等。在学生进行听读训练时, 可以借助幻灯片中的相应问题、重点语句进行及时、全面的回答, 让学生抓住关键重点信息, 从而形成了边阅读边巩固的效果。比如在Amazing things这堂课程中,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课文的录音, 也可结合课堂内容, 借助幻灯片展示与阅读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或好奇心来把握课文的重点事件及整体大意。当学生对文章朗读之后再通过幻灯片向学生提问一些对本堂课程的新短语be amazed at sth.、be amazed to do sth、be full of有关的训练, 从而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巩固。
3. 复习巩固课
在此类型课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以及强化, 进而为后续的交际使用做好准备。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程中所要复习的要点, 并安排学生对其展开单项类型以及综合类型的训练, 之后再对这些要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评价。
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 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向学生展示进行回顾和复习, 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使相关知识得到记忆及巩固。比如对Wild animals一课进行复习时, 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本堂课已经讲授过的主要知识点keep sb. Safe from danger、...so/such...that等句型的使用方式, 并随后展开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4. 交际运用课
在此类型课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良好的灵活运用, 从而使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本堂课程中所要进行的交际话题, 并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 之后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以及交际方式进行练习, 或对基础良好的学生要求进行适当发挥, 使新旧知识结合得更为丰富, 知识运用面更广,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此环节中, 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对视觉、听觉多媒体的使用, 比如录音、视频等等。通过交际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 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创造出真实感强的交际场景,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充分感受到语境氛围的同时对相应的交际主题进行良好的发挥。比如在Natural Disasters一课的课后练习中, 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交际训练:“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s and accidents?”以及“When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 how would you do?”等, 让学生踊跃回答, 并同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渲染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场景,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发挥。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英语课程开展更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同时也应当配以大量的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多媒体组合,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同国际社会接触得愈加频繁, 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英语人才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其中, 初中作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我国初中英语多媒体组合典型课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进行浅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媒体组合典型课例,课堂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1]王树忠, 贾玉莲, 2011.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10:58-59
[2]顾婷, 201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模式[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06:50-50
【教学课例《简单组合》】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教学课例09-11
《倒数的认识》教学课例11-11
《背影》教学例析09-19
李卫东老师教学课例06-22
《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07-09
《组合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07-15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学反思10-3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例10-30
小学数学“周长”的概念教学课例研究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