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习题(精选8篇)
一、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横向研究
3.纵向研究
4.实证研究法
5.直觉行动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
8.性别稳定性
9.记忆策略
10.自传体记忆
11.记忆恢复
12.同伴关系
13.亲社会行为
14.依恋
15.移情
16.观察学习
17.关键期
18.知觉
19.亲子关系
20.象征性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3.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4.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6.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7.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8.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把被研究者称为。
9.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10.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11.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2.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13.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14.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5.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7.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18.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9.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1.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决定的时间表。
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2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3.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24.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25.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和的区别。
26.气质有的差异而无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一面和一面。
27.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2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0.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3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32.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3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34.教育既要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35.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36.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37.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38.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的发展等方面。
39.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0—2岁)、(2—7岁)、(7—12岁)。
40.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41.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42.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43.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44.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45.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
为、、和。
4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47.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8.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49.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50.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51.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52.观察他人的过程有、、、等4个组成部分。
53.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54.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和的角色。
55.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
56.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57.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58.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59.喜欢的和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60.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三、简答
1. 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2. 简述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3.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
4.简述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5.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6.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7.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8.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9.简述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10.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11.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3.简述儿童情绪调控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14.简述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15.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6.简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
1.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2.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4.试述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现实意义。
5.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6.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7.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8.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9.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五、分析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2.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3.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4.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泳教学,深浅水教学
1. 引言
游泳教学和陆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人在水中运动, 水对人体浮力、压力所产生的身体悬浮、失重感觉、身体位置由直立变为俯卧运动时无固定支撑和呼吸的不随意性等, 导致幼儿心理、生理上恐惧和不适应, 给游泳教学增加难度。
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对他们的游泳教学应有别于其他儿童或是成年人。我选择深浅水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游泳教学,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游泳教学在不同的目的和教学环境下有不同的教法, 深水教学环境可以选择深水教学方法, 浅水教学环境可以选择浅水教学方法, 同时还可以选择深浅水结合的方法等, 但为了安全考虑,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浅水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 能否把两者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是能否选择合理的比例结构或合理的结合点。为了证明深浅水教学互换教学法对幼儿的作用, 运用深浅水教学互换训练使幼儿快速而简洁地掌握游泳基本动作。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珠海市广科院幼儿游泳兴趣班的幼儿30名。其中, 男学员23名, 女学员7名, 年龄均在5—7岁之间, 均为游泳初学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检索大量的有关幼儿游泳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对本文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2.2.2 实验观察法。
2.2.2. 1 实验设计
采取实验设计, 具体实验设计方案:结合游戏和目标设置, 运用深浅水交替的教学方法, 对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
2.2.2. 2 实验时间
对实验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0天实验 (2010年暑假) 。
2.2.2. 3 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为运用深浅教学方法, 结合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 并在教学中插入目标设置。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2.4 归纳法。
结合游泳教学, 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后, 统计了实验效果, 具体的实验效果见表1,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实验效果评价。
在经过了为期30天的实验后发现, 全部幼儿都学会了游泳。浅其水中教, 学大时部间分 (202人) 5都1较0好1地5掌20握了25游3泳0简3单5技40术, 45只有小部浅分水在教经学过时游间泳4教5学4后0, 3表5现3一0般2, 5这2说0明15此游10泳教5学0方案设计比较成功。
3.2 幼儿游泳教学的特点
距3.2离.1深水50教0m学—6法00的m特点。200m—300m50m—100m
人深次水教学法是3一种针对有一定21游泳基础的幼儿6进行的训练方法, 它能使具备一定游泳基础的幼儿大大提升游泳的进步幅度。因此,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好深水教学法。
3.2.2 浅水教学法的特点。
浅水教学法是针对从未下过水、游过泳的幼儿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安排幼儿在浅水区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3.2.3 深浅水结合教学法的特点。
深浅水结合的教学法是指, 针对幼儿进行教学时, 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同时进行教学的方法。深浅水教学方法能够较理想地提高幼儿的游泳水平。深浅水教学法是一种专门针对幼儿而设计的教学方法, 能根据幼儿初学游泳的这种特征, 一步步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水平。深浅水教学方法循序渐进, 是一种较为理想优的秀教学方法较。好深掌浅握水教学法一般讲究循序渐较进差, 是能人够次在最大程度1上4使幼儿从不8会到会的一种7教学方法。1
3.3 深浅水教学的课程设计
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可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熟悉水性, 深、浅水的比例1:8;第二, 学习与改进技术, 深浅水比例为1:1;第三, 巩固与提高, 深、浅水比例为8:1。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见表2:第一阶段1-3课次;第二阶段4-7课次;第三阶段8-10课次。详细的设计如下:距离500m—600m 200m—300m 50m—100m人次3 21 6
3.3.1 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
在第1—3次课中幼儿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水性, 提高对水的感知度。这一阶段先进行45min的浅水教学, 要求幼儿基本上能完成漂浮、蹬边滑行;抓边呼吸, 要求连续10次以上有节奏感;蹬边滑行后蹬蛙泳腿连续2—5个, 臂与腿配合憋气游3—5个;再进行15min的深水教学, 幼儿进行25m蹬蛙泳腿训练基本上能由带腰板、臂充气圈到递减脱漂。通过该项目的基本训练, 幼儿熟悉水性, 体会水的浮力, 控制身体平衡, 进一步克服对水的恐惧心理。实践表明, 这一安排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首先, 恐水心理是幼儿学习游泳的一大障碍, 幼儿到陌生环境, 或因从小耳闻目睹溺水事件而不敢下水;其次, 人体进入水后, 当水的深度超过人体重心所在的脐部位置时, 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身体会感到一种向上升起的力, 使人站立不稳失去控制, 以致喝水、呛水。因此, 在幼儿开始学习游泳时, 教师除了要求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外, 选择45min的浅水区到15min深水区的过渡练习, 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消除紧张心理, 逐渐习惯和自在, 不但可以尽快熟悉水性, 还可以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3.2 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
教学的第2阶段安排4—7次课, 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改进技术动作, 按照深、浅水并重的时间分配, 30min浅水区教学, 游泳基本能掌握短距离的浮板蹬腿和蛙泳配合游, 实现由两次动作一次换气到一次动作一次换气的转变, 30min的深水区练习, 幼儿浮板蹬腿, 配合游的距离不断加长, 踩水技术也由带漂转变到脱漂。实践证明, 这一阶段采用浅、深水并重的交替教学, 符合少年幼儿的生理特点, 因为少年幼儿的神经活动过程不太稳定, 兴奋和抑制易扩散, 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能力较弱。有资料表明, 年龄越小, 兴奋性集中时间越短, 如6、7岁的幼儿, 其兴奋性集体时间只有20min左右, 10—l2岁则为25min左右。所以, 长时间在一个教学位置练习, 会使少儿神经兴奋性降低, 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而浅、深水交替教学, 水的浮力、阻力、环境不断变化, 不断地给幼儿以新异的刺激, 使其保持较高的神经兴奋性, 激发兴趣, 促进学习水平提高。进行深、浅水并重的教学, 还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 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和竞争的意识。例如, 在学习的过程中, 经常有个别胆量大的学生, 在浅水区学会短距离的配合游, 转到深水区就能25m畅游无阻, 这对个别胆小的学生能起到带动作用。另外, 这种训练安排是突破呼吸关和技术动作产生质变的关键, 抓住时机进行合理交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课时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浅水区能换气游l0m以后, 在浅水区加长距离, 经常是游一段就站起来, 但是, 如果教师及时把他带到深水区陪游, 他很快就能游25m, 甚至50m, 不但突破呼吸关、距离关, 而且动作的协调性大幅度地提高。据统计, —般到第6次课, 80%的学生才能漂游25m。
3.3.3 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三阶段。
教学的第3阶段安排8—10次课, 幼儿学习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和提高, 先是浅水区进行一组长距离的配合游, 重点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 纠正错误动作, 然后主要的练习都在深水区, 主要进行长距离浮板蹬腿练习与配合游, 蹬腿练习贯穿教学训练整个过程, 这是因为在技术训练中, 腿的技术是训练的关键, 先练好腿的技术要比先练习配合技术好处多。首先, 腿部动作在游进中增加身体稳定性, 保持身体平衡, 减少身体的左右摇摆, 使身体形成良好的流线型;其次, 可增强腿部力量, 提高心血管耐力, 良好的蹬腿抬高身体位置, 便于配合技术更好地掌握。实践证明, 注重培养幼儿节奏强和有力的蹬腿风格, 对于基本技术训练有极大帮助, 可使运动员在幼儿阶段就形成快速技术的动力定型, 对于提高速度素质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练要根据幼儿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视幼儿具体情况规定练习的距离与组数。在深水区练习前, 首先让幼儿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水中训练想象, 因为在训练前, 幼儿大脑兴奋性还不高, 这样做有利于将幼儿的已有表象在大脑皮层重现出来, 解除幼儿心理上的某些消极因素, 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 激发情绪;有利于正确技术概念的形成, 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较好掌握一般较差人次14 8 7 1浅水教学时间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浅水教学时间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见表3) , 80%的幼儿都能游200—300m, 优秀的甚至游到500—600m, 20%的能游到50—100m, 几乎所有学生都基本掌握游泳技术动作。
3.4 幼儿教学法注意事项
3.4.1 了解熟悉幼儿心理及各阶段的游泳水平, 合理进行浅、深交替的时间分配。
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切忌拔苗助长;每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讲评, 对幼儿学员的进步和错误予以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3.4.2 总体上注意多深水练习、少浅水练习。
幼儿学习游泳, 多年来都遵循由浅水到深水的规律。但是, 如果在浅水中待的时间过长, 就必定会影响幼儿学游泳的进程。人人都有危机意识, 幼儿的游泳学习只有不断处在危机中, 才会更大地激发潜能, 深水相对浅水练习更能激发幼儿的潜能, 也更能让幼儿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
实践证明:对游泳馆学游泳的幼儿与天然水域学游泳的两者进行比较, 后者能够很快地学会浮水, 在浮水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适应性较游泳馆学游泳的幼儿强。同龄农村幼儿较城市幼儿能够游泳的比例要大, 这是因为他们学游泳的水域存在差异。在游泳馆学会游泳的, 一到天然的水域, 特别是深水水域, 明显地表现出胆怯性。这些都充分说明深水练习对幼儿学游泳的重要性。
3.4.3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游戏。
熟悉水性教学是游泳深浅水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幼儿必经的阶段, 其目的是让幼儿体会水的特征, 逐步适应水的环境, 消除怕水心理, 培养对水的兴趣, 并掌握游泳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 如呼吸、浮体、滑行和站立等动作, 为以后学习和掌握各种游泳技术打下基础。在游泳深浅水教学中, 辅以游戏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游泳动作, 这就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如在深浅水教学中, 可以运用“抓鱼”、“吹乒乓球比赛”等游戏。
3.4.4 幼儿游泳教学中插入目标设置, 增强教学效果。
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设置具体的活动目标, 使之成为激励个人努力的动机, 从而提高活动成绩。多年来, 目标设置与行为或心理的关系在工业或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因此, 在幼儿游泳中, 可以适当插入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设置, 增强教学效果。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1.1 运用深水浅的游泳教学方法进行幼儿游泳教学,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1.2 幼儿游泳教学要循序渐进, 切不可拔苗助长。
4.2 建议
4.2.1 安全教育要贯穿整个幼儿游泳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儿童的生命特征;儿童的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06-05
一、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现象述略
农村教育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农村教育是指所有县及以下的教育,即行政意义上的农村教育。而狭义的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教育。因为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许多县、乡、村已经成了以工业为主体产业的小城市,这些“农村”在性质上更像城市,而不是农村。本文所指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是指中国西部省(市、区)中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及以下的学前教育。
从2007年10月至今,笔者在四川省某市教育局挂职锻炼,利用工作之便,调研了西部农村大约50多所县级、乡(镇)、村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包括小学附属幼儿班)。所到之处,除了走访外,还深入幼儿园班级听课观察,同时与幼教专干、教研员、教师进行座谈,从中了解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些真实情况。在此简要谈感受深刻的两点。
(一)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办园条件简陋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不仅基础薄弱,而且办园条件也很简陋。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往往只有一间活动室,所以往往被称为幼儿班。所有不到小学入学年龄的孩子共处一班。有的幼儿班室内高度不足3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必要的活动空间:室内采光面积远远低于国家有关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子、椅凳做工粗糙,且长短高低不一。大多数幼儿园(班)缺乏基本的生活、卫生设施(如流水洗手设施,消毒、卫生、厨房设备等)。更有一些村办幼儿班的房舍、门窗陈旧破烂,严重危及幼儿和教师的人身安全。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一些幼儿园缺乏最基本的活动条件,没有大型的体育设施,没有户内外活动器械、材料,没有图书,有的甚至连活动室的桌子、椅凳还是孩子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本课本、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几乎是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部家当。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大班化”,班额在50人以上,活动室空间狭小。另外,幼儿园在人员配置方面,师生比例离部颁标准1:6~7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但是现在西部很多村办幼儿园平均每班只有1名教师,基本没有保育员。在被调查的245个班级中,超过40人的班级有234个,占了95.5%。一些农村小学附设的幼儿班及民办幼儿园甚至达到60~70人/班,超出国家规定的班额一倍多。
(二)教育观念落后,“小学化”“学科化”倾向严重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严重。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才传授的知识、技能,即读、写、算的知识和技能。所谓“学科化”是指向幼儿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请看几个场景或现象片段:
场景一:走入这所幼儿园,看不到孩子开心、热闹地游戏玩耍,听到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孩子都在上课,而且被要求手背后面,端正地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课,或趴在桌子上写字……他们像小学生一样,背着大大的书包,晚上回家还有家庭作业。
场景二:某幼儿园中班家园联系栏有这样的温馨提醒:
今日家庭作业:
天、地、人、口、手,各写10遍。
《科学》(孩子们用的文本教材,笔者注)第59页计算题。
现象:某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设有语文和数学,由于这个班的数学老师是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因此家长们踏破门槛都想挤进这个班级。
上述种种情景,在西部农村幼儿园(班)随处可见。笔者曾到一所村办小学附设的幼儿班观察过一天,发现这个班的孩子一日生活与小学生完全相同,到校后坐在教室里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式方法统治着课堂。每周上课节数在20节以上,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有的幼儿园甚至还要求教师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就这样,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儿童过早地背上了课业负担,孩子们不堪重负。
然而,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精神又着实感动着我,因为我看到在那样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下,一个教师从早到晚带着五六十个幼儿,每月的工资只有八九百元,有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甚至只有三四百元,但他们没有抱怨,依然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工作着、奉献着。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现象作一思考。
二、学前教育的立场:儿童、儿童的生命
笔者认为,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明显反映了学前教育的成人立场,而不是儿童立场。有学者说:“我们完全是用一种固定化的,更多的以不是方便儿童而是方便大人,不是有利于儿童而是有利于大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行为模式,包括各种各样的功利考虑——在这个时代更主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功利考虑,来规定一整套的体制约束、限制儿童的日常生命状态。”“教育一不小心就有了‘反教育’的意味。”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关注什么,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关注?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基于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来审视学前教育的现实。
(一)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儿童在学习中付出了什么代价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中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是非常严重的,这一点在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西部农村的文化、生活、教育现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西部农村,升学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这使得中国传统教育四书五经式的说教形态,奇迹般地转换为“知识中心”形态。因而,教学中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儿童主体意识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儿童良好态度与积极情感培养。尽管儿童一时提前获得了一些外显的记忆性知识,但失却了很多内在的发展潜质。今天,我们必须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他们是因此变得越来越喜欢学习了,还是越来越讨厌学习了?是变得越来越好奇了,还是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了,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冷漠了?是变得越来越善于独立思考、勤于思考,还是变得越来越依赖老师、懒于思考?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儿童是静听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
技能重要,还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汲取知识的能力重要?是记忆性的知识重要,还是有意义的经验和有发展内驱力的兴趣、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一句话,教什么才能使儿童终身受益?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现实让我真切感受到:儿童尽管会认很多汉字,会做很多算术题,会背很多古诗……但他们消失了只有孩子才有的好奇目光、探究欲望。他们害怕学习,害怕一遍又一遍地写字,害怕一道又一道的算术题。他们不敢也不会向客人问好,不知道怎样与陌生人交往,怯于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已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他们不敢探究,也不会探究……杜威曾说:“最重要的态度是能养成继续学习的欲望。如果这方面的动力减弱了,而不加强,那么就会发生比仅仅缺乏预备更加严重的事情。”“一个人所学习的仅是他当时正在学习的特定的东西,这也许是所有教育学中最大的错误了。”
钟启泉教授曾分析过学力的“冰山模型”和“树木模型”。任何一种学力都是由知识、技能、思考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的。学力的冰山模型把学力比喻为一座冰山,露出的冰山一角是显性的知识、技能,而隐藏在水下的是冰山的大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力的树木模型则借构成树木的三个部分——树叶、树干、树根,隐喻学力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的统一体。看得见的学力是由看不见的学力支持的。传统的教育只关注学力的显性部分——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力的隐性部分——思考力、思考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可以这样说,学前教育就是为学力的看不见的部分奠基的。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习惯、态度、兴趣、价值观、性格的培养。学前教育要关注儿童为学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不能让儿童为了显性的学力而丢失对学习的兴趣、热爱,丢失好奇、探究的心灵及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这样告诫我们:“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试过的苦艾心有余悸……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二)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
儿童是一个独立、主动的人,是一个不同于成人的人。他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生命应当是教育的原点。了解生命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每一个发展时期的需要,是教育的基础。3~6岁儿童的生命是特殊的生命,作为学前教育必须关注这个阶段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尊重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是教育的起点。3~6岁儿童的生命特征尽管表述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但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作尝试性说明。
1、儿童不是小大人,是具有独特身心发展特点的主体
儿童与成人不仅仅在身高、体重上存在差别,更重要的是在身心发展特征上存在本质区别,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是与成人不同的、具有独特身心发展特点的主体。
(1)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阶段性变化。儿童的成长可分为0~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6~12岁儿童期、12~18岁少年期四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而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
(2)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儿童总是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世界的,因而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与方式与成人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也自然与成人不同,所谓童言稚语说的就是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我劝告低年级老师说,给孩子们教比例、透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
(3)儿童充满想象和幻想。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富有想象和幻想,也正是想象和幻想才使童心不泯。难怪当老师问:“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孩子回答说:“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春天是吃着雪长大的!”
2、儿童生活的存在方式——游戏
儿童与游戏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游戏是儿童的天然需要,是儿童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需。因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无论是从哲学层面还是人类学层面,抑或是儿童的主观体验层面,儿童游戏的核心价值就是愉悦。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也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童年也就失去了幸福和快乐。
3、儿童是探索者、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探索和发现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难怪儿童会不断地探寻,“鞋底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凸凹的条纹?”“为什么水里放上一定量的盐会使鸡蛋浮起来?”“为什么把报纸贴在胸前快速地奔跑,报纸不会落地?”“为什么树叶的两面颜色不一样?”等等,这就是儿童,这就是童年,好奇、探索,不满足于固定的答案,时刻寻求意外的发现,这构成了童年的生命特征,也区分了儿童与成人。
尽管上述三点不一定能完全诠释儿童、诠释儿童的生命特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说明了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也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才构成了童年、童心、童真和童趣。
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儿童身上好似到处插满了输送营养食品的管道,那些对未成年人富有‘责任心’的‘好心的’成人们,将他们认为‘有营养的’东西(外显的知识、作业等,笔者理解)不停地用外压形式灌输给儿童。在这样的高压下,儿童的生活还能悠闲自在、宽裕自如吗?还能有时间玩只有童年才能享受的游戏吗?最重要的是,儿童还有时间进行其内在生命的丰富发育和茁壮成长吗?一个不能自主地拥有童年、不能自主建构生命、不能享有童年欢乐的儿童会有一个健全的生命吗?”童年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生命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价值与其他教育阶段的价值相比有听不同,学前教育应体现在对儿童个体生命的关注上。因为生命的延续,生命质量的体现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能力的发展、道德水准的提高,生命是通过活生生人的存在,通过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情态体现出来的。它包含知识与能力,却是以一种绵延的方式运行着的。在这种运行中,生命活力得以展现,生命个体获得快乐。知识、技能的获得至多只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中介,是“桥梁”,儿童获得知识技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生
命质量,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凡违背儿童生命特征的教育都会给儿童带来灾难和痛苦。因为“教育之首要目的,不是别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幸福,是个人的发展,是提升个人生命价值。”借用叶澜教授的话说:“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使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越位:成人“看起来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但结果是儿童在儿童立场上的缺位,成人在儿童立场上的越位,最终使儿童的立场异化为成人的立场,最后只剩下成人的立场”。没有了儿童的立场,儿童的学校生活只剩下外在的目的,而没有了提升自身生命质量的内在目的。
三、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儿童幸福生活
一、填空题
1、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的方法。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6、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7、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8、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9、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0、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2.卢梭将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结构和色彩。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3、阿恩海姆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4、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5、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16、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
17、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8、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19、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20、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2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2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三大方面。
23、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的美术教育。12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5、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
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
26、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与整体练习。
27、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
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的完形。
2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
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29、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3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31、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
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
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
2、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
3、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的表
现。
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
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
6、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
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
7、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8、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
家是。
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
9、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
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B、3-4岁C、4-5岁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1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B、临摹画C、色彩画
12、民主教育家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B.蔡元培C.陶行知
13、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 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 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
1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15、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16、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
17、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1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9、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A、成熟期B、写实期C、概念期
20、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
21、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22、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
23、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说。
A.模仿B.本能C.刺激一反应24、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
25、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
26、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
27、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28、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29、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
30、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和表现阶段。
A、具象B、表象C、抽象
3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
32、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
33、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
34、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
35、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
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
36、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37、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
3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39、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
4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41、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A、油画棒B、蜡笔C、毛笔
42、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
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蔡元培
4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福禄倍尔B、皮亚杰C、冈仓觉
44、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
45、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4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二)简答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2、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3、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5、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6、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7、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的注意点有哪些?
8、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9、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0、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1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2、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 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
1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1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5、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
16、幼儿命题画的三个条件?
1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8、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2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2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2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24、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25、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26、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2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8、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29、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30、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3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4、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5、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6、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7、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8、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9、简单论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6月10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载人潜水器从江苏省江阴市码头起航,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执行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任务。
A、玉龙号B、天龙号C、地龙号D、蛟龙号
2、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与世界银行联合发布最近最新的《把钱汇回亚洲:世界最大汇款市场的趋势和机会》报告称,世界前十大汇款接收国中有()个国家位于亚洲。
A、六B、七C、八D、九3、8月17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航空母舰今年第三次出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A、山东舰B、广东舰C、辽宁舰D、深圳舰
4、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会议以“()”为主题,针对城镇化过程中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讨。
A、新角色新发展B、新发展新机遇
C、新角色新机遇D、新发展新内容
5、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22日一审公开审理被告人()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相关证人出庭作证,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各界群众一百余人旁听了庭审。
A、***B、雷政富C、文强D、胡启能
6、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殊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
A、基本法B、单行法C、普通法D、行政法
8、下列教育法律关系中,属于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的是()
A、学校与教师B、学校与学生
C、学校与教育局D、学校与某企业
9、甲乙两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了新情况,甲乙两校经过协商修改了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从而引起了原合同关系内容的部分改变,这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A、发生B、变更C、消灭D、终止
10、下列行政法律责任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A、降级B、罚款C、撤销教师资格D、没收违法所得
11、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中,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_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A、爱国守法,关爱学生B、爱国守法,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终身学习D、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12、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这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
A、自我评价法B、加减评分法C、学生评价法D、社会评价法
13、“为人师表”是我们这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教师职业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A、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B、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C、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D、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14、下列四部法律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下列属于教育横向结构的是()
A、教育基本法B、基础教育法C、教育规章D、高等教育法
16、下列法律中,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C、《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
D、《教师资格条例》
17、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这属于教育法律规范中的()
A、义务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奖励性规范
1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
19、学校应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A、美育B、智育C、体育D、德育
20、我国古代《礼记》中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古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A、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B、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C、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D、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是通
过和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2、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组成。
3、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是____________的,其中,__________是行政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4、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指出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这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叫做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6、各级政府要把____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2、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0一6岁儿童实施的教青。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功能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负强化效应正强化效应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注意力分散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
1.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话方式。
2.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3.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4.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 岁未人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2.儿 童 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感知,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3.幼 儿 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4.案 例 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教育具有育人功能,因而,通过教育过程就会获得培养人才的教育效益。
2.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青的保育功能F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4.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
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教青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青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六、案例分析题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
(2)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2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_______,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_____ ”。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和—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5.社区教育最初是——形式的社区教育。
6.——————、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二、选择题
1.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 1.育人效益 2.游戏 3.教历研究 4.反思日记
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四、筒答题
1.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2.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3.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五、论述题
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十幼儿园教育”?
六、案例分析题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
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
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F薛剪得恒,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
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比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
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
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结纸做的要好看。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陶行知平民化 2.游戏 3.想象力4.语言环境 游戏环境 5.成人教育 6.科学的饮食安全的环境
二、选择题
1.C 2.D 3.A 4.A 5.C
三、名词解释题
四、简答题
1.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
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教育效益,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则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
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3.“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吁罗森塔尔效应"。
4.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的衔接:了解学前儿童家庭及其在家表现的具体情况;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掌握适当的方法;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
小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教学F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应尽是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国.....中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t习惯于集体教学,知识、经验增加,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次数应增多,时间适当延长;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大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t各方面均显著发展,自觉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课
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教学活动时间要延长,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3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品德教育法是——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作为基本活动。
3.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的兴趣——、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5.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和有规则游戏三类。6.一份完整的教历包括一般项目、——、过程描述和——
二、选择题
1.属 于 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A.单 一 性 B.停滞性 C.发 展 性 D.狭隘性
2.属 于 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
A.直 接 性 B.迟效性 C.单 一 性 D.短期性
3.关 于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儿 童 的 发 展 是 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儿 童 的 发 展 应 是追求特长的发展 C.儿 童 的 发 展 应 是平均的发展
D.儿 童 的 发 展 应 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4.幼 儿 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 展 性 原 则 I3.科 学 性 原 则 C.参 与 性 原 则 D.配 合 性 原 则
5.幼 小 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现 代 学 前 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 童 人 学 适 应 不良 C.过 渡 期 的 存 在
D.儿 童 智 力 发 展 需要
6.由 社 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人园儿童年龄为()。
A.1 一 2 岁 B.1-4岁 C.2-3 岁 末 D.0-3岁
三、名词解释题 认同 角色游戏 幼儿园心理环境 案例教学
四、简答题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2.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五、论述题
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六、案例分析题
陈鹤 琴 先 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1)你 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在 幼 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
1.练习2.游 戏 3.求 知 创造
4.发 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 5.实 践 练习的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角色游戏 6.课 前 计划课后反思
二、选择题
1.C 2.B 3.A 4.A 5.A 6.D
三、名词解释题
四、简答题
1.< 1)提 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2。游戏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游 戏 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2)游 戏 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3)游 戏 有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4)游 戏 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5)游 戏 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3.“ 皮 格 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幼 儿 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
答 题 要 点: ① 学前 教 育的目的;②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相应的教育规律;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 答 案 要 点: ① 强调 儿 童的参与性;②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③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④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
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⑤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
一、从幼儿的点点滴滴抓起
幼儿年龄较小, 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 因此, 我们可以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在日常生活中, 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平时每到吃饭的时候, 总会有孩子扔菜, 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 产生较好的效果, 进餐习惯较好, 桌面、地面较干净生活活动中, 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 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 否则, 细菌沾在食物上, 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 不然易散播细菌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 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 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 使箱子放下更多他人的衣服。午睡起床, 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子, 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 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在平时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 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逐步强化, 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 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 教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及时向幼儿进行卫生宣传, 同时反复提醒幼儿用干毛巾擦汗等, 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 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 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多次练习, 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 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习惯。平时, 教师还要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优美的活动空间, 设置有利于幼儿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区域, 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爱幼儿, 营造宽松的环境, 奠定良好的品德意识
教师对幼儿的爱, 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促使幼儿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 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
我们班里有个孩子, 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他智力没有问题, 只是心理封闭、不合群, 而且他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于是, 我首先发挥取长补短的教育策略, 以他的语言智力为突破口, 把语言智力运用到交往智力的领域中。在组织幼儿表演故事时, 根据故事的角色游戏, 我让他来扮演他喜欢的角色, 并对他的表演给予肯定评价, 以此让他感受到集体的乐趣。然后, 我提供机会, 激发愿望, 多为他提供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机会。我还针对具体情况, 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手工活动中, 我发现他的剪纸能力特别强, 就及时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活泼起来了, 增强了自信心, 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了, 并能大胆地参加各种活动。
四、教师要正确引导, 为幼儿树立榜样
在幼儿活动中,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儿在校期间, 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因此, 教师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为幼儿做表率, 正确引导幼儿的思想观念。
要求幼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 是需要长时间和反复的训练的。首先让幼儿明确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并让其养成习惯。比如, 为了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们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 要求幼儿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并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午睡和离园前摆好自己的小椅子。这些事情要求他们立刻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是通过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 耐心诱导、督促、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强化提醒, 幼儿良好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心中有他人, 会宽容他人, 意志品质坚强, 做事认真, 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礼貌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 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 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遇到困难, 想办法解决, 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要学会谦让, 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五、良好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故事或一项活动就能完成的, 要细水长流, 持之以恒, 反复练习不断强化, 切忌“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
首先, 观点要明确, 态度要坚决。为使他们自觉遵守要求, 首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应该怎样做,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正确穿鞋的时候, 通常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两只鞋应该怎样放才是正确的。并告诉幼儿只有这样穿, 脚才会舒服。同时在户外活动时, 带领幼儿玩印脚印的游戏, 巩固对左右脚的认识,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 要“一致”和“一贯”。“一致”:幼儿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做好宣传工作, 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贯”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 不要让幼儿存有侥幸心理, 这次我没做也许教师没看见。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中途不要停。
【关键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18-03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倡导人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1〕这一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会通过多种途径对生命形成特定的观念。〔2〕这些观念在日后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幼儿对生命的态度和其生命的质量。因此,学前儿童同样需要生命教育。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是帮助幼儿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3〕当前的学前儿童教育对生命价值本身缺乏应有的关注,許多幼教工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也较片面,难以促使幼儿形成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积极情感。〔4〕目前我国大陆有关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已有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尚未建立起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从事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常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设计一套操作性强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命教育课程,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尝试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对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初步探讨。
二、课程目标
(一)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幼儿园生命教育就是要确保幼儿自然生命的安全与健康、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为幼儿创造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认识生命、保护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等方面。〔5〕对应的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和保健技能,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珍贵、美好与平等,从而形成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情感。
(二)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1)对待自己方面: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及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各项运动;保持积极情绪,体验和享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2)对待他人方面:接纳并喜爱他人,乐于与人交流,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3)对待自然方面:喜爱大自然,喜爱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成长规律、生活习性和相关特征,并有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2.中班
(1)对待自己方面:认识、了解身体的内部器官和功能,有自我保护和保健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运动,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能识别基本的情绪,掌握调整不良情绪的基本方法。(2)对待他人方面:了解和关心身边的人,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3)对待自然方面: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有保护自然的意识,有探索自然的兴趣。
3.大班
(1)对待自己方面:认识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其他生命与自己的关系;有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和保健方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拥有健康积极的生命态度。(2)对待他人方面: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策略,认识不同职业的人的价值及其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3)对待自然方面:了解动植物成长和变化的规律,知道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保护、关爱动植物的意识,并了解如何保护、照顾动植物;热爱大自然,有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基本能力;欣赏所有生命的美,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追求高质量生命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生命大体可分为人的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命两大类,前者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后者主要指动植物的生命。人的生命又可细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等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价值。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坚持合目的性、基础性、价值性、发展适宜性、兴趣性和直接经验性等原则。〔6〕应以幼儿的生命为中心,围绕引导幼儿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等来组织课程内容。
(一)生命与自我
初步认识自我生命和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知道自我生命的来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基本的营养、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清洁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和保健方法,了解运动锻炼对身体成长的意义,掌握基本的走、跑、跳、投掷、攀登等技能,喜欢并积极参与各项运动;接纳并喜欢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乐于体验生活,初步形成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品质;有学习榜样,有初步的人生理想。
(二)生命与他人、社会
了解、掌握自我生命与他人、社会的联系,包括:他人生命的特点、规律和价值;与他人交往、相处的策略和方法;他人生命与自己的关系,对他人、社会应有的责任、态度和情感。
(三)生命与自然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认识动植物生命的特点、习性和生长规律,如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植物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做成各种香料等,动物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等;了解什么是破坏自然的行为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乱砍树木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地球变暖;培养幼儿尊重和珍惜动植物生命的意识,引导幼儿形成保护大自然的初步责任感。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围绕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方式加以组织,〔7〕宜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的组织
幼儿的生活、生命及发展是一个整体,所以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的组织也应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特点。《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生命教育与这五大领域都有关系,所以,宜以主题的形式,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融合五大领域的内容来组织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二)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1.创设充满生命气息的环境
生命教育应在充满生命气息的环境中实施。如,可以在活动室墙壁上张贴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剪贴画,在图书角投放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画书,在活动室区角或户外种植各种植物,与幼儿一起饲养小动物,等等,以让整个幼儿园充满生命气息。
2.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围绕幼儿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通过引导幼儿练习、游戏、扮演等多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可引导幼儿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图书(如《我很特别》《精彩过一生》《我爱大自然》《我永远爱你》等),帮助幼儿加深对生命美好的体验。也可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例如参观敬老院,看望生病的同伴等,以培养幼儿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就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学习就越有效。〔8〕因此,要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调动幼儿园、家庭、社区和周边环境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组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加入到学前儿童生命教育中来;充分挖掘社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4.教师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
要做好幼儿的生命教育工作,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更要拥有健康的生命态度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只有这样,教师所实施的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才可能积极地影响幼儿,达到课程的目标。
五、课程评价
首先,评价目标要明确。要以促进幼儿生命健康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9〕
其次,评价内容要全面。不仅要关注幼儿对生命的认知,还要关注幼儿对生命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其自我保护、关爱他人的行为和能力的变化。
最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除了幼儿园教师之外,家长也要积极与幼儿园沟通交流,参与课程评价工作。幼儿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与感受。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研究和开发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以推动幼儿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2.
〔2〕张美云.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6,(3):27-30.
〔3〕吴增强,张声远.生命教育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05,(3):33-36.
〔4〕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34(6):8-10.
〔5〕〔6〕冯建军.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2007,(7/8):23-25.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62.
〔8〕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210-214.
〔9〕马明龙.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评价〔J〕.幼教研究,2010,(1):14-15.
A Tentative Study on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Preschool Children
Han Yinghong1, Chen Yin1, Shen To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2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lif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and the chief difficulty for life education lies in the lack of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curriculum. Therefore, based on analysis of relevant researches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ers attempt to construct a curriculum system of life education with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s,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preschool children.
【学前儿童心理学习题】推荐阅读: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案11-16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10-0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2-16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报告01-0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05-27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06-04
学前儿童心理学说课06-10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题目07-07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辅导07-08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