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金评审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助学金评审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1

国家助学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亲切关怀,为认真做好我部学生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家助学金实施办法》结合我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知行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

第一条、评选范围

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并在书院认定备案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金。

第二条、资助标准

国家助学金共分三等,一档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4000元,二档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三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第三条、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条件如下: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法律,遵守学院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

三、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热爱劳动,保持宿舍清洁整齐;

四、在学院或书院组织的公益劳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公益事业等活动;

五、学习成绩良好,上一学年学分绩点达到2.5分以上且通过计算机一级者(不含大一学生);

六、同等条件下参加校级以上各种竞赛获奖者,通过大学英语四以上者优先考虑(不含大一学生)。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具备评选资格:

一、上一学有不及格课程者;

二、在校期间受到违纪处分者;

三、无故拖欠学费,拒不缴纳者;

四、宿舍卫生不达标者;

五、在评选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者。

第五条、评选程序

一、自主申报:采取个人申报方式,各班级整理汇总。班主任对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初步资格审查,排除不符合申请条件者并告知本人,以此为基础确定正式申请学生名单。

二、人员审核:对于各班级评选的初步候选人,通过与周围同学谈话,民意测验等方式综合了解初步候选人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对有异议的同学经调查属实后,取消评比资格。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2

一、对国家励志奖学金性质及教育功能的探讨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资助”四个字体现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目的:一是“奖优”,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二是“助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见,国家励志奖学金兼具奖学金“奖”和助学金“助”的双重性质,那么它到底是属于奖学金的范畴还是助学金的范畴?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

奖学金和助学金虽同属于学生资助体系,但是从文件规定和实际操作来看,它们是有区别的:奖学金是奖励品学兼优学生,评定依据包括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在内的综合测评成绩;助学金的目的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作为评定原则。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兼具“奖励”和“资助”的双重作用,但首要评审条件是“品学兼优”,根本目的是奖优、励志,它应属于奖学金的范畴。

国家励志奖学金不仅能对获奖学生起到物质资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导向教育。具体来说,有两大教育功能:一是表彰激励。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小、额度大,评价的首要指标是品学兼优,是学生心目中认可度比较高的奖励和荣誉,就获奖学生而言,能够使他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来体现自我价值,能激励他进一步的发展。二是榜样示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不仅要表彰激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一个学习标杆,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进而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存在的问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省教育部门制定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评选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奖优还是助困,政策执行者难以权衡把握

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强调“品学兼优”,又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要奖励学习成绩及能力上的强者,又要资助经济地位上的弱者。由于个体教育经历和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的客观规定性和受奖对象的有限性,导致“品学兼优”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对应度不高,因此,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在评审过程中,存在这样三种情况,很难对“优秀”与“贫困”进行权衡。一是“优秀”而“不贫困”的学生。这类学生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因国家奖学金名额过少未能评上,也因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而没有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如果评,就缺少“家庭经济困难”这个硬性条件,不能体现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的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认为抢占他们的资助资源而觉得不公平;如果不评,就发挥不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的功能,他们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认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二是“贫困”而“不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因其不利的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经历,尽管平时很努力,综合测评成绩还是相对偏低,无法享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有限名额的资助,故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困”的理念难以实现。三是“优秀”的“伪贫困”学生。这类学生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若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应该不属于困难的范围,但是受5000元钱的诱惑,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的人为因素很大,他们争相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导致“伪贫困”的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具有主观性,操作性不强

为认真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高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认定时,学生须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字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各年级或专业成立以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评议并确定各档次经济困难学生资格[2]。该文件明确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但是具体操作性不强,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认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证明力和可信度不高。

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学生的家庭真正困难,而最容易调查清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是当地政府,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理应最为权威有效。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当前诚信普遍缺失,加上费用无需地方掏腰包,因此,那些开具证明的有关部门一方面可以顺手做人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趁机收取一定的费用,甚至是只要收费,证明随便开,以至于开出的证明早已失去一级政府的诚信意义[3]。

2. 认定方法单一,民主评议不够深入。

目前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采取民主评议方式,即“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讨论评议———学院审核———学校批准”。评议小组成员虽然对学生的经济情况比较了解,但如果日常消费都是在学生消费能力范围之内,就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民主评议仅仅是形式上的程序而已。一般情况下,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的学生,就会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3.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地区差异性和家庭特殊性,统一的数值认定标准难以衡量。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作了规定,即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多少。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学生家庭收入来源、经济负担等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用统一的数值认定标准很难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

三、对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助、贷、补、减”的资助体系,其中只有国家奖学金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余都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挂钩(如图1),而且除了国家助学贷款是有偿资助外,其余都是无偿资助。因此,“家庭经济困难”这个身份能够带来很多经济利益,学生们争贫困、要贫困的现象屡屡发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仅次于国家奖学金,但它和“家庭经济困难”息息相关,没有考虑到“家庭经济不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现实利益,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家庭经济困难”上。为彰显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作用,尽可能遏制“伪贫困”等现象的产生,促进班级和校园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有两条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对现有的评审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切实把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严格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二是对现有的评审条件进行改进,即评审对象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向全体学生(如图1建议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富二代”、“官二代”问题层出的今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需要精神奖励和物质资助,同时家庭比较富裕的优秀学生也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只有强调学生包括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在内的综合能力,才能使评审目的更加清晰,评审条件及程序更加简化,而且能消除诸多影响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和谐与公平的因素,实现“励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Z].财教 (2007) 91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教 (2007) 8号.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3

关键词: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奖优;助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41-02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元评审条件给实际操作带来一些困惑,容易滋长“弄虚作假”、“伪贫困”等不良现象。

一、对国家励志奖学金性质及教育功能的探讨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资助”四个字体现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目的:一是“奖优”,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二是“助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见,国家励志奖学金兼具奖学金“奖”和助学金“助” 的双重性质,那么它到底是属于奖学金的范畴还是助学金的范畴?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

奖学金和助学金虽同属于学生资助体系,但是从文件规定和实际操作来看,它们是有区别的:奖学金是奖励品学兼优学生,评定依据包括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在内的综合测评成绩;助学金的目的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作为评定原则。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兼具“奖励”和“资助”的双重作用,但首要评审条件是“品学兼优”,根本目的是奖优、励志,它应属于奖学金的范畴。

国家励志奖学金不仅能对获奖学生起到物质资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导向教育。具体来说,有两大教育功能:一是表彰激励。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小、额度大,评价的首要指标是品学兼优,是学生心目中认可度比较高的奖励和荣誉,就获奖学生而言,能够使他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来体现自我价值,能激励他进一步的发展。二是榜样示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不仅要表彰激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广大学生中树立一个学习标杆,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进而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存在的问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省教育部门制定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评选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奖优还是助困,政策执行者难以权衡把握

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强调“品学兼优”,又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要奖励学习成绩及能力上的强者,又要资助经济地位上的弱者。由于个体教育经历和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的客观规定性和受奖对象的有限性,导致“品学兼优”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对应度不高,因此,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在评审过程中,存在这样三种情况,很难对“优秀”与“贫困”进行权衡。一是“优秀”而“不贫困”的学生。这类学生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因国家奖学金名额过少未能评上,也因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而没有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如果评,就缺少“家庭经济困难”这个硬性条件,不能体现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的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认为抢占他们的资助资源而觉得不公平;如果不评,就发挥不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的功能,他们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认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二是“贫困”而“不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因其不利的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经历,尽管平时很努力,综合测评成绩还是相对偏低,无法享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有限名额的资助,故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困”的理念难以实现。三是“优秀”的“伪贫困”学生。这类学生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若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应该不属于困难的范围,但是受5000元钱的诱惑,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的人为因素很大,他们争相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导致“伪贫困”的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具有主观性,操作性不强

为认真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高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认定时,学生须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字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各年级或专业成立以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评议并确定各档次经济困难学生资格[2]。该文件明确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但是具体操作性不强,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认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证

明材料,证明力和可信度不高。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学生的家庭真正困难,而最容易调查清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是当地政府,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理应最为权威有效。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当前诚信普遍缺失,加上费用无需地方掏腰包,因此,那些开具证明的有关部门一方面可以顺手做人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趁机收取一定的费用,甚至是只要收费,证明随便开,以至于开出的证明早已失去一级政府的诚信意义[3]。

2.认定方法单一,民主评议不够深入。目前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采取民主评议方式,即“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讨论评议——学院审核——学校批准”。评议小组成员虽然对学生的经济情况比较了解,但如果日常消费都是在学生消费能力范围之内,就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民主评议仅仅是形式上的程序而已。一般情况下,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的学生,就会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

3.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地区差异性和家庭特殊

性,统一的数值认定标准难以衡量。根据《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作了规定,即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多少。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学生家庭收入来源、经济负担等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用统一的数值认定标准很难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

三、对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条件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助、贷、补、减”的资助体系,其中只有国家奖学金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余都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挂钩(如图1),而且除了国家助学贷款是有偿资助外,其余都是无偿资助。因此,“家庭经济困难”这个身份能够带来很多经济利益,学生们争贫困、要贫困的现象屡屡发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仅次于国家奖学金,但它和“家庭经济困难”息息相关,没有考虑到“家庭经济不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现实利益,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家庭经济困难”上。为彰显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作用,尽可能遏制“伪贫困”等现象的产生,促进班级和校园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有两条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对现有的评审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切实把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严格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二是对现有的评审条件进行改进,即评审对象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向全体学生(如图1建议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富二代”、“官二代”问题层出的今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需要精神奖励和物质资助,同时家庭比较富裕的优秀学生也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只有强调学生包括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在内的综合能力,才能使评审目的更加清晰,评审条件及程序更加简化,而且能消除诸多影响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和谐与公平的因素,实现“励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

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Z].财教(2007)91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教(2007)8号.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4

评审工作方案

各班级:

为了切实做好我院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按照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初评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及我校《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经研究,现制定师范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方案。

一、师范学院评审机构

(一)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叶敏

副组长:赵玲、夏平

成员:各班班主任

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审核,由学工办赵玲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整理汇总数据,处理各种异议。

(二)师范学院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议小组

班级评议小组组长:班主任

成员:未纳入贫困数据库学生干部代表二名及学生代表若干名 提醒:评议小组成立后,于11月14日下午17:00以前上交评议小组名单于赵玲老师处。

三、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参评条件 《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参评条件细则》

(一)评选对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本专科大二以上(含大二)品学兼优通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参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成绩平均分数原则上在80分以上,处于班级或专业前列;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未受任何处分。

7、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参评;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

(2)、休学、留级或退学者;

(3)、获资助期间家庭经济条件已有改善,有固定生活来源者;

(4)、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者;

(5)、购买高档通讯工具、高档电脑、娱乐电器、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高消费现象者;

(6)、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者;

(7)、在校内外租房或抽烟、酗酒、赌博、经常出入酒店、歌厅、酒吧、网吧等场所消费者;

(8)、弄虚作假反映家庭经济情况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资助者;

(9)、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者;

(10)、所在班级2﹨3以上学生认为不符合认定条件者。

(11)、本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学校特等奖学金者不能申报。

(12)、2013级专升本学生不能申报。

《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助学金参评条件细则》

(一)评选对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本专科学生中通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参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未受任何处分。

7、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参评;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

(2)、休学、留级或退学者;

(3)、获资助期间家庭经济条件已有改善,有固定生活来源者;

(4)、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者;

(5)、购买高档通讯工具、高档电脑、娱乐电器、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高消费现象者;

(6)、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者;

(7)、在校内外租房或抽烟、酗酒、赌博、经常出入酒店、歌厅、酒吧、网吧等场所消费者;

(8)、弄虚作假反映家庭经济情况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资助者;

(9)、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者;

(10)、所在班级2﹨3以上学生认为不符合认定条件者。

四、评选程序

由学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对 2013年秋季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按照比例统一分配(学工办提供的各班级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院活动以及班级学生违纪违规率作为名额分配的依据之一),各班级综合考量参评同学各方面的表现,严格审核参评同学的条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1月13日:成立学院评审领导小组

负责具体工作的赵玲老师将相应的申请表格电子版发给各班主任,并提供纸质样本一份。

11月14日:成立班级评审小组

提交小组成员名单到学工办赵玲老师处。

11月14日:各班开展评审工作

学生本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由班主任或者班长将申请表格电子版或者纸质样表提供给具有参评条件的同学,由学生本人正反打印(正反复印)表格并认真如实填写后上交班级评审小组进行评议。

11月16日:民主评议结果上报

各班对提交上来的申请表格进行综合评议后作出最终评定,班主任推荐后报送到赵玲老师处,由学院评审领导小组审核。公示3天,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11月17日:提交各类表格,逾期责任自负

由各班班长汇总本班评定结果按要求交到学工办赵玲处,提交材料有:班级评议小组所有成员签字的《班级民主评议记录》;《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和对应的《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表》;《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对应的《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名单备案表》。

特别特别提醒:要求表格填写规范,尤其是学生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由获奖学生本人亲自核对。各类表格统一由学工办赵玲老师拷贝给各班主任,各班严禁更改表格任何格式及内容,出现错误一切后果自负。

11月18日:学工办统一汇总交院评审领导小组审核,作出最后评定。

11月19-21日:院内公示评审结果,师范学院广大师生进行监督。11月22日:上报评审结果到学校。

五、评审要求:

1、成立班级评审小组,班主任必须担任评审小组组长。

2、各班级评审小组应制定本班级评议工作方案,在学生中做好

宣传工作,评议过程要做好记录,评议结束及时上交评议工作记录及相关原始材料。

3、各班级评审小组做好要做好贫困生的隐私保护和落选学生的思想工作。

4、确保评审工作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

5、各班级不得出现平分奖助学金、奖助学金充作班费、强行捐赠他人、徇私舞弊等违规情况。如发现,将报请学校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6、对弄虚作假、请客拉票的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获奖资格,追缴已发放奖助学金,并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7、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国家助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六、评审咨询、投诉电话:2356602 赵玲老师

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篇5

一、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工作要求

1、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是考核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系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认真总结上一学年工作经验,结合本系实际,认真做好2013年贫困生认定工作,继续完善本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具体评审实施办法。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2、各系在开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中,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对象为2013年贫困生认定信息录入学生。要继续密切关注今年各地受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来自这些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根据合肥市有关文件规定对在校生属残疾人子女的,在国家助学金评审时予以优先考虑。

3、各系在组织评审时要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及学院有关文件规定,把握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对象、条件要求、评审程序等方面的政策区别。①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应当学习成绩优异,量化标准是学习成绩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均位于前三名,且无不及格科目。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②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学习成绩或综合考评应在评选范围内位居前20%,且必修课程没有不及格科目。申请理由表述合理,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情况字数控制在50-100字之间,达不到最低字数要求,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将拒绝申请的提交。对于位次靠前的没有被推荐,各系必须附专题报告予以说明,且需理由充分。

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要严格按照下达的指标额度,实行等额评审;今年国家助学金评审须具体分为2000、3000、4000元3个档次,各档次的比例由各系根据本单位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但大部分受资助同学的等级应3000元,其他两档为特殊情况下的微调,秋季学期为以上标准的一半。

4、各系要严格履行评审、公示(3个工作日)等程序,无异议后按时上报。严禁多人分享一个指标及金额,不得要求获奖、受助学生捐赠奖助学金。

5、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初选名单由各系负责组织评审,提出本系当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推荐名单,经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并履行公示程序后,报省教育厅审核、审批。国家助学金资助名单和资助档次由各系结合本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组织评审,提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初步名单及资助档次,经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二、国家奖助学金的名额分配

三、评审材料的报送工作

(一)报送时间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国家助学金备案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

(二)报送材料

1、国家奖学金:2010版《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附件2);

《2012-2013学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表》(附件

3)。以上材料需同时报送纸质版和电子文档。

2、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审批表》(附件4);

《2012-2013学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表》(附件5)。以上材料需同时报送纸质版和电子文档。

3、《2013国家奖助学金签领表》(附件6)

4、各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相关数据信息需同时通过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提交,各系要安排专人负责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相关数据录入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三)报送注意事项

1、通过“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各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相关数据信息均需通过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按时提交。

2、关于申请表。《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填写说明(附件6):

申请表正面文字内容须打印完成,签名处必须由相关人员手写签名,不得使用签名章代替,其中奖项栏只能填写四项院级以上获奖情况。申请表反面文字内容须手写完成,签名处必须由相关人员手写签名,不得使用签名章代替。

“院系意见”栏需详细填写,提倡个性化点评,不得只填写“同意”等过于简单的审查意见。院系主管领导签名和院系行政公章必须完备,不能用院系行政公章代替领导签名。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审批表》中“班级(年级或专业)同学中排名”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或综合考评成绩在班级(年级或专业)全体同学中排名;“班级(年级或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中排名”,是指学生学习成绩或综合考评成绩在班级(年级或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中的排名。

3、有关表格电子版报送注意事项。

⑴国家奖学金初审名单表填写要求:“学生姓名”一列填写时字符与字符之间不应有空格,如学生姓名为张三应输入“张三”,不应输入“张三”;“公民身份证号码”一列填写时应注意将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文本型;“民族”一列填写简称,如为汉族则填写“汉”;“入学年月”一列填写时应将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日期型,类型为“20XX年X月”,例如“2013年9月”。

⑵单个学生的申请表为单个Word文档,文档命名为“编号+学生姓名”如“1张三”,编号为汇总表中该学生对应的序号,各系必须按照2010版《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填写说明要求认真填写,不得更改表格内容和格式。

⑶2013学国家奖助学金采用“一卡通”资助方式直接发放给获奖和受资助学生。我院此次采取将国家奖助学金直接打到每一个获奖学生与校园“一卡通”配对的银行卡(大

一、大二学生中行卡,大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6

(经2007年9月21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2014年7月10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

小组会议修订)

第一条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目的主要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及第二学士学位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有资格申请国家助学金。

第三条 参评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诚实守信,热心公益,道德品质优良;

(三)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四)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五)是我校当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建档学生。

第四条 国家助学金实行分档资助,具体额度和名额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预算确定。

第五条 国家助学金评审程序

(一)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评审;

(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按参评人数比例下发到各学院;

(三)学生向本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议小组推选到本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

(四)院学生资助工作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合格学生名单,并将有关材料报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学院上报的学生材料进行复审,提出我校当年度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建议名单,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报教育部备案。

第六条 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或校长奖学金等其他奖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初探 篇7

该文件第三条规定:“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 (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 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六条中也明确提出了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 诚实守信, 道德品质优良; (4) 勤奋学习, 积极上进; (5) 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俭朴。”其中的前4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性, 所以助学金评定条件的关键就落在“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简朴”这一条上。

那么如何合理地评定“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简朴”就成了评定助学金的关键。笔者就这4年担任平凉医专班主任期间评定助学金的一些具体方法, 提出来与大家共享。

1 具体方法

(1) 召开班会。在班会上宣读学校有关助学金资助的相关政策, 并且要求学生首先写出书面申请, 要求如实详细地写出具体贫困的理由。比如:多子女上学的, 要注明各自上学学校的名称、学校办公室座机电话、宿舍电话号码;家庭成员有住院的要写明所患疾病的名称、住院总费用及报销费用;城市户口享受低保的要附有低保证复印件或传真。并在本次班会公布:若一经查实有造假, 将取消其3年内的所有资助, 并上报学校。为了核查,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就记录下学生家庭的基本经济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打消一部分想造假的学生的念头。如果不这样做, 按照以往的事实, 可能会有80%以上的学生写申请书, 而助学金的名额一般在50%左右。

(2) 单独谈话。让学生将申请书亲自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与学生单独谈话, 来进一步核实情况并作记录。首先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户口所在地、家庭成员数量。然后进一步核实困难原因, 如:说家庭成员患有疾病的要问其临床症状、疾病发展过程、用药名称, 住院的要问清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过程等。这样谈话的目的是看有没有前后矛盾, 若有, 可进一步核查, 如有造假者直接取消其资格。

(3) 初步筛选。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宿舍长组成助学金发放组委会, 组委会成员用写纸条的方式先排除一些平时花费较奢侈的学生, 如平时抽烟、喝酒、用高档化妆品、用高级电器等的学生。

(4) 测评。剩下的学生按照贫困生贫困程度量化测评表进行量化测评。自拟贫困生贫困程度量化测评见表1。

(5) 打分。先在班级公布量化测评表测评规则, 班级学生无异议后由助学金组委会按照测评表规则打分。应注意的是不主张在班级所有学生面前打分, 这样会伤及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6) 公布名额。助学金组委会完成打分后确定贫困生姓名。测评分数越排前的学生困难程度越高, 按照测评分数确定贫困生名额。需要注意的是, 在公布名额时并不公开宣读测评分数, 而只是公布贫困生姓名。

2 结论

用助学金资助贫困生是国家的惠民政策, 如何更合理地分配好助学金是班主任一直思考的问题。而助学金分配的关键所在就是关于贫困程度的判定, 贫困生判定是一项比较模糊的工作, 笔者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流程将这项模糊的工作清晰化、量化。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通过以上方法评定的助学金, 班级没有学生反对或提出异议, 并全部表示接受。笔者认为这个方法更趋于公平、公正、合理化、人性化, 真正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家庭经济状况, 有据可依, 值得推广。蒉

关于对国家助学金资助现状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资助现状;优化途径

一、目前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现状与问题

1.可操作性不强,资助缺乏效率。评定贫困大学生最公平有效的方法是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评估,但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这些调查工作已经严重超过了高校工作的职责范围,且具有较高的难度,而某些高校制定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诚信,很多问题都不具有易于判定的衡量标准,使得评定工作可操作性不强,也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2.价值观导向背离,助长大学生不良风气。国家试图以扩大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范围来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这种资助属于无偿资助,这在无意中就会给学生传递贫困会带给他们巨大收益的信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对助学金的争抢。还有一些贫困生认为接受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淡化了学生的感恩之心,还使其他的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助学金的额度严重超过了奖学金,也使一些学生严重受挫,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导向背离,助长了学生的不良风气。

3.发放金额未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差异性。高校发放助学金是以学校人数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发放,但是这样的政策往往忽略了学生生源的差异性,学生生源地之间的差异性直接导致了学生经济水平之间存在差异性,一些来自农村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大部分集中在重点院校,而国家在分配奖学金时各高校的受助比例是基本一致的,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不公平的产生。

4.诚信原则缺失,贫困生“真”“伪”难分。在贫困生评定过程中,除个别家庭条件特别富裕和贫困的学生外,其余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学生都本着不拿白不拿的原则,持有虚假的贫困证明参加贫困生的评定,一般在农村这种贫困证明都很容易就可以拿到手,而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增加了班主任、辅导员对贫困生界定的难度,所以许多虚假的贫困生就产生了。

5.受助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现在,许多学生在接受助学金资助的同时,并未履行任何义务,这就助长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特别是伪贫困生在得到助学金后产生的侥幸和窃喜心理,而真正的贫困生却因为自卑心理而隐藏自己的感恩之心,所以,由此看来,许多受助的学生并未有应有的感恩之心。

二、新时期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优化途径

1.国家助学金要按照地区差异区别发放。基于现行国家的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建议在助学金的发放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地差异,向存在农村学生、贫困生较多的学校适当地加大资助力度,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帮助。

2.加大民政部门对贫困生界定的把关力度。现行农村的贫困证明制度形同虚设,地方政府并未发挥应尽的职责,所以应加大民政部门对贫困生界定把关的力度,或者采用将助学款发放到生源地,而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证明领取助学金的方式,确保助学金的发放更公平。

3.规范评定程序,加强过程监督。对评定程序进行规范有利于实现程序公平,加强评定整个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弄虚作假,另外,结合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评定程序,广泛征集各方信息以及综合多方的评定意见,有利于保障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为了防止校方的滥用权力,应建立合理完整的举报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4.明确标准,探索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学生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是关键环节,所以,在贫困生的评定中,应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制定具体的评定奖学金的先后顺序,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来进一步界定助学金的发放与否及发放力度,保证助学金评定、发放工作的公平公正。

5.建立动态档案,完善资助体系。在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应建立学生的动态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受助情况等,这样既可以抑制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又可以为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实现共享,还可以帮助学校合理地分配资助名额,完善学校的资助体系。

6.转变资助方式,规避“福利陷阱”。在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偿资助原则和公平的原则,完善全方位的资助政策,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可以设立勤工助学基金,使学生通过有偿的劳动获得助学金,其次可以使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实现有机的结合,规避“福利陷阱”。

国家助学金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帮扶方式,加强贫困生助学金发放中的评定和制度监督,有利于保障工作公平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并鼓励学生以劳获得报酬,使国家助学金真正起到帮助和鼓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钧期,徐丹.国家助学金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101-103.

[2]秦玉梅.当前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秦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9-41.

[3]杨钧期.高校国家助学金实施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8-121.

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流程图 篇9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当年下达我院的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根据各系情况进行名额预分配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名额预分配方案报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分配至各系(院)

各系(院)在本系(院)内公布本学年国家奖助学金的指标分配情况及评选要求

辅导员组织开展年级或班级评议会,对拟申请的学生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推荐人选,并填写申请表

各系(院)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对各班推荐的学生进行评议,审定和公示

无异议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10

为做好我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一学年无违纪记录,即未受过学校通报批评或处分);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无不良诚信记录);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原则上,上一学年无不及格学科);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的认定结果为依据)。

二、资助标准与名额分配

1.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4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3档。

2.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基准,将教育部下达的名额分配至各学院。

三、申请与评审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

1.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2.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委员会的领导下,评审工作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各学院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领导具体负责。

3.各学院在限额内根据评选条件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的候选人名单在学院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的候选人名单及有关材料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4.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学院报送的材料进行复核后,提交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按时将评审结果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5.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未获得其他大额资助的),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助学金发放与管理

1.学校对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2.学校将国家助学金按月发放给受助学生。

3.各学院要引导获奖学生合理使用助学金。在本学年内,受助学生中有违纪行为或不恰当消费行为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暂停直至追回已获得的资助。

2007年6月 制定

国家助学金评审 篇11

关键词:贫困生;界定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244—02

一、国家助学金的发放目的和深远意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1997年全面实施招生收费并轨之后,中国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标准不断提高;加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如“5·12”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导致众多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如愿踏入圣洁的象牙塔实现求学梦。国家为了保证这群渴望学习的特殊学生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设立了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的设立,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现实困难,是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学生的特别关怀的直接体现;是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能够享受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中、高等教育的惠民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二、现行评选机制的现状

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指标落实到班级后,又会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同学们对于助学金所持有的不同心态以及评选机制中柔性成分问题,导致助学金的发放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科学、公正、合理。

1.金额较大,心态不一。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 000元,可以说国家助学金对于绝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都算是一个不小的数额。因此,同学们对于国家助学金所持心态就出现了差异性。以下是几种典型心态:“不要白不要,且分一杯羹”的心态:由于国家的资助力度大、受惠面积广,根据名额统计,在每个自然班大概会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学有机会申请国家助学金。一些同学在班上大多同学都领到一笔“意外之财”之后,就认为反正都是国家的钱,大家都在申请为什么自己不去分一杯羹呢?“我贫困,我理所当然”的心态:持有这种心态的同学绝大部分是家庭经济情况真正困难的同学,但他们又属于真正贫困生中的特例。之所以说他们是特例,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家里贫困领取助学金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但在领取了助学金之后就肆意挥霍。他们将资助花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更甚者竟然将助学金完全花在上网打游戏等其他不良嗜好上,置国家助学金的设立初衷于不顾,从而荒废学业导致多门学科挂科重修。“我贫困是我自己的事”的回避心态:在真正贫困生当中有着这样一群同学,他们自尊心很强,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会产生自卑感。这些同学就与“理所当然型”的同学截然不同,他们不愿意告诉同学自己家里的情况,日常生活节俭,在课余时间从事各类兼职以补贴生活,同时学习也十分上进认真。在面临班级进行贫困生的鉴定时,他们总会采取回避态度。当然这部分同学占整个评定系统的少数。乐观向上心态:在贫困生中,多数同学心态还是比较乐观。他们会妥善地使用这些资金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价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领取,并在学业完成之后好好工作以感谢国家及社会对他们的帮助。

2.现有的评级模式莫衷一是,少数人停留在“摆平作数”的层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做法:辅导员指定制度:辅导员根据自己平时和同学的接触以及观察得到一些现象直接作出评选。辅导员、班委推选制:辅导员和班委一起结合大家平时对同学的了解进行评议。班委推选制:由班委组成评议小组,对同学进行评议推选得出受助同学名单上。再上报辅导员,辅导员直接上报学院。公开投票制:全班同进行公开投票选举,将选票结果上交辅导员直接上报学院。个别辅导员图方便,认为只要同学没有意见,便直接报到上级部门。均分制:全班同学将本班的助学金总金额进行平均分配。选出几名同学,用自己的名字先顶下来,拿到钱后再“二次分配”。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班级同学情况大致差不多,评谁都不合适,都有意见,采取和稀泥的做法;轮流制:全班同学大学四年依次轮换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这种情况和上一种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每次轮流,相同之处在于大家都有机会均分。

三、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合理安排名额分配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其生源便呈现出地域性差异,内陆地区生源的家庭经济情况较沿海地区生源的家庭经济情况而言就存在一定差距,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生源构成也是这样。

2.申请书的真假辨别问题。部分同学可能会经受不住巨额资助金额的诱惑抱着“分一杯羹”的心态,积极上交贫困助学金的申请。而且在当同学们把国家助学金申请书交上来的时候,很多都写得声泪俱下似乎是有述不完的悲惨遭遇。这又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认定程序的规范问题。现行贫困认定模式存在问题有两个:其一,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代沟,所以辅导员了解的情况不一定全面。在同学们提交申请和贫困证明之后,仅仅依靠辅导员对于申请书和贫困证明的查阅及平时对这些微乎其微的了解来完成贫困认定工作是极为片面的。其二,贫困证明材料真实性值得怀疑。某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做好事”又不自己“埋单”的行为给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4.班级评议问题。班级评议是基于公开、民主而进行的一项认定核实工作。但也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干部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谋利;又有部分班级采取公开“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班级评议,这就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拉票门”。

5.后续监督问题。当下同学们的监督意识不强,后续监督也没引起辅导员足够的重视。有意见的同学往往因为害怕得罪同学或者辅导员,选择了忍气吞声,致使部分同学领到助学金之后便肆意挥霍,没把这资助用在刀刃上,也会给同学造成“国家出钱教贫困生挥霍”的不良影响。

四、解决办法

(1)宣传动员全面覆盖:在接到贫困认定通知后,做好告知宣传工作,做到全覆盖。(2)学生信息动态把握:让有特殊情况的同学找班级考评小组说明情况,小组负责人做好记录,一并汇入同学的动态贫困电子文档,以完善学生信息。(3)考评小组构成合理:班级评议小组的组成应由辅导员、诚信度高的班委和几位客观公正的普通同学组成。这样的评议小组因普通同学的监督保证了评议公信力,辅导员和班委的参与保证了评议的权威性。(4)认定程序绝不机械:由评议小组严格按照助学金评定标准、同学的动态贫困电子文档和自己平时的观察评选出各班符合受助条件的同学。放弃“看证明给评定”的机械工作方式。加大对申请者生活情况的追踪调查,更多地从同学们口中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5)逐级公示认真修改:将初选具体结果,用短信、邮件、QQ等通讯工具间接通知到所有没有评上助学金的同学,这些同学有任何意见都可以反映给评审小组的成员,得到意见的评审小组成员需及时把意见传达给整个评审小組,小组再进行调查、评议、修改并再公示,直至没有异议或意见反馈限期结束。(6)群众监督形成习惯:将结果上报学院之日起就告知获得助学金的同学,他们开始受到评议小组和全班同学的监督。号召全班同学对受助同学进行进回访、调查、监督。对举报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后续监督工作应在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之初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同学中做好宣传,建立良好的后续监督的舆论基础和后续监督的氛围,使后续监督成为同学们的一种习惯,保证助学金能惠及可能多的贫困同学。

总之,在贫困界定过程中,要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包括个人申请→诚信承诺→界定标准→贫困证明→动态建档→班级考核小组评议→公示审批→跟踪调查→违规严惩的完整工作制度;完善动态信息随时更新学生信息,掌握学生情况变化;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事后监督。班级考评小组严守纪律,不打印象分,不打人情牌,对事不对人,一旦发现小组成员舞弊,立即取消资格,并进行相应处罚;事后监督中要注意保护举报人,不因其举报行为,导致其本身陷入同学个人恩怨,针对所举报现象进行调查,查实后处理,也给大家一个交代,查明不属实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对相关同学提出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洁.浅谈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丁官元.高职院校新资助体系下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付希贤.国家助学金的制度缺陷和政策建议[J].经济师,2010,(7).

[4]谢琴.对国家助学金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09,(12).

[5]盛军.国家助学金功能定位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08,(11).

上一篇:保研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以难忘的事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