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社区减灾防灾的倡议书(精选4篇)
今年以来,天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持续走高,严重影响了群众身心健康。为了有效优化城市环境,让广大居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xx社区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率先行动,积极动员,大力展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为此,我们倡议如下:
——让我们倡导一种精神。为了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健康,希望广大居民朋友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参与防治,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以文明、热情的姿态投身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来!
——让我们担起一份责任。大气质量事关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事关天水环境和城市形象。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构建“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共同治污”的工作格局,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治污攻坚战,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指数,最大程度地呼吸上新鲜空气。
——让我们贡献一点力量。“蓝天你我共有,美丽要靠大家。”希望广大居民朋友,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认真做好资源回收,倡导绿色低碳消费;配合支持环保工作,制止或反映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让我们增添一缕亮色。环境关系民生,治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互相监督,自觉停用燃煤锅炉、小火炉,或到指定地点购买无烟煤炭等低污染燃料,自觉取消露天烧烤、马路摊点等污染源,禁止露天焚烧垃圾,让天空多一份湛蓝、让白云多一缕亮色。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你出力、我出力,蓝天更美丽;你添彩、我添彩,生活更精彩。我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热爱生活、美化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为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的更文明、更美丽、更宜居而努力!
xx社区
第一条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在本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第三条根据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后的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具体情况,由海陵区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启动三级报警预案,即红色报警预案、黄色报警预案和蓝色报警预案。
第一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建立区“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内,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分管局长兼任,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救灾减灾指挥部。
第二章预防演练
第五条加强社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演练,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
第一款开展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第二款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三款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
第三章红色报警预案
第六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特大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红色警告预报。
第七条指挥系统:指挥全体成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各自分工立即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进行人员转移、灾区隔离、组织抢险、医疗救护、生活安置、灾情调查、后勤保障等,随时保持相互联络(根据需要架设临时专用通讯线路),准确掌握灾情程度,迅速组织救灾。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灾害情况,指挥部及时向各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红色警报,各社区居委会迅速向居民群众发出红色警报,及时组织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驻辖区单位及时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向指定区域集结,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要及时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八条人员就位:接到市、区指挥部的指令后,社区救灾减灾总指挥要立即下达红色警报指令,部署社区各副总指挥按分工到达指定区域,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同时,指挥部成员要迅速联络有关单位和各救援队,奔赴受灾区域,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九条实施抢险:灾情发生后,指挥部全体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协警员救援队分别按指令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
第二款由驻辖区部队组成的紧急抢险救援队,按指令赶赴重灾区参加抢险。
第三款由驻辖区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室)组成医疗抢险救护队,救治受伤群众,对受灾群众进行体检和灾区防疫工作。
第四款由公安、综治、民兵、协警员组成的治安保障队,负责灾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安全保卫,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迅速转移。
第一款安置区域:迅速组织居民转移到指定的室外避难场所,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指挥部。
第二款组织
转移:指挥部根据居民转移情况,组织应急救援队在各避难场所搭建帐篷,设置救灾减灾临时指挥小组,负责居民临时安置、发放生活用品、组织医疗救护,启用储备救灾物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第十一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指挥部要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灾后重建。
第一款对倒塌房屋进行修缮,对危房进行加固处理;
抢修线路,修复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通讯;组织居民重建家园,重建社区。
第二款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居民进行社会救助,在社区内组织社会互助、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有重大困难的,请示上级给予重点救助,确保灾后居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医治。
第四章黄色报警预案
第十二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重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黄色警告预报。
第十三条指挥系统: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成员在第一时间内根据总指挥的安排,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分工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组织灾区居民转移,对灾区进行隔离,组织医疗救护抢险,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安置,准确掌握灾情程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受灾情况,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黄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指令后迅速向居民发出黄色警报,组织有关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应及时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十四条人员就位:按照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的指示,组织实施紧急救援的有关事宜。迅速联络、组织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集结,按指令奔赴受灾区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十五条实施抢险:指挥部成员按照总指挥指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救援队分别按指令集结,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援。
第二款医疗抢险救护队集结,按总指挥指令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治,负责灾区防疫工作。
第三款驻辖区部队组成应急抢险救援队集结,按指令赶赴灾区参加抢险。
第四款社区治安救援队,按指令对灾区治安、交通和安全开展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六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相关社区居委会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对部分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第十七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对倒塌房屋、危房、线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正常;对受灾居民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五章蓝色报警预案
第十八条启动条件:辖区内有可能发生较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根据上级预报,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蓝色警报。
第十九条指挥系统:根据预报,指挥部召集有关成员到位,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组织部分居民做好转移准备,对相关区域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有关抢险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款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蓝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令后向居民发出蓝色警报,做好有关居民转移工作;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有可能发生灾情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条人员就位: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迅速组织相关救援队待命,随时做好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员疏导:接到蓝色预警信号后,各社区居委会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根据指令随时做好对居民的转移。
第六章后勤保障
第二十二条指挥部统一负责救灾减灾工作中的各项后勤保障。
第一款在辖区内设置室外避难场所。
第二款在各社区居委会改造建立“一井一道”(饮水井和排污道)。
第三款各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救生帐篷、折叠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和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用品。
第四款根据安置人员情况,现场临时搭建移动厕所供居民使用。
第五款为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安全绳、应急灯、灭火器,为各社区居委会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箱和救助器材箱。
第六款在各社区居委会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宣传橱窗、警示和逃生导向标志牌;绘制社区救灾减灾地形图,标明指挥部、救护站、避难场所、临时疏散点的准确位置。
第七款根据灾情程度,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生活必需品和各类救灾保障物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如发生灾情,指挥部将根据灾情发布红色警报、黄色警报或蓝色警报,按相应预案进行工作;如灾情未发生,指挥部将及时发布警报解除信号。
第二十四条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区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社区书记童焕新结合G20峰会,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从四个方面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防灾减灾小技巧:一、地震逃生技巧。在楼房、平房及室外该如何避震;二、家庭火灾逃生技巧。家里发生火灾了,该如何逃生和平时该做好哪些防范措施;三、溺水事故的防范。夏季来临,居民外出游泳增多,提醒居民不要去河湖游泳,要去有安全员的泳池游泳;四、雷电的防范。夏季雷雨多发,教育居民在雷电发生时的防范知识。
此外,社区还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如在小区内放置防灾减灾宣传展板,结合近期临安泥石流事件,教育居民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情况时的自救方法,让居民更直观的了解防灾常识。
一、宣传目的
结合近年来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向社会公众宣传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基本知识。通过开展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唤起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深入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宣传方式
1、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基层社区、村寨集中开展一次应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街头宣传活动。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知识讲座,设置防灾减灾和应急知识宣传栏。
2、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专题、专栏、系列报道、以案说法等形式,组织开展广泛宣传。
3、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在城镇街道、社区、车站、广场等群众集散地,悬挂宣传口号条幅宣传。
4、设置咨询站点,派发宣传资料。在群众集散地设立咨询点向群众派发宣传手册、宣传单,接受群众咨询。
5、强化日常宣传,注重培育发展常态化宣传方式和载体,探索平面媒体专栏、专题网页等长期宣传方式,推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三、活动时间
开展基层社区、村寨应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要常年进行,形成常态。集中开展活动的.时间可确定以活动周的形式进行,根据本地实际,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前后、防汛抗旱敏感时段进行集中宣传教育。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社区村寨应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以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逐步提高广大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增强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加强督促检查。区政府应急办负责全区基层社区村寨应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工作,对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提倡社区减灾防灾的倡议书】推荐阅读:
提倡平安社区倡议书11-24
防灾减灾社区论文01-28
社区防灾减灾演练评估09-30
提倡人们关爱生命的倡议书10-19
提倡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倡议书12-24
提倡绿色环保倡议书02-02
提倡提升人居环境倡议书06-25
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倡议书07-22
提倡老师勤俭节约倡议书03-03
提倡节约用水的宣传口号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