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教育一家人(精选8篇)
我心目中的教育
现今中国的教育正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教育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邓小平在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我觉得我本人有义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我的微薄力量。
我国教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最值得提的是受教育的人数及中小学,高校的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但进步的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在我国大多数学校还在延续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古老方式,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的单一讲述,学生发言的机会少,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充分利用,只有少数发达地区进入教育的先进行列,大多数地区改革缓慢,依然停滞不前,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对立事件常有发生,少有创新,不敢否定绝对权威。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充满乐趣的,而不是枯燥的,烦闷的,令人厌烦的。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适量减少教师的讲述时间,留下问题与学生探讨,改变学生被动听众角色,就某个问题与学生辩论,不论对错都可以发表意见,双方达到交融,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以语文为例,这是一个很感性的学科,对一首诗,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统一界定就失去了这个学科的本来意义,考试只不过是做几道题,虽然是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但绝不是全部,我们更应该用心去体会前人的思想,用活跃的思维挖掘知识的精髓。让知识真正融化在我们学习的历程中,而并不是某个阶段的终结。
为了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少枯燥,教师应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方式展现更新鲜,更有趣的教学资源,让整个课堂都处在一种活跃气氛之中,学生与教师在学习的过程既得到了知识,同时乐在其中,真正达到了孔子所倡导的“乐学”。
教学理应是独立的,就想学术研究一样需要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发挥才会有真正的见解。一定要给教师独立的思想自由,让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去引导,启发学生。一种优秀的思想与成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而教育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切忌减少行政干预,让教育真正成为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避免其体制僵化。
我们说教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那么就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负担,以小学生为例,小小年纪要背一个几乎是身体二分之一的书包,晚上要学到十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以至于谈到学校就感到恐惧,这绝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既然是传
授知识,那就让学生去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与要件,作业只是手段无需太多,学校是教育圣地,要让学生充满兴趣步入其中。
现在有些人强调教师一定要严厉,其实不然,难道非要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吗?一个教师的严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作为教授者更应该是和蔼的,充满着亲和力,过度的严厉只会造成师生对立,成了上下级的关系,对我们教学的长足发展并无益处,因此不要存在师生对立。
要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但一传授知识的现状。现代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时给与学生道德上的启迪,让学生有所启发,品德的提升更有助于学习。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些观点与教学论也在不断更新,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创新,学术的研究永无止境,要敢于否定,教师也不要放着自己已经有的观点不放,应该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把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错了没关系,只要能提出新的见解就是好的。
学校教学是学生通过教育走向成功的桥梁,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家庭与学生自身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三者要携起手
来,才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办得更好。
本次推荐不仅仅关注教育体制内部的教师们的B log群体, 还关注着教育体制外的民间教育公益组织的力量, 正是他们的存在, 教育内部才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把眼界放开, 从校园走出去, 相信您会接触到不一样的天空。
1. 教育中文翻译 (w w w.edu2do.com/fany i/)
“翻译即学习!”这群B logg er有着与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人员不一样的视野, 教育2.0、学校2.0、个人学习环境等词汇就是来自于他们的视野,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2.0的学习者, 对教育2.0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所翻译介绍的那些文章和人物的观点, 反映着教育信息化的新的走向。该项目的主要发起人是余扬 (www.lifegrowing.com/danny/) , 曾在遵义开办英语培训机构, 目前居住在舟山, 进入服装零售行业。
2. 多背一公斤 (w w w.1kg.org)
“爱自然, 更爱孩子!”当您到风景优美而偏僻贫穷的地方去旅游时, 带上几本书, 几许文具, 与当地的孩子一起聊聊天, 看看书, 讲讲外面的世界, 回来后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经历。这是我们每个旅行者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就这么1公斤的书和文具, 使我们每位旅行者都变成了行善的教育家。发起人是余志海, 网名安猪, 长住北京, 曾任品牌顾问和商务拓展经理。
3. 鸢尾花 (w w w.iiris.cn)
“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这是对现在儿童学习现状的写照。可这又是与现代及未来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与实践相分离, 知与行分离。由此, 鸢尾花提出了“从阅读走向实践, 做知行合一的真人”的学习理念, 构建了“引言 (Introduction) —阅读 (R eading) —探究 (Inquiry) —分享 (Sh aring) ”的学习活动模型, 鸢尾花之名也是来源于这个模型四个部分的英文首字母:iris。阅读与实践的统一, 活化了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鸢尾花目前正在重点开展跨校和跨地域的协作学习。发起人是吴向东 (blog.iiris.cn) , 广州华南师大附小特级教师。
4. 天河部落之小学数学跨校集体备课 (w w w.thjy.edu.cn/jitibeike)
“分享经验, 互助成长。”开展得好的集体备课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该项目的负责人是广州体育东路小学孙颖 (www.th jy.edu.cn/suny ing) 副校长, 广州天河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为了做好跨校集体备课项目, 她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单元备课的支架, 引导老师们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去整体把握该单元的教学。至于每节课的教学, 在吸收了集体智慧的单元备课的指导下, 老师们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去个性化地实施, 较好地解决了集体备课中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又借助B log开展校际的交流和分享, 为如何在具体的学科教研中构建教师协作共同体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在天河部落 (www.th jy.edu.cn) 中, 这样的优秀B log群组还有不少。
5. 汉博教育博客 (blog.hands-brain.com)
“动手做科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必须与动手做结合起来, 要反映科学实证的思想。汉博教育网是韦钰 (blog.h andsbrain.com/weiy u) 院士领衔的“做中学”中法合作科学教育项目的专业博客网站, 反映了“做中学”项目的情况, 但在实验教师的聚集方面还有待下工夫。因其影响较大, 特此推荐, 期望有更多教师参加到“做中学”项目中去。
6. 探索博客 (blog.kxsy.net)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博客领地, 聚集了国内许多精英科学教师, 他们经常开展网上专题研讨, 发起了保护国内唯一的小学科学专业杂志《科学课》不被改为他用的网上请愿活动, 使得该杂志得以保留。目前他们开办的漂亮网刊《科学新视野》与《科学课》杂志相互呼应。负责人是姚忆江, 原《科学课》编辑部主任, 现任《南方周末》记者。
7. 兴华科学教育博客群组 (blog.cersp.com/eblog.asp?userty pe=26)
振兴中华, 科学教育必为根基。兴华科学教育博客群组的领衔人物是著名科学教育专家、广西师范大学的罗星凯 (blog.cersp.com/userlog/6400) 教授, 他们根据研究项目、教学与教师培训的需要, 经常拿出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教学问题进行网上交流, 不仅使得中小学老师和在读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获益, 每每还受到《人民教育》等杂志的青睐, 在国内科学教育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8. 东行记 (w w w.jeast.net)
著名教育信息化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研究交流的天地。这个团队在黎加厚教授的带领下, 开展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 不仅推动了B log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应用, 还在深入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学校里推行M oodle课程管理系统, 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9. 高三家长博客圈 (q.blog.sina.com.cn/g sjiazhang)
这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的B log群组, 也是草根教育媒体的绝佳榜样, 他们原创和汇集的相关教育教学信息是很多专业网站都无法比拟的。不仅高三的家长关注, 有孩子读书的家庭也在关注。其中交流教子心得、各科学习辅导、学生学习帮助和高考信息等很是丰富。圈主网名是荻花涟漪, 女, 真实姓名不详, 居住在大连。
1 0. 教育在线博客 (blog.eduol.cn)
笔者总结《老友》杂志有如下特点:
第一,《老友》杂志是一份集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贴近广大读者,内容十分丰富的杂志。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也不论你有什么爱好,都能从《老友》上找到你想了解的东西。我最爱读“感悟”栏目,该栏目的文章篇篇精悍生动,这里既有社会名流的佳作名篇,也有寻常百姓的生活随感。“人杰地灵”、“岁月人生”、“史海钩沉”、“老年茶座”、“文艺园地”、“敬老长亭”、“多彩金秋”、“神游天下”、“养生保健”、“老人与法”等栏目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
第二,具有鲜明特色。全国各类杂志,我看了很多,但大都是大同小异,缺少特色,在编排上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老友》杂志却是个例外,从栏目设置、稿件的选择到版式、封面设计,都独具鲜明特色。《老友》杂志立足江西,面向华东,辐射全国,有气魄,真乃智者做派,大家风范。
第三,《老友》杂志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看得起“小人物”,这在“人情稿”盛行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刊用稿件快。笔者的十几篇稿件均在投寄两个月内刊用。《老友》杂志这种高效率,有效地团结了一大批热心的撰稿人和读者。
第五,《老友》善待作者。稿酬、样刊寄发及时,作者均能在当月收悉。
第六,《老友》杂志能够虚心听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建议、意见、要求和呼声,坚持开办“老友信箱”栏目,许多读者都把它视为知己,倾吐心声。
第七,平民的价格。《老友》杂志每期大16开68页,定价:4.00元,这在打一个市内公用电话都要0.5元的今天,不能不说是极其低廉的。
第八,差错极少。三年来,我阅读《老友》杂志,感觉其文字和知识性差错率极少,远远低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差错率。
第九,发行速度快,这也是《老友》杂志的一大优势。在南京市区,一般在出版的三日内就能买到它,读到它。
借此2009年报刊征订之际,我热忱地向广大老友推荐《老友》杂志。
1有品学兼优的老师 2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里 3有适当的空闲时间自由思考 4基于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怀
5从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养成高尚人格 6启发、引导而非灌输的教学方式 7具有现代管理特点的管理文化 8 9有一支具有品牌意识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充满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11员工能随手拣起地下废纸。12学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13教师有向学校建议的绿色通道。
14教师经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用自己掏腰包。15教师享有5万以上的年薪并依法享受各项保障
学校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学校应该把目光投向五光十色的社会,投向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投向未来的世界。
理想的学校应该有有一个温文尔雅、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校长是一校之魂,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魂,这个学校就没有了精神。校长首先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应凝聚全体教师的力量和智慧,能让每一个教师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一个没有出息的校长总是埋怨教师,一个出色的校长总在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极致。校长应该懂得教师的需要,创造一种好的氛围。校长要和每个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教师的尊重。校长应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校长还要有远大的理想,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有成就。一所学校的成就绝对不可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做最优秀校长的校长不会是好校长。当然,办成一所理想的学校,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们还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构筑新的品位、新的水准。每个校长、每个教师都追求卓越,那么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是所好学校。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乐园
在学校里,我们的学生度过了他们人生之初最美妙的时光。在这里,他们结识同伴,拜会师长,更主要的是,他们亲近了知识,和他们的朋友、老师在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叹知识世界的奇妙,领略了人类创造的伟大。
一所好的学校决不单单是学生的乐园,我们的老师在领着学生亲近知识的同时,也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因为教,所以他们也在不停地学,因为做着教育工作,所以他们也在不停地成长,而且他们的成长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同步进行的。他们必须以自己最完美的心灵,去塑造最完美的心灵。一位科学家说过:一颗聪明的头脑转起来,他周围就会有无数颗头脑随着聪明起来。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己成为许多学校用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其实,任何学校在任何时候的荣辱都是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勃勃。绿色的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身影,红色的跑道上没有学生的脚印,设施在先进的学校也只是一潭死水。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的习惯。
善于探索应该是校园中不变的主题。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知识的地方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学生最可贵的就是探索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不会主动地发问、探求,那就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悲哀。当学生学会了探索,生活就会非常的充实。我们要尝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们学会探索。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应该是校园中培养的重点之一。品位源于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应该形成和善待人、文明礼貌的习惯。应要求所有的孩子见到老师、客人都主动打招呼,老师见到学生也应该微笑点头。校园就是一个家,来者就是客,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感觉。这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习惯成自然。应该让学生形成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习惯;应要求学生善待生灵,善待环境;应该让学生形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应要求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理想的学校是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园
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是一所学校,学校是一个课堂。”现代人在走上社会前,总要在学校里生活。学校就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在学校里,他们接受知识、积蓄力量,他们还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友善、鼓励、支持,也正是这份美好的情感,才使他们能“学而不厌”,才使他们能笑对任何困难,自信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理想的学校是一个美丽温馨的花园
学校是师生们学习、生长的场所,它应该是美丽的。但拥有美丽建筑的学校并不一定是美丽的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应该围绕着学习生活布置环境;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应该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又意味深长。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如次第展开的画卷,又如一本无字的书。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艺术之环境;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这不是要把古庙制成一座新屋,老太婆敷粉擦胭脂涂嘴唇是怪难看的。但是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一所美丽温馨的校园,需要确定具有校园特色的、有时代气息的、用校园文化语言加以表达的价值观,并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这种价值观得以渗透、传播。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确立价值观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逻辑起点。
塑造良好学校形象和实施符合教育目的的具有文化意味的硬件建设,这是构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两方面。学校形象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校文化品位,获得社会认同,参与社会竞争的有效保证,现代企业关于形象设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良好的学校形象能使人产生维护、珍视、赞美、热爱和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等美好情感;从而增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凝聚力。良好的学校形象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人们产生支持、关注、资助、服务等行为,从而增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
当然,在这个“花园”里最美的“花朵”是学生。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学园、家园、花园的三位一体。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理想的学校
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枯萎。
优质的学校除了有优质的校长、优质的教师、优质的办学条件、优质的教育理念外,还必须符合优质学校的标准:
1、必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
2、必定参与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3、必定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对特困生提供特殊帮助;
4、必定为学生提供得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必定通过自身建设建立起一个合作网络,不是孤立的;
6、必定是“门窗畅开”,既能请进来,也能走出去,不是封闭的。象这样的优质学校,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社会需要理想校园,家长需要优质的学校,学生需要优质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理想学校?如何才能营造一个理想的校园呢?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教育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的方向,同时,时代和使命又赋予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的责任。学校和学校间因其育人特色不同,文化取向迥异,因此培养的学生发展的方向也不同,学生走向社会后,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也不同。
学校特色的内涵:
专门的外语、体育、影视、艺术学校等;个别的强项,选出重点,形成办学风格;校长文化底蕴深厚,治校有方,教学得法,英才辈出;学校办学方向突出,校长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相得益彰,有独到的学校文化模式。特色是根据先进教育理念,以时代发展为取向,从学校和社区实际出发,对学校发展作出的设计。特色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大众化的个性张扬。对外它展示的是社会取向,对内是发展的生存方向。特色学校具有整体化,相对稳定的特点,在整体性、基础性中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他校特殊文化氛围,以学校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的教育方针,表现一所学校全局化整体效能。
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且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特色。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最后评出五所最好的学校。它们分别是:
1、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的教育特长就是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该校的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一直在国际测验中名列榜首。该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有创造性的课程,强调通过背诵训练并让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去提高理解力,把不同基础的学生编成不同等级的班级,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专业才能。
2、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的特色之处就是数学教学出类拔萃。该校采用新的、革命性的数学教学体系--“实用数学”教学方法。这种新课程的重要特别之处就在于,每教一个题目便要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以便显示数学的真正含义是普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在于,科学教育强调创造性。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形成独立的构思,并且发展成为创造性的智力。学校还强调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如让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电学、电路图以及发动机的基本知识时,自带零件,动手修理烤面包炉,让十岁的孩子用太阳能电池和汽车模型设法装配太阳能玩具汽车。
4、意大利埃克纳顿学校的成功之处在于外语教学方面。学生当中没有人去过英、美等国家,但是学生掌握的词汇,流利程序和自信心,不亚于甚至还要超过许多美国十几岁的孩子。学生们能用英语辩论美国社会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该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方式就是多练。
5、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的成功之处就是实施“艺术推动”计划。该校把通常被认为是奢华的艺术科目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音乐、视觉艺术和写作。学生们学习用艺术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这五所学校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非常强大或者综合实力超越一般的学校,而在于它们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教育的成功。
在武汉,市教育局多年来倡导学校办出学校特色,也形成了一批颇具个性的学校。如武钢三中,在奥林匹克竞赛方面,办出了特色,该校的学生从高一开始,数、理、化等学科就接受学校系统的培训和训练,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世界级大赛的金、银、铜获奖者,为国家、为武汉争得了荣誉。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外语特色学校,该校的学生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必须选学第二、第三外语,出来的学生个个精通几国语言,深受家长和社会的欢迎。石牌岭职业高中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是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该校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就业必需的知识传授,如现代财会业务、计算机技术、烹饪专业、旅游专业等课程,该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十分高,还有不少到国外工作。街道口小学虽然没有漂亮的校舍,但每个孩子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让学生从小接触书法,练习书法,对他们人文素养的形成,对他们日后精神生活的丰富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这些学校重视了特色教育,都大大地提高了办学效益,增强了办学活力,在当今的生源大战中,均立于不败之地。
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突破口。名不见经传的泉井中学,就是靠体育特色扬名全市,还有关山中学的体育特色、马房山中学的美术特色在洪山,乃至全市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亲睐,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
应该肯定,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理想、教育方针必须围绕成才和为社会做贡献来思考。一个人才的塑造,是要经过千万道工序的,如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要产“次品”的。基础教育的产品是半成品,但却是打基础。基础雄厚,才能在大学阶段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问题做到自信、自如。因此,构建持续不断的特色教育理念无论对大学或基础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最佳,只有最特,最特就是最佳。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这就如同城市,大连的特色是城市建设,深圳的特色是高科技,温州的特色是民营经济,苏州的特色是外向型经济,武汉的特色就是湖泊路桥,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知名城市。当然,学校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当然,它同时又是建立在教师的特长之上的。
特色出人才、出效益、出方向,特色产生民族大众化的个性,特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二、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品位本来是用以说明矿石或矿体中所含有用成分的百分比,后来用来比喻人或事是否有高的价值、高的标准。我们这里所说的品位,主要指学校的内涵是否丰富,是否具有教育上的高价值、高标准。
学校有了品位才具有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应是拆不开、偷不去、拿不走的一种力,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受影响,学校要在学校品牌、教育理念、育人取向、静态和动态校园文化建设上反映出来这种竞争力,是学校独有的。
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品位首先是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细节有时更能反映品位,校园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布置,应该考虑怎样给学生最大的收获,让学生从中受益,一草一木含情,一砖一瓦说话,一字一画答疑,一举一动导行;其次,一所学校的品位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如果真做到这样,学生能不断地进行思想的追求,不断进取,这样的学生就不需要我们担心了。而现在我们有些学校,学生离开时带走的是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甚至仇恨。
有品位的学校在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均是以时代为基点,以人才的竞争为归宿,以适应主流取向为指向。重点学校、名牌学校不是集团的经济利益截取的“专利”,而应是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桥头堡。要对得起政府的高投入和社会的关注,百姓的期待,学校就应有整体战略思考,赢利和商业活动要与教育分开,甚至教师都不应接受受教育者的一针一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对将来和目标负责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科学知识、人文情怀、较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无疑是在剧变的世界中,巨变的教育中应该打造的着力点。
所以,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如果一个学校能在对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上下工夫,教会学生追求理想,能关心民族命运,能时时提醒自己永不停滞、永不失望,那就是给了学生真正的点金石。因为只有人格、品格完善的人才会有品位,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栋梁,而不是一个嫌弃儿。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了魂,这个学校就没有精神和活力,没有我们需要的一切。校长首先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应凝聚全体教师的力量和智慧,能让每个教师发现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一个没有出息的校长总在埋怨教师,一个出色的校长总在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极致。校长应该懂得教师的需要,并且引导教师的新的需要,要创造一种好的氛围,同时让最优秀的教师得到最应有的回报。校长要知道自己和名教师的差距,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校长要和每个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教师的尊重。
校长应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
校长还要有远大的理想,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有成就,一所学校的成就绝对不可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作最优秀校长的校长不会是好校长。
当然,办成一所理想的学校,这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构筑新的品位、新的境界、新的水准。如果每个校长、每个教师都追求卓越,那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是一所好学校。
四、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奉献精神、探索精神、凝聚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很年轻,这些学校的校长往往唉声叹气,埋怨学校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其实,老教师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年轻人的激情与创造也同样重要。年轻人除了缺少经验什么都不缺,而且有的时候,经验不一定是好事情,没有经验反而少了条条框框。少了限制,可能更富有创造性。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名师其实没有什么,关键是他们从点滴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成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在那些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发现是否潜存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资源,或者是潜伏着某种危险和失去机遇,只有经常反思,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地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智慧和灵感就会青睐,机遇和提高就会降临。怎样才能做到不断地反思呢?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就永远不会有成功,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的追求卓越的努力。我们应该考虑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应该建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有个记者曾经采访一位名人:人最后的归宿都是一样,你这么努力又是何苦?这位名人回答说,正由于我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希望我们的过程有点儿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能追求优秀、超越优秀。
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教师最忌讳的是不断的去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当然这并不排斥认真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因此只有超越,要超越就需要有创新。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一切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让教师和学生能较多地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对话,这多少会激励他们向往名师、成为名师的冲动,多少会使他们觉得专家就在他们身边,名师并不遥远。古往今来,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专家、名师、学者聚集的学校。
五、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句话已成为许多学校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其实,任何学校任何时候的荣辱都是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盎然。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操场上没有学生奔跑的身影,跑道上没有学生青春的脚步,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是一潭死水。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的习惯。
先说善于探索。学校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知识的地方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学生最可贵的就是探索精神,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失去好奇心,不会主动发问、探求,那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悲哀。当学生学会了探索,生活就会充实。我们有的学生忙于娱乐、消遣、玩耍,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探索精神。我们要尝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解答这些问题,要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去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再说良好的习惯。品位源于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应该形成和善待人、文明礼貌的习惯。应要求所有的孩子见到老师、客人都主动打招呼,老师见到学生也应该微笑点头。校园就是一个家,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感觉,这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让学生习惯成自然。应该让学生形成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习惯;应要求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要求学生善待生灵,善待环境;应让学生形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习惯;应要求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特色学校应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核心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正象商品的丰富性决定超市的品位与水平一样,课程的丰富性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品位与水平的重要标志。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规定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剥夺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选修课,鼓励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设选修课,甚至鼓励开设学生讲座。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所凭借的不再是教学指导书、教材、教学大纲,而具有的是自己对学校教育理念、学生发展需要的解读,教师的教育伦理,教育潜能和人格魅力将得到全面展示。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可塑性,也要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只有将学生的差异引入到课程之中,将学生的共同发展引入到课程中,才能使课程真正有了人,真正有了千差万别的学生,真正有了学生的价值。只有将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才能使学生各自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学生间互动互补的依托,不仅如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会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我们反对分快慢班,但主张按学科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校本课程体系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巨大,要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研究与探索的习惯,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知识、重组信息乃至发明创造。我校近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比较成功,学生的调查报告在市、区屡屡获奖,袁南苇的关于《武汉市交通现状调查报告》受市交管局领导重视,市交管局特地给袁南苇回信,表示感谢,并采纳其建议;姜月同学的《关于农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吕诗塬的城市与乡村学生的差异方面的题为《直面差异,放弃偏见,共同进步》等论文均获较高评价。所有这些论文、报告的形成,均是学生自己去调查、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整过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的过程。
理想的学校产生理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来源于理想的学校。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如果从来没有过一位或校长、或老师、或同学对他(她)的一生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以
m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学校承担的责任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应有传承智慧与文化的意识。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未来中国人,当务之急,是应该以提升人的素质为重点。本人结合许多杰出教育者的了不起的思想,现把理想学校的草图涂鸦如下,请多各位高人多多指教!学校无非是教育的物质环境,谈到理想,自然是先谈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先让我把理想学校的点点滴滴历数如下15条,再各个道来!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看来社会上也不满意现有的教育模式了。教育的目的,是要我们凡人开智慧,学会做人做事!遗憾的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只接受了西方学院式的教育,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生存技能为目的,背离了东方传统以做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太多的学校成为纯粹传授知识的场所。许多年轻人通过学校的若干年学习,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能力,甚至信仰淡化、道德退堕;许多年轻人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
1有品学兼优的老师
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在传授做人的方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做为一个教师,不应该只是具有某个学科的知识、足以引导学生去从事某个学科的研究就了事,同时在做人方面也应该是个成功者。当然这里的成功,主要是从品行、修养上来说的。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新的知识在不断的涌现,但这些知识大多与做人无关。而中国传统文化都重视做人,也可以说都是做人的学问。好的老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是生活的艺术家,高度关怀现实社会人生,内心宁静,言行足以为人典范。做人的教育,是建立在老师品行的基础上的,缺乏良好的师资,想要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那是很难的。
在做人的教育中,老师的人格魅力或感召力,是培养造就品学兼优人才的重要因素。一个缺乏德行的老师,在讲台上宣扬道德的意义,本身就具有讽刺的意味。其言教能否影响学生,可想而知也。相反,品行高尚的老师,其人格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无形的教化作用。2 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里
老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古代许多智者都喜欢生活在水边林下。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智者们,也都喜欢把他们的学生带到大自然去教学,从而培养出许多贤哲之士。佛祖释枷牟尼也是坐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不是在现代化的教室里。
现代的教育大多局限在教室、实验室里,虽然培养出许多各个专业的人才,但身心健全的很少很少。他们只会做学问,只会赚钱,但不会做人,不会生活。对人生的认识惊人的无知。这也说明了现代教育的失败之处。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儿子。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觉得很紧张,一旦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就觉得放松、自在。诸位知道,科学的灵感和修行上的顿悟,从哪里来的?从放松中来。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幽默也是在人最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出现。人处于竞争强烈的社会,名利得失之心会日益增强,而大自然能使人的名利之心淡泊下来。今天的社会,红尘滚滚,人心躁动不安,回归大自然能使人宁静。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在大自然中,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闻到鸟的语言、花的芳香。可以独自在林中漫步,坐在岩石上沉思,躺在草地晒太阳,跑到溪边戏水。适当的种些农作物、水果,老师要经常带着学生劳动,或游山玩水,在自由轻松的自然环境中,思考、讨论宇宙人生的问题。
3有适当的空闲时间自由思考
经商忙,从政忙,读书更忙。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中学生高考前的复习,大学年轻教师为职称的奋斗,老教授为带动某个领域的研究而努力。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今天社会的知识,比起两千年前又不知增长了百千万倍了。我感觉知识就像太平洋的波涛,人类早就被自己制造出来的知识给淹没了。
任何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流传就出现了许多相关著作,后人对这些原著的研究,又出现许多成果,每年每月都会在杂志上出现很多很多的论文。语数外物理化学都成了用来研究的科学学科,试问我们学过的英语和语文复杂头痛的语法现实生活中又用过几次呢?各科知识成了一种专门供人研究的学问。许多教育工作者忘记了教育的最初意义--教育是为改善现实人生服务的。真正的学问,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要用心去体会;不为应付什么,心中不能有任何成见,观念中不能有任何框框套套;是自由的、自发的。因此对一个领域的学习,除了掌握一些该学科必要的知识,读几本经典性的原著之外,应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对该学科的重要问题作自由的思考。
我觉得治学应该像做人一样,要简明。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像个图书馆一样,给人感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张开嘴巴就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要有智慧,能过滤吸收,像胃肠一样,只吸收那些对自己生命真正有用的东西,每天把多余的通通都排泄掉,丝毫不要留在体内,造成生命的负担。岂不闻,舍弃才是最高的智慧吗?
4基于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怀
任何一种学问都有他自身关心的对象、解决的问题。因此教育本来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以教育的智慧,解决社会人生的问题,关心现实人生,这才是教育的本位。
教育,不应停留在纯哲理的思考或纯学术的研究,应该结合现实社会人生,从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出发,去学习、思考和研究。从对自身生命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推己及人,关怀社会大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就养成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5从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养成高尚人格
讲到人格,似乎让人觉得陌生。这一概念是不是过时了呢?现代人崇尚的是事业上的成就,比如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等等,似乎只有这样才风光,在社会上才受人尊敬。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也都在倡导:人,应该有高尚的人格。
一个人人格的养成是无始以来的积累。通常人们是随着自己的习性在生活,因而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格。比如不健康的人格,是不好的生活环境、自身的错误观念、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缘造成的。人格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的,是长期养成的。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能养成什么样的人格。
教育如果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那么局限在教室里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是为做人服务,局限在教室里显然是行不通的。知识可以从教室里学习,但人格必须通过现实生活来训练。生活是通往真理的,让生命安祥、自在的,养成完善人格的。教育培养人才,应该创造一种生活环境,是为人类获得完善人格设立的一种最佳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无限的宝藏,具足一切的功用。教育的过程就是开发这一宝藏的过程。学习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宝藏,认识开发这个宝藏的方法。我们教育如果只有关于宝藏的知识,永远无法发挥生命中的潜在作用。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错误的知识,错误的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宝藏的开发,甚至会使得这个宝藏越潜藏越深,乃至永远都不见天日。有限不能认识无限。人类的知识、文化,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由有限经验所形成的知识、文化,永远也都是有限的。何况一般世间的知识,总是带有相对性、片面性和错乱性,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开发生命中的无尽宝藏,必须要超越由知识所构建起来的意识层面,才能开发出生命的无尽宝藏。
6启发、引导而非灌输的教学方式
教育的意义在哪里?不了解人性是怎么一回事,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学生教育一通,究竟能教育出什么结果出来,往往教育者自己也搞不清楚。
眼下学校的教育,就像煮大锅菜一样,萝卜、白菜、土豆、西红柿通通放在一起,猛煮它半个钟头,然后捞起来。古人说的因才施教在这里是谈不上的。从教育方式上,现在国内大中小学普遍采用灌输式,教育似乎只是为了分数、文凭、升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一直都在忙于掌握各门功课的知识,以备考试、升级之用。这种教育对学生的身心,简直是一种摧残。自从清末民初以来引进了西方的学院式教育,目前社会上的教育方式都采用灌输式的。许多学校虽然在提倡学修并重,事实上还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学校课程的安排方式也与其他学校没什么两样。一周的文化课加在一起,至少有七八门。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一会儿灌输一种内容,学生还没来得及回味,又得去接受新的灌输。
传统的教育是以做人修身为本,现代的教育似乎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做人这个大前提,所以社会问题才这么多。教育先要是一种学做人的教育,自然应该建立在对人的认识的前提上。
每一门课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采用启发性的教学,学生依照教材及各种参考资料自学,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讨论该书中重要问题,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得,写一篇文章,作为学习这门课的成绩。
7具有现代管理特点的管理文化
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的三个境界,我喜欢文化管理,厌倦低层次的纯经验和自以为的经验管理。如果说“经验管理”是在管事,制度管理是在管人,你们文化管理则是在管人心,在经营学校。现在很多学校从现代企业管理汲取经验,并能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行,创造了适宜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管理文化,我心仪。8有一个温文尔雅、充满着理想色彩的校长。
我们深知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影响,可以说:一个好校长,一定能有一所好学校。也接触了更多的校长,卢志文是睿智幽默、李镇西的民主意识、郑杰的另类、姚止平的执著、吴辰的人文、蔡森林的踏实、魏书生的简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以“应试成绩”为评价主体的背景下,他们都在带着镣铐跳舞,虽然不美,但却悲壮、震撼!9有一个充满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
我喜欢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学生受益、学校发展、自己成长,但这种竞争一定是“良性”的,这里的“良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竞争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这非常重要,还有涉及教师的各个方面,还有一层含义是公平的,减少“人为”因素。这种“良性竞争”同样也适用于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10有一支具有品牌意识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并且为全体员工所遵守,这支教职工队伍是高素质的,他们业务过硬;诚信、奉献、坚韧,富有与身俱来的爱心;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意识。在核心理念的牵引下,孜孜以求、爱岗敬业,不断履行自己的承诺,与“教书匠”无缘,有“教育家”之追求。
11员工能随手拣起地下废纸。“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不是“匹夫有责”,随手拣起废纸,不仅仅是还校园一个绝对的清洁,更是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是对细节的高度关注。理想的学校理想在每一个细节,门卫彬彬有礼、保洁员面带微笑、司机慢行禁鸣、行政热情耐心„„ 12学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都穿着衣服,但就有人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十分显眼,我们说他有“特色”,因为有特色,我们有了个性,更关键的是,追求特色中,我们对特色有了别人短期无以复制的生存文化;同时,我们这里提到“体系”,当然就不是一两门特色课所能涵盖,有了“校本课程体系”就如同企业有了自己的主打产品,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总是处于“标准”地位。13教师有向学校建议的绿色通道。
学校老师是一笔巨大财富,不仅仅可以用在教学上,还可以用在学校发展上,很多学校一开会就是几个领导发言,都听腻了,给老师以进言的绿色通道,会激发老师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这样的学校往往能很快凝聚人心,在市场中想让它垮都不可能了。14教师经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用自己掏腰包。
很多领导埋怨教师不看书,不主动进修;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一定要给老师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尝到甜头了,学习就会变得主动。当初,我要是不接触“新教育”,不去全国各地学习(达20次),就没有我今天的“自觉性”。15教师享有5万以上的年薪并依法享受各项保障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地方教师的待遇很低,甚至难以养家,他们支撑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我敬佩他们,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教师能享有5万的年薪,并依法享有各项保障,真有这一天,乃中国教育之幸,民族未来之幸也!结 说
教育不应该跟着社会亦步亦趋。教育要继承优良的教育传统,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个人都在复述着这本日记的内容。只有那些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会是是这本日记的主角。而那些整天糊糊涂涂过日,整天为所欲为危害社会的热,则是这本日记的配角甚至是跑龙套。
这本春的日记,记下了不好美好的事物,也有记下不少恶习。而做这些恶习的人是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这本日记所记下来了。当他们的子孙看见了他们又反应呢?我猜,他们的子孙一定会觉得十分羞愧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不少灾难,这些灾难也被记下了。让人们以后可以去避免那些灾难。
并不是每一按都只是悲剧,也有喜剧。有的人结婚,有的全家团聚,都得得到功名利禄。这些都是记在最前面。
在这个社会生,也有不少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什么功禄。但是他们的付出都记在这本春的日记
六年级一班陈佐毅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也是英雄。
在这里,我要赞颂这样一个人,他不是将军,却立下过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不朽诗文。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滋润着每一块土地;像刚展翅的小鸟,却一心向着党飞;像草地上的一棵小草,为整片草地增添着生机;像花丛中的一只蜜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就是我们全国人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革命英雄—雷锋。
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名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个中年妇女是去看在吉林工作的丈夫,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那位妇女的手里,大嫂含着泪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儿?”雷锋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永不停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
务的英雄。难怪人们见到帮助别人的人总是想起雷锋。他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啊!雷锋,你不为自已编歌曲,你不为自已织罗
衣,你不为自已梳羽毛,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你无奉献,舍己为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永远都不会消失。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这种无
私奉献的精神,让雷锋的精神时时刻刻地伴随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
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向雷锋叔叔学习。
评:
一、刊物定位合理
期刊的定位 ,意指办成一本什么样的刊物。它主要包含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刊物侧重理论研究还是侧重应用研究,是侧重学术研究还是侧重工作研究,是侧重宏观研究还是侧重微观研究等方面,它决定了刊物的性质。后是指刊物侧重为理论研究工作者服务还是侧重为实际工作者服务,是侧重面向广大教师、管理干部,还是侧重面向广大学生,或是两者兼有,它决定了刊物读者对象的范围。《中国高教研究》在相关宣传材料中称:《中国高教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读者对象是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管理干部, 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的研究人员和管理干部,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我认为,《中国高教研究》这样的定位,比较合理、恰当、正确。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全国性的一级学会,而《中国高教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会刊,它理应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能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宏观的前瞻性的指导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唯有进行宏观的学术理论研究不可,因为只有理论研究才真正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当然,这种理论研究要有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已培养数以万计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或为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人员,或为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有大量的在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均拥有系统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为开展深入的高等教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高教研究》以这些人为读者和作者,再加上既有的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只要政策到位、组织有力、考虑周全,何愁学术理论研究队伍的不足。第三,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以来,学会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集中全国优势开展了重大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高教研究》作为宣传我国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喉舌,作为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窗口,作为探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学术园地,依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只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积极组稿,选择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选题和成果,就可确保自身水平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中国高教研究》影响因子的节节攀升就是从一个侧面给予了很好的印证。总之,《中国高教研究》把开展学术理论研究作为自己的定位,既有必要性、可能性,也有充分的学术基础。
二、办刊思想正确
办刊思想就是办刊的指导思想,用来引导如何去办刊的理念或理性认识。它起着统一办刊者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决定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办刊思想存在于办刊活动的全过程。《中国高教研究》始终坚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理念,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选稿上,无论是“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的来稿,还是一般院校的来稿,《中国高教研究》都一视同仁;无论是知名专家学者的来稿,抑或是一般年轻学者的来稿,《中国高教研究》都平等相待,既热诚欢迎知名专家学者赐稿, 也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学者,尊重和爱护他们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热忱地为他们服务;无论是熟人的稿件、老朋友推荐的稿件,还是从未谋面或从无交往的作者的来稿,《中国高教研究》都不分厚薄,不惧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质论稿,妥善处理;《中国高教研究》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 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是学术界公认最具权威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因此,曾有不少机构和人士,愿意为《中国高教研究》组稿,《中国高教研究》为保证品牌质量都一一谢绝,维护了学术的纯洁性。
三、编辑队伍有为
一本期刊,除了要有合理的期刊定位、正确的办刊思想外,还必须要有一支富有献身精神、乐于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编辑队伍,尤其是要有一个思想敏锐、工作能力强、善于发挥编辑积极性的主编。因为,合理的期刊定位要靠主编和编辑在办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正确的办刊思想要靠主编和编辑在办刊过程中认真地贯彻落实,并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总之,办好刊物的关键在于有一支事业心强、办刊经验丰富、内部团结和谐的队伍。自200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在《中国高教研究》工作了12年多,对此感慨良多。针对刊物在贯彻执行学术规范方面的不足,主编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利用期刊改版的契机,增加了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使期刊更规范更完善,观感更良好;针对刊物学术理论研究文稿不足、工作经验介绍文稿偏多的实际状况,主编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对期刊定位做了微调,更多地选用涉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宏观的、有理论深度的文章,如今刊物影响因子在全国高教期刊中名列前茅、影响不断扩大,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小学 刘 浩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我所爱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引导、信心和勇气。
爱国英雄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丁有在:要说我心目中的英雄有很多,李广、岳飞、邓世昌、李大钊、张自忠……但是,我最喜爱的是那最耀眼的星星——烈火中的英雄邱少云!
福建省南安县实验小学 吴佳昕:我最敬佩最喜欢的英雄是他,他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南安人的骄傲——郑成功!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历史人物
江苏省靖江市城东小学 徐 伶:我心目中的英雄大家应该都认识,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赵云。为什么呢?因为赵云忠心耿耿,从不背叛主公。他还有勇有谋,是一个将相之才。
雷 锋
河南省南阳市三小 李然怡: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雷锋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艺术大师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小学 黄秀媛:贝多芬,他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但灾难却无情地降临在他的头上,让他丧失了听力。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路程,写出那么多不朽的音乐篇章,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航天英雄
山东省东营市二小 周博涵: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中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终于有一位航天员可以像美国、俄罗斯的宇航员一样在太空行走了。
体育明星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小学 徐安琪:李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当众人普遍不看好李娜的时候,她还能顶住压力,打出漂亮的胜仗,真让人刮目相看。我要向李娜学习,学习她那种拼搏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
科学家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张 海:每当我品尝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就会想到袁隆平爷爷。他常年待在水稻田里,精心研究水稻,最后终于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口吃饭的问题。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我心目中的教育一家人】推荐阅读:
我心目中的鲁迅05-27
我心目中的课堂09-21
我心目中的中国梦10-30
我心目中的幸福教师11-27
《我心目中的成功女性》05-28
我心目中的英雄王二小09-10
我心目中的学校小学作文10-13
我心目中的英雄范文55011-30
我心目中的美好家园小学作文06-02
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20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