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主要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概期末主要(推荐7篇)

毛概期末主要 篇1

2、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二章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三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a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b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我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三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4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b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第四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队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

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出处《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对于江泽民这段话我们该如何理解?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答:表明的意思是:那些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低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主体。

2、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物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第十章

1、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十一章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材料分析,农村住房、医疗保险)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c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与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f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第十二章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十四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第十五章

毛概2018版期末 篇2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P193)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二是人名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P178)

2、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94)

主要内容: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要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历史地位: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P189)

3、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2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P195)

4、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P243)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推进增长动能转换

②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③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

④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④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07)

5、如何在发展中发展和保障民生(P243)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④坚决打赢贫攻坚战

⑤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②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③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⑤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①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④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⑤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P231)

6、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P266)

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P248)

7、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P267)

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求新时代党要提出新要求。“坚持党要党管、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有机的整体(P259.260)

8、如何理解习近平的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P281)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围绕强军兴军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②习近平的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标志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P277.278)

9、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P281)

①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

②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重要途经。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P277.278)

10、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P296)

答: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①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③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④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⑤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P282.283)

11、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P296)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②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毛概心得 期末作业 篇3

在这次对秦岭生态现状的实地调查中,我见到了秦岭风景秀丽的一面,也见到了秦岭伤痕累累的一面。黄柏塬的大箭沟已经建成景区,门外的停车坪上想找个车位都困难,尤其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更是人山人海,进入景区之后经常能看到被踩出来的小路还有草丛里隐藏的果皮纸屑。在大峪就更明显,下到乱石滩处,什么垃圾都有,清澈的小溪流里也能看到随水漂流的塑料袋,不能不说这些东西让来游玩儿的人心里总有些不舒服,垃圾跟旁边的秀丽风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谁知道这些一点一点堆起来的垃圾会把秦岭堆成什么样子,谁又会知道真到了那一天人们又会懊悔成什么样子。往大峪深处走,突然看到一片青年林,真想进去看看,或者采访采访工作人员,可惜没有人在,大门两边都是铁丝的围栏,门上也贴着“私自入内属违法”的牌子,只能在外面拍张照片。要是能多一些这样的青年林,也许能够提高这一代人们的素质,才能从小事做起,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我很赞同科学发展观中的理念和哲理,但我更赞同注重实际,真正做到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多开展一些人们能广泛参与的活动,把科学发展观潜移默化的融进人们的思想中,这真的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大一期末毛概试题 篇4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意义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体现了党的施政方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且指导中国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这样答其实就差不多了。)

2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

这个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正视而

4为什么要坚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比重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高一些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6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7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这是针对资本家而言)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1)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3)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发展生产力也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

3、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迫切性

(1)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关键要靠发展生产力。

(2)迎接世界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3)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

9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或前提)。

(二)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0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什么发展是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5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6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018版毛概期末大题 篇5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4,5,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政策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

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

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2、3、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发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七、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八、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本过程

① 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初步形成时期1978年12月到1982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 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1982年9月到1987年10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轮廓。

③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87年10月到1992年10月。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具体,从9个方面加以了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④ 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92年10月到2002年11月以后。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

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

九、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2、3、4、5、6、7、8、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十、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2、3、4、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征程

十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2、3、4、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十二、新时代的内涵及其意义

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时代

意义: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即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三、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十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3、4、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智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养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给结构

十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3、4、5、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十六、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内容1、2、3、4、5、完善国家安全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十七、建设美丽中国1、2、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十八、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1、2、3、4、5、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十九、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十、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1、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4、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5、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6、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7、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9、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变革,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10、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二十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关系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已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航,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相借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十二、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1、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十三、“四个自信”辩证统一关系

毛概期末论文 三农问题初探 篇6

三农问题初探

“三农问题”概念:三农即指农民,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所反映出的现实:“三农”问题,原本不应该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农村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农民是指在一个叫做农村的地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但是现在,“三农”,在中国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且难以破解。应该说这是非常特殊的世界历史现象。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国情的复杂,也折射出我国社会结构的病态和扭曲;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极端和片面,也说明了我们社会是怎样难以矫正地背离了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准则。

“三农问题”重不重要: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所以没有人说“三农”不重要。在各种涉农的会议上,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农业、农村、农民,对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远不是这么回事。许多基层部门的领导干部,还没有把“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各项工作的战略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没有转变,“等、靠、要”思想还十分严重。虽然李昌平含泪发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真情警告以及“要给农民国民待遇”的呼吁,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许多人并没有从对“三农”问题的冷漠和漫不经心中清醒和警觉起来。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中国有13亿多人口,只有3亿多生活在城市。有9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广阔农村的存在,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居住地历史的演变表明,农村是本来就有的,而城市则起源于农村。是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交换和贸易、人员的流动、资本的积聚、科学技术的进步、统治政权的需要,孕育、促使了城市以及城市文明的诞生。当城市日益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日益集中在城市,城市的优势及强势地位和它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现如今,城市已经是统治者、决策者以及各个阶层的精英群体云集的地方,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充斥在城市的每一段马路和每一个空间,城市的规划、经营和管理者想法设法使城市洁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在我国,由于城乡两元结构所建构的壁垒,与城市的靓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农村的一片破败和凋敝:水、电、气、路、电视和电话信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么没有投入,要么投入太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匮乏。许多农村的贫穷令人震惊!

问题的关键是,城市果真能够抛开农村,独自繁华和秀丽吗?显然不能!如果

农村是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城市的富裕、文明和先进,就显得没有基础、很单

薄、很脆弱、很封闭、很虚假、很危险,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因为城市和农村只

是相对的独立和自成一体,它们固有的内在联系、依赖、支撑和互动,如果被人

为阻断,城市,就永远不能成为城市人幸福的乐园,农村的状况也不可能永远与

城市无关。

农民的智慧给了中国发展的第一桶金: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迷雾重重的茫

茫黑夜,是农民用“包产到户”,点亮了我国社会走向变革的第一座灯塔,较为

充裕的粮食和品种日益繁多的农副产品,为后来市场化取向的一系列改革,提供

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在改革开放的岁月,我国农民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繁荣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城市没有农民,城市人不好活:哪里有脏、累、险的活,哪里就有农民的身影,他们为我们送来煤气、牛奶和报纸,为我们维修和维护一些必须的生活设施;她

们为我们带孩子、做家务。完全可以说,现在城市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和生活秩序,如果少了农民工,就会立刻乱套。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感觉并不明显,只有到

了春节那些天,许多市民突然感到生活不方便了,原来每天都享有的生活服务,现在一下子中断了。因为奔波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回农村老家过大年了。

引用新闻标题:1农民工回家过年多城市遇服务业用工荒——7000块留不住保姆4000块招不到司机2农民工返乡过年 中国城市遭遇“服务真空”

3没有民工的春节,城市表示很无奈4春节民工荒 “慌了”城市人的生活

5春节三倍工资不好使,难找农民工

6农民工“暂别”城市 春节遭遇“用工荒”

.............狠能说明问题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

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

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

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1.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完善农村土地

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的自主权和民主权利。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

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

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

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

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

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

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举措。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

施。

3.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4、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5、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的时代风尚,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7、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8、认真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让这些不再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

9、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其中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第一: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毛概期末主要 篇7

考试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2.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5、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社会和谐

D.改革开放

8、我国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没有深刻的理解马恩的有关论述

B.没有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C.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D.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国情

9、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判断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没有变化的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生产力水平C.人民生活水平D.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1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2、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强调注重公平的原因是由:()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定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C.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D.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的1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A.现代化

B.信息化

C.产业化

D.绿色化

14、依法治国的目的是()

A.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B.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D.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5、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发展我国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

A.重在建设,以立为本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持之以恒,贵在落实

16、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挥

B.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的协调性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上和谐社会一致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公益性文化

B.普及文化知识

C.体制机制创新

D.传播先进文化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项内容,其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制度建设

D.作风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决定因素包括()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C.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D.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E、国内局势的稳定性

2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

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2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5、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C.中国切身的利益

D.中国现实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内容和历史地位。(10分)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及其现实意义。(10分)

3、什么是先进文化?大学生应如何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四、论述题(20分)

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五、分析题(20分)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材料2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材料3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4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核心、基本要求的理解。(7分)(2)结合材料,简述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要性。(7分)

(3)如何认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6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C

6、D

7、D

8、B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C

16、C

17、A

18、C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C

23、ABC

24、ABCD

25、AB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分(2)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如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4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4分

2、(1)恢复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的伟大功绩。尤其邓小平突出强调解放思想,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的一次拓展和提升,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同时,针对我国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突出强调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把能否做到与时俱进,提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高度,使之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的又一次拓展和提升,又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4分

(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如保证拔乱反正的进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第二,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4分

(3)联系实际 2分

3、(1)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分

(2)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大学生应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要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为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积累厚实的资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等。5分

四、论述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等等。

4分(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

7分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全体和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式,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及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地利用。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之外,还应积极发展各种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7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要注重质的提高。(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作用

2分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五、分析题

(1)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②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共包括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分

(2)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要性表现在: ①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2分 ② 民生经济的提升,推进改革就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2分 ③ 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必然会增强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因为通过各项措施缩小差距、完善社会管理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也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分

(3)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概述要求,也指导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4分 ② 相应阐述

上一篇:三严三实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项目部工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