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丛书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主题丛书(通用10篇)

主题丛书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大胆的熟读诗歌。

2.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教学过程:

(一)1.开启诗《全都喜欢上》 2.复习诗《蝴蝶花》 3.新诗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雪一首新诗,出示飘飘洒洒的雪花,问学生:这是什么?生答雪花,师:在雪花飘洒的冬天,你最喜欢做什么?生:打雪杖,堆雪人。今天老师带你们雪一首新诗,看金波爷爷笔下的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新诗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咪咪

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的融化

(二)熟读诗歌 1.各种形式读

自由读 师范读 找生读 齐读 分角色读 小组朗读 冀教网好,好冀教网 2.师: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从学生读中教师要知道学生读出每小节的语气,用快乐 高兴的语气来读。注意:强调两个问号应怎样读?

3.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做诗人来仿照作诗。

(三)在充分理解诗,感情升华的基础上,再配乐朗读诗。

天鹅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

境。

2、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

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

教学准备:

钢琴、电视机、VCD机、录音机、磁带、卡片(4张)

教学重难点:

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律动《问好歌》[播放磁带]

一周1次的“快乐音乐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现在请带上你的耳朵和我出发!

二、聆听小提琴独奏曲《小蜜蜂》[播放CD]

今天我们仍旧去“动物乐园”游玩。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种小昆虫,请先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还是让音乐来告诉大家吧!

欣赏完后提问:

1、这首乐曲的名字?它表现了什么?

2、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

(一)离开了可爱的“蜜蜂宫”,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

(二)初听《天鹅》[播放VCD] 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

吧!

(三)说说初听的感受

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四)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

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

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

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

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 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五)复听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

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

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六)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

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四、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

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

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五、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CD]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六、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CD] 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七、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

八、课堂小结,结合音乐“飞“出教室。

给秋姑娘的信

教材分析:

课文把飘逸美丽的秋姑娘、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爱活泼的小松鼠、风中直立的小树以及火红的枫叶等景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们细腻真切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心;阅读课文,了解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法,掌握本课2种基本笔画和6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

教学重、难点:

以文悟情,读中感悟。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把飘逸美丽的秋姑娘、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爱活泼的小松鼠、风中直立的小树以及火红的枫叶等景象一一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把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放在首位,注重人文性。细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在感受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反复诵读中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相互交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交融,带领学生开展采集落叶的活动,然后在班上或者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说说落叶的形状和颜色,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落叶标本或者落叶贴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苹果、柿子、田野的丰收图。配乐朗诵的音乐、词词卡片、挂图、枫叶信若干。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读、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幅图画,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演示多媒体课件1。)这美丽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秋姑娘。)瞧,秋姑娘飞来了!快向秋姑娘问好!(演示多媒体课件)秋姑娘还给朋友们写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姑娘的信》。

二、朗读理解课文。

1、秋姑娘来了,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艳丽的秋花,还带来了片片红枫叶。(演示多媒体课件)真奇怪啊!你能读出奇怪的语气吗?(学生练习朗读。评读。齐读。)

2、美丽的红枫叶到底到哪儿去了?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了!(学生轻声自读课文。指名交流。)

3、是啊,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了,秋姑娘可真为她的朋友们担心:有没有准备好过冬-呢?有办法了,给朋友们写封信,关照它们。一片片的枫叶就是一封封送给朋友们的信,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板书句子: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学生自读句子。评读。

4、秋姑娘多关心她的朋友们啊!那么,她的信都写给谁了呢?(学生口头填空。)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一封写给——。(要冬眠的蛙。)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一封写给——。(山村孩子。)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认一认秋姑娘的朋友们吧!(学生齐读句子。)

5、小朋友们,秋姑娘给朋友们的信的内容都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封信呢?请你选择一封信响亮地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指读交流。)

6、教学第一封信。

(1)指名读一读句子。

(2)小朋友们想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给大雁,叫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出示词语卡片:多加小心。)

(3)六人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是啊,大雁是候鸟,从秋天起就要飞到很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含遇上风霜雨雪,会遇上可怕的野兽,也许还会碰到可恨的猎人,多危险啊!秋姑娘可为劣雁们担心了,关照它们一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指导读好词语卡片。)

(5)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要读出秋姑娘对大雁的关心之情。

(6)刚才,我们找了一封最喜爱的信读了一读,想了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给大雁;信。通过讨论,大家都明白了:一片枫叶就是秋姑娘的一片关心啊!大家还通过朗读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之情表现出来了,真不错!(表扬大家。)

7、现在,我们从另外三封信中,再找一封最喜爱的信,先读一读,再想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最后小组一起来讨论,大家相互交流好吗?(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的信。指名读一读。再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理解词语“冬眠”。(不吃也不动,呼呼地睡上一个冬天。刺猬、蛇、乌龟等都是冬眠的动物。)

(2)按以上方法学习写给贪玩的松鼠和山村孩子的信。

8、多好的秋姑娘啊!现在小朋友们知道枫叶全都到哪儿去了吗?(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啦!)(板书句子: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这个秘密给小朋友们发现了,多开心啊!能环能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呢?(指导朗读该句。)

9、秋姑娘的信写得可真美,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来,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欣赏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小朋友们,秋姑娘的好朋友可多啦!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三位秋姑娘的朋友,你看!(出示挂图:燕子、刺猬、蚂蚁。)秋姑娘给它们的信会怎么写呢?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学生仿例口头说话练习写一封写给————)

2、南飞的燕子经过我们的教室,它们悄悄告诉老师,真的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呢!你们想看吗?(想。)征得燕子阿姨的同意,老师把秋姑娘的原信带来了,请每一组的组长来拿,小组里一起读一读。(分发枫叶信。)学生齐读。(亲爱的燕子„„)

3、秋姑娘的信写得多么感人啊!燕子阿姨们一定会带着秋姑娘的祝福与关心,平安过冬的。你能学秋姑娘的口气,给冬眠的刺猬、勤劳的蚂蚁写信吗?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学生交流。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有个性的话。)

4、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秋姑娘吗?喜欢她的什么?(人美,心美。是个关心朋友的好姑娘。)朋友们都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她就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与秋姑娘说一声再见吧!(学生齐说:秋姑娘再见!)

5、小朋友们真是懂礼貌,秋姑娘临走还特地留了封信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枫叶信。内容可以是秋姑娘要求大家完成课外作业,寻找秋天的落叶,有兴趣的话可以制作标本、树叶贴画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可以这样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篇2

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

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读也就日常化了。

学习教材《答谢中书书》这篇文言文,学生对陶弘景知之甚少。不了解作者,他笔下的江南美景就很难走进学生心里。我就相机引导学生阅读丛书中的相应篇目《陶弘景与陶山的故事》,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致是哪座山?2.陶弘景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3.陶弘景最喜欢山上的哪一事物?这样就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二、结合知识能力点,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材有些单元的知识能力点非常集中,教师可以结合主题丛书,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助推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点。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背影》《台阶》两课是描写父亲的典范作品。我引领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父亲的一天”,并写成周记。同时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丛书上的5篇文章:苏童的《父亲》、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舒乙的《父子情》、余杰的《父亲的自行车》和黄大能的《父亲赠我的座右铭》。在学生感受生活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上了一堂大课,主题是“再现缤纷岁月中的父爱”。在课堂中,我结合篇目内容,引领学生时而进行选材的交流,时而进行组材手法的探讨,学习“点点滴滴汇成爱的溪流”与“一物相随串起长长父爱”的选材和组材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又如,学习教材《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前,我想最好先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因此,我推荐给学生三篇丛书上的文章——《苏东坡的数字人生》《一首清冷的月光曲》《人间“鹊桥” 》。读完后,我结合文章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了解苏轼在仕途上起落跌宕的经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苏轼笔下的月色,品味作者的情感,从而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苏轼,也得到了文化的积淀。

三、有布置有检查,集中提问和展示比赛

为了提高阅读丛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丛书一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情节问答。教师提前要找好提问主持人,规定好抽号的办法,设置必答和抢答题。这样,就可以看看谁读得多、读得透。如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是写老师和母亲的,丛书相应的两个单元也是这两个主题。我让学生先集中自由阅读,再利用阅读课进行内容抢答。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了认可,给小组和个人加了分数,很有收获感,阅读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丛书成了他们不离手的读物。

除了提问,还可以进行朗读展示比赛、推荐佳作比赛、阅读手抄报比赛等。总之,自由阅读加上及时的活动推动,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量随着课本的进度同步推进,让课本所学加厚、加宽。

四、两文并举,课文与丛书文章相映照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都是科普文艺作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我将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在丛书中找出相应的一篇,课堂上同时阅读两文。这样学下来,感觉就深厚了,效率也提高了。这个单元中的《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篇科幻小说。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的主题和科幻小说的特点,我向学生推荐了丛书中星新一的另一科幻小说《住宅问题》,并让学生按句式补充:“看到《 》中的 (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我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

,我想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交流。最后我们概括了科幻小说的特点:亦真亦幻的情节,入情入理的想象。

最后我作出点评:看到《喂,出来》中那个建筑工人“只顾眯着眼睛眺望着远处地平线”,联想到那些仍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舒适的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浑然不觉。当大自然的报复降临的时候,他们将会以怎样的心情和表情面对呢?看到《住宅问题》中“郁郁葱葱的树林、婉转歌唱的鸟儿、成双成对的蝴蝶、吐露异香的百花”最终都变成了商业宣传的工具,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对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包围,明白只有去除贪欲,人类才能拥抱纯粹的自然,享受真正的幸福。

我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作文 篇3

一提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在我眼里,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好老师。

记得第一次与主题丛书相见时,我特别反感,看着那厚厚的`四本书我真想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关于主题丛书的作业,我读都不读,直接照着书抄,一天又一天,直到被妈妈发现,我挨了好一顿批评,从此以后,我更讨厌主题丛书了,可讨厌归讨厌,讨厌又没办法让我不写作业,我只好无奈的拿起书去阅读,这一看,我才知道书中原来有这么多好看的故事,不仅有描写景物的、动物的,还有描写童话与传说的呢!我就是从主题从书中知道了“年”的传说、清明的来历、端午的传说……

这个寒假,老师布置我们阅读主题丛书,我心里特别高兴。为了更好的利用寒假充实我的阅读,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首先,我打开丛书把文章大声朗读了一遍。接着,我又阅读第二遍,并且一边读一边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最后,我都会写一下我自己的感想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啊!每一篇故事都教会我一个道理,例如:《鹬蚌不争》就是让我明白要相互谦让,否则就会两败俱伤,甚至会丢掉性命。

一转眼寒假就过去了,回味主题丛书,我还有些意犹未尽呢!可看着被我圈画的丛书,我感到非常开心。

我与主题丛书的故事宋纪舟 篇4

书是人类的灵魂,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更是在所有读书人的口中代代流传。可见,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与“主题学习”的接触是在一年级开始的。书中的小故事是启迪心灵的金钥匙,令人爱不释手,它是我最喜欢读的书,它里面蕴含着许多知识、许多人生的观点、许多生命的启发、许多历史文物的介绍、许多自然美好的风光。教育我们要热爱生命、要坚持到底、要有梦想。我读到了小时候听说过的偶像,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我真的感受到了读书给我带来的心灵深处的欢乐。我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我从书中体会到了博爱,了解了作恶的下场;我从书中认识了社会的变革;我更从书中学会了思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

教育丛书有感 篇5

——读《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我是一名新参加工作的美术教师,走进花园般的校园,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既感到欣喜又有些茫然,就像一只航行在教海中的船只,不知怎样起航„„领导的问候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心里感到温暖,《丛书》走进了我的视野,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是《丛书》为我扬起风帆,在教海中航行!《北京教育丛书》一书,是多年来在美术教育前辈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在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分析、选择,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书中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句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的方向,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该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丛书》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美术教材教法改革;第二、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第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开启学生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第四、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美术这门学科?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其中对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感慨颇深。

一、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此章节共分九个部分,分别是我的想法、我的做法、速写与素描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色彩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中国画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图案基础和实用美术设计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版画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雕塑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纸造型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了美术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实践过程和成果,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高老师在这篇文章多现在的美术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知识的广博性等进行了肯定,但要用好教材必须研究它的知识结构,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做

到难易适度,以学生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均衡发展为原则,设置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安排教材教法。

通过阅读《北京教育丛书》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章节,我对校内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有了深刻地了解。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阅读《北京教育丛书》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可以设置启发研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场景;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可以设置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场景等。通过此文章我很受启发,我们面对同样年龄段的学生,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着眼点是普及,所以点多但不能深入挖掘,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对美术有着很强的兴趣的孩子,他们在这方面能力和兴趣很强,所以我们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在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学生素质,在教育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深入挖掘。

一个好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提高。通过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体系成果,是我的研究工作少走了不少弯路。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自己多读书,还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总之,通过读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学生发展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快乐、生命的快乐!

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阅读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时,我知道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面对这样的课题,许多教师感到无从说起,怎样在课堂上渗透呢?从哪个角度去渗透呢?美术教学内容包括鉴赏绘画、工艺与设计、等几大类型,针对这几大类型各自的特点,我认为应从不同角度,不同课型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鉴赏绘画课:

绘画在普通高中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

国画、色彩、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工艺设计课: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来了解我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建于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进入世界桥梁的前列。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这样我们同学既能领略到祖国的建筑艺术,又能激发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来。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高中学美术课对高中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

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但是我们应注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占用的时间太长,还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每一种课类型,都能渗透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能很好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总之,我从高老师的书中学到了对自己教学有益的知识,使我深受启发。对我今后的美术教学将会带来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从《北京教育丛书》中学到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了我陈旧的教学思想,我决心把学习体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在教海中乘风破浪,取得更大的进步。做学生心目中爱戴的老师。

红螺寺中学美术组:唐海娇

2010/10/28

《丛书》为我扬起风帆

——读《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红螺寺中学美术组:唐海娇

《画家介绍丛书》 篇6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西欧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甚少。不必说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等有识之士向中国美术界译介的书刊多么稀如珍宝了;就是解放后,也由于偏重古典主义和俄国巡回画派的介绍,使巴比松画派以后的西欧诸流派遭到冷遇。诚然,古典主义大师们有过历史贡献;巡回画派用当时较先进的思想和纯熟的写实技巧,在十九世纪艺术史上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但是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有一段时期内,我们仿佛走进了这两座高峰间的峡谷,看不到山外还有山。西欧诸流派也有许多艺术成就。例如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印象主义画派,就是一些在艺术技巧上颇有才华又勇于革新的画家。他们向僵化了的学院主义猛烈冲击,与禁锢在圣经和神话故事圈子里乏味的创作针锋相对,并吸收了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果,努力追求外光与色彩的丰富变化,画了不少色彩生动、形式多样的名作。他们当中的有些画家,也画过一些表现人民生活的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如德加笔下塑造的真实动人的舞女。当然,由于他们创作思想上总的趋向是反对综合概括和表现思想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论怎样,印象主义及其后的许多画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一定地位,对今后我们的艺术也有许多启发和借鉴作用。这套丛书弥补了这个缺陷,莫奈、雷诺阿、惠斯勒、德加、格里高莱斯库……许多各派艺术大师都将与读者见面。编著者还十分注意突出画家的特征。比如,竭尽全力来调解内部分歧,始终如一地参加和组织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生于丹麦的卡米尔·毕沙罗在绘画成就上虽远不如莫奈等人,但他以长者的风度和无私的襟怀,促成了许多年轻画家的成熟(他比莫奈大十岁,比雷诺阿大十一岁),就使这位被莫奈称为“谦虚而伟大的人”在印象主义运动和世界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席位。

艺术是需要百花争妍的。虽然有的印象主义大师曾过激地说过,象征着古典主义美术遗产的“卢佛尔宫”应付之一炬;但从许多印象主义画家的成长道路来看,他们却从卢佛尔宫吸取过丰富的营养。卢佛尔宫大概也忘记了这句话的“私仇”,仍然是印象主义作品最丰富的收藏者之一。这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吗?

当然,这套丛书也还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有的画家的评价,许多年来都是众说纷纭的,丛书作者在简短的文章中,无法象长篇专著那样详细评说。又如,丛书中的个别译名未能统一。还有部分作品印刷的色调较差,有的甚至保留着从别的画册上翻拍下来的折痕。这都是希望再出新书时能予改进的事。

(《画家介绍丛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莫奈》,朱伯雄撰写,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1.20元;《安格尔》,马凤林编著,一九八一年七月第一版,0.90元;《雷诺阿》,安念念、陈陶玉编译,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1.40元;《德加》,马凤林编著,一九八一年七月第一版,0.95元;《毕沙罗》,马凤林编著,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0.95元)

品书录

江柘舟

1983年第1期,总第46期 - 新书寸言

偶阅不久前上海书店影印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无意中翻到了冰心的《女儿节》。不由忆及少小时,国文课上,喃喃背诵它的情景。此文通篇淋漓尽致地写中国的新年,元宵,上巳,清明,七夕,仲秋,重阳,并无限自豪地抒发:“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娱乐。我们有四千年的故事、传说和历史。我们娱乐的时地和依据,至少比人家多出一倍……”细味这娓娓的细语,多少民族自豪感凝聚笔端,溢于言表。现在,不少人要补上爱国主义这一课,尤其是受十年动乱之害最深的青年人。我这里深深感谢上海书店影印旧籍的苦心,但又由此想到是否可以编这么一本书呢,把类于《女儿节》那样一类作品收进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

(陈正宽)

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出版“薛恨生改编”的中篇小说《西厢记》,系据上海文化书社一九三三年版“重新校阅再版”的。书前《出版说明》赞此书“对张崔故事进行艺术再创造”,“颇有艺术魅力”。读过之后,觉得它只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翻译和繁衍,而全书文白夹杂,语言庸俗,例如“美人姐姐,我的灵魂!”之类用语时见,还有若干处色情的描写,甚者无异“阿飞文学”。凡此之处,实不知“艺术魅力”来自何处。出版工作是一种文化积累,重印旧书当然需要,但所积累者必须是“文化”,而非糟粕。过去上海四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书,是不是都值得重印,要好好鉴别。

(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朱起凤的《辞通》,先期见到了它们散发的征订通知,知道此书定价14.8元。不久,北京几个书店的橱窗里就有了这部书,但重印单位却是长春书店,定价也已变为18元。于是写了一封信到上海去问:还印这部书否?得到回信说:当地各书店都已在发售了。

后来,北京的门市部里也终于有上海版的《辞通》了,大概那种18元的版本已经售完了吧。我于是用14.8元买下一部,节省3.2元,自幸消息灵通,甚觉高兴。但另一方面,对书店的苦心安排,却也很能体谅。

只是,一想到出书总是不断地摸黑碰头,又无端地担心起来了。

(谷林)

不久前有一本《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出版。编者在《前言》中说:“历史人物生卒年表是历史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诚然,诚然!可是稍稍翻一下这本书,却见人名一项:勒方印成勤方,王仁堪印成王仁谌,辜鸿铭印成章鸿铭,程德全印成程德金,尤烈印成亢烈,陈宦印成陈宦,史量才印成史重才。别名一项:东塾先生陈澧印成东熟先生,愿船何秋涛印成顾船,伯李慈铭印成伯,亭汪鸣銮印成亭,风荪柯劭印成风苏,季直张謇印成季真,茧人(亦作趼人)吴沃尧印成茧趼人,鹤卿蔡元培印成鸿卿,英士陈其美印成士英。

吕叔湘先生自言患有错字过敏症,会不会在有些人身上存在错字麻痹症?(祖)

一位老翻译家翻译的显克微支名著《你往何处去》(上海译文版),讲罗马暴君尼禄的故事。书当然不坏,译文也可读。但是读到中间,忽然说尼禄会弹“琵琶”,又有人坐在“太师椅”上,更有奇哉:一世纪古罗马的妇女穿上了“旗袍”。译历史小说而不重视历史常识若此,读来终觉丧气!

(贺孝逵)

罗丹曾经称赞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读了于光远的《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感到好的哲学著作未尝不可作如是观。哲学素称高级,似难通俗,通俗的又可能流于浅薄,而于光远以哲学家的身份,早在五十年代就作了一系列尝试。他在通俗著作中不肯仅仅简单交代问题而是引导读者往深处发掘,这种精神难得。于光远说,标点符号“?”象一个钩子,有钩取答案的功用,我看他的著作也是一把这样的钩子,可以使初学者产生“注意”,走向深入。可惜本书也有些不够通俗的学术论文。这影响本书的普及。 (曹力红)

开始见到一些名翻译家译品的重译本,译者却不是熟名字,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即为其一。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

不能不说出版社在这件事上有胆有识。长期以来,文学名著的重译工作几乎完全停顿,出版界似乎越来越谦恭好礼,敬重既成权威。毫无疑问,郭老的译本是应当尊重的,值得存在,但又何妨出现确有特点的新译本(杨译本应当说是做到这点的)。郭老译此书时才三十岁,而杨武能已经年过四十,从这点说,也实在不是“僭越”。

事实证明,除了用外加权威保证的翻译,例如圣经的“钦定本”,其余的译本都不免为新译本取代。这是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夷)

看到专家们在“红学”“曹学”舞台上各显神通,我不自量力,想在门外看看热闹,花了58元买一部“己卯本”《石头记》影印本。翻开第一页,即见“据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钞本影印……”几个大字。可是实际上第五十五——五十八回残存三回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该馆藏书大印为证。红学家讲究版本,而上述交代粗心如此,真是要使后代红学家做不完的考证工作了。

(刘宏图)

丛书论文 篇7

如何走向高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内容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高效课堂的主体性,研用“三环节教学法 ” 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创设特定场景 燃起高效课堂的火花。

关键词:兴趣高效思想政治课教学 三环节教学法 特定场景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高效课堂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优化学习心理的关键一环。在讲一个问题时,只讲一些错误的理解或思维方式,正确的是什么,让学生看书思考,共同讨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参与到讲解过程中来,有些难理解问题我再给予帮助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我在讲未成年保护法时,就是依照这样的思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整节课利用一个“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事例,依据里面的未成年人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错误做法列举:宋某----父母离异----再没见过母亲---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还经常打他----父亲开始吸毒-----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校长、老师干什么吃的?缺一个学生难道不知道,孩子不上学也不问问原因,也不及时告诉我们,把责任都推给家长? 宋某曾说老师对我很冷淡,同学都挤兑我,我不愿上学了。”宋某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网吧,上面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每次,爷爷找宋某,网吧老板都不让进,说“这里没有未成年人”,可碰到宋某时,他却说:“我天天在里面呆着”。通过分析这些错误的做法,引导学生懂得正确的做法有哪些,如何做就是履行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了。就像书中所说:“讲若干点,不如就讲一点,让学生通过这一点去思考,自学其他点,然后使问问题的学生多来,认真读书思考的学生躲起来,相互探讨、交流的学生多起来,勇于表现、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多起来,这“四多”要比讲的多来的更有效。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很浓,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在书中寻找正确的答案,然后在书中划出重点,每个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了正确的做法,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明显突显出来。

二研用“三环节教学法 ” 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经过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中的能力意识、明确应当怎样培养能力三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把叫做三环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三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完整教学过程的方法。“我觉得这种三环节教学法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讲“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框题时,我深有体会。下面是我设计的环节内容:

1、走近洪战辉 感受平凡中的伟大(视频 欣赏)问题:请你分析,洪战辉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 学生可以分析出是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感动了中国。

2、分析洪战辉 畅谈责任的内涵: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11年,大学生的事迹感动中国,洪战辉说:“我会牢牢记住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成立一个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他强调说,这个基金是责任基金,而不是一般的爱心基金。我想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人,等到那些人成功以后,他们也把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新注入这个基金。

问题:(1)这些责任中最基础的是?核心责任是?(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列举你感受最深的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环节强调在知识中的能力意识,通过分析洪战辉的事迹,澄清责任的内涵,并且明确在众多的责任中,哪些是核心责任。

3、学习洪战辉 主动承担责任,他从湖南怀化学院毕业后,面临两种选择,第一 留在本地工作,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并且和父母在一起,第二,偏远的西部山区需要一名支教老师,那里环境恶略,工资很低,又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在思考,何去何从?

问题:(1)如果是你,你将作怎样的选择?(2)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3)现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的要求是什么?(4)“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科研机构招聘人才时的首要要求,请谈谈你的观点。这一环节是明确应当怎样培养能力,当国家的需要和自身的需要发生矛盾时,应该顾全大局,把自己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努力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通过层层设问的形式,把知识、知识中的能力、及如何培养能力贯穿在一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了责任的内涵、责任的核心是什么,及作为中学生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兴奋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 创设特定场景 燃起高效课堂的火花

“在理解知识方面,我常常采用设置某种情景,或取时事热点,或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分析这些事物获现象中与学生交流怎样理解某一理论观点或常识性知识。”

比如在讲“感悟亲情”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15名候选人之一的截取视频。玉蓉的儿子叶海斌因肝硬化亟须进行肝移植手术,她决定捐肝救子。但是就在肝移植前夕,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近乎残酷的每天10公里的“暴

走减肥”,7个月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4双鞋。她也因这段母爱佳话而被称为“暴走妈妈”。后来她的重度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符合肝捐赠要求。接着陈玉蓉捐的肝脏成功移植到儿子体内。通过视频,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暴走妈妈” 的做法是一种什么力量?

2、什么是亲情?通过这样的生活情景,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进入到伟大无私的母爱情感之中,然后水到渠成,进入追忆亲情环节,“请同学讲一件,父母为你做的,最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什么?想一想,父母都给了你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伟大无私的关爱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似乎谁都懂得,但是很少有人进行主动思考,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父母都给了我们什么,很少反省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不图任何回报的至爱亲情。但是引入了“暴走妈妈”的事例后,就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思想碰撞的火花,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的实际,自己的亲生父母,进而燃起感悟亲情的共鸣。简短的几分钟视频,却把学生的激情大大调动了起来,课堂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我的“丛书”阅读作文 篇8

从开始读第一本开始到现在,我通过阅读它学到了很多的好词好句,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期的新书我都很期待,喜欢闻它里面发出的新书的淡淡的墨香味,喜欢看它里面每一个精彩的小故事。今年的主题丛书在寒假到来之际如约而至,当我拿到它们时,心里别提多高兴。

今年的四本新书,封面的颜色都特别漂亮,粉红的、蛋黄的、浅绿的,还有一本粉蓝色的。我最爱蓝色,所以我一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我观察到这本蓝色的,主题是“爱在人间”,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里面主要是描写人物故事的居多,然后我又依次看其他的几本,黄色的主题是“多味童年”,封面的配图是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画面,猜测这本书应该是讲一些童年趣事的吧,另外粉色的那本主题是“为地球撑起一把伞”,妈妈说这本应该是讲生命,自然和环保类的吧……还有浅绿色那本我看是“真情传递”我觉得应该是情感心理方面的吧,妈妈说,她也不知道,需要我自己去读去理解和感受。

接下来的假期,按照语文老师的“丛书”布置任务,我便开启了我的“丛书阅读”之旅。读了好多里面的故事,吸引我的我就看的仔细一些,故事不吸引我的我很快就翻过去,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说老师提示,让把看到的好词好句都要标记下来加深记忆,还要把读书的一些心得也要备注一下,不仅要多读还要多理解。老师也确实多次讲到要多读书,增加读书量,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和写作的技巧,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于是我便认真读起来,每读完一篇,我都会在书上圈画出好词好句好段,而且我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我便会停下来多读读,还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展示一下假期我的丛书阅读成果。

忽然想起“一角丛书” 篇9

课堂讨论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义愤填膺地指责京东商城的低价售书,“一本25元的图书,12元就卖了!”她呼吁所有出版社加以抵制,不批发书给京东。立刻有人善意地告诉她,其实这是京东的促销行为,让出的利润相当于广告费。出版社还是按批发价销售的,京东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个客户而已。

此同学是爱书人,连图书的降价促销都觉得是对书的一种亵渎。可是,如果书的价格降低,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买书、阅读,不是出版的一大幸事吗?难道,只有大部头、高定价的精装书,才是出版的方向,才能体现出版的宏图远志?如果能买得起书的人,只是拿一书架装帧精美的图书作为拍照的背景,或者别墅的装饰墙,出版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对于大众来说,相对于柴米油盐,书决非必需品。遇到经济压力的时候,恐怕购书的预算是最早被放弃的。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书,从而读到更多有益的书是我们的出版前辈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俄国出版家绥青对于所出版的书,始终坚持着“它们是非常有趣的,非常便宜的”,一心要把它们推向更广大的民众。

降低成本,以更贴近大众的定价,赢得更广阔的读者。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版界斩获佳绩的“一角丛书”,应该说,做成了品牌。

1.“一角丛书”的来龙去脉

1931年9月,“一角丛书”由24岁的青年编辑赵家璧担任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隆重推出。

赵家璧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时回忆道:有一次,我在西书铺里看到一套用淡蓝色书面纸做封面的袖珍小丛书。64开骑马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学科都有,一个专题薄薄一册,都出自专家学者之手,售价一律美金五分。丛书名“蓝皮小丛书”。我就在这张桌子前站住了,呆呆地想出了神。第二天回到办公室,就同专管出版印刷和成本会计的同事商量,经过反复核计,拟订了一个初步规划。用半张白报纸64开,能排一万五六千字,售价一角,销3000本可保本。就在这样一种小规模的出版形式基础上,第一套丛书的蓝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描绘了出来。

“一角丛书”第一本就是《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之自述》,收入了名头很大很响的胡适、韦尔斯、爱因斯坦和杜威发表在美国《论坛》杂志上的四篇《我的信仰》的译文。同时推出的还有传记《史太林传》、陈梦家的小说《不开花的春天》、穆时英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罗隆基的政论《沈阳事件》和胡愈之的《东北事变之国际观》等。

丛书虽小,分量却重,有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快速跟进;有的讲述基础理论,志在常销;既有名家效应,也有新人闪亮登台。正如赵家璧先生所规划的那样,“一角丛书”采用64开本的形式,每本60个页码左右;版式开阔,字行疏朗;封面双色套印,朴素大方;主体设计一律,且标示出“一角丛书第几种”的字样;售价每本一角,正与“一角丛书”取名一致。

赵家璧先生后来回忆说:“到1931年底,出满了20种,四个月中销了十余万册。”其受欢迎程度,可以想见。到1933年12月,“一角丛书”共出书整整80种,方才圆满落幕。

2.“一角丛书”的前世今生

启发赵家璧先生灵感的“蓝皮小丛书”,是美国出版商E.J.霍尔德曼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丛书共有1260种,每册售价仅 5美分。他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限定每次最少购买 20种),采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直接销售的方式,共售出 1亿多册。

无独有偶,日本昭和初期,也出现过类似的丛书热,因为一本仅售一日元,被称为“一元一书”热潮。1926年11月,改造社开始出版超廉价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36卷)》。开本尺寸为大32开,各300~500页,三栏排版,汉字上注假名,定价一日元一册,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其他全集本的一半或1/3。采用的预订方式也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令出版社吃惊的是,到第一次发货时,预订数已达32万册。改造社这一成功之举,掀起了“一元一书热”。

1986年7月,上海南京西路新华书店内人头攒动,书柜前贴着大字海报:“五角丛书第一辑十种发行专柜”,热情的读者们争着往书柜前挤,营业员忙不迭地收钱——这是1986年7月22日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捧在人们手里的这套书,封面标题五花八门:《外国爱情短诗萃》《外交部里的小字辈》……相同的是,它们都装帧简洁、小巧玲珑,而且所有买书人的表情,都显露出那个年代特有的对知识的渴求。上海文艺出版社正是抓住了公众的这种普遍心理,在老百姓钱包并不鼓胀,又急切盼望获得精神食粮的年代,出版了这套面向大众的普及型图书——“五角丛书”。“五角”,既是指售價每本5角,也表明丛书的五个选题:文学、艺术、生活、娱乐、体育。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资料显示,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短短三四年间,“五角丛书”共出版150种,其中重版三次以上的占75%,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

在日本出版界普遍不景气的21世纪初,戴森索出版社推出了“100日元出版物”。最先开始出版的,是著作权免费的,如夏目漱石的作品,以低成本出版低价格图书,为出版社争取生机。

3.是历史还是将来

在“一角丛书”之前,中国也有过小开本读物,只是零敲碎打,不成规模。“一角丛书”以成功案例的姿态,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小开本,便携;

少字数,易读;

价格低,能买。”

既然图书是商品,就必然要研究和适应市场规律。“一角丛书”型图书的经营理念,体现了薄利多销有钱赚的生意经。不管是“100日元出版物”选择免费著作权的作品,还是各丛书不约而同地采用简约型装帧和版式设计,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在低定价的前提下赢得利润空间。丛书同定价,也是书店、出版社财务人员的福音,在流通环节也会有优势。

同时,“一角丛书”型图书的出版饱含编辑们的良苦用心,它的成功不是靠运气,应该说是深思熟虑的编辑思路和市场现状达成了契合。“一角丛书”型图书的编辑们不做高定价大折扣的一锤子买卖,基本都是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间,保质保量,从从容容地陆续推出,取信读者,建立读者美誉度和忠诚度。他们不贪多图大,好高骛远,每册选题着眼于一个方向的一个或几个主题,满足读者相应的一个或少许几个需求,让读者感觉切实可用,又方便快捷。

近年来,中国的书价节节攀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体现在出版上的确会有视觉美感的标准提高,对装帧近乎狂热的追求,孕育了大批华丽书,让书店的展台变得五彩缤纷,亮丽光鲜。作为出版者来说,被匆匆推上市场的那一刻,就不得不为稻粱谋。在几已定型的图书渠道中,对于折扣,弱势的出版者没有发言权,那么只能靠高定价争取些利益。

可是,无法统计的是,高定价泯灭了多少购书欲望,让多少书几乎没被翻阅过就化作纸浆。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承认并保护人的个性。人的独具个性、丰富多元,自然会呼唤出版以千姿百态的格局来适应他、满足他。

一定有这样的群体,追求高品位、高质地,不计较书价多少,只求喜欢;也一定有这样的群体,痴迷书,渴望书,可是经济水平决定了他的购买力,必须量入而出;还会有这样的群体,图书只是他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一个工具,无关审美和休闲,只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更会存在这样的群体,书和一场电影、一支冰激凌一样,可有可无,如果能让他觉得需要,如果他又恰好有闲钱,不妨买来一读。

“一角丛书”,对于后三种人,无疑是投其所好的。那么,它也应该具备存在的理由。会有人觉得我的看法过时吧,“一角丛书”的经济效益,建立在“多销”上,它是需要忍耐和坚持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磨一剑,不间断地推新书,让丛书成为品牌,成为常销书。在这样浮躁的时代,出版社能不能经得起考验?

也许,我不能预测,作为历史名词的“一角丛书”,是会永远沉寂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是可能幻化成为未来的一种新品牌,但我认可我听过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 篇10

论语(全本)

老子(全本)庄子(选本)孟子(选本)

大学 中庸 笠翁对韵(全本)诗经 礼记 黄帝内经(选本)史记 墨子 吕氏春秋(选本)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全本)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全本)百家姓(全本)古文观止(选本)幼学琼林(选本)千家诗(全本)

备注:如需本人帮忙购买请在书名前打“√”并签名,完全自愿。

签名:

附赖国全老师关于经典的分类:

一、基础类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二、结构类

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

三、装修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全套12本)

论语(全本)

老子(全本)庄子(选本)孟子(选本)

大学 中庸 笠翁对韵(全本)诗经 礼记 黄帝内经(选本)史记 墨子 吕氏春秋(选本)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全本)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全本)百家姓(全本)古文观止(选本)幼学琼林(选本)千家诗(全本)

备注:如需本人帮忙购买请在书名前打“√”并签名,完全自愿。

签名:

附赖国全老师关于经典的分类:

四、基础类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结构类

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

六、装修类

上一篇:基础验收证明书下一篇:学校政教处副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