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随笔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教育随笔(推荐12篇)

1教育随笔 篇1

教育随笔:做好幼儿生活中、学习中的表率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上了一个绘本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猜测、想象,尝试从饼上的齿印来判断是谁咬了大饼,感受故事的乐趣,理解绘本的情感脉络。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连平时不举手的恒恒今天也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延伸环节品尝大饼(课前准备的一个圆形烧饼),通过品尝,孩子们感受快乐,进一步的认识到每个人的牙印都是不一样的。在品尝前,梦珠说:“不能吃的,吃了长得和小猪一样了。”陆陆很担心,说:“徐老师,你先吃一点。”为了排除她的疑虑,我就示范吃,并请孩子们观看我在饼上留下的牙印,最后孩子们快乐地品尝着、交流着。直到做早操时,陆陆还在问我:“徐老师,这个大饼真的是小猪做的吗?”我微笑着说:“你猜呢?”她说:“肯定是徐老师做的”,我没有说话,微笑着看着她。

小班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具体性、形象性,我创设的小猪做饼的情景伴随着活动的进程感染着陆陆,同伴的话语也深深影响这她,太逗人了。他们天真有趣,基本上都把老师的话当为圣旨,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像欣欣在家就是这样的,她把话跟他爷爷挑明,“我只听老师的话,不听爷爷的话”。看看,老师影响多大,这也提醒着我们老师时时刻刻做好幼儿生活中、学习中的表率。

1教育随笔 篇2

今天午餐, 我是在校外用的。半小时解决问题, 我就回到了办公室。今天好没睡意, 于是拿出中一的教材浏览。

没多久, 就听到我办公桌对面, 有两位老师在谈话。

女声:黄sir, 那个阿聪今天好像又变回老样子, 你注意到了吗?

男声:注意了, 我还问是谁送他回来的, 他说他妈妈。

女声:我问他也是这样说。他妈又回内地了, 又剩他自己了, 他怎么过啊。

男声:我也想找他妈妈说一下, 她不能这样不管孩子。

女声:黄sir, 阿聪好像很听你的话, 你还是找个时间再和他聊聊吧, 这样下去怕会出事啊……

听了这两人的谈话, 我被触动了。

阿聪肯定是他俩的学生, 也肯定是有问题急需老师帮助的学生。可这两位有没有阿聪的班主任, 我不知道。我想, 那位女老师肯定不是阿聪的班主任, 因此女老师的话最让我感慨。作为一名科任老师, 女老师如此关心一个学生, 还劝男老师要去找阿聪聊聊, 这种发自内心的爱, 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很想站起来看看两位老师的样子, 却又不好意思。而眼前的这两个书架, 又挡住了我的视线, 只能去想象这两位老师的模样。

我想到了办公室外的走廊, 在走廊的右侧, 摆了七八张桌椅, 每天在午餐时间, 我都能看到老师、心理辅导义工在这里和学生交谈。有时上课了, 也有老师带学生来这里聊。

我也注意到, 除了班主任老师要管学生, 几乎所有的科任教师都兼职担任班级训导员, 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及辅导工作。也就是说, 在香港全校, 是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 就是校工, 也有对学生监督和管理的责任。

应该说, 香港的学生是幸福的。当他们有问题或困难时, 老师一定会出现在他们身边, 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我想, 这就是教育的幸福, 这就是幸福的教育!

“唔识教到识”

“唔识教到识”是粤语, 意思是“不懂教到懂”。这是我的一所驻校补课班的办班宗旨和教学承诺。

应该说, 这所学校, 只是香港的一所很普通的中学。学生程度并不算高, 学校在全港排位也不靠前。但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 教学管理精细, 教师员工努力, 学校也在诸多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例如, 他们在全港中学生朗诵节里, 就获得了季军。我看过他们训练, 很精彩很有特色, 粤语吟诵颇有韵味。学校下了很大气力, 组织了一个有43位同学参加的大型齐诵, 那粤语的铿锵、复古的神韵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在常规教学上, 学校也秉承“全人教育”理念, 关注和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 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 学校专门排出时间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学校给这个补课班取名“唔识教到识”。

学期初, 教务处就给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安排固定的补课时间和地点, 具体哪些同学需要补课, 由科任教师确定并报送教务处备案。每周有“唔识教到识”补课任务的老师, 下午放学后, 到安排好的地点给同学补课。

我问过参与补课的老师, 这些补课老师们是无偿的、义务的。香港的教师本来每周的课时就多, 一般都接近30节, 而补课无疑给老师们又多加了一节课的工作量。但老师们没有推辞。

看着老师们每天这样忙忙碌碌的身影, 我想到了许多。香港教师的敬业精神着实让我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不想读书, 成绩也很差, 但老师们却没有放弃, 每天都在尽自己的教育良心和职业操守, 为这些同学尽可能地“唔识教到识”。

在香港同行的身上, 我看到了非常传统的儒家“仁道”和现代社会意义的“人道”精神的闪烁。

“睇书大过天”

2010年9月10日, 是我国第26个教师节。

这天我赶6点的车去屯门看香港学校的早读课是如何开展的。

我准时赶到了学校, 并和学校中国语文科李主任一起到教学楼检查各班的早读情况。李主任告诉我, 学校的早读活动有一个名字, 叫“睇书大过天”。我会粤语, 知道这话的意思是“看书大过天”。

我和李主任从二楼开始, 逐层检查每个班。每到一间教室, 李主任都会从教室门边的夹子里, 取出今天早读的记录情况, 那是班主任做的记录。我看到, 记录本上, 有学生迟到的记录, 还有学生没有带读物的记录。而老师在检查时, 也都随身带上好多张印好的阅读资料, 发给没带读物的同学。进到班里, 我看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坐在教室里, 陪学生一起读书。

早读课时间并不长, 只有15分钟, 可教室里人人手捧着书本在认真阅读。学校规定, 每周一、三、五早读看书, 二、四读英语。强化早读, 是这所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睇书大过天”早读活动他们坚持了8年!

其实, 我们内地也有好多学校是比较重视早读课的, 有的学校还有专人对教师作考勤。但我总觉得我们的早读与香港学校的早读, 还是有那么一点差距, 如早读课的立意与追求, 早读课的规划与管理, 早读课的特色与实效等。

从“睇书大过天”, 我想到了香港的阅读风气。我注意到, 在香港的公车、地铁、公共场所及办公室, 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利用点滴时间来阅读, 他们或读报, 或读书, 或读网。而每到周六周日, 香港的图书馆总是满满人, 迟到了你就只能席地而坐。

责任教育随笔二则 篇3

班级的“钟事件”

已经两周了,班级墙上的钟就是个摆设,因为它已经停了。我没督促,我在等那些责任意识“强”的学生主动管一管它,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无人问津。我非常恼怒,心想:班级干部都是干什么的?自从责任课题开展以来,几乎每节班会都讲这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在会上讲的头头是道,看来白讲了,说做两回事儿,怎么办呢?这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又习惯性的往钟那儿看了一眼,唉,钟又开始“工作”了,我心里一阵兴奋,总算解决了。顺口问到:“是谁把钟修好了?”半天,我班“学困生”赵峻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不以为然地说:“老师,钟没坏,只是没有电了,我买了两节电池换上就好了。”我认为我终于抓住了题材,使劲地表扬他。这时,赵骏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咱班窗帘掉了也是他主动挂上的,后面的板报坏了也是他主动贴上的……”“那你们怎么没选他当责任之星呢?”“可他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科代表,又不是……”我无话可说,内心在不断地思考,感到无比内疚。责任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怎么能只设立最佳班干部、最佳科代表、最佳监督岗、最佳值日生呢?多打消像赵骏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呀!另外也给那些所谓“好同学”局限了职能,只管好自己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事一概不管,学生的责任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要不然钟两周不走了怎么也没人理他呢?

用劳动惩罚学生

以前,在我班有个成文的班规,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上课讲话罚倒垃圾一周;旷课一次罚擦黑板一周……班级的“不法”现象有所好转,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好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在家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父母都是农民,有时回家很晚,孩子什么事也不帮忙。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劈头盖脸地将他批评一顿,说父母是多么地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呢?他不仅没服,还说:“那是他们没本事,你看我在学校表现好,几乎都不用值日,我的活全让那些表现不好的,爱讲话的,迟到早退的干了。”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坏习惯是我养成的。怎么办呢?第二周我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都应该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家庭、班级、社会才会和谐,人间才有温暖。这一次班会鞭策了那些经常犯错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教育了那些自私自利,对他人不负责任且冷漠无情的同学。

反思:1.责任教育不能过于形式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们都会变成思想上的富翁,行动上的乞丐。

2.责任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强调个人责任,要注重总体氛围。否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所有的事情分得很清,对不属于分内的工作默然视之,我们的教育就成了失败的教育。

3.责任教育必须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否则孩子们会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失去爱心、友情和亲情。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第七中学)

教师工作随笔1 篇4

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是首要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就要自己以身作则。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在课堂上我会加入生活的元素,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如果课堂上完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如果课堂上完全放开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对于中国学生,这种自由与活跃会让一些学生忘了学习本质的内容。一节课上完了,虽然气氛很好,但也学不到什么。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

课后辅导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

教学随笔1 篇5

教学随笔

————教学形式的开放

培养开放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建立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改变,给学生时间、空间去质疑,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组织和引导,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教师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除了班级授课,还有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实验、观察、调查访问、参观以及其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适当采用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同时并用。这样,教学形式在灵活、多样的变化中,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 篇6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一篇语文随笔带来的教育契机 篇7

附原文《因为爱在心中》:“可能是大家的感情特别深的缘故, 送别了那些同学后, 我没能立刻把这种感情换做对新同学的欢迎, 甚至当看到那些熟悉的座位上的陌生的面孔, 我心生埋怨:‘就是他们把我们的同学挤走的, 要不是他们我们现在还是可以在一起。’一天, 两天, 今天是第三天的时候, 觉得自己很好笑也很自私。生命列车有上有下,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的地, 不能因为同座的投缘而拦着别人, 不让下车。总不能为了多陪你一会儿, 而从下站下车再走回去吧!更何况那些新上车的人在离开自己原来的生命列车时也应该是悲伤的。

现在回想一下旅途的经历, 尽管悲伤确又幸福。想起第一次走进317时, 班主任说‘17就是要起, 317一定要起飞’;想起军训时大家想方设法骗教官多给一会儿休息时间, 一边痛骂教官没人性一边互相鼓励;想起合唱比赛, 大家放声‘爱因为在心中, 平凡而不平庸, 世界就像迷宫, 让我们彼此相逢—our home’;想到因发小脾气气到数学老师, 大家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想到在广播操比赛中因没拿到第一, 边抱怨裁判不公边心生懊恼:要是当时再练一会儿就好了。更想到那群可爱的男生, 要知道尽管317以前也是女生占大多数, 可重活儿累活儿男生就没让女生插过手。说起来都有些过分, 军训时, 女生由于发的是铁凳子不好拿, 男生从宿舍搬来的凳子全让给女生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练队时次次男生都拿凳子, 可基本上都没怎么坐过, 支好了放在荫凉处让给女生, 8天军训他们几乎是站下来的。因为怀念所以欣慰, 怀念那美好的青春飞扬, 欣慰在那一段时光里大家可以愉快地在一起度过……

然而既然一段旅程已经告终, 再多地怀念也是枉然。不如把这种怀念换做对新同学的友善。就像我们不适应新同学一样, 很多新同学也不适应我们。一年的生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了各自班的烙印。不适应归不适应, 几天的磨合下来, 大家默契了很多, 我们做值日时会有同学搭把手, 男生也知道主动拿书了。可能是刚开始的过, 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不是很久的那一天, 一个有新同学组成的具有团结、礼让、乐观的班级会重新出现。

生命列车的上上下下就是怀念与接受的过程, 尽管旅途中充满挑战、幻觉、等待、梦想和别离, 但我们决不回头。让我们尽可能使旅行变得美好, 设法同所有的旅客建立良好的关系, 努力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 即使彼此不相同, 能够与你分享无论失败成功都会感动。

在这里祝福每一个曾经和已经是317一员的同学, 都能够实现自己两年以后的梦想, 也希望新的317重新开始, 希望在那时听到类似于‘317最棒, 我爱317’时, 鼓掌的不仅仅是我们, 而是每个317的一员。”从这篇情感真挚的随笔中, 我寻得三个教育入手点。

1.把对文章情感的共鸣引发到班级精神建设上来。这篇文章感动了所有的同学。我班变成文科班, 同学们都很伤心,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班是最好的, 他们热爱它, 认为没有理由拆分。绝大多数同学要离开班级, 到一个新环境中去, 他们心中充满了不舍、难过和无奈, 还有对新班级、新同学的排斥;新的班级由各班成员组成, 新的同学也存在着对过去班级的留恋和对新班级的不适。这篇文章是同学的内心独白, 她打动了很多同学, 好像一下开启了同学的心扉, 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新的班级对自己的重要, 如何调整自己, 尽快适应新环境, 以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新的班级。

2.把情感的认同转化为对班级的热爱。这篇文章使原班同学空前团结。新班伊始, 值日组还没有安排好, 于是在下面悄悄提议了一下, 让原班留下的同学做值日一周, 同学积极响应, 值日认真, 教室环境良好。这一安排, 一方面可以使原班同学表达对班级的热爱, 另一方面可以影响新同学, 使他们认识到热爱班级是本班级传统, 一个好的班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原板报组成员都分到别的班了, 新来的同学要么不好意思显示自己, 要么还不愿意为新班服务, 一时板报组没人了。原班的同学听说此事后, 自发地利用中午时间精心地为新班级办好了板报, 写上祝福语。这一举动, 让新来的同学心生感佩之情, 很多同学纷纷加入, 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召开主题班会, 重申317的班级精神。我们的口号是“班荣我荣, 班耻我耻”;我们的理念是“班级因我而骄傲, 我因班级而自豪”;我们的班级精神是“团结、凝聚、好学”。通过大家的讨论, 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小我融于大我, 大我基于小我, 班级与个人之间永远是这样一个微妙又必然的联系。如果说, 精神风貌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支柱,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便是这种灵魂最直接的缔造者, 当然, 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所以, 班级精神建设靠你, 靠我, 靠大家!此次主题班会之后, 新的班集体变得空前团结, 班级精神得以重塑。

教育随笔撰写说略(一) 篇8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即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随时笔录下来的一种教研文体,它比一般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更为灵活,更为新鲜,也更富有文学的笔调和可读的意趣。教育随笔主要凭叙事来研究,既表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也不乏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和情感升华。在当前教育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越来越脱节的大困境下,这种“教育一得”或“教学一得”的教育随笔因其能够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旨趣,别具一格地彰显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所以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特别青睐,也得到了教育专家的积极肯定。

教育随笔可以催人勤动笔,积累教育财富。

广大一线教师未必有高深的理论水平,但他们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一直生活在鲜活的教育经历中,这是一种局外人难得的人生际遇。勤于动笔,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自由地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一副副真诚的面孔、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点点真切的感受,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其凝固成一颗颗可感可触的珍珠,从而使那些原本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由绵亘而来的岁月编织成为珍贵的项链,永久闪现出具有创造元素的光芒,自己往昔教育生涯的意义也就不会再因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而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无论这些文字精美还是粗糙,成熟还是生涩,都是自己多年汗水的结晶,都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写作者必将因此而感到一种恒久的充实和幸福。

教育随笔可以促人善用脑,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随笔不光是靠笔来写,它要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结伴,催化着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尤其是,它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而且这种加工比起一般的“想想”、“说说”所要求的加工都要更加清晰、有序,更加鲜明、深刻。这就促使写作者充分激活、调动自己的大脑储备,以强烈的“自省意识”,深入、精细地检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既要回味光彩处、得意处,也要反省瑕疵点、失意点,既能正确衡量现实,也能科学预期未来,久而久之,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淬炼和增强。写作教育随笔要求能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做到管中窥豹、发幽烛微,开掘出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有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理论兴趣,以期在理论光芒的照耀下凸显出那些存在于角落里的事物所以然的清晰图式,进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使自己的教育智慧得到高度提升。

教育随笔可以让人多借镜,助推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是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大家不断实践、共同研究。教育随笔作为一种教研成果的载体,其实已经直接或间接汲取了他人实践和研究的经验,当然也包含着写作者自己的现实劳动,而这种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非常适合在一线教师中展示、传播。因为那虽然也是“别人在说话”,但就是“在说一线教师读者自己的日常琐事”,会使他们感觉到无比亲切、自然,也就更宜于成为他们“也来一块研究”的基础和借镜,即所谓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了对其成果的学习转换和操作运用,就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整体改进,有效助推发展教育事业。这时的教育随笔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私有家什”,而是一种“公益设施”。

二、 教育随笔的特点和样式

教育随笔自然具有“教育性”,此外还当具有随笔的灵活性、理趣性、文学性。

教育随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缘、随时、随手、随意。随缘,就是不勉强人、不难为情,只要不是好偷懒、图省劲,不妨发现有意义的事就记,发现想要论的理就论,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即所谓“为情而作文,不为文而造情”。随时,就是一旦有了可写的东西,就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记录下来,既可以在床边、车上字斟句酌,也可以在课前、课后一挥而就,还可以在饭时、会间信笔涂鸦。随手,就是为了及时记写,既可用电脑,也可用纸笔——自己有的笔记本、别人给的材料纸、宾馆里的小信笺,钢笔、铅笔、圆珠笔,多种文具皆可采用。随意,就是随心所欲,随性而为,没有清规戒律,不必循规蹈矩,像多年故交话往事一样亲切,如邻家大婶唠家常似的自然,且又大多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不求“立论公允”,不必“材料充实”,不须“论证谨严”,不幻想成为官方重大决策的依据,不奢望跻身学界宝贵文献的楼台,只求写出情意,和别人达成交流。

教育随笔在寻常的教育活动中孕育和降生,它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不寻觅海市蜃楼,不追逐红尘物欲,总把寻常人、寻常事、寻常情视为生活珍贵的奖励,以自己敏锐的眼光、细腻的心灵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无限趣味,它能在“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并且看得栩栩如生,说得楚楚有致。这里富含甘之如饴、回味绵长的理趣,充分承载了寻常教育生活中的诗意和美丽,它平易而不庸俗,亲切而不狎昵,灵活而不松懈,总在轻盈轻巧之中渗透着一种深邃和凝重,它常有启人心智的哲理思考,也有动人心弦的情感共鸣,能使人心泉滋润,心境灵动,永葆一颗涵养丰沛的心灵。

教育随笔寻根问祖,系散文随笔这个文学家族中的一支,因而总还携带着文学的基因,绽露着文学的表情。这和一般的教研文体为追求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价值,因而常常排斥感性语言的运用显著不同:它们追求科学而疏离了艺术,倚靠抽象思维而冷落了形象思维,教育随笔则既追求科学又拥抱着艺术,既靠抽象思维又重形象思维。教育随笔大多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它常常让阅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形象感、生动感,并受到作者浓郁个性化感情成分的感染。正因为如此,读教育随笔往往让人觉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教育随笔从不要求整齐划一的样式,它皆由内容决定,心性使然。它的篇幅多在千字上下,或者三百五百,也可百儿八十。叙事(叙述)、说理(议论)、绘景(描写)、言情(抒情)、状物(说明),多种表达方式既可联袂而至,也可独自道来,其中叙议结合更是常见的姿态。

教育随笔有的全篇叙述。

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物存在、事件发展、情形转换等进行叙写、记述,是写作实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总体来看,教育随笔所写的材料也主要得靠叙述来表达,叙述是教育随笔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是一般情况下,除了叙述以外,教育随笔也要或多或少结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全篇只用叙述的教育随笔非常稀少。

教育随笔有的全篇议论。

议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阐明观点、表明态度的表达方式,它的本质在于其抽象性,是对客观世界所作的理性认识和概括反映,它要揭示事物所具有的本质联系。教育随笔虽然不必成为学术论文,但是也得以小见大,发幽烛微,明确揭示出教育教学活动中潜藏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也就离不开鲜明、新颖、深刻的议论。不过,教育随笔的议论常常是和叙述等表达方式结合使用的。全篇只用议论的教育随笔也比较少见。

教育随笔更多的是叙议结合。

教育随笔要反映相关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就主要得用叙述;要阐发相关的所感所思,就肯定离不开议论。因为,叙述不像描写那样过于细腻,也不像说明那样更适合于对实体性或抽象性事物进行知识性的清楚解说,议论也往往比抒情更能多一些理性,这正是教育随笔这种主要凭叙事来研究的文体最需要的表达方式。就教育随笔各种可用的写作材料来看,适用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叙述,其次就是议论,而且叙议结合是教育随笔最为常见的样式。因为事实总是研究的基础,它是随笔的血肉;道理则体现研究的价值,它是随笔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形神不离。少数随笔也允许只叙述或者只议论,其实不过是在读者不怀疑其活生生存在的条件下,不再耗费笔墨于其“形”或“神”。教育随笔叙议结合,多为先叙后议,也有的先议后叙,还有相当多的是夹叙夹议。

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 篇9

周五教学商的近似值,但为了提高效率,我并没有采用此教案。为了持之以恒,我仍以听算练习开课。在学生听算练习之后,我出了一道乘法算式3.85X0.208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让学生求近似值。本来此节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好,在此复习一下不失为一件好事。在此学生汇报时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关键是看小数点右边第三位,保留一位小数是看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保留整数是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为这节课铺路。

然后我说,在生活中有时在计算除法时,我们会遇到除许久都除不尽,而又不需要这么精确。我们也会用到商的近似值。然后我将例题抛给学生。由于在前面已经用掉了一些时间,因此,在此我直接提醒学生钱的最小单位是多少,注意思考除到小数点右边第几位就行了?在学生们独立做完后,汇报后我重点强调了求商的近似值基本方法,一、弄清商要保留几位小数;

二、计算出商(注意要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在此我突然想到对余数的分析,我让学生看,此时余数是多少?让学生明白,商不变,余数会随除数与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相同倍数。真实的余数要缩小相同倍数才能找到。(这也让我本想留给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减少了几分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否可取)。紧跟着,我让学生练习了一道商保留一位数的题,订正时,我将练习六的流程图给学生展现了出来。然后,我让学生独立去计算了第五题,在此将进一法和去尾法给学生理了一下,在我没讲时,只有一位学生采用了进一法和去尾法。讲后,虽然当时学生们都纷纷点头,但我仍然发现,有的学生是没有根本掌握的。又不知到什么时候可给他们补足了。作业我将第一第二题分别选了一道让他们做,效果一般。

教学反思

1.实例

教师讲的少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2.实例 合作流于形式

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3.实例 评价滥用失真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4.实例 手段成为束缚

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教师做到了: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读中美史随笔1作文450字 篇10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中国美术简史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顾名思义讲述的设计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的一本很好的书

书中的内容从公元前开始说起

它一开始讲述的.是公元前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陶瓷这种东西

上古时期陶瓷文化大概分为两种一个是黑陶一个是彩陶

黑陶文化由龙山文化为之最,黑陶的特点是薄胎蛋壳之称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著称。

另一种是彩陶,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培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

然后入窑烧制。

彩陶文化分为仰昭文化和马家窑

仰昭文化又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中半坡文化代表作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手法简练

庙底沟类型其典型的陶瓷样式是口大屁股小非常的经典

其中还有一些描绘人面和少女面部的陶瓷

就这样新石器时代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夏商周的青铜器时代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 亲近 关爱 表扬 批评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但要在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他们小花,口头表扬,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动、兴奋,还说下次还想得到这种奖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给大家留下了反应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古诗词诵读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五、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街道我们的电话就在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炫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小动作也特别多。在期中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的很认真,我就主动的和他爸爸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1教育随笔 篇12

一、多方联动, 实施“1+1+1”托管模式

“1+1+1”办学模式由城区优质托管学校校长兼任农村薄弱被托管学校校长, 由托管学校派出一名副校长常驻被托管学校, 主持被托管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托管学校负责为被托管学校制定发展规划, 改善办学条件, 充实调整管理团队, 派出支教、指导教师团队, 对被托管学校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考核评聘等工作。托管学校以自己和被托管学校为培训基地, 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片区均衡发展指导中心的组织下, 对托管学校所在片区的同层次学校进行干部培训、教师培训, 开展送课、献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在两个基地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展示活动、读书节、科技节、 艺术节等活动时, 组织辐射片区的所有同层次学校参与观摩学习、交流研讨。

与一所城区优质学校托管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模式相比, “1+1+1”的托管帮扶模式赋予了托管学校更大的权利, 也增加了托管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使这种办学模式顺利实施, 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制度, 发挥顶层设计和主要管理职能;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县、片、校督学, 对托管帮扶工作进行效能评估和过程指导;县教育顾问团定期组织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托管工作的经验交流活动, 对托管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县教育科研机构对托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指导托管学校对被托管学校及辐射片区开展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管、办、评、导”多方联动, 推动这项创新办学模式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 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信息的传播和人们的交流变得非常便捷。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所有校点班班通全覆盖。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最边远的村校, 教师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工作。这就为城乡托管帮扶工作中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必要条件。“1+1+1”办学模式要求托管学校在全权管理被托管学校的同时, 辐射带动其所在片区的多所同层次学校。由于涉及的校点多、师生多, 很多工作的开展就必须依靠网络这一既方便又快捷的平台。

建立共享资源库。托管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资源库, 其中包括各学科优秀导学案、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微课、名师讲坛、检测资料、常用教学软件及互联网优质资源网站链接。为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相关学校的教师开设登录账户, 让他们能免费登录托管学校资源库, 下载自己所需教学资源。

开展在线教研。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所有教师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建立QQ群, 托管学校的学科大组长为各个群的组长, 每个校点的学科大组长为托管帮扶群的小组长。大小组长负责收集学科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重点、 难点问题, 作为研讨的主题, 各校教师畅所欲言, 共同答疑解惑。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可通过学科QQ群向同行请教;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也可通过QQ群与大家分享。学科QQ群还可由托管学校邀请县内外名师、专家加入, 对教师进行在线指导, 也给教师零距离向名师、专家请教搭建平台。

进行在线培训。在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各所学校间建立互动网络, 在托管学校骨干教师、市县名师、专家在托管学校举办讲座及各类培训时, 各校点相关教师无需集中到托管学校来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直播, 各校点教师只需登录互动网络平台, 就可观看在线直播。没能观看直播的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观看实况录像。托管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 邀请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的教师参加现场观摩, 也可通过互动网络上传现场视频直播, 让各校点教师在不同的地方也能感受现场的气氛。基于互动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可以解决集中培训容量受到限制、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 不分时空的限制对教师进行培训, 既能节约人力物力, 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打造互动课堂。在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各所学校 (中心校) 安装远程互动视频教学系统, 开展远程多点同时上课、评课、研课活动。如, 托管学校的优质课、研究课向帮扶片区多校开放, 多个学校多个同年级的班级同时授课, 托管学校的上课教师从远程视频看到各校的实况, 各校还通过视频看到主课堂的实况, 教师抽任意在线班级的学生回答问题。 课后, 多校教师还可通过这个互动网络系统进行评课、研讨。 各校的其他活动如班主任交流、家长论坛等也借助这个远程互动视频教学平台开展。

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托管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收集整理本校教师或市内外名师的微课、慕课实录, 引进相关学习软件, 上传各类学生作品, 供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相关学校的学生免费使用。

三、团队分类指导, 促进共同发展

农村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要改变农村办学水平, 提升办学质量, 就必须要从“人”的培养入手, 进行管理团队的培养,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 引领学科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德育队伍的培养, 提高育人质量。

将托管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校, 每年在县教育工委、县教委、进修校干训中心、各片区均衡发展指导中心的组织协调下, 分类别组织帮扶片区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到托管学校开展一轮跟岗体验式培训, 每个类别培训时间为一星期。第一轮参培的为各校校长。帮扶片区各同层次学校的校长到托管学校实地观摩学校常规活动、校园文化, 聆听托管学校校长关于办学理念、学校规划、特色创建、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 参与托管学校行政例会、教师大会, 跟岗学习校长一日常规。通过体验式培训, 提高各校校长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第二轮参培的为教学副校长、教务 (导) 主任。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要是到托管学校观摩教学常规活动、学习教学常规管理经验、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经验、学习校本课程开发、观摩各学科优质课、特色活动课程等。第三轮参培的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 团委书记 (大队辅导员) , 这一轮主要由托管学校的德育管理团队主持培训工作。托管学校的德育管理干部分别就自己主抓的工作为培训者做经验介绍, 并引导参培者介绍各自学校的好的做法, 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研讨;带领参培者参观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团支部 (少先队) 阵地建设、观摩团队活动、参与班主任论坛等。第四轮参培的是后勤副校长、总务主任、安办主任。托管学校的后勤、安全管理团队负责主持本轮培训, 和参训者分享学校财务、校产、采购及食堂方面的管理经验, 交流安全工作的常规做法, 带领参训者观摩校园安保设施、常规安保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分类别对帮扶片区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 全面提升参培者的学校管理实践能力, 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除了要有高瞻远瞩的管理团队, 还要有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托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周, 帮扶片区各校的学科教研组长到托管学校跟岗体验学习一周, 通过聆听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科研实践路径等方面的讲座, 提高教育教学教研基本素养;通过参与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教研活动, 提高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托管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班主任论坛, 分年级 (年段) 设分论坛, 组织帮扶片区各校班主任参与相应年级 (年段) 论坛。通过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参与托管学校和县内外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观摩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聆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上一篇:做新疆特色的好老师心得下一篇:春酒导学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