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共8篇)
<<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吴老师
低年级的班主任不好当,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才幼儿园上来,转变为以学习为主,所以班主任要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在开学初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等等,从而制定一些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在开学前两周基本上不讲书本知识,专门进行养成教育。第一节课,让学生大声喊:“我是东门口小学学生,我骄傲,我自豪。”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而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老师、依赖家长。大声喊:“我爱xx班,我爱xx老师。”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尊敬老师。第一天的家庭作业:我在xx班读书,我的语文老师是xx,我的数学老师是xx。用一节课时间训练学生坐整齐。教学生把手摆好,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摆书也是一样,教学生上课了要把什么书摆在什么地方,文具盒怎么摆,反复练习语文课该怎么摆,数学课、音乐课……大课间排队型也要练习。先在教室里排,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室外练习会有很多同学不听指挥,效率会比较低。在教室里反复练习过,再到教室外面去练习。学生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都会把他们送到教室里面,现在到了一年级还是会有家长送东西到教室。这时就教育学生,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能再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做了,所以同学们回到家里要对爸爸妈妈说,不要送到教室里面了,我们看,明天谁做得到,谁的进步最大。教育学生要从小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家长每天送他们上学很辛苦,所以进校门要跟爸爸妈妈说再见,看到老师同学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班主任一定要早一点到教室,观察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观察,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就会对学生有很多了解,这样以后就会轻松很多。要求学生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只可以从家里带水果中午吃。自己负责自己座位卫生,有垃圾要及时打扫干净,如果看到其他同学弄脏了你的座位,那么你可以让他去打扫干净,如果不知道是怎么弄得,那么就要你自己负责,不可以推脱责任。每次只要离开座位,都要把椅子推到桌子里面,保持桌椅摆放整齐。班主任要告诉科任老师这一周主要训练的项目是什么,这样可以相互配合,保证方向一致,达到理想效果。告诉学生把红领巾和书包放在一起,每天带着红领巾回家后再把他摘下来,让大家都知道你是小学生,你很光荣。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而且要讲卫生。有家长过来送饭,让所有同学都在教室里吃饭,大家谁都不说话,而且表现好的同学会受到表扬,其他同学也都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好好表现。大家在一起吃饭还不会太挑食,也不会拖拖拉拉,家长看到也是十分乐意。班主任一定要与科任老师搞好关系,在科任老师和家长之间起着协调的作用。如果科任老师和家长或者学生之间有什么矛盾,一定要尽力解决,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且一定要科任老师有面子。班主任要关注方方面面的情况,比如谁的作用做的不好,无论是哪一科,都要及时教育学生,找他们谈话。跟学生谈话要注意方法,先说他的优点,表扬一下,然后再慢慢聊他的缺点,不至于打击到他们,又能让他们受教。
一、赏识激励,感染良好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在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是一剂有效的良药。所谓赏识,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积极因素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其放大,就能为学生创造积极地条件,使其闪光点得到充分燃烧。反之,如果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挑三捡四,一味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消极心态。这样的局面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还记得去年时的某一天,负责擦黑板和窗台的同学正好生病请假了,带着一种担心,我在课间休息时间走到教室,结果发现窗台、黑板都显得干干净净的。欣慰之余就问了班长:“今天是谁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的?”当班长告诉我是请假的那位同学的同桌XXX同学帮忙擦的时候,我有点诧异,因为XXX同学是属于平时沉默寡言,表现也不够积极,很少引起教师注意的那一类学生。随即我找了XXX同学进行了一次单独的面对面谈话,表扬了他的这次“仗义之举”,并肯定其在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字迹工整,上课认真,不随便讲话,衣服整洁等。虽然面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惊喜。后来在班会课上,我又公开表扬了XXX同学,将他的种种好习惯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有效激励了XXX同学,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有所超越和表现。同时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促使学生朝着榜样的行为方向去不断端正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良好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往往是至高无上、最具号召力的,都很喜爱去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为学生表率。尤其是在细节方面不能轻视,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教师以身作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我按例课堂巡视。走到教室中间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就不假思索地弯腰捡起垃圾,并教育学生道:“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纷纷低头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使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多么具有力量。自那以后,我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时刻要求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升国旗时,我庄严肃立;地上有纸片,我会毫不犹豫地拾起;面对洗手间淌水的水龙头,我会随手关上;见到同事,我会主动问好……这些细节,我从不轻视,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则处处在给学生树立榜样,只有事事率先垂范,才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共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三、丰富活动,展示良好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刺激。班主任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抓住契机,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以活动为载体,体现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也要抓住学生中的个别优秀的典型,立标杆、树榜样,不仅能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争先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系列德育活动。号召全班同学在平时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从点滴做起,明理懂礼,争做文明小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听伟人成就大业的故事,诵读有关习惯养成的名人名言,再列举身边的好习惯,搜索身边的文明行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有待改进等形式,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立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重塑了学生正确的品行道德观念。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诚然,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也非朝夕间完成。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抱着对学生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心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切实行起来,就一定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胡良秀,左洪光.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2014.44:110-111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家校合作;榜样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校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觉得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教育要以榜样作引导从点滴抓起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没有尺子,她就上来跟我说了一声。我听了,就随手拿了讲台上的一把尺子递给了她,还跟她说下次要记着带。过了一会儿,她用完了,就上来还给了我,没想到她还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老师。”我听了,愣了一下,突然觉得心里很温暖。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
二、养成教育要表扬鼓励,激励学生的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我班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叫“齐航”,他很聪明,却总是时不时的犯一些小毛病,调皮捣蛋,而且总是屡教不改。因此我总是需要时刻的提醒他,教育他,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一年多来,他身上的小毛病已经改好了不少,但有时还会出现。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在训练学生坐端正时,我说“一、二、三”刚数到“三”时,学生就会一边坐端正,一边说着“坐坐好。”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平时我总是利用班级微信群这个平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回家作业以外,其他的如收费、班级的活动等,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每当学生出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我就及时打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开学初,我发现我班的李浩然小朋友经常不完成回家作业,而且还爱说谎。于是,我就及时打电话与他父母进行联系,说明情况,让他父母在家严格监督,配合老师做好工作。经过联系沟通以后,他在父母的管教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偷懒说谎了,回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总之,重视对农村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一部分人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一学就会,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对事好坏不辨,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连作业做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有些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管学习,也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数。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别人说,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4)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5)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公共场合纪律,不吵嚷。(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桌子上、凳子上、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1.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校长、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班级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2.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自己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严”,突出“爱”,不见实效不收兵。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仍不佳,但不能灰心。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5.养成教育要有家庭的配合,齐抓共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会,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一、贴近生活实际,优化养成教育
当前小学德育改革的主题是: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根植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以生活为教育源泉,才能求得育人实效。因此,我校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实际特点,从抓日常、抓环境和抓师德入手,落实具有层次性的养成教育。
1、从身边小事做起,体现一个“细”字。我们都听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肺腑感言“回顾我的经历,在幼儿园学到的最多。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而“这些”,就是指习惯。养成好的习惯,终身受其益,养成不好的习惯,则终身受其害。在习惯培养上,我校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太谷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具体的《王诲庄校园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及细则》、养成教育教材。结合我校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我校还根据年级不同和螺旋训练的要求,将习惯培养细化分解到月、周教育目标中。做到每月侧重一个好习惯,每一天一次重复训练,每周一次小表彰。
2、注重环境创设,浮现一个“润”字。我校本着“以优雅的环境影响人”的理念,用心营造校园的书香和儒雅氛围,到达“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育人效果。我校尽力做到校园环境中处处显教育,教育重养成。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以下四个特点:(1)新:从资料到形式有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今年上半年我们投购置了2个不锈钢垃圾筒,购置了二十块名人名言牌匾,并悬挂横幅标语“习惯成自然,少成益终身”、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坏习惯是获取幸福的绊脚石”等标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2)实:即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我们在每个班都张贴了养成教育宣传标语,如“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良好习惯,获取幸福人生;撇弃不良习惯,打造秀丽人生”等等。在教室角落布置了“我来露一手”才艺展示栏、“班级养成教育评价专栏”、“优秀作业展台”、“图书角”,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3)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校园实际。校园内诸如“请使用普通话”、“请勿喧哗”、“行走轻步”之类,无不贴近学生实际。(4)小:就是切口细小,要求明确。即放开德育的“高帽”,放低姿态,把“小题大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
自身的行为做起,如开展“弯弯腰、捡一捡”活动。在校园看到班级、走廊或是操场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在家里自觉帮忙父母做家务,在户外做到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并监督身边的亲人也这样做;再如:开展了每一天都说礼貌话的活动,让孩子对同学、老师和家长及每一天接触的其他人都用礼貌用语,讲礼貌话。
3、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凸现一个“情”字。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转化,把高尚的师德化为以德育人的行动。我校在全员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垂范,要求教师:一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二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树立终身为师的志向;三要爱生至情,用真情感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还要求教师时时检点自己,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衣着整洁,首先自己要洁净整齐;要求学生谈吐礼貌,首先自己要举止得体;要求学生刻苦认真,首先自己工作要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影响感染下,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分层次进行养成教育,使知、情、意、行贯穿于各阶段教育的始终
(一)分阶段进行养成教育
我校注重各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促进养成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如对一二年级学生,强调一个“学”字。组织学生经常学习《守则》、《行为规范》等,让学生牢记条文,以文悟道,以理导行。使他们明确做一名小学生务必懂得哪些是就应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并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个性在遵守纪律方面,要求学生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三四年级学生,注重一个“实”字。从意识、情感逐步过渡到意志上来,有计划、有目的反复训练和经常渗透,使学生向着自觉的方向过渡。对五六年级学生,突出一个“会”字。重点训练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养成自觉遵守《规范》及校规校纪的毅力和恒心,逐渐地由“他律”发展过渡为“自律”,最终到达发展自我教育潜力和养成教育的目标。
(二)分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养成教育:一是在学科中渗透,二是在活动中养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层次进行好习惯的培养,采取不同措施和要求,使知、情、意、行贯穿于各阶段教育的始终。
1、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这一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思品课、班会课为龙头,各科教学配合,联系学生实际,把道理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并且提出适当要求。对边缘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组内研讨,达成共识:在数学、英语课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微机课上培养学生远离网吧,辨别是非的意识。同时我们强调知行结合,相互贯通。所有老师对学生一天中,某一时刻的优秀表现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个性是在晨会、班会上班主任要给学生创设进行养成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优良品质和习惯的潜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理论中实现,承载它的就应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构成,在活动中巩固,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秉承效果实、形式小的原则。
(1)“实”字着手
德育阵地是否生动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效果。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校园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校园教育,润物无声。在校园我们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由各个中队收集资料,透过自编自演的小品、快板、相声、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某些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辨析,能够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就应怎样做。如:针对“如何做勤快人、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我们组织全校召开了“向懒惰说拜拜”主题班会。学生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自己的、别人的一些懒惰事情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中进一步体会懒惰可耻、勤劳光荣的道理。为了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我们请老师、家长共同监督、督促,每周反馈学生的表现,让好习惯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壮大,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五好”活动,即:“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扫好地。”从“实”自入手,从实处着眼、以实促行,为了让这些活动在学生脑海里扎根,构成人人以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为荣的意识,我们还开展了“弘扬典型、学做规范”活动,学生发现身边的优秀队员事迹,透过故事、演讲等形式先在班级里宣传,然后由年组选取好的事迹利用升旗仪式在全校进行宣传,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弘扬正气。透过这样的活动,把养成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
如果说校园活动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铺垫,那么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锻炼、内化这些好习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此,今年暑期校园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工厂、农村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前我们先提出了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善于助人等等。刚开始孩子们在的表现还不尽人意,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同校园的表现不一致,我们了解到这种状况,及时地开展了《我对农村知多少》、《我为家乡做多少》、《我是家乡小主人》系列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开展清除小张贴、为残疾人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熟,就应用自己的良好品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2)“情”深义重
学生在校园得到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而在家庭中得到的才是行动上的感知,家长也是实实在在的监督人,并邀请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他们在家中指导和帮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心里话;送父母一件自制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透过活动的开展,家长看到了孩子可喜的变化,以往无谓的争吵不见了,家长十分支持这项工作,我们从家长喜笑颜开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家庭和谐的乐章。
三、建立评价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几年来,我校从组织、制度、资料、效果等方面初步摸索了一套养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卫生之星”、“礼貌之星”、“守纪之星”、“朗诵之星”、“书法之星”等星级小明星。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校园十佳小明星”评选活动。评比资料包括衣着、卫生、礼貌言行、礼貌待人方面。
2、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校园不仅仅要求校园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搞评价,最后请学生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校园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班主任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状况,进行了“三访”:家访、电访、信访。
四、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校的养成教育还是初见成效的。教师提高了养成教育的认识,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职责感,训练学生更耐心、更细心了,点点滴滴把功夫下在塑造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得到了训练,懂得礼仪谦让,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教学楼内,自觉排队;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打仗骂人的学生少了。学生会学习了,掌握了常规的阅读、写字的方法,爱阅读、会阅读,掌握的知识多元化,写作潜力不断提高。总之抓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的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代新人。
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内容(一)、生活好习惯
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
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家也讲普通话。
3、未经允许,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4、待人有礼貌。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
5、能认识到家庭、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听、收看新闻。
8、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9、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等小衣物。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经常开窗透风。
11、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
1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洗澡。按时起居作息。
13、未经家长同意,不看电视、不看有害的书,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4、不早到校,上课前半小时离家;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15、家长叫时,应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时应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学,先做完作业后休息。
17、遇事爱问“为什么”,勤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更不能参加迷信活动。(二)、学习好习惯
18、读书声音哄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
19、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懂得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20、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书、练习本和工具。
21、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2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23、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4、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
25、懂得字典是无言的老师,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积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求学。
27、能早起晨锻,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写完作业至少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严肃、虚心、认真负责。(三)、学校好习惯
29、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30、入校时,不带零食,并根据班级所在方向自动排成一队靠边走。
31、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
32、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
33、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
34、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园、园地,不乱涂乱画,不吃零食。
35、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
36、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爱国意识,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识,能对班级集体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自觉服从大家的意见。
38、放学时,站队离校,站队和行进都有要整齐有序,不说话不打闹,出校后,根据回家方向列队而行,骑自行车的同学出校门到指定地点方能上车。
39、坐班车的同学上下车要遵守纪律,不要挤,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说话。
40、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要讲普通话。
41、做事有恒心,有耐性。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四)、社会好习惯
42、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3、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4、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同情并帮助贫困者和残疾人,45、遇见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围观尾随。
46、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
47、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48、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敢于、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49、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
50、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不干扰影响别人。
51、关心、尊重他人,乘车、坐船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私拿、私拆别人的信件,52、遵守交通规则,来回靠右行走,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道、路口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53、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4、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服务公众。
55、关心身边环境的变化,搞一些有关环境、自然的小调查、小研究,并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56、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57、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
58、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
三、活动实施的方法:
(一)实施思路
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实施方法
⑴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⑵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团队组织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⑶政治课、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⑷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⑸校园文化:各校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⑹学校管理:学校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
1、成立由学校“好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2、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结合本校实际,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置。
3、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
4、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习惯表现,共商习惯教育的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一)组建“侦察队”,制定实施计划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队会,选出急需克服的前3个陋习。
2.指导队员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3、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各中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
(二):检查督导,进一步巩固“战果”
1、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
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
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
5、学校设立督导岗,级部设立执勤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6、少先队“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科任老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评选表彰(评出“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小队标兵)
1.各级部、班级评选“小队标兵”。
2.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评选“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优秀小队和优秀辅导员。
3.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由养成生活好习惯推向养成学习好习惯和社会好习惯,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五、学校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xx xx xx xx 成 员: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着眼儿童的日常生活, 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践。
一、健全制度, 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 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外, 还应该在校园内设置礼仪墙、文化角, 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 同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如《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校外行为准则》《学生文明礼仪标准》《学生养成教育行为指南》等, 从校内到校外规范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 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 去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构筑网络, 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事实证明, 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 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 完善校内组织机构,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发展学校少先队, 构筑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养成教育工作网络, 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 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以党支部和校委会组成养成教育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 负责教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构建政教处、少先队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检查小组, 负责布置并检查每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构建年级组、班集体、家委会组成的实施机构———行动小组, 他们是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具体任务的实施。
三、活动实践, 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认识实践化、具体化, 是实施主体性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 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校内, 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 由学校少先队组织, 结合养成教育的要求,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利用每周升国旗的机会, 组织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 就平常学生中典型的好人好事进行点评, 表彰先进, 树立“讲文明真光荣”的良好风气;利用手抄报、壁板、橱窗等宣传养成教育知识, 利用校园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在校外, 发展和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可以建立文明使者小队, 利用节假日深入到活动基地, 组织学生发放文明宣传材料、走访十星级文明户,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特殊的节日组织学校文明宣传小队送文化进社区, 到社区街道打扫卫生, 清理垃圾, 慰问孤寡老人, 参与文化舞台演出。在为创建社区文明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 学生收获过了快乐, 实践中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转变家长观念,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良好途径。因此, 要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家长观念;二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 请家长全程陪同孩子的一日生活, 让家长参与到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中来。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文明从我做起”倡议书大造舆论, 掀起文明教育风暴, 通过发放家长文明行为调查表, 调查家庭成员在邻里关系、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做法, 结合生动现实的例子影响学生。开展以“小草报春晖”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让学生给父母唱支歌, 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 给父母洗一次脚, 写一段悄悄话。开展以“我是社区小黄莺”为主题的社区关系优化活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文明行动协调邻里关系。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公德的生活习惯。
四、全面考查,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并印发文明礼仪手册, 由班主任带领学习, 让学生明确在各个方面的文明要求。日常工作中, 结合“班级自主化管理”活动, 通过每天填写自查自律表, 促使学生对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学生表现出的突出问题, 通过文明小团队“会诊”活动, 逐人逐项加以整改。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采用全员评价, 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所有评价实事求是, 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 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申报、演讲、评选、表彰”系列程序每学期评选一次“养成教育好少年”“文明礼仪之星”“文明小使者”等, 在学生的身旁树立榜样, 从而掀起学先进, 赶先进, 争当文明人的热潮。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
养成教育通常指的是教师和整个学校按照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全面提高其行为、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方面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养成教育中需要培养的习惯
在养成教育中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具体如下:
(一)思想道德习惯
思想道德习惯是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尚程度和人生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习惯灌输,告诉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思想道德习惯,指导和引领学生向优良的方向发展。
(二)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每一个人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每个人后天的条件反射系统逐渐养成的,行为习惯不仅包括情感和思维的内容,同样包括了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因此,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恶劣的行为习惯会给人消极的影响。教师应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习习惯
学习是贯穿于每一个人一生中最持久的事情。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最先开始接触各类知识的阶段,应当在学习开始之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正确的引领和适当的纠正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运用优良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而形成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制定规范,约束引导。对小学生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当薄弱,需要靠一定的制度和规则加以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
2. 强化训练,养成习惯。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强化训练的,不可能靠一味说教、灌输而奏效。
3. 开展活动,促进养成。开展班队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好载体。养成教育活动除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外,还要力争使活动系列化。
4. 优化环境,感染熏陶。学校环境对培养过程的影响显著,应当注重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通过环境促进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养成教育能够得到的目标效果
小学作为小学生融入的第一个集体,也是学生第一个接受全面教育的地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热情等多方面素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工作。
【小学生养成教育】推荐阅读:
小学习惯养成教育教案07-25
小学科学养成教育案例10-16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06-02
小学生养成教育班会07-08
小学生养成教育广播稿09-23
李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10-23
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2011aaaa05-24
大河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汇报06-0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05-30
小学生行为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专题讲座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