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1

大人们的哪些行为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博士吴靳给出了如下 建议。

这些行为培养想象力

1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2常给孩子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孩子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不同的故事。

3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

4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报 评

要让孩子多做白日梦

-阳光

我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在受调查国家中倒数第一,这个消息令我们沮丧。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中国教育的问题显而易见:给你一个“0”,在数学课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不能有别的答案。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便会受到戒尺或类似戒尺的训导,中国孩子受教育的路径,就是在填鸭式死记硬背中“装满知识”的过程。

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如此教育理念,使学生过早告别玩具,被迫提前参与过多过滥的应对成人世界的竞争,损及了人生成长的自然天性与规律,这是把孩子“制作”成用铁丝捆绑、扭曲的盆景,而不是培养成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世界巨匠爱因斯坦的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由此来看我们的填鸭式教育,实则抓错了重点。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会是怎样: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以色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中国一个也没有……

倒数第一肯定值得反思,但请成人们不要义正词严地指责孩子,而忘了成人世界推崇的传统应试教育才是罪魁。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2

一、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其一, 想象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的想象, 即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是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 之后能进行简单的相似联想, 但没有情节的组合, 他们的想象很简单, 但也是与创造能力不可分割的。现代心理学表明, 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因此, 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下一代, 必须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其二, 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想象能够让孩子超越现实生活, 绘制美好蓝图, 追逐知识,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能引发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 是学前儿童知识发展的基础, 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 能够让孩子有初始的目标去想象未来, 拥抱未来, 使得孩子身心愉悦, 不断进步。

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方法

其一,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绘画是学前儿童最为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用各种途径启发教学, 鼓励孩子多看, 多听, 多触摸, 多尝试, 进而发展儿童感官, 丰富儿童生活, 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从而为他们的绘画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经验积累。自然界的景是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 它是开展儿童绘画活动时最好的环境, 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与景色能够扩展儿童想象力的空间, 孩子在绘画中也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另外, 孩子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色彩, 孩子们在自己与同学的作品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还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力, 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与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的鼓励互相观摩。

其二, 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 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度很高。音乐鉴赏是一种艺术, 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等塑造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情感, 反映现实生活。学前儿童不能很深入地了解歌词艺术, 但他们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在浅层次对音乐有大体的领悟,

其三, 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民间故事风格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神奇色彩, 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及流传的能让儿童朗诵与倾听的故事, 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一旦运用好民间故事教学, 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必会带来很大发展。作为文学鉴赏活动, 需要教师语言素质良好, 还要具备较强的启发能力, 能够让幼儿对民间故事的内容提起关注, 教师需要把握好故事的重点环节以及主要矛盾。首先, 可以让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 在说故事的过程中, 突然戛然而止, 让孩子们猜想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 循着他们的思维途径, 步步引导, 推波助澜。其次, 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 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可以让幼儿模仿所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此类模仿一方面可以让知识再现在孩子头脑中, 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了他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 从而感知人物形象更生动, 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快乐。第三, 将联想巧妙地运用到活动中, 让幼儿对故事的后继展开联想。每一个故事都不只局限于情节, 而且故事的情节都没有终点, 每个故事都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深刻。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让新时代的孩子把传统的民间故事续编下去, 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我们可以在讲解和编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 让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其四, 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孩子的生活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想象的虚幻世界中度过的, 因为游戏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 游戏本身就存在虚构与想象。实际上儿童的想象要比成人更丰富, 由于孩子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他们随意性非常大, 一旦有一个事物触动到孩子的思维, 他们立刻就能创造出一个思想的世界, 并且将这个世界渲染的多姿多彩。因此, 幼儿的想象是在游戏中展开的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想象力与创造力密不可分, 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中,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愈加重要。作为学前教师而言, 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通过各种途径, 来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摘要:新形势下, 社会对学前儿童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在诸多能力的培养中, 想象力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学前教师的视角, 对如何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么娜.关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文教资料, 2006 (8) .

[2]黄丽蓉.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教育艺术, 2009 (2) .

[3]赵菲菲, 李东.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科技信息, 2008 (6) .

[4]兰晶.运用民间故事培养幼儿想象力教学活动的思考.科教文汇, 2011 (7) .

例谈儿童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玩;想象力;童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21-1孙老师的语文课上充盈着生气、灵气与朝气,孩子们在他的鼓励、引导下,小眼放光,小手频举,能说敢言,创新的火花犹如节日夜晚的上空,缤纷多彩。

孙老师是如何玩转孩子们想象力的呢?绝招在这!

1.课前两分钟,让想象热热身

这节课要学儿歌和儿歌创作,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有些紧张,何况他们还不认识面前这位戴眼镜的老师呢。孙老师笑容可掬地先请孩子们参加“找一找游戏”,很简单:找一找孙双金老师与孩子们的班主任孙老师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下孩子们来劲了,小脑子一思索,五花八门的答案频频爆出,逗得大家开心地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惬意。接着,孙老师笑眯眯地抛出今天的任务:“今天上课,老师要做魔术师,把你们变掉?(学生紧张不安中)变成——小诗人。(学生激动、欢呼中)”孙双金老师真像一位魔术师,牢牢抓住了孩子们那颗好奇心,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2.激情四溢,点燃孩子灵感之火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孙双金老师深情的朗诵,由衷的赞扬以及激情、生动的肢体语言像一股股暖流抚过孩子们的心田,更像一颗颗火星迸发,点燃了孩子们的灵感。课堂上精彩纷呈,许多优美的充满神奇想象力的句子在孩子的口中如喷泉般涌出,两节课连上,孩子们丝毫不觉厌倦,听课老师无不折服,由衷的惊叹与热情的掌声此起彼伏。

3.做一个真实的人,永葆一颗童心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孙双金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幽默的谈吐,和善的面容,朴素的装束,讲课热了就随意脱下外套放在讲台上,经常融入到学生讨论的小脑袋中去,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抢着朗诵。孙老师爱“玩”,他常问学生:“谁来玩玩地读一读啊?”“你们说,这首诗中有什么好玩的啊?”学生听得乐不可支,小手举得可带劲了。“不好玩的时候”孙老师也能想办法让其变成“好玩的”。这节课中,在组织学生完成小练笔时,孙老师突然发现孩子们没带本子,窘迫中孙老师依然不忘打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没有纸可以写在哪儿呢?”孩子们纷纷出主意,什么写手上啦,写桌子上啦,写黑板上啦,办法整了一大堆。当工作人员提供的纸张很有限时,孙老师就帮着把纸撕开,分成两份,一边还跟孩子们逗趣,真实得可爱!孩子们想不喜欢他都难啊!想不爱他的课更是难上加难啊!

4.赶紧赏识,使劲鼓励

孙双金老师常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孙老师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他发自内心的赞叹:“哇,好棒哦!”“你真了不起耶!”“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们,她可不是小诗人了,她足可以称为大诗人!”

鼓励是自信之母,赞美是好心情之父。而自信与好心情是能传染开来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去求知。学生拥有了自信和好心情,才能勇敢追求成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才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孙双金老师常把这样的话挂嘴边:“什么叫教育?我以为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在这样的境界中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气!”

5.善于倾听,答案令人无限惊喜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在仿造说句子的练习中,孩子们思维活跃,句子说得都很精彩,“阳光在湖里玩耍”、“阳光在草地上翻跟头”、“阳光在彩虹下乘凉”……轮到一个小男生时,他却脱口而出“阳光在天上睡着”,同学们都愣住了,下面听课的老师心也一紧,什么句子啊,“阳光是普照大地的”,怎么能在天上睡觉呢?不靠谱。可孙老师没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微笑着,和蔼地问:“为什么会这样想呢?”那个勇敢的小男孩大声地解释道:“因为天上有云,阳光可以躺在上面。”哦,原来是这样啊,大家都忍不住给这个机灵善思的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多可爱的孩子啊,平时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心底的声音,不要让冷漠敷衍的教学行为扼杀掉孩子们的灵感!

说绝招,其实也就那普普通通几招,也许有的老师会嗤之以鼻,可把这些普普通通的招数使唤好,甚至幻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渗透入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爱手头做的那些事儿,就不是简单、普通所能形容的了。其实,好的教学总是基于这些朴实的东西,朴实中写就教学的真正辉煌。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4

(二)诱导法:其特点是利用做游戏、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方法,把一些风景名胜、城市风光、风土人情有意地向儿童灌输,使幼儿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循循善诱,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延伸法:带幼儿参观画展、名胜古迹和博物馆等活动,通过参观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实现由欣赏到创作的转化,不断提高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幼儿的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论文

★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教育笔记,包容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素描教学中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 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浅谈小学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培养

儿童想象力的训练题目 篇5

(1) “ ~~~~~~” 像什么?展开想像。

具象——大海的波涛、绳子、妈妈的皱纹、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

抽象——商品价值规律、成绩起伏不定、高低起伏的音乐旋律、客观规律、曲折的人生之路。

(2)O”像什么?请学生运用想像,并这首《O的断想》散文诗填充完整。

[提示]有形:数字、图形或物品

无形:象征一个个心愿和对新生活的祝福、实现零的突破勇于夺冠、人间团圆、生命中一切的开始

《O的断想》

O是数的_____,向左迈一步,就进入负数的世界。

O是谦虚者的_____,骄傲者的_______

0是一面_____,让你认识自己

0是一只_____,让弱者随波逐流

0是一面_____,催强者奋进

0是一面敲响的_____,叫强者进取

O是一块______,任你耕种五谷

(3)关于“蜡烛”的想像,请学生思考讨论:哪一句想像得好?

a.宁可化为灰烬,也不弯下脊梁。

b.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结论:两者都好,只是想像角度不同。

(4)请对“橡皮”展开正、反两方面的想像

正:

一点点地牺牲自己

一次次地弥补错误

默默无言

却为他人赢得掌声

错误是我的

成功是你的

反:

为掩盖错误

最终却毁了自己

擦得了错误的证据

擦不掉犯错的历史

错误是我的

成功是你的

(5)发挥想象力写一个优美的句子,要用上“阳光”、“鲜花”、“微笑”三个词语。

(6)一位富翁五一长假参加了旅游团赴桂林旅游。当旅游团行至河边时,他突然跳到河里。(提示:为什么?干什么?)

(7)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想象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8)如果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和黄土高原被茂盛的植被覆盖,那是怎样的情景?

(9)想象一下外星人的外表和动作。

(10)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医院应当是什么样子?你作为患者是怎样在医院治疗的?

中小学生想象力测试题

下面测查想象力的题目,请如实回答,并根据所得分数查阅答案。

【请将选择的答案记在纸上】

1.你不得已要说一个谎话时

A:总是慌乱,不抱有希望,结果让对方听出你是在说谎

B:编造的过于详细,结果引起对方的怀疑

C:话讲得恰倒好处,令人信服

2.你相信自己的谎言吗?

A:相信

B:不相信

C:差不多相信

3.你来的时候,人们突然不说话了,你认为

A:他们准是在谈论你

B:这是谈话中的正常间断

C:他们是在与你打招呼

4.你对别人倒霉、失意的经历的反应是

A:流眼泪

B:同情

C:厌烦

5.你受到批评时

A:你完全拒绝批评

B:你认为这些批评是合理的,正当的

C:你觉得做的事情总是不对的

6.你晚上外出消遣时

A:总是在你熟悉、喜欢的地方

B:每次都试一试不同的地方

C:有时换新的地方

7.在你盼望什么人来时,而他却时时不到

A:你担心他出了什么交通事故

B:你会假定他被什么事情耽搁了

C:你至少在一小时之内不会担心

8.你在剧院或影院看演出时哭过吗?

A:哭过

B:没有哭过

C:已经有多年不哭了

9.如果你晚上孤身一人

A:你觉得害怕

B;觉得不烦恼

C;有点怕,但是又能够消除

10.听鬼神故事时

A:会使你发笑

B:会令你感到毛骨悚然

C;会使你对超自然的事情感兴趣

11.你盯着有图案的墙壁纸时

A;要是看了很长时间你还能看的出其中的格局

B:你不怎么注意他

C;你只不过单纯注意它的设计图样

12.你在一处陌生地方睡觉被奇怪的声音弄醒时

A:会想起鬼

B:会想到夜盗窃

C:会想到是热水管

13.交友时

A:尽管你们相识不久,你认为对方是有理想的

B:你想使你交往的人进一步理想化

C:你看的出你喜欢的人实际上很漂亮

14.当你在看有一篇熟悉的小说改编成影片时

A:你通常想到看电影更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B:你通常觉得自己很失望

C;你发现这个故事由于电影的特点而改变了

15.你空闲时

A;能够以思考为自娱

B:要是能够找到事情做会觉得很快活

C:要是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考虑,觉得很高兴

16.你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A:经常有

B:有时有

C:实际上从来没有

17.要是你知道你打算买的那幢房子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子

A:如果这个地方对你很合适,你还会买吗?

B:你会立即放弃买这幢房子吗?

C:你会想到这种事情会不会在你身上发生吗?

18.你在心里改写过小说或电影的结局吗

A;只是这个故事给你很深印象时才会想过

B:经常如此

C:从来没有

19.在讲述你自己的经历时

A:你总是夸大其词以便把自己的经历说的更好

B;坦率地叙述自己的经历

C:只修饰某些细节

20.你幻想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21.你幻想的时候

A:能够虚构出大量的详细错综复杂的事情

B:只能模糊地想出一些中意、合乎需要的情节

C:偶而能够把某些细节安插进去

22.看报纸时发现这样一条信息:饥饿的第三世界

A:你会迅速翻过不看

B: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食欲

C:你告戒自己应该为其做一些什么

23、你能在想象中与别人交谈吗?

A;只是在辩论之后才能B;不能

C:经常这样

24.强烈的视觉意象总是伴随着你思考吗?

A:通常如此

B:很少

C:有时

25.你认为自己

A:对于冒险很有经验

B:对冒险不感兴趣

C:对冒险感兴趣,但不总是很有信心

26.色情书刊、电影

A:使你厌恶

B:使你无动于衷

C:刺激你

27.如果一个孩子给你讲述了他一个想象中的同伴的故事

A:你完全进入他的幻想

B:你会告诉他说谎不对

C:你只是宽容地微笑以一下

28.当你心里想着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时

A:你能完全清楚地听到这首歌

B:你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

C:你得小声唱才能想起来

29.当你发现邻居被盗窃时

A:你会查看自己门上的锁是否牢固

B:你想买一只看家狗

C:你想买一支枪

30.你能否假设你可能会遇到像坐牢这类麻烦事情吗?

A:不能

B:在情况稍有不妙时可以想象到

C: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做不到

下面是想象力测试评分标准:

【题号与选项及分值】

1.A1/B3/C5

2.A5/B1/C3

3.A5/B1/C3

4.A5/B3/C1

5.A1/B3/C5

6.A1/B5/C3

7.A5/B1/C3,

8.A5/B1/C3

9.A5/B1/C3

10.A1/B5/C3

11.A5/B1/C3

12.A5/B3/C1

13.A5/B3/C1

14.A1/B5/C3

15.A5/B1/C3

16.A5/B3/C1

17.A1/B5/C3

18.A3/B5/C1

19.A5/B1/C3

20.A5/B3/C1

21.A5/B1/C3

22.A1/B5/C3

23.A3/B1/C5

24.A5/B1/C3

25.A5/B1/C3

26.A3/B1/C5

27.A5/B1/C3

28.A5/B3/C1

29.A1/B3/C5

30.A1/B5/C3

评 价:

1.总分在30——150分之间,总的来说是分数越高,想象力就越强;

2.30——50分,这类人的想象力是弱型,令人十分遗憾,似乎一点都不能进入想象的世界。这类人可能都很注重于实际情况,很现实,不喜欢幻想。尽管如此,这类人也会对自己的想象力弱而感到失望;

3.51——74分,这类人不太喜欢想象,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只要可能,总是尽力消除幻想。人们可能对这类人的冷静讲究实际的做法表示赞赏。尽管如此,这类人也失去了想象本可以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4.75——109分,这类人具有想象力,甚至可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事情做的很有效果。想象会给这类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这类人的想象力还为他们的见识所限制,所以应该努力扩大这类人的视野,向高度想象迈进;

5.110——129分,这类人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有时他们的想象过于丰富,对周围的事物过分敏感。另一方面,这类人可能具有较高的艺术天才,每当设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时,便产生一系列丰富的想象;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6

唐山镇第一小学

张学芝 电话:***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所喜爱的绘画形式之一。

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从而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喜欢涂鸦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小学期间,儿童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主要处于低幼期,在小学期间进行中国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中国教学也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水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所以我从下面几点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想象力。

(一)大胆创新,放飞想象 1.玩墨游戏

儿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加上水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画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谈的变化。这是水墨画的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变化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要利用墨色创造美的愿望呢?在刚开设水墨画课时,我没有在那里大量的讲墨色、笔法、墨法,而是引导学生用一瓶墨一支笔和一碗水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逐渐发现墨里加水量的多或少会产生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自然了解墨分五色。在运笔中了解笔法分中锋、侧峰等等。笔的运用时会产生不同

的笔迹会出现例如“飞白”“渐变”等观赏感观效果。在教学画“墨色的变化”时我也是利用玩墨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或点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生宣纸的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什么颜色怎么画或画什么,同时也因为水分的多少或者时间的长短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更大了。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所起的作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2.溅墨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中国画的教学上,在展现学生的个性方面我们时常会习惯于“目中无人”,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独特感受。常常让学生照猫画虎,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再现,“千人一面”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局面呢?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溅墨游戏”。“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汁的笔溅一块或几块墨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能自主地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中国画创作效果甚好。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想象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就是水墨游戏的神奇魅力,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儿童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3.泼墨游戏

简单的水墨游戏活动,启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开始懂得水墨的美,喜欢上中国画艺术。将墨泼于纸上,进而整理加工成画的“泼”“画”结合的画法就是中国画中传统的墨法――“泼墨”。它可以先泼后画也可先画后泼。另外水墨画有着它独特的绘画方法,它不同于蜡笔画,可以用铅笔把图绘画好再慢慢着色,而水墨画只能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象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基于这一点泼墨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儿童胆小不敢下笔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泼墨再让孩子们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儿童来尝试。这样儿童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他们的作业中可看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4.印墨游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总是比较难表现的一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果让我发现用玻璃来印画能很好的表现那水墨淋漓的山和水。由此我联想到能否可以让儿童也尝试一下印墨。于是我在教水墨鱼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把鱼画在光滑的桌面上,再用生宣纸去印。结果这节课的气氛和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5.接龙游戏

绘画接龙即由不同的学生接连着画同一个对象。我们传统中国水墨画在培养儿童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总是以儿童画得像传统的中国画为满足,很少让儿童自主感悟、创新思维和自由创作等。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儿童学习水墨画,只需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让其随心所欲的发挥其想象和表现

力,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稚拙可爱的形象。如我在教学《戏剧》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观看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再分析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戏剧人物的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四张长卷上共同完成四幅画。每一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画一至两笔接连着画,既比速度又比创意。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二)贴近生活,放飞想象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近儿童生活并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这样就能放飞儿童的想象。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水墨课一开始你就以传统的国画教学让他们机械地临摹你的范画的话,由于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很容易产生厌烦。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如出示的是一则动画故事或是一个新鲜的游戏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很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水墨画艺术的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也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我们也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传统的中国画教育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并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我总是选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为主题。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的花”、“海底世界” “春天”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变换工具,自由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最为奇特的,尤其是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不受世俗和界定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是以学生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强调尊重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落笔,大胆表现,随心所欲地选用他们的作画工具、颜色、方式,来表达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感受自然地表现在纸上,流露在画中。在教学中我突破工具材料的局限性,提倡在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如允许学生用水粉水彩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这样儿童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儿童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我还发现可以在宣纸上用油画棒、蜡笔等特殊工具材料来作画。例在画《鸡》时,在表现了大小鸡时,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这样儿童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等方法。不仅如此我还采用了非常西化的喷绘(用牙刷蘸水粉往宣纸上喷颜料)这样使儿童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寓学于玩,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创设新评价,丰富想象

教学评价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水墨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儿童心中的语言,了解儿童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能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不注重儿童情绪体验的词或句子。评判一幅少儿国画作品优劣的标准应该首先应看有没有童真童趣而不是笔墨技巧。儿童思维意识所表现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反映的应该是儿童的生活观和世界观。这样的作品如按“六法”要求也同样是“气韵生动”的。以生活题材练习代替机械的技法学习,以儿童感兴趣的题材入画让学生自由表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再适时指导,可以使他们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儿童作品的肯定会使儿童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的去作。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第五条明确指出:儿童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可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小学诗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价值。诗歌体裁包括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描写景物、叙述事情、阐发哲理,等等,另一方面,诗歌的表达追求精炼、含蓄,善于借助比喻、夸张、描摹、借代、烘托、拟人等修辞手法,创设意境,留下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枯燥地讲授。教师仅仅满足于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这是许多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风格。二是教师只关注成绩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三是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儿童明白诗歌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是让儿童死记硬背诗歌。其实,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内容的诗歌,其创作、鉴赏与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诗歌创作缺乏想象,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无数精彩的诗歌作品,假如诗歌鉴赏时没有想象,我们几乎领略不到诗歌中的意象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读者才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走近作者,身临其境,实现审美愉悦与精神熏陶。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途径

(一)引导儿童把诗歌描绘的景象画出来。

小学阶段的儿童很天真,而且活泼好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善于凭借具体的形象材料进行思维。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亲自画一画,将会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儿童画出来的画,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评价,应注重儿童画画时的思维想象过程,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思考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家》这首诗时,在诵读之后,便可要求儿童凭借想象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儿童凭借想象,可以将凝固的语言文字展示出直观的画面。

(二)引导儿童进行情节表演。

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按字面意思来叙述,必须用富于情感和想象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儿童根据诗歌内容,把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变成鲜明生动的画面。根据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表演活动,把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有趣的儿童游戏。这样,不仅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儿童在笑声中学,笑声中记。

如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时,也可采用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指导儿童理解字词,观察插图以后,可这样设计教学:一个小男孩正侧身坐在池塘边钓鱼,这时,一个问路人经过跟他说话。这时,可设问:如果你是诗中钓鱼的小孩,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如何做呢?这样,让儿童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所想象的内容表演出来。

(三)教师潜心挖掘诗歌中的想象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

诗歌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而意境是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境”———境界,“意”———诗人感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就是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去理解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景象,并结合诗人的情感,将一个个孤立的意象加以组合,放飞儿童的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到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中。

如教学《望洞庭》后两句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登上岳阳楼,远远望去,那山不再是山,那水不再是水,它们成了“白银盘里的一青螺”。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这时,你感觉如何?(2)儿童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后,让儿童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这样,给了儿童广阔的联想境地,生成诗歌优美的意境。

2.展开想象,挖掘补充文本空白。

诗歌当中,作者经常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对文本空白处进行挖掘、填补,启发儿童想象。这样,既可以完整全面地把握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又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如教学古诗《游子吟》,正当儿童为伟大的母爱感动时,及时唤醒儿童诉说母爱的欲望,并给予儿童将情感喷发出来的时机,儿童借机重新拾起朝夕为自己操劳的母亲的琐事进行书写,形成思想积淀。

(四)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儿童想象力。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1.重视肢体语言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但是,单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这是远远不够的。不难想象,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冷漠呆滞,身姿僵硬木然的话,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给儿童声感、形感的刺激,让冰冷、呆板的语言文字符号动起来,使儿童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效结合。

如教学《游园不值》,教师一边讲解主人爱惜青苔怕踩坏了它,一边小心翼翼地做着动作,轻轻地敲着柴门却很久没人来开,满园的花开得真美,一枝红杏从墙头伸出来,教师露出喜悦的神情,仰头去闻一闻那花香。

2.重视文本插图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篇诗歌都有相应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有限的画面,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好课文插图这一资源,充分重视和利用文本插图组织教学,发挥插图的最大作用,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引导儿童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们快乐玩耍的场景,可设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画家”吗?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既延伸了课文内容,又有效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直接影响着教学环境。在教学当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让诗歌文字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这对于激发儿童想象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不但能拨动儿童的心弦,唤起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如临其境,还能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入古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了一代诗仙与故友握手话别后,长时间伫立江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

(五)改写诗歌,拓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诗歌和儿童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引导儿童将所学诗歌的内容编成故事,展开丰富想象,儿童想象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加广阔。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让儿童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小篇记叙文,指导儿童抓住文中的“喜”字,引导儿童从“漫卷”、“放歌”、“纵酒”等词去进行改写。这样,不但能加深儿童对诗歌的印象,而且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引导儿童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以达到培养儿童思维和想象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福智, 阎莉.诗歌想象刍议[J].理论新视野, 2011:26.

[2]徐艳.小学教育[J].江苏教育, 2011:11.

[3]刘耀星.小学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 2011:21.

[4]张辛华.新诗教学[J].江苏教育, 2011:11.

[5]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杨一青.小儿童古诗词必读[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7]吴天靖.想象力[M].白山出版社, 2004.

[8]周文.想象力的开发与训练[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9]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范文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儿童;想象思维;想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4-0030-05

阅读课教什么?小学语文界曾一度热议,成尚荣先生在听了祝禧老师执教的《燕子》一课后指出,在情感的伴随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展开想象,“钻”到语言文字中去,“化”在自己的“文化脉管”里…,这是“教什么”的一种正确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想象作为儿童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想象思维是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思维。不难看出,想象思维被旧知、经验所影响,受定势、环境等制约。儿童想象思维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阅读教学中,儿童想象思维在文本、情境、教师等的多重作用下,更具有其鲜明特征。

首先,儿童想象具有收放自如的思维张力。教学过程中为推进文本悟读,我们往往会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是对角色进行评价,无论是文本角色还是自身角色,学生们都能自如地穿梭其中,乐此不疲,但凡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抑或是他们臆想中的事物,都能成为他们的话语依据。

其次,儿童想象具有天真灵动的思维跳跃性。儿童的思维表现出跳跃性,其省略的常常是接通媒介的部分或全部,有老师在研究了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的比喻句后,指出一大区别:儿童比喻句“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很少出现相似点的描写”。跳跃性让儿童的想象思维显得天真而又灵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看似“童言无忌”,实则“童语有味”。

第三,儿童想象的表达具有清晰的事件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想象是具象的,在表达过程中,通常显现出清晰的事件性,如有老师执教《日月潭的传说》时,让学生想象“翻山越岭”的画面,学生的表达多为:我仿佛看到大尖哥、水社姐磨破了脚皮;他们可能还遇到了老虎,被老虎追赶;他们被毒蛇围困住了……他们喜欢通过想象把词、句、篇等抽象的文字表达成故事、生活实在,以此来完成理解,获得发展。

第四,儿童想象的陈述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由于儿童阅历、经验不够,支撑想象思维的已有表象相对要少一些,这就增加了儿童在陈述自己观点时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儿童语言习得本身就是一个选择性模仿的过程,因此,儿童想象思维在表达陈述时易受干预,表现出极强的模仿性。

了解了儿童想象思维特征,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应对策略,一方面,借助想象,实现对文字最宽广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呵护、发展儿童自由烂漫的想象思维,求得儿童语言、思维、创新潜能的持续发展。

一、寻找发展儿童想象思维的适切入口

阅读教学中,儿童想象思维的生长点在哪儿?

1.编者观照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调动儿童想象思维的资源,有些资源经过编者的提炼组合,科学系统地形成了系列课后练习,编者因课设练的细节中,不难看出教材对儿童想象思维的观照。试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例:

有直接指向词、句、篇进行拓展想象的,如《秋天》文后练习:选择诗歌所描写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普罗米修斯盗火》文后练习: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境,说一说再写下来

有借助想象实现对词语、句子深入理解的,如《泉城》文后练习:同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有想象思维参与下,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性诵读、描述的,如《九寨沟》文后练习: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看谁读得最传神……

有以想象为抓手引发的对文章学习后续描述的,如《虎门销烟》文后练习: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写一段话……

有运用想象进行迁移,让学生对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投入周转、得到运用的,如《老师,您好!》文后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喜欢诗句的理解……

2.课文线索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论述什么知识是语文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石头”时说,作为语文教学“石头”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往往黏附在语文教材的课文里,未能清晰完整地提炼出来,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开发、主动研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析透课文中能滋长儿童想象思维的字、词、句、段,甚至是标点等细节,能帮助儿童获得文本领悟与思维发展的双赢。

词语理解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小露珠》中有一句:“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对重点词“生机勃勃”进行理解时,有老师巧妙地结合语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植物们会有哪些表现?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生机勃勃”一词就不仅仅停留在“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本义上了,更焕发出一种生命的色彩。词语理解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丰厚,儿童想象思维在情境化的词语理解中更丰富。

篇章领会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两次写到天游峰的高与险,两次写到扫路人的外貌,两次写到“我”与扫路人的对话,调动起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学生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对语言文字的形式和内涵的理解就更到位了。篇章领会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立体,儿童想象思维在前后贯穿的篇章领会中更概括。

思想感悟中的儿童想象思维。如课文《诚实与信任》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单从字面理解,没有进行文章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能理解。但如果只停留在学生所理解的“不说谎就是诚实”这一层面,此文的“例子”作用发挥显然是不够的。笔者在执教此文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推进相机板书:“责任在我(心)、留下字条(行)、电话感谢(口)”。之后小结:“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如一,这就是诚实。”这种对“诚实”的深解把整篇文章的内容及表现的思想都贯穿了起来。学生未必能领悟到这一层,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调动起想象思维进行回望、概括,顿悟、豁朗清晰地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思想感悟在儿童想象思维中更深刻。儿童想象思维在逐层推进的思想感悟中更有条理。

3.儿童需求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儿童的想象思维是无处不在的,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觉实现想象。同样,儿童的想象思维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建构的。

在执教《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让学生领悟萧伯纳与小姑娘的临别对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原意是让学生们能读出小姑娘的天真纯朴,但学生们读了两段话后便大笑起来,追问之下知道了笑的理由:图画上看萧伯纳这么老。那他的妈妈该有多大呢,不知道还在不在。

可爱而真实的话语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受文本插图、生活经验影响。兴趣、直观意象、生活经验是儿童发展想象思维的源泉,认清儿童思维的起点和需求,找到文本理解需要与儿童思维生长的契合点,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实现思维成长。

二、选择促成儿童想象表达的最佳路径

激发想象、发展思维、训练语言,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由想象思维的触发到儿童言语的生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路径,择取、优化这一路径,能更好地达到想象、思维、语言的同步发展。

1.“化虚为实”

所谓“虚”就是思想感情,所谓“实”,就是景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多用“化虚为实”的写法。阅读教学中将文章情感、文字形式等转化为学生能切实感知的具体事物、事件,这一想象思维产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渐至文本深处的过程。

笔者在进行《诚实与信任》一课教学时,设计了指名感情朗读“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这一句来推进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

指名生1自主读出感动。

师:这是在赞美他人的诚实啊!

生2读。

师:这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诚实!

生3读。

师:看到他人的真诚,并心怀感激。这也是诚实!

生齐读。

师:小红车的主人们,此时,如果不是电话线阻隔,而是“我”这个诚实的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怎样表达这份感谢、感动,甚至是感激之情?

生3与师握手,师指向黑板上的语句,生有感情读。

生4与师拥抱,师再次指向黑板上的语句,生再次有感情读。

师: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地握手和拥抱,但此时“诚实与信任”让我们的心贴得很紧很紧!齐读!

感情指读为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情感空间,再利用想象达成角色转换,去掉电话线隔阻的情境假设,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不可触摸的情感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肢体交流,“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文章主旨在“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的宽松氛围中实现了更确切的指向。

2.“花动为静”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媒体的加盟、表演的生成、资料的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介入等等,把文本演绎得立体而又多彩,但形式的纷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课文本身的关注,也弱化了儿童想象思维的生成。想象思维的培养需要静思。静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记忆表象,衬托想象的背景能在静思中愈发宽广。

我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胡丹老师在执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多次设计课堂留白,让学生静思文本,展开想象:

一首词是一个故事,结合注释自读,想一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听,(教师范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首词也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教师介绍李清照相关生平)国难家恨鞭打着李清照内心的时候,她又时常回忆起——(引读全词)她又是怎样的一番心情?

静的文本,静的环境,静的思考,学生在“静”的氛围中读出了词中的故事、画面。融进了词人的生命里。儿童的想象思维在静思中不断触摸到词的形象、词的质地、词的情趣。

3.“化繁为简”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精简的教学方式、简捷的教学拓展都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深入,儿童的想象思维也因“简”而“丰厚”。

在《诚实与信任》的磨课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优化过程,在体会“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这句话中的“诚实”时,一向喜欢随文练笔的我设计了学生动手写一写留言条的环节,试图一举多得:(1)复习留言条的格式等;(2)明确作者的这张留言条所写内容;(3)熟悉内容中体会“写明”背后的“诚实”;(4)追问为什么不在留言条中写出天气情况和小红车超出停车线等客观原因,再次感受“诚实”;(5)在写与说两种手段运用中训练学生语言。课堂现场却事与愿违,学生疲于纠正留言条的格式;在表达“姓名”与“电话”的过程中故意“别出心裁”等等。目标指向太多,造成了学生理解游离在文本之外,学生的思维在旁枝错节的演绎中显得杂乱无章,表面化地疲于应付。

于是进行了再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说说句中表现出的“诚实”;(2)演一演当时情景;(3)再度表演:把作者的心理活动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说出来。再度设计中,目标简洁明确,学生的想象思维紧紧围绕“诚实”这个中心目标,以文本为圆点,不断地拓展深入。

三、设计完善儿童想象表达的合理形式

丰富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是因为有了多姿多彩的想象,对儿童想象思维进行统整,用儿童语言展开呈现的过程中,不能“粗放经营”,需要根据学生思维表达的特点,设计表达形式,做到既有规范,又有发展。

1.活化文本练思维

阅读教学中,紧扣文本提供的儿童想象思维生长点,将文本语言内化、拓展为儿童自己的语言,借助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培养儿童的想象思维。

句型模仿。提供表达依据,在教师出具的规范语句中不断理清想象思路,使凌乱的想象条理化。如《荷花》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冒”字的巧妙,有老师设置了这样一组练习:(1)学生表演“冒”的动作;(2)填空:( )地冒;(3)填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冒出来,仿佛

。表演让“冒”字更形象化,在学生一挺身间完成了对“冒”字的理解:短语填空的出示让学生的理解富有了情感、生命,进而让学生角色不自觉地融合成白荷花角色,化身为物象,以物自揣;句子填空让学生具有前后联系的理解性想象更深入。

情境对话。阅读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营造的情境,通过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深入文本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如有老师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时,带领学生感受“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

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中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形象时,先让学生表演“挺身而出”的动作,紧接着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

师(指一位男生):挺身而出的大尖哥呀,恶龙非常凶猛,你不害怕吗?

生:我一点都不怕,我的水性很好。

师:可是,去降伏恶龙的这一路很艰险,(指一位女生)水社姐,你能忍受这份辛苦吗?

生:辛苦我不在乎,只要能降伏恶龙拯救日月,再辛苦也值得。

“现场采访”的方式让学生实现了“临时身份”的角色转变,披文入境,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深入人物、表现人物中得到发展。

2.参与创作炼语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它为儿童推开了一扇丰富的阅读之窗,引导他们去读更多的书;它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引领,在学习、模仿过程中,召唤儿童不断生成“我”的语言;它也为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日积月累的同时,再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进行,让学生循着课文思路,拓展想象,“二度创作”,既是对课文的内化,也是对所习得的语言的运用,更是发展儿童想象思维的必须。

在教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后,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的创作,学生们都会紧扣住脚掌、眼毛、驼峰的作用,安排小红马和小骆驼的沙漠之旅,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知晓了课文与续写故事间的逻辑联系,但很少有老师将这种逻辑联系清晰地呈现给学生。笔者在指导学生续写故事时,设置了一问:骆驼妈妈带领小骆驼进行的沙漠旅程中,课文先写脚掌的作用,再写驼峰的作用,最后写眼毛的作用,这个顺序可以调换吗?经过一番思索后,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刚进沙漠就会感觉到沙子松散,所以先写脚掌可以防止陷进沙子里;走了一段路后,感到饿了,就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旅行过程中遇到风暴的特殊情况,所以就写到了眼毛可以遮挡风沙。因为有了这番认识,所以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情节安排就更加合理了,除了按照书上的情节顺序展开外,有学生就把遇到风暴的情况调至“感到饥饿”的情节前,与风暴抗争之后感到了饥饿,交代出驼峰的作用。也有学生将脚掌的作用贯穿于文章始终:刚进行沙漠旅行时,小红马只感到道路难行:旅行道路越走越深,小红马就感到步履蹒跚,走得很累;到遭遇风暴后,小红马发现自己的脚掌完全陷进了沙子里,很难拔出来了。

威特海默强调,思维是以顿悟为基础的,主张通过整体来进行思维,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将整体情境呈现出来。想象思维的促成与表达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创作之前让学生放眼整篇文章,文本经验加上随之调动起来的生活经验,让再度创作更得心应手,儿童想象思维的表达也更科学合理。

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无意到有意、从再造到创造的逻辑性、独特性不断增加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体察、呵护、培养。要通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去培养儿童的想象思维,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关于“教什么”的上位思考[J],江苏教育,2009(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王龙君,优秀学生必知的N种思维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5]陈阳,“比喻”在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的运用与区别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6]薛法根,重要的是那块“石头”[J],江苏教育,2009(7、8).

上一篇:环保三同时验收表格下一篇:培智班音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