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四字成语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的四字成语(共12篇)

牛的四字成语 篇1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

版筑饭牛: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后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老牛舐犊:

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喘月吴牛:

相传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槌牛酾酒: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对牛弹琴:

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饭牛屠狗:

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放牛归马:

牛的四字成语 篇2

关键词:四字成语,中日,词形,词义,比较差异

在现代日语中有许多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藉”。本文要讨论的日语中的“四字熟藉”限定在词形、词义比较稳定的四字成语上,将日语四字成语的词形、词义与中国的四字成语做一比较。

一、本文将日语中的四字成语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日语中完全按照汉语中的四字成语的原形来使用

例如:大器晚成、半信半疑、四面楚歌、千篇一律等。上述的四字成语是原封不动地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后来,在中国和日本都基本没有改变其词形和词义。这类四字成语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可以说,在中日同形的四字成语之中,大部分是按照原意使用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其中的一些同形成语在词义上出现了差别。

例[1]日语中的“落花流水”翻译于大辞林:落花有心随流水而去,流水有意载落花流淌之意,比喻男女之间相思相爱。翻译于大辞源:①凋落的花和流动的水。②花落在流水中的话,流水也会欣然接受并载花流淌之意。男人有心爱慕女人的话,女人也会产生感情接受男人。

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现代汉语词典: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大势已去。成语熟语词典: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

例[2]日语中的“朝三暮四”翻译于大辞林:①拘泥于表面上的差异、利害,却没注意到结果相同。②说好听的话骗人。③关系到生命的生活,生计。

汉语中的“朝三暮四”现代汉语词典: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熟语词典:①本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手法,使人上当。后常用来指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②也指数目之多。亦作“暮四朝三”。

例[3]日语中的“一刀両断”翻译于大辞林:①一刀斩成两截。②迅速做出决断,处理事物。

汉语中的“一刀两断”现代汉语词典:比喻坚决断绝关系。成语熟语词典:比喻彻底决裂。亦作“一刀两段”。

例[1]从日语辞典的解释可以推断,“落花流水”在日语和汉语中词义截然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日本人在引进我国的成语时,将其词义做了随意的解释,导致日语和中文的意思大相径庭。

例[2]“朝三暮四”在日语和汉语的词典中对原义的解释大体一致。但在日语中增添了“生活”、“生计”的意思。而在汉语中,虽然有原义的解释,但原义已经几乎不用,现在只使用“比喻反复无常”这一后来发生变化的词义。

例[3]“一刀両断”的原义日语和汉语都是“一刀斩成两截”。而中日两国各自使用的引申义却截然相悖。

第二类:由于某种原因,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在词形上略有不同(只差一字或词序不同的),而在词义上有的基本相同②,有的截然不同。

1.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在词义上基本相同:

山紫水明—山清水秀四方八方—四面八方公明正大—光明正大等。

2.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中的成语相比,在词形上相似,而在词义上却有差异或截然不同。

例[1]日语中的“鉄心石腸”翻译于大辞林: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铁一般的坚强的信念。

汉语中的“铁石心肠”比喻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现代汉语词典》)

例[2]日语中“換骨奪胎”翻译于大辞林:换骨取胎,为己所用之意。借用前人的诗或文章的构思、形式等,加人新意,创作出独自的作品。

汉语中的“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现代汉语词典》)

例[3]日语中的“大言壮語”翻译于大辞林:说与实力不相称的大话。也指说的大话

汉语中的“豪言壮语”气魄很大的话。(《现代汉语词典》)

日语的“鉄心石腸”是褒义词,汉语的“铁石心肠”是贬义词,而且词义有别日语的“換骨奪胎”和汉语的“脱胎换骨”都是出自道家的说法,但现在所使用的意思大相径庭。日语的“大言壮語”和汉语的“豪言壮语”在释义上大有区别。而且日语是贬义词,汉语倾向于褒义词。

二、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通常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揉进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异,而经过时间的洗涤,才发现其偏差之大。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1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文化的在传播利用的途中,难免会经过传播者的消化理解,进而使其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使用,从而出现新的观点和结论,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来中国人的误用,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导致成语与其愿意出现了偏差。

2观察视角的差异。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底蕴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和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同样的寓言故事,中日两国人民却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3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日本人在吸收汉语成语后,要对其加以利用,就必须进行消化理解,去掉成语中与本民族的特点不相符合的内容,使其符合本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中日四字成语出现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中日四字成语演变的规律性

在内容方面出现演变的成语中,由日语方面意义发生变化的居多,由中国方面意义出现变化的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汉语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单纯,通常只是表达单一的意思。汉语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若是发生改变时,一般是已经淘汰原有的含义,在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成语。日语则不同,经常在该次原有的意义上作进一步的引申,而且当出现新的意思后,却依旧保留、适用原有的意义,一直许多成语都具有几个意义。在比较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时,这方面的规律性明显。

四、日本近年来创作的部分四字成语及由来

“苦労長寿”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了“不老長寿”。创作来源于日本新实施的医疗制度年2008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了“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因为在日语中“後期”的意思是“晚期”、“末期”,所以在该制度实施的第一天便改名为“长寿医疗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因为改了名字而得到国民的赞同,日本上下对此强烈反对。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国民对日本的医疗体制和养老金问题担优不已,致使许多人心目中的“不老长寿”之梦变成了“苦劳长寿”。

“四面魚歌”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四面楚歌”。“四面魚歌”是用来形容宫崎骏的新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该片讲述的是5岁的小男孩宗介和想成为人类的金鱼Ponyo之间发生的故事。与宫崎骏之前的几部作品,如《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比,《悬崖上的金鱼姬》的世界观和主题似乎都更加单纯一些,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是片中的亲情部分却十分令人感动。在主人公小男孩宗介的身上,可以看到宫崎骏儿子宫崎吾朗的影子,影片包含着宫崎骏作为一个父亲的心意。小时候吾朗缺乏父亲的陪伴,造成后来父子二人关系不佳。宫崎骏也有意用本片疏解父子之情。

结语

四字成语是汉字语言中的精华。日语与汉语中有许多同形的或词形相似的四字成语,这无疑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它的数量庞大,再加上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这又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或障碍。目前,这个问题尚没有得到深人的研究。因此,中日四字成语的比较仍需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峰.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2]松村明.大辞林第2版[M].东京:三省堂,1995.

[3]松村明.大辞源[M].东京:小学馆,1998.

[4]《朱祖延.汉语成语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2.

浅析成语与四字格的翻译策略 篇3

成语(idiom)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常为四字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是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其中单词的含义,是不能明显地从构成其成分的单词的含义中找到其含义的词组和句子,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性

两个基本特征:

1、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2、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二、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成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二)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比如,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成语的英译策略

1.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英译汉语成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1)相同的成语:

来得容易,去得快Easy come,easy go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相近似的成语: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3)隐含意义很明显的成语: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意译手法)

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3.套译法(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相似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基本一致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2) 兩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译基本一致。

笑掉大牙 laugh off one's head

4.加注法(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成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其特点在于技能保留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含,又能确保译文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东施效颦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ccident kingdom of Yue)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字格成语的学习,我们得出,四字格不能简单的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使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去翻译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四字格成语,同时在中文上也更加贴近四字格成语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菲.汉语局势成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09).

[2]黄频频.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林燕.四字格成语中数字的英语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10).

[4]丁冬梅.汉语词典中汉语四字格成语翻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牛的祝福成语 篇4

1. 翻翻渐薄的日历,拽拽溜走的岁月;理理纷飞的思绪,点点走过的脚步;掸掸身上的烦恼,露露开心的微笑。祝你:牛年牛运,金玉满堂!

2. 牛天牛地牛气牛人办牛事,牛年牛月牛日牛时行牛运。牛年大吉!

3. 肋生双翅是天牛,人走家搬是蜗牛,两角弯弯是水牛,独角尖尖是犀牛,勇往直前是斗牛,知足常乐是福牛,不知疲倦是铁牛,会写短信是人牛。

4. 改革开放带给我们信心,科学发展带给我们力量,圣火祥云带给我们祝福,可爱福娃带给我们希望,神舟七号带给我们骄傲,金牛贺岁带给我们好运!

5. 牛气带来好运长,年送欢乐家瑞祥。大地风和艳阳笑,吉星高照福满堂。万紫千红春意闹,事事顺心身安康。如今短信传祝语,意浓情暖心飞扬!

6. 一年三百六,春来赐五牛:幸福老黄牛,平安好奶牛,吉祥大公牛,如意小肥牛,富贵纯金牛,伴您到永久。恭贺新禧!

7. 送金鼠迎金牛,祝你一年更比一年牛,牛气冲天,牛牛牛!!!

8. 送08迎09,劝君更尽一杯酒,牛劲十足康乐久,牛气冲天事业久,牛郎织女爱情久,还有我这牛毛细雨般的祝福久!干杯,朋友!

9. 春天的鲜花簇拥你,祝你新年事业顺;夏日的彩虹照亮你,祝你前途更光明;秋天的果实滋润你,祝你新年最健康;冬日的.雪花陪伴你,祝你新年步步高!

10. 发现你是个牛人:工作努力老黄牛,生活快乐花花牛,身体强壮赛公牛,牛年牛市赚金牛,二零零九你真牛!

11. 争猫丢牛 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12.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13.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14. 椎牛发冢 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15.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16. 椎牛飨士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17.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18. 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19.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20. 牵牛下井 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21.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22. 敲牛宰马 指宰杀牲畜。

23. 如牛负重 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24. 散马休牛 指不兴战事。

25.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26. 鼠入牛角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27. 司马牛之叹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28.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29. 屠所牛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30.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31.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32. 亡羊得牛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33.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34. 蜗行牛步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35.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36.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37. 犀照牛渚 比喻洞察幽微。

38. 休牛归马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39. 休牛散马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40. 羞以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41. 一牛吼地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42.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43. 一牛鸣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44. 一牛鸣地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牛的成语故事 篇5

东汉有个对佛教教义很有研究的学者,叫牟融。他引用儒家的诗书向儒者宣讲佛经,受到了一些儒者的责难,指斥他为什么不直接依据佛经来回答问题。于是牟融讲了音乐家公明仪的故事;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高深的曲子,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弹像坟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来听了。他最后说:所以,对没有读过佛经的人直接谈佛经,等于白讲,成语对牛弹琴据此而来。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关与牛的成语摘抄 篇6

买牛卖剑

买牛息戈

争猫丢牛

亡羊得牛

以羊易牛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充栋汗牛

兔角牛翼

初生牛犊不怕虎

割鸡焉用牛刀

卖剑买牛

司马牛之叹

吴牛喘月

吹牛拍马

呼牛作马

呼牛呼马

喘月吴牛

土牛木马

壮气吞牛

多如牛毛

如牛负重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对牛弹琴

对牛鼓簧

屠所牛羊

带牛佩犊

床下牛斗

庖丁解牛

归马放牛

扛鼎捙|执牛耳

搏牛之虻

放牛归马

散马休牛

敲牛宰马

服牛乘马

杀鸡焉用牛刀

椎牛发冢

椎牛歃血

椎牛飨士

槌牛酾酒

气克斗牛

气冲斗牛

气冲牛斗

气吞牛斗

气喘如牛

气壮如牛

汗牛充屋

汗牛充栋

汗牛塞栋

泥牛入海

版筑饭牛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之一毛

牛农对泣

牛刀割鸡

牛刀小试

牛口之下

牛听弹琴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马面

牛星织女

牛毛细雨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童马走

牛羊勿践

牛衣夜哭

牛衣对泣

牛衣岁月

牛衣病卧

牛角之歌

牛角书生

牛角挂书

牛蹄中鱼

牛蹄之涔

牛蹄之鱼

牛郎织女

牛马襟裾

牛骥共牢

牛骥同槽

牛骥同皁

牛骥同皂

牛高马大

牛鬼蛇神

牛黄狗宝

牛鼎烹鸡

牵牛下井

牵牛织女

犀照牛渚

犀牛望月

犁牛之子

犁牛骍角

犂牛之子

犂牛骍角

猕猴骑土牛

瘠牛偾豚

瘠牛羸豚

目无全牛

目牛无全

童牛角马

笔误作牛

羞以牛后

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

茧丝牛毛

蛇神牛鬼

蜗行牛步

蠒丝牛毛

裾马襟牛

襟裾马牛

蹊田夺牛

钻牛角尖

问牛知马

隔山买老牛

风牛马不相及

风马牛

风马牛不相及

饭牛屠狗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牛其风

马牛襟裾

马面牛头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精选 篇7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这个神话传说作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牛郎织女”多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牛刀小试

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牛刀”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牛刀,宰牛用的刀,比喻大才;小试,稍微用一下,含初步显一下身手的意思。“牛刀小试”比喻有本领的人初次任职,就已经表现出才干.

庖丁解牛

《庄子·内篇·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琦,砉然响然,奏刀瞻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士口。

吴牛喘月

成语 四字成语 篇8

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脚朝天、四书五经、

四海升平、四平八稳、四肢百骸、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四面受敌、四角俱全、四方之志

做张做势 做贼心虚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贼心虚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边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 作茧自缚

作奸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毙

作恶多端 作壁上观

座无虚席 坐于涂炭

坐拥百城 坐以待旦

坐以待毙 坐言起行

坐薪悬胆 坐享其成

坐卧不安 坐收渔利

坐视不救 坐失良机

坐立不安 坐冷板凳

坐井观天 坐怀不乱

坐观成败 坐而论道

坐地分赃 坐筹帷幄

坐吃山空 坐吃山崩

坐不窥堂 坐不垂堂

坐不重席 坐不安席

佐雍得尝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右逢源

左右采获 左拥右抱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左图右史 左提右挈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辅右弼 左道旁门

遵养时晦 遵时养晦

尊师重道 尊古卑今

罪有应得 罪孽深重

罪魁祸首 罪加一等

罪该万死 罪恶昭著

罪恶昭彰 罪恶滔天

罪大恶极 罪不容诛

罪不可逭 醉生梦死

醉酒饱德 嘴直心快

嘴甜心苦 钻穴逾墙

钻头觅缝 钻天打洞

钻皮出羽 钻牛角尖

钻火得冰 钻冰求酥

足智多谋 足音跫然

足食足兵 足不出户

走为上计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马章台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马观花 走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无地

邹缨齐紫 纵虎归山

纵横交错 纵横驰骋

纵横捭阖 总角之交

总而言之 综核名实

宗庙社稷 自作自受

自作解人 自作聪明

自知之明 自怨自艾

自圆其说 自由自在

自由放任 自由泛滥

自用则小 自贻伊戚

自以为是 自业自得

自言自语 自崖而反

自行其是 自信不疑

自相鱼肉 自相矛盾

自相惊忧 自相残杀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自我陶醉 自我解嘲

自我表现 自投罗网

自讨苦吃 自私自利

自视甚高 自始自终

自始至终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

自生自灭 自取其咎

自取灭亡 自求多福

自轻自贱 自强不息

自欺欺人 自命不凡

自鸣得意 自卖自夸

自立门户 自力更生

自愧不如 自刽以下

自觉自愿 自掘坟墓

自给自足 自坏长城

自顾不暇 自告奋勇

自高自大 自得其乐

自吹自擂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成一家

自惭形秽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拔来归

眦裂发指 恣意妄为

字斟句酌 字里行间

子曰诗云 子虚乌有

紫气东来 趑趄不前

锱铢必较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资深望重

孳孳不倦 孳蔓难图

兹事体大 擢发难数

濯足濯缨 斫轮老手

酌盈剂虚 灼艾分痛

着手成春 着人先鞭

浊泾清渭 卓有成效

卓立鸡群 卓尔不群

拙口钝腮 捉贼捉赃

捉襟见肘 捉班做势

谆谆告诫 坠茵落溷

惴惴不安 椎髻布衣

追亡逐北 追根究底

追本穷源 追奔逐北

锥刀之末 锥处囊中

壮志未酬 壮志凌云

壮士解腕 撞头磕脑

庄严宝相 妆嫫费黛

装神弄鬼 装傻充愣

装怯作勇 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装聋作哑

装疯卖傻 馔玉炊金

转战千里 转危为安

转弯抹角 转祸为福

转嗔为喜 转悲为喜

转败为功 专欲难成

专心致志 专心一志

专横跋扈 抓耳挠腮

铸山煮海 铸剑为犁

铸成大错 筑室反耕

筑室道谋 祝哽祝噎

助纣为虐 助我张目

助天为虐 助人为乐

助桀为虐 助边输财

著作等身 著书立说

属毛离里 属垣有耳

属辞比事 褚小杯大

煮粥焚须 煮鹤焚琴

煮豆燃萁 拄笏看山

主文谲谏 主情造意

主客颠倒 竹头木屑

竹马之友 竹报平安

竹篮打水 竹苞松茂

逐日追风 逐鹿中原

逐臭之夫 烛照数计

侏儒一节 侏儒观戏

铢两悉称 铢两分寸

寓言故事成语 四字成语 篇9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带蛇的四字成语_成语 篇10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蛇蝎为心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蛇口蜂针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三蛇七鼠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蛇食鲸吞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蛇头鼠眼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蛇蝎心肠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行行蛇蚓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画蛇著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封豕长蛇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封g修蛇 见“封豕长蛇”。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四字成语及解释_经典成语介绍 篇11

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风雨凄凄: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福寿绵绵:福多寿高。是祝颂之辞。

俯仰唯唯: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顾虑重重: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瓜瓞绵绵: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鬼鬼祟祟: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鸿飞冥冥: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浑浑噩噩: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吉祥止止: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剑戟森森: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口口声声: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两手空空: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

烈烈轰轰: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林林总总:形容众多。

落落穆穆: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形容待人冷淡。

妙手空空: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四字成语故事-比肩接踵成语故事 篇12

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晏婴冷笑一声,说:这是狗洞,出使狗国从这儿进;我出使楚国,怎能从这里进!楚灵王反被晏子戏辱,只得大开城门,迎晏婴进城。

楚灵王还想戏弄晏婴,在接见时,第一句话就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大声回答:我国京城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说没有人?楚灵王笑着说:既然有人,为什么叫你这个矮子出使我国呢?晏婴叹口气说:我国那些体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贤君的国家去了。晏婴加重语气说:像我这样无用的人,只好来见你了。

比肩接踵成语由此而来。肩并肩,脚尖靠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不合时宜成语故事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不得要领成语故事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

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

上一篇:目送读后感高三800字下一篇:教师职评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