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感受总结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金融课程感受总结(精选6篇)

国际金融课程感受总结 篇1

国际金融课程感受

经过十四周的学习,国际金融课程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课程学习时间较短,但还是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回想当时我国际金融为公选课是有两个重要原因的。虽然我读工科,可是我们的生活处处跟经济有关。有一段时间,我在外面一家电信公司实习,了解到公司产品的营销策略以及产品的最低报价,后来跟一家超市合作销售,但由于资金的问题,实施过程遇到很多的麻烦。从这段经历了解到银行金融交易行业的重要性,从此对经济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了。我家住在开发区,周边很多家庭由于政府征地而一夜暴富,都有好几百万征地补偿金。由此,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也有这样一笔钱,对于我们这些农民家庭,将土地换成金钱,没有耕地,父母就相当失业了,假如不好好利用的话,也很难保证以后的生活,我是否终究能处理妥当?虽然他们手上有好几百万可由于没有金融知识,只好把钱存到银行,再通过利率带来一点点收益。可我认为中国大陆物价不断猛涨,现在手里的一百万能买到的东西,可以后就未必能买到了。这就是中国人民币相对外汇来讲是升值,可是对境内来讲可以说贬值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国际金融公选课。

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金融管理、经济学的书籍,里面有很多专有名词,读起来有点闷,所以我以为这门课程也是沉闷的。可是我们被老师的旁征博引的讲课方式吸引了,还有就是摆脱PPT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直接在黑板板书,课堂互动,这样使得课堂生动起来。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之前对金融没怎样认识,现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说说这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内容以及个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1.人民币的定义和汇率;2.外汇及外汇市场;3.远程外汇交易;4.套利和套汇;5.期货及其期货功能;6.期权。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利用相关的知识解析到中国某些经济现象。现在有很多外资公司撤资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方,由于在中国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外企不得不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地方。其中,廉价劳动力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假如美国公司在中国设厂生产,需要在中国购买原材料,本来100美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由于人民币升值了,相对来说,美元贬值了,那么美国公司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美金,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升高。或者这间公司可以跟银行签一份远期外汇合约,尽量减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可外资公司考虑成本严重升高的问题,从而撤资中国大陆。

还有就是汇率中国的进出口比例问题。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肯定好卖,从而刺激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0美元。高价商品肯定不好销,必将打击该商品的出口。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制约商品对中国的进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进口。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大陆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在香港感受金融危机 篇2

最敏感的要算出租车司机了。几个月前,金融危机刚起头的时候,坐在车上听司机用对讲机和同伴诉苦:“生意难做,一上午拉的全是女的,经济不好,只有女人还舍得花钱。”

我的一个朋友在中环开发型屋。在金融危机之前,即使不是周末,客人也总是满满的,其中大部分是在写字楼工作的行政人员。但是最近一次去,发型屋冷清了很多。不过朋友似乎不太担心,因为他现在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内地。他说,刚刚从上海回来,那里的分店马上就要开张。问他在上海有没有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吹袭,他直摇头。

他选择的店面在静安寺的一个商场内,“你真的想象不到,不需要宣传推广,商场里面从早到晚人都满满的。不过,东莞这些日子千万不要去了。”他善意地提醒我,因为他的朋友在白天亲眼目睹了那里发生的打劫场面。不过这已经算不上新闻了。随着珠三角工厂的大量倒闭,香港货车司机被抢劫,在那里的港人仓皇撤离的新闻。都充斥着香港媒体的版面。

剪完头发去香港运输署交牌费,发现窗口贴了一张告示,原来从2008年11月底开始,如果市民缴费用支票,一定要等到成功兑现之后才算交易完成,不像以前,支票和现金没有区别,想必是空头支票增多了。通常经济不好,开空头支票的人就会增多,被银行弹票,再要找到开票人,在茫茫人海中并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商家收取支票相当小心,对信用卡也是一样。

虽然广东道上的商场人满为患,但是经过金钟还有中环,那里的名店很是冷清。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顶级名牌店门口贴出了“打折”的字样。以往,奢侈品专卖店是不屑做这样贬低身价的事情的。现在,就算没有标明,走进去,店员会告诉你,那些上一季的款式都有不错的折扣。这样做,当然是不惜工本回笼现金。只是,当奢侈品贬值,不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的时候,价值又在哪里呢?

之前有同事采访一个内地游客,问他为何选择在香港消费,他说,是来打救香港经济。不管是不是开玩笑,有这样心态的人应该不少。不过说实话,愿意在香港花钱,说到底还是价格吸引。港币因为跟美元挂钩,对美元升值的人民币的购买力就越来越强。此外,还有就是商品选择的余地多,品质有保证,谁也不会和自己口袋里面的钱过不去。

在这一点上,香港有自己的优势,只是香港老是抱着等待被“打救”的心态。心态上不能够对等,措施上不能够互利互惠,这样的经济关系,不会稳定,也难以长久。

去年三月,香港曾经就是否开放深圳居民来港进行讨论,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多,担心对香港的治安、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出现黑劳工。现在经济不好,同样的深圳居民,此时却被看成“救星”了。

热点人物关注

李泽楷:生于1966年11月,香港人,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系,香港电讯盈科主席

关注理由:“小超人”私有化电讯盈科存猫腻。作为香港最大的固话运营商,电盈的业绩近年来持续下滑,有着“小超人”之称的香港第二大富商李泽楷(李嘉诚二公子)一直希望从中抽身,而此前的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去年底,李和中国联通提出私有化方案,由于价格太低,遭到电盈小股东的抵制。经过漫长的拉锯战,在最新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方案终于获得了批准。但最新消息显示,香港证监会将对投票过程进行深入调查,李泽楷“电盈私有化”计划再度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朱孟依:生于1959年8月,广东丰顺人,高中文化程度,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关注理由:传闻地产大佬朱孟依因与黄光裕有干系被警方调查,合生创展股价暴跌50%。朱孟依1992年成立合生创展,并于1998年在香港上市。根据中国蓝筹地产评选,合生创展连续多年综合排名第3,仅次于中海和万科。受市场传言影响,合生创展2月20日在香港股市狂跌,最多曾狂泻逾50%。在圈内一贯回避众人目光的地产大佬朱孟依,却因为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一案而成为媒体焦点。2月20日,合生创展公告称,有关朱孟依被调查及限制出境“并无事实根据”,但也没有提及朱孟依现状。

高铭暄:生于1928年5月,浙江玉环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法学家

关注理由:“国庆60周年大赦”倡议者。1月发生的连杀8人的随州特大杀人案凶犯熊振林被判死刑后上诉,谋求获“国庆60周年大赦”,引发舆论对我国赦免制度的关注。2009年2月16日,新中国刑法学的重要奠基人、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铭暄建议:中央宜在国庆60年之际实行一次特赦。高铭暄称提议并非针对“熊振林案件”而言,他指出,特赦制度本为宪法所规定,与打击犯罪并不相悖。

方舟子:生于1967年9月,福建云霄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自由职业者

“国际商务谈判”总结与课程感想 篇3

一、引言:

本学期,学习了《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一方面,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诸如团队的选择,谈判的控制,谈判的准备,谈判的风格,谈判的程序和方法,偏见的作用等一系列国际商务谈判的基础知识,了解了谈判的首席谈判的特征、原则、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在谈判中制胜的策略和技巧。

另一方面,上课时讲述的生活中关于谈判的例子,使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谈判技巧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常识和技巧。因为谈判不仅存在于商务贸易中,其实还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地方。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样的谈判:在买卖东西的时候,处理各种工作事务的时候,亦或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地点可能是在会议室,可能是在大商场,可能是在饭店,也可能是在菜市场„„因此,我认为,生活中充满了谈判的较量。

本文拟从国际商务谈判和生活中的谈判两个方面对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做个总结,并提出关于谈判的一些感想(尤其是谈判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对课程的建议。

二、国际商务谈判: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我国各企业和单位所面临的国际商务谈判也越来越多。因此,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对于预防商务谈判的利益冲突和顺利达成商业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谈判是每一笔交易的核心。在大多数情况下,目的一致(为了盈利)但方式各异的交易双方均需经过复杂的谈判过程,在冲突和妥协之中寻求双方均能接受或者满意的结果。

我认为,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不仅包括商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法律与政策等各方面问题,是一项政策性、策略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谈判前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搜集筛选情报信息,选择谈判团队以及制定谈判计划与方法等等。本人认为,谈判的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以概括如下:

谈判前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评估贸易或投资的可能性,首先应该搜集如下信息:政治、经济、教育、基础设施、科技、金融、会计核算、通信、销售、投资和贸易的限制、税收结构、法律环境、人事政策、腐败、对外商的态度、历史文化情况等等。知已知彼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探求清楚信息之后,能在谈判开端创造对己方最有利的局势。

然后,在具体确定谈判队伍的规模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谈判班子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幅度,谈判所需专业知识的范围。我认为,谈判团队规模应控制在4人左右,此时工作效率比较高。此外,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心理素质、合理的学识结构和较高的能力素养。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是否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策略是谈判成功的决胜因素。其中谈判翻译人员的选择尤为重要,他必须精通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熟悉商务贸易的相关知识。

接着,在充分了解了谈判对手的优劣势以及当地的情况和分析了己方公司的情况之后,根据企业和行业类型的不同拟订不同的谈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确定谈判目标,明确谈判的地点和时间,确定谈判的议事日程和进度以及制定谈判的对策。

最后便正式进入了谈判阶段。在谈判的过程中,我认为,尤其要注意文化因素,具体包括谈判风格、语言、风俗习惯、时间观念、人际关系等文化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各自的谈判方式和谈判风格迥然不同,甚至会相去甚远。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以各种独特的形式,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商务谈判人员的表现规律和行为特点,对我们形成和提高涉外谈判能力,有着直接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举例来说,美国商人的谈判风格是:外露、坦率、干脆直爽、真挚、热情、自信果断、滔滔不绝以及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因此,与美国人做生意,就要避免中国人传统的转弯抹角的表达方式,“是”和“否”必须保持清楚,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此外,美国人通常喜欢公事公办,个人交往和商业交往是明确分开的。

三、生活中的谈判:

在课上,老师曾经举过自己买装潢家具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那一天,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在商场中逛来逛去,从每个摊位上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些情况,再将在前一家打听到的信息到下一家进行验证。这类似于商务谈判的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掌握了不少信息。所以在随后的一个比较合意的摊位,老师应用谈判的语言技巧,以最优的价格买到了质量最好的家具。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谈判之中,时大时小。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希望了解所有情况,但是对方又不可能向我说明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只能应用谈判中的语言技巧,巧妙地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课上,老师还举过几个在商场买衣服、鞋子时应用谈判技巧的例子。因此,生活中的谈判,有利于我们节约生活成本。

此外,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商务谈判的礼仪其中有一条是“穿有领子的衣服是对人的尊重”,我认为这一条同样应该应用于生活中来。另外,谈判时尽量穿得正式,最好穿正装,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在生活中就是面试时应该穿正装。由此可见,商务谈判对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认为,谈判最重要的是达到双赢,谈判可以改进或至少不会伤害谈判各方的关系。在谈判中,我们应着眼于建立持久、友好关系,克服障碍,创造双赢的解决方案,并且替对方着想,让对方容易做出决策。此外,谈判的方式必须有效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协议。

学习了商务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把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生活中来;同时,在生活中可以不断积累谈判技巧和经验,为以后正式的商务谈判打下基础。

金融学课堂感受 篇4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金融学课堂感受

学 生:

本学期开设的金融学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给我的影响却一直没有停下过。

经过金融学课程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金融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是我们生活处处都会用到的知识。尤其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性。

一、课堂时感受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均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无论是运用杠杆效应还是央行货币政策、汇率浮动给我们将来的经济带来的影响,我们得知:金融学并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也是能够深入我们生活之间,能有效的反馈在生活,影响着生活。

我认为在我学习金融学中,课堂上感觉是松弛有度,深入浅出,在课后也会启发自己对经济形势等观点的思考。

本学期的金融学课堂中还是以书本为主,书中的定义都会清晰明了的教导,每节课开始前总会重复之前的一些重点定义,加深对前面知识的印象。对基础知识定义骨架的了解深刻了,自然才能将血肉附之,才能学得活。

再辅以关键的事例课件,抑或是金融资本家的成功经历,开阔视野,看到我们不一定能够知道的时事,给我们展现出来一个多彩的世界经济,不局限于书本事例,联系实际。例如巴菲特、华尔街、乔布斯、美国次贷、欧洲体系、温州高利贷等等。即丰富了见识,也让我们学习如何将知识从课本中脱离出来,真正用于分析经济事例,看到事例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金融学要点。

二、课堂外感受

总结之就是:

1.尽量参考外文教材,引用其中的案例和例题,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结合现实中的经济金融案例,多引导学生提高新闻的理解能力。

就此我提出一些小建议:在进行案例讨论的时候,如果让每一个学生单独发表意见,往往会出现冷场,气氛也比较严肃,而且很多同学会不愿意谈。我觉得最好在课堂上先分组讨论,同时老师最好也尽量参与讨论。然后,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来分享他们的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气氛更加热烈,而且小组的讨论结果更深刻,思维更发散。而且教学时如果按照梳理好框架、然后是核心概念介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重点和核心问题分析,依次顺序展开,学生才能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而不感到混乱。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尽量把抽象的理论用现实中的案例来解释,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比如当讲授利率与债券价格的关系时,正值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于是联系到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之后美联储连续降息,使得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这是支撑次级债券价格的重要原因,而当美联储突然进入加息周期,利息的急剧上升直接导致了长期债券价格的下降,次级债券损失在所难免。当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相继采取了救世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大规模注资,但一时之间效果不明显,这可以用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来解释。危机时,尽管政府(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增加货币供给),但此时公众对货币(现金)的偏好为无限大,再多的流动性都被市场吸收,此时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第三个例子是预期的作用,为什么当房价急剧攀升时,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房产;当房价进入下降通道时,人们的持币观望的态度也很浓。这似乎与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相悖,其实这是预期起作用的结果,因为当房价上升时,消费者预期未来房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因此赶紧购进以期升值,反之则反是。

三、课堂深入感受

金融学以知识理论为主,有很多专有名词概述,以及经济观点的学说,架设了一个以货币为基底的框架,在信用,资本领域流通中的各种活动就成就了金融学。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使我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并且深刻的掌握了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出我们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将来的工作当中面临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深一步的了解,以便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二)提高了我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门课程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基本支柱。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的活动空间。金融总量与调控监管涉及金融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实践新课程 感受新课程 篇5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师中转变了角色,转变了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中,我是一名管理者,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由我决定的,学生的问题从来没有难过我,因为他们问的问题离不开我教的圈圈,现在我既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有时又是他们的同学、他们的学生。是他们告诉我“超导体的应用将使欧姆定律失去意义”,是他们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难住了我,诸如“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而不吸引铜”,“没有太阳只有灯光和二氧化碳,绿色植物是不是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我们常一起上网查资料,去请教物理老师、生物老师。上学期,我们讨论如何验证人多不通风的室内空气比新鲜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这一问题时,有学生提议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时学生一致建议我带领他们去实验室验证,于是我给学生当助手,协助他们取仪器、配药品,学生们有的用石灰水检验,有的用塑料瓶和水检验,还有的用秒表计时,通过燃烧的蜡烛熄灭快慢来验证,而我则分享着每一组学生的收获。讨论课上,小组竞赛活动中,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当“真理的化身”和“标准答案的象征”,而让学生有权公判答案的对错,有权参与评分。角色的转变自然就有了一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缓解了初三学生的心理压力,为

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教学方式上,我曾坚信,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效率高,省时间,过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完全按照我自己的预设来进行,包括实验的每一步都是一齐操纵。课改之后,采取了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常常一节课只能讨论一个问题,但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家里现有条件区分厨房里的食盐和碱面,花费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得出七八种方法,使学生不仅既动脑又动手,还对化学产生比较稳定的兴趣。学生接受课改,欢迎新的教学方式,喜欢上化学课,如有一次因故把化学课调到第二天了,全班学生立刻表示不满,有学生大声说:“为什么要调我们班的化学课,我今天有好心情就是因为要上化学课,现在没有了。”新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实验室如何制氧气、氢气,也探究与人息息相关的空气中有多少氧气,既检验了盐酸、氨水的酸碱性,又可以知道每天吃的西红柿、喝的饮料、用的洗发精、护发素的酸碱性,他们可以在老师提供的用品中自由探究,可以在参与式讨论中畅所欲言,竞赛小组的成员不再是前座后座的同学,而是通过报号或模扑克牌随机编配的,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发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

下面是学生写在“感受与不同”中的一段话:“可能是以前习惯‘死’背定理的方法,一下子课改了,都不知从何学起,刚开始时,一点学习目标都没有,一天只背几个化学式,几个元素符号就可以了,不过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动手能力强了,而且善于思考了,其实这才是课改的真正目的,虽然上课讲的知识不多,但有一半是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对某种物质的不理解,可以提出假设,写出方案,然后到实验室去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评价几次就会出现更多的好学生。以往的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没有贯穿在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中,使其激励作用受到削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改实践中,我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发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我在他们的学习材料上,写着我以前不曾用过的话语:“希望每一节课后,你都能说,‘噢,原来如此!’”“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空气这个大家族可真热闹”,我在那份用了80分钟记录26次现象的“鸡蛋与醋反应”的实验报告上写道“你真让老师感动,如此有耐心和毅力。”„„每天介绍一分钟“化学与生活”的同学会获得掌声,为实验室倒污水的同学会受到表扬,自带实验用品的学生名单会在全班公布,学习档案袋会在班内交流,优秀的会在全校展示。学习成长记录卡上,还专设了家长评议栏,让家长也参与评价活动。

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使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了化学,尽管他们在纸笔测验中不一定会获得好成绩,但他们有一种持久的兴趣,有了一种探究的意识。学完溶液酸碱性后,我给每个小组都发了pH试纸,过了很久在一场春雨后,事先我并没有提醒学生要去测雨水的pH值,他们早晨一到学校,便来报告:“pH值是6。”“不是酸雨。”这使我获得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满足。新课程带给学生的也是全新的感受,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他们不再是无奈地学习,不再感受知识与生活互不相关,不再无望成功,他们就成了真正的“学生”——成为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化学课改不到一年,对一个已习惯了八年的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课改还没有让他们有深层次的理解,但他们确实有了新的感觉。首先是在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传统的化学实验,是“照方抓药”,课改后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探究天地。例如,探究金属性质时,我给学生提供粉末状、丝状、片状的铜、铁、铝三种金属,他们可以在酒精灯上燃烧不同形态的金属,对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在探究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时,让学生带自己想测的任何食物,有的学生用统一型号的塑料盒,装来了白面、大米、红豆、花生等多种食品进行测试,简直像开了个“微型粮店”。这种探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

初三新学期伊始,我为学生专门设计、订制了化学学业成长档案,它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日记”,记录着自己的观察与感想、搜集的材料、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同学们的评价„„现在他们的档案袋里,装有: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性质等实验报告,空

气、水污染调查报告,金属的自述,合理利用资源建议,章节知识整理归纳,科普小报,化学与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简报,最新化学发展等种类不同的材料几十份。档案材料的交流,又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一百多双眼镜看世界,总比我看的多,看的清,由此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也是我的老师。

在学习负担减轻方面,首先是课堂学习过程轻松了。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任老师灌输,不再是硬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解,而是在自愿的、主动的探究中随便发问,随时发问,随时议论。例如,我们在“人类、环境、材料、能源、化学”的讨论课上,每小组任选一个主题作组名,通过竞说化学式名次的先后,任意选择10分题、8分题、6分题,竞赛中组内同学可自由补充,外组同学补充的对也可得分。学习活动中有了比赛,学生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是一种自愿、一种兴奋,正如踢足球很累,但他们愿意踢一样。当我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将五个专题同时表达出来,以结束本节课时,有的说“人类生存的环境离不开化学、能源、材料”,有的说:“化学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能源、材料”,他们的表达让大家都兴奋不已。在进行章节总结与复习时,我也采用这种形式,事先把学生不愿说、不易记的题目印发下去,作为必答题,然后,通过竞说一些短小题目来决定选题的先后,使学生练了较多的习题,有时题目比较简单,一下子有几个人站起来抢答,就再更换题目,学生感到既紧张又愉快,他们在“课后随感”中写到:“我们小组的成员都认为搞这样的活动比较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调动我们的积极

性,使我们主动地学习。”课堂练习与实践的多样性,也使学生感觉不出学习负担重。学生课后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搜集材料以拓展视野,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做做家庭小实验,如碱面中加醋,实验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每人带回家一瓶石灰水,验证纸中含有碳元素,也有学生回家试验鸡蛋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变化,也有学生拿来树叶、面粉,利用午休的时间试验叶脉书签的制作,探究面粉爆炸的现象和原因。他们还可以在实验室亲自体验课外阅读到的一些实验,我也总是在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和他们一起做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实施校本课程 感受数学文化 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数学文化;数学情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而相关的数学事件、数学人物、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等文化内容的渗透很少。冀教版七年级教材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有理数、代数式、整式的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因此作为对七年级学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更多的侧重于对数学事件以及相关人物的介绍,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学生对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文化內涵,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介绍数学的奖项,感受数学在世界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这两年,随着我国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屠呦呦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大家对诺贝尔奖非常关注,诺贝尔奖是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仅有文学、化学、物理、生理或医学、和平五个奖项,而没有设立数学奖项,但是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专门为数学设立的或者是包含数学的奖项: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高斯奖、晨兴数学奖、苏步青奖、陈省身奖、罗尔夫·内万林纳奖、邵逸夫奖。通过对这些奖项的介绍,让学生全面地感受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为其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了解负数曲折的产生过程,关注数学发展经历

在小学,学生已经认识了负数,但是并没有对负数有太多的了解,初中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并且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但是,课堂上学生用45分钟认识的负数,在数学发展史上,从发现到正式被承认,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间。负数在中国,在法华寺,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达着负数是因为实际的需要出现的;李悝的《法经》中对负数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率先给出了负数的定义,规定了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解释因为解方程,同样也需要负数;正负数的乘除法则直到1299年,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中才有明确记载:“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同名相除所得为正,异名相除所得为负;我国古代数学家为了区分正数和负数,创造了两种记录负数的方法: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通常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另一种是采取在正数上面斜放一支筹来表示负数。在西方,1484年,法国的舒开在《算术三篇》中曾给出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却又不承认它,说它是荒谬的数;意大利学者卡丹在《大术》中承认负根,但认为负数是“假数”。直到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邦贝利(R.Bombelli,1526~1572)在他的《代数学》中才给出了负数的明确定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学生感受到即使一个小小的改变,也需要不懈的努力,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负数,中外的数学家都为它的出现、使用、发展付出了艰苦的探索。

在数的发展过程中,负数的出现,扩大了数的范围,又引出了有理数,于是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如无理数与希伯索斯、根号的使用……

三、认识中外数学人物,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古今中外,数学家前仆后继,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贡献。我国数学家刘徽治学态度严谨,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在当时计算工具很落后的情况下,他开方即达12位有效数字。他在注释“方程”章节18题时,共用1500余字,反复消元运算达124次,无一差错,答案正确无误,即使作为今天的大学代数课答卷亦无逊色。近代数学家熊庆来、陈省身、丘成桐、华罗庚、陈景润等不仅自己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在培养学生方面同样也是尽心竭力。挪威的阿贝尔,不顾家境贫寒,一直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凝结着数学家无数的辛苦,这些故事更是令学生感慨不已。

四、经历数形结合的神奇,体会数学思想的妙用

奇妙正方形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正方形的面积是小学已经掌握的知识,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增大或者减小b后仍为一个正方形,那么对所形成的新正方形面积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一个问题,体验图形与数量关系结合的数学思想,经历与同学交流、自主探究的有趣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勾股定理的介绍打下一个基础。图形几何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还改变了人们理解自然奥秘的方式。

五、了解数学猜想,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哥德堡七桥问题和商品中的条码来自于生活中。哥德堡的七桥问题被欧拉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他把问题归结为“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并产生了有关图论的研究。商品中的条码有助于实现商品零售(POS)、进货、存货管理、自动补货、销售分析及其他业务运作的自动化。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能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历史的渊源,能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客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较高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朴炅美.数学维生素[M].郑炳男,译.中国现代出版社,2012.

上一篇:我的幸福时刻400字作文下一篇:体育课检讨书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