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共11篇)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篇1

泉州闽南文化研究之古民居研究

课题的来源及确定:

常言道:“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中的“活化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福建省也提出要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更是抓住时机努力争当海西的排头兵。作为泉州的一员,你对泉州的闽南文化了解多少呢?你知道闽南话正面临着消失的绝境吗?你知道前不久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南音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吗?你还知道闽台缘博物馆里的文化是连接大陆和台湾的根吗?还有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古民居建筑、茶文化、舞龙、舞狮、木偶戏、梨园戏、拍胸舞、公鼎婆等等,尽管近在咫尺,但却很是陌生!可喜的是,闽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外人士的关注。同学们,作为一名泉州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对本地的文化进行研究,了解本土文化的来龙去脉,生存现状,从而共同来保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为泉州的发展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确定范围:

由于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这一课题过于广泛,学生在开展研究前,势必需要一个大小合适、合理,又可以全面典型的反映这一课题价值的范围。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学生最终确定泉州的古民居建筑这一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

确定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本土的文化古迹,查找相关的闽南文化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泉州文化的热情。能够较好地掌握文化的精神,清楚泉州的闽南文化,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中来,甚至努力担当泉州文化的继承人,充分发挥泉州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作用。

确定方案:

我们的实施方案是以查阅资料和做调查问卷为基础的。

A.开展科研,资料收集工作是一件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了解前人已有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专家已做出的研究结论和立场,这样不仅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最终形式成果在一些方面

上,加强了可信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使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就最新的情况,做出独到的、新颖的结论和价值。

B.而调查问卷则可以从实际出发了解研究对象的实质和发展,使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另外,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群体活动,以及发展个案深入调查寻访为辅助方法,作为我们整个研究活动的方案。

调查研究的过程:

1、课题确定及制订范围。“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这个课题的范围非常的大,如果不找一个小的切入口的话,那么只能泛泛而谈,所以选题是否可行很重要,一开始,由于我们缺乏研究经验,而把题目定的很大,使得学生很难入手,也不易把握。经过老师的指导,才恰当限定研究范围,寻找到了切入点,使之后的研究易于操作,具有可行性。因此学生花了较多时间用来确定这个小课题。

2、确定实施方案,计划表,分配任务。做任何一件事情前,都少不了一个好的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最好的效率,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随即制定了一张计划表。课题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是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初步阅读大量有关书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整理成摘录卡。书本上的资料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有时是杂乱无章或互相矛盾的,将其整理成我们所需的东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学生采取了摘录卡这个很好的方法。

4、制成的调查问卷。我们就制成了适合中学生的调查问卷。起初只是觉得问卷设计新鲜有趣,平时也见过一些调查问卷,并不认为有什么难的待到自己提笔构思时,才意识到出好一份问卷并非易事。设计问卷的过程对于我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张设计成功的问卷本身。

5、根据小范围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整理、补充和完善。我们根据小范围调查的结果,对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轻重和数量进行了修改,这对以后的大范围调查作了很好的铺垫。

6、回收调查问卷,做统计和整理。大量的问卷回收下来,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统计数据了。统计是一项很庞大、很有逻辑、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为了力求于每份问卷的回收价值,对待每个问题,每项选择,我们都进行逐一的翻查,完整的记录下每个我们所需的数据,所以花了比较长且很觉吃力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数据的整理。

7、就遇到的问题和所需,第二次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看似容易,实际却需下工夫。到哪里收集,怎样收集,都是不小的问题。于是课余时间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上了。

8、初步定稿,修改,最终完稿。为了更好的表现前些工作所有的成果,运用了许多多媒体知识,许多也是现学现用,繁忙中的失败也不少。最终以PPT的形式完成了对本课题的研究,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也认真地完成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研究结果:略(详见小组研究总结)

教师几点心得体会:

学习到的经验之处:

1、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班的苏剑涛同学,原来对数学和其它学科学习都不太感兴趣,但自从参加了他自己喜欢的课题小组后,学习劲头和学习信心更足了,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负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篇2

我们的英语课题实验与探究扎根于一线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之中,我校英语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精诚合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实验细致,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的研究活动,不断地进行实践、实验、探索、反思、总结, 步步推进,逐步完善,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在反思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将实践研究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英语教学高质量、英语课堂高效率。

我们的课题研究成员在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反复实践、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总结,提练经验,撰写了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科研论文60余篇(获奖和发表10余篇)、任务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20余篇、实践活动报告数篇,并保留了多节任务型模式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多媒体课件)。这些作品凝聚着我们课题研究成员大胆探索与积极追求的精神,闪烁着启人心智、激人进取的经验和智慧的亮点。从我们的实验反思与研究心得作品中,可以看到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上所面临的真实的个人探索历程、经历真实的情感体验,以及所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教学困惑,这些课题都有待于我们不断去探索, 有待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去研究。

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每一节课,都是教师职业激情和生命活力展现的舞台,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平台。巧妙的课堂设计,智慧的目标设置,娴熟的教学技巧,饱满的工作热情,让我们在课堂上展现我们生命的活力和教学的激情。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在我们课题研究成员的这些精心撰写的教学设计引领之下的精彩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的智慧,感受到他们饱满的热情和生命活力的绽放。

两年的实验、探索和研究,提升了我们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有效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颖、思想更解放、态度更端正、工作更务实、热情更高涨。我们创建了“课堂教学中任务设置”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科态度,拓展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英语教研组呈现出浓厚的学术研讨气氛,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乐于交流,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教师在互助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改变观念,吸纳新知,实现了教师在汲取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营造进取氛围,引领教师理想,实现了教师在追求中成长。我们希望安庆市白泽湖中学将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教师愉悦学术的讲坛,成为引领先进教育理念发展的领军者。

我校的英语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教育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轨,促进我们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我校英语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使我们的学校实现飞跃式发展,为成功申创省级示范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教师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篇4

一、充分准备全员参与

本次活动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分为三种:一是进行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共有四位教师;二是各校课题组代表发言,共十名教师;三是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本校课题组长组织的研讨活动中。全员的参与使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成为研究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实现了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二、过程连贯目的明确

本次活动通过两个版块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版块由执教教师现场说课、讲课、反思、答辩,第二版块为各校教师集中现场研讨,由各校课题组代表汇报本课题组在对教学工作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收获,并代表本课题组对四节展示课中对课题的探究、实践和效果进行研讨。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进行分析、预设、生成、阐述、交流,使科研课题真正成为引进新理念的载体,切实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三、态度认真取长补短

参加展示课的四位教师,分别来自于三个学校,有公办教师也有代课教师,在各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分别在本校进行了研课活动,说课的设计意图呈现清晰,教学展示的时间控制比较准确,教学手段运用了多媒体、教具有图卡、头饰、可移动黑板、实物、磁带,参与态度认真,反思中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答辩中勇于展示、注重依据。在集体研讨中,各校校长率先研讨、汇报,体现出重视、、参与、领航的工作作风。通过积极的引领、认真的参与,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了较大的收获,进一步规范了研究过程。

四、反思不足不断改进

语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是本学期新申报的一个语文课题,我们认真系统地学习了课题申报书以及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策略相关的理论。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目标的制定和达成大家都是按部就班,但是未引起关注,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通过学习和交流,课题组老师认识到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明确和准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做“假、大、空”的资料,只有实实在在将课题落实到课堂之中,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1.本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努力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切实进行课堂目标如何有效达成的研究,及时将做法以及经验得失做好记录,在课题组活动时相互交流。

2.开展课题研讨课,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倪谷香﹑丁莲香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广玉兰》,从减负增效方面交流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我和课题组老师从具体的案例中分析了如何有效达成既定的课堂目标,在交流碰撞中引发思考。

3.认真参加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积极参加举办的论文评比。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反思。

三、取得的成绩

本人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课题研究在学校“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执教的《蚁国英雄》获得了三等奖,受到了听课老师的的好评。

四、今后努力方向

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6

初二语文韦海燕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因此本学期以研究“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课题,学期即将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谈谈收获 一)书籍选择类型多样

本学期除了要求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活着》,《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和《读者》,《故事会》等杂志,引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截止到学期结束,两个班100%读完一本,86%的同学读完两本,23%的同学读完三本。从学生阅读数量看,达到了预期目标。二)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读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将其优秀的句子或段落随时摘抄下来,并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赏析。一学期下来,学生都能够坚持下来,有的同学还用两支笔的颜色将摘抄和赏析分开,而且在点拨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摘抄运用修辞的语句,也会从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角度进行赏析,在每次批阅下,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期中考试成绩中,学生阅读平均分从原来的8.2分,提高到10.2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理解力初见成效。三)随笔迁移思路开阔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将《读者》和《故事会》穿插进来,一篇篇立意深刻的文章,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很快将学生吸引住了,每月一期的内容,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随笔最明显的进步是,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利益也很深刻,读起来颇有味道,我想或许是这些文章和故事对学生的无声的影响吧。四)读书交流收获满满

两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是分享的盛宴。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畅谈读书的感受,和对人物的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秀篇章,同时还可以展示自己的随笔佳作,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二、说说不足 一)时间不够充足

当真正和孩子们读书开始,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每天10分钟的阅读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二)教师指导次数少

教师的指导应该对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本学期主要以放羊式自由阅读为主,缺少老师的指导。

三、想想未来

已经初步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下一学期,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适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课题总结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思想认识

这一学期里,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严格要求自己, 鞭策自己, 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好的形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活动, 如积极认真参与校庆节目训练、每周一学校会议、周三教研组会议。一学期来, 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 配合领导和同事们的各项学校工作。兢兢业业, 严于律己, 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 在校领导的关怀下,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克服缺点, 发挥优点, 能取得更好的进步。下学期眨眼功夫便将来临, 我将更加努力工作, 勤学苦练, 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各种教学工作考验的高中语文教师。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 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 新教师担任高中两个年级的课程, 因跨课头而备课量较大, 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 我坚持经常阅读《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 时常抽时间听老教师优秀课, 还经常在网上找一些优秀教案、课件加以学习体会, 从中汲取别人的长处, 领悟其中好的教学艺术。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 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做教学反思, 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学生, 并尊重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 使学生学有所得, 不断提高,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 也基本顺利完成本学期教育教学任务, 在此过程中高一教学做到以下教学反思:

三、要注重语言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 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练就一张铁嘴”, 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教师, 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如果在课堂上或别的场合不能够准确而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教学效果也可能很差。俗话说, “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 正是对那些知识渊博而表达能力差的教师的描绘。

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实现其教育教学任务的, 教师不仅要能自如地运用语言, 更应追求语言的艺术性。知识是前提, 而表达是关键。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曼妙、细腻、唯美;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 深邃、练达、智慧。讲课者切忌平淡无味, 拖泥带水, 废话连篇, 颠三倒四, 逻辑混乱, 言之无物, 词不达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 严密的科学性, 思维的启发性, 言辞的逻辑性, 表达的规范性, 感人的形象性, 入情的节奏性。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几种转变:由命令式转变为商讨式、由评判式转变成建议鼓励式、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由单一的评价转变为评价的多元化, 使得我们的教学语言更符合新课程标准, 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姿势、表情、手势这三种非语言手段的最佳搭配与组合, 能表达出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意思, 强化课堂教学语言效果。

1. 姿态。

教师讲课时的行为举止、动作姿势要端正潇洒、稳重大方、从容不迫。讲述时可适当走动, 但走动时步子要轻, 要受控于情而表现出情。

2. 表情。

表情是课堂上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 最有魅力的教具。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提高语言感染力, 使语言顿生光彩。

3. 手势。

人的手是能说话的, 据学者们研究, 手势与表情结合, 可传导信息的40%。在教学中, 手势行为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教师在讲课中运用富有艺术修养的手势, 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手势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在一句话结束时, 或需要着重强调的关键词处辅以恰当手势, 以增强感染力。

“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当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在很多方面, 远非以上所述。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语言表达,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不断地加以锤炼和完善, 形成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走向高效和成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教学 总结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

(一)运用研究性教学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起来本应得心应手,但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到教师影响把语文当作政治课来学,一些纯美的文学的东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调,令学生越学越无味,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误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误区。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动学习,思维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忘记了谁是课堂的主人,而在课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学生这样做,那样做,或命令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令学生厌烦至极,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天性被扼杀,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消失。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掌握知识,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尽一切努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封闭性的阅读教学,它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努力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创造性地组织阅读教学,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彻底摒弃“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的狭隘阅读观,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努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努力拓宽阅读视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学为本,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氛围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其次,大胆创新考试形式。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必将催生一个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课题培训学习总结 篇9

说实话,当时在申报市第三期个人课题之前,我对于这“课题”二字是既茫然又惊恐。因为在思维定势里,课题都是那些经验丰富、理论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者所研究的。我这样的“菜鸟”怎配得上这“研究”二字?而且对于要怎样主持“个人课题”,我一无所知。这时,多亏了李校长的督促和指导,我对“个人课题”有了逐步的了解,原来的茫然也变成了期待。因为当我将平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定为研究对象后,便豁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这个任务极具挑战性,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去阅读、观察、实践、探索。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但万事开头难,在最初选题时,我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了解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个人课题,在李校长的帮助下,我了解到:

1)选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2)研究范围宜小。

3)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4)视角新颖创新。

我曾列出过几个题目向李校长请教,如英语词汇抽查中数学概率知识的运用、理论讲解中直观比喻用法的运用,但这些问题其实是论文题,却不适合作课题题目。因为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将实践联系理论稍加研究就可解决,并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调查、实验。而我的另一个题目“英语阅读课常见环节的效度和创新”也有问题,首先,“常见环节”这一概念就不严谨,且无法界定。其次,“效度和创新”,选材范围太大,无法作为只有一年期的个人课题的研究对象。课题的名称应具有问题性,不宜用肯定语句,而且也不宜用比喻和拟人,否则无法清楚表达研究的“是什么”。那评委自然而然没兴趣知道你要陈述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

同时提醒大家在选题前可以进行文献检索,以避免重复前人已讨论过的问题,并可从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研究的空白区,获得灵感。

经过筛选,我结合我校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定下了“高中农村生源学生英语现状及教学对策”这个题目,并有幸获得了立项。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其中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而“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则有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等。在这里我就不赘述。

从第四期个人课题开始,教研室设立了个人课题中期检查,主持人就已完成的任务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课题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时申报课题变更。

另外还有几个小提示:

第一:我们最初申报课题的“个人课题”申报表,一定要留着,因为后面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报告,其中很多内容有重复,特别是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及方法,后面只需要结合实际的研究过程,再补充完善。

第二:可以先把最主要的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先完成!中间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过程性材料记得要收集,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或教师调查问卷,还有访谈记录,特别是和本课题相关的学生作业,体现成果的学生成绩,还有一些相关的获奖文章都是后面我们需要的。

第三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好几次市级的课题培训及交流活动,专家会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指导,并为大家提供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的案例。而且在结题时必须上交课题培训会议的参会证,否则无法结题,所以请各位密切留意市教研室网站的通知,不要错过会议。

在主持课题的过程中,我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前轻后重,导致到后面手忙脚乱的,甚至修改的时间都没有。从“个人课题”申报表通过审核之后,我们正式开题算起,我们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题,但不能总觉得有的是时间,不断往后拖。我结题时那叫个悔不当初啊。因此,我深刻感受到:个人课题不是一篇论文,需要我们要做的东西很多。要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对文献进行研究,夯实理论基础。记得去年我和汤老师去参加课题培训会,约在新街口见面。当别人提到新街口时,我第一反应是:逛街。而当我找到汤老师时,他正在新华书店孜孜不倦的阅览挑选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当时,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深深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们需要倾注心血,不断学习。

语文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讲解 篇10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 理论水平, 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 我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 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小组合 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 我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 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我经常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 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二、采取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 性作考察,特别是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 析。

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事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 式等,课题组成员在个体的研究实施后,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的策略

1、把一 3班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己为研究者,逐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课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主阵地。在课题的实施中,我立足课堂,把每一 次的合作课堂都作为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提炼。

3、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挖掘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活动中体悟合 作的价值,增强其合作的主动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合作心态,掌握合作技能。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不断的去探讨、去 研究。下面结合我的实践, 谈谈我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中几条比较重要 的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 的疑难的目的, 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地为学 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产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欲望, 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 “ 组间同 质、组内异质 ” 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 作、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 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 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 互动的有效性。

3、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为不是什么学习的 内容都需要合作的, 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就成了画蛇添足。合作学习的 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如当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 了兴趣, 但仅凭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时候;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思考, 探 索有困难的时候;解决一个问题, 方法多样的时候;完成一件事答案多样性的时 候;回答一个问题, 回答不全面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合作 学习的有效时机, 教师如果正确地把握住了这些时机, 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合 作学习就是有效的。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行为。

良好的合作行为既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 教学目标。合作学习过程中, 因为学生都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作, 每一 个人的思维方式, 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 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每 个学生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谈论自己的见解, 敢于向别人提出自己不懂的 问题, 同时也要乐于回答别人不懂你懂的问题。这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和敢于求助, 乐于帮助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一个集体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发言, 尊重别人的发言,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但

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良好的建议和接纳行为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 克服从众心理,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养成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以上这些良 好的合作行为需要教师对学生悉心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与方法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 合作学习也使学生的主 体地位显得更为突出, 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但不管是怎样 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是有效的、实效的, 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 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

5、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 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 成一种 “ 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 ” 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 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 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有利于我 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6、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 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

候, 教师不应 “ 袖手旁观 ” , 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 而应当从讲台上 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 对各小组合 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 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 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 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 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 就能避免 “ 短暂繁荣 ” 和 “ 华而不实 ” 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 法,交流才更有效!

7、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 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 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 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 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半年多的研究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性研究”带来的成果。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 动,使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 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 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 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 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感受到合作的意义, 体会到合 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

总之,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实验的研究,还 处于摸索阶段,我要通过研究,真正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特色的、高效 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新模式,既提高课堂 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又让所有的学生 都参与到课堂教

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篇11

单承彬,男,1966年生,山东郓城人。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尤长于先秦两汉文学和儒家文学文献研究,曾在《文史》、《文史研究》、《齐鲁学刊》和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山东省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两项。在对儒家经典文献《论语》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生了较大反响。

桑哲(以下简称桑):作为全国知名的(《论语》研究专家,您认为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和学习(《论语》?

单承彬教授(以下简称单):去年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我已经撰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重复宋代赵普的那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一点都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孔子弟子“听课笔记”的汇编,而不是“圣经”。“论”有“编纂”的意思,“论语”就是对“孔子之语”的“编纂”。当年孔子身边有许多学生,他们后来也收了门徒,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弟子之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多而杂,孔子死后,徒子徒孙们根据多人多年的记录和记忆,把孔子和学生们交流切磋的话整理编辑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论语》。

表面上看,《论语》的内容十分庞杂,举凡读书学习、立身处世、修道养性,出处行止、事上御下、奉天使民等,应有尽有,但其核心则是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事功等方面的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希望通过从政入仕来谋求个人发展,孔子本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所以《论语》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

孔子是特定时代的人物,其许多言论也是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发的,所以今天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例如,孔子主张礼治,希望用“礼”规范君臣上下的举止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仁”是“礼”的根本,不“仁”就谈不上“礼”。“仁”的实质是“爱人”,这种爱是一种源于“孝悌”,从家庭出发的有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差别的爱。这就是孔子基于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形成的思想。但孔子认为,只要人们都能爱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推而广之就可以逐渐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各层面,从而交织成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爱”的网络。从积极方面说,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从消极方面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具备了跨越时空的普遍性质,孔子的伟大之处在这里,《论语》一书的价值也在这里。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如果不做深入的学术研究,最恰当的态度应该是舍弃其中因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东西,关注那些带有普遍性质的如何做人、治学、行事的道理。

桑:对于《论语》,各个版本的中学教材都有选入,您认为其中哪些篇章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篇章虽然优秀,但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呢?

单:中学教材面对的是青少年朋友,我认为《论语》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部分,应该是那些关于学习和修身的章句,比如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对社会、对人生、对国家的责任等,都是极好的内容。至于那些过多涉及古代礼乐制度、历史沉渣的部分,等将来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提高了再去研读,甚至舍弃不读也可以。

桑:在古代,《论语》一直被作为学生读书的基本教材,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的?《论语》在古代教育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

单: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是学童读书的入门课程,以后各代都是这样。杜甫《最能行》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就是说儿童刚刚就学,水平仅限《论语》而己。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调侃、讽刺的意味更多。古人拿《论语》作入门教材,主要是因为该书简明朴素而含义丰富,当时社会上倡导的各种规范,《论语》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而且语言平易,冷僻字不多,篇幅又短,十分适合作为教材。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通过《论语》和古代的许多蒙学课本,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标准:一是老师易教,二是学生易学,三是教学效果很好,三者缺一不可。像《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动辄使用数百上千年,就是很好的例子。

桑:您刚才提到了古代的“蒙学”教育,现在许多家长也尝试让孩子背诵“三、百、千”,能就此谈谈您的意见吗?

单:首先我要声明,尽管我十分看好古代语文教学,但我并不主张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学习甚至背诵古代的某种教材。我只是说可以从古代的语文教学或蒙学教育中总结经验,发掘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用的东西。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把丰富的学习内容浓缩到极其有限的篇幅里,便于学生识记、诵读、理解、领悟。例如《三字经》,全文仅一千多字,采用三字韵文形式,结构简单,上口上手,内容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应有尽有,一经诵念,可终生不忘。而《龙文鞭影》,全书517句,4136字,包含古人读书做人、为官处世的典故1028个,涉及古代典籍数百部,知识点之密集,今天任何一部语文教材都难以望其项背。全书每句押韵,所押之韵为“平水韵”之平声韵律,有规律并成系统。每句内又有两个四字对文,看着美观,读着上口,可谓声文并茂,赏心悦目!

二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融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于一体,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众所周知,人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势必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尽管我们往往要厘分为识字、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单元或环节,但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语文教学又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任何孤立地对待语文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古代的语文教学讲究反复训练和交叉训练,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是一个整体,彼此包含,一石数鸟,所以效果好。通过学习,学生既可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也可从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同时在反复的识记诵读过程中培养语感以及掌握使用语言文字及写作诗词文章的能力。今天的语文教学好像没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们分得太细,而且训练不得法,往往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学生的基本功不行。这是古代语文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在《千字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教材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三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效果,培养目的十分明确。古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识字明理、读书做官;今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交流和升学。古今其实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别。单纯就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如识字、解词、阅读和理解:二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如组词、

造句、分析和写作;三是由语文学习而培养的人生习惯,并由此形成独特的个人文化气质。在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二两个层面显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第三个层面由潜移默化中得来,是无法强求的,千百个中学生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达到这样的水平。惟其如此,任何时代的语文教学,一般都要把目标锁定在两个方向:一是让学生确实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流,二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语文考试。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都要成为语言文字学家,他们中更多的会是社会各行业的普通员工。语文教师明确了这两个目的,就会发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效率是多么低,向学生们传授了多少根本无用的知识。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桑:您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单:如果从刚才我们谈到的总结古代语文教育经验的角度来反观今天的语文教学,问题就十分明显了。析言之,我们的识字教学进行得怎样呢?国家公布了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识字教学的核心,但到学生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3500个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如果真正掌握了这3500个字,或者仅仅是2500个字,他们的语文水平就已经很高了。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整个识字教学支离破碎,造成精力浪费。有些字反复练习识记(甚至是些很不常用的字),有些则很少接触,所以高中生的作文仍然不能避免错别字,甚至十分常见的字词不能读、不能写、不会用。

再说写字教学。古代有篇《千字文》,是典型的写字教材,运用了上千年。而现在,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写字教材,学生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运笔的轻重,都无所适从。不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就不能培养对汉字的深厚感情。简单的一个“一”字,气势磅礴,威风四射,不用心去写,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学生对汉字没有喜爱之情,而被要求去认真钻研、揣摩,这是不可能的。不能很好地写字,也就不能很好地识字和解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不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何谈爱国家爱人民!、

我认为,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要考虑到汉字的特殊性。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而这些意味恰恰就是学好语文的酵母。学语文,没有比从汉字入手更有效的了。反过来,忽略汉字教学(或者不得其要领),整个语文教学将一塌糊涂。,

再说阅读。汉字组合成句子、篇章,是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文字的组合,其实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组合,对文字的推敲,同样也是对思想和感情的推敲。阅读的第一层面是理解字面的意思,这一层面不解决,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势必会影响其他层面。第二层面是字面以外的意思,即所谓的话中有话,这是语言最具魅力、最诱人的地方,它是通过字词安排的顺序、语气的轻重缓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曲折表达出来的。这一层面看似很难,其实不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语言运用入手,进而分析课文,体会种种味道。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我们的语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可能随便的一句话,一段文章,就是艺术精品。

阅读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涉及到好几个领域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修辞和逻辑,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展开。学生要了解它,中间隔了许多层,这就需要教师由简及繁、由表及里,打破坚冰,不求篇篇都去透彻分析,而是每篇深挖一个点,多篇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教师没讲到的地方,学生可顺着这一系统的引导自己体会,举一反三,.这样效果会很好。

最后说作文。说到底,作文其实就是把平时学习的字、词、句子等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所以必须考虑到作文教学与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深层关系。正确识字、写字,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组词、造句,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阅读、理解,也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写出的东西没有错误;写出的东西能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此而已。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集中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学生写的文章只要没有错别字,就是好文章。有些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恰当,这都不重要,关键就是没有错别字。初中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消灭病句。这时学生的作文已经没有错字了,只是句子还不够好,就集中训练句子。只要没有病句,就是好文章。结构上有残缺,内容上有缺陷,都不要紧。高中阶段,集中训练文章的结构,起承转合之类,写的文章要有头有尾,表达意思要顺畅、全面、准确(注意:不是正确,是准确,即学生想说什么,说出来的就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提出一个外在的所谓“正确”的标准),只要文章结构完整,就是好文章。这样,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试想:一篇文章没有错字,没有病句,首尾完整,表达清楚,这样的文章能不得高分吗?

上一篇:村妇女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