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精选8篇)

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 篇1

简介

探亲假,是指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而同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假期。它是职工依法探望与自己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的带薪假期。《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是1981年出台的,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路程假。

享受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2)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3)事由条件。

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需要指出的是,探亲假不包括探望岳父母、公婆和兄弟姐妹。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从第二年开始享受探亲假。

此外,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假。

探亲期限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待遇规定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5条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第6条规定,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篇2

二、《规定》中所称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三、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规定》的待遇。学徒、见习、实习期满后,即可享受。凡在六月底以前期满的当年可以探亲,六月底以后期满的,下一开始探亲。

已经定级的职工,因工作需要调动当学徒和服役期满的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占招工指标招收的城镇或农村的复员军人),分配当学徒的不论是否转正,可以享受《规定》的待遇。分配在三年制学徒岗位的服役年限加参军前工龄不满三年的,不能享受探亲假规定。

四、县属企业,经批准在常年性生产岗位上使用的计划内临时工,和实行招聘用工制度的单位使用的招聘工,可以按固定工的规定享受《规定》的待遇。

五、实行公休假日轮休办法的单位,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可以将轮休假和探亲假合并使用,但轮休假一次只限使用十五天时间。

六、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休病假期间,经单位领导批准回家探亲的,可按规定报销往返路费。其探亲假期间的工资,仍按休病假期间的规定执行。

七、已婚职工,当年因各种原因与配偶团聚累计达到三十天,和未婚职工与父亲或母亲团聚累计达到二十天的,不再享受当年的探亲待遇。

已婚职工,当年因各种原因与父亲或母亲团聚累计达到二十天的,从第二年开始计算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期。

八、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探望配偶时,经单位领导批准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可以到职工工作地点探亲,职工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往返路费。职工本人当年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

九、夫妇双方分居两地,其中有一方享有休假制度,原则上应由享有休假制度的一方享受探亲待遇。

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如果军队干部一方已经利用年休假假期探亲,职工一方因有特殊情况需要再到部队探亲时,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可给予一次探亲假,假期最多不超过三十天。假期内本人的计时标准工资照发,探亲往返路费由职工自理。在同一年内,如果职工已经享受《规定》的待遇,而军队干部一方又利用年休假假期进行探亲时,职工原报销的往返路费,原则上应该退回。

十、职工原与配偶,未婚职工原与父亲或母亲同在一地,后因被借调到外地工作,或被派到外地进修学习,与配偶或父亲、母亲分为两地,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当年不再享受探亲

待遇,从第二年开始应由到外地工作或学习的职工回亲属所在地探亲,按规定报销往返路费。

十一、符合探亲条件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期前往未婚夫(妻)或他(她)的父母所在地结婚时,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假期待遇。如果探亲往返路费超过本人原来探望父母所需的往返路费,其超过部分由本人自理。职工在新婚当年不能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十二、符合探亲条件的未婚职工,如果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后不再享受未婚职工探望父母亲的待遇。

十三、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如其父亲或母亲与配偶同居一地的(同居在一个县或一个市“包括市属县”)不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如果职工与配偶父母亲分别居住三地,职工可以分别去两地探亲,其探亲假期和往返路费按《规定》中第三条(一)、(三)和第六条办理。

十四、符合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自《规定》公布之日起,在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即可探望。

职工享受探望配偶和父亲或母亲的待遇,应以其配偶和父亲或母亲的户口所在地为准。

十五、职工利用探亲假回家结婚或料理丧事,可按规定另给婚丧假。

十六、职工探亲假期原则上不能分期使用,如果职工本人确有困难,需要分期使用的,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由职工本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分期使用,但假期不能超过规定的探亲假天数,路程假只给一次,并按规定只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十七、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因患急病,不能按期返回的,其超过探亲假期的天数,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证明,个别离县城较远的,由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例如坍方、洪水冲毁道路等,造成交通停顿,职工不能按期返回生产、工作岗位,必须持有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并经所在单位行政审查同意后,其超假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

十八、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发给的标准工资,有生活费补贴的,可加生活费补贴,但不包括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除发给标准工资外,并发给付食品价格补贴。有增发固定工资、保留工资和粮价补贴的,也应一并发给。

实行计件工资制单位的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支付的工资,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计时工资标准发给,没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本人前三个月内正常工作时间的平均收入发给。

十九、单位要作好政治思想工作,合理安排职工探亲假期,务求不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得因此而增加定员编制;对职工探亲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

度,无故超假的,按旷工处理。

二十、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在本单位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参照执行本规定的待遇。如果本单位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可报经主管部门批准暂缓实行。

探亲假规定 篇3

 【法规标题】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

 【颁布单位】国务院

 【发文字号】

 【颁布时间】1981-3-14

 【失效时间】

 【全文】

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已经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国务院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适当地解决职工同亲属长期远居两地的探亲问题,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第三条 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第四条 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第五条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第六条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第七条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抄送国家劳动总局备案。

自治区可以根据本规定的精神制定探亲规定,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第八条 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五八年二月九日《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对《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说明

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国家劳动总局局长康永和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言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作如下说明。

我国职工的探亲制度是一九五八年建立的。这个制度建立以来,职工与亲属长期分居两地的团聚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广大职工群众十分拥护。但是,由于探亲制度规定的与亲属团聚时间过短,已婚职工夫妇双方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不能探望住在外地的父母,因此,要求修改探亲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年,国家劳动总局收到这方面的人民来信就有三千多件。在五届人大几次会议和政协会议上,都有不少代表和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国家劳动总局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并到部分省、市、自治区征求了意见,对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我现在将修改和补充的主要地方说明如下,请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位委员审定。

一、延长了探亲假期。对与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由原来给假十二天(不包括法定节日,下同)改为三十天(包括法定节日,下同)。这是因为,近二十年来,工业布局作了调整,三线建设大规模进行,不少职工单身调入或者分配到边远地方去工作,长期与配偶分居,每年只享受十二天的探亲假,时间太短,每次探亲来去都很匆忙,特别是路途较远的职工,到家刚刚恢复途中疲劳,又立即动身返回工作岗位。有些职工反映,一年十二天的探亲假是“三十年的夫妻,只过一年的同居生活”。适当延长探亲假期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对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由原来每年十二天改为二十天,并规定两年探亲一次的,给假四十五天。这样修改,主要是鼓励未婚职工两年探望一次父母,以便集中精力学习业务技术,同时也可以减轻交通运输上的压力和节省财政开支。

二、增加了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规定。同父母分居两地的已婚职工,这次规定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二十天。这是考虑到有很多职工,由于工作需要远离了家乡,因结婚后没有探望父母的假期,又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人十年、二十年不能回家探望父母,职工的父母很不满意。有的职工为了探望一次父母,将多年的积蓄用光,甚至欠下一身债,多年还不清。已婚职工没有探望父母的假期,对青年职工支内、支边及毕业分配工作均有影响,父母也多为此而不愿意子女远离家乡。从长远来看,增加这一规定对于提倡已婚职工只生一个子女也有好处。

考虑到目前国家财政困难,这次规定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只能给予报销一部分,即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部分由职工自理,超过部分由职工单位负担。

在这个规定颁发以后,迫切要求探亲的人数必然很多,只要各单位从生产、工作方面考虑,适当安排,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不会影响生产、工作的。

探亲假规定多少天 篇4

探亲假最长45天事实上,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过半被调查者没有休过探亲假

老家在河南的周兰英是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的公务员,6月15日,她向单位申请休探亲假,“我准备带着女儿回家,跟父母一起过个端午节。”

按照国务院1981年的规定,像周兰英这样的机关事业单位已婚职工,每4年可以享受20天探望父母的假期。加上探亲来回的“路程假”,周兰英今年的探亲假总共有24天。

像周兰英一样休过探亲假的职工并不多。昨日,记者随机选取了20位来自北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其进行了小调查。其中,8人表示,没听说单位有探亲假;而40人中,休过探亲假的只有5人。

据海淀区某街道人事科一位负责人介绍,该街道近十年来只有一位员工请了探亲假,还是因为家里出了急事,离开时间较长,回来补假时填的“探亲假”。

“扣钱太多”导致“有假不休”

记者发现,在有探亲假的单位,休过探亲假的人也不多。

北京某银行的员工李铭(化名)告诉记者,单位事情太多,即使报了探亲假领导也不会批。“我们单位是让员工在带薪休年假和休探亲假中选择一个。去年我申请休探亲假,领导跟我说,许多员工连年假都放弃了,你还休什么探亲假?”

工作太多,领导不批之外,员工不休探亲假的另一个原因是影响收入。虽然国家规定,探亲假期间不扣工资,但不扣的工资仅为基本工资,大部分绩效工资会被扣除。

工信部下属一事业单位员工刘涛(化名)说:“我们的档案工资只有几百块,其他的是绩效工资。如果休探亲假的话,一休接近一个月,几千块钱就没了。”

记者从广东省一家省属事业单位了解到,该单位员工在探亲休假期间,只保留基本工资,而绩效工资将全部扣除。这家单位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普通员工休探亲假,一个月只能拿到一千左右的工资,损失的工资收入大概在7000元左右。

■ 追访:部分省份出台过探亲假细则

记者从人力社保部门了解到,1981年国家出台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当年大部分省市也都出台了实施细则。

北京的实施细则中明确,职工家在本市,距离工作单位较远,但已按本市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助办法享受了交通补助费的,即不再享受探亲待遇。

此外,北京市还对探亲假中的一些规定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其中说到《探亲规定》所称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回家休息约一昼夜的。

江苏省的实施细则中提到,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超过五十六天(难产、双产七十天)产假后,又与配偶继续团聚三十天以上的,双方当年都不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路费可按探亲规定报销一次。

在上海市的细则中,还对探亲假的工资做了规定,其中说到,计算月标准工资时,应包括基本工资、保留工资和附加工资。记者从人力社保部门了解到,目前的工资结构已与1981年时有很大区别,具体休假期间如何界定核发标准工资,基本上由单位决定。

■ 观点交锋

探亲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要不要取消?近日,新京报记者就探亲假问题,采访了各界人士和专家。有专家表示,探亲假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让这项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取消:收入没保证 有失公平

“一个规定的假期,如果员工不能享受,就没有保留的必要”,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员工王洋认为,探亲假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应该取消。他认为,不休探亲假不能全怪单位,假期太长,工作做不完,收入没法保证,员工也不愿意休。

除了影响收入外,供职于一家中直事业单位的刘江认为,现在交通方式比过去快捷很多,返家时间大为缩短,不需要用一个专门的假期来实现。“我的父母从湖北来一趟北京,几个小时就到了,利用周末完全可以探亲。”

北京市民李铭则认为,探亲假只属于国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失公平。此外还认为,过去就业是分配,分到哪去哪,探亲实际上是一种补偿。现在是自由择业,离开家乡是自己选择的。“如果说你选择了离家远的地方就有20天的假,我选择了在家工作就不能休假,这也是不公平的”。

保留:“空巢”老人 需要看望

呼吁继续保留探亲假的也不在少数。,河南省政协委员张树才提交了一份落实“常回家看看”的提案。张树才认为,探亲假制度制定太早,又长期缺少宣传,年轻人知道的不多很正常,但老龄社会到来以及“空巢”老人过多的现状需要这样的假期。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新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冯喜良介绍,截至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冯喜良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在加快,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认真落实探亲假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改革:不宜简单执行既往规定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教授认为,探亲假的规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出台的,当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客观上造成劳动者远离家乡的现实,因而在休假探亲方面给予职工相应的待遇。但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多年,有了带薪休年假的制度。“在这个背景下,继续简单地强制推行原有的探亲假的规定,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矛盾之处。”

不过,苏海南并不赞同取消探亲休假的待遇。他认为,在国家并没有废止的前提下,简单地剥夺劳动者休假的权益是不对的。“广东出台的规定是一个比较好的借鉴,尝试把探亲假和休年假衔接起来,并扩大到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外的职工。”

记者了解到,针对探亲假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用当下的情况,广东等地已有政策调整的新规出台。

根据广东省19出台的《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职工,与配偶或父母不住在一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内回家居住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的,应在年休假期间安排探亲。在这个规定中,原来只适用于国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员工的探亲假待遇,扩大至所有企业。

员工探亲假管理规定 篇5

一、适用范围:

1、公司统招大学生

2、公司驻外员工

二、休假时间:

1、无法利用休息日与父母团聚的(一般理解为工作所在地与父母所在地距离应不少于200公里)的统招大学生,入职后三年内可享受每年3天的探亲假期,在途时间超过1天的,不计入休假时间;

2、驻外员工连续驻外满一年,次年可享有1天探亲假;连续驻外满两年,次年可享有2天探亲假;以此类推,最多可享有5天探亲假;在途时间超过1天的,不计入休假时间。

三、费用报销:

1、统招大学生入职三年内可报销每年一次返家的路费(范围在工作所在地与父母所在地距离应不少于200公里),标准按公司《差旅费用报销规定》执行;

2、驻外员工每年可报销一次探亲假的路费,标准按公司《差旅费用报销规定》执行;

3、报销凭证为往返车票,区间范围限工作地至其家庭所在地,路费不可跨报销。

四、假期管理:

1、员工申请探亲假应填写《休假申请表》,按照审批权限得到批准后方可休假,请假手续不符合规定或程序不对的,将被视为旷工;

2、休假后在上班当天到同级人力资源部门办理销假手续;

3、大学生及驻外员工探亲假均须在当内休完,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4、探亲假为连续假,不得分开使用,未休假期不另外支付费用;驻外员工探亲假将不延续至驻外结束后享受;

5、探亲假为带薪假,不影响工资和绩效奖金发放;

6、各级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定期整理《驻外员工信息台账》,及时更新员工信息,并做好员工探亲假期管理。

国家规定的探亲假有几天? 篇6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注意:休探亲假的条件首先是在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

休探亲假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享受探亲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

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2、时间条件

工作满一年。

3、事由条件

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 篇7

施细则

[日期:2006-03-06] 来源:北京民政信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文号:民[1983]安56号 [1983]政干字第20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总政治部

发布日期:1983-10-

1实施日期:1983-10-1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和各直属院校政治部: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所称“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工资、地区工资补助(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地区工资性的林区津贴、矿区津贴、地区性生活补贴),不包括其它补助。未实行职务、级别工资的军队现役干部,其“原工资”应按照安置地区同类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包括标准工资、地区工资补助,不包括其它补助。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原工资”,是指退休时的工资额。 《暂行规定》第二条所称“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按满年计算,半年以上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半年的不计算。军龄计算截止时间,以办理退休手续之日为准。

第二条 《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所称“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是指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继续保留。低于《暂行规定》

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政府接收之月起补发。属于二等乙级以上残废或患二、三期矽肺病而未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的,经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按《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享受伤残退休费待遇。

第三条 符合《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需发给护理费的,应是特等残废,或一等残废中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并由师以上单位的医疗机构证明,军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护理费,离队前由军队发给,移交政府后,由安置地

区的民政部门发给。离队前不符合发护理费条件的,移交政府后,因公负伤致残或原在部队期间因战因公所致伤残或矽肺病加重,已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应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原享受护理费的标准低于《暂行规定》第二条(二)项规定标准的,按规定标准予以提高,并按上述移交政府后的报批程序办理。差额部分,一九七八年六月前退休的,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以后退休的从接收之月起执行。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而未享受的,也按同样报批程序,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

第四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一)项所称“相当奖励”是指退休干部在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以前荣立的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的功。在衡量确定其等级时,一般情况下,甲等功可按一等功计算,乙等功可按二等功计算,丙等功、中功、小功可按三等功计算。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单位,其个人不提高退休生活费。由地方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奖励的个人,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二)项所称“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地区”,是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缺氧地区,沿陆地国境线特别艰苦的县、自治县、旗境内的地区,驻岛部队按现行规定享有海岛生活补助的海岛,及当地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规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地区。所称“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中间调离上述地区的时间。凡符合此项规定条件的干部,退休时无论在何地区工作,均应按此项规定提高退休生活费。

第六条 《暂行规定》第三条亦适用于《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他们当中,符合该条提高退休生活费条件的,由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共同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从《暂行规定》公布之月起,享受提高退休生活费待遇。已按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享受“特殊贡献”待遇的,也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条件重新评定,并按上述程序报批。评定后的退休费标准低于原标准的,仍按原标准发给。此项评定工作,原部队政治机关要予以积极协助。

第七条 按《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退休干部及随迁家属的交接和安置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安置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计划方案,劳动、人事、公安、教育、商业、粮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负责地落实他们的落户、医疗、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转学等事宜。住房建成后,就地安置的,应抓紧办理交接手续;易地 安置的,待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自治区、直 辖市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行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交接。不需建房的,经军以上单位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协商同意后,由团以上单位派人(持不需建房的证明)到县以上民 政部门办理交接。

军队退休干部的档案,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关于干部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第八条 要求在城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对于就地、回本人原籍、到配偶原籍或居住地安置的,一般应予接收。对于到父母、子女(不含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居住地安置的,该地是中小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应予接收;该地是大城市(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如父母身边无直系亲属、干部未婚或干部身边无子女的,一般应予接收。

第九条 《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军队退休干部住房问题作了原则规定,现明确如下:

①建房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由建委承担。具体分工按[81]建发综字528号和计基 [1982]197号文件执行。

②住房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统建、分建、购买、自建(指回农村安置的)等多种办法解决。

③夫妻双方只给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退休,按职务高的一方分配住房;夫妻双方一方离休,一方退休,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一方退休可分配住房,职务相当或职务低的一方退休,应随离休干部居住。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以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人口较多居住拥挤的营职以下干部,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原住房。

④自愿回农村建房安置的是指本人或配偶原籍农村(含城市郊区的农村)。凡回农村安置的,须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安置地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并按国发[1982] 29号文件规定,取得批准机关发给的宅基地使用证明后,方可办理

建房手续。进住时,本人 和配偶必须将户口迁到农村。退休干部的配偶系农村户口的,应尽量回农村安置。

⑤在安置地点(指城镇)原有私房(指本人有房产权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扩建,可由本人申请,原部队团以上单位证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一部分经费和建筑材料。所拨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维修或扩建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⑥从退休干部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接到《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无正当理当不报到的,或因其他原因不进住的,其住房由民政部门安排以后退休的军队干部居住。

⑦住房建成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由民政部门管理;退休干部进住前,所需住房看管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住房。退休干部的房租费按当地机关干部住房公房的标准收缴,所需补贴,按当地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⑧已经确定接收并已拨款建房的,其安置地点原则上不再变动。

⑨《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不补发家具费。

第十条 《暂行规定》第七条所称随迁人员,应包括干部退休前途经批准随军供养的其他亲属;所称“无子女照顾的”是指无成年子女(未满十六周岁)或虽有成年子女,但因残疾等原因而不能照顾的;所称“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应当包括随迁子女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

干部退休前已随军供养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安置地区落户,并与当地城镇退伍军人一样安排工作。

对退休干部随迁的待业子女,应和城镇待业青年一样(到农村安置的优先),由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就业。

第十一条 《暂行规定》第八条所称“按当地标准供应”,是指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供应。《暂行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其粮、油标准低于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粮、油标准的,应予提高;高的可不降低。

第十二条 《暂行规定》第九条所称“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包括搬进住房前的上述费用。

第十三条 《暂行规定》第十条所称“退休当年的生活费”,是指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除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医疗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外,当年剩余月份的退休生活费和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本取暖补贴、护理费(均按安置地区规定的标准计)、福利费及残废金等,均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军队退休干部从交给政府安置后的下一年起,所需各项费用,按财政部(82)财事字第111号 文件规定办理。其中医疗费用,由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支付,超支部分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退休干部交政府安置后,应同当地国家机关中的退休干部一样,享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及安置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优待。

第十四条 《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所称“供养直系亲属”,是指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下列人员:(一)父(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母(含抚养退休干部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三)子女(含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其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含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周岁或满十六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其他必须依靠退休干部供养的无生活来源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

第十五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按《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精神,会同组织、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组织生活、医疗和物质、文化生活等各项待遇提出安排意见,报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所称“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是指《暂行规定》公布前已经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一九六六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军队退休干部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一九七五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暂行办法》办理退休的军队干部。所称“退休生活费标准”,是指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退休生活费基本部分。

第十七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中,凡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会同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按照《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和国发[1980]253号 及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1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改为离休后,由干部、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可根据《暂行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民政部、总政治部备案。

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 篇8

川大委〔2006〕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落实教育部,省、市党委和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和意见,进一步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近年来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部署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第四条 本实施办法规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履行的职责和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追究责任的制度。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都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主体,其班子中的正职领导干部(含主持班子工作副职)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从严治党、从严治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业务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相一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依靠群众,接受监督与责任追究。

第六条 学校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纪委、党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统战部、工会、校办、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及后勤管理处、监察处、审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组织部部长、纪委副书记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纪委,具体组织和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二章 责任范围

第七条 学校党委及校内各单位党委(总支)分别对学校和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学校党委书记和各单位党委(总支)书记对学校和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级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及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别对分管范围内的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党委(总支)副书记、纪委书记对分工范围内的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八条 学校及各学院(所)、各附属医院、后勤集团、科产集团和各业务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分别对学校和本单位行政序列的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行政领导班子正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级行政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及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校级行政领导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各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行政领导副职对分工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的领导责任。

第九条 学校党政机关部、处、室和工会、团委领导班子正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单位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副职根据工作分工,对分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学校党政机关部、处、室和工会、团委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单项或多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学校党政机关部、处、室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单项或多项工作的协办单位,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三章 责任内容

第十条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制定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计划,部署工作任务,分解下达责任目标,并组织实施。组织召开每年一次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完善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与创新,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法规制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按照《会计法》、“收支两条线”等财经法规法纪理财,杜绝“小金库”,防止隐瞒、截留、贪污、私分公款事件发生,严格执行基建工程、维修工程、装修工程和物资设备采购的招投标制度及有关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和反对以权谋私。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

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对上级和学校的规定,要坚决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对教职工关注的人事分配、住房租售、职称评聘、财务开支、干部选拔等热点问题,应向广大教职工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认真搞好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案件,严格依纪依法办案,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项规定”和教育部要求的“六不准”。

(六)重视学校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配好配齐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支持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每学期听取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汇报至少一次,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为其有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第十一条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根据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学校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按照责任范围,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及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

(二)调查分析研究本校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及时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汇报;

(三)领导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目标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四)负责校级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召开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五)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六)组织制订本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七)坚持廉洁自律,带头严格遵守各项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他们支持自己执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其他廉政规定,不得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为其个人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谋取其他方面的私利;

(八)党委书记对涉及本校领导干部重大案件线索的信访件要亲自阅批、督办;对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案要案查处工作要亲自部署,及时排除阻力和干扰,支持执法执纪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九)校长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贯彻执行党委的决议中,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弘扬正气,反对和制止在招生、基建、采购、医疗、职称评定、收费、社会服务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不正之风,要做到校务公开、秉公办事,依法行政。

第十二条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积极协助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学校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中要求负责的各项工作;

(二)抓好分管、协管和联系单位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干部廉洁自律;督促分管、协管和联系单位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定期听取分管、协管和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其领导班子的廉政勤政情况,并对分管、协管和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四)督促分管、协管和联系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规定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情况和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向校党委书记、校长报告;

(五)带头遵守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模范表率作用;

(六)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他们支持自己执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其他廉政规定,不得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为其个人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谋取其他方面的私利。

第十三条 学校纪委、监察处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责任:

(一)按照学校党委、行政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部署,对全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组织协调、综合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学校二级纪委进行工作指导;

(二)监督检查校内各单位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三)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搞好学校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加强党内外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教代会和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作用,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把党内外监督工作搞好;

(五)建立健全兼职纪检员、监察员队伍,及时向他们通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征求意见。

第十四条 学校机关部、处、室和工会、团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责任:

(一)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完成学校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中要求牵头和配合的各项工作;

(二)面向本单位全体职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三)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办事规章,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结果,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四)按照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根据部门职能与职责,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每年一月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书面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对本单位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报告,做好或配合做好案件查处工作。

第十五条 各学院(所)、各附属医院、后勤集团、科产集团和各业务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制定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中要求落实的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面向全体师生职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三)坚持依法依纪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及时报告本单位的违纪违法问题,做好或配合做好案件查处工作;

(五)开好每年一次的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后一周内在适当范围内通报情况;

(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或配合做好干部的考核、任用工作,如实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

(七)每学期听取同级纪委汇报工作不少于一次,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八)每年一月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书面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 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正职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责任:

(一)根据学校党委、校行政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和目标要求,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督促落实,并进行检查。每学期末书面向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情况;

(二)负责开好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管辖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苗头要及时谈话,批评帮助,督促自查自纠;

(四)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解决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处理纪委、监察处等部门转办的来信来访;

(五)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纪和不廉洁行为;

(六)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对班子成员要敢管、敢抓,发现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或廉洁自律不严的,要及时打招呼、帮助教育,防止出现不廉洁行为。

第十七条 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副职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责任:

(一)协助领导班子正职搞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二)认真参加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管辖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苗头要及时谈话,批评帮助,督促自查自纠;

(四)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纪和不廉洁行为。

第十八条

学校科级干部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的责任由所属学校中层领导班子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本实施办法的精神具体规定。

第四章 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 责任考核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校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由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委部署实施;对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由纪委、监察处在校党委领导下统一组织实施;对科级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由各隶属部(处)、各院(所)、各业务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 责任考核的内容:

(一)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情况;

(二)执行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和规定的情况;

(三)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情况;

(四)组织、领导并支持执法执纪机关或者所分管部门工作的情况;

(五)其他需要实施责任考核的事项。

第二十一条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由个人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的方法进行责任考核。民主测评包括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两种形式,必要时可以组织专门考核或者专项考核。

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一般在年终进行,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责任考核。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考核结果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责任考核达到下列标准者可评定为优秀。1.积极主动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职责; 2.全面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成绩突出; 3.分管部门和单位没有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4.率先垂范,清正廉洁;

5.民主测评合格以上票合计达到有效测评票85%以上且优秀票超过半数。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责任考核达到下列标准者可评定为合格。1.能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职责;

2.基本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成绩比较好;

3.分管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或者对一般性问题能进行及时处理或纠正;

4.能做到廉洁自律;

5.民主测评合格以上票合计达到有效测评票65%以上。

(三)党政领导干部经责任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评定为不合格。1.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职责,党风廉政建设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没有完成的;

2.所分管的部门和单位发生了重大的违法违纪案件,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损失的; 3.本人具有以权谋私行为或者不廉洁问题,造成一定影响的; 4.违反党纪政纪规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5.民主测评合格以上票合计达不到有效测评票65%的。

第二十三条 责任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公布和组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的内容以及实施办法;

(二)由责任考核对象按考核内容向所属单位的二级纪委提供情况报告和相关资料,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也可以采取述职的方式;

(三)二级纪委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和收集群众意见,校纪委根据需要可以直接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和收集群众意见;

(四)校纪委对考核对象做出综合评定;

(五)校纪委将审定意见通知考核对象;

(六)校纪委将责任考核的结果向党委报告,同时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

(七)责任考核的结果由校纪委存入干部廉政档案。

对学校科级干部的考核由各隶属部(处)、各院(所)、各业务单位参照对学校中层干部的考核程序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不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职责的行为,必须实施责任追究,并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治党治政治校、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责任追究,除根据责任考核结果进行处理和处分外,还必须对通过其他方式发现和掌握的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处分。

第二十六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组织处理;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处理方式包括: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取消评比先进和晋级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降职使用、免职。

(二)纪律处分。

1.党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2.学校行政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亦可合并使用。

第二十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评比先进和晋级资格。党政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在责任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调离工作岗位,不再担任实职领导职务。

第二十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给予取消评选先进和晋级资格、调离工作岗位的处理;问题严重的,给予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降职使用或者免职的处理: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重视,不按上级的部署、要求进行具体安排落实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和规章制度不督促落实,不组织检查和考核的;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不重视案件查处工作的,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不认真处理的,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过问、不解决,或者拖延不办,致使多次上访,受到通报批评的;

(四)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不按照规定的条件、资格、程序,或者所推荐干部有违法违纪和严重不廉洁行为的;

(五)对分管范围内的干部疏于管理和监督,致使发生严重经济问题或者其他影响恶劣事件的;

(六)不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不检查或者不纠正廉洁从政中存在的问题的;

(七)对配偶、子女管教不严,致使发生不廉洁问题,或者对其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的;

(八)不协助甚至妨碍执法执纪机关履行职责的;

(九)其他违反规定和不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和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严重事故,致使国家、集体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较大损失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造成巨大损失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三)直接管辖范围内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稳定因素或者影响学校秩序稳定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四)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提拔任用有明显违法违纪行为的干部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五)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弄虚作假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六)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七)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违反《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在基建、维修、物资采购、物业管理等招投标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损害学校和师生员工利益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八)对配偶、子女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九)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其他情形,必须给予党纪处分。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副职具有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至第(七)项情形之一,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同时,还要追究领导班子中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正职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正职领导干部受到撤职处分的,还要追究其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上级主管领导的领导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具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做出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 党政领导干部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能积极查处和及时纠正,并主动承担责任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和处分;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甚至包庇、纵容、顶着不办的,从重或者加重处理和处分。

第三十三条 实施责任追究不受领导干部职务变化的影响和任职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四条 实施责任追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办理。需要做出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负责办理;必要时,校纪委、监察处也可以直接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或者通报批评的处理。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按照干部管理职责、权限和程序,由校纪委、监察处负责办理。

由各学院、部、处对管辖范围内的人员做出的处理,应及时将处理结果抄送校纪委、监察处及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考核的结果,或者根据通过其他方式发现和掌握的问题,对需要实施责任追究的事项,应及时交校纪委、监察处办理和移交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校纪委、监察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上一篇:马英九2012新年致辞下一篇:改写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