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狼和鹿》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精选4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准备、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狼(谈谈你对它的印象。凶残的狼恨之入骨)板书:鹿 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2.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小结过渡:对于同一种动物,可能有的喜爱有的讨厌,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鹿还是狼,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品性,但它们都是生命,所以都应该得到尊重。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检查自学。
1.检查词语。本文二类字特别多,要读准。教 学 过 程
多音字:泊 提 倒 只 着 难写字: 凯 染 葱 2.读懂每一节写了什么。
a鹿在森林中嬉戏,但要提防狼的暗算。b人们恨狼杀狼。
c鹿群大量繁殖,森林和鹿群都遭了殃。
d人们终于明白了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鹿是毁灭自己和森林的“祸首”。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出示词语,检查朗读,说说主要内容。森林 葱绿 提防 捕杀 哀嚎 王国 消退 蔓延 灾难 降临 功臣 祸首)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 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便想,把一个个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情景,感受才会更加真切!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点拨: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
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第三节,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3.指名交流,齐读感受鹿的变化。
四、对照感悟。
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点拨: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祸首”了呢? 点拨: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是狼?是鹿?不,是人类!
4.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 小组练习,指名劝说。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先听到的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正如同学们所说: 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师:尽管人们如此不断地大声疾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则事例,然后谈谈的感想。
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附阅读资料:
宠物兔撒野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因
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一个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luǒ)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ò)大。树木变成了一栋(dònɡ)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páo)哮(xiào)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六、作业设计。
1.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2.多音字组词。
dī()dǎo()pō()提 tí()倒 dào()泊 bó()
七、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8、狼和鹿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
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泼
美丽
嬉戏
祸首
狼被捕杀
森林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
疾病象„.游荡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断句,然后根据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至四自然段。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指导书写“格、略、侵、仗、伤”。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准备:词板、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请看——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罗伯特
2.谁愿意来读一下这段名言?你知道老师送这份礼物的用意吗? 指名回答。
相信你们通过学习课文《第八次》以后对这段名言会有更深刻的理解。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围绕课题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读书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2.老师觉得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词比较难读,但是我相信不会难倒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谁来试试?你觉得哪个词读得最棒就清楚响亮地读一读。
3.出示:打仗、并不灰心、招集、侵略、磨坊、苏格兰 4.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读了课文,你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板书:布鲁斯)2.前面七次发生了什么?自由读一、二自然段。
指名回答。(一连打了七次败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他没有信心了)板书:
几乎失去了信心 3.从 哪儿看出他没有信心?(不断 唉声叹气)
在位置上表演一下“不断唉声叹气”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4.布鲁斯是完全没有信心了吗?从哪儿看出呢?
5.现在谁能通过朗读把布鲁斯王子心里几乎失去信心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了信心,后来他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你们自由读3、4自然段。
指名回答,谁来说说?
2.你从那儿感受到?(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3.指导朗读,注意,这是布鲁斯在看了蜘蛛织网后感动极了的情况下高喊出来的,再来读一读? 4.你现在体会得真好!谁再来读读看。
5.布鲁斯的信心又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老师?(投影图片)(1)布鲁斯看着蜘蛛结网的情景,什么地方让他感动极了,用文中的话说说。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于是他想到干第八次!谁来把这份感动读出来?指名读,相互评,(2)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好不好?请大家给我点鼓励吧!(放配音,师读)(3)那我们一起来读,好吗?(放配音)
6.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你们也已经被蜘蛛结网的情景感动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布鲁斯也感动了。接读第4自然段。
7.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四、指导写字。1.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出示:格、略、侵、仗、伤
2.谁来读一下,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谁能给他们找个朋友? 4.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 5.描红。
板书:
前七次
第八次
布鲁斯
几乎失去信心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有条理的复述谈迁写成《囯榷》的艰辛历程。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学生由题质疑,如:是谁遭遇了厄运呢?遭遇了怎样的厄运?为什么说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谁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奋斗 鸿篇巨制 意想不到 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挣脱 决心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诞生 名垂青史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4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复述课文.谈迁写成《国榷》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把这个过程比较详细的说出来吗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1)说说第1、2、3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2)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3)读了,说了谈迁写《国榷》的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作业设计: 1.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内容的联系。2.搜集和谈迁写《国榷》类似的事例。
第二课时
一、围绕“厄运”,体会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师:谁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史学家谈迁,走进语言文字来了解他。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喜悦
1.有这样一句话,幸福都是相似的,但不幸却各不相同。那么对于史学家谈迁来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么呢?(划出文中有关语句)。
2.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为什么说是致命的打击?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对厄运有更深的理解。圈点勾划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3.组织交流 师:谁来谈一谈?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指名读这句话。
师:谁还关注到了这句话。
师:这句话中,有一组数字,你能从这些数字读懂什么?
“20多年”,可见谈迁坚持不懈; “6次修改”,可见谈迁精益求精; “50多岁”,可见《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心血;“400多万字”,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4.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带着你的这些理解,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5.你还关注到了那句话?
二、品读“痛失书稿”,体会悲痛与坚强
过渡:谈迁为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囯榷》,从青年写到老年,从满头的青丝写到两鬓的白发,为写《囯榷》,他家徒四壁;为写《囯榷》,他染了一身的重病,可以说这部囯榷就是谈迁用生命换来的。然而,一个小偷在一夜之间偷走了所有的书稿。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你,你心情会怎样?(生谈)
师: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那这句话该怎样读呢?指名读。
师:是啊!眼泪在不停地流淌,心在不断地滴血。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这种痛刻骨铭心。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老师听出了谈迁内心的痛苦。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很多人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但„„齐读。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400多万字的史书,从头撰写,谈何容易!是什么给了他如此的力量?(他的信念)
齐读课题
三、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师:过渡:从头再来,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走近这位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1.默读第三自然段,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边读边想象(用“——”划出打动你的画面)(前面同学们学得都非常的投入,我们就是要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2.组织交流
师:哪幅画面深深地感动着你?
针对学生回答 做出评价。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有关句子。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读:这就是谈迁,为了囯榷谈迁背井离乡,来到北京都城郊外,白天--------夜晚------为了《囯榷》谈迁离妻别子,孤身一人,白天--------夜晚------为了《囯榷》谈迁与命运抗争和时间赛跑,白天---------夜晚----师:春去春又回,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囯榷》诞生了,这就是谈迁耗尽一生著成的鸿篇巨制,这部书记载了从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福王政权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史学家认为这是现存第一部最完整的编年体明史,史料价值很高,是一部“可以信今而传后”的著作。
四、走出谈迁,读出对人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谈迁的故事读完了,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谈迁留给后人的只是这部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吗?他还留给我们什么?
师:谈迁用他毕生的行动告诉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蒋光宇
1.(出示上面对话)
齐读。这是作者蒋光宇读了这个故事留下的一句话。
2.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这么两句话,信念是火,点燃生命之灯;信念是灯,照亮希望之光。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留下了什么呢?请你写一句话,别忘了署上你的大名。
总结: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是锦绣鲜花,一帆风顺,当你面对失败时,当你承受痛苦时,请想一想谈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读这句话,读出对史学家谈迁的敬仰,同时也让这句话激励着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五、推荐阅读、布置作业
1.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相信对你的人生会有所启示。
【语文:第六单元《狼和鹿》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推荐阅读: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07-03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春联》2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06-0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7-17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06-08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9-22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B(鄂教版)10-22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6-15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06-1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苏教版12-18
小学四年级语文《狼和鹿》 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