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精选6篇)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篇1

提纲

1.刑事行政风险

2.税务管理风险

3.经营管理风险

4.行动“营改增”

营业税管理模式分析

物资采购的四流合一

如何防范税收法律风险

项目部采购、收货收票、总部清缴

发票管理

双包项目合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流程

预算定额驱动

企业定额驱动

营改增后工程造价计算之难,不在计算上,而在如何预计与把握能掰去多少可抵扣进项税金。形像说就是:“采购时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取得什么样的发票”。

工程造价,就是在人、材、机成本的基础上,加成管理费与利润,最后再加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中人材机成本是行业标准、市场行情与个人经验的综合,管理费、利润率、风险金是内心的期望。而营业税金呢?“3.41%“!哪怕很多人并不知道这3.41%是怎么来的。

所以,营改增之前,一位资深的项目经理,可以非常确切地在心中估出一个简单项目的造价。比如:一个土方工程,工作量有100方,人、材、机的成本分别是50,20,10。那么,成本就是8,000元。加上30%的管理费和20%的利润,不考虑风险因素,合计就是12,000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12,000×3.41%=409.5元

所以,最终得出的工程造价就是12,409.5元。

不论是甲方还是各投标方,都可以按自己对工作量、成本、管理费率、利润率的认识,来形成自己的工程造价。

营改增后,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根本原因在于,增值税是“价外税”,税在价外,要想形成一个正确的造价,必须首先把“可抵扣的增值税”从价格之中给“掰”出来。

住建部办公厅赶在财税36号文之前,发出了关于调整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文),这个以办公厅而非部的名义发的通知,对工程造价进行了一个非常笼统的指导,大概说来分为三步:

① 先计算出不含可抵扣增值税的成本

② 再在其基础上,加上管理费和利润等标高金

③ 再乘以111%

于是就得出了整个工程在增值税环境之下的造价。顺便可以看到,在住建部办公厅看来,未来的工程造价,都是含可抵扣增值税的含税价。

这个方法近乎于纸上谈兵,因为“可抵扣的增值税”到底是多少呢?这可不是一个眉头一皱,就能算出来的东西。

以上例那位项目经理来说,8,000元的人材机成本中,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到底有多少呢?问谁都不可能问出个名堂,一切只能自己“估计”,问题是,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一番,简直是估无可估的。

以商混为例,市面上有按3%开票的,也有按17%开票的,不开票的我们就不讨论了。从不同人手上买,掰出来的可抵扣增值税就不同。大体说来,对于采购方而言,考虑到城建与教附的因素,报价10,000开17%专票,与报价8,660开3%专票,其成本几乎一致。

但增值税并非取得专用发票就能抵扣,还必须要考虑到进项抵扣对资金流与发票流的要求,这些显然都对项目经理们的知识面形成了新考验。

为迎接营改增,项目经理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听说要开专票,供应商一般都会要求“涨价”,假定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项目经理们发现,上例中的人材机成本变成了8,500元,再加上总计50%的标高金,含税造价就成为了:8,500×150%=12,750元。

同时,项目经理还必须估计到,可以取得的那一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税额”一栏加在一起的合计数是多少。例如是300元,掰掉它,税前成本就出来了:12,750元-300元=12,450元。

现在还应该尽量把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算一算,假定税率为10%,则本项目导致的附加税可以表示为一个方程

((12,450+附加税)×11%-300)×10%=附加税

解这个方程得用到小学四年级的知识,附加税=108元。

于是,最终工程造价出来了:

工程造价=(12,450+108)×(1+11%)=13,939元。

难吧?

营改增后工程造价计算之难,不在计算上,而在如何预计与把握能掰去多少可抵扣进项税金。形像说就是:“采购时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取得什么样的发票”。

营改增后,水泥、砂石、钢筋、机械的价格肯定会变化,营改增后,能取得多少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肯定充满着变数。于是,以什么价格去招标?以什么价格去投标?这就要大家——建材商、建筑商、甲方——一齐摸石头过河了。

总公司会计们则站在河边看着他们摸石头,尤其对项目上专用发票的取得非常关注,甚至会出台种种制度强迫项目上采购时必须取得专用发票,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生意的事得交给生意人,财务部要做好的,是正确的管控。

建设工程51个施工索赔机会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环境恶劣,投标报价一压再压,很多项目已然无利润可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够抓住索赔机会点,非常重要!否则将陷入进一步亏损的境地,因为每个索赔机会点同时也是施工成本潜在增加点.为此,我们盘点了51个施工索赔机会点,供大家参考。

一、业主的行为潜在着索赔机会

1、因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中的错误、漏项或与实际不符,造成中标施工后突破原标价或合同包价造成的经济损失;

2、业主未按合同规定交付施工场地;

3、业主未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土地征用、青苗树木补偿、房屋拆迁、清除地面、架空和地下障碍等工作。导致施工场地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施工条件;

4、业主未按合同规定将施工所需水、电、电讯线路从施工场地外部接至约定地点,或虽接至约定地点但没有保证施工期间的需要;

5、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开通施工场地与城乡公共道路的通道或施工场地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没有满足施工运输的需要、没有保证施工期间的畅通;

6、业主没有按合同的约定及时向承包商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网线路资料,或者提供的数据不符合真实准确的要求;

7、业主末及时办理施工所需各种证件、批文和临时用地、占道及铁路专用线的申报批准手续而影响施工;

8、业主未及时将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以书面形式交给承包商;

9、业主未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和承包商进行图纸会审,末及时向承包商进行设计交谈;

10、业主没有妥善协调处理好施工现场周围地下管线和邻接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而影响施工顺利进行;

11、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供应由业主提供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

12、业主拖延承担合同规定的责任,如拖延图纸的批准、拖延隐蔽工程的验收、拖延对承包商所提问题进行答复等,造成施工延误;

13、业主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支付工程款;

14、业主要求赶工;

15、业主提前占用部分永久工程;

16、因业主中途变更建设计划,如工程停建、缓建造成施工力量大运迁、构件物质积压倒运、人员机械窝工、合同工期延长、工程维护保管和现场值勤警卫工作增加、临建设施和用料摊销量加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17、因业主供料无质量证明,委托承包商代为检验,或按业主要求对已有合格证明的材料构件、已检查合格的隐蔽工程进行复验所发生的费用;

18、因业主所供材料亏方、亏吨、亏量或设计模数不符合定点厂家定型产品的几何尺寸,导致施工超耗而增加的量差损失;

19、因业主供应的材料、设备未按合约规定地点堆放的倒运费用或业主供货到现场、由承包商代为卸车堆放所发生的人工和机械台班费。

二、业主代表的行为潜在索培机会

20、业主代表委派的具体管理人员没有按合同规定提前通知承包商,对施工造成影响;

21、业主代表发出的指令、通知有误;

22、业主代表未按合同规定及时向承包商提供指令、批准、图纸或未履行其他义务;

23、业主代表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进行不合理干预;

24、业主代表对工程苛刻检查、对同一部位的反复检查、使用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检查标准进行检查、过分频繁的检查、故意不及时检查。

三、设计变更潜在着索赔机会

25、因设计漏项或变更而造成人力、物资和资金的损失和停工待图、工期延误、返修加固、构件物资积压、改换代用以及连带发生的其他损失;

26、因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探报与实际不符而影响施工所造成的损失;

27、按图施工后发现设计错误或缺陷,经业主同意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技术处理所增加的额外费用;

28、设计驻工地代表在现场临时决定,但无正式书面手续的某些材料代用,局部修改或其他有关工程的随机处理事宜所增加的额外费用;

29、新型、特种材料和新型特种结构的试制、试验所增加的费用;

30、施工说明等表达不严明,对设备、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表示不清楚或工程量错误等诸多方面的遗漏和缺陷。

四、合同文件的缺陷潜在自索赔机会

31、合同条款规定用语含糊、不够准确;

32、合同条款存在着漏洞,对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未做预料和规定,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条款;

33、合同条款之间存在矛盾;

34、双方的某些条款中隐含着较大风险,对单方面要求过于苛刻,约束不平衡,甚至发现某些条文是一种圈套。

五、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法的变化潜在着索赔机会

35、加速施工引起劳动力资源、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的增加以及各工种交叉干扰增大工作量等额外增加的费用;

36、因场地狭窄、以致场内运输运距增加所发生的超运距费用;

37、因在特殊环境中或恶劣条件下施工发生的降效损失和增加的安全防护。劳动保建等费用;

38、在执行经甲方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时,因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引起施工方法的变化所增加的费用。

六、国家政策法规的变更潜在着索赔机会

39、每季度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价格的变化; 40、国家调整关于建设银行贷款利率的规定;

41、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在工程中停止使用某种设备、材料的通知;

42、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在工程中推广某些设备、施工技术的规定;

43、国家对某种设备、建筑材料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的规定;

44、在一种外资或中外合资工程项目中货币贬值也有可能导致索赔。

七、不可抗力事件潜在着索赔机会

45、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

46、因社会**、**引起的损失;

47、因物价大幅度上涨,造成材料价格、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而增加的费用。

八、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潜在着索赔机会

48、因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董、古建筑基础和结构、化石、钱币等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所发生的保护等费用;

49、异常恶劣气候条件造成已完工程损坏或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时的处置费、重新施工费。

九、分包商违约潜在着索赔机会

50、甲方指定的分包商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进度延误等违约情况;

51、多承包商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干扰引起工效降低所发生的额外支出。

营改增后符合投标报价

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营改增”后资质的管理、内部投标成本测算、销项税的估算、合同谈判和审核等工作,同时关注有关部门对工程造价修改的相关信息,积极应对营改增对投标报价的影响。

营改增对投标报价的影响

按“营改增”后新的定额造价体系没有建立。目前,住建部虽然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只是原则上做出了“价税分离”的规定,行业定额和地区定额还没有依据新的造价体系编制出“营改增”后的新定额,投标只能估算,影响投标报价。

实施主体与纳税主体不一致。建筑企业承揽工程项目,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和资质要求,通常以企业集团资质中标的项目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施工通常由法人子公司所属项目部负责实施。一般均以中标单位名义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并向业主开具发票;但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等均在实际施工单位发生,这种情况将造成建筑业“营改增”后工程实施主体与纳税主体不一致问题,即销项税在中标单位而进项税在实际施工单位,进项税和销项税不属于同一纳税主体,从而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无法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增值税税负增大。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之间一般不签订工程承包或分包合同,而依据内部任务分劈文件或授权文件明确双方的经济关系及职责,双方并无合同关系,内部总分包之间不开具发票。在建筑业“营改增”后,由于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将无法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实现进项税抵扣。

转包、提点大包、挂靠等无法生存。在全额转包或提点大包的情况下,发包人因无法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导致税负增加,增加幅度甚至超过收取的管理费或利润,从而使利润大额缩水,甚至出现亏损。另一种情况,如果协议签订的是发包方提取的管理费比例不含税,意味着所有税负由转包方承担,转包方可能会去取得抵扣发票,也可能以降低采购价格来补偿增加的税负,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转包方的预期收益将会因此降低,直接导致偷工减料等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发生。

挂靠项目实施时,为降低采购成本,挂靠单位购买材料往往不要发票,被挂靠单位就不能获得进项抵扣发票,税负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供应商往往会趁机加价,挂靠方利润又将大幅减少,直接导致偷工减料等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发生。为降低税负,部分挂靠方铤而走险,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可抵扣发票,但因缺乏真实的交易行为,有骗税嫌疑,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其后果将难以估计。以上在“营改增”后都不能操作,转包、提点大包、挂靠等方式将不能生存。

营改增后投标报价的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市场经营部门应对业主身份梳理和业主信息管理,建立增值税测算模型,调整工程概预算,确定谈判价格区间,根据不同类型业主制定不同的定价原则和谈判策略,与法律部门修订承包合同模板,并负责修订经营开发相关管理制度。投标报价

做好新项目投标的成本测算、报价、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控和应对。“营改增”实施后,业主招投标的规则将发生相应变化,企业的经营思维、经营模式需要按增值税下报价。施工企业要组织对现有的施工项目进行详细梳理,统计整理项目类型、行业性质、业主身份、完工情况、验工结算、资金拨付、供应商身份等项目信息,掌握施工许可证及施工合同签订情况,摸清业主对增值税发票的倾向性要求。

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质、投标模式等标前税收筹划工作,合理使用企业资质,采取最优的投标模式,优化投标组合;

  二要尽量规避甲供工程项目模式,防止企业劳务化; 三要建立新项目报价测算模型,确定投标报价方案。

企业应跟踪研究住建部和有关部委即将出台的计价调整办法,拟定企业的工程造价、市场报价体系和策略,积极适应含税价模式的调整变化,与市场规则紧密对接。营改增后一段时期内没有相关的定额,企业应根据一些企业模拟后的测算成果进行报价,测算进项税的比例,计算不含税造价,估算应交增值税金额,测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征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相应计价依据按上述方法调整。

管理好资质

施工单位应对现有的资质管理办法进行认真梳理,结合“营改增”后对企业资质管理产生的影响,修改完善资质管理办法。尽可能减少集团内资质共享,企业应尽量使用自己的资质投标,同时限制将自己的资质共享给其他单位,严禁企业向无资质(个人)、系统外部挂靠单位出借资质;严禁将工程项目提点大包或非法转包。做好合同谈判

一是加强合同谈判,制定不同的谈判策略。施工单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业主制定不同的价格谈判策略,争取最大程度将增值税税负转移给业主。最大限度消除“甲供材”不利影响。在投标阶段,企业经营部门应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协商,并做好各种解释工作,改“甲供材”为“甲控材”,或者尽量降低“甲供材”比例,最大限度降低“营改增”后由于“甲供材”问题对企业所带来的营业规模急剧下降等不利影响。

二是注重审核合同,防止造价风险。首先是合同总价格,应分为不含税造价,税金和含税造价;第二是变更索赔补差中要除造价外还要计算销项税,老项目要按3%,新项目按11%;第三业主计价时按计价金额开发票,还是按扣除质保金后的金额开发票,若按计工时金额开发票,会造成未收到款企业垫付扣质保金对应的销进税,如计价100万元,扣5%质保金5万元,实际收到现金95万元,若按100万元开发票,企业按100万元计算销项税11万元,企业要垫付销项税(11-10.45)0.55万元,若按95万元开发票,企业按95万元计算销项税只有10.45万元;第四奖励款,合同一般约定由于企业提前竣工或工程质量优良等,业主给施工企业一定的奖励,奖励款应理解为含税价;第五合同中要约定业主给施工企业有预付款时应明确开发票的要求。

5月1日降至,“营改增”的实施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建企还是房企都在积极制定出应对营改增方案,并不断进行方案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营改增的实施。而且此次“营改增”对工程造价也将产生全面又深刻的影响。

“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造价九大变革

一、营改增将冲击原有造价模式

营改增不只是税制的变化,可能不亚于1994年的那一场分税制改革。根据之前的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大幅增加。营业税是价内税,全额征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差额征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其税负理论上应由消费者承担,它完全颠覆了原来建筑产品的造价构成。不仅对建企自身产生影响,而且通过企业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影响。“营改增”将冲击原有造价模式,解构目前的造价体系,其课税对象、计税方式以及计税依据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工程计价规则、计价依据、造价信息、合约规划等都发生深刻的变革。

二、营改增的核心是抵扣链打通 根据理论测算,营改增减轻税负83%;而根据实际测算,增加税负93%,折合营业税率5.8%,原来建筑业营业税3%。有的明赚实亏,有的明亏实赚,这完全取决于有多少可抵扣的进项税。营改增的核心是抵扣链条打通,环环相扣,层层抵销。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有的可抵扣,有的不能抵扣;有的抵扣多,有的抵扣少;有的是一般纳税人,有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年应税销售额标准小于500万及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但一般纳税人通常不能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或转换的流程复杂。

三、营改增的计价规则是“价税分离”

因税率不同,可抵扣规则也不同,定价、组价、计价、报价和造价就变得异常繁琐。既然如此,营改增下的计价规则应该“价税分离”,全部采用“裸价”,人工、材料、机械等全部“价税分离”,信息价和市场价采集与发布都要“价税分离”,还须考虑市场价格上行因素,重构计价体系。新计价体系会更加严谨,更加精细,更加复杂。在计算所有费用时都要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情况变得异常复杂。计价时都先了解供应商的纳税类型,都要对销售价格进行价税分离和销售不含税价格与销售含税价格进行换算,这让人崩溃。营改增是民之所恶还是所好?民之恶则去之,民之所好则给之,而不能反其道行之。

四、只有当进项税率大于8%,建企的税负才减轻

建筑业是房地产业最主要的上游供应商,它获得的抵扣相比下游的房地产企业要少。原营业税制下的建企税负=(结算工程造价-分包造价)×3%,各项费用均为含税价格。(其他附加税率不变)增值税制下的建企增值税税负率=(不含税收入-进项税额)÷不含税收入,只有当进项税额率>8%,增值税制的企业税负率小于原营业税率3%。但取得进项税额率>8%谈何容易。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销售额不含税。建企的进项税额包括大宗材料和分包商。大宗材料如果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可抵扣;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3%,不得抵扣。分包商如果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1%,可抵扣;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3%,不得抵扣。

五、如何处理营改增后的“甲供”与“专业分包”

在原有的税制下,大宗材料“甲供”是双刃剑,并不一定有利于甲方或乙方,对甲乙双方都是利弊相当,因为不存在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营改增后,谁采购进货谁就能获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所以,它就是利益,寸土必争。大宗材料如果是甲供,建设单位可以享受抵扣此进项税,而承包商失去这块利益。所以,以后承包合同对甲供必然成为博弈的焦点。如果钢筋和混凝土甲供,建企几乎没有什么进项税可抵。

至于专业分包,几乎就是腐败的产物,就是建设单位的利益平衡,那是行业内通行做法,建企是很无奈的。根据现在的承发包模式,工程肢解,造价也被肢解。说是总承包,实际只做毛坏,其他一般均采用专业分包形式,甚至土建的桩基工程、土方工程、门窗工程、防水工程、保温工程、外墙涂料或面饰工程、金属栏杆等均分包,这样,建企可抵扣的进项税没多少,而房企的可抵扣的进项税很多。营改增后,因涉及抵扣进项税,所以,专业分包这些潜规则将改写或重新约定总包费率。

六、营改增人工费如何处理

分包商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区别太大了。由于建筑行业的劳务分包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抵扣,而工程造价中人工成本又是大头,占总造价约30%。销项税交了很多,高达11%,但进项税抵扣得很少甚至没有。如果不计进项税额,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即使计入进项税额,由于取得进项税抵扣凭证难度大,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有限。

七、营改增合同如何签订

由于建筑业普遍存在挂靠、资质共享、转包、分包等形式,营业税制下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然而,营改增后问题就就来了。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进销项税无法匹配,无法抵扣进项税。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之间无合同关系,无法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不能实现分包成本进项税抵扣,影响进项税抵扣。内部总分包之间不开具发票,总包方无法抵扣分包成本的进项税。物资、设备机械大多采用集团集中采购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合同签订方与实际适用方名称不一致,无法实现进项税额抵扣。需要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统谈、分签、分付,才能抵扣。

八、营改增存在大量无法抵扣

项目零工的人工成本和建企员工的人工成本难以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为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必须全部外包,且外包单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施工用的很多二三类材料(零星材料和初级材料如沙、石等),因供料渠道多为小规模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户,通常只有普通发票甚至只能开具收据,难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工程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和外租机械设备一般都开具普通服务业发票。BT、BOT项目通常需垫付资金,且资金回收期长,其利息费用巨大,也无法抵扣。甲供、甲控材料建企无法抵扣。施工生产用临时房屋、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

九、营改增造价人员应提高定价能力

如果建企不熟悉营改增的规则,不打破思维定势,不调整投标策略,不根据新税制进行合约规划,不争取到更多的可抵扣进项税,不增强建企的定价、报价和谈价能力,就会蚕食建企本就微薄的利润。我国现行建筑计价模式由于存在“政府定价”“信息价”等非完全市场经济因素,因而存在着政策制度和实际操作上的矛盾。面对如此情景,在5月1日将至之际,建筑工程造价企业为了更好应对“营改增”,造价人员就需提高自身定价能力。

营改增后发票使用、固定资产和小额材料抵扣等问题解答

问题一:固定资产抵扣时间与如何抵扣?

答:1994年之前叫做产品税,不叫增值税,增值税来自于法国,1994年,中国,朱镕基改革是成功的,1994年开始,中国实行的增值税叫做生产系增值税,生产系增值税是不允许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的,1994年到2008年的12月31号,执行的是生产系增值税,任何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不可以抵扣进项税,但是2009年1月1日到现在,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所谓的消费型是指启用一些企业购买动产固定资产含有的17%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因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的金融危机,所以从2009年开始,增值税改革叫做扩围改革,这次是叫做第二次扩围改革。

所以到目前为止,企业购买的动产固定资产含的17%的进项税可以抵扣,所以营改增以后,施工企业购买的挖土机、打钻机、升降机这些设备也可以抵扣17%,但是又一次改革,从2016年5月1日开始,企业新购买的不动产的进项税金分两年抵扣,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比如房地产开发公司卖给我们的房子,5月1日卖的1110万,就有110万的增值税,这110万是分两年抵扣的,第一年乘以60%,第二年乘以40%,抵扣不完,往后慢慢抵,但是这样只限于5月1日新购买的不动产,自己新建的不动产,可是5月1日之前,房地产企业开发完毕的楼盘没有销售完毕,5月1日以后销售的叫做去库存,税法规定,房地产开发公司一定选择简易计税,按5%算税,因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抵扣的,所以,开给我们的发票,5月1日以后,从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营改增之前已开发完毕的房屋只能抵扣5%,5%的进项税分两年抵扣,第一年乘以60%,第二年乘以40%。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动产的当年买来,有发票的当年可以全部抵扣,不动产的是分两年抵扣。所以以后建筑公司要做办公楼,就可以先做办公楼,投入使用以后,再分两年抵扣。但是,营改增以后,如果要办公维修,办公维修要有维修成本,如果维修价值超过了整栋楼在会计上入账价值50%以上的话,要分两年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如果我们的装修成本没有超过50%,当年全部一次性抵扣。

问题二:只有进项发票,短时间内确定不了收入,无法开销项发票,这段时间,进项发票使用技巧?

答:只有进项没有销项,增值税专票开过来以后一定要在180天内去认证的,当月认证、当月抵扣,先认证后抵扣,当月认证、当月抵扣,抵扣不完做留底,以后慢慢抵扣。

问题三:园林绿化工程苗木公司没有发票,如何计成本?交企业所得税? 答:苗圃本身是免增值税的,所以苗圃公司卖苗圃免增值税,但是营改增以后,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去买苗圃来栽树,结果对方是免税的,但是税法规定,苗圃是列为农产品系列,所以营改增以后,购买的苗圃直接按购买价乘以13%抵扣销项税,所以苗圃营改增以后是按农产品来抵税的,抵扣13%,有的苗圃公司没有发票,要去当地国税局开购买农产品收购凭证,把收购凭证开给农民。

问题四:租赁大型机械设备,取得的租赁发票能否抵扣?

答:可以抵扣,能抵扣17%,因为农资租赁公司早在2013年8月13号列为营改增,动产租赁交17%,不动产租赁交11%,所以租的大型机械设备,付的租金要让他开专票过来,可以抵扣17%。

问题五:向供应商购买小额材料,如何处理取得的专票才能抵扣?

答:向供应商买小额材料,专票按税法来讲,票款一致,不能用现金,要公对公转账结算。营改增之前好多施工企业从公司买辅料,钱是汇给公司的法人代表,票款是分流。营改增以后,这种行为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必须要把钱付给公司,要票款一致。但是,一般小规模供应商可能开不了那样的票,在这种情况下,按国家规定,小规模供应商没有资格开专票,只能去税务局买普票,所以要开只能去当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票给施工企业,只能抵扣3%。

还有一个常识,个人卖东西给你,个人只能去税务局代开普票,不能代开专票。所以工地上有很多是租个人的设备,工地上的挖土机、升降机是个人的,如果租个人的,就只能去税务局代开增值税普票,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个人卖砂石料抵扣不了,个人卖的价格要比别人更低才合算。

问题六:分包合同5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并施工,但是没有去建委备案,5月1日以后可以选择简易计税吗,项目在外县市。

答:分包人不需要备案,合同是5月1日之前和业主签的合同,有工程施工许可证,这就是老项目。作为分包人要选择简易计税要看是不是所由清包工,要看是不是纯劳务,还是有部分辅料,所以清包工合同就可以选择简易增收。

问题七:施工许可证未下来之前,建筑承包合同已经签了,5月1日后,选择简易计税还是一般计税?

答:分三种情况,1)主体工程尚未动工;2)主体工程已经完成;3)介于两者之间。第三类老项目通过计算,也不需要那么麻烦,直接用简易计税。所以看企业本身可以选择简易计税,下午谈到基础设施项目,根本没有什么抵扣的,所以就选择简易计税,但是要去税务局备案。

问题八:增值税是否必须每月都申报?增值税怎样抵扣企业所得税?

答:增值税必须每月申报。增值税有一个180天的认证期,比如说拿一张发票,上面是5月1日开给施工企业的,超过了180天到11月1日,如果没有去认证,就不能抵扣,出现这种情况,就把这笔增值税放到成本里,以后的企业所得税去做抵扣。比如说1170万,拿来做专票,170万可以抵扣,如果超过了180天以后没有去认证,这170万就不能抵扣增值税了,财务上这170万就要进成本,所以采购成本就是1170万,以后企业所得税减去1170万就减掉了。如果180天内认证了,抵扣170,成本就是1000万,以后企业所得税只能扣除1000万。

问题九:如果施工企业在某一个项目中选择简易计税,有利于清包或者业主原料甲供,但是公司全面项目中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是如此吗?一旦选择简易计税将36月不能更改。答:施工企业选择一般计税还是简易计税是专门针对项目来讲的,不是针对企业来讲的,所以谈到上海有一个错误行为,肖博士的一个学生在央企上海分公司去办理时,税务局说,一旦选择简易计税,所有项目都是简易计税,连新项目也是简易计税,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施工企业只限三种,甲供材项目、清包工项目和老项目,针对这个项目本身,选择简易计税还是一般计税,选择了简易计税以后,这个项目三年以内不能更改,直到完工为止。但是别的项目还是可以选择一般计税的。不过简易计税有一个工控的进项税要分配,不能抵扣。

问题十:执行税务机关是否可以一个项目采用一般纳税,老项目采用小规模简易计税,人工多的项目如水利怎样选择,人工费怎样抵扣?

答:像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的成本中人工费较多,这里含的人工费将超过50%,材料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对这类企业来讲,营改增以后的新项目正常是要选择一般计税。除非是小规模企业,但是修路的都是几千万上亿的项目,肯定是一般纳税人,所以这一块和营改增之前相比,抵扣就很少。人工费只能抵扣3%,材料费虽然可以抵扣17%,但是材料费不多,所以对于这类企业来讲,管理不好税负可能将会增加,所以只有走建筑劳务分包才合算,不能走工资表。很多人走工资条,全是人工费就没有抵扣的,税负就会更重。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篇2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营改增,扩围,投入产出表

增值税“扩围”自2012年1月1日首先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 此次改革采用分步式, 目前试点范围在地域上已扩大至全国, 在行业上也全部覆盖。投入产出表综合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包含各行业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 便于测算“扩围”行业的税负, 将投入产出表与增值税“扩围”效应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对增值税“扩围”效应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回顾范围

国外学者较早就有运用投入产出表研究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多,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运用投入产出表研究税收政策对经济影响的相关文献。文献回顾的时间范围界定在1994年以后至今, 文献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后。

二、文献述评

截止目前, 国内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增值税“扩围”的文献屈指可数, 已有文献主要是利用《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扩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扩围”对不同行业税负的影响。除此之外, 还涉及增值税税率选择、“扩围”方案选择、价格影响等问题。

(一) 增值税“扩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述评

就已有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本次税制改革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文献来看, 基本上都是基于全国角度, 利用各省 (市) 投入产出表分析增值税“扩围”对各个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很少。

胡怡建和李天祥 (2011) 利用2007年全国的投入产出表, 分别按照10%、13%和17%三种税率测算了建筑业、邮政业、金融业和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在不同税率下征收的增值税, 与原来征收的营业税相比较, 分析了这些行业实施“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研究表明上述行业实施“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增值税的税率, 税率设置为13%时财政收入减少, 17%时财政收入增加。该研究虽然设计了三档税率, 但在某一档税率下不同行业没有再区分, 所有行业采用同一个税率进行测算, 与已实施的试点方案相比显然不够科学, 但该文献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税收政策的影响研究方法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冼彬璋、雷根强 (2012) 主要选择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设计了六个不同的改革方案, 利用全国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中国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测算了不同的改革方案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 行业、税率、行业增值率、出口比例等因素都会影响财政收入。从行业来看, 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从税率来看, 采用的增值税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税收收入, 税率提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相反, 税率降低会减少财政收入。该研究成果没有考虑税收征管能力、纳税遵从度等,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税收收入。

(二) 增值税“扩围”对行业税负的影响研究述评

已有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增值税“扩围”影响的文献, 对税负影响分析的相对较多, 既有对全部“扩围”行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也有针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具体行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1. 对行业税负整体情况的研究

姜明耀 (2011) 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了“营改增”对行业税负的影响, 他选择了90个工业行业和23个服务行业, 分别用10%、13%、15%和17%四个税率模拟测算了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各个行业的税负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 在各种税率下所有工业行业税负均下降, 服务行业税负明显加重, 且服务行业的税负变化要大于工业企业。潘文轩 (2012) 利用2007年全国的投入产出表, 分别测算了原来缴纳增值税的行业和缴纳营业税的行业税负变动, 研究表明:原来缴纳增值税的行业税收负担有一定的下降,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税负下降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业的服务中投入比率, 二者的相关程度高达94%;原来缴纳营业税的行业, 在部分扩围的情况下税负有增有减, 在全面扩围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行业税负下降。

2. 对具体行业税负情况的研究

潘文轩 (2012) 研究分析了“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变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租赁行业的税负有所增加, 商务服务业的税负有所下降, 服务业内部各个不同行业税负变化是有差异的。何俊 (2012) 利用上海市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扩围”改革对上海现代服务行业税负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扩围”改革试点使租赁行业、软件行业、文化艺术行的的税负有所增加, 其他试点现代服务业税负下降, 而且税负下降减幅较大。何太明、王怀明、黄中生 (2013) 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旅游、仓储等行业的税负有明显下降, 有形资产租赁、铁路运输等行业的税负有所增加。影响服务业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行业的增值率和增值税的税率, 增值率的变化会导致服务业的税负变化。

(三) 增值税“扩围”其他方面的研究述评

学术界利用投入产出表还对增值税“扩围”的现实需求、税率选择、方案选择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杨默如 (2010) 利用投入产出表估算了我国增值税、营业税中重复课税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流转税重复征税近1.5亿元。谭郁森、朱为群 (2013) 利用全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在参考欧盟实践并结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基础上, 测算了假设我国全部行业实行12%的单一增值税税率, 将会对我国财政收入产生什么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如果实行12%的一种增值税税率, 制造业和商业的税收收入将会减少。李学林 (2013) 研究了增值税“扩围”的税率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部现行“营改增”试点方案的税率设计, 会造成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住宿和餐饮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的纳税减少, 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建筑业等的税负增加。王朝才、许军、汪昊 (2012) 研究了“营改增”方案的选择, 以全国2007投入产出表为基础, 设计了四种“营改增”方案测算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研究认为:“营改增”的最优方案是实行统一的增值税税率, 最大范围地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四) 已有研究的局限

已有的基于投入产出表视角的增值税“扩围”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为下一步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增值税“扩围”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 但纵观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国内已有研究都是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进行分析, 但当时的经济条件、环境与当前存在一定差异, 以此为依据的测算结果可靠性有限, 而以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测算分析增值税“扩围”的影响, 应该更加准确;2.已有研究缺乏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营改增”对行业税负影响的系统性研究, 还有很多“扩围”行业没有涉及, 如建筑业、金融业、邮电通信业等, 急需理论界学者进行细致而艰苦的研究;3.已有研究在实地调查研究方面不足, 已有研究在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时有些没有假设条件, 有些假设条件不完整, 所进行的估计都是理论税收收入和税负, 实际中由于税收征收能力、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程度的影响, “营改增”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企业税负的影响会有出入, 因此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 结合起来分析增值税“扩围”的影响。

三、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增值税"扩围”研究展望

为了使我国的增值税制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与国际社会广泛适用的税收制度更加接轨, 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为有益的税收制度环境, 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增值税“扩围”研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 构建测算分析“营改增”对全国及各省 (市) 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

营业税与增值税在我国是两种分立并行的流转税, 二者在征税原理、计税方式、税率设计等方面都截然不同, 本次增值税税制改革使原来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分步缴纳增值税, 原来缴纳的营业税是地方税, 改革后缴纳的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扩围”改革势必影响全国及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 增值税“扩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受税率、计税方式、税收征管能力、纳税遵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想准确分析增值税“扩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应尽可能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考虑实际经济情况, 构建可行的分析模型。

(二) 构建测算分析“营改增”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税收负担影响的理论模型

“营改增”改变了企业原来缴纳的税种, 税种的改变也势必会影响税负, 而税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准确、全面地分析“营改增”对各个行业税负的影响, 最有效的方法是理清税收制度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构建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

(三) 测算“扩围”改革对全国及各个省 (市) 财政收入和行业税负的具体影响程度

以全国及地方投入产出表、统计年鉴等的数据为依据, 利用构建的模型一方面测算分析增值税“扩围”对全国及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将“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测算分析增值税“扩围”对行业税负的影响, 为分析税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供思路, 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四) 设计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增值税“扩围”方案

在已有实施情况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设计几套税率、“扩围”行业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选出最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增值税“扩围”方案。

(五) 提出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增值税“扩围”应对策略

增值税“扩围”改革, 其目的和核心是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改革的推进中会遇到收入归属、征管机构的调整等问题, 在有利于发展的大原则、大前提下, 通过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应对策略。

(六) 提出科学合理的增值税税收收入归属方案

增值税“扩围”改革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地方征收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征收的增值税税收收入的归属及分成问题, 如果继续实行原分享比例, 势必会减少地方财政收入, 如果改变分享比例或者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如德国的经验来改变现有模式, 对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实行动态管理,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增值税税收收入归属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怡建, 李天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模拟估算[J].财政研究, 2011 (09) .

[2]冼彬璋, 雷根强.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J].财政经济评论, 2012 (02) .

[3]胡洪曙, 邱辰.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力的影响研究[J].税务研究, 2012 (07) .

[4]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2) .

[5]潘文轩.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预期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 (04) .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企业;“营改增”;影响;改变;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市政工程企业是指从事公路工程、轨道交通、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古建修缮、水利水电等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工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具有非付现成本数额大、工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我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2016年5月1日,我国在建筑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不动产业全面推开。同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市政工程企业具有显著影响。

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背景

“营改增”政策的正式提出,是在2008年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提出: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各个行业要逐步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积极促进增值税转型。上海于2012年1月1日成为“营改增”政策的第一个试点。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也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邮政服务业和铁路运输也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电信业可于2014年6月1日纳入试点范围。

市政工程企业属于建筑业的一种。而建筑业自2011年被要求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2016年5月1,正式全面实施。

三、市政工程企业实施“营改增”政策的现实意义

“营改增”顾名思义,就是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是将增值额作为计算依据征收的一种税种;营业税是将取得的营业收入作为计算对象的一种税种。作为一种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不能抵扣和退税的弊端,能够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降低。同时,将“价内税”(营业税)转为“价外税”(增值税),实现了进项与销项的抵扣,能够深层次的影响企业和行业的产业结构。

不仅如此,有效的“营改增”政策,能够为市政工程企业创造相对宽松的纳税环境,优化了之前的税制结构,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从另一方面,“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也是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所作出的一种必然选择。在宏观上,“营改增”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体制。

四、“营改增”政策对我国市政工程企业的影响

1.“营改增”政策对我国市政工程企业的积极影响

(1)“营改增”政策有助于降低建筑业重复征税问题,实现“公平税赋”

“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市政工程企业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同时,购入建筑设备、建设材料等所缴纳的增值税计入建设成本,未能实现有效抵扣。重复征税、不能抵扣和退税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政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市政工程企业需按照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同时,进项税额可实现抵扣。税制的改革在改善重复征税、不能抵扣和退税的弊端的同时,还实现了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营改增”政策有助于推动市政工程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

全面实施增值税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在该政策下,市政工程企业会优先引进或者更新建造设备,以获取更多的进项税额。从而使企业不仅能够抵减税款,还能有效促进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新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减少人工成本开支,有助于企业开源节流、挖潜绩效。再者,“营改增”政策,不仅包含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还包含无形资产。这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政工程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加大技术投入。

2.“营改增”政策对我国市政工程企业的消极影响

(1)可用于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获得

市政工程企业是指从事公路工程、轨道交通、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古建修缮、水利水电等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工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具有非付现成本数额大、工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同时,其跨区域性较强,甚至很多市政工程都处于偏僻地区。而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很多都是“当地取材”,偏僻地区的建设材料很多来源于个体户和农民。这些个体难于提供发票,从而导致市政项目难以实现增值税额抵扣。

(2)企业特点造就其难以实现进项税额抵扣

市政工程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市政工程企业的人工成本较大。而目前,“营改增”政策中尚不包含“劳务”。该部分进项税额难以抵扣。此外,很多市政工程企业所需的建设材料都是由建设单位提供,建设材料的发票抬头相应都是建设单位的名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政工程企业难以将建设材料实现进项税额抵扣。

五、“营改增”政策对市政工程企业的财务影响

1.资产负债表角度下,“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从上文所述来看,市政工程企业全面实施增值税政策之后,会优先引进或者更新建造设备,以获取更多的进项税额。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与此同时,“累计折旧”与“应交税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会同步增加。此外,新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减少人工成本开支。可能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科目的余额减少。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角度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会给市政工程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影响。

2.利润表角度下,“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前,我国市政工程企业缴纳营业税,相应的会计科目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而“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市政工程企业由营业税纳税主体变为增值税纳税主体,相应的会计科目变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原有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不再涉及。由此减少了企业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数额,变相增加了企业利润。从长远角度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缴税成本,降低企业税负,实现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3.现金流量表角度下,“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现金流量表都包含三种活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市政工程企业由营业税过渡到增值税之后,虽然增加了负债类的“应交税费”科目金额,但是成本类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相应减少,导致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开支变少。由此使企业现金净流量上升。此外,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加大了企业对技术革新的投入与研究。这在现金流量表角度,体现为“对投资活动的影响”,大大增加了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六、“营改增”政策背景下,我国市政工程企业该“何去何从”

1.对新政策深入研究,培养税务专业化人才

如今,我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已全面推开,改革已是必然。在此形势下,我国的市政工程企业应当顺应政策潮流,对“营改增”新政进行深入探究,并努力培养税务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市政工程企业应立足于本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施办法和相关规定进行仔细研究。现如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体系已趋于完善,多数服务业企业也已完成了相关税种的过度和变更,市政工程企业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主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工程施工特点,了解并掌握建筑管理相关的税务政策,在不偷漏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避税,找出合理的抵扣项目,有效降低税务成本。同时,企业应聘请税务方面的专家定期组织税务培训和讲座,及时补充企业财务人员的税务管理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水平,做好营改增政策改革的顺利衔接。

2.做好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管理工作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负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销项税额可以用进项税额加以抵扣,从而实现对差额的征税。在新政推行之前,我国市政工程企业在选择供货商时,往往倾向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这样进货成本较低。但在新政推行之后,企业为了提高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渠道,供货商开始倾向于一般纳税人。像市政工程企业这类建筑施工企业,在计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款额时,购货取得多少增值税专用发票至关重要。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越多,企业可以抵扣的税额就越多,实际缴纳的税负就越少。所以,市政工程企业应当重视对进项税额的抵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进货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集和管理。另外,由于营改增刚推行不久,具体实施和管理中难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此,市政工程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为新政的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鸣.试析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王禹.“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企业的税负影响探析[J].中国市场.2015(13).

[3]刘珊珊.营改增税务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4]陈素芳.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财务影响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

[5]李玉霞.国家税改如何促进企业经济成长研究——以建筑企业为例[J].商业文化.2014(32).

作者简介:

浅谈营改增对造价的影响 篇4

本文目录

1.一、营改增将冲击原有造价模式

据悉,5月1日开始实施的营改增细则将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领域,对此很多工程造价行业的网友问小编,营改增实施后对于工程造价将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如下,欢迎查看!

一、营改增将冲击原有造价模式

营改增对工程造价产生全面又深刻的影响。

营改增不只是税制的变化,而是一切都变了,甚至一切都乱了。其影响的规模和深度,可能不亚于1994年的那一场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本质中央与地方税收归属的调整,造成“央富地穷”。而营改增是税制与税率的调整,可能会“国富民穷”。根据之前的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大幅增加。营业税是价内税,全额征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差额征税。

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其税负理论上应由消费者承担,它完全颠覆了原来建筑产品的造价构成。不仅对建企自身产生影响,而且通过企业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影响。

“营改增”将冲击原有造价模式,解构目前的造价体系,其课税对象、计税方式以及计税依据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工程计价规则、计价依据、造价信息、合约规划等都发生深刻的变革。

二、营改增的核心是抵扣链打通

根据理论测算,营改增减轻税负83%;而根据实际测算,增加税负93%,折合营业税率5.8%,原来建筑业营业税3%。有的明赚实亏,有的明亏实赚,这完全取决于有多少可抵扣的进项税。

营改增的核心是抵扣链条打通,环环相扣,层层抵销。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有的可抵扣,有的不能抵扣;有的抵扣多,有的抵扣少;有的是一般纳税人,有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年应税销售额标准小于500万及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但一般纳税人通常不能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或转换的流程复杂。

三、营改增的计价规则是“价税分离”

因税率不同,可抵扣规则也不同,定价、组价、计价、报价和造价就变得异常繁琐。既然如此,营改增下的计价规则应该“价税分离”,全部采用“裸价”,人工、材料、机械等全部“价税分离”,信息价和市场价采集与发布都要“价税分离”,还须考虑市场价格上行因素,重构计价体系。新计价体系会更加严谨,更加精细,更加复杂。

之前,造价税金按综合费率计取为3.41%,已考虑建企的其他附加税。根据模型测算,价税完全分离模式与税率直接转换不变更原有分项计价方式的造价大致接近。

根据建标办[2016]4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11%为增值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规费+措施费(原文件无,此为笔者所加,此项必不可少)。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即全部以“裸价”计算,如果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是含税价格,那么,还得剥离其中的税额。

根据营改增对比模型分析和测算,营改增增加造价。

如人工费含税价格为1万元,那么造价中人工费价格是多少?

如果是按一般纳税人计税造价中人工费价格=10000÷(1+11%)=9009元;

如果是按简易计税造价中人工费价格=10000÷(1+3%)=9708.74元。

如钢筋含税价格为1万,那么造价中钢筋价格是多少?

如果是按一般纳税人计税造价中钢筋价格=10000÷(1+17%)=8547元;

如果是按简易计税造价中人工费价格=10000÷(1+3%)=9708.74元。

在计算所有费用时都要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情况变得异常复杂。计价时都先了解供应商的纳税类型,都要对销售价格进行价税分离和销售不含税价格与销售含税价格进行换算,这让人崩溃。营改增是民之所恶还是所好?民之恶则去之,民之所好则给之,而不能反其道行之。

四、只有当进项税率大于8%,建企的税负才减轻 建筑业是房地产业最主要的上游供应商,它获得的抵扣相比下游的房地产企业要少。

原营业税制下的建企税负=(结算工程造价-分包造价)×3%,各项费用均为含税价格。(其他附加税率不变)

增值税制下的建企增值税税负率=(不含税收入-进项税额)÷不含税收入

只有当进项税额率>8%,增值税制的企业税负率小于原营业税率3%。但取得进项税额率>8%谈何容易。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销售额不含税。

建企的进项税额包括大宗材料和分包商。

大宗材料如果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可抵扣;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3%,不得抵扣。

分包商如果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1%,可抵扣;如果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3%,不得抵扣。

五、如何处理营改增后的“甲供”与“专业分包” 在原有的税制下,大宗材料“甲供”是双刃剑,并不一定有利于甲方或乙方,对甲乙双方都是利弊相当,因为不存在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营改增后,谁采购进货谁就能获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所以,它就是利益,寸土必争。大宗材料如果是甲供,建设单位可以享受抵扣此进项税,而承包商失去这块利益。所以,以后承包合同对甲供必然成为博弈的焦点。如果钢筋和混凝土甲供,建企几乎没有什么进项税可抵。

至于专业分包,几乎就是腐败的产物,就是建设单位的利益平衡,那是行业内通行做法,建企是很无奈的。其实,肢解分包是违反《建筑法》的,但大家都习惯了,且法不责众,所以,不以为怪了。如门窗等工程,难道总承包没有能力做吗?难道总承包不会找专业的门窗公司?

营改增对建企不利,对房企有利。根据现在的承发包模式,工程肢解,造价也被肢解。说是总承包,实际只做毛坏,其他一般均采用专业分包形式,甚至土建的桩基工程、土方工程、门窗工程、防水工程、保温工程、外墙涂料或面饰工程、金属栏杆等均分包,这样,建企可抵扣的进项税没多少,而房企的可抵扣的进项税很多。

营改增后,因涉及抵扣进项税,所以,专业分包这些潜规则将改写或重新约定总包费率。

六、营改增人工费如何处理

分包商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区别太大了。由于建筑行业的劳务分包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抵扣,而工程造价中人工成本又是大头,占总造价约30%。销项税交了很多,高达11%,但进项税抵扣得很少甚至没有。如果不计进项税额,企业税负大幅增加。即使计入进项税额,由于取得进项税抵扣凭证难度大,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有限。

某工程劳务费100万(含税)如劳务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3%,不含税劳务费=100÷(1+3%)=97.087379万,税额=97.087379×3%=2.912621万。此税额建企不能抵扣。

如果劳务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1%,不含税劳务费=100÷(1+11%)=90.09009万,税额=90.09009×11%=9.90991万。此税额建企可以抵扣。同样的劳务费支出,仅仅因为劳务公司的纳税人类型不同,而对建企的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占劳务费约9.9%。

对于造价人员来说,其复杂性在于造价中的工人费不等于实际分包的劳务费。

人工费=定额人工含量×信息价人工费(或投标人工单价)

而劳务费一般是根据市场行情和双方约定,按每平方多少价格简易计价。

这就是定额计价模式本身的缺陷,与市场严重脱节。

人工费不含税如何处理?根据目前的情况只能在信息价上作处理,价税分离,然后,计价时取不含税人工费即可。那么,问题又来了,人工费税率是多少,是否还得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营改增企业税负增加,造价人员工作难度增加。

七、营改增合同如何签订

由于建筑业普遍存在挂靠、资质共享、转包、分包等形式,营业税制下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然而,营改增后问题就就来了。

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进销项税无法匹配,无法抵扣进项税。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之间无合同关系,无法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不能实现分包成本进项税抵扣,影响进项税抵扣。

内部总分包之间不开具发票,总包方无法抵扣分包成本的进项税。

物资、设备机械大多采用集团集中采购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合同签订方与实际适用方名称不一致,无法实现进项税额抵扣。需要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统谈、分签、分付,才能抵扣。

八、营改增存在大量无法抵扣项目

零工的人工成本和建企员工的人工成本难以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为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必须全部外包,且外包单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

施工用的很多二三类材料(零星材料和初级材料如沙、石等),因供料渠道多为小规模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户,通常只有普通发票甚至只能开具收据,难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工程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和外租机械设备一般都开具普通服务业发票。

bt、bot项目通常需垫付资金,且资金回收期长,其利息费用巨大,也无法抵扣。

甲供、甲控材料建企无法抵扣。

施工生产用临时房屋、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

九、营改增造价人员应提高定价能力

如果建企不熟悉营改增的规则,不打破思维定势,不调整投标策略,不根据新税制进行合约规划,不争取到更多的可抵扣进项税,不增强建企的定价、报价和谈价能力,就会蚕食建企本就微薄的利润。我国现行建筑计价模式由于存在“政府定价”“信息价”等非完全市场经济因素,因而存在着政策制度和实际操作上的矛盾。

营改增,不仅增加建企的税负,而且增加建企的风险。建企的赢利取决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如果可抵扣进项税额少或没有,则面临亏损风险。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行业平均净利润不过是2%左右,营改增后导致净利润率或将大幅下降,这点利润可能还不够多交纳的税金,可能出现整体性行业性亏损。建筑业粗放落后,有专家说营改增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这怎么可能,如此重的税负将压跨许多企业。

“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建企还是房企制定出应对营改增方案,并不断进行方案优化。造价咨询公司应发挥专业优势,尽快为委托方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营改增”后工程造价和应纳税额不增长,此时需要的进项业务含税额占比α和进项业务综合税率β是相当大的。施工企业的α和β要完全达到平衡点以上是不现实的,只有尽量提高这两个参数,减小“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价税分离计价规则下,“营改增”后工程造价与应纳税额增减平衡点对α和β要求更小。然而计价规则调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材机要素价格、定额基价、费用构成、计价办法、信息发布等多个方面,文中未能对此进行分析。因此,要合理化解“营改增”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还需详细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S].财税〔2011〕110号

[2]辛婷,王萌.浅谈“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经济影响[J].价值工程,2013(17)[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S].财税〔2013〕37号

[4]黄志良.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北京:商业会计.2013(3)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篇5

某洪涝防护工程“营改增”前后工程造价的在增值税模式下,总造价增加了11. 71 万元,占原营业税模式下工程总造价的1. 1%,增加额主要集中在工程投资中。

3. 2 变化分析

通过对比该工程在不同计税方式下的工程造价,可看出在增值税模式下,工程造价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 1) 该工程总造价增加,增幅约为0. 7%―1%; ( 2) 工程中的人工费基本保持不变; ( 3) 工程中的税金和间接费增加,其中,税金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程材料的增值税的收取。

4 结语

营改增工程造价计算表 篇6

2016/10/20

A生产性企业与B建筑工程公司于2016年1月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合同规定,B企业为A企业建造厂房一座,按完工进度分期结算工程款。在建工程开工时间在5月1日之前。5月1日前付款100万元,取得营业税发票。5月1日后付款2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情况下,A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否抵扣进项?

笔者认为,虽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规定,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进项税额可以分2年抵扣,但对“取得”时点的判断没有做出具体规定。随后发布的《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规定,5月1日后购进的建筑服务,用于新建不动产,其进项税额可以分2年抵扣,但同样未明确规定“购进”时点。规定的模糊为纳税人增值税处理带来风险与困惑。

根据以上案例,如果A在5月1日前根据建筑工程合同已对工程验收合格并应当在5月1日前付款,仅是付款时间延迟到5月1日后,则B企业发生的是营业税纳税义务,应当缴纳营业税并向A企业开具营业税发票。此时,A企业取得B企业违规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具有一定税务风险。如果A企业根据建筑工程合同应当在5月1日后付款,则B企业未发生营业税纳税义务。不动产在建工程开工时间在5月1日之前的建筑工程合同属于老合同。根据36号文件,B企业可以选择按照3%简易征收方式缴纳增值税或11%的增值税率按照一般纳税方式缴纳增值税。此时,A企业取得B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抵扣,取决于是否符合36号文件和《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中对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取得”和“购进”的规定。

生产性企业建造厂房一般通过出包方式交由建筑工程公司完成。不动产在建工程从工程合同的签订,验收,直至付款,往往耗时较长,中间经过一系列关键时点。上述情况下哪一个时间节点为不动产在建工程的取得时点或建筑服务购进时点目前营改增公告并未给予清晰答案,而取得时点及购进时点的明确,对判断A企业能否抵扣进项税,增值税如何缴纳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体育用品》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下一篇:小学2012年秋季少先队大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