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通用15篇)

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 篇1

奔跑在春光下,追逐着春天,追逐着曾经的似水流年。

奔跑在校园的小道上,春天湿润的空气弥漫在身边,鸟声鸣叫着,划破了幽静的天穹。绿茸茸的草地上开满了无名的小花,迎着温和的日光,泛动着生命迷人的光芒……心中莫名地涌起一丝感动:即使再微不足道的美丽,也足以震撼人心。我想,每一朵花的心中都有一个盛开的梦吧,哪怕没人在意,哪怕是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季节,它们也为了心中的梦,傲然绽放。

第二乐章

漫步在春光下,感受着春天,感受着春日流光异彩的天。

漫步在班驳的石板路上,在交错闪动的树影下前行。闭上眼,脑海中灰白的色调忽然被渲染上一抹安详的绿意。空中的云朵变化不定,平和的语调在耳畔响起,慑人心魂。心中的浮尘一下子安定下来,我便睁开眼,在那一片朝霞中微笑。

第三乐章

雨,漫漫飘落——眼前一片模糊,迷蒙了的眼帘忽然一下子明亮起来,看着雨丝默默地飘往春的尽头。轻轻一笑,忧愁便烟消云散。将手中的伞收起,看着春雨将褪色的世界重新刷上颜色,一时,整个世界似乎充满了勇气和力量,脚步愈来愈轻快,感觉,离幸福更近了。

尾声

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 篇2

一、写作的金钥匙———阅读

在开学初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新学期, 学生一拿到语文书就会猛读一气。这说明孩子们非常热爱阅读。如何把这份读书的热情持续下去, 让孩子们多阅读, 为写作打下底子, 让阅读成为习惯?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还开展“购书、藏书、读书”系列活动, 鼓励学生个人购书、藏书。在家长的支持下, 学生每月购书一册, 建立起自己的小书房, 快乐地在书海中漫游。同时我在班级建立“读书角”, 班上的每位同学每月带一本书来, 与同学交换阅读, 既丰富了阅读内容, 又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持久动力, 为打开写作的大门准备了一把金钥匙。

二、在快乐中写作———兴趣

(1) 灵活多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交际活动,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同时, 要求交际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用武之地”, 比如, 学生犯了过错, 我鼓励他主动写篇短文跟老师、同学或家长谈心, 借以说明事情的经过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 不把作文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每天记日记, 写随感与老师交流。在优秀作文本上印上小星星, 画上大拇指, 激励学生。把优秀作文寄给儿童刊物, 充分利用板报、学习园地张贴学生作文……

(2) 走出书本, 心中有物。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 常常感慨无物可写、无言可发。描写秋天的景, 学生总习惯性地写秋天的田野———金灿灿的稻田, 或落叶纷纷只剩下红、黄、绿的菊花, 连菊花的名称、形状都不甚了解。其实, 在观察的领域里,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秋天植物之丰富不亚于春天。于是, 我带领学生观赏校园里枝繁叶茂的水杉, 清脆挺拔的翠竹, 竞相开放的鲜花……花儿品种繁多, 有桂花、鸡冠花、日日红、羊蹄角、喇叭花、月季……激发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生活中观水见其澜, 观花见其形, 观树见其姿……长此以往, 又何愁写作素材匮乏?又何愁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3) 作文批注见温情。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因此, 充满温情的作文评语, 既拉近了与学生心灵间的距离, 又能让学生对作文保持持久的兴趣,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 使他们拥有放松的写作心态, 勤于动笔, 乐于表达。

三、写作的源泉———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 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吸收或者吸收不好, 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有人说, 现在的学生本来就很少“生活”, 原因是他们学习负担太重, 上学、回家, 两点一线, 生活贫乏甚至枯燥———仿佛因为学生没有丰厚的“生活”, 就没有帮助学生学习“摄取生活素材”的必要似的。其实“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小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 而是教师没有开发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五官。生活处处皆文章!可以说, 生活有多大, 作文就有多大!

生活那么广大, 怎样教会学生去摄取、观察、感悟生活, 激起他们的表达热情呢?我主张把枯燥的作文训练变成一次次有趣的活动, 把写作变成学生自己生活的需要, 变成他们愿意干、喜欢干的事情。作文课能满足他们“动”的要求, 让他们亲自参与, 动手操作, 直接与人交往, 必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没有活动, 没有生活, 就没有作文。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更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学生关注生活, 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

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作文教学只有化为形象的、趣味的、可行的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在课堂上“制造”一种“生活场景”以模拟的、缩微的、典型的、袖珍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细节”、什么是“生活素材”, 从而训练他们“摄取”的方法。我在作文体验活动课上设置情境:一个布袋里面准备了几件礼物, 让学生摸一摸, 谁猜对了就送给谁。教师要求摸礼物的学生展示清楚摸的过程, 便于观察;对“观众”提出观察要求, 是为了表达。然后让取得礼物的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份礼物。最后让学生记录下这次活动过程。学生情绪高涨, 他们记录的是自己生活的原生态, 见微而知著、由小而知大, “普遍性即寓于特殊性之中”, 这就是通过“课堂现场演示”展示“生活素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倒霉三部曲小学作文 篇3

今天清晨,我六点多就起床了,而且干什么事都干脆利落,这一切都是为了去练吹号。可一到学校,我就傻了眼:才七点十分,离七点四十分还早着呢!于是,我便到集合地点“英语角”那里等待。随着时间流逝,和我一起练吹号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了“英语角”。早来的同学都绕着花坛跑完两圈了,还做了调整气息的准备活动。这时,老师来到了。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发号。她却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不训练。”我的心情顿时从晴转阴。当我把老师的话转告给同学们时,他们也深有同感,真是“同病相怜”啊!我失望地往教室走去,上楼的时候。看见隔壁班的一个同学,他也是吹号的,但是因为来迟了,不知情,还傻乎乎地往楼下赶。我幸灾乐祸地笑着,却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下来。许多同学围了上来,我的脸一下子像熟透的苹果,真恨不得立刻变成一只蚂蚁,偷偷地找个缝钻进去。

上午第二节是周老师的公开课,这可让我紧张得透不过气来——那可是当着三百多位老师的面上课呀,怎么会不紧张呢?早读的时候,谭老师对我们说,只要积极回答问题就可以获得奖励,我立刻心动了。突然,我想起一句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对!如果只是心动而不行动的话,就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踊跃发言,争取获得老师的.奖励。可是到了上课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座位被安排到最最偏僻的地方,我甚至看不到黑板。上课了,我认真地听着,每次老师提问题,我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每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我只能看着其他同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我几乎觉得绝望已经慢慢靠近了。果然,最后老师说了声:“下课。”啊!我的心就像被闪电击中了似的。真是“痛不欲生”!

下午更是让我恼火。原本计算机课是最快乐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课,可是今天下午的计算机课却令我心烦。刚上课时,我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老师便开始教我们如何做文件。没办法,游戏只好先放下,把文件做好再说。可这时,键盘好像非要和我作对似的。当我要在文件里输入我的名字时,这该死的键盘居然罢工了,按什么键都没有反应。折腾了许久,同学们都已经把文件做好并上传给老师了,唯有可怜的我还在键盘上乱敲。老师走过来问道:“怎么还没完成?”“这该死的键盘失灵了!”我喊着。老师在键盘上敲了几个键,一切又恢复正常了。结果,我的游戏没玩成,还被留堂完成课堂作业。最后一节是班会课,谭老师拎着一袋苹果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公开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一起涌上讲台,兴高采烈地领取奖励。这下子我可真受不了了,一股很强的气流从我的喉咙里顶上来,我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嫉妒。

生命三部曲中学生作文 篇4

有人说生命是漫长的,每一秒都如背着泰山艰难的行走,秒如数载;有人说生命是短暂的,就如一片漆黑的夜空中的那颗明亮的流星,第一秒还在我们的视线里散发光彩,第二秒就无影无踪,转眼即逝。

我认为生命为三个部分:昨天.今天.明天。假如让我把这三个部分排个序,我会把今天放在首位,昨天居中,明天放在末尾。

明天永远是美好的,但这只是你想象的结果,实际上明天只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最多只用铅笔勾勒出几道轮廓,没有颜色,没有生机。明天永远等待着我们前去用彩笔填充这些颜色。我们不能坐享其成,守株待兔,让“今天"悄悄的走去,成为了“昨天”。有一个穷人,到处流浪,只为了能有一口饭吃。有一天他听说镇上的财主要扶贫,将分给每人几个铜钱。穷人于是不再乞讨,等着收钱。而那一天始终没有到来,他越来越饿,直到饿死。明天还没到来,我们何必顾虑。今天还未结束。

昨天已成为了回忆,成为了珍藏的录影带。昨天是黑白色的,你不可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能只生活在昨天里,昨天的`伤心,带到今天依然伤心;昨天的痛苦带到今天依然痛苦。有人曾一直生活在美好的日子里,无忧无虑,无比的高兴。但在某一天,他的至亲远去,他无比的伤心,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早,几天不吃东西,他无法自拔,一直生活在伤心的昨天,一直无法走出阴影。不久,他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昨天只是昨天,不可能成为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某件事而走不出昨天。今天还未结束。

今天就是现在,五颜六色.无比生动的彩画。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今天,我们希望今天能够更充实,能够装载更多的事情。今天就是直播室,你希望做得更好,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离成功的大门才会越来越近,今天仍在继续。

清明四部曲小学生作文 篇5

喜——有句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过清明时,草刚发芽,农民伯伯也开始播种,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这岂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吗?

怒——这里的怒算不上真正的怒,但是却有它真正的意义。大家扫墓时一定会想起很多烈士和英雄。北洋舰队的英勇事迹无人不晓。这支舰队最后破灭,这不怪他们,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是海军军费!军费啊!唉,真可惜可恨啊!

哀——有首诗大家都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扫墓时,我们一定想起先人的教导,心中必定涌起一股凄凉。

乐——清明有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的习俗。荡秋千时想必大家一定高兴,因为它又刺激又好玩。而踏青,大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必定很高兴。插柳是栽种柳树,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放风筝我们放飞烦恼,让自己的理想更高更远。

高唱三部曲,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篇6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爱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次活动能使儿童产生愉快高兴的情绪体验,那么儿童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兴趣也浓,活动效果自然就很好。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和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做到爱读、乐读,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热情,产生探究的动力。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或一个问题的开头,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成功的导语就如同美妙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因此精心设计导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的内部动力。达尔文在总结自己成功时说:“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在教《海底世界》时,我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然后由学生描绘一下大海的景象。接着提问:“那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呢?那里有没有和陆地一样的自然现象及景物呢?比如阳光、声音、动植物等。”学生各自猜想,最后我说:“同学们猜想了很多,如果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什么样的,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同进入海底世界。”在这里我用学生对神秘的大海的好奇心,制造了一种悬念,引出了学生对课文的关注,激起了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情感通常产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小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对于饱含深情的课文,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极富感情的语言和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渲染情境,这样利于学生身临其境,激起阅读的欲望。在阅读《二泉映月》时,学生对阿炳生活的年代及其生世没有感性的认识,对文中叙述的那首跌宕起伏、饱含情感的东西没法产生共鸣,阅读就没有了热情。如果在阅读中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感人至深的乐曲,便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伴随着时而哀怨、时而愤慨的二胡曲,学生阅读的兴趣无形中被激发了起来,阅读自然也就有了激情。

(三)形象教学,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枯燥地读只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心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形象教学方法。因为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直接兴趣,这种兴趣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或活动来激发。比如:唱一唱、画一画或演一演,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在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变得十分浓厚。

1. 唱一唱。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先播放了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断,画面中配着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对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们听完后感到十分兴奋,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唱完后,让学生结合看到的电影片断讨论歌曲中唱到的景色及演唱时的心情。这样再进入课文学习时,学生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2. 画一画。在教《海底世界》时,我先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说一说,再用彩笔画一画。学生将大黑板看成海底世界,一起在黑板上的任意一个位置画出海底世界的景色,组合成一幅《海底世界》。然后学一学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和课文中的海底世界比一比,这样对五彩缤纷,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学生就更加有兴趣去认识和了解。

3. 演一演。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他们通常喜欢模仿表演喜欢的角色。根据这一特点,我有选择地选用一些生动、富有童趣的课文,让学生们亲自去演一演,体验课文中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在教《狐假虎威》时,我准备了狐狸、老虎和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互相体验两位主角的性格特征,并且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如此一来,学生就有兴趣去阅读、学习更多的成语故事。

除了上述的三种方法,还可以运用比一比、赛一赛、做一做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鉴于阅读的不可替代性,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就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激活思维,在阅读中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可控制的认识活动,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思维与学习的关系密切。教师要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穿针引线,做个铺路人,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启发质疑,激活思维的创造性。

“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牛顿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在创造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体现。善于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和释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

首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并不乐意看到学生提出一些预期之外的问题,因此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实那些预期之外的问题正是学生思维创造力的表现。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对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的学生,教师应当予以赞赏。即使学生的提问有时会发生错误,教师也应很有耐心地对其进行启发引导。

其次,对课文质疑体现思维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于文章所包含的信息情感是多方面的,以及不同学生由于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的差异,因此,对于课文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正是不一样的提问,体现了他们创新的思维方式。如教学《第八次》时,我让学生自己学完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如果在没有看到蜘蛛结网的情况下,布鲁斯七次战败后会怎样?”“布鲁斯又是怎样动员溃败、失去信心的军民参加第八次抵抗?”“为什么第八次会成功?”“如果第八次再不成功,布鲁斯又将如何?”……这些不同程度也是出乎意料的问题恰好说明了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体现了他们思维的创新。

最后,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又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集体解决具有思考价值的创造性的疑问。同样以课文《第八次》为例,当学生提出了上述的问题后,我便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创造性的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比如在回答“为什么第八次会成功?”时,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大家重拾信心、重振旗鼓、斗志昂扬;有的同学认为布鲁斯不仅仅有信心,更重要的是总结了前七次失败的经验,改变了作战策略;也有的同学认为,布鲁斯第八次并不一定会像文中所说的那样获得胜利,因为前七次的失败说明了他并非是个有谋略的统帅者……

(二)尊重个性体验,激活思维的发散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独立体,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领悟也是不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如果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结果强行灌输给学生,那将压抑学生的个性,失去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的注重在文本对话中有利激活思维的发散性。因为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求异”,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如有一个教例:上《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文章为什么让“我们”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后,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你愿意做怎样的人?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有的却愿意做像苹果的人,既好看又有用,认为应该像苹果那样学会表现自我,不仅有内在美,而且有外在美,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在这个教例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个性体验,充分激活了发散性的思维。对这类独特感悟,我们应当尊重,因为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就需要有这样思维能力的人才。

三、激励扩展阅读,注重积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我们要打破教材界限,让课堂阅读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读物,进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在与课内、课外文本的对话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语言,培养独立的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应当激励学生扩展阅读,进行积累。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1. 课内延伸文本,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内文本的兴趣,对一篇课文或一单元课文做适当的课外延伸,以此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就利用学生对这篇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的喜爱,在学生中展开了“中华成语小故事”的阅读活动,学生的兴致相当高,利用课余时间找来许许多多有趣又含义深刻的成语故事,然后在阅读实践活动课上进行朗读交流学习。由此,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许多。又比如在教完《海底世界》后,我延伸了课文,在班上激起了一股“探海热”,学生在这股热潮中阅读了大量和海有关的科普读物。

2. 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孩子生活、思想的文学作品,扩展阅读。如低年级学生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等。这类作品文字浅显,故事性强,语言优美,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为课外阅读起好步、开好头。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心智的发展,就可以阅读天文、地理、科学、军事文章和时事新闻等,因此应注重其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他们可以逐渐阅读些具有深度并能引起思想共鸣的文学作品,去感受生动的形象,优美语言和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情绪,因此我帮学生选择了一些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等,如《三国演义》、《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凡尔纳科幻小说》等。

(二)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的积累。比如有的学生对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进行了摘抄,在活动课上与大家分享;有的学生每次阅读文学作品后,都写了读后感;还有的学生利用班级校报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我鼓励赞赏学生这样的积累,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并且经常提供机会给他们交流,展示自己的经验成果。

写春天的小学生作文:春天来了 篇7

我站在这株干枝梅前。抬起头有微微的轻风吹来,太阳这时正升到天空的正中央,射下来的阳光将世间万物包裹住。我从地上捡起了它,这枝被谁扔掉的干枝梅,虽然很短,但上面的花可不少。有的已经全部展开了花瓣,向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有的似开非开,虽然花瓣已经张开了,但却依然片片向里扣着,让人感觉可爱无比;有的还是花骨朵,仅仅依靠在枝干上,让人看了它便觉得它小巧、动人。花瓣上还带着几滴露珠。我把它拿近些,一股清香夹杂着一点湿草地的味道钻进了我的鼻子。多好啊,要是能一直这样沐浴在春天里该多好啊!

这时有两三缕斜斜的阳光射到我的脸上,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他把我带到了一棵樱花树下。

吹来一阵清风,吹下了几朵白白的樱花。哇!好美啊!这场景仿佛是天上下了场樱花雨。我伸出手接住了一朵,嗯!一层层的白的花瓣包着它那小小的花蕊。美是美,但这种花竟无一丝花香,好神奇啊!

我坐在滑梯上静静地想着它们的美,竟忘了滑下去……

李老师一句话评语:

细节描写有朱自清的风范,一大段排比为春天推波助澜。

作者:汇福实验学校 六年级 祝茜萌

描绘春天的小学三年级作文:春天 篇8

春天来了,草坪上开满了鲜花绿草。风一吹,都弯下了腰,像是在给风姑娘点头致谢呢!湖边的垂柳随风舞动,好似无数只“绿蝴蝶”在空中飞舞。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好像在给人们讲述春天的故事。湖面上衬托着各种各样青翠的倒影,湖边有正在玩耍跑闹的小孩、草坪、树林、假山......春色满园!风一吹,湖面泛起了涟漪。鱼儿在湖水中嘻戏,鱼穿的“衣服”各不相同,有红色,有黄色,有红色,有黑色......五颜六色,漂亮极了!湖边蝌蚪有很多,一群一群欢快的游着。对面的小树林十分翠绿,从远处望去,就像是块大碧玉!那里是鸟的天下,鸟儿的鸣叫声就像一支优美的乐曲,令人陶醉其中!

天上白云朵朵飘,太阳当空照,春天就这样迷人,春天这样富有生命力,春天就是神奇.......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此时此刻,有感而发,我不禁附上一首诗。

湖 景

水中插绿柳,湖面平如镜。

鱼群水中戏,怪石围岸边。

柳树绿如碧,绿叶漂水中。

美景说不尽,风吹泛波纹。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三部曲” 篇9

一、写作兴趣的引导与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小学生对某些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天生的, 许多兴趣都激发, 包括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各种爱好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 教师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巧妙地把作文训练寓于有趣的活动中, 激发、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 开展“读书博览会”, 采用“好书推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 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写好习作打好基础。

(二) 为了把作文课上得更形象生动, 把实物带进课堂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要求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物品时, 可要求学生把实物带进课堂, 向同学介绍物品的形状、质地、颜色、用途及自己喜欢的原因, 还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 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作文任务, 而且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更被带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 方便学生融观察、体验为一体。

(三) 小学生求知欲很强, 对课文中介绍的事物很感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可抓住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 结合课文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 可结合本单元的半命题习作《我爱故乡的_____》, 这样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写起文章来就会很轻松, 且内容充实, 效果显著。

(四)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指导。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着重激励他们创新, 在选材、剪裁、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 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应降低要求, 只要他们写出一两段通顺的话就给高分, 哪怕他们一篇文章只有一两百字, 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发现较好的句子、词语就圈划出来, 写上称赞的话, 使他们受到启发, 树立自信心, 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对作文感兴趣。

二、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可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 让学生受到写作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时要做好笔记,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 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 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喜欢的, 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 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使习作锦上添花。

(二) 多说善说, 锻炼语言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活动课举行故事会、演讲会、小品会、才艺表演、作文接龙……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敢于说话、积极说话,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但是, 我们必须注意对学生不规范的语句、语序和表达方式的纠正,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 下水引路, 指导写作方向。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 善作, 深知甘苦, 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 可以事半功倍。”教师的“下水文”是学生习作的方向, 教师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 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 从而教在点子上, 导在关键处。

(四) 授之以渔, 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的见识不广、没有社会阅历, 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灵活运用, 因而即使小学生积累了再丰富的作文材料, 也无用武之地。所以,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要授之以渔, 教给写作的方法。 (1) 指导学生正确审题, 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明白写什么, 怎么写; (2) 指导学生立意, 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 明白为什么写, 是说明一个问题, 表达一种感情, 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 (3) 指导学生认真舍取材料, 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4) 指导学生议论提纲, 确定详略。除此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谴词造句, 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 谋篇布局等, 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三、习作修改的方法与途径

(一) 教师的批语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关键性的作用, 批语有密切批者与作者的作用, 而教师批语是联络两者感情的纽带。好的批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批语要坚持鼓励原则, 实行高分政策, 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 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写作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起来, 写起作文来就无约束而言。当批改到“差生”作文时, 多看优点, 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 也要及时鼓励, 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

(二) 习作讲评与修改的内容总的来说应包括中心、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创意六个方面。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 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 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执教者必须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多样的方法加以启发引导,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过程, 授以习作修改的方法是关键。

关键词:习作能力,兴趣激发,“三部曲”

参考文献

[1]邓中群.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M].云南:大观周报, 2011 (24) .

春天小学生作文 篇10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刚发芽的柳树里,公园里的柳枝发芽了,嫩小的绿芽就像春姑娘用神笔点缀着无数玛瑙。春风吹来,柳丝仿佛就是一扇门窗。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绿油油的草坪里。小草悄悄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噢!春天来了!春风吹过,小草对着风连连点头,然后又翩翩起舞,像一位专业的舞蹈家。草坪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若是躺在草坪里,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这会多么舒服啊!定会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温柔的春风里。一阵微风吹来,脸上感到丝丝冰凉,就像母亲那日夜操劳的手,慈祥的抚摸着我的脸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春天就是万物苏醒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春天就是一年的开始。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要有一个新目标!

春天小学生作文 篇11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你瞧,柳树摇着绿色的大辩子,那是春天的画家吧?蝴蝶在花丛中舞蹈,那是春天的舞蹈家吧?小鸟枝头上叽叽叽喳喳地叫着,那是春天的歌唱家吧?花儿绽开灿烂的笑脸,那是春天的图画吧?

你听,春姑娘在解冻的小溪上丁丁冬冬地弹着琴;小燕子飞回它们的故乡——北方,它们一边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叫着,好象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春雨听到了,化作甘甜的乳汁来到人间,桃花喝了,脸笑得更红了;小草喝了,叶子更绿了;笋芽儿喝了,调皮地探出了头。

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 篇12

然而, 目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虽然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能保证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版块的教学, 但有的老师认识不足, 理解偏颇;有的老师则认为无足轻重, 反正不是考试的内容, 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从教师和学生反馈情况来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前不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二是上课“穿新鞋、走老路”, 或课程内容未能全部完成;三是课后应用延伸没有实效。

在这种情况下, 本人认真学习“综合与实践”的理论知识, 以课改为载体, 立足课堂, 大胆探索。在探索中基本形成了“综合与实践”教学三部曲。

第一步:课前有“备”而来

课前的“备”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课前的准备, 二是学生课前的准备。教师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主要是教师的备课, 只要教师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设计好以后, 才能根据设计实施调查或准备教具等, 才能具体安排学生在课前要准备些什么?如何准备?而实践活动课由于与不同的学习领域相关, 活动目的不同, 所以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 活动过程的组织上也有区别。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如《掷一掷》与“统计与概率”领域有关。这类课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统计等实践活动, 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在设计这节课时, 可通过师生比赛、同桌游戏等形式, 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和验证的过程, 体验和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同时, 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用到画“正”字收集数据、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数据等统计知识以及有关“组合”的知识。这不仅使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更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方法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

第二步:课中收放自如

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主体是学生, 实践的地点是教室或社会, 实践的内容是现实的或模拟的数学现象, 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带有明显的开放性。所以, 在实践活动过程的组织教学中, 教师要台旨自由驾驭课堂,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 力求做到“收放自如”, 使学生全心身地投入课堂, 不开小差, 思想不游离于课堂之外, 课后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 都有学习的快乐, 这样才能真正构筑一个高效的课堂。

例如, 我发送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网络, 以及民间故事, 搜集包含有数学问题的故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组织大家进行交流。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讲一个数学故事, 提出数学问题, 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是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个典型故事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在全班交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后, 纷纷汇报结果。从学生汇报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 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而且同伴之间相互协作, 相互补充, 使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实践探索环节, 组织学生对“狄多公主圈地”的故事进行实验。首先提出问题:狄多公主是怎样利用这块牛皮的呢?她圈出了怎样的一块地?然后学生进行实验:用一小张长方形纸来试验一下, 看能圈出多大的面积?学生通过剪一剪、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 最后谈一谈对狄多公主圈地的故事有什么思考?无须教师多说, 学生在实验和思考中有了新的见解和创意, 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自觉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思考环节, 我抛出一些来自生活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应该怎么解决呢?如:农民用圆柱形谷仓来堆放更多的粮食, 这是为什么?全班同学很快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设计策略方法, 还能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更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找数学知识的兴趣,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步:课后应用延伸

从数学的“学”和“用”两方面看, 一般数学课的任务是“学数学”, 而数学实践活动的任务主要是“用数学”, 是在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数学意识, 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灵活运用课内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 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春天小学生作文 篇13

春姑娘来到了高山上,为高山带来了新装,高山穿上了碧绿的衣裳。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碧波一片,线条是那么柔和,真是好不壮丽!微风习习,嫩绿的线条随着风儿时起时伏,是那么得顺畅。

春姑娘来到了田野里,为田野带来了生机,田野穿上了美丽的裙子。碧绿的草地一望无垠,上面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红的,紫的,黄的,像帽子的,像酒杯的,像星星的……千姿百态,五彩斑斓。

春姑娘来到了果园边,为果园带来了活力。她轻轻的一声呼唤,不知怎的,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都那么地听话,默默的吐出新芽。远看,那嫩芽像趴在树上的小青虫,倾听着春的气息。数日后,春姑娘用柔和的春风抚摸着果树的枝条与嫩叶,它们便又长出花骨朵。再过几天,那花苞终于开出美丽的花儿:洁白的梨花像冬天的白雪;粉红的杏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殷红的桃花则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春姑娘望着朵朵迎着朝霞、沐浴着阳光的花儿,舒心地笑了。

春姑娘飞到了天空中,为天空带来了情趣。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听到了春姑娘的召唤,轻快地飞来,一边飞,一边寻找着适合造窝的地方。它们的叫声划破了天空的宁静。燕子的可爱与蓝天白云相称,更加显现出天空的清新。

春姑娘来到了小河边,为小河带来了热闹。小河在春姑娘的感召下,慢慢地融化,缓缓地流动。一只只鱼儿一会儿蹿出水面,一会儿又跳进水里,仿佛也在赞叹着春天的美好。老人们拿着钓竿,来到河边钓鱼。打开鱼竿的响声,钓到鱼后的笑声,鱼儿翻起的水波声,小河流过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春的乐章。

春姑娘走遍了我的家乡,为家乡的小伙伴们带来了快乐。他们在春姑娘的带领下,三五成群地来到山脚下,田野里,果园中,小河边……这个吟着春天的颂歌;那个唱着春天的美妙。有的仰卧在草丛中,闭着眼睛感受着春天的芬芳;有的则蹲下身子,细心地观察一个个的小生命重新诞生。

春天小学生作文 篇14

太阳照射着我们,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山冈上,鲜花盛开,那是春天的衣服吧?

黄莺在柳枝上唱歌,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天的舞蹈吧?

春天来啦!我们在天空中飞舞的燕子身上看到了她,我们在小溪的歌声里听到了她,我们在百花盛开的草地上闻到了她,我们在花丛中触到了她。

春天三部曲小学生作文 篇15

一般来说,衡量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标准为:(1)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2)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3)话语组织是否合理;(4)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5)语法是否正确,语言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针对以上标准,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凤头”———坚持每节课初的Duty-Talk

何谓Duty-Talk?就是值日报告。有的教师忽略值日报告,复习时一掠而过,然后直奔新课。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满怀激情盼来的一节英语课,却只能做个听众;有的教师不重视值日报告,对值日报告流于形式,千篇一律谈日期、天气,结果问者烦,听者厌。其实,只要教师适当引导,每节课初3—5分钟的值日报告大有文章可作。

1. 事先要指定值日生,因为当他欣然领命后,会积极地参与,并有效地完成任务。

2. 要求值日生声音要高,语速较慢,口齿清晰,同时要在讲台上发言,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听和说的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克服表达时害羞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不作任何限制。例如,我要求每次上课之前,值日生用英语作3分钟左右的英语讲演,尽量自己编写或改写,也可以选择一些易懂的短文,或讲故事或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般要求不看讲演稿。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拿着讲稿读,如有生词可事先写在黑板上,保证讲演质量和其他同学听的效果。讲演后值日生就讲演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并请几位同学回答;每周一的时候,我还会选择一些教材后面未学的题材作个小报告,或者讲个joke。从长期实践的内容来看,不少同学将他们课外所学的《新概念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引入报告中,于是班上的同学还掀起了一股读《新概念英语》的小高潮,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热情高,且报告的形式多,有selftalking, pair-work;内容不再千篇一律,有英文小诗朗诵、字谜竞猜、趣味故事讲解等。值日报告既增强了英语课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得每节英语课的开始生气盎然。

二、“猪肚”———积极开创每节课中的Oral-Practice

“英语教师最普通也是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反而妨碍了学生学习”。首先,充分预习是基础,预听是前提。新的对话由学生的Role play(角色扮演)呈现,一组不行,两组;一次不够,两次;新的课文,依靠教学课件,鼓励学生代师陈述,教师在一旁充当导演、裁判,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了表演的舞台,让每位认真预习的学生有了验证的时机。其次,倡导新旧知识衔接,上次教问路的对话,这次教打电话的对话,或模拟相似情境,采用自编对话、两两表演、小组表演的形式。熟悉后的课文摘取关键词、句,当堂口头复述,或将课文改编成对话、表演,如此这般,在克服语言学习枯燥感的同时,可加强对课文语言知识的掌握。最后,建立在深层理解之上,联系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共同点,激发学生爱说的本能,让学生谈谈主题思想或感想,畅所欲言。

如在教授牛津教材8AUnit 4 Vocabulary时,对于野生动物的名称我一个都没有传授,而是引领学生以guessing games形式来竞猜。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It’s a bear but not a bear, it’s a cat but not a cat, it wears sunglasses, what is it?”下面的学生顿时脱口而出:“是熊猫。”以这样的方法,我略去了枯燥的单词新授课,学生们既锻炼了口头对话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

再如在新学牛津教材9 AUnit 4“TV Programmes”的Reading章节时,对于四个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文章,我没有把它们上成阅读课,而是提前布置成了由学生担当主角的活动课:“Sports World”由学生讨论今年结束的世界杯,接着谈到他们各自喜欢的足球明星,再由学生扮演的足球明星接受学生扮演的记者进行的采访;“Beijing Music Awards”以娱乐新闻发布会的活动,邀请了当下当红的明星(学生扮演)与现场粉丝们(学生扮演)的互动,一主持人在旁话外介绍;“Murder in a Country House”则是完全的一幕drama,再现凶案现场;“Tiger Watch”是在观看完相关录像后,全班的大讨论———如何拯救野生老虎等野生动物。

形式多样的Oral-Practice,可使得课堂丰富多彩,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三、“豹尾”———升华每节课结尾的Free-Talk

每节课的结尾,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时候。书面的巩固为之主宴,但口头巩固也不失为味美的佐料。有了Free-Talk,会让每节课余香缭绕。Free-Talk就是就文中主题的词、词组、句型,让学生口头自由发挥自由谈,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从造句开始,复杂的就是用它们串成一个个有时间、地点、人物的故事。事实上,学生最喜欢完成这样的任务,凭着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所造句子此起彼伏,所编故事有板有眼。Free-Talk是学生竞技的机会,也是教师纠错的绝佳机会。

如学完8A中的“A Day Out”的Reading后,我随意地挖掘了一些短语:go on a trip、some places of interest, travel to, a lot o traffic, arrive at/in, feel excited, in front of, wonderful, believe the eyes, on the Internet, take photos等,让学生讨论,想不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了暑假难忘的上海世博之行,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健谈。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照片,还有个别高手制作了PPT,将他们的上海之行讲述得有声有色。我很感动,因为他们表达的不仅仅是英语,还有他们的思想。

上一篇:注册电气工程师协议下一篇:在XX石油机械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