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8篇)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1

几天来的图形周长教学,我充分地感受到学生的灵锐思维给予我心灵上的碰撞。关于长方形周长的两种计算方法该不该优化?怎样优化?优化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老师们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非常关注算法与解题思路多样化的今天,有的老师为了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算法,任其解题思路是繁还是简。

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中,应该允许他们对数学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张扬学生思维的个性,致使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如我们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长+宽+宽”,有的是“2长+2宽”,还有的是“(长+宽)×2”。以上多种思路的思维水平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我们是不是任由学生的喜好让思维“维持”在各自的水平上?

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不必过早优化,我们应该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在学生展现了不同算法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整理、归类,进行意义的协商,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一、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营造互动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伊始,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 迅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片段1】

师:同学们, 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相信大家是又兴奋又有些小紧张, 所以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段音乐, 让大家放松一下, 一起听听。 (播放音乐《两只老虎》, 同时课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

师:刚刚音乐播放的时候, 你注意到钟面有什么变化吗?

生1:红色的针在动。

生2:秒针走了1圈。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刚刚走动的红色的针就是我们要认识的钟面的新朋友:秒针。

这是一节比赛课, 师生之间是陌生的, 听课的老师又多, 为了使孩子们减轻心理负担, 敢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导入新课。音乐播放的同时, 课件上动态的电子钟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 成功引入对秒针的认识。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孩子们少了一些紧张, 还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敢于表达观察结果, 可见互动的氛围已然形成。

二、精心设问, 引发思考, 激发互动需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思考与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 整齐划一的一问一答看似有效, 但只停留在表层, 并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 也就不是真正的互动。因此,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在备课时精心设问, 通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用心思考, 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需求, 进而在深层的互动中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

【片段2】

师:分和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让我们再跟着秒针走一圈吧。注意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向 () ?这次秒针走1小格我们就跟着数1次。 (出示钟面课件, 生随秒针走动而数数, 数到60, 秒针、分针同时停止)

师:刚刚秒针走了 () 小格, 也就是 () 秒。同时分针走了 () 小格, 也就是 () 分。 (板书:1分60秒)

师:1分和60秒, 时间同样长吗? (板书:=)

师:通过刚才对钟面的观察, 谁能说说为什么1分=60秒?

生1:分钟走1小格的时候, 秒针刚好走了60小格。

生2:分钟和秒针还是同时走的, 同时停下。

在这一教学片段前,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1分、1秒的长短, 为了让学生发现分和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我适时提出了探究性的大问题:分和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这里, 只有少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1分等于60秒。因此, 问题一抛出, 学生就急于弄清分秒之间的关系, 而单靠个人已有知识又无法解决问题, 这就有了互动的需要。这时, 我再借助课件上秒针走一圈, 分钟正好走一小格的直观的动态演示,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体验活动, 与教学内容产生互动, 在互动中获得新知。当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有了发现的时候, 他们便有了与同伴分享想法、展现学习所获的强烈欲望。此时, 我及时小结再问:通过刚才对钟面的观察, 谁能说说为什么1分=60秒?这一问,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去表述自己的发现, 使得学生强烈的互动需求得以满足。

三、巧设活动, 引导合作, 搭建互动平台

课堂的有效互动并不仅仅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 还应包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他们对相同的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思考, 当这些想法经过交流分享之后, 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为学生搭起互动的平台, 并留给他们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促进互动行为,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片段3】

体验活动:1分能做什么?

每4人为1组, 从四个活动 (拍手、阅读、数数、写“秒”字) 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分钟。 (ppt展示各活动及其要求)

(1分钟音乐播完) 师:请停下。现在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你刚刚在1分钟内做了什么事情, 做了多少?例如, 拍手的同学请说说你1分钟拍了几下手。开始。

为了增强学生对1分钟的体会, 这一教学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组织全班参与体验活动。在此, 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 并让孩子们自主选择, 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1分钟内, 孩子们随着音乐紧张有序而又快乐地完成了活动, 体验到1分钟虽短, 却能做很多事情。同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把每个活动都体验一遍, 这就需要通过合作去完成。故在随后的环节中, 我又组织孩子们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们有充分的体验, 自然有话能说, 也乐于去说、去听。这个活动过程, 教师不是直接参与, 而是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引导孩子们合作交流, 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在教师用心搭建的这一平台上, 学生也充分发挥、交往互动, 使得信息得到双向流动, 活动体验更加充分。

四、科学评价, 双向反馈, 提升互动质量

有效的互动必然是师生间思想、情感等方面双向的交流, 单向的信息传输不是互动。而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运用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等方式去引发教学活动、促进互动外, 还要对学生参与活动后反馈回来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 从而达到反馈学生的信息、调整教学的目的, 实现教学相长, 增强互动实效。

【片段4】

(练习环节的第二关:帮淘气判断并改正时间单位:分、秒)

(淘气的日记:……, 我跳绳10下用了7秒, ……)

生 (部分) :7秒应改为7分。

生 (部分) :7秒是对的, 不用改。

师:到底谁对?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并试着说服其他人吗?

师:各有各的想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模拟一下跳绳10下, 其他同学帮他数数。 (通过模拟跳绳, 学生感受到跳绳10下用时很短, 7秒是对的)

从学生的第一次回答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几分”的长短把握不到位。此时, 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而是通过引导性评价, 让学生在互辩中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 藉此及时调整教学, 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当后一位学生的想法已经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时, 我也没有直接进行简单评价, 而是抓住时机, 请学生即兴模拟, 把抽象的时间融入到学生能直接体验的活动中去, 借助活动间接将正确答案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必定是深刻的。而这一过程信息的双向交流、深层互动的真正实现正是源于教师的科学评价。

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 篇3

他叫郑曾祜,她叫张瑞芳。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有谈情说爱——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感情是那么的纯洁,那最多只是朦胧的爱情萌芽吧。

轻松、浪漫的日子是那么短暂。其时,日本对华北虎视眈眈,少年人平静的学习环境彻底被搅乱。张瑞芳受母亲、姐姐的影响,很快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了民族革命先锋队。她丢下了画笔,日夜奔波于大街小巷宣传、鼓动抗日活动。最著名的,莫过于她和崔嵬在北平的广场上激情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后来,张瑞芳决心取道武汉,南下重庆,彻底地投入到革命的怀抱。她并没有忘记郑曾祜,也曾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南下,无奈道不同,各自的选择有了分歧。郑曾祜受父亲的影响,坚持学生应该好好求学,或者到香港继续读书,还要说服张瑞芳和他一起去……对此,张瑞芳惟有一声叹息。

离别的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晚餐,郑曾祜一口菜也没有吃,只是哭得泪人似的。张瑞芳却没怎么抹泪伤感,还以为很快赶走日本鬼子,就能重聚。但是,命运无常,这一分手,两个人再无续缘的机会。

一腔热血的张瑞芳到了重庆,整日沐浴在革命文艺的激流中,全身心地献给了话剧艺术,《北京人》《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安魂曲》……她在舞台上光彩夺目,被媒体和观众誉为“四大名旦”之一。风风火火的生活,也冲淡了她对郑曾祜的思念。

但是,痴情的郑曾祜一日也没有淡忘张瑞芳。数年苦熬之后,他辗转来到重庆。但是,再次相见时,心中的恋人已为他人之妻。等到张瑞芳的那段婚姻发生变故,恢复自由之身时,他却又已为人夫。郑曾祜的妻子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工人,但她的容貌、举止酷似张瑞芳。结婚前,他坦诚地告诉她:“我心中始终不能忘记,有一位女性,她是我的初恋。”

郑曾祜去了台湾,成了台湾大学的教授,后来也做生意。他虽为人夫,也明白此生再无和张瑞芳接续前缘的可能,但此情绵绵难割舍——在台湾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摆放着张瑞芳的各种照片,有剧照,也有生活照,都是他千方百计从香港报刊上或托朋友觅来的。

1980年初,台湾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郑曾祜利用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转道来到离开了30多年的魂牵梦绕的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当年的同学,又通过他们找到了张瑞芳,大家在北京聚会。席间,老同学们为他俩的重逢笑着、闹着,硬是把他们推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这是他们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合影。

有人问张瑞芳:“快半个世纪了,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张瑞芳的回答是:“人世间,有着太多太多的阴差阳错,但是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

后来,郑曾祜再次来大陆上门看望瑞芳和她后来的丈夫严励,细心而多情的他给张瑞芳带来整整一大箱衣服,也给严励订制了两套西装。所有的衣服尺寸都挺合身、有品位。郑曾祜见到严励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感谢你这么多年照顾她,给她幸福!”两个善良豁达的男人相谈甚欢。

1999年,严励因患胃癌去世了,只差两年就是他们夫妻的金婚纪念日。这对张瑞芳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又过了一段时间,郑曾祜的夫人也在台湾病逝了。

每逢除夕之夜,张瑞芳第一个接到的,总是“小郑”从台湾打来的祝福电话。又一个除夕之夜,电话铃照例响了,但电话那头只有唔唔的声音,伴随嗯嗯的哭声。他中风了,再也不能对她问候,说一句“你好吗”。

再后来,他也走了。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瑞芳老师说,惟有心中的那份牵挂,始终没变过。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自然、衔接连贯,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元旦就要到了,淘气和笑笑的任务是布置、美化黑板。通过商量,他们准备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字,画上美丽的画,还想把黑板围上一圈花边,淘气马上就跑到超市去买花边,可到了超市一看,花边有好几种规格,淘气这才想起来自己忘了量尺寸,他打电话问笑笑,笑笑告诉他:黑板长34 分米,宽12分米,花边到底要多长你自己算算吧。淘气愣住了,花边到底有多长?(师板书:花边有多长)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情境创设以后,学生围绕“黑板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这一问题,先估计,再动手测量、计算、交流、分析,这样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中,应该允许他们对数学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长+宽+宽”,有的是“2长+2宽”,还有的是“(长+宽)×2”。以上多种思路的思维水平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算法与解题思路多样化之后,要进行意义的协商,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在不同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后,我采用了借助实物(黑板)进行讲解、借助课件进行演示这样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理解各种思路;接着我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最后我对思路繁琐和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尽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这样做,创造了意义协商的机会,从而尽量达成共同的理解,这比停留于原有的个人解决方法更好。在适当的练习之后,周长公式的适时给出,也是对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一个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形式的美。

3、书上的题目数量少、形式单调,所以我就自己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练习,以便学生学有所用。从课堂实际来看,学生确实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达到了要求,效果好。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5

邱洁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淘气所在的班级要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想请我们给他们布置教室,你们愿意帮助他们?

那好,我们就先来布置黑板,给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老师遇到了困难了,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我需要买多少花边?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要知道需要多少花边,必须知道什么?

2、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独立解决“花边至少需要多少分米”?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展示汇报,并说出依据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34+34+12+12=92(分米)

生2:我是这样计算的:34×2+12×2=92(分米)(师:为什么×2?生2:因为有两个34,也有2个12))

生3:我是这样计算的:(34+12)×2=92(分米)(师:你把它们先加起来,这个表示什么?后来为什么又×2呢?生3:我先把长和宽加起来,因为有二个这样的长和宽,所以我×2)

5、比较、讨论、总结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形成结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拓展应用

1、书上58页做一做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已的方法。

2、师:请同学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要怎么计算呢?(点击课件,出示一个倒着放的长方形)(预设:学生哈哈笑着说是一样的也是长方形)请一生回答即可。

四、课堂总结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6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三、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你孩子的助跑线有多长 篇7

看的次数多了, 我实在忍不住了, 有一天, 便问这对母女干什么去, 小女孩的妈妈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趁着放假, 我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 周一补语文、周二补数学、周三学弹琴、周四学舞蹈, 周五……可这孩子……”

听完这位妈妈的话, 我头都大了:孩子这么小, 一下子要学这么多, 能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吗?于是, 我委婉地帮小女孩求情。谁知, 那位妈妈非但不领情, 反而一把拉起孩子迅速走掉了, 边走还边嘟囔着:“我想这样吗?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嘛!”

望着这位妈妈愤然离去的背影, 我不禁摇头叹息:“为了孩子的将来”, 多么理直气壮的理由!然而, 这位妈妈却不知道, 自己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寻求发展空间的同时, 已经无形之中缩短了孩子成长的助跑线, 孩子将来能否腾飞就值得怀疑了。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游览天鹅园区的记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寸”水面上, 只见十多只天鹅时而追逐、时而嬉闹, 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我们知道, 天鹅本是一种侯鸟, 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 天鹅要飞千重山、越万重水, 往返数万里, 从寒冷的北国迁徙到温暖的南方, 可是, 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却能常年呆在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我颇感疑虑, 自然就胡乱猜测起来:可能是它的翅膀经常被修剪得很短?可能是它的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可能是它的双足套着一对沉重的铁环?……待请教了饲养员之后, 才弄明白, 让我不得不啧啧称奇:原来, 在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观赏姿态和剥夺它飞翔性之间, 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是尽量缩小水域面积, 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 需要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其滑翔, 如果助跑线过短, 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 久而久之, 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理念, 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真是大跌眼镜!望着眼前这一群扑翼争鸣而只是为了向游人乞食的天鹅, 悲哀之情直达肺腑:天鹅从来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 古人称之为“鸿鹄”, 然而, 一旦天鹅失去了飞翔能力, 失去了引以为骄傲的天空, 天鹅还能被唤做“鸿鹄”吗?“鸿鹄”沦为“燕雀”, 也就是一群寻常“鸟”而已。

原来人们只顾羡慕天鹅一飞冲天的美丽, 却没有看到此前它的长距离助跑。其实, 对孩子的教育犹应如此, 孩子不正是一群将来会展翅高飞的“天鹅”吗?但孩子的高飞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长的助跑线, 才能为孩子实现自己拥抱蓝天的理想奠定基础, 因为助跑线过短, 孩子则会缺乏长期的积淀, 那么将来让孩子腾飞就很可能只是一个奢望和幻想。

天津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曾在一所小学对405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做了一份调查, 结果显示, 有近七成的孩子说:“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有近六成的孩子说:“家长不听我的意见”;有近五成的孩子说“家长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有近四成的孩子说:“我觉得家长不尊重我”……从孩子们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家长总是习惯于自作主张, 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的成长。至今一些家长的潜意识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你得听我的”的理念, 来听听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告诫吧:“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就是家长没有认识到, 孩子需要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尽管孩子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 而且孩子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因而自由空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再三叮嘱家长不要无视孩子的权利, 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庸, 而要引导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探索、学习, 以避免让孩子受囿于一个个由家长提供的“方寸池塘”。在这个多元教育理念大碰撞的时代, 最好的教育方式, 就是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 把孩子当作一个权利的主体来进行教育。

牛年“牛市”有多长 篇8

股市涨落,人间冷暖。

证券营业部人声鼎沸,股票又成为街头巷议的一大热点。冰雪融化抽新芽,金融危机带来的极度深寒一眨眼就过去了,就像是北京的季节交替,春天还没有尽情展露,已经是炎炎盛夏了。

涨多了就会跌下去,跌透了就会涨上来,这是有证券交易以来形成的“公理”,同样的故事在几百年里重复上演,不同的是,掩在每个周期轮回中具体的内在逻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2008年10月28日创下1665点的最低位算起,上证综合指数的反弹幅度已近八成,6月底已囤兵3000点关前。

出口惨淡,发电量疲软,开工率不足,仅实体经济而言,太阳还没有升起,目前能寻找到的只是蒙蒙亮的影子而已。与我们对经济冷暖的实际感知相比,股市回暖远远走在了前头。究竟是该相信现实还是相信股市,在大家的彷徨和争论中,股指在固执地上行,这的确是一波出人意料的行情。

涨不到天上去,跌不到地底下

多头不死,空头不已。这句股谚的意思是,如果最死硬的看多者不缴械投降,那么,空头对多头的打压就会持续;当死多头的意志被摧垮、割肉退出之时,市场跌无可跌,转机就来临了。这个周期轮回是这句股谚的真实写照。

上证综合指数在“十七大”、“大国崛起”等元素编织的梦幻里,在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最高位,当时市场整体股价与净利润的比值高达60倍。意即以当时的市价购买股票,如果只有分红收益,六十年之后才能账面回本(考虑到通货膨胀和资金成本,实际回本的难度要远大于账面回本)。

这个回报率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财务账算不通了,只好用“奥运”、“十七大”、“大国梦”等梦幻来忽悠人。

媒体舆论靠不住,证券公司靠不住,红头文件和组织靠不住,群体忽悠和交叉陶醉害死人。石头不能再度被举高时,从高空跌落伤人就难免了。于是,到4000点这个上轮牛市的腰位时,市场没有等到期待中的反弹,反倒更决绝地下挫;3000点,政府撑不住救市了,对“大小非”减持的速度进行控制并降低印花税,也没能拉来牛回头。

然后,“雷曼兄弟”和金融危机登场了。鼠年中秋节期间引爆的金融海啸进入史册。好像世界末日来临,2008年9月16日和17日,工行和建行股票连续两日跌停,遂引发汇金(工行、建行和中行的大股东)增持三大行股票、印花税单边征收、央企增持和回购等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股市在短期井喷后又现疲软,直到2008年11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登场,才算把牛给牵回来。

千金难买牛回头,牛回头了路好走。随后就是越来越猛烈的反弹,在市场的犹豫不决和战战兢兢中,上证综指反弹已经超过千点,即将叩关3000点。

市场倾向于把上轮暴跌的大帽子扣到金融危机和消失了的“雷曼兄弟”头上,也喜欢把这轮剧烈反弹归功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殊不知,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市场的应归市场。

当上证综合指数徘徊在2000点以下时,数百只股票的价格跌破净资产,银行等权重板块股价与每股利润的比值普遍在10倍以下,多只股票每股分红与股价的比值在5%之上,这对于大资金而言,是很高昂的无风险收益了。

在各个细分领域里贴身感受市场冷暖的实业资本率先感知。比如,安徽海螺水泥发现在省外各区域市场建设生产线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并购当地公司时,就出手增持了冀东水泥、同力水泥、江西水泥等竞争对手的股票。同时,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如火如荼展开。从事实业投资的资本多是稳健的长期资本,当它开始认同当时的股价时,就证明市场到底了。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笼之前,上证综合指数已经在底部徘徊了一段时间,市场力量正在慢慢积聚,振兴经济政策甫一发布,股价就应声而涨,形成了底部岛型反转(在技术分析派人士眼里,这是很强的底部转势形态,亦即在差不多同一价位区间,前期由于跌得太猛和后期涨得太急,都没有达成成交)的形态。欲扬先抑,后市的行情自然十分绵长。

市场是具有纠偏和自净能力的。在它按照自身意志运行过程中,“4万亿”和“雷曼兄弟”只不过是在涨跌轮回这出悲喜剧中的两个道具。你若不信,那在“雷曼兄弟”倒闭之前,上证综指已经退守2000点何解?

风险和泡沫正在发酵

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八个月的行情基本以流动性推动和估值矫正为线索,大盘一浪敢比一浪高逐波上行,经历了五个波峰波谷。这五个波峰波谷并不是均衡分布,而是浪头越来越高波谷越来越小,最近的一次调整在6月上旬的2800点附近,市场几乎是略一迟疑,就往上拔高了。

当赚得盘满钵满的市场老手和机构资金都开始变得谨慎时,最近的行情很让人惊讶。6月中上旬,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幅度不小的减仓,竟然没有对市场形成冲击,他们还算机敏,马上把筹码又买了回来,随后的上涨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目前,沪深市场整体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值已经在30倍左右,所有行业的股票已经被炒过一遍,有色金属和新能源等板块涨幅更是惊人。这两个行业是目前业绩跟股价最不相称的。从财务上和历史同期估值水平上,3000点左右的点位对应的股价不能算便宜,落在市场的长期中枢区间。

支撑股价继续上涨的因素来自基金的密集发行和散户的蜂拥入市。遗憾的是,剔除短期内股价继续上行的惯性因素,这部分后知后觉的人群如果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未来所得十分寥寥。

许多年以前,美国就把股票投机的群体性特征比作“蟑螂效应”,传染力惊人。股市冲得越猛,蜂拥入市;市场遭遇下挫,群体出逃。上证综指在2000点之下时,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因无人认购而不能顺利发出;上证综指在2500点左右,股票型基金才开始解冻;上证综指继续上行的6月份,股票型基金卖出了历史天量。

只要股票型基金卖得好,股价还会继续上行,但后加入的肯定是给低位加入的人群抬轿。那些看到别人赚钱眼红而蜂拥入市的中小投资者,常识的不懂,就准备捋袖子大干一场了。

短期市场继续上涨的动力来自赚钱效应,一些已经赚海了的资金即使出去暂躲风头,如果市场能撑得住,还会继续加入进来,用赚来的钱参与投机,心态会相对释然些。当行情再也做不上去的时候,暴风雨就又来临了。有证券交易数百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交接棒游戏,几家欢乐几家愁,多少次大跌都来过了,还在乎再来一次吗?

但从这波上涨行情而言,笔者预感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舆论已经把投资者引入到经济复苏、股市复苏(事实上,股市已经一定程度上提请反映经济复苏)的思维定式;基金、银行、信托和证券公司正合力引导散户入市;更诱人的是亲友先到先得,赚钱效应口碑相传。

从技术特征上看,大盘进二退一的攻击姿态十分沉稳,周期性的顶部在疯狂没有到来之前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会继续走高。只不过是今年前六个月,大盘月月上涨,尽管是小碎步累积,还是超出年初所有人的预想。如果能有一波下跌,给后加入的资金低位介入的机会,后期涨势可能更加迅猛,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赚钱,将来会有更多眼红的后知后觉的倒霉轿夫来抬轿。

笔者年初以来盈利接近一倍,不过是本金较小和运气罢了。唯一能提及的是,在低位时敢于动手,算出了财务账,并辩证地看了党和政府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志气大于笔者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一点微薄的建议是,人弃我取,视暴跌为朋友,低位时决不手软;至于现在,帆满船疾,收钱如拾草芥,心里美美就算了,头脑不要发热,急速拔高就考虑边打边撤了,等待下一次暴跌的来临。

农谚云: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笔者每听及,就有莫名的挫折感,实则道理如此。资本市场数百年来,历数各国股市,中小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认购股票,都为上市公司和其关系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抬轿了,除了为政府和技术进步作贡献之外,整体看来几无所得。

要获得些许收益,就要勤学苦练,除了会算细账之外,还要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多数时候顺应市场走势,关键时候要敢于和市场犯拧,保持一点清醒,不然不仅蜜糖水喝不上,洗脚水也喝不上一口。

上一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怎么上下一篇:2024年党建帮扶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