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用13篇)
如果既能看到它的美丽,又看到它的刺,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谁都明白,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可是,有很多人却只看到这些暗的地方。其实,只要抬头,就会看见明亮的的地方。这些事情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一度沉沦,丢弃自己的梦想,整天闷闷不乐,天天呆在家里,变得郁郁寡欢,呆滞的盯着窗外。在她心里觉得生活只剩一片灰色,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终有一天,她看到了窗外射进来的几缕和煦的阳光,她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她终于愿意去外面的世界,走出自己画的圈。她找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开始与病魔抗争,她坚信,她可以,最终,她的病奇迹般的好了。就是几缕阳光,救了她,她不再恐惧病魔,她终于敢站起来了。其实,阳光就在她的头顶,一直在她的头顶,只是她不抬头看,她只看见了病魔。不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应该只盯着那些坏的,而应该看见那些好的方面,这样才会有勇气和动力,解决困难,才会冲出困难。
一、合作学习的渊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因而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了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
二、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3]
三、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期的自主合作学习已经结束,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我逐渐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掌控本组的能力, 能否调动本
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起到很好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事实上, 有些小组的小组长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增强其领导与协调能力。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配合能力有待提高。在合作
学习中有一部分小组成员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任务, 而只是坐享本小组的成果。
(三) 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影响着本小组组员之
间的配合, 影响着本小组合作的配合, 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每个小组四名成员, 如果有两名较差的学生, 那么合作探究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与这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 只是老师搭配好小组而接受的。
(四) 合作学习中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每个小组
都展示, 时间不好掌控, 有时不能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如果不全部展示, 又容易挫伤其他小组的积极性, 而且最后就不能进行全班整体评价。二是展示过程中往往都顺从本小组成绩好的学生, 其他成员缺乏自我决断意识。三是在展示过程中因为受所学英语知识的限制, 很难有更深一层的探究。
(五) 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可以分为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及
师生总评, 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草草了事, 缺少细致评价所需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评价不是目的, 而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
(六) 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学存在着误导的因素, 因
为学生的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等方面都不是很完美, 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错误, 所以在小组的互助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差错, 如新学的词汇, 有些学生自己本身发音不准, 再去教其他学生, 这样就产生了错误。
四、解决策略
根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的以上问题, 同时根据合作中积累的经验,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进一步调整, 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解决策略。
(一) 对小组成员进行重新调整, 选择有能力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 同时担任协调员;选出小组发言人一名, 代表小组发言;记录员一名, 记录讨论问题的结果;监督员一名, 监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和讨论, 同时管理本小组讨论纪律, 这样合作时各司其职, 有序进行, 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 尽量均衡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 每个小组的成
员都包括优秀生、良好生和差等生, 保证每个小组都能顺利进行合作学习。
(三) 学生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把问题分配给每个人, 让学生人人有主讲机会, 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 在展示环节, 发言人要代表全体成员的意见, 有不同意见时, 让老师帮助解决。
(五) 在评价环节, 课堂上能评价的尽量在课堂上评价, 课堂上不能评价的, 课下制成评价表张贴在墙上。
(六) 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尽量给予正确引导, 对于存在的问题老师帮助解决。
五、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 它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初一英语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 在这个时期, 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当的学习策略、高效的学习行为和自学的学习习惯都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而这些良好的素质与学业成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会对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英语教学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中学”, 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进行交流, 进行英语实践。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模式, 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本研究还尚处在探索尝试阶段, 经验不足, 需在今后的进一步推行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周宏.学习方式选择.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关键词:初一数学 问题 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现在中考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个人微型课题立项申报 ——我的一些思考
小课题研究,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赞同的。关注课堂,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但以前我的确认识不够,学校第一次让我们申报小课题,大家都觉得是搞形式,上网搜搜,找一个交上就是了。
我的第一个小课题“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就是上网搜出来的。但是在结题的时候,我认识到了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就认真思考了这个课题,并自己制作了结题课件。
这次教研室的微型课题立项,要求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切实与自己的课堂改革结合起来,切实与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要着力解决当前工作中思考得较多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
我想,首先应该查一下自己现在存在的问题。于是便写了下面这篇文章。
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学校安排的任务,使得备课时间被挤占、挪用,上课准备不充分。这个问题自身无法左右,在现有环境里,无法解决。
二是我花了很多功夫,但学生成绩未见明显提高。三是我的课平时仍在传统模式下运行,是低效的。只有讲公开课时,采用流行模式,准备也较充分。以后,力争平时和特殊时期一样,拿平时当特殊时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拿特殊时期当平时上课来对待。
四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很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还是自己的讲课不够吸引人。这方面,要加强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是自身的历史知识素养不高,经常被学生问倒。尽管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历史事情,但现在的这个知识储备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怕别人笑话,《水浒传》我都没看过。别说做一个真正的历史老师,还差十万八千里;就是教好教材,也有难度。我很有自知之明,我真的还不行。还需要积累和学习。
六是对教材研究不够,尽管研说教材活动,搞了三年。但由于我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到认真对待。对教材也没研究透,都忙着设计知识树,参加研说活动了。真正研究教材下的功夫很少。两年来,我只教 初一,对初
二、初三的教材很生。
七是教学方法不够系统、具体。尽管我教历史,这是第9个年头了。但说起教学方法,常用的还是教师讲解,检查,考试。其他的招数都是遇上活动才拿出来亮亮。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来说刚刚起步。自己今年,才开始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总感觉晚了一点,以前的时间都浪费了。
八是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忽视的太厉害。平时上课,这些方面关注的很少,投入的精力也很少。我很想找时间把教育学、心理学好好看看,好好研究研究,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同自己的课堂联系起来。
九是对学生作业的处理。尽管我们历史学科每周只布置两次作业。周一至周五一次,周末一次,但六个班的作业,批阅起来这是一件麻烦事。让我很头疼,至今还没有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里,教六个班的历史,是不够工作量的,教八个班才满工作量。如果教八个班,我的作业怎么看?
我在学校里的时间应该花在学生身上。但实际上,我的时间都花在了应付检查,完上级任务上了。有无数的活动需要参加,无数的任务需要上交。我每天像一个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有人在屁股后面天天催,天 天要上交作业。还用这些来评价我的优劣,好可笑!
作为一个老师,我的生命应该属于学生。但融入我生命的学生,又有几个?在课堂里,我走在孩子们中间,我离他们那么近,但心却离他们那么远。我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我。他们认为,我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样——成绩。我也的确如此,为了面子,我很看重成绩,把其他的一切都忽略了。
做为一个老师,感觉好遗憾。错位的很厉害。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和学生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我真不希望这样。
(一)侧重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忽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模仿、表演为主,缺乏幼儿主动欣赏与感受。
(三)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音乐本身的欣赏。
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欣赏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幼儿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音乐欣赏教学中三个关键要素: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 具有丰富多样性。
★ 结构应当工整。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考虑到该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如果音乐作品属于歌曲类,要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等;如果音乐作品属于器乐曲时,结构要单纯、工整,长度要适中。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素材进行欣赏。
举例:小班音乐欣赏《小白兔和大黑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区分A段“跳跳的音乐”和B段“重重的音乐”。
2、根据音乐性质和特点,联想相关动物形象和动作特征。
3、享受倾听音乐、参与模仿小动物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音乐欣赏”活动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
1、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
中班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中班上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
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牧童短笛》等。
大班上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
4、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5、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班音乐欣赏《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这首ABA型乐曲的旋律,感知A段音乐轻快、B段音乐沉重的性质,分别尝试用老鼠和猫的想象来表现。
2、复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流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入活动室。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猫和老鼠》录象,引发幼儿兴趣。
4、完整欣赏乐曲。
5、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欢快。
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请个别幼儿示范小老鼠走碎步动作,大家模仿学习。
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的各种动作。
6、完整欣赏音乐,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争取做到“点面结合”,满足各领域整合的需求。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1、提高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2)创设良好音乐环境,让欣赏活动“生动”起来。
(3)适时适度介入引导,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从二则案例看幼儿教师的音乐鉴赏素质
案例一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造型,要求幼儿在每一乐句末的长音处,各自创编一个雕塑的造型。教师先示范,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为了增强幼儿倾听音乐创编动作的有效性,教师提问:“应该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摆造型呢?”幼儿A说:“在吹喇叭的时候。”教师没有理会他的回答,继续提问,其他幼儿与幼儿A的回答类似。教师只得提示说:“是在听到长音的时候,音乐的每一句结束都有一个长音。”
案例二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近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我省来说,当前地理教学的形式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由于初中升学考试的取消.这样的取消使得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二、地理检测的放任、质量分析的边缘化.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地理检测的形式单一,试卷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所学.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及格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
三、初中基础教育的放任.所以,多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地理统考的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难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三、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例如,我们可以像政治学科那样实行“全开卷”。我多年的地理学科教学,平时不作为主科重视,期末参加市级统考,作为“教”与“学”的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何乐不为呢?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其它地区那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的提高。
一、学习汉语拼音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音调部分。一是二声发音调值不到位。二是不能正确标调, 在“i”上标调不去“·”, 当“iu”“ui”出现后标调位置出错多。
2. 前、后鼻音的区分不明显, 如“en与eng”“in与ing”“un与ong”。
3. 学习“j”“q”“x”与“俟”相拼省写“俟”上两点的拼音规则后, 学生干脆把“n”“l”与“俟”相拼也省去“俟”上两点。
4. 部分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有困难, 如将“yuan”“yue”“yun”“ye”等当做一般音节来拼读。
二、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方言环境的影响。
学生平时在家庭、社会上听到的多是兰州方言或京兰腔, 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 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的感知比较熟悉。如果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其听觉神经则往往反应迟钝, 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读音。这正是学生在反复听教师发音之后, 仍发不准音的原因之一。明显表现为:“云” (y俨n) 发成“y佼ng”, “泳” (y侬ng) 发成“y俪n”, “牛奶”发成“ni俨l伲i”或“li俨n伲i”。
2. 拼音自身的影响。
(1)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 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学会声母、韵母、声调, 既要准确拼读音节、音调, 又要有一定速度, 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2) 部分拼音的确不太好发音, 学生又不明白什么叫发音部位, 仅靠口耳相传, 因此造成发音不准确。
(3)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yuan”“yue”“yun”“ye”等16个音节称为“整体认读音节”, 这样编排到底有什么规律。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和深奥, 因此影响了记忆效果。
3. 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认知程度低, 对事物的感知不够准确, 因此对相似的声母、韵母分辨能力较低, 容易误认、误写。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在教学中我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降低拼音教学难度。
1. 将发音与课文插图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 汉语拼音部分的插图很具启发性, 或示意字母发音, 或表明字母形体, 还有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图。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 但因短促, 学生学习起来仍有难度。教材就给声母配上不同的韵母, 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 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 方便学生的学习, 但还是难以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会。在教材中, 还配上了插图, 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 我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 可能回答:“鸽子。”我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话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 如“鸽” (g佶) 。然后告诉学生, 把“g佶”读得轻些、短些, 比较接近本音, 就是声母“g”的发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 配合字母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
2. 教师引导, 巧记音形。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 有兴趣学习, 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拼音教学中, 怎样记住拼音的音形呢?让学生开动脑筋, 展开想象, 同桌讨论编句子, 才记得准, 记得牢。如“鲤鱼跳跃ttt, 一个门洞nnn”。教学声母“f”时, 我让学生想办法记住音形, 学生在挂图的启示下, 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尊佛像fff。”“两个门洞mmm。”这样通过动脑、讨论而编出的顺口溜, 学生容易记忆。
在教学“iu、ui”与声母相拼的时候, 我适时出示了标调儿歌:“有倩不放过, 没倩找o、e, i、u并列标在后。”像这样复杂、抽象的规则, 利用儿歌, 学生在无意中就学会了, 记牢了。教学拼音时, 我启发学生自己编“汉语拼音手指操”。我还利用周二的体育活动课带领学生创编“汉语拼音身体操”, 既复习了拼音, 又锻炼了身体。
3. 巩固应用, 提高拼写能力。
学生学习拼音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立竿见影, 必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手写”, 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做到看到音节时准确拼读, 准确书写。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拼拼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拼一拼同学、家人的姓名等。在读的基础上, 还可以训练学生拼写的能力。我每天都让学生写一句话, 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写得好的句子可以作为范句在全班交流。每周又定内容如春季以“放风筝”“参观植物园”“找春天”等为题进行训练。这样, 通过读和写的训练, 既巩固了拼音知识, 又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有机结合了起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研气氛不浓
教研活动开展少。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对教研活动比较重视,但缺乏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机制,把教研活动看作是检查的手段,有的开展了教研,但没总结,不了了之;有的教研活动没有深度、广度。其次是承担教育教研的工作者、教师也对教研意义认识模糊,认为教研出不了成绩,只要自己把好大纲、看好教参、做好实验、管好仪器设备,按本授课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开一、二次公开课、听评课,外出一、二次听课或开会就可以充作教研,缺乏研究精神;有时教师虽然进行了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质量、内容及形式等层次低、比较肤浅和单一,没有深入下去,使教研本身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其改革与发展。所以县教研室要求各区成立地理教研联组,有的区教研联组虽然成立了。但是教研活动开展次数太少,甚至好几年都没有召开过地理教研会。有的区连地地理教研联组也没有成立,教研活动基本上为“零”
三、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构建开放式课程,这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有的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课程模式,总感觉“如今的课程及教学无章法可循,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意识到开放式地理课程对学生发展非常有利,但不知如何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比如一些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该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如何指导好学生自学已成为该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该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艺和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五、学科思维能力差,举一反三能力,思维变通性差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罗万象,客观上要求思考问题要全面,有逻辑性。学生作业和试卷反映出其思维不全面,深度不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分析“三大火炉”的成因,只答出自然的原因(副高控制和河谷地形),而如工业的发展大量废气的排放等人为的因素就很少涉及,思考问题不全面。再比如:课堂上我们分析了新疆棉花种植的区位,考试中出现德干高原种植棉花的区位,很少有学生答对,说明其知识的迁移,变通性差。
六、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
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还有的学生看图,就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地图的色彩美,线条美。而不知道怎样看图,看地图的什么内容,又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信息。所以,导致学不好地理。
地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对文科来说,地理是高考科目,是制约文综成绩的瓶颈。所以,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学好地理。地理教师义不容辞地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
地理标志是种无形的财富,是在长期不断的积累中凝聚而来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传统知识构成了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产品的独特品质和特征。地理标志与我国的几千文明相辅相成。如何规范引导特色区域生产者是具有地理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中持续保持其品质。保护地理标志不被侵犯,引导我国具有地理标志特色的产品走向世界也是符合我国利益的。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及作用
地理标志,即是产品标志又是质量标志。地理标志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是一种描述某种产品与客观存在的地理名称相联系的标志。这里的地理名称所代表的地域没有大小的限制。但是地理标志所表示的地理特征必须具备某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从而是出产于这里的某种或者某些产品具有优秀的品质,并在消费者心目中赢得的了信誉。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等,以及人为因素如特殊的耕作方法、烧烤工艺等。
地理标志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地理名称有以下特点:
1、该地理名称必须是地理标志所表示产品的真实产地;
2、该地理名称相关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当的知名程度;
3、该地理名称必须是真实的;
4、必须有相当的地理环境条件保证其独特的产品风格;
5、不能滥用,只能用在核定的产品范围内,而且使用者只能是该地理名称所表示地域范围内的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
地理标志对经济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产品的质量信誉该产品使用了该地理标志他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品质也正是由于此消费者选择该地理标志的产品是认可其背后特殊的品质;
2、在众多的同类商品中,对于使用了地理标志的产品,人们会增加对产品特性的可信度;
3、地理标志的商业利益是用地理标志可以更容易推广其领域的产品。
二、地理标志的重要意义:
地理标志商标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是通过商标法律以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方式来保护地理标志的,这也是国际上保护地理标志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特色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地理标志可以通过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进行保护。我国自1995年开始受理证明商标,已受理注册申请771件,已经核准666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注册在农产品上。对优质、特色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的客观需要,也是合理利用与保存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的现实要求,更是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通过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实施品牌化管理战略,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形成地域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义。
三、全国和国内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去年概况: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共计注册地理标志注册商标666件,其中山东省共计48件,北京7件,天津3件、河北11件、山西8件、内蒙9件、辽宁20件、吉林16件、黑龙江6件、上海8件、江苏36件、浙江94、安徽
17、福建58件、江西23件、河南14件、湖北19件、湖南28件、广东19件、广西17件、海南6件、重庆8件、四川49件、贵州8件、云南14件、西藏1件、陕西9件、甘肃24件、青海12件、宁夏11件、新疆30件、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注册37件。山东内已注册的48件在全国目前排列第3: 济南1件 青岛4件 烟台10件 淄博5件 威海5件 滨州2件 泰安2件 临沂3件 枣庄3件 日照1件 泰安1件 济宁3件 莱芜2件 德州3件 淄博4件 潍坊4件 聊城2件
2009年全国已经审定的105件 其中山东10件 济南2件(平阴玫瑰 仁凤西瓜)
三、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
申请地理标志能否获得注册主要取决于该商品是否具备地理标志所规定的条件即该商品的特色是否源于该地理来源,其标准是要看公众是否认为使用该标记的产品之来源与标记所指的地区。此标记只使用于符合地理标记标准的产品并且消费者明白该标志只用来表示在该地区生产而并非其它地方生产的产品
申请地理标志是否可以获得注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是原产地概念与产地概念产地仅仅表明产品的来源并不说明特色与产地的关系而原产地与产品特色是紧密联系的;二是使用地理标记商品与品种的概念,品种只是一个商品种类的通用名称,和产地没有必然的联系。地理标志不是一个商品品种,一个商品品种也不能作为地理标志进行注册。
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应提交以下材料:
1、《商标注册申请书》。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理的,还应当附送《商标代理委托书》。
2、申请人主体资格证书复印件(需加盖申请人公章)。申请地理标志的人应该是该地理标志区域内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地理标志内的所有的人都有正当使用该名称的权利。此即为地理区域内人员区域外人员无权使用该地理标志。但是不能禁止与地理标志文字内容相同的标志,但文字的表现形式应当有明显的区别。
申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应当附送集体成员名单。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申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应当提供该地理标志以其名义在其原属国受法律保护的证明。
3、地理标志所标示地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申请人申请注册并监督管理该地理标志的文件。
4、有关该地理标志产品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县志、农业志、产品志等)并加盖出具证明材料部门的公章。
5、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划分的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件包括:县志、农业志、产品志中所表述的地域范围或者是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地域范围证明文件。
6、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7、地理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受特定地域环境或人文因素决定的说明。
8、地理标志申请人具备监督检测该地理标志能力的证明材料。申请人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申请人需要提交检验设备清单及检验人员名单,并加盖申请人的公章。申请人委托他人检验检测的,应当附送申请人与具有检验检测资格的机构签署的委托检验检测合同原件,并提交该检验检测机构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及检验设备清单、检验人员名单,并加盖其公章。
四、地理标志商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理标志商标作为一个新知识产权概念,是TRIPS协议中提出应予保护的商业标志之一,要求WTO的各缔约国给予保护的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国际上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而我国采用的是商标法和特别法保护的双轨制保护模式,对地理标志实行两套法规和两个部门同时管理。鉴于此,在地理标志的保护上存在权力、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1、法律保护不完善。《商标法》、《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对地理标志的规定存在许多不足。
2、进行保护与监督部门不明确,管理体制上存在冲突。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注册与管理工作,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于1999年8月又在其行政管理范围内发布了另一行政规章《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依照此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的主管理部门,负责对原产地域产品的申请、审核,保护地域产品注册管理工作造成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的冲突。
3、对地理标志的认识不足。(1)相当数量的地理标志被不当注册为普通商标,而且许多集体共有的商标被自然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抢先注册。如“金华火腿”被上海泰康食品公司抢先注册为普通商标,就造成了“金华火腿”商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存的局面,引发一系列纠纷;(2)地理标志被淡化为通用名称;(3)许多擅自使用或者伪造地理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或管理里要求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或者使用与地理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是消费者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针对以上问题,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内容,尽快建立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二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定期沟通和协调,包括管理、审核、互认和对外谈判等方面,协调立场,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三要加大地理标志知识普及推广力度。从全国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重点宣传和扶持,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推广成功的管理经验,吸引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运用和保护地理标志的行列中来,使地理标志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得以落实。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四、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六、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思考,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
改进措施:
1、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2、巧设问题,启发讨论。如《六个小矮人》一文,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大胆展开想象,作出判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得到启发: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5、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浮华空泛的课堂教学。不盲目进行“精彩赏析”,不顾文本特点,经常抛出类似“读喜欢的段落”的笼统要求,忽略全局,肢解课文,造成阅读的“断层”。
一、教学模式传统
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新的教育观念还未真正贯彻到实践,教学方法滞后于新的教学理念。有许多音乐教师依旧把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情感目标领域,导致音乐教师的情境教学还是服务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力。目前的这种为达到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而进行音乐情境教学,不仅不能发挥音乐情境教学的优势,更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教学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的音乐情境教学才能发挥其作用于情感教学的优势,达到音樂教学的真正目标。
二、忽视学生发展差异
音乐情境教学已经得到广大初中教师的重视,但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对待音乐情境教学态度有着较大的区别,年级越高的学生对音乐情境教学的要求越低,有时甚至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一现象与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趋势越来越强于形象思维,以及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学习压力不断加重有着重要的联系。实际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没有及时与学生沟通,发掘学生实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手段的调整,造成教师讲得激情洋溢,而学生却置之不理,以至于教师和学生都对音乐情境教学失去信心。如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音乐情境教学,调动不同年级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的兴趣,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复杂情境的创设往往只用在公开课中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可能会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较简单的单一情境引入新课,可是对于要花大力气准备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常运用,如比较复杂的多媒体情境、合作学习、角色扮演以及竞赛活动等情境的创设往往只用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每一位讲公开课的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寻找新颖的教学形式,开课时可能会运用多种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可能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对教学不会起到预想的作用。音乐情境教学往往是用于音乐公开课中,而在平时上课却很少用到。但是,公开课毕竟只是教师授课中的一小部分,在平时上课中教师应该多注重音乐情境教学的真正价值,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情境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音乐教学事件来说,其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进行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情境引导,这样的教学便可以称为音乐情境教学了。所以,正确认识音乐情境教学形式与音乐情境教学内容,广泛地使用音乐情境教学是促进音乐情境教学必须解决的又一问题。
四、情境的创设往往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是利用情境导入新课,一旦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引起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而不可能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难以使其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所创设的情境来营造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氛围,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序、深入地进行。
五、教学资源的短缺
一、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学科建设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稳定的专业地理教师队伍, 其次, 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然而, 目前地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地理教师, 都是由其他主科或副科教师代的, 有的学校还没有开足地理课, 记得有一位学校领导曾经这样说过, 地理课大家都可以上,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而且, 每到考试时地理课被其他的主课上了。从每年毕业会考阅卷教师情况来看, 每年都有许多新面庞, 目前我们学校所在的区, 科班出生的地理教师为6人, 其余都是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中, 有些还是主课兼的。而各个地方地理教师的不稳定与地理学科的正常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 我们要争取地方主管领导的理解支持, 才能使我们的地理学科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在地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
二、外部环境和学校教学设施的问题
由于地方、学校领导不重视,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加之地理教师严重缺乏, 这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 因此, 我们当地从2003年开始实行在大市范围的地理毕业会考, 一般都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会考, 成绩是以A (100-90) 、B (89-75) 、C (74-60) 、D (60-~) 的形式记入每一位学生的档案, 凡出现D的学生要在第二年 (初三) 补考, 凡要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必须达到B, 虽然, 以通过这种考试的形式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有的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原因, 还是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考不及格。同时, 有的学校地理课时不足, 有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教学内容的现象, 教学设备配备不全, 连最起码的挂图都没有, 更不用说多媒体了, 种种因素使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学校的硬件、软件都跟不上, 再加上关键的教师不到位, 这怎么能有效的进行地理教学呢?同时也给高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由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此在课堂教学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 教学语言不严谨、规范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 地理教学语言又有严密的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 知识跨度大, 规范的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因而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 也是衡量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 如:讲到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的方向时, 不能说纬线是什么方向的, 而应该说纬线指示什么方向。但是, 由于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地理教师, 都有其他主科或副科教师代的, 像上面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而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因此, 地理教师的语言要规范、严谨;概念要准确。
2. 教具使用不当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 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 而地图、各种直观教具、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其中挂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教具, 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有的老师上课不用挂图, 地理课不用挂图, 学生学习地理也就没有意义了, 有的老师在讲七 (上) 第一章地球经、纬线的特点时不会使用经纬网地球仪, 只安书本上文字讲解, 更不用说用多媒体了, 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 只能任务式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压根都没有学到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3. 讲课没条理, 满堂灌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的地理教材, 注重贴近初中生的特点, 采用了许多图片, 很形象、直观,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文字叙述的部分相对少了些, 而有的老师对教材不够理解只知道把书本上描述的内容讲完了就好了, 有的把两课时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 一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 任务式的完成了, 从量上来看讲的很多, 但学生缺乏思考、练习和互动的机会, 满堂灌, 没条理, 没有知识的铺垫, 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已是在课上就出现看小说书的、做其他作业的等等现象,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形式单一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地理区域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法,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 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而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老一套, 从上课一个人讲到下课。上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讲授《地图》这节内容时课前让学生预习, 当学生知道一张完整的地图必须有三个要素即:比例尺、图例、方向内容, 后再让学生画一张地图。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几组, 提供卷尺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长度, 选用适合的比例尺画一张教室的地图。给学生自己动手、小组讨论、探究,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这种教学形式, 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 有效地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其次, 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 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如:野外考察、观看地理影片、编辑地理墙报, 举行地理讲座, 召开地理主题班会, 指导制作地理学具, 开展地理游戏, 进行地理科普宣传, 组织参观采访, 撰写地理小论文, 组织地理夏令营等, 从校内到校外,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 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一点很多老师都做不到, 最多布置一点作业就算了。
总而言之, 地理课堂教学是科学, 又是艺术, 需要广大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
有的教师刺伤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努力的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羞辱学生的人格,(部分家长还有打骂、惩罚等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
多数教师教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
学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无论读、背、抄写、练习、作业、测验都一种模式,都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学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评价学生也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导致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
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理解、记忆,规范地模仿拼读、朗读、拼写,机械地背课文、背句子、背单词、背语音。英语教学被简化成为背词句、默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学习主动性、“做中学”、和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精神的培养。
【初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怎么正确有效的学好初一地理07-21
初一地理教学案例06-29
初一地理教学总结11-09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06-25
初一地理课件巴西05-26
初一地理复习策略06-17
怎么学好初一地理07-13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06-10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0-24
初一学年地理测试题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