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精选9篇)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篇1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我院在二000年“强校升本”时就已经在江东鸡爪坪征地417亩,并已办了土地证。同时请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院做了规划设计。当时是按10000学生做的规划。现依据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我院提出按25000学生做规划,这就使原有的规划和土地面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

我院及时与涪陵区政府进行了协商,涪陵区政府同意我院放弃江东鸡爪坪在涪陵区内另外选址。经涪陵区推荐,学院组织各方面人士反复考察论证,目前,学院党委决定在涪陵区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选择新校区发展用地,首期征用1500亩,控规1000亩,但完成首期征用土地还需要一个过程。

时间较紧迫,我院在涪陵区府的大力支持下预计今年六月初将院址选定,六、七月进入勘察、规划设计,在八、九月开始部分农民搬迁及相应的“三通一坪”施工,并按照“提前可动用单元”的原则进行建设规划进度安排。经过(2003年—2007年)3年的建设,完成160000 m校舍面积建设,保证2007年校舍总面积400000m(含原有240000m)容纳12600学生的规模。

规划采用依据:

1、原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标准》(建标[1992]24号);

2、教育部教电[2002]97号文件中关于师生比例及折算办法的规定、国家教委教计[1996]154号《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管理意见》等文件规定;

3、参考其它高校的现行标准;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篇2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地域性、多样性[1]。它肩负着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

建国初期,基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建设了上千所中等职校和技校,但在“文革”时期,受到很大打击。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类职业教育有25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及1100多万名高职毕业生。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数量已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

在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对职业技术院校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尚无著作专门研究此领域。一般多见于将中职学校设计归到中学设计领域,高职院校设计归到高校设计领域,缺少专项的细分研究。

现行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相关面积指标,如《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规划指标》(高职部分),以及《技工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已实行20余年,与现状脱节,设计指导意义减弱,急需修订与完善。同时我国缺少职业技术院校的设计规范。

高职相对中职办学层次相对较高、校园规模较大、建筑类型及空间相对较复杂,因此受关注度较中职学校更多。高职与高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诸多的高校规划设计实例中,零星可见有相关高职院校的论述。

研究职业院校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硕、博论文较少,主要有华南理工大学等大学的若西北地区市辖职业技术院校整合统计干篇论文,其研究区域多限于珠三角地区或长三角地域。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梁海岫,2009)选取广东高职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入协同发展观念探寻高职院协同发展理论框架,分析了高职院功能经济、校园形态、人文地域三个层面的协同内容,以及建筑单体设计的相关策略[3]。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职业技术院校实训中心建筑设计研究》(周帆,2008)研究了实训中心这一高职院校园内独具特色的单体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陈勇,2009)通过调研研究了广东高职院校的规划与设计。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模式的探讨》(张成,2009)[4],以及重庆大学硕士论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建筑设计研究》(李远,2011),都对实训建筑的空间进行了研究[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空间研究》(曲文晶,2011)[6],《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空间研究》(曹梦莹,2011)[7],以陕西省为例研究了高职院校实训及教学空间模式。

3 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困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近年来西北地区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图1)。

但由于地理及区域经济发展等客观原因,该地区职业教育仍总体水平不高,是西北地区“三大教育”中最薄弱环节。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效益差,教育资源贫乏,校企合作弱,工学结合不足,实训设施较差,利用率不高,职教特点不鲜明等。西部地区职校仅占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的18.4%,在办学实力、水平、硬件条件上与东部地区比较存在明显差距[8]。

4 西北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现状及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教育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整顿、调整、加工和重组,使之形成相互密切联系、渗透、有机结合的新结构,以实现整体优化及增值,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9]。基于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发展落后的现状,教育资源整合是当前形势所迫,也是加强内涵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4.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政府主导下的公办职业院校整合,为当地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关数据(图2)表明,西北地区已有37%的职业院校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很多中职学校通过整合升格为高职院校,达到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小城市。根据已做的调研,尚未整合的学校中有65%的学校具有整合意向,拟通过各种整合方式,提高办学效益。

4.2 资源整合中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不高。

办学成本高、效益低,经费严重短缺制约着办学条件改善及规模扩大。大多数职校仍处于低水平的数量扩展模式阶段。各校分散独立发展,缺少统筹规划和资源有效配置,尤其是教学及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使得有限的财力、物力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2)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不足,实训设施基础较差,职教特点不鲜明。

工业经济不发达,大中型企业较少,校企合作松散,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较差。教学的软、硬件条件较差,特别是实习、实训设施较差,阻碍了职教特点的体现。

(3)起点低,差异大,缺少适宜模式指导校园规划建设。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职教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很多职校植根于传统的中专、技校、职高升格,办学起点较低,学制和生源较复杂。由于缺少适宜的模式指导校园建设,很多学校低水平盲目建设,影响其了办学效益。

(4)效仿高校模式或照搬东南部职校建设模式,缺少具有地域针对性的建筑空间计划参考指导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目前由于缺少对职业技术院校的专项研究,设计师多将中职学校设计借鉴中学,高职院校设计借鉴高校规划,因此不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地域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虽珠三角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职业院校规划设计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因东西部经济发展及地域特点差异很大,很多院校在照搬东部院校教学模式后,造成办学成本加高、土地及空间浪费等现象。同时现行职业技术院校主要建筑的参考面积指标与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脱节,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急需具有地域针对性的建筑空间计划研究。

5 研究展望

西北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校园建设的各种问题,应进行相关设计研究,以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5.1 进行具有地域针对性的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结合西北地区特定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立足教育资源整合背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职业院校进行整合模式研究,以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其成果将为该地区职教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校方在教育资源整合时提供选址、投资、规划、建设等方面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促进职教健康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5.2 建构适宜西北地区职业院校的校园规划模式

西北地区大部分职业院校分散独立发展,缺少统筹规划和资源有效配置,尤其是教学及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使得有限的财力、物力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10]。如陕西某职业院校在整合过程中,由于校园规划定位不清、计划不足、缺少参考依据,而造成规划方案多次返工,从而设计周期延长20%,建设成本增加约15%。同时该校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周边相关设施的利用,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应结合西北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背景,进行科学发展,合理规划。通过现有整合规划模式,如职教园区(职教城)、多校合并、一校多区、新建、改扩建、功能置换等的充分调研,根据资源整合的不同内容和方式,提出适宜西北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整合规划模式。同时详尽分析不同整合规划模式的特点、适用条件,及其对建筑空间环境提出的相应要求。建构适宜的规划模式,以减少土地浪费,节约建设成本,节省设计周期,提高办学效益。还可为校方提供制定设计任务书、校园规划、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扩建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5.3 进行建筑空间计划研究

建筑计划是保证建筑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的重要手段[10]。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很多新建院校由于建筑计划不足而造成空间不配套,在设计中多次修改任务书,设计返工,增加了建设周期和投资。如陕西某职业院校由于计划不充分,新建成的实验楼被改造为办公楼,图书馆部分改为实训楼,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因此应针对西北地区职教特点,基于不同的整合模式和规划模式,进行建筑空间计划研究,确定各类建筑的空间组成、模式及其数量、面积配置等建筑计划,其中实训空间应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建筑计划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参考,以减少空间浪费,提高建筑实用性,节约建设成本,减少设计返工,为职校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蔺田,王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5-67.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3]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4]张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空间模式的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9.

[5]李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

[6]曲文晶.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7]曹梦莹.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8]石怀文.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J].职业教育研究,2011(5):14-51.

[9]张立今.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战略:资源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7(8):13.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篇3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绿化质量与水平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的校园绿地景观与植物配置已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一所高校环境特点的一个缩影。校园的绿化不仅能够为师生们创造一个绿树成荫、防暑纳凉、防风降噪的学习生活环境外,还兼有美化环境、愉悦身心、保健休闲的功能,本文阐述了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建设及管理。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引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培养出一流人才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一流大学应该具备一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大学校园园林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注重大师、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对培养人才至关重要。随着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地方的大学校园环境可以与公园相媲美,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园林景观建设中也出现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如缺乏特色、相互攀比模仿、重建筑忽视园林树木配置等。

1.大学校园绿地文化景观内容

1.1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校园绿地文化景观首先应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只有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发挥出深刻的潜在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仁者爱人”的高尚道德,以及民谚警句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以及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加以提炼、概括,有意识地运用形式美将其与园林要素组合成为景观作品,可以使学子们在追寻过去那些高尚品德的同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1.2地域文化

世界上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形人们不同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人文景观的深层次影响确立了文化的地域特性,造成它的地域性差别。校园景观设计应该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脉,加深人们对校园所在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赋予校园以文化生命,这也是避免高校景观趋同的方法之一。

1.3大学校园历史文脉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在漫长的校园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园和师生共同造就了反映校园特征的历史文化,校园的每个发展阶段都留下了特有的痕迹。校园绿地的历史文化景观便成为直观而立体地凸显校园历史的对象,它作为校园形象和气质的显性标志及感性形象,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

1.4校园学科特色文化

大学的学科文化是对学科的不同认识和界定。学科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是知识体系演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为分化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建制。在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关于本学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一系列观念形态的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不同的大学学科分类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也具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应按学科群进行分区布局,以强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征。因此,校园景观应该反映该校园的专业学科特色,形成不同的校园专业文化景观。

2.校园绿化是学校整体布局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绿化是一所学校格局、品味、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教书育人,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重要氛围,对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战线上的老兵,有责任、有义务尽心竭力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推动认识实践创新发展,根据本人多年校园绿化工作实践,搞好校园绿化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整理绿地,改良土壤

園林绿化的整理作用的重要性,在于苗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要及时清理垃圾、石块和杂物。施工前,通过化验土壤,明确土壤为贫瘠,板结的酸碱性的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实现“改土适树”。通常把土壤质地作为适地适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土壤本身情况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不良质地的土壤改良。此外,为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一般地被根域层生存回填客土的厚度20厘米,小灌木为35厘米,大灌木为50厘米,浅根性乔木为70厘米,深根性乔木为100厘米,确保适应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结合植物的需求,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

2.2合理配置园林绿化植物

植物配置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一是要根据景点所处环境和自然景观特色进行科学建设或改造。二是要生态优先原则,植物材料选择,搭配以及地面铺装应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多选择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三是要利用常青、落叶植物色彩与季相能直接影响整个校区的景观效果。利用不同植物展叶、开花、结果等四季变化构成的季相特色装点校区,也可形成不错的景观效果。四是要根据植物高度,形状进行搭配。五是要借助园林建筑和山、水来共同衬托植物层次与观赏效果,利用园路,既覆盖了硬质的围墙,又与墙外景观有机连接,围墙角底短的小灌木形成新的空间层次,进行合理配置,美化周围环境,从而创造出优美的绿化景观。

3.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确保,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管理。

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4.遵循规律掌握技术做好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结束后,为更好的维护体现绿化景观效果,根据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习性和生长特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或小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加强专业技术的指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因时,因对象制定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在养护管理中要及时浇水,注意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注意整形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治。

5.结语

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以配置为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校园不仅对青年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同时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身心方面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校园环境建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陶冶情操、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环境育人”。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校园的植物配置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功能不容忽视,所以在校园进行基本建设的同时,应从师生对校园室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出发,把创造高品位的景观空间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肖鸿,钮齐.对高等院校校园生态环境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0,32(2)

[2]张群.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2004:12-14

[3]陈青.大学园林树木多样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54257.

关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的说明 篇4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铁路网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按此规划目标,经对国务院2004年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形成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以下简称《调整方案》)。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发展目标

《调整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电化率由50%调整为60%以上。进一步扩大铁路网规模以及提高电气化铁路比重,是为了发挥好铁路技术经济优势,更好地适应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调整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确立这一目标,主要是强调在扩大路网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布局合理性、科学界定层次结构、把握好功能定位以及做好综合交通衔接,建立符合国情、经济适用的铁路网络。

二、规划原则

《调整方案》增加了三条规划原则。

一是“贯彻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国防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并体现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方向”。这一原则明确了铁路规划建设首先应服从国家战略,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

二是“根据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要求,线网布局、枢纽建设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发展,提高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这一原则体现了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铁路发展提出的要求。

三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原则主要考虑铁路发展面临着环境和土地资源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应走集约发展道路,避免粗放型增长。

《调整方案》将原规划原则中第五条删去。主要是考虑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不再将装备国产化作为路网规划的原则。

三、规划方案

《调整方案》将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建设与客运专线一并列为突出的重点。因为铁路除了提供大中城市间快速客运服务外,还应作为承担区际普遍客运、资源开发、大宗物资运输等任务的主力。

(一)客运专线

《调整方案》将客运专线建设目标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以上。主要是为了加大繁忙干线客货分线的力度,在维持原“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基础骨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4000公里客运专线。包括杭甬深客运专线向北延伸至上海,杭长客运专线向西延伸至昆明,以及蚌埠~合肥、南京~杭州、锦州~营口、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连接线。

《调整方案》将城际客运系统由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到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地区。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且人口稠密,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发展视地方发展情况确定。

《调整方案》不再对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进行界定。客运专线具体建设标准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科学确定,不盲目追求高标准。

(二)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调整方案》将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公里调整为4.1万公里。

一是完善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新增中俄通道同江~哈鱼岛段等铁路。二是完善区际干线布局,新增重庆~贵阳、宜宾~贵阳~广州、南宁~广州、哈达铺~成都、太原~侯马~西安~汉中~绵阳、向塘~莆田、合肥~福州、阜阳~六安~景德镇~瑞金~汕头、北京~张家口~集宁~包头等铁路,研究建设张掖~西宁~成都、格尔木~成都、郑州~重庆~昆明、和田~狮泉河~日喀则、成都~波密~林芝、香格里拉~波密等铁路。

三是完善大能力煤运通道布局,新增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南部煤运铁路和乌鲁木齐~哈密~兰州铁路等。

四是扩大西部地区路网覆盖面,新增乌鲁木齐~富蕴~北屯、哈密~若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正蓝旗~虎什哈、昭通~攀枝花~丽江、昆明~百色、南宁~河池等铁路,研究建设安康~恩施~张家界等铁路。

五是完善中东部地区路网结构,新增哈尔滨~佳木斯、青岛~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广州~湛江~海口~三亚、上海~江阴~南京~铜陵~安庆、怀化~衡阳、井冈山~赣州、浦城~建宁~龙岩等铁路和福州~厦门货运线。

(三)路网既有线

《调整方案》将增建二线建设规模由1.3万公里调整为1.9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建设规模由1.6万公里调整为2.5万公里。

一是在原《规划》十个煤炭外运基地基础上,增加了新疆地区煤炭外运基地,并重点强化“三西”地区煤炭下海和铁路直达中南、华东内陆地区通道,以及新疆地区煤炭外运通道。这一补充主要是在加强大秦线、朔黄线等既有煤运通道的基础上,开辟煤炭外运新通路,提高铁路运输保障能力。

二是将原《规划》提出的“对既有京哈、京沪、京

九、京广、陆桥、沪汉蓉和沪昆等七条主要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调整为“对‘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内既有铁路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主要是适应构建综合运输通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通道内铁路运输能力。

三是《调整方案》提出“按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注重与城市轨道交通等公交系统以及公路、民航和港口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货物换装‘无缝衔接’和交通运输一体化。”主要是强调铁路枢纽建设应贯彻综合交通发展的理念。

四、实施意见

《调整方案》不再对“十五”建设规划进行表述,仅对2010年阶段目标进行了调整。

一是将2010年全国铁路网营业里程由8.5万公里调增为9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建设规模由5000公里调增为7000公里,复线率、电化率均由41%调增为45%以上。

二是将广深、哈大、沪杭甬、汉宜、合蚌、宁杭、柳南、绵成乐、哈齐等客运专线列入阶段目标。主要是争取加快客运专线建设步伐,有效缓解繁忙干线能力紧张状况。

三是将兰州~重庆和成都、贵广、南广、丽江~香格里拉、拉萨~日喀则、重庆~利川、西小召(包头)~甘其毛道、乌兰浩特~锡林浩特、前进~抚

远、沪通、南京~安庆、阜阳~六安、宿州~淮安、衡阳~井冈山铁路,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南部煤运铁路,集包第二双线等一批项目列入阶段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快完善东部地区路网布局以及促进西部大开发。

关于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规划 篇5

关于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的工作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身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省级文明校园的创建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以教科研为龙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作为总抓手,确保学校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二、创建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政治理论素养、民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明修养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教育,规范管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 1 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稳定的校园秩序,形成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网络和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形象,确保我校在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取得实效。

三、组织领导

为实现创建目标,成立了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任利平

副组长:张肖艳 慕雄雄

成 员:尚芳莲 李润梅 薛慧芸

李常勤 薛艳霞 孔苗苗及各班主任

四、创建措施

(一)“修师德、提师能、铸师魂”,弘扬高尚师爱,成就职业幸福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品德修养,重学习提高,建立班子成员每周集中学习、校委会成员每周议事制度;二是抓工作落实,重能力提高,始终紧扣计划—实施—监督—总结—反思的工作程序,着力提升班子的威信力与执行力。

2、开展评选“师德标兵”“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等活动,积极营造“看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师德学习氛围,强化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3、继续做好名师打造工程,采取请名优教师帮带和师徒结队等形式,引导教师立身于德,精业于勤,自我规范,自我加压,从我做起,向名师看齐。

(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1、向常规管理要质量。针对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有侧重点地强化常规管理,从细节入手,抓落实到位,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效能与水平。、坚持常规的教研组活动时间,保障正常的教研秩序;坚持抓教学常规,坚持抓学生学习常规。

2、在抓好备课、教研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寻找制约教学效果的“颈口”,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生成研究课题,让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

3、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带头作用,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骨干教师创造成长条件,提供保障,鼓励创新。

(三)以“德育”和“文化”为核心,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1、建设书香和文化校园,打造四条校园风景线:

(1)书香校园风景线:加强师生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灵。通过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作文竞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 3 围。

(2)班级文化风景线:建设班级文化品牌,突出特色。倡导各教室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布置,继续扩充班级图书角的藏书量,培养学生课余读书的兴趣,为创建书香班级提供物质保障。

(3)走廊、墙壁文化风景线:精心设计校园走廊、墙壁美观而又富有智慧和启示的名人名言,全力营造校园处处彰显“无声”教育的氛围。

(4)养成教育风景线:加强低年级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三字歌”学习训练、中年级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训练和高年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训练,从而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体会到“德”“礼”的力量,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

2、建设集活动和艺术于一体的激情校园。开展周五下午校园“无课日”活动和儿童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节庆活动。积极组织好学生社团,发挥好校园少年宫作用,全力抓好学校社团合唱队、舞蹈队、足球队、美术组、书法组、器乐组、科技组、象棋组、朗诵组、阅读组等16个兴趣小组的培训学习工作,让每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能力,让校园充满活力和激情。

(四)加强学校联系,构建家校沟通绿色通道

1、加强班主任的重点培训。在新的学年中,我们将加强“家校沟通艺术”的培训,同时我们把家长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班主任的指标之一,使班主任成为家校之间的有效润 4 滑剂,而不是简单的把家校矛盾上移甚至是激化。

2、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家校联系经常化、制度化。通过设立校迅通、家校联系册等,解答家长的疑问,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支持学校工作。

(五)维护安全稳定,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和谐

1、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将继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的具体管理制度办法,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经验,探索根源,提出对策,创新解决,努力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2)进一步加强值周领导、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管理。

(3)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分解、细化各项要求,完善激励措施,把安全目标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4)强化安全预案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并组织师生适时进行演练。

五、创建要求

1、宣传到位,人人知晓。通过教职工会、班会、家长会、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途径向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人人知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氛围。

2、落实责任,人人参与。由校长统一领导,按照学校的创建方案,明确责任部室、落实责任人,大队部、教导处、5 政教处等分工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使全体成员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体。

3、加大对创建工作的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奖罚制度。对违反工作纪律,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等问题,将作为考核、奖罚、聘用的重要依据。

总之,“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持续性工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统筹、协调、联动、创新,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努力早日实现创建目标。

关于校园规划图的说明 篇6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我国高校校园建设近十年来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的好坏,校园的绿化美化风格品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新校区建设正在建设中,作为我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通过参观学习的过程,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做法,就如何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规划如下:

一、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立足点

校园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条件,学校校容校貌也是风貌的重要窗口,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是促进美化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形成持续、长效的校园环境建设的良性机制,创造布局合理、整洁优美、高度文明、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意义深远。

二、校园的绿化构想原则

设计原则

1、新校区的绿化面积必须满足部颁标准及城市总体规划区绿化率的要求。

2、自然景观及营造景观等建筑风格相协调。

3、因地制宜尽可能保障有足够的乔木种植率。

4、总体景观体现设计生态化,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利用山泉水节能喷灌方案。

四、探讨建议

校园绿化拟一次规划到位,组织领导意识要强,要论证准确,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要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可以分期实施又要抓住时机做到适时逐步到位。

根据我校新校区的建设,环境绿化建设拟同步进行,在规划设计中,尽量要做到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最重要的是吸取经验和教训,要把别人的经验教训与本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要走出去,带进来,可以修改设计,但切忌不可今年建明年改,要把创新与特色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特色要靠人去创造,再好的条件也要人去做。只有精英才能创造品牌。要把园林绿化建设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等结合起来,将路、林、园、亭、池、桥、小品等升华到理想与信念,历史文化寓意命名,塑造激励师生学习和工作的作用。

历史经验证明,校园绿化环境建设要做到领导重视,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少不了。根据我校校情实际,特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发动群众,为减少投资,开展群众性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学校对乔木的种植,由学校选购苗木,组织师生开展绿化种树和养护。

2、对亭、廊、小品、雕塑、文化景观开展募捐活动,在广大校友中和毕业生开展成长不忘母校,我为母校献爱心活动。学校把捐赠者或集体名字刻纪念石竖在有纪念传颂的纪念物旁。

3、争取多方支持,开展属地医院或企业家的赞助活动。

校园网的建设与规划 篇7

校园网建设是实施国家“三通二平台”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是广大师生顺利接收现代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 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构建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我国在一些大中城市建成了中国教育网, 许多学校也建成了校园网。在这种条件下, 为了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也应该进行校园网的建设工作。

一、学校建设校园网的原则

1. 学校需求为前提原则。

坚持以学校具体需求为校园网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的根本和前提, 同时, 也要注重源于需求又高于需求的原则, 注意用专业化的技术思想来帮助学校进行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确保校园网的实用性、先进性和便于扩展性。

2. 品质与成本匹配原则。

选择品质最好的设备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成本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将品质与成本实现最佳匹配, 才是一个最优秀的方案。

3. 设备选择兼顾原则。

满足学校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要求;满足校园网建设及国际互联网的要求;所选设备在国际上保持技术先进性;供应商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优质的国内、国际的售后服务。

4. 技术应用全面原则。

在技术应用方面, 我们全面考虑其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保密性及友好性。

5. 坚持标准原则。

一切校园网设计和施工, 均要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

6. 建网的原则。

建网要遵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成熟可靠的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要考虑学校的需要与可能, 首先要满足教学需要, 要把服务教学作为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

校园网建设的方案要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应将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软件建设和人员培训统筹规划。

建设校园网时, 根据经费情况, 可一步到位, 也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校园网建设方案的制订要采用经过实践证明是成熟的、先进的, 同时又能满足校园网要求的技术。

7. 校园网建设的要求。

1000兆或10000兆光纤主干, 1000兆铜缆到桌面。设备主要选用国内知名品牌。网络要求经济实用, 中文界面, 易于操作, 安全可靠, 具有防毒作用。

二、校园网建设方案举例

我校的网络于2002年建成。也是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和考虑, 最终选择的方案如下:布线系统采用IBDN综合布线系统, 网络部分采用CISCO Catalyst 6006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 CISCO Catalyst 3524、CISCO Catalyst 3548网管交换机作为二级交换机, 服务器采用IBM系列服务器和IBM磁盘阵列作为主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 外部用CIS-CO2611路由器和紫光UF3500防火墙连入Internet网, 核心交换机到二级交换机用光纤连接, 服务器到核心交换机用光纤连接, 二层交换机终端用双绞线进行连接, 达到1000兆主干, 100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高级服务器中文版操作系统, 数据库用SQL Serve 2000中文版, 邮件管理用Exchange 2000英文版, 双容错系统采用IBM EXP300阵列和两台IBM Series 232及Windows 2000高级服务器中文版共同组建。

三、校园网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 设备最好采用国内知名厂家的, 系统也选用国产的操作系统,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资料的保密性。

我校的校园网经过十多年的使用, 运行还是相当稳定的, 硬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在使用中还是有一些问题, 在此列出, 供大家借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贵阳为多雷区, 注意安装好中心机房的避雷系统, 有条件最好每个节点上都安装避雷系统, 这样可以保障中心机房的核心设备不会被雷击, 有户外线的地方最好用光纤, 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用户外用的防雷铜缆, 千万不要用普通的铜缆。我校的中心机房安装了避雷系统, 中心机房的设备在雷雨天也没有因为雷电而引起损坏。但是我校的各个节点上没有安装避雷系统, 在使用中过程中, 因为一个节点受到雷击, 致使二级交换机的RJ45口损坏。

2. 服务器的超级用户密码最好采用字母和数字混排, 并且十位以上, 每2~3个月更换一次。安装防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 并且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和测试大型软件和不清楚的软件, 以免服务器崩溃或被病毒感染。服务器系统要经常更新、打补丁, 以保证系统的后门得以尽快地修补。

3. 交换机最好进行VLAN划分, 以保证不同子网间的隔离, 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的计算机上网时进行MAC地址绑定, 以保证学IP地址的有效管理, 每一个节点网络速度进行流量限制, 保证网络的畅通, 以免形成网络堵塞。

通过以上设置, 网络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现在学校的服务器运行十分稳定, 没有出现过死机或中木马的情况。

关于评选的幕后说明 篇8

事实上谁也不能否认,无论偏僻山村的杂货店,还是繁华都市的巨型企业,无论传统的手工企业,还是现代化的IT公司,从最原始、最简单的组织到最庞大、最复杂的机构,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然而,又几乎任何概念都没有“商业模式”那么多的解释和内涵。在大家都把商业模式挂在嘴上的时候,却几乎无人清楚商业模式的确切定义。所以,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下,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优秀的商业模式?这是本刊评选发布“2004~200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澄清一个概念

商业模式是什么?最原始的答案就是赚钱的方法;而严谨的解释是,企业经营的环境、企业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以及在给定环境中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活动和能力。它是一种系统的设计,用于衡量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赢利方法。而所谓企业的兴衰成败,就是企业自身商业模式接受市场检验或者根据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

四项评选标准

本次评选入围企业,我们的选择方向是:在2004年度完成自身商业模式的成熟转型并发挥效用的;或是在2004年以前逐步建立,在2004~2005年度因某一个事件或报道被人们发现,并对业界产生巨大影响的。

2004年度企业销售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尚在创业期,或者刚刚渡过创业期的企业,其商业模式尚未定型,不在此次评选考虑范围之内。)

在完全竞争性领域,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逐步建立的商业模式。

筛选工具——五大指标体系。

Ⅰ.短期突破:2004年,该商业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成长速度、利润率增长均优于同业者;

Ⅱ.远期成长:对该商业模式未来走向及对企业远期经营能力持续影响的预测性分析;

Ⅲ.管理保障:该商业模式中管理平台的现实描述,以及企业软性竞争力体现;

Ⅳ.风险控制:该商业模式引导企业有效控制宏观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及内部风险的能力;

Ⅴ.创新性: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其基本的、共性的商业模式,关键是企业如何在基本商业模式中加入独特创新的元素。

16家联合推荐机构

这16家国内一线优秀管理咨询机构是:埃森哲(中国)、汉普(中国)、罗兰·贝格(中国)、科尔尼(中国)、AC尼尔森(中国)、新华信、视野咨询、锡恩咨询、AMC安盛、联众智达、易中创业、千溥投资、创意村、金必德营销、卓越管理、建勤投资(香港)。推荐时间历时4个月,从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共推荐最佳商业模式样本企业67家。

2005年2月,《商界·中国商业评论》企业研究院从67家入围企业中进一步研究整理,最终正式发布“2004~200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Top10”评选结果,它们是:万通与泰达、盛大网络、宏图三胞、斯威特、蒙牛乳业、德信通讯、顺驰地产、西洋集团、如家酒店、聚众传媒。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但由于行业各异,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没有一个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能够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产生优异的财务结果。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首先,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如家酒店连锁公司,全力拓展其独创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免去康乐中心等酒店奢侈设施降低投资,以低价、舒适、干净为特色,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务人群和休闲游客,常年入住率保持在90%以上。

其次,胜人一筹的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例如,网络运营模式,人人都知道该如何运作,也都知道盛大网络是此中翘楚,而且每个商家只要愿意,都可以模仿盛大的做法,但能不能取得与盛大相同的业绩,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脚踏实地就不是玩概念,搞炒作,它需要平淡务实的日常管理和高远的战略眼光的融合。例如一向被称为“资本大鳄”的斯威特,在德隆坍塌、投资机构频繁出事的2004年,依然保持健硕的身形。斯威特的做法是,以资本运作手段收购兼并传统产业,并在其中植入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项目)和管理方略,做实做强,使每个亏损企业都能在短期改造后迅速实现赢利。

今后,最佳商业模式将作为一项年度评选活动固定下来。2004~200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评选的落幕,也是2005~2006年度评选的开始。我们衷心希望更多的咨询机构、管理学者共同参与到这项评选中来,为我们推荐更多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范本。我们也衷心希望我们的企业能鉴往事而知来日,驾驭情势,洞悉未来,真心创造,耕耘有度。

产品规划的概要说明 篇9

最近有朋友向我咨询,说自己是一个新入行的产品经理,自己的职责也比较明确了,但是感到还是无法下手,主要就是搞不清楚产品设计的流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是开始,什么时候就是结尾,我当时也无法说清楚,只是答应下来我会想一想,看如何才能比较准确的说明这个问题,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虽然想的差不多了,但是一直没有记录下来,今天恰好有些时间,就抽空写了出来,供各位新入行的朋友参考。

以下的说明都是我工作中的个人经验,切不可当成理论知识,仅供参考。

其实说到产品设计流程,我感觉不如从一个产品的规划周期说起,其实整个产品设计流程就是包含在这个周期当中的,理解了这个周期,那么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就能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工作范围。

产品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概念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提出一些产品概念,市场需求,对于产品而言,仅仅是一些描述而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但是这个阶段是周期的基础,只有积累一定量的需求,才能为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提出概念和进行概念表述,描绘一个产品的轮廓,让相关部门和高层接受这个概念,得到支持和资源分配。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市场数据获取和需求分析。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市场需求反馈记录》和《需求分析报告》产品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概念进行图纸化和量化,设定产品指标,形成可设计的功能和产品原型,并且通过公司认可,纳入公司产品开发计划中。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对产品进行量化的工作,量化的内容应该包括产品功能,产品模型,开发进度,所需资源。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市场沟通,产品设计和计划确认。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产品设计文档》,《产品开发计划》和《产品立项单》技术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图纸化的产品原型进行物理化,依据产品设计文档开发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实物(这里的实物是指可以实现具体功能的物理载体)。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依靠研发生产部门进行,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协调各种资源,全力保障技术化阶段能够按照产品开发计划进行。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产品开发和产品验收

出现的成果主要为:可交付的产品和《技术白皮书》商品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交付的产品形成具有销售价值的商品,就是对该产品进行商业化包装,这个包括两个部分:内涵商业化和外延商业化。

内涵商业化是指对产品本身进行的商业化过程,比如产品说明书,销售手册,包装元素等;外延商业化是指促进商品销售的元素确定过程,比如媒体准备,软文准备,渠道准备等。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内涵商业化的整体过程,协助销售部门完成外延商业化的过程,完成产品发布。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商业化和产品发布

出现的主要成果为:可销售的产品和产品发布,以及大量的商品化元素。市场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跟踪产品发布后的销售进度(我习惯于跟踪3个月),积极推动销售部门完成销售任务,并随时了解销售反馈,进行记录,调整产品在一个产品年度的策略,并对产品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在这个阶段中,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和销售部门进行沟通,协助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产品问题。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产品跟踪和产品总结

出现的主要成果为:预定的销售渠道完成和销售反馈记录

一般的产品规划周期就是由这五个阶段组成的,在进入到市场化阶段后,其实就可以进入到第一个阶段中了,产品规划的周期本身就是一个螺旋史式发展的过程,从概念开始,逐渐完成一个完成产品的周期,其中包含了多个这样的产品规划周期,而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全程参与者,其责任将大大超出横向部门的职责范围,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产品经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和重视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感知度相当强烈,产品的市场替代能力也非常强,从而也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

我记的有人曾不解的问“你们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感觉你们什么都干,但又好象什么都得依靠其他部门!但是好象还没有什么权利,都得靠和人家说好话来进行”

上一篇:饮食习惯方面的经典谚语下一篇:7 一分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