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变暖的演讲词(精选8篇)
这个假说反映了一个问题,引出了一个著名的真理: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这一真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今的大众中就充斥着关于全球变暖的谬论,比如:地球太大了,我们不会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这样的说法是大错特错。
说它错了,是因为地球生态圈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大气层,因为它太薄了,拿一个大号的表面涂了油漆的地球仪,那层油漆和地球仪的比例就是大气层和地球的比例,它是如此的薄以至于我们可以改变其组成成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基本科学依据,这个我无须赘言,各位已经很清楚了,大家也看过很多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数据,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印证。左边的是30多年前的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而右边的是近照。
这是美国冰河国家公园,因全球变暖这里的冰川预计还有15年就会消失。这是哥伦比亚冰川逐年的变化,每一年它都在缩小
喜马拉雅山脉也面对着严峻的问题,这是1978年与2004年的对比 左边的是30年前的阿根廷(接下一张)和今日的景象。种种的现象,包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是全球性的变暖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含量与温度是有联系的,其中一点十分明确:二氧化碳越多,气温越高,因为它会将更多来自太阳的热量困在地表,那让我们看看40万年以来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请将这一点牢记在心中:二氧化碳含量从未超过300,这里是现在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超我们所能统计到的历史水平,看看这已经把自然的起伏抛得老远,不过各位请注意,在50年以内,真的,50年以内,曲线还会继续爬升,会超出这个表格,50年以内就会到这里,恐怕有人会说:”这又如何?看起来不错嘛。”我在重申一遍,在温度曲线上,如果最低端代表半米的积雪,上升到这么高会是怎样的景象?那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后代甚至没机会看到。所以说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要是你我听之任之,就是极端不道德的行为。
丘吉尔曾说过继续拖延,折衷和自我安慰式的权宜之计的时代已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开始生活在其后果之中,过去几代人,几个世纪埋下的祸根已经给今天的我们留下恶果 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导致酸化,导致珊瑚、浮游生物、钙化生物减少,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一些令人不安的传染病也传播得越来越广 一些疾病死灰复燃
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超过自然速度的1000倍以上
冰川和冰盖的消融以及海洋本身的热胀冷缩导致海平面上升,让我们看看温度升高2-4度后的伦敦,乘船出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上海这座汇集大量人口的城市,经历2摄氏度的升温后还能看到绿地和道路,等到升温4摄氏度时,只有那些高楼大厦还矗立在水平面之上。4摄氏度的升温将直接导致1.45亿的中国人流离失所。想象一下成百上千的难民因为环境变化而迁移,再想象若变成上亿人,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这有人会说:“就算承认这一问题的存在,我们也无能为力了。”很多人从拒绝承认径直走入绝望的阴影中却不知道停下脚步,着手解决问题,这是我最后想谈的,目前人类已知的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果我们能使用更节能的家电,采用别的节能设备,拥有更多续航里程的汽车,还有更多别的交通工具节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碳固存技术和其它的方法,这些都加起来,我们很快就可以降低排放水平。
每个人都在引起全球变暖,但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选择将我们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0,解药就在你我手中,我们只需要做出决定使其生效,这个问题最终落实到一点,我们,作为中国人,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伟大义举就算前方路途坎坷,我们有没有能力站起来立于人类历史之上,过去的一切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我们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国家,港澳回归,神舟飞天,实现太空行走,举办了一届世界惊叹的奥运会,拥有了第一艘航母,九三阅兵,我们曾成功解决一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这一曾被称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全世界联手解决,但我们成功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 此次造访京城的高温天气纯属“突如其来”, 但仔细分析:这个“不速之客”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个“老熟人”, 就是每年都会给北方地区带来炎夏的干暖气团而已, 一点儿也不神秘。这个大多数人面前熟悉的陌生人给七月的京城增添许多烦躁, 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北京市民的生活。世界能源金融网:高温天气从7月2日开始席卷北京, 热浪将市民“逼”进了游泳池。今年入夏以来, 北京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在天气方面, 而是渗透到人们的吃穿住行之中, 许多人开始了在家工作、网上购物、电话订餐、夜间散步聚餐的“另类生活”。
在这之前, 东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37摄氏度左右的高温, 甚至比一些南方城市还要炎热。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温度则创下11年来的历史新高。有人怀疑, 莫非全球气象发生了“南北颠倒”?更有人笑言, 这是“2012”的又一个佐证。这种说法当然是站不住的。我们知道, 地球经历过4次“冰天雪地”的大冰川时期, 其间穿插着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但在一个间冰期内, 气温也会有高低起伏, 目前地球正处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注意到, 不仅是中国部分地区, 美国东北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北半球一些城市也都在遭遇高温“烤验”。《新闻晨报》称:国外不少专家表示, 北半球高温与全球变暖存在一定关联。这些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例证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全球变暖在人们生活中的身影。
我们知道, 全球变暖是在一段时间中, 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 与此同时,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 使碳循环失衡, 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从上个世纪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中, 我们知道目前并没有关于全球变暖的很好的解决方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缔约方会议中强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该公约1992年6月正式签署, 并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 到2000年共举行了6次缔约方大会。当缔约方制定国家对策时, 贸易措施也将会起日益重要的作用。可是现实中该公约的实施并不理想, 主要由于气体排放贸易制度:一, 对义务与责任, 公平与效率传统提出了挑战;二, 不会也不可能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产生影响;三, 对现有国际政治与经济制度长生挑战;四, 对发展中国家产得可持续发展生不利影响。【1】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 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 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2】《京都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 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 《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 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 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在当时无疑给全世界带来了希望。然而人们怀着美好的憧憬等了十多年, 却等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发生气候异常的结果, 也许《京都议定书》于2012年12月31日失效的时候人们面临的仍然是一个日益变暖的地球。
人类一次次的努力, 一次次的失败, 说明了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对环境和气候逐渐失去控制;随着人口的剧增, 大气环境的污染, 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的加剧, 森林资源的锐减, 物种的加速灭绝, 水污染和有毒废料污染的加重以及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 人类将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
无论对全球变暖持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以及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都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全球正在遭受着异常气候的侵袭, 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然而世界各国依然由于利益的冲突而对其束手无策。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人类将只有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预测的那样, 自己造的孽最终由自己承担, 一步步走向毁灭。
参考文献
[1]、 (美) S.弗雷德.辛格/丹尼斯.T.艾沃利, 《全球变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年。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
[3]、《京都议定书》, 1997年。
[4]、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 英国广播公司, 2007年3月8日。
[5]、徐华青,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原载《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9年1月。
[6]、潘玉君、秦新华、杨瑞江, 《全球变暖:特征, 趋势, 效应和对策》, 原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02期。
肖老师的课堂上,我观摩到如下现象:
一是教师选取的图像丰富多彩,可获取的图形信息也很丰富。肖老师上课伊始,先用冰激凌式地球,引发学生想象;然后用北极熊寻找食物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文字图“豫”(河南历史上曾经有象群生活)、景观图(广东新会区崖门镇的“冰臼”、楼兰古城、月牙泉、资料图(纳木错面积扩大)等图文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使“全球气候变暖”显得证据确凿,令人十分信服。
二是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在授课之前,肖老师先用“问题研究的常用思维模式”引出本节课研究问题的主要思路,然后顺着这个思路,一路追寻下去,环环相扣,既显得思路清晰,又给予学生一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时,肖老师展示“全球气候的长期递变”和“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并顺势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三是注重适时点拨。在分析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时,肖老师看到学生不知所措时,及时地建议“1.可以全面分析,也可选择某一方面深入分析;2.可以全球视角,也可局部视角如:我国视角;3.讨论交流中,用因果关系图展示你们组(前后四人一组)的推测。”并展示因果关系图,让学生仿照理清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四是注重学生展示,当学生通过研讨绘出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因果关系图时,肖老师及时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小组研究所得。
五是运用角色扮演的房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一节课上下来,肖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其课堂教学作短评如下: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调控得当;学生主体意识强烈,探究积极;
素材信息海量丰富,拓展到位;问题研究方法灵活,指导适时;
从“聚焦课堂,生长课堂”这种全国性活动来看,这节观摩课上得可谓风生水起,别开生面,富有特色:课堂上学生主体意识得以强化,教师指导角色得以彰显,教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了,研究的时间也充足了。学生动起来了。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 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 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 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 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 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 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 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 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 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 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 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 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 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 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 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 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 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 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 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 害,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认 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 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此外,当前应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目前阶段,应该对如下几个问题给予进一步重视:
第一,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目前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 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 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考虑进去。农林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未来各地区温度或热量条件、雨量或土壤水分含 量、气候极端值的长期变化趋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坝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应照顾到可能的平均和极端雨量变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区的城市港口与经济开发区建设要预见到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建筑业、陆地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考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 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 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 方针并不矛盾。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 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 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 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家的 利益。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 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 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问题。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 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国有关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先进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投入距离要求差得还较多,应该进一步增加资助强度。国家攀登计划已 经包括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将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也应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温室气体、气溶胶、海平面、土地覆盖、冰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2.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固定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预测。3.中国过去两万年,特别是过去两千年的古气候重建与分析。4.中国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和人为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 5.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模拟研究。6.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7.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影响的模式模拟研究。8.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测。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098班 25号 刘美思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 追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二)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二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二)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三)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四)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五)具体影响: 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人体健康
关键词:黑色物质,全球变暖,热源
引言
已被确定的大气污染物有很多种,如CO2是主要温室气体;导致O3层破坏的主要是氟利昂;垃圾焚烧会产生二噁英;形成酸雨的主要是SO2和NOX。
上述污染物都是化学物质,有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我作为化学工作者,虽曾发表论文多篇,但原来的研究领域仅限于本专业。从2001年开始,进行化学教学的同时,我还一直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通过对《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深入研究发现,虽然为减少碳排放制定了国际公约,但全球变暖的速度仍在加快。造成世界各地的环境灾难,如洪水频发、飓风不断登陆。《化学》教材中介绍CO2对地表起保温作用,但谁是升温的热源呢?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苦苦思索。研究了十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每天关心世界各地有关环境的最新新闻报道,不断总结。终于发现黑色化学物质正在悄悄地把大量的太阳能变成热向大气中释放,热会引起环境温度升高。由于黑色化学物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本文只以下列物质为例加以论述。
1 黑色染料(包括石墨)与热
夏天穿白衣服比穿黑衣服凉快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黑色的染料每天都在将大量的白布染成黑色,大量的黑色服装依然穿在人们身上,每天把大量的太阳能转化为废热释放到大气中。如我们改穿其他颜色的服装,而将黑布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大棚内墙装饰材料,冬天大棚内的温度会大幅度提升,既节约能源又能促进植物早熟,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废热产生,那可谓一举两得。
喷过黑漆的汽车在太阳下曝晒,相同时间内汽车表面向大气中散发的废热远远高于同型号的白色汽车。
被染成黑色的石材正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广泛使用,把吸收的大量太阳能转化为废热释放。用浅色的石材装饰一样完美,没必要非将他们染成黑色。
白色的橡胶被加工成黑色,又被制成汽车轮胎。汽车在进行运输,造福人类的同时,其轮胎也会将大量的太阳能转化为废热释放,研究用其他颜色代替黑色橡胶更环保。
2 沥青的使用与热
关于化学物质的应用,化学家们仅限于利用他们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开展研究。如利用沥青在高温下为液态,在低温下为固态,具有防水性能。将沥青制作成防水材料使用,更有大量的沥青每天被用于世界各地的公路建设。在利用沥青造福人类的同时,却忽略了它对环境的危害。
大家都有体会,在烈日的烘烤下,黑色沥青铺成的路面比其它地方要热很多,请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一下路面所产生的热。
上式中的Q是向大气中散发的热量;C是物质的比热为常数;m是物质的质量;T2是变化后的温度;T1是变化前的温度;(T2-T1)的值取决于气温,人类无法改变。
因此,用于铺路的沥青质量m越大,Q的值就越大。全世界已有的公路路面几十年来累计向大气中释放的热量之大,可以用惊人的数字来形容了吧。
因此,化学家们有责任找到能够替代沥青的其他物质用于公路建设和房屋防水,或研究开发将沥青路面的黑色加以掩盖的表面处理材料,以减少废热的产生。
3 煤、石油与热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植物利用上述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保存在煤和石油中。人类利用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取暖、生活。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被大量开发利用。
质量守恒定律已经说明,能量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人类在利用煤、油取暖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一部分热又作为废热向环境释放。
即使将煤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一部分被人类用来做功,大部分则以废热的形式被释放。用手摸摸正在工作中的电冰箱、电视机、灯泡的外壁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可见,必须让公众认识到,节能绝不仅仅为了省钱,更是为了保护环境。
4 黑色塑料制品与热
古代有个典故,让一个盲人辨别黑罐子与白罐子,盲人只是把两只罐子放在阳光下晒一会,用手一摸就知道更热的那个是黑的。
已有企业利用黑色塑料生产出热水袋,装满水的黑袋子经过曝晒一下午,晚上可供多人淋浴使用,这是利用太阳能的典范。
但如果把黑色塑料加工成购物或包装袋就不合适。试想用其作为垃圾的包装袋,运送到垃圾场。在等待填埋等安全处理前,每包垃圾每天又会将多少太阳能转化为废热释放到大气中呢?用作包装材料,白色与黑色的塑料袋功能一样,所以黑色的应该被限制使用。
5 粉煤灰与热
粉煤灰是煤经高温燃烧后形成的一种似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高温烟气经集尘装置捕集而得到,含水量大的粉煤灰呈灰黑色。有报道说有人怀疑粉煤灰可能是一种引起气候变暖的物质,我也支持这种观点。因为它也是黑色化学物质,任意堆放会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废热而释放。
目前粉煤灰主要在水泥工业的混凝土工程中应用,或在建筑制品工业中使用。我认为如果将粉煤灰砖,大量用于蔬菜大棚的内墙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粉煤灰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利用其黑色吸热的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使蔬菜水果早熟。电视报道过盖州市一位农民,用粉煤灰砖做水果大棚的内墙,并将内墙砌成圆弧形,使他家的油桃能在春节上市。油桃卖上好价钱的同时,也可节约大棚供暖用煤,可谓一举多得。
6 结语
黑色化学物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事实无可否认。合理利用黑色化学物质可节约能源,造福人类。但不合理使用之,就会向环境释放大量的废热,使环境温度升高,加快全球变暖的步伐。我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提醒公众加强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其它颜色可替代的黑色服装、汽车、购物袋等物品,以减少不必要的废热产生。
参考文献
[1]蒲恩奇.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庄伟强,尤峥.固体废物与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李香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李广超.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利用LASG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1.1.0(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Version 1.1.0), 按照国际CLIVAR计划设计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方案, 模拟研究了包括观测海温、自然驱动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发现上述外强迫因子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 对地表气温的演变起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和自70年代开始的增暖, 均是由外强迫所致. 在除欧亚和北美大陆的部分区域外, 外强迫对两次变暖期间的区域温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大气内部噪音的影响, 在变冷期比变暖期要强.
作 者:李立娟 王斌 周天军 作者单位:李立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王斌,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
中班健康:会变暖的衣服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天天气寒冷时,要多运动才能让自己暖和起来。
2.积极思考,想出让身体变暖的多种方法。
3.能积极地想办法适应环境,愿意主动照料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1.运动器械:绳子,皮球,摇马,滑梯,塑料圈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1.出示PPT1
师:下雪了,又刮起了大风,天好冷呀。
2.PPT 2,3
师:小白兔躲在哪里呢?小兔躲在被窝里睡懒觉。妈妈说:“我的小乖乖,快起来,快起来呀。”听到妈妈的叫声,小兔子就是不愿意起来,它为什么不愿意起床呢?
幼:懒惰
师:是呀,他躲在暖暖的被窝里好舒服呀,外面天气怎么样?(很冷)哦,好冷好冷呀。
3.PPT4(和妈妈再见,准备出门)师:妈妈说:天也真冷,能穿上姥姥那件会变暖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小白兔听了很奇怪,你们猜猜它会怎么做呢?
幼:小兔会起来;他很想要那件大衣。师:小兔很想要,这件大衣可要自己去姥姥家去取哦,那好吧,小兔就起床吧)可是,外面好冷好冷呀,小兔要穿戴些什么呢?(幼:棉袄,师:是的呀,脖子上还要怎么样。手上呢?)小兔穿上小棉袄,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和妈妈再见了,到姥姥家去拿那件会变暖的大衣了。(将完了出示)
4.PPT5(讲完了点,在路上脱了帽子)
师:小白兔走在路上,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似的那么疼,小白兔很想拿到会变暖的大衣,在路上他就加快速度快快跑。现在看看它怎么样啦?(幼儿猜测)原来呀,他热了,冒汗了,他就把围巾、帽子都拿了下来。
6.PPT6
师:就这样,小兔一路跑到姥姥家,一进门,小白兔就喊起来:“姥姥姥姥,快给我那件会变暖的大衣。”姥姥说:“哪有会变暖的大衣呀,你的身上头上都是汗,会变暖的大衣就在你的身上呀。”
7.师:姥姥说的会变暖的大衣到底是什么呢?
幼儿: 师:是呀,小兔跑步就是在做运动呢,原来会变暖的大衣就是做运动,运动真的能让我们的身体变暖吗?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二、小朋友尝试做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
1.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运动材料(教师拿一个,孩子说一个),让我们一起去运动运动吧,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玩具。
2.问个别小朋友:现在你热了吗?(没有)在玩一会吧,(不想玩)可以换个玩具玩玩。
3.教师小结:我们都做了运动,还运动了这么长时间,你们的身体有什么感觉呢?(暖了,热了,冒汗了),师:那你刚才玩什么的呢?(蹦蹦跳,跳呀跳,一会就变暖了;还有谁是玩什么的呢?有谁和他们玩得不一样嘛?接球,我知道你是玩球的,抛一抛,接一接,没过多久你也变暖了,有谁是羊角球的呢?我知道,你挑羊角球多带劲儿呀,都冒汗了呢。)对了)原来运动能使我们的身体变暖、变热,看,(PPT)这就是你们刚才做的运动,除了跳羊角球,拍皮球,玩靠垫,还可以做什么运动呢?(跑步,跳绳:绳儿绳儿甩起来,跳了一下又一下;打乒乓其:来,老师和你打乒乓球,打篮球:好的,篮球举起来,投篮咯;荡秋千:荡秋千,时间久了,也会变的暖和)除了,还可以(图片)
三、了解其他的取暖方法。
1.师:小朋友,运动能使我们的身体变暖变热,抵御寒冷。除了运动,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呢?(动作提醒)身上好冷可以穿什么呢?手也好冷呀?小脚也不能给它冻着哟,还能干什么?(穿的)总结:(出示PPT)我们要多穿一些暖和的衣服,比如:要穿羽绒服,出去要戴帽子,围围巾,戴手套还要穿上厚厚的棉靴。
2.小朋友说的可真好,我们还可以吃一些什么食物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呢?(喝热茶:是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喝下去,肚子顿时暖和了;吃热的东西)我们可以吃一点热腾腾的食物,注意哦,要热的食物才能让身体变暖哟。
3.冬天好冷哦,家里还可以用一些东西来取暖呢,想一想,有什么能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呢?(取暖器,电热毯)对了,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取暖的工具来取暖,比如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热空调。
4.师:穿多一点衣服,吃热腾腾的饭菜,一些取暖工具都能让我们的身体变暖和,不过冬天不能总是呆在家里,要到户外多运动运动,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更壮实。
四、倾听故事,提高认识
师:好了,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关于全球变暖的演讲词】推荐阅读: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10-31
全球变暖英文演讲稿07-12
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10-12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06-22
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治理11-27
全球岗位任职资格07-11
全球十大励志电影09-08
全球行业分类标准11-23
全球冷笑话段子12-07
全球推广战略品牌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