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测试题
年班姓名: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策马(chècè)坠满(zhuìzuì)老挝(wōɡuî)缅甸(miǎnmiàn)腐蚀(shísí)傣族(dǎitài)
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脉泳峰锋牧枚暇遐
山()群()一()()思
游()()利()场无()
3、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坚硬——珍贵——宁静——辽阔——
4、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后组词
泡()撒()
5具鸡黍(sǔshǔ)苗圃(pǔ
盘飧(sūnshí)追随(suí)
郭外(ɡōuɡuō)邀请(yuē)
6、写出下面各字的形近字再分别组词。
径()社()拄()
——()——()——()
腊()缘(待()
——()——(——()
1)
2)3)、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的哪些景观?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 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 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 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 总结出相关的规则, 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 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 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 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 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 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 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 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 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简化, 或挖掘, 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 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 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 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 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 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 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 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 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在学习中有目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 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 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 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 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 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 进行有效的迁移, 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由学习到领悟, 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 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 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 让书越读越薄。例如, 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 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 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 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 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 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 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 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学习不是目的, 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 那么, 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 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 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 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 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 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 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 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4 (29) :3-5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①
②
九、习作天地。(2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
yào shi mò zhī ǒurán dì tǎn
( ) ( ) ( ) ( )
shēnjiàn shúxī chuancāng pū lēng lēng
( ) ( ) ( ) ( )
二、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4%
挑着 黑板 坚强的 基础
挂着 红榜 坚决的 立场
贴着 杏树 坚定的 态度
栽着 箩筐 坚实的 性格
三、按要求写词语。(每小题最少写三个)9%
1.形容气势大的:
2.形容心情高兴的:
3.形容天气炎热的: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关联词使用是否正确。(在括号里打“√”或“×” )4%
1、即使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也都黄了。 ( )
2、因为靠近寒冷的西伯利亚,所以北国的冬天来得总要早一些。 ( )
3、我们尽管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是必须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
4、不管天气多冷,广场上参加早锻炼的人总是很多。 ( )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4%
1、读例句,再仿照它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句: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我们不会把你老人家忘怀。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朝鲜人民是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
2、造句:……骄傲……
(指不谦虚)
(指很自豪)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代诗人 。诗的前两句是
, 。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
代诗人 的名篇。诗的后两句是 ,
。
2、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
在跳动。江两岸, 、和 ,在江天交界处 地 着, 着。
3、先回来的鸟在林内 ,好像 ,又像在 ;后到的鸟儿与林中的鸟 ,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习题。22%
你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吗?他们可是一对恩爱夫妻呢,他们能成为夫妻可得感谢松赞干布的大臣东赞。读读短文,看看东赞是怎样求婚的?结果怎样?东赞是怎样和其他使臣比智慧的,结果怎样?想想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
唐朝时,西藏有个藏王叫松赞干布,他派了大臣东赞到内地求婚。内地有个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印度、波斯等好多国家都派使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第一次,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便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东赞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他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别的使者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答不出来。只有东赞跑了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东赞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说得皇帝连连点头。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怎么穿也穿不过去。大家都感到很为难。东赞一边看着一边动着脑筋。忽然,他见到地上有只蚂蚁在爬动,心里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有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在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这样,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题全让东赞解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那藏王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于是,皇帝答应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聪明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线) 4%
西藏(cánɡ zhànɡ) 两头削(xuēxiāo)得一样大小
为难(nán nàn) 唐朝(cháozhāo)
2、照样子写词。6%
一匹匹
弯弯曲曲
3、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3%
丑陋( ) 愚蠢( ) 笔直笔直( )
4、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2%
(1)大家都感到很为难:
(2)聪明的东赞终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5、照样子写句子。 2%
(1)内地有个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2)东赞一边看着一边动着脑筋。
6、给文章加个题目。1%
7、课文写唐朝皇帝让使臣比赛智慧的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2%
8、第二次比赛中,东赞是怎样分辨檀香木的根与梢的?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
八、习作。30%
题目: 胜似亲人
(时间:8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卷面书写(2分)
二、字词训练营(20分)
1.看拼音,写字词。(5分)
爷爷提着一根bàng()子,踏着晶yíng()的露珠去巡山看林,一天也不dān()误,渴了yǐn()山泉水,饿了吃干粮。迎来明mèi()的晨光,送走mù()色的红霞。mèng()春的鲜花,严冬的白雪,山林的衣shang()不断更替,三年五zǎi(),爷爷跟山林结下了深情厚yì()。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抡起(nūn lūn)
押解(jiǎ yā)..一锭(dìng diàn).禁军(jīn jìn).按捺(nà nài)闷得慌(mēn mèn)..3.选词填空。(4分)
居然 偶然 果然 虽然
去年,我()在菜园边上扔了一个杏核,今年,那里()长出一棵小杏树来。我说:“真没想到,随便扔个杏核也会长出小树。”父亲说:“你()是随便扔的,杏核可时刻想长成杏树啊!”(),第二年,小树长得跟我差不多高了。4.填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4分)(1)李白说:“孟夫子,,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说:“我俩的友谊很深。”
(2)老师
地说:“小明,你行,你一定能做成这件事!”小明
地说:“老师,请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做成!”
5.林冲用棒子扫至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应声倒地。我可以用四字词语:
或
来形容洪教头这时的情景。(2分)6.《清平乐 村居》中的“小儿”,我想用成语
、来形容他。(2分)
三、句子闯关岛(22分)
1.按要求写句子。(8分)(1)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写出《清平乐 村居》中相应的词句)。
(2)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改为陈述句)
(3)母亲对王冕说:“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改为转述句)
(4)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用加点词语造句)......
2.把诗词句补充完整。(6分)(1)隋唐
,帝王休。
(2)最喜
,莲蓬。
(3)海内存知己。
(4)
,烟花三月下扬州。
3.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8分)
(1)“恨不得”在句子中的意思是()A.多么想——表示一个人的强烈愿望
B.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抱怨;恨不能
(2)“吞”本指不嚼或不细嚼而咽下。这里“吞”字()地解释了洪教头的狠辣心肠。
A.比喻 B.拟人 C.夸张(3)“敲”与“冲”表现了洪教头动作。
(4)这句话中,“敲”和“冲”是()描写,表现了洪教头()的形象。
A.狂妄、趾高气扬 B.心理 C.动作
四、课文巩固吧(6分)
1.除了课本上的人物,你还知道《水浒传》中的人物有:
、。(2分)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送给孟浩然的诗,诗中表达了
。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
。(4分)
五、阅读小长廊(20分)
(一)课内阅读(9分)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一个成语:
。(2分)2.下面不符合王冕品质特点的一项是()(3分)A.勤奋苦练 B.孝敬母亲 C.勤劳能干 3.文中写出了王冕的成功,略写了他的付出,想象在这“三个月”中,王冕都付出了哪些努力?(4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节选)鲁智深打死恶霸“镇关西”后,只好逃到五台山的文殊院当了和尚,文殊院的长老给他起了个法名叫智深。后来在文殊院喝酒闹事,又被赶了出来,前去投奔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看守菜园。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听说来了一个新和尚,流氓们已经作好准备,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第一天见面,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领头的流氓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嗖嗖两脚,就把其中两个踢进了粪坑里,其他流氓七手八脚把他们救起。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流氓们灰溜溜地回去了。第二天他们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很高兴。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
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
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文身。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1.选文第一段按照()顺序叙述的。(2分)A.事情发展 B.空间位置 C.由远及近
2.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的原因是()(2分)A.他爱喝酒,不守清规戒律
B.他身上有锦绣文身
3.本文通过小流氓们的“
”“
”“
”等神情、举动衬托出鲁智深的英雄豪气。(3分)4.从第三段的句子“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
的人。(2分)5.通读全篇后,你觉得他是一个()。(2分)A.与世无争,精心修行的僧人 B.性格豪爽、豁达的人
六、习作风景线(30分)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或看电视剧,对《水浒传》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你最佩服哪个人物呢?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故事和你佩服的原因吧。不少于400字。
第七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二、1.棒 莹 耽 饮 媚 暮 孟 裳 载 谊 2.3.偶然 居然 虽然 果然
4.(1)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就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充满期待 自信而坚定
5.示例:威风扫地 一败涂地
6.示例:天真无邪 无忧无虑
三、1.(1)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2)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
(3)母亲对王冕说,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她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王冕读书。(4)示例:灯下的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缩短,可真有趣!2.(1)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
(2)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
(3)天涯若比邻
(4)故人西辞黄鹤楼
3.(1)A(2)C(3)连贯而迅速(4)C A
四、1.示例:鲁智深 武松
2.李白 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一)1.栩栩如生
2.C 3.示例:他每天都会静静地观察荷花,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画。画不好,就重新画,有时连手指都磨破了。
(二)1.A
2.A 3.不肯进屋说话 站在粪坑边不动 跪了下来
4.很有心计
5.B
----《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说到狼牙山五壮士,我便感到无比惋惜与愤怒,说到惋惜,大家也知道了,是为五壮士的英勇跳崖而感到惋惜,多么好的战士啊,愤怒就是为日本人所做的行为而愤怒,为了侵略中国而不择手段,课文主要讲了五位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顶峰歼敌,最后在狼牙山顶棋盘陀英勇跳崖的故事,仅仅这个故事就表达了我们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的英雄气概。
唉,如果日本人当初不是这样那该多好啊!学完《狼牙山唔壮士》我恨不得世界上没有日本这个国家,但日本人的侵略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出的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但又从没有后悔过,因为祖国的未来还要靠他们来创造,虽然我们伟大的战士有些牺牲了,但他们的故事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中国曾经是都么落后,是要被八国联军欺负而感到无比的愤怒,日本人你对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伤害,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的优秀儿女,我们会让你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别以为有美国撑腰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下列各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3分)
A,轩榭池沼镂空斟酌
B,潋滟抖擞自给自足虬干
C,嶙峋硕大老鸹蜿蜒
D,倏然愚氓喧嚣龟裂
2,下列各项中各有一个字是错误的,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A,自出新裁
居高临下等闲视之
司空见惯(
)(
)
B,重峦叠障
称心满意史无前例
别具匠心(
)(
)
C,俯仰生姿依稀可辩潋滟绿波
毛骨悚然(
)(
)
D,活崩鲜灵
苍松翠柏神奇幽径
退避三舍(
)(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一项的是(
)(4分)
A,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B,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活动的场所。
C,我常常带领国内外参观者站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D,记得在50年代,我在故宫的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明代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翻云覆雨,可谓八面威风!
B,暑假之后,同学们来到学校,面对焕然一新的校园,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c,这个老汉衣衫褴褛,其家境可见一斑。
D,他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可是在写检查的时候却轻描淡写,毫无悔意。
5,根据对偶句的特点,删改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6,下面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4分)
(1)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能否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
(2)通过台湾人这种经营旅游的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满足了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7,综合性学习。(7分)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学完本单元,老师拟举行一次以“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假如你是班长。请帮老师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活动主题,制定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2)根据活动主题,拟两条宣传标语。(4分)
8,请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段秋天夜景,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0分)
小鸟阿泰
周子诗
一个人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象,不自觉地又想起那只小鸟,想起它的背影。
还记得在阿勒泰,一个小朋友突然向我送上一只小鸟,从此我便开始了跟小鸟的一段缘分。当我接过小鸟,我看到它无助的样子,我的心立刻就酸了。一只没有了父母照顾的小鸟是多么可怜啊!
当我拿着小鸟的时候,它惊慌害怕的样子把我吓坏了。它的心脏跳得很快,仿佛就快要把性命断送于我手里的样子。那时我十分害怕,因为我感到它的性命就交托在我的身上。难道我有权控制它的性命吗?它的生与死就在于我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决定。这未免把生命看得太不重要了。生命是珍贵的,所以我做任何决定都要让小鸟能安全地生存下去。
人生往往都是活在迷惘的分岔路口,要面对不同的选择。当时我心里就是想着究竟应该让小鸟好好地活在那小孩子的家,还是让它回归大自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呢?要做出这个选择真的不容易,仿佛小乌以后的一生,生与死,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当我无意之中向天空一望的时候,我心里知道了答案。看到天上盘旋翱翔的大鹰,我就想到爱鸟应是放飞森林,保护环境,而不是用珍馐百味把它困在笼中养活。再想,生存而没有了自由,是何等痛苦,与其闷闷地在笼中过活,倒不如往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如果将来真的要面对死亡的话,那用死去换取自由也是生命的最高表现了。况且大自然本身就养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生、老、病、死,原本就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又何须为大自然那么忧累?大自然赋予我们一切的所需,我们应该对它有无比的信心才是。
第二天清早,我找了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把它放了,默默地看着它离开。当小鸟回到河边时。看到它疯狂一般地往草丛里跑,我的心也随着它的脚步轻快地奔向未来的生命,心中的喜悦是无法用笔墨描绘的……于高兴之时,念头一起,就决定称小鸟为“阿泰”,即于阿勒泰地区认识的小鸟朋友。
究竟生命是脆弱的,还是顽强的?有时候人可以为了生存发挥最大的潜力,做出种种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有时候人又软弱得连呼吸都要靠机器来帮助。究竟小鸟的生命又是如何?它跌跌碰碰地走着,慢慢地背影就消失了。不知道它究竟是奔向光辉。还是苦命的未来?它走了,永远地走了……
9,“当小鸟回到河边时,看到它疯狂一般地往草丛里跑,我的心也随着它的脚步轻快地奔向未来的生命,心中的喜悦是无法用笔墨描绘的……”“疯狂”一词写出了小鸟
,作者的心“也随着它的脚步轻陕地奔向未来的生命”是因为
。(4分)
10,下面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生命是珍贵的,我们应善待动物,保护环境。
B,动物和人一样,生存而没有自由是痛苦的。
C,大自然有能力养活一切生物,人类无须操心。
D,生命是脆弱的,人应为了生存发挥最大的潜力。
11,仔细阅读本文第4自然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议论性的语句,文章也是通顺的,那么能将这几句议论l生的语句删掉吗?为什么?(2分)
12,想一想。如果人类不善待生命、保护环境,小鸟能有“光辉”的未来吗?读了本文,简单谈谈你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2分)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1)彳艮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2)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3)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4)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5)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
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6)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7)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8)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9)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仍未改变。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10)冰心先生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11)世纪老人在陆续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12)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望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㈣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15)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16)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1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记叙的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故事。(2分)
季羡林先生:
冰心老人:
14,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老人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2分)
15,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请结合第15段回答: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中语句回答)(3分)
16,世纪老人冰心曾谆谆告诫:“青年人,珍重地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结合选文回答: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你打算怎样“着笔”?(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0分)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阔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更贴近生活的本质,更能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己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地度过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本文中“留点空白”的含义是什么?(2分)
18,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4分)
坦坦君子:
戚戚小人:
19,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请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社会”等活动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B,第②段提到了人与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意思相近。
C,第@煅中提到的“光怪陆离的表面”是指一个人一旦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就会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D,全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说理辩证,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力较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0分)
【甲】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1),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2),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田登(宋朝人)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chf鞭打)。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放灯,吏揭榜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3)”,本此。
21,根据【甲】文内容填出(1)、(2)句。根据【乙】文内容及对俗语的了解,填出(3)句。(3分)
(1)
(2)
(3)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
23,简答题。(2分)
(1)【甲】文作者通过海瑞的事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乙】文中,百姓为什么“谓灯为火”?
24,同样为官,海瑞与田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官员?(3分)
三、写作(30分)
请以“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内容,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出卷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初中张淑琴)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C
2,薪——心障——嶂辩——辨崩——蹦
3,B
4,B
5,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6,(1)删去“能否”(2)删去“通过”
7,(1)确定举行演讲会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推选主持人和评委,确定演讲次序,即兴演讲,老师点评,宣布比赛结果。(主持人总结)
(2),示例1: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示例2: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示例3:蓝天之下你我他优质空气靠大家
8,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9,获得自由后的喜悦感受到了小鸟的喜悦,为小鸟重获自由而高兴,为自己的决定而高兴
10,A
11,不能。在作者的叙述之后加上这段议论,不但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放鸟归林的问题,而且能够深化文章主题。
12,没有。人不是环境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应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13,(季羡林先生)为一个年轻学子看行李;(冰心老人)病魔缠身仍关心年老病人的状况。
14,冰心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
15,先成为—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16,略(写出自己阅读后的人生感悟,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即可)
17,每个人都要有爱心,对别人的感受体验要看得重一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每个人都要有平常心,对自己的名利得失要看得淡一些。多一点自律和苛求。(要求能从对他人和对自己两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8,坦坦君子:指襟怀坦白、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戚戚小人:指心胸狭窄、报复心理很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19略(言之成理即可)
20,C
21,(1准来于荒村野水之间(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3)不许百姓点灯
22,(1)(海瑞)亲自发放钱粮,从不克扣一文一厘,而且跟随他的官吏们也没有横行勒索过一钱。(2)田登作郡守时,恼怒别人触犯他的名讳,违反了必然遭到鞭打,整个州都把“灯,叫做“火”。
23,(1)事必躬亲,方能成功。(2)回避田登名字中的“登”这个音,只好把“灯”说成“火”。
24,海瑞廉洁奉公,不辞辛苦,事必躬亲,为百姓办事,令人景仰;田登仗势欺人,目无百姓,遭人唾弃。百姓需要的是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好官。
三、写作(30分)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单元课时分配
《圆明园的毁灭》:三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三课时 《难忘的一课》:一课时 《最后一分钟》: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二课时 回顾拓展七:三课时
21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话.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明确: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看图片.)
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两千多年.从收藏时问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听写本课生字新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勿忘国耻,激发情感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a.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b.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
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书上的词语简要地概括.(从“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中,看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播放录像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
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园林艺术的精华
游圆明园的梦想
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中国人心中的天堂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
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引发共鸣.提升情感
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读一读,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 中华!”
师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内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再读一读,争取背诵下来.课外拓展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还可以到网上发表。
22.狼牙山五壮士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重点难点
1.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终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准备电视资料及课件.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老师板书:壮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牙山,走近五位英勇的壮士.(补充板书:狼牙山五壮士)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
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活动
幻灯出示交流内容.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在互读时把语句读通顺.)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想想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接受任务——(引敌上山)——(选择绝路)——(英勇歼敌)——跳下悬崖
(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明确重点.)
第二课时 熟读思考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括号标出来.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交流感悟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
d.“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感人至深的场面,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情感升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录像.(播放影视资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
司学们,读了课文,看了画面,现在你们对“壮士”一词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五名战士不仅仅是战斗勇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敢与豪迈表现在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请同学们带着此时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1自然段.感情背诵
让我们把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壮烈的举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练习背诵第7~10自然段.词语积累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积累一些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23、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在朗读中加深感悟,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课前准备
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做到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课时安排 五课时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越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同桌互查.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二是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四是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
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经的无比仇恨;《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单元测试五07-2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考试题07-1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6-1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试卷10-26
五年级第七单元10-08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九单元测试卷06-15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测试卷10-26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春联》2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06-01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试题07-19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案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