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国奖(精选6篇)
如果人生像一艘行船,那理想就是飘扬的风帆,在风帆的引领下,人生之船引向远方。但再大的风帆也只有在海风的吹拂下才能扬帆起航,驶向远方。
漫漫人生之路,饱含无数艰辛,但海风的吹拂,灯塔的辉光、东方的启明星、无时不刻激励着我们。回首过去,坎坷的时光已经远远逝去,但心头的刻痕却永远不能忘记。
高中三年,那段痛苦但却又幸福的时光,似乎决定着人生的选择与道路。在历经高中三年的艰苦的历练之后,2014年6月这个命运的日子渐渐逼近,痛苦的日子似乎就要结束,3年的努力将接受高考的考验。
终于高中的生活伴随着6月8号的夕阳落下了帷幕。但这一切却并没有结束,高考完的轻松与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翻看了答案之后,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似乎幸运女神并未有眷顾我,高考的车票从我眼前飘走。就这样,从10号到24号,我不安的度过了每一天。终于,这一天来了,内心怀着仅仅的一点希望,颤抖着打开网页,看到了红色的数字,一个“5”,像血一样,顿时我瘫了下去,没有勇气继续看下去,眼前一片迷茫,脸上那早已分不清是泪还是汗的液体流了下来,流进了我的嘴里。前路迷茫,一片黯淡,我的内心一片灰暗。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只是茫然的待在家里,睡觉,吃饭,呆坐……循环如此,日复一日。直到志愿报名的来临,我内心依旧迷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复读?还是上大学?在爸妈的催促下,我硬着头皮看着志愿书填完了志愿,但内心仍一片空白。
魔鬼的7月来临了,能否被录取的担忧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伴随着是高考失败的落寞感,我完全没有体验到假期的悠闲与快乐,伴随我的只有独自的愁苦与忧伤。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直到7月底。似乎,这是命运的一天,一潭死水的湖面终将会荡起一层涟漪,而激起这次涟漪的恰恰是那份意外的惊喜。那天下午,一声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沉闷的气氛,“同学,你通知书到了,来领一下”,我顿时一愣,“录取了?”毫无征兆,如此突然,内心一阵哆嗦,我不知道是惊喜,还是释然。没有丝毫迟疑,我抓起衣服,冲了出去,跑到了学校,拿到了那份久违的通知书。依旧鲜红的封面,但这次却是如此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回家的一路上,我慢慢的走着,但身体却仍紧张的直哆嗦,似乎回到了高考的考场。一路上我不断的问着自己,我会什么会高兴?这是我一直的梦想吗?不是;这样可以改变我失败的高考吗?不会。但为什么我会高兴?我看着手里的通知书,又看了看远处的天空,我明白了。
就像死寂的湖面,就算一块石子的涟漪仍能泛起勃勃的生机,虽然这比不上流淌的小溪的轻快。人在黑暗中待的久了,自以为适应了黑暗与孤独,但其实内心,却十分渴望光明的照耀。哪怕仅有一束淡淡的光芒,也能让他的内心充满喜悦与希望。对!就是希望,正是这份珍贵的通知书带给了我光明,带给了我希望。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回到家,我平复了激动的内心,轻轻的放下它,新的征程开始了。就这样,忙碌的8月开始了。全家出动,收拾行李,忙碌的时光吹淡了过去,大学的生活就要来临。但其实这一切并没有结束。
9月,收获的季节,我,在家人不舍的目光中步入校园,好奇的看着这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地方真的能给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吗?学习生活刚刚开始,我那新奇的心情就被过去的回忆所淹没。大学,这四年,可能是实现我梦想的最后机会,曾经的一次机会已经失去,但这次呢?我该怎么面对?每天都思索着这个疑问,最终明白,只有一种方式,学习。对!努力充实自己。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但这条道路并不悠闲,我一个学期,没有体会过睡懒觉的舒服,没有体会过通宵玩游戏的快感,也没有体会过游乐一整天的欣喜,每天伴随我的只有那些看不懂的符号和文字,也许,这是书呆子的做法,但与我无关,我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下去。每天的12点睡觉,6点起床,从不间断,虽然痛苦,但却感到充实,终于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大一,我两次考试均名列前茅,那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在失败的阴影中穿梭,也理想的光明中前行,生活处处充满坎坷,但生活也处处充满惊喜,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追不了的梦。人生的远洋之轮,会遇到风浪,会变得一无所有,但没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梦想的彼岸永远在前方。收拾好行囊,修补好破船,再次起航,驶向远方。
未来的征程同样充满巨浪和风暴,但并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心怀理想,便有无限的力量,未来大学的两年灿烂而又短暂,这两年是拼搏的两年,是繁花似锦的两年,是人生之大有作为的两年。孜孜不倦,攀登知识的殿堂,充满勇气,怀揣伟大的理想。没有懈怠,更没有堕落,只有不断地冒险,不断地尝试,大学必将精彩。
前路漫漫,路途艰险,但我心如铁,是梦想的光芒,给予我坚定的力量与面对人生曲折的勇气,加油!
播种、耕耘、收获的龙清华老师
龙清华, 白沙县白沙中学数学组高级教师, 她担任了二十余载的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和18年的班主任工作, 为当地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尽职尽责。她创新的每次课前5分钟的课堂测试是这几年她一直坚持的课堂特色。通过测试, 她解决学生落课的问题, 把“堂堂清”落到实处。她还是县和学校组织的辅导、评课、“送课下乡”等项教学活动的重要的指导老师。她很长时间以来, 担任白沙中学数学科讲学稿的编写、审核、修订工作。2010年—2012年编写了白沙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校本课程。她倾囊相授, 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而作为年级级长, 她带出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进取, 爱岗敬业的合作团队。
她真心厚爱每一个学生。她的四心“细心、耐心、真心、爱心”教育使得好几个厌学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而哪些“斗智斗勇”、“闻名”全年级的“顽固分子”在她的教育下, 全都笑着离开白沙中学。
龙老师的兴趣爱好是阅读、旅行、运动, 她的生活目标是“愿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让生命之树长青”。
“人格是最高学位”的张素红老师
张素红, 海南省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从教26年来, 长期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善于教书, 精于育人。作为数学课程组组长, 她是青年教师们最信任的老师, 而对投机取巧者, 她绝不姑息, 而是帮助他们成长。
张老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中, 她施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 她的数学课一般只讲20分钟, 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她教学民主, 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 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课堂中学生, 她训练学生说数学语言、摆数学学具、问数学问题, 解数学疑问, 学生认为跟着张老师学, 脑子会“强大”起来。
张老师用《课程标准》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她特别注重后进生、学困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廖晓钊、陈瑜、李自有、胡云云、洪奇大、周国友、邓江龙、符壮开这些有着特殊家庭和各种困难以及不同状况的学生, 张老师都倾注了自己的爱, 垫付医疗费、手术费、学费的事情成为了她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张素红老师参与编写的《数学》校本教材成为学校选修课教材, 深受学生欢迎。她的论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获取教学最佳效果》、《利用类比法求一类数列和》等论文分获年度全国创新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大赛一等奖和第四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二等奖。学生素质教育也在开花结果, 2009会计 (1) 班的胡云云同学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三好学生”, 黎程、冯富成获得海南省“技能大赛”三等奖。校运动会上, 她班的运动健儿满载而归, 学生在诗歌朗诵、书法, 摄影等比赛中也大显身手。
二十四年坚守与奉献的赵明安老师
赵明安, 始终坚守在边远的黎村苗寨———南坤中心校加花岭小学。二十四年来, 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同时也是学校负责人。
在黎村苗寨, 他普及教育理念, 控辍保学细致有效, 以致二十年来, 学生能进得来, 留得住, 跟得上, 学得好。全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他探究山区学生的心理特点, 构建了“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帮助发现———总结规律———运用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课堂上:学生自己探索10分钟, 学会读;学生间讨论10分钟, 学会合作;学生自我提出问题, 学会反思;学生自我设计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会创造;学会动手操作实验或深入生活实践, 提高实践能力。他创建“开发﹢指导”的课外辅导模式, 针对学生特长, 个别指导, 培养兴趣,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现在, 加花岭小学的学生, 人人成为守纪律、爱学习、心中有祖国、有人民、有集体、有他人的一代新人。
二十四载勤勉施教、辛劳耕耘, 化愚钝, 促文明。既感化了数千黎苗乡亲父老, 又教化了数百黎苗子孙。一代代新人辈出, 一只只山坳里的雏鹰展翅飞翔, 开创出我省山区民族教育的一个奇葩。
“常怀感恩之心, 淡泊宁静”的林海老师
林海老师是东方市八所中学教师, 从教25年来“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他坚持按学校的要求, 每天做到“四到位”和坐班制, 从未旷过一节课。只要是学校工作需要, 他超负荷工作也从没有怨言, 并且干得一丝不苟、很出色。
“尽自己的力, 教好每一个学生”, 他一直坚持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天地》等杂志, 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专题》、《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以及《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等教育理论专业书籍,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中, 他注意结合新课程理念联系实际指导课堂教学, 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
“做学生的知心人, 让学生快乐成长, 和学生共同成长。”担任班主任工作达17年, 学生都亲切地叫他“海哥”。他让迷恋上网, 纪律散漫,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而在生活和学习上, 他为农村孩子垫付医药费, 建立班级“图书角”, 给学生买书, 班级开展的篮球比赛、接力日记、朗读比赛、书法比赛……活动的费用和奖品也都是他掏的钱。
他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所带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 班集体凝集力强, 在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常怀感恩之心, 淡泊宁静,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是他的教育情怀。
“只要教学点还有黎苗学生, 我就不走”的黄有英老师
黄有英, 琼中吊罗山乡响土小学教师, 从教22年间, 他先后呆过的偏远的小学或者教学点有8个, 他有机会回到乡中心小学教书, 却主动请缨到最偏远的山区响土教学点工作, 教学点位于两个黎族、苗族村子的中间地带, 地方偏远。每一年, 这里的学生都不多。现在整个学校也只有14名学生, 泥土地包围的3间平房就是教室, 黄有英和他的同事黄辉在这里给孩子们传播知识。
他是“全能”教师, 懂黎话、苗话、海南话和普通话。教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等科目。每天, 他们要上4节主课, 一节副课。虽然教室里只坐了几个学生, 但老师依旧认真。这让那些前来送孩子们读书的家长们很感动。而看着一个个孩子从不会说普通话, 上课走来走去, 到认识不少字、词, 会造句, 也懂了规矩, 他就感到莫大的满足。
他最大的遗憾是愧对自己的母亲, 母亲在他1999年失去妻子后抚养那时他刚2岁的小女儿。而2010年下半年, 母亲因病住院时, 他却没法尽力照顾。后来, 他母亲走了, 这让黄有英一想起来, 就觉得“心里酸酸的”。
让人感怀至深的邢福芬老师
邢福芬,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工作15年, 当了13年的班主任, 近2年担当年级长, 15年如一日, 他爱生如子, 以校为家, 早上七点和晚上七点, 邢老师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邢老师平等对待学生, 以谈心和团队活动的方式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沟通障碍。他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各种有益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到福利院献爱心。他也善于借助各种手段开展工作, 如运用励志电影、故事和人物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优良的品德;带领学生走进监狱参观和聆听劳教人员的忏悔,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等等。
邢老师以常人难忍的耐心和爱心感化生活和学习习惯极差, 吸烟、喝酒、打架、逃课样样有份的李祖德, 使其最终考上西南政法大学。
邢老师因用声过度导致扁桃体严重发炎, 不能讲话, 为不耽误学生, 他借用教学媒体和丰富的表情和手势, 给学生上了无声的英语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奇特的教学手段让人感怀至深!但像这样令学生和同事赞叹的例子在邢老师身上还有很多很多。
让师德之花随时随地悄然绽放的刘丽芳
被学生爱称“芳妈”的刘丽芳是文昌中学的老师, 从教20年, 她用心守望学生成人成才。
她欣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运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观点的生成过程。针对“公务员热”, 她引导学生意识到“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不追求创业、不去创造财富, 都热衷于赚钱、清闲、向机关进军, 这样的话, 青年一代的硬实力会越来越弱, ”启示学生, 公民社会需要合格的好公民。
刘丽芳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她在班级后面设有读书角, 开展读书活动, 她的学生整体上思维能力都较强、有见解、学习好。
她对学生一视同仁, 她告诉学生:“无论你们将来发展如何, 只要你们不断追求卓越, 踏实做事、老实做人, 你们是我永远的骄傲!”
刘丽芳重视公益。倡导在举手投足中弘扬精神型公益的正能量。比如在公共空间不断传递微笑、鼓舞、友善、乐群、阳光、纯净、上进等正能量, 那么人人就都在做公益。
刘丽芳理解的“学习”不是刻苦背书、答题、考高分, 而是一种去学习化的创新, 她主张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情商高、踏实型人才。
她教育学生少说废话、多做实事, 让电脑等新兴科技产品变成工具而非玩具, 更不要让QQ群、微信、短信等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她认真攻读自己的专业课, 曾与吉林人民出版社两次签约, 出版了教辅材料《高中政治一本通》、《新教材完全解读》。
母瑞山上的“苗哥校长”刘学松老师
刘学松, 定安中瑞南岭小学教师, 从教35年来如一日, 扎根山村苗寨, 以校为家, 他拒绝了多次调离苗村的机会, 理由是“当别人叫我‘苗哥校长’的时候, 我感到一种责任, 同时也感到骄傲与幸福。”
苗哥校长爱生如子, 对于路途偏远, 需要带饭上学的学生, 每当早上放学时, 他与各班主任一道检查每位学生的饭盒。夏季饭菜变馊冬季饭菜加热以及打翻饭菜的学生他都要牺牲不少午休时间为他们做饭。夏季暴雨时节, 他总是和老师们一起分头护送孩子们回家, 为的是“心安多了”。为控辍保学, 他深入到苗村山寨, 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做劝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 “苗哥”利用每日课间三分钟, 教会学生对待长辈要称“您”, 早晨见面说声“好”, 求人帮忙说声“谢”, 影响别人说“对不起”等等, 并通过晨会、班会讲故事等方式巩固文明成果。
2013年5月16日晚, 由他指导的《苗村教师的一天》获得定安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小学生组一等奖, 节目演出过程响起了三次掌声。
2012年的教师节, 刘学松被评为海南省“最美乡村教师”。
如今, 刘老师因为肺癌住院治病, 孩子们写纸条、叠千纸鹤, 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去看望他, 我们祈祷刘老师能战胜病魔, 回到他健康快乐的教学生活实践中。
“有老师在, 别怕”的女“艄公”王金花老师
王金花, 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教师, “孩子, 有老师在, 别怕!”王金花当老师30年, 也当了30年“艄公”。30年, 她用竹排和铁船总共运过500多名学生。有这个竹排撑着, 她教学生们学会了游泳, 也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从1997年转正开始, 每月有450元的她, 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自设奖助学金。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 少则50元, 多则千余元。
番打小学三年级学生赵志华对记者说:“上学期父母不想让我读书了, 王老师知道后三次到我家里, 让我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
王金花十三年前的学生兰洋镇番雅村上村王晓玲:“我是个孤儿, 是王老师每学期出200元钱供我上学。我那时像个受气包, 整天不说一句话, 是王老师爱我、疼我, 在我心里她就是我妈妈……”
40岁的王月兰哭着对记者说:“我得了脑瘤, 在这里做手术, 王老师知道后, 连着几个节假日大老远地来看我。这不, 又给我带钱来了。”说着, 王月兰从枕头底下掏出三张100元人民币。王老师爱每个学生,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无论我们多大岁数, 她都惦记……
番打小学校长盘珍忠说:王金花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在学校, 她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等主科, 而且音乐、品德等小学科她也要兼。此外, 她还是学校的出纳, 放学后还要送学生回家。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地做着这些。
王金花的丈夫王明和:她早晨5点多就去学校了, 下午接近6点才从学校回来。她工作非常辛苦, 但是作为家人我们都很支持她, 让她把所有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把幸福与快乐传递给他人”的卢国仁老师
卢国仁, 海口一中教师。在教学上, 他兢兢业业, 勤于钻研, 常超工作量, 没有任何怨言。十三年班主任工作生涯, 他信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至今, 他资助了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 吃苦奉献。
从中学起, 卢老师一直从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自1997年他一直参加无偿献血, 至今献血量已超3000cc。2008年10月1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2年9月, 卢老师与湖南一位男性患儿骨髓配型成功。期间, 为了达到配型目标, 他锻炼身体、改善饮食结构, 终于于2013年5月23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3年7月27日卢国仁的一家三口参加海南省第四届冉冉朝阳慈善蓝天行“爱心家庭”活动, 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结对的孤儿, 让孤儿能享受到父母亲的爱, 找到家的感觉。2013年8月他被海南省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而在他看来,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情, 但能够帮助别人, 甚至挽救生命, 会让他感到快乐且有意义。
——申请国家奖学金之个人事迹材料
牛顿说过,每个人都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我是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12级工程力学系的王强中。我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奋斗梦想,并时刻为之努力奋斗着。我是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男生,喜欢数学,喜欢力学,更喜欢挑战。过去一年的大二生活中,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做人做事,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担任学生工作处助理,数模协会委员的同时,我更以严格准则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认真掌握专业技能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学是一个锻炼学习能力以充分适应社会的桥梁,我希望在校通过学习好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素质涵养,激励我日后更加发愤图强。
给力组织 服务大家
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中共党员。因此更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踊跃参加党课知识的学习。课外也不断鼓励、帮助身边想申请入党的同学,积极组织参加党校相关活动,工作态度积极向上,成为支部和班级精神力量的聚焦点。荣获2012-2013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军事技能先进个人”,中国矿业大学卓越青年学院优秀班长,中国矿业大学服务标兵等称号,2013年5月,在班上同学们的认真配合下,我班集体获得了校团委颁发的“优秀五四团支部”荣誉称号。
励志钻研 坚持不懈
作为一名优秀学生顾名思义应以优异学习成绩作为奋斗目标,过去的大一大二学习生活中,我在班上担任班长一职,其鞭策着我勇往直前,努力优秀。我始终相信,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学习上,我秉持着虚心刻苦的心态学习专业技能。认真完成老师下达的作业以及学习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勤奋换来了任课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肯定。2013-2014学年度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学习成绩专业排名第四;在我认为,锻炼学习能力而一味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缤纷多彩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类文体竞赛,2014年第十一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2014年第七届“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全国比赛第一阶段三等奖,中国矿业大学π数理文化节之“行健杯”数学建模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元旦杯”数学建模三等奖,力建学院第八届,第九届数学建模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三等奖,校服务分队观影读心一等奖,太极拳方阵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第三届大学生体育大会第三名力建学院《2012级六级词汇竞赛》鼓励奖等,参赛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技能竞赛要求,使我进一步清楚如何更好的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学习技巧以及拓展创新视野。
路遥知马力 勤劳悟真谛
从入学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上班长。作为班长,其让我有股努力优秀以身示范的坐标精神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作为学工处助理,让我懂得更好的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经验以及生活上的快乐。大学里,无论担任哪些工作职位,其间的工作活动让我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以及带动周边同学的好学状态。作为班上的班长,就是要把一线的学习技巧以及活动赛事资讯第一时间传达到同学手上。曾多次主持策划了班级会议和院部活动。2013年6月5日,我和班上的同学在学院辅导员的协助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力建学院班际拔河比赛”并顺利落幕。由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被校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2014年7月13日参加了学校的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工作积极分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获益匪浅,“服务基层工作,感受劳动快乐”是暑期“三下乡”活动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并完全领悟到了“我劳动我快乐”的真谛。
自立自强 坚定信念
我为人性格开朗朴素节俭,平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和同学沟通交流,乐于帮助同学。自身的独立意识较强,2013年6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移动矿大分公司的课余销售代表。作为宿舍长的我,经常带领舍友们参加各类宿舍比赛等活动。2012年12月,宿舍获得“宿舍文明优秀奖”,2013年4月,宿舍获得“四星级宿舍”称号。2012年10月参与首届数学建模联赛,让我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学到如何通过活动的开展在一定时间内团结队员,提高办事效率等。
针对专业技能的知识掌握,我认为应该大胆思维拓展,了解社会的专业趋向。2014年暑假期间,经班主任老师推荐,我到了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见习。此次学习机会让我更多领悟到真正的专业方向,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只有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次,2013年春节期间,我到北京一家工程公司参观见习,与设计师们的学习交流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专业上的一些基本设计流程以及工作要求,这让我更加明确了专业学习的动态方向。
我是个对学习钻研有着执着追求的学生,并一直坚信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目标时刻要求自己,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对待不灰心就一定会有成功的结果。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12级工程力学系
王强中
——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只要脚踏实地,用心钻研,就能找到新思路,发现新问题”。每当我学习、生活迷茫时,常常想起这句话和语重心长对我说这句话的人——„师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2015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一次认识他是在灌溉试验站的试验田,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做试验非常踏实。随着接触增多,越来越佩服这个博学、乐观和诚挚的师兄,也越来越喜欢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
永远忘不了硕士论文开题的时候,我找不到自己的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创新点,倍感迷茫和焦虑。这时候师兄主动过来安慰我,耐心的开导我。他告诉我读论文切不可走马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用心阅读,仔细总结分析。他耐心跟我沟通交流,讨论如何确定问题。他的这些话对我后来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他乐于助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他总是心系着这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在学习方面,他毫不保留的把自己优秀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寥寥几句就能给你讲懂一道难题、一个知识点。还记得,我们刚转入研究生主动式的研究学习时,一下子没了方向感和学习节奏,是师兄帮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推荐我们读一些专业基础书籍。这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研究有莫大的帮助。他的努力和热情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凝聚力,在他的帮助下大家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善于总结和思考问题。我每次去他的学习室,总能发现他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文献,且其中英文文献居多。他对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装订,并且在每一类的封面做了文献目录。他告诉我,他喜欢把论文打印下来阅读,因为这样感觉更加轻松,也便于记录总结。他说论文一定要反复看,并且要善于总结,总结每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只要善于总结分析,就能发现新思路。
他认真执着,做事严谨细致。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读博期间,他在导师的引导下,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了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更具有说服力,他选择了条件艰苦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试验。大家纷纷劝他留在校内做实验,但是他认为科学要严谨细致,执着的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导师同意了他的想法,他就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三年的大田试验。试验期间,他一丝不苟,对试验数据“锱铢必较”。天道酬勤,三年下来他取得丰硕的成果。
他积极进取。他成绩优异,学习效率高,知识面广泛,但他从未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铭记天道酬勤的至理,他不仅拓展专业知识,深化所学,而且在学习、做实验之余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他艰苦朴素。他深知父母的艰辛,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他不为外界的浮华所动,不把宝贵的光阴放在盲目攀比和浪费上,而是坚守自己的本心,发扬艰苦朴素精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他踏实刻苦,努力进取,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掌握各种实验所需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他常告诫我们,并以身作则历行勤俭节约,努力做一个真正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热爱运动。在学习或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仍会抽空参加多种文体活动,他尤其喜欢和擅长爬山、骑车、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他常告诉我们生命因运动而精彩,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即使经过一天忙碌的实验,他还会还坚持运动坚持锻炼,磨炼意志,锻炼身体。也正是由于热爱运动,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他做起实验来有用不完的精力。
***,女,汉族,****年**月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共青团员。**大学**学院***专业***班学生,自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保持着优异成绩,综合测评多次名列全班第一,并在2009-2010学年上学期被选拔进入至善学院。两年以来,担任过班级学习委员、数学0901班副班主任、理学院科协创新部部长等职务。荣获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及一次校综合二等奖学金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经过一路拼搏,终于如愿怀揣新着梦想与希望,满载着收获与期待,来到了让我放飞理想的地方—江南大学。从很早就听说了国家奖学金,我知道,那是对一个大学生的莫大的荣誉,于是这成了我心里暗自定下的一个目标。我不知道这条路有多远,但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广。一直记得《诫子书》中这句寻常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所以从一进大学,我就给自己做好了规划,并且要努力奋斗,一步一步实现!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希望我能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历练出的是成长,磨砺出的是品行,坚持不懈的是信念,永不放弃的是追求。
坚定信仰,共产主义永驻心中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分界点,从高中走入大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下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在大一这关键的时期,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和江泽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过程是枯燥的,有时也比较费解,但一种思想走了这么久,一种思想指导了几代伟人,不能不让人折服。带着这种敬畏,我不懈的学习,用一句古文就是用党员的标准“日参省乎已”。由于思想先进,表现突出,不久,就被推荐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在大二上学期被班级列入党员推优名单,并适时向党支部提交自己的思想汇报。
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刚上大一的时候,由于处在高中和大学的转接点上,我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无知”状态下,我选择了静静地学习。所以,一开始,在很多大一新生参加各中各样的社团的时候,我仅仅向我们学院的科协部投了一份报名表。在这种选择下,我很快地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在很多同学为自己学习烦恼的时候,我却做得游刃有余。虽然没有入加很多社团,却也参加了不少的社团活动;虽然没有担任班干,但我总是积极响应班干号召,踊跃参加班级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和了解,我开始将大部分放在学习上的精力抽取一部分放在课余活动上。秉着事事脚踏实地,努力认真的态度,我从一个科协外联部的小干事被提升为创新部的部长,并在班上同学的认可下,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的09级副班主任评选中,我以精彩的答辩当选为数学0901班的副班主任。为了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课余时间我也尝试着做各种兼职,如代理、家教等等。不知不觉中,我的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就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写照。尤其是在进入至善学院以后,课程的增加及活动的增多往往让我忙到半夜两点才睡觉。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身兼数职,我知道自己工作量自然很大,占用了我大量时间,但作为一名学生,我牢记“学习永远是主题”,所以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大学的信念,从来没有把工作忙做为放松学业的借口,更没有停下过奋斗的脚步。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付出着,也收获着。在学习方面也丝毫没有落下,连续三次综合测评都名列班级第一,同时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这些成绩不是我炫耀的资本,但却是我收获的证明。我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结出硕果,每一个理想插上翅膀都会翱翔!每一个青春因为奋斗都会变得精彩!
懂得奉献,让感恩走进心灵
学习并工作着,挫折并成长着,成功并总结着,江大的两年多时光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提高,工作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每个假期,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都会积极认真参加,这些活动给我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感受,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在大一,我报名参加了校青协组织的“希望园丁”活动,并荣幸当选。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乘着客车到北塘区的一间办公楼里对一些中小学生进行零报酬的一对一辅导,这些中小学生中有的是农民工的子女,有的是单亲子女,还有的是父母没时间照管的。我们不仅要辅导他们的学习,更需要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是一段辛苦的历程,但却带给了我无尽的快乐,特别是在收到我所辅导的小学生的感谢信时,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之后,我又参加了服务西部文化研究协会组织的“信鸽领翔”活动,自愿给秀山留守儿童写信,不断给他们以鼓励,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他们是受人关注的,是受人关心的。每当给他们写信,或是收到他们的来信,我都在享受着无私奉献的快乐。
懂得奉献,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恩是一个人心灵美好的起点,从感恩开始,一个人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活的美好。一路走来,有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热心人帮助过我,包括我的父母,恩师,对此我始终心怀感激,更渴望自己能回馈社会、传递爱心。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地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物简介
吴义春,女,198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安徽安庆人。于2011年考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主要合成金属有机物并用于电化学研究,以第二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Analyst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7.50)。在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持之以恒,方能与理想同行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这同时也是赵大球同学的座右铭。从这句话中他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不都是凭借聪明,努力和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要自己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勇敢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努力,是一种财富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赵大球已经在扬州大学学习、生活了10年。他还隐隐记得10年前初次踏入扬州大学的大门,主干道两旁高大的悬铃木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他的眼球,它们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把整个湛蓝的天空都遮住了,只漏射出零星点点的耀斑。现在回想到它们从当初幼嫩的小芽,通过不断地汲取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直到如今葱茏玉翠的参天大树,这一过程似乎也是他人生的一种写照:从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到现如今满怀梦想的知识青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只要用心去学习、生活,都是最宝贵的经历。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赵大球就牢记学习是自己的第一任务,从学习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且在此后的学习中,他一直怀着这个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去拼搏奋斗。就学习而言,大学与高中大相径庭,再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习处于一个十分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因此必须学会如何自律,即儒家所说的“慎独”。赵大球知道,学习贵在有效地利用时间,而此中关键便是自身的勤奋努力。于是,他一直追求高效的学习。在学习中他坚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刻苦专研,勤奋努力,积极思考,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力。他同时经常去教室上自习,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充分预习新知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报刊中了解时事、接受讯息,以及从书本中获得人文知识。在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科研,他觉得与学习书本知识相比而言,科研更注重创新与实用,力求严谨。也就是那一次,他体味到了科研的乐趣,科研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就这样,他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在四年 1 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着班级综合测评成绩第一名,先后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和一等专业奖学金,3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最终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其他同学羡慕他的时候,他深知这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上天的施舍,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保研只是他努力的结果。四年的本科时光让赵大球成长了许多,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他深刻感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什么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一刹即明?是奋斗,是努力。努力,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坚持,是一种理想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大相径庭,也许是对这种学习、生活模式的陌生,刚开始,赵大球总是显得有些不适应,没有完善的实验计划,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明辨的方向,这些都让他彷徨不定,犹豫不决。而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他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能再像本科阶段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死读书,还得深刻了解科研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平时主动和导师交流关于实验方面的知识,及时请教和询问,虚心听取建议和意见,并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认真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研究生三年的时间,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严谨、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实验目标。就这样,他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一开的茫然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其中所包含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付出了汗水之后,他也收获了各种荣誉:朱敬文奖学金、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扬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等。这些荣誉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鞭策着他不断前行。
三年的坚持和探索,成为赵大球前进的动力。读研的道路,对茫然无知的人,是一种煎熬,是一个错误,在这三年里有的只会是忧愁和烦恼;对逃避就业的人,是一种解脱,是一个避难所;对不会严于律己的人,是一种挣扎,是一种恐惧。而对于他来说,读研是一种乐趣,是一条探索真知的道路,是一把开启科研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秘方。
读懂自我,是一种境界
虽然读研早就是很多人的必然选择,但是踏上读博的道路,却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因为这条路上布满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可能是心酸的,也可能是甜美的。在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的那几个月,他显得比较纠结和矛盾,是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直读下去,还是早点走上工作岗位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几次找工作碰壁之后,他不免心灰意冷,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亲爱的导师给他带去了一泉清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持续努力之下和不断地碰壁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从而探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能一味地跟随别人的脚步去寻找别人的梦想,这样就无法区分你和他的区别,因此一定要在混沌和无望的时候抓住那份属于你的那片天空。通过对你研究生三年 2 的留意和观察,你的性格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在导师的提议和自己的再三思索之下,他觉得不能复制别人的脚印,跟随别人的步伐,应该追求自己的乐趣所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沉着对待,一切柳暗花明
读博刚开始的半年里,由于他的研究方向还没定,他大部分时间忙于帮助师妹攻克芍药再生体系的难关,一部分时间用于帮助导师整理项目资料,而自己则利用空闲时间开始学写SCI文章。虽然他在硕士阶段通过努力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也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是他觉得人不能一直停滞不前,不能坐吃山空,只攥着曾经的成功过日子。只有将曾经的成功化作一股动力,才能成为前进方向上的推手,脚下所行走的路才会越来越宽广。2010年6月,他开始整理第一篇英文文章,而英文的写作套路和中文迥然不同,经过半年的反复整理和修改,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随后他便怀着充足的信心将文章投了出去,可是这却像是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信,最后等来的却是难以接受的结果。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再接再厉,经过一个多月的闭门修改后改投了另一个刊物,最终胜利向他伸出了欢迎之手,在经过长达大半年之久的努力下,终于赢得了另一个突破。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心血和坚持并没有白费,付出总有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大球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摸索,在导师的建议下,他初步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芍药花茎机械强度形成的机理。为了更好地熟知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为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查阅了上百篇文献,并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正当他要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时,情况又有了转变,由于一些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之前所做的努力,而重新制定出新的计划——关于芍药花色方面的研究,然而此课题前人已经涉足,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了他再次面临的问题。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段波折,但更可以说是一种挫折,但此时的赵大球却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为赶上研究进度,赵大球每天奔波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读书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一次次地进行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赵大球的研究进度有了飞跃的发展,他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也渐渐清晰起来。
致力科研,一片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赵大球深知科研能力才是硬实力,在系统地学习和较为扎实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赵大球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多项科研课题,参加中国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中国观赏园艺学术年会。有了以上的努力,赵大球的科研可谓硕果累累。目前,他已在《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Molecule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 3
9篇;在《农业工程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GenBank上登录基因31个,参与选育了3个芍药新品种。当问到他如何能将科研做得如此之好时,赵大球灰心一笑,“扎实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个人知识储备是我做科研的两样武器”。也许对于这样卓著的成绩,很多研究生会满生羡慕之前,觉得遥不可及,实际上,在这些美好的成绩背后,有的却是赵大球致力学术的辛勤汗水,有的只是他对科研百倍的用心和努力。
无私奉献,塑造“身边榜样”
在努力做好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赵大球也会热心帮助实验室的师弟师妹。当师弟师妹们在实验方面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而每一次,几遍他再忙,也会停下手中的任务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将自己所学和所知倾囊相授,因为他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当然,他也知道不能让别人完全依赖自己,因为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他每次都侧重于告诉学弟学妹们“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长此以往,赵大球的乐于助人、热情热心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他们一度推选其参加学校里开展的“身边榜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最终顺利地被评为扬州大学“身边榜样”先进典型。为提高全院学生的科研能力,2012年11月,他在农学院举办的“博雅大讲堂”上向全院研究生介绍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SCI论文写作技巧,获得了在场每个研究生的掌声。
科研以外,赵大球在工作上也踏实努力,积极负责,认真完成学院、班级安排的工作。就拿协助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来说,他总是尽心尽力。本科生在刚刚接触实验室、实验的时候都会有些生疏,这时候他便会耐心地引导,让他们早一些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当他们在实验上存在疑问的时候,他更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在答辩前,他还会帮助本科生组织预答辩,帮助他们尽早进入状态,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他所协助指导的2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和12篇本科毕业论文均获得了优良成绩。此外,他还协助导师建立了扬州大学芍药种质资源圃、花卉遗传育种实验室以及花卉组织培养实验室,从实验室的设计到最终的投入使用,无不倾注了他辛勤的汗水。
展望未来,期待绚烂篇章
生活中的赵大球是一个艰苦朴素、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的人,他爱好广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现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会学习、只会科研的“书虫”,因为能力强、做事踏实、思维开阔、想法创新,已被留校任教。
转眼间,他在扬州大学已经待了整整十年。十年的光阴,十年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在这里绽放,在这里绚烂。时间的运动似乎是同心圆式的,兜兜转转,重复着同样的年华,又经历着不一样的辛勤汗水。在这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最初的选择,每一步,4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回想刚刚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如果不是自己的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和美好,那葱茏玉翠的悬铃木,那闪烁的阳光,那宽敞的林荫道,和十年之前几乎没有变化,但经过时间的荏苒和雕琢,却多了几分成熟的味道,在这片天空下,成功变得更有意义。“有福方能坐读书”,他十分珍惜读书的美好时光,岁月韶殇,时光蹉跎,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留下深刻的足迹,这是曾经的荣誉,也是未来的起点,他将用自己的执着与毅力继续前行,谱写着绚丽的青春乐章。
导师寄语
赵大球同学学习刻苦、工作踏实、科研严谨、成绩优秀、成果丰硕。在你即将走上社会之际,希望你能迅速调整人生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富有爱心,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其次,要坐得住板凳、耐得起寂寞,要能沉下心来做学问、不能浮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学人;最后,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要计较一朝一时的得失,即使在面对挫折与苦难时,也要能保持豁达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态度,做一个有修行的人。
——陶俊
(扬州大学花卉研究所所长、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林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陶俊教授)
人物简介:
梁成帅,男,中共党员,1983年生,山东郯城人。扬州大学文学院2009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获奖情况:扬州大学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5
朱敬文奖学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次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在《求是学刊》、《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被《文学学报》全文转载,一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知识改变命运
自从第一次踏上扬州这块宜居的土地,梁成帅在这里一待就是六年。除了寒暑假偶尔回家那么几天,他基本上在扬州大学度过了六年的两千多天。在这里,他结识了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在这里,他开始与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就是在这里,他获得了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六年,尤其是正当青春的六年。
一、漂泊与坚持
回顾过去的生活岁月,不管曾经的生活是一种惊涛骇浪式的,还是细水长流式的,一切的艰辛与困苦大都会成为一抹美好的记忆。梁成帅的人生轨迹很简单,也就是随着读书城市的改变而变化,他一直漂泊在这些城市之中。他出生在山东南部的一个农村,从村中的小学,到镇上的初中,再到县城的高中,后来去“江北水城”聊城读大学,紧接着来到现在的扬州。他的生活中没有大风大浪,生活也一直很平淡。
这份平淡中也伴随着清贫与坚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整体上物资还是相对匮乏。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家庭来说,也可能大致相同。在县城读高中时,梁成帅是在学校寄宿,没钱吃食堂,自带煎饼。一周的生活费不到五元,其中要有7毛钱的开水票。食堂最便宜的菜5毛钱一份,每天能有一顿吃上食堂菜就很满足了。一次周末回家,家里几元钱都没有,下午又要返校,父亲不在家,母亲要在田里忙活。为了下周的生活费,他只好背着一袋干辣椒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去卖。他清楚地记得,他卖的辣椒每斤3元7角,一袋辣椒有十斤左右。那一年是公元2000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他对穿着不太讲究,一年到头,他只穿那么几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他早早地就懂得了父母的艰辛,知道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在扬州生活的六年,一直吃学校食堂的饭菜,几乎很少去饭店。在食堂打饭时,如果米饭过多,他总会让服务员去掉一些,担心吃不完会浪费掉。那些岁月总会过去,他总是说:“比起父辈所吃的苦来说,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在那个年代,年轻人纷纷南下打工。伴随着身边的玩伴一个个出门打工,他开始感觉到形单影只。面对着家庭经济的拮据,而读书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也曾经想选择放弃。求学的生涯是艰辛的,为了挣点生活费,他在读书过程中做过饭店的服务生,送过牛奶,发过传单,做过家教。然而他一直憧憬着这条路的尽头是满园的春色,他每天都在坚持,都在鼓励自己,他相信那炫目的太阳总会从乌云中探出头来。
在这种生活中,他也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一直在读书这条路上奔走。他的父亲是高中生,在那个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代,因为家里穷,他父亲没有能够坚持读下去。6
而在他出生后,父亲给他取的乳名叫梁攀登,希望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勇攀高峰。可以说他的肩上也有着父亲的寄托与希望,有着父辈的理想与愿望。他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一直向前、再向前。他的那份坚持,一直保持到现在。他说,长期漂泊的人总有累的时候,每当有放弃的想法时,他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就好啦。在外漂泊的人,就像那水面的浮萍,无所依靠。但他也很感谢这种长期在外的漂泊生活,这种环境使得他及早地独立起来。
他说,漂泊在外,那份坚持来自师生、同学的情谊。今天,能够拿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他来到扬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又有机会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读书的生活是单纯的、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傲游,在那里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读书状态,然而,论文的写作并没有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闲书那么惬意。他也常常为了论文写作而苦恼,有时因为某个问题而彻夜难眠,有时为了某个字句而绞尽脑汁。做学问毕竟是件苦差事,他没有什么怨言。他说:“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在写作中,有时几天都没能写出一个字,感觉心灰意冷,绝望至极。在一筹莫展之时,导师总是及时地出来指点迷津,正是这种在背后的默默支持给了他坚持的勇气。他说,导师既是严师,又像是慈父。而同学的情谊也是他坚持背后的动力之源。同学们经常一起和他讨论问题,分享了他的人生不如意,给他带来快乐。
今天取得的些许荣誉,可以说都是这种坚持的一份收获。有句话说的比较贴切:“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许是对他这种坚持的一种回报。假如缺少了这份坚持,梁成帅的人生也许会改写,也不会一路走到今天。
二、文学与兴趣
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种选择,也许在此前已经做了许多的铺垫。正是这些一点点的累积,谱写了一个人后来的人生道路。当他还不认识钱的面值的时候,他曾偷偷地拿了一张钞票买了好几本连环画,回家后被狠狠地痛打了一番。上小学时,他家里唯一的一本书被他看了好多遍,那本书就是缺了页码的《敌后武工队》。村里有户人家,家里有几本书,那家人每次可以借给他一本,那时他非常的高兴,他看完一本后再回来换另一本。然而,他说,这些都不能说明他对读书的热爱,只是说明了那个时代没有更多的文化消遣方式而已。他记得很清楚,高二的寒假假期有大约半个月,这段时间,他啥也没干,早起晚睡一字不落地读完了《红楼梦》。后来,他还用周末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在课业之余又陆续阅读了《平凡的世界》等等。也许就是当时对于文学的一点兴趣,而这种兴趣成为他阅读行动的重要动力。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他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与文学作品的结缘,以及对文学的兴趣影响了他以后在生活中的决定,也一步步把他引向了文艺学领域。文学理论与美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些东西读上几遍都难以读懂。导师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他,跟他说读不懂就去抄写。他的导师在读硕士的时候,因为刚开 7
始读不懂黑格尔的《小逻辑》,就完整地抄写了一遍。导师的这种毅力和精神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经常说,在努力方面,与导师们相比,自愧不如。他也始终担心会辜负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梁成帅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寒暑假经常在学校看书,积累论文材料。他住在学生宿舍的六楼,顶层的房间冬冷夏热,房间又没有暖气和空调。他也一直坚持下来了。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夯实了他的专业知识,或许会对他以后的学术道路有所帮助。目前,他在积极地进行论文写作、投稿,其学术成果表现在:在《求是学刊》、《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被《文学学报》全文转载,也有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当然,在科研的同时,他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他认为参加学术会议不仅能够一睹学者的风采,而且能够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有更多向他们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2009年10月,在扬州参加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27日,参加扬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0年4月,在扬州参加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2010年12月,在淮安参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文史专场。参加这些学术会议明显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一位位老辈学者的谦虚和蔼感染了他,博学仍勤奋不已的精神激发了他更大的学术动力。他还期望以后有机会参加更多类似的学术会议。此外,在2011年7月,他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2011美学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并顺利结业。在上海交大学习的那段时间,几乎全部的英文授课,让他体验到了学术也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他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希望在大学这座知识殿堂,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他每天都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一年四季,甘苦自知。他期望这些知识储备能够成为他实现人生理想,贡献社会的跳板。他从导师那里也懂得,人文学者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读书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学术研究是他重要的立身之本。
他选择文学专业的重要原因与兴趣有关。他说这是很幸运的,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观察生活的聚焦点。可以说,培养兴趣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他也在试着把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转变为乐意去做的事情。
三、梦想与行动
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平日里做的多,说的少。他认为,拥有坚定的信念,切实地用行动做好眼前应该做的事情,那时成功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他很喜欢王国维总结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觉得只要埋头耕耘,顺其自然,结果自然就会显现。
人生充满了偶然,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与成功碰面。然而问题是,你能不能把握住成功,因为成功离不开切实的行动。正如人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了来到扬州大 8
学,他在考研的那个暑假一直在学校学习。那时他的英语不好,他把近十年考研英语真题那本书几乎都要翻烂了,书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标出来,并且背诵了二十多篇阅读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从一直向往扬州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快六年,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之前从来没有来过扬州,但已经无意中对扬州有过许多间接的了解。最早是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句中知道了扬州的美。来到扬州,他才深切地知道“梅子黄时雨”的意思。他说,每到扬州的梅雨季节,脑海就会浮现赵师秀的那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他在高中的试卷中第一次接触这首诗,那首诗是以一道试题形式出现的。在当时,他就被诗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梅子与雨的关系,其实当时并不能真正体验到梅雨季节的天气情况。还有一件事,90年代初,那时年轻人喜欢买明星画贴在房间,明星画的背景是一些山水、石桥等。而观画的注意力一般都在明星上面,没人特意去看背景是啥风景。当他来到扬州读书之后,有一年回家到大伯家,看到墙上那幅挂了将近二十年的明星贴画,贴画的背景原来是五亭桥。此前,他已经看过那幅画无数次了,当时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力着他走向扬州,走进扬州大学。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梦想要在行动才能实现,行动可以改变现实,使人走向梦想。他是这么去做了,而且他也在一步一步实现一些愿望。他说他是行动的矮子,生活中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他一直希望去改变这种状态。
他说,知识积累再多,如果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枉然。为了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他到过几个学校去做代课老师,并且成为扬州市社科联科普宣讲团的讲师。他要用行动来检验学习知识的情况。他说,只有踏上讲台,面对着学生,才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才更有动力利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他想成为一名老师,希望能够延续千百年来老师的传统,即传道、授业、解惑,他也在为成为一名老师而努力。他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那是一种静若处子的状态,在安静中才有更深入的思考的空间。他深知那句话,只学习不思考,容易成书呆子;只思考不学习,则缺乏底蕴,思而无力。有时他一个人走在路上思考问题,不知不觉已经走出扬州城了。作为一名毕业生,他即将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扬州大学,离开扬州,他有点不舍。在这里有他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还有那些熟悉瘦西湖、文昌阁,以及念四公寓的一草一木。然而,他知道当你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你就要适应现实。
他并没有因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而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得奖并不意味着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为人热情、态度诚恳。他深知,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不仅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其中更有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荣誉是对他过去一段时间努力的肯定和认同,然而,他认为人的目光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当然,这份荣誉将使他更有自信,使他更加积极地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
导师寄语:
首先要做一个诚实、谦虚、坦荡、有勇气、有担当、有着人文情怀的人;保有一颗好奇、求知的心灵,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事;做学问与做人是一体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创新、开拓;踏上教师岗位后,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同时,继续坚持科学研究,二者不要偏废。希望你以后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地服务社会,担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姚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