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通用7篇)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 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 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人工气道的建立是 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 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对照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53.7 ± 7.9)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57例,气管切开25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2例,脑血管意外35例,心肺复苏后10例,多发复合伤5例,其它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人工气道种类、原发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洗手制度,妥善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⑴采取合理体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为预防VAP的发生,应将病人的床头抬高30°~45°[3];⑵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包括注意气囊压力、合理气道湿化、持续声门下吸引等措施;⑶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控制口腔护理质量:研究证明: 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良好的口腔护理可降低VAP的发生率[4]。⑷严密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血液生化、血气等各项指标[5];⑸注意心理护理,及时与病人家属交流和沟通,条件允许时可让家属探望或视屏通话,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6]。⑹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对实习生、进修生、低年资者的培训, 每月随机进行2名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1.3 评价指标:在患者拔出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非计划拔管依据人工气道治疗期间的记录进行统计;肺部感染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判断;满意度调查参照张会芝等[8]编制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问卷分为5个维度共12个条目,该量表12 个条目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内容效度各条目CVI为0.8~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为0.98。总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高于85分为满意。所有问卷均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79份,回收179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 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 VAP发生情况 对照组 82 8(9.76)2(2.06)4.894 <0.05

满意度

12(14.63)72(87.80)5(5.15)94(96.91)4.646 <0.05

5.466 <0.05 观察组 97 χ

2P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积极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应用已 被临床实践 证实了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促进并落实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中的具体操作,从而达到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目的[9]。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正常的加温、湿化、清洁、过滤等功能基本丧失,呼吸道 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功能减弱[10],加上口咽部植入菌的增加和机体自身防御能力的降低,极易引发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从循证护理的角度出发,对能够引起肺部感染的一系列因素采 取相应的护理 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VAP的目的。

ICU处于隔离的环境,当患者 因生理危机住进监护病房时,家属也同时陷入了 心理危机。目前护理人员的照顾重点 大多是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忽略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而和患者沟通、健康教育等隐性工作得不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易引起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降低。在运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助于我们主动去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尊重病人及家属的内心感受,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中高达93.81%的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到了对患者及家属心理需要的满足并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参考文献:

[1]何英,李晓娟,罗映红.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8-100.[2]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3]Bambi S.Accidental 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what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care? [J].Assist Inferm Ric.2008,23(1):36-47.

[4]El-Solh AA,Pietrantoni C,Bhat A,et al.colonization of dental plaques: a reservoir of respiratory pathogens fo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i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s [J].Chest,2004,126(5):1575-1582.[5]刘鸿芹,杨方英,汪和美.食管癌术后并发吸入性肺炎致ARDS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48-449.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 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人工气道患者, 其中男74例, 女52例, 年龄在19岁~89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3±6.8) 岁。采取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比较组, 每组6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存在可比性 (P>0.05) 。

1.2方法

比较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完善导管固定、维持气道畅通和严格无菌护理操作等。研究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 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前科室内部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集中学习集束化护理含义和具体操作模式, 科室呼吸治疗师和护士长负责对集束化护理进行评价、指导和质量控制, 监督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风险评估。

首先是评估机械通气设备, 每班护理人员必须动态检测呼吸机管路连接情况, 保证连接的正确性。同时观察湿化器工作性能, 保证湿化器内部蒸馏水水位线符合要求, 判断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各类参数适合患者。二是评估气管插管。每班护士必须评估且记录气管插管距离门齿刻度, 成人经口插管时从门齿测量 (22±2) cm, 经鼻插管从外鼻孔测量 (27±2) cm, 实践表明, 气管插管导管位于隆突上2 cm~3 cm最合适。通过摄插管后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也可用气管镜准确直观地定位。查看气囊气压, 保持气压在25~30 cm H2O之间[2], 防止患者误吸和对气管黏膜造成损害。三是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水平、呼吸道。在术后6 h评估患者意识情况, 对于镇静患者则术后4 h评估, 对于清醒患者则主要评估是否存在不良情绪, 如焦虑、恐惧等。呼吸道评估主要是患者呼吸道痰液量和性状、患者是够存在经常变化体位的需要, 若患者痰液偏多而且黏稠, 尤其是出现血性痰液, 极易堵塞气管。

1.2.2完善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抬高床头至30°~45°, 床头护士每日定时给患者进行按摩, 循环驱动下肢, 避免发生静脉血栓。晨晚间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利用密闭式吸痰和湿化装置给患者清除痰液, 并由呼吸治疗师有效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 护工作详细记录。呼吸治疗师每天2次利用机械辅助排除痰液, 每次时间控制为10 min。

1.2.3固定呼吸机管路。

支架和呼吸机管道固定连接部分应该靠近呼吸机方向, 同时保留适当活动空间, 以便患者进行头部活动时不会出现脱落。呼吸治疗师和护理人员分别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 拍摄床边胸片或气管镜直视, 确保气管插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 cm~3 cm, 确定位置后做好标记, 便于观察, 呼吸治疗师对位置不当患者进行重新固定。评定气管插管稳固性, 清除患者面部过多油脂, 将口腔异物清理干净, 防止异物堵塞呼吸道;及时更换胶布, 胶布与织带同时对气管插管进行双重加固或者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常规由2名护士配合完成操作, 防止出现脱管。

1.2.4镇静约束。

患者行机械通气过程中, 不论是否应用镇静药物, 均进行肢体约束, 术前让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文件。责任护士定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针对安静且依从性高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指导配合呼吸机来呼吸的方法。针对焦躁而没有拔管指征患者, 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和注射镇静药物, 但每日唤醒1次, 以评定患者意识状态[3]。

1.2.5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

每周定时2次安排专业人员对手术前患者进行访视, 主要是讲解重症监护室情况, 介绍术后气管插管常规护理模式和方法。比如应该针对具备拔管指征患者进行肢体约束, 以及一定的镇静, 家属应该配合签署知情文件;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不能言语和饮水;气管插管对治疗患者疾病的必要性及意义, 警示患者务必提高配合程度, 遵守临床治疗规定。

1.3评定标准

详细记录全部患者在机械通气下发生非计划拔管次数, 发生1次非计划拔管则计1名患者, 统计2组中发生非计划拔管人次。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非计划拔管人数为5人, 非计划拔管率为7.93%;比较组中非计划拔管人数为12人, 非计划拔管率为19.05%, 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比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目前非计划拔管是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重症监护室医疗护理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率为10.8%。其他文献研究证实, 在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后, 患者意外拔管率、肺部感染率、医事故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集束化护理小组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支出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文献显示, 非计划拔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病情朝严重化发展, 若患者在ICU监护观察的时间增加,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死亡概率。尤其是肺部感染会大大延长患者通气时间, 增加住院花费。而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有利于疾病恢复。研究中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 在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后制定出具体措施, 在进行护理干预前, 集束化护理小组利用动态观察的方式, 充分掌握了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过和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管理患者体位等措施使非计划拔管概率降低。集束化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主动预防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必须严格遵守集束化护理模式的规范性, 强调执行措施的持续性, 不能间断执行其中某项环节, 更不能违背集束化护理干预理念, 才能达到执行效果, 有效防止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 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本文研究组非拔管率为7.93%, 比较组非拔管率为19.05%, 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比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很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也得出了相对统一的结论。陈冬梅, 曾佩等 (2012) 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4]。李国春, 文锋华等 (2013) 研究指出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具有良好的效果[5]。王丽娜, 陈淑霞等 (2014) 研究认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医疗纠纷、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E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6]。王丽娜, 陈淑霞等 (2014) 研究显示,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7]。仲爱玲 (2015) 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运用情况研究分析, 得出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拔管率明显降低[8]。由此说明通过实施风险评定、改进相关基础护理工作、对呼吸机管路进行良好固定、镇静与有效约束、术前开展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可以显著降低非计划拔管率。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上具有显著效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性。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 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比较组, 对比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其中比较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行导管固定、维持气道畅通和严格无菌护理操作等。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设备、气管插管及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道等基本情况进行风险评定, 并结合患者特征完善基础护理, 固定呼吸机管路, 并对患者做镇静约束。术前进行访视与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非拔管率为7.93%, 比较组非拔管率为19.05%, 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比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上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使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集束化护理,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少颜.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16, 29 (5) :31-32.

[2]张海红, 王朝娟, 耿秀娟.脑梗塞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时间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 2015, 7 (2) :118-120.

[3]廖红.每日唤醒疗法在ICU持续镇静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状况[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11) :61-62.

[4]陈冬梅, 曾佩, 卢月珍, 等.集束化护理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4) :206-208.

[5]李国春, 文锋华, 方丽, 等.集束化护理预防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3, 27 (28) :3131-3132.

[6]傅巧敏, 罗惠, 邹丽华,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3) :212-213.

[7]王丽娜, 陈淑霞, 柏玲, 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人工气道病人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 (6) :109-111.

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 篇3

【关键词】喉癌患者;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0—02

1临床资料

对30例喉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0,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活检及CT扫描检查确诊。

2护理

2.1术后常规护理

2.1.1体位的护理 术后当日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取平卧,术后第一天取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便咳嗽和排痰,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气管切开术后24~48 h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改善通气,提高组织供氧。

2.1.2各种监护仪器监测,定时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2.2人工气道的护理

2.2.1 气管导管固定 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 气管套管固定松紧应适当,能伸进一手指为适宜。气管、头胸要在一直线上,翻转体位时要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刺激粘膜或套管脱出,应配用床旁无菌弯止血钳一把,一旦发现气管套管脱落,立即翻身仰卧,用弯血管钳扩张气管切口,保持通气,并立即通知医生,重新更换套管。

2.2.2保持气管内套管清洁 内套管常规每日消毒更换一次,用后先用清水及毛刷将其内的痰液刷洗干净,并在套管口盖两层湿盐水纱布以湿化气道和防止异物进入,操作时一定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2.2.3吸痰的护理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造瘘不同或气管套管不同,再加患者伤口疼痛等因素,呼吸疲劳,咳嗽反射能力下降,必须靠吸引来清理气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吸痰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根据患者的气道情况而选择吸引管,取出时边吸边取,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负压为40.0~53.3Kpa,小儿小于40Kpa,严禁动作粗大,以免损伤气管内膜,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吸痰一次换一根,减少感染机会,定期清洁吸引机、引流瓶。吸痰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神志、面色变化,对于心电监护者可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如大于0.90持续给氧,低于0.90低流量给氧,根据血氧情况,随时变化调节氧流量。(4)每次吸痰前后,均沿气管内套管壁滴入稀化液10~15滴,如痰液粘稠可增加20~30滴,也可经超声雾化吸入法给药。

2.2.4人工气道的湿化 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常规在气管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用0.45%无菌盐水以3~4滴/min速度持续滴入,起到湿化纱布的作用。

2.2.5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感染 术后细致地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痰液、性质、量、颜色变化,气管切口周围有无出血,有无结干痂,以免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2.2.6气管切口护理(1)气管造瘘口皮肤护理。气管造瘘口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敷料,严格观察气管切口有无渗血,如渗血较少及时更换纱布,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即可,渗血较多应报告医生,急需拆开缝线,查找原因止血。(2)注意气管造瘘口大小;气管造瘘口周围有痰及结痂时,护理要经常擦掉,避免造成感染,使气管造瘘口变窄,引起呼吸困难。(3)气管造瘘口分泌物观察:分泌物颜色和量观察,分泌物是否浓稠、外带有血丝,咳嗽增加等,加强消毒,做好吸痰和雾化治疗,预防肺炎。

2.3饮食护理 喉癌术后患者多为术中置入鼻饲管,术后24~48h鼻饲管用于胃肠减压,患者依靠静脉供给营养。此后,胃肠功能多恢复正常可开始经鼻饲管注入营养,保持鼻饲管通畅防止脱出,每日1次做好鼻饲管护理,在患者伤口没全部愈合前,口腔护理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口腔护理是整个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合理的飲食搭配即每日需要量。进食时取半坐卧位,多采用混合流食,加温后少量多次注入胃内。应注意观察鼻饲后反应,预防发生呕吐和消化不良。

2.4术后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喉癌患者术后带鼻饲管和气管套管,暂时不能进食及说话,加之手术的疼痛与不适,乐观情绪消退,烦躁易怒,悲观绝望,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我们就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经常交流。增加医患关系,多给予关心体贴,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在不能发声时,耐心观察患者的每个举动,领会其要表达的意思,为患者准备磁板或纸和笔,让其把想办的事和要求写出来,减少沟通障碍带来的焦虑,缓解心理压力。做好各项护理操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术后患者健康指导

(1)佩戴气管套管出院患者,告诫家属及患者不可取出外套管,并注意带子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外套管滑出发生意外,并教会清洗内套管的方法,学会更换喉垫套管外口覆盖的纱布,防止感染。(2)沐浴时防止水溢入气管内套管。(3)对已拔出气管套管者指导少食多餐,加强吞咽训练,避免进食过急或进食谈笑引起呛咳,忌食过硬、过大的食物,以防窒息,每日坚持发音训练,从单字、单句到语句,增强恢复正常说话的信心。(4)经常注意颈部及局部有无肿块、肿胀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5)定期门诊随访检查,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4讨论

经过治疗和护理:(1)患者适应了目前的生活环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保持身体整洁,心情放松,能接受事实,积极配合治疗。(2)术后恢复好,切口无感染、无并发症的发生,体温正常,顺利拔出鼻饲管,可从口中进流质饮食,无呛咳,体重有所增加,精神状态好。(3)患者及家属已了解有关知识和气管套管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卫文革.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防护[J].家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4.

[2] 吴附闻,陈琴.气管管理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31.

[3] 谢清梅.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0):53.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集束化管理方案实施前白内障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 661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663例, 女998例, 年龄5岁~100岁, 平均年龄 (63.82±12.88) 岁;住院时间2 d~6 d, 平均 (4.12±2.05) d;老年性白内障1 532例, 创伤性白内障5例, 并发性白内障121例, 先天性白内障3例。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实施集束化管理方案后白内障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 932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859例, 女1 073例, 年龄6岁~102岁, 平均年龄 (64.82±12.56) 岁;住院时间2 d~6 d, 平均 (3.98±1.85) d;老年性白内障1 786例, 创伤性白内障6例, 并发性白内障129例, 先天性白内障11例。

1.2 集束化管理方案

1.2.1 成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各1名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评估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种易感环节, 制定标准的临床路径及白内障手术工作流程, 监督检查眼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制定落实围术期管理方案、白内障手术准入标准及治疗护理常规, 我科白内障手术工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 (患者的准备、医护人员准备) 、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护理各个环节, 护士按照流程实施各项治疗护理, 避免缺陷发生。

1.2.2 充分的眼部术前准备

术前3 d抗生素眼液滴眼、每天4次, 术前1 d冲洗泪道、剪睫毛, 术前30 min术眼常规用生理盐水加妥布霉素冲洗结膜囊, 冲洗时应翻开上下眼睑, 使穹隆部、睑结膜及内外均得到冲洗, 冲洗后用无菌纱布盖眼[3]。遵医嘱治疗外眼存在的炎性疾病, 如有慢性内囊炎、结膜炎等感染病灶, 必须先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感染得到控制, 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证实无菌生长后, 再行白内障手术。认真消毒手术区及睑缘, 使用0.5%碘伏消毒术眼周围皮肤2遍, 用眼部皮肤贴膜将手术区域与周围环境隔开[4]。

1.2.3 手术中防控

1.2.3. 1 做好环境监控

我院为层流手术室, 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 使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眼内手术要求, 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环境。手术中限制人员数量, 限制观摩, 尽量减少手术人员的走动, 将手术间的尘埃及细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确保手术室空气的净化。

1.2.3.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做好外科手消毒, 所有手术器械做到“一人一灭菌”, 术中物品污染立即更换, 选用林格液加妥布霉素和肾上腺素为灌注液。认真检查各种物品的灭菌质量, 术中各种物品如人工晶状体、粘弹剂等使用前认真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 是否在有效期内, 使用前避免污染。手术结束时, 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0 mg加地塞米松2.5 mg。

1.2.3. 3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规程, 改进手术方法, 提高手术技巧,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切口整齐, 关闭良好, 完整的晶状体后囊膜, 避免玻璃体嵌顿和脱失, 对预防眼内炎非常重要[5]。

1.2.4 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要求

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感染的意识, 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 术前、术后滴眼液及进行相关眼部检查、换药等直接接触术眼前后, 每接触一名患者前后, 均要执行手卫生规范, 杜绝通过医护人员手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

1.2.5 加强巡视, 监测眼部情况变化

严密观察术眼敷料有无脱落、污染、渗血、渗液, 眼部红肿疼痛, 分泌物增多等异常情况, 同时还须保持用具、卧具的清洁及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 遵医嘱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 预防感染。宜食清淡富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勿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以补充营养,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6]。

1.2.6 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采取书面及语言讲解的宣教方式, 每人发放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1张, 责任护士向患者宣教预防眼内感染的方法, 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督促患者做到注意用眼卫生, 不用手或脏的毛巾擦眼睛, 洗澡时勿使水流入眼内;按时滴药水、涂眼膏, 滴眼液前洗手;出院后3 d、1周、2周、4周来医院复查, 出现眼部胀痛、视力突然下降等异常时及时就诊, 及时发现眼内感染征象并予以早期干预。出院时要求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能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5.76,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不仅对患者的视力可造成致命的影响, 而且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7]。规范管理是预防眼内炎的基础, 我院非常重视眼内炎的预防管理工作, 对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机制进行认真分析, 采取集束化管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干预, 显著降低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观察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前后, 对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内炎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661例, 眼内感染5例;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932例, 感染0例, 管理前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菌要求高, 感染因素多,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干预, 可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避免医疗纠纷, 有益于医患双方。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集束化管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惠萍, 孙仁华, 刘亚新, 等.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1988-1989.

[2]李轶南, 周立新, 温伟标, 等.集束化治疗对严重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7) :1183-1185.

[3]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C) :100-1052.

[4]李勤, 刘旭.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现代护理, 2006, 12 (16) :1503-1504.

[5]李凤鸣.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53-1555.

[6]栗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11, 19 (2) :87-88.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5

【关键词】先兆流产;集束化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27-02

在妊娠相关疾病中,先兆流产的发病率占10%~15%。部分先兆流产患者经积极治疗、处理后可继续妊娠,如胚胎发育不良或者处理不及时,易导致出现稽留流产、难免流产等情况。集束化护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先兆流产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对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初次怀孕且行保胎治疗;经超声检查明确为活胎、宫内妊娠。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6±3.0)岁;妊娠周数6~28周,平均妊娠周数(24.2±3.2)周。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5.7±3.3)岁;妊娠周数7~29周,平均妊娠周数(24.5±3.3)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妊娠周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初次怀孕、具备较好的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子宫内妊娠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基础、专科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如下:

1.3.1 心理干预 安排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干预前,护士和患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认识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给流产带来的影响,如焦虑情绪会升高血压,失眠会增加子宫收缩、促进胚胎排出等。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3.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先兆流产结局、转归等方面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先兆流产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如认识到及时调整心理、进行合理的保胎治疗有助于继续妊娠并降低难免流产率。

1.3.3 饮食护理 早孕期胚胎处于分化、发育的初期阶段,和平时相比,体内所需能量未明显增加,且早孕期主要伴有厌食油腻、恶心等症状,因此,饮食要以易消化、富有营养以及清淡型食物为主,如每日可食用鱼、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另外,改善饮食,加强自我防护,有效避免胃肠道不适感。

1.3.4 家庭指导 制定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患病期间,家属要给予其足够理解和关心;安排责任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其中,生活质量应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评定,主要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分别是躯体活动功能(PF)、健康总评(GH)、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绪对角色的影响(RE)、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以及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等。

心理状态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共包括90个项目,应用1~5级进行评分,无症状:1分;极度严重症状:5分;主要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敌对、精神病性以及偏执等因子。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由表1可知,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PF、RP、GH、BP、SF、VT、RE以及MH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抑郁、躯体化以及焦虑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先兆流产指的是妊娠28周前孕妇出现下腹疼痛、少量阴道流血、下腹坠胀以及腰痛等临床症状。先兆流产发生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导致胚胎异常等[2]。随着我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先兆流产的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龄孕妇、夫妻双方等对胎儿期望值的不断增加,患者有强烈的保胎要求,因此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忧伤、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会干扰大脑皮层活动功能,导致出现子宫收缩的情况,加快胚胎排出速度,给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中,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PF、RP、GH、BP、SF、VT、RE以及MH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抑郁、軀体化以及焦虑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集束化护理主要将循证护理作为依据,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在干预方式中,每一个元素均经循证医学证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结局[3]。为增强护理效果,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根据程序执行,充分认识到循证护理与集束化护理的精髓,并根据患者病情不断调整干预策略。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减少给孕妇血脂、血糖代谢以及血压等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在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文关怀等方面建立一系列集束化护理方案,显著降低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实施的“集束化护理”主要具备以下特点:集束化护理可大大提高护理过程的可靠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结局;执行不具有强制性,有禁忌症或者不适的患者可不实施;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结局。

综上所述,对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4):304-305.

[2] 王娜,范学澜.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71-174.

[3] 杨彩荣.分析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里问题及其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4(12):10-11.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6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89-02

人工气道主要是被用在ICU患者的急救中,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保证患者与空气以及其他气源之间保持良好的通气[1]。人工气道虽然在患者的急救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人工气道,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从而带来不良反应。因此,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选择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我院就对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ICU進行治疗并且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为(44.6±5.4)岁,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为(55.6-552.7)小时,平均建立时间为(175.8±28.3)小时。40例患者的疾病分布为,16例为颅内动脉瘤,11例为脑出血,5例为重症肌无力,4例为呼吸衰竭,4例为其他重症疾病。对照组40例患者,男20例,女20例,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为(45.3±5.2)岁,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为(55.1-549.8)小时,平均建立时间为(174.6±28.5)小时。40例患者的疾病分布为,17例为颅内动脉瘤,13例为脑出血,4例为呼吸衰竭,3例为重症肌无力,3例为其他重症疾病。

1.2 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护理。品管圈活动干预护理的实施,首先是要由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要定期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为其制定下一步的护理目标,制定出护理工作中不良情况的处理措施,对护理过程进行优化,促进临床护理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同时,对于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几个重点项目,分别单独进行以上护理过程的实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调整,争取使每位患者均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2]

1.3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每日吸痰次数为(5.56±1.06)次,对照组患者的每日吸痰次数为(7.16±1.15)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脱管发生率和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率分别为2.5%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5%和1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时的痰痂形成率分别为17.5%、22.5%和3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47.5%和7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呛咳,1例发生气道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呛咳,4例发生气道粘膜出血,1例发生人工气道阻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ICU人工气道作为一种侵入性急救操作方式,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了患者与病原菌直接接触的几率,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人工气道临床护理中,通过品管圈活动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采纳临床人员的意见,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3]。使得品管圈活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呛咳、气道粘膜出血以及人工气道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痰痂的形成率,表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2] 王焱鑫.浅谈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66-467.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13年7月至2 01 4年12月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脱机吸氧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88岁。其中重症颅脑外伤35例(43.8%),脑血管意外20例(25.0%),心肺功能不全致呼吸衰竭17例(21.3%),多发性创伤7例(8.8%),心肺复苏后1例(1.3%)。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吸氧加温湿化方法

观察组吸氧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2]连接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进气口(图1)。对照组吸氧采用橡胶塞头连接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进气口[3]。温湿化罐出气口与一次性呼吸管路连接,温湿化罐内统一盛装无菌注射用水,温度控制旋钮在4~6档,控制湿化器中出来的气体温度在36.5~37℃,调节氧流量5 L/m i 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脱机吸氧开始的24小时内记录连接管路装置的准备时间、护士发生机械性手损伤、痰液黏稠度情况。痰液黏稠度:Ⅰ度,即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即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有少量痰液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吸痰管内壁及接头上滞留大量痰液,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路准备时间:观察组(46.9±9.2)秒,对照组(536.0±134.7)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P<0.01)。观察组护士均未发生机械性手损伤,对照组发生7例(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由表1可见,观察组痰液黏稠Ⅰ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 7,P<0.0 5)。

3讨论

本文观察组管路准备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而使用传统橡胶塞头或塑料盖等用于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相连接的方式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明显节省了护士管路准备时间。同时传统连接方式中,橡皮塞头、塑料盖等需要护士用剪刀、针头等锐器物在中间穿小孔,常导致护士手指刺伤、手部皮肤划伤、局部皮肤损伤等机械性损伤事件发生。使用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连接,不需要护士每次使用或周期更换时去制作,杜绝了手损伤的发生。

应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可有效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保证气道通畅。传统连接方式因橡皮塞或塑料盖与温湿化罐接口处存在接口的不配套、不紧密等因素,常造成连接处的漏气、散温。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与温湿化罐连接紧密,能充分加温湿化气道、保证氧浓度,稀薄痰液,使其易于咳出或吸出。痰液黏稠度和吸痰是否通畅,是衡量气道湿化的可靠指标[4],本文观察组痰液黏稠Ⅰ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制作简单,操作简单方便,PC材料符合医疗卫生行业标准[5],可周期消毒,重复利用,减少医源性污染。采用温湿化罐衔接管口用于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相连接给氧明显优于传统温湿化给氧方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减少感染。

摘要:目的 观察自制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连接供氧装置在无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80例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脱机吸氧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连接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给氧,对照组采用橡胶塞头连接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给氧。比较两组装置的管路准备时间、护士发生机械性手损伤、痰液黏稠度。结果 管路准备时间:观察组(46.9±9.2)秒,对照组(536.0±134.7)秒;护士机械性手损伤仅对照组7例(17.5%);痰液Ⅰ度黏稠:观察组30例(75.0%),对照组19例(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自制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连接供氧装置与温湿化罐给氧,明显优于传统温湿化给氧方式。

关键词:自制,温湿化罐,衔接管口,人工气道,机械性手损伤

参考文献

[1]刘惠玉.恒温湿化器行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73.

[2]金小红.氧气温湿化罐衔接管口的研制[J].护理与康复,2014,13(6):612.

[3]刘启飞,刘明香.改良型加温加湿器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0):2824.

[4]王文博,蒋敏,王怀泉,等.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5):448.

上一篇:部队制度落实自查自纠下一篇:茶园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