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推荐8篇)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1

名词解释:

1.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思维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4.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5.民主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6.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7.求实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8.激励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外在刺激,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准则。

9.渗透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灯各方面工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10.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11.示范原则: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为准则。

1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13.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特定的责任。

1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16.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是指有关部门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1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18.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主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第一章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2.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2)思想与行为:表现出人的总体面貌;(3)内化与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5)教育与管理:反映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4)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域和谐文化建设理论;(7)执政党建设理论等。

第三章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细看)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类型:(1)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2)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3)远期、中期、近期目的;(4)观念性目的和指标性目的。

(二)特征:(1)方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3)超越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三)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客观要求;(2)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及思想实际。

(四)(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2)为思想政治活动提供动力;(3)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第四章

1.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一)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具体任务。(1)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主要任务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基本要求:(1)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2)突出主旋律教育;(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类型:(1)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2)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3)远期目的、中期目的、近期目的(4)观念性目的和指标性目的 特征:(1)方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3)超越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就具体表现为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的所有活动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在我国,随着时代条件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对象丰富的精神需求和实际的思想,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第五章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1)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动态的环境体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其复杂,具有多重性与多样性。(2)动态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个要素极其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动中;其次,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3)特定性;环境总是特定的,特定性反映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直接制约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4)可创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其次,可以营造良好的小环境。

2.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优化经济环境,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优化政治环境,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优化文化环境,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励人,努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建设企业、校园、乡镇、社区、军营、家庭文化、将价值观教育持久的渗透到文化活动载体中;(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要依靠大众传媒,“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风尚、强化舆论监督、净化社会环境。.第六章重点自己看:p108 第七章自己看p129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1.方向原则2.民主原则3.主体原则4.求实原则5.激励原则6.渗透原则7.层次原则8.示范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自我教育法、咨询辅导法。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各种具体方法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第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第二,它以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第三,它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逐步由经验描述的层面上升到科学分析的层面上。2.应用性。3.针对性4.系统性。一是整体性。二是有序性。三是层次性。四是动态性。五是相关性。

四、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二是要治本求实,不走过场。三是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四是要摆正态度与方法的关系。五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五、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圆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 任务。

第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第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一、理论灌输法

1.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理论教育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2.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及运用要求

主要有理论讲授法。属于他人灌输的方法。理论学习法。属于自我灌输的方法。理论宣传法。属于普遍灌输的方法。

二、实践锻炼法

1.实践锻炼法的涵义和作用

实践锻炼法又称为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2.实践锻炼法的主要方式

(1)组织受教育者运用和检验有关理论、政策,深化思想认识的实践活动。

(2)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实际工作和业务实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经受思想、能力和体力上的锻炼,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作风,增长实际才干。

(3)组织受教育者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4)组织受教育者按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实际锻炼的活动。(5)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3.运用实践锻炼法的要求

一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二要充分准备,精心组织;三是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四是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五是要开辟基地,巩固发展;六是要总结提高,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三、榜样教育法

1.榜样教育法的涵义及意义

所谓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法又叫示范教育法或典型教育法。

2.运用榜样教育法的要求(1)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2)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3)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4)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5)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

(6)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的系列活动。

四、自我教育法 1.自我教育法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自我教育法的特点是自觉性和主动性。

2.自我教育法的主要方式分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两大类。个体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定计划、写思想小结和自我修养、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批评等方式。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它主要包括集体讨论、辩论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参观调查、竞赛评比、书评、影评、开展向英雄学习等方式。3.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教育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3)要引导受教育者加强自我学习(4)要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

(5)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形象教育法 1.形象教育法的涵义

所谓形象教育法,主要是指借助于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感染力强、富于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的教育方法。

2.形象教育法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3.运用形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要把“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文化战线的主要任务。(2)要精心选择推荐文学艺术作品。(3)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4)要开展书评、剧评、影评等活动(5)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六、心理咨询法 1.心理咨询法的涵义

所谓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测量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并用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对象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等多么出现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方法。心理咨询法的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多端性、社会性、渐进性和反复性。2.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3.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4.心理咨询的功能 5.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及其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涵义及特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品格、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实践性;二是科学性;三是创造性;四是灵活性;五是情感性。2.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重要意义

第一,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 造性的需要。

第二,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的需要。

第三,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需要。

第四,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1.疏通引导艺术

所谓疏通引导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审美教育、艺术熏陶等方式方法,来疏通人们的思想,净化、美化心灵,提高人的觉悟,引导人们奋发上进,积极工作,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基本任务而奋斗的艺术。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疏通与引导的辩证关系。第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三,妥善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语言文字表达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文字表达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采用讲课、报告、谈心、表扬、动员、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使用准确、流畅、生动美妙的语言文字,阐明道理,打动心弦,激起感情的波澜,使人产生强大力量的艺术。第一,要努力锤炼“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第二,要勤于笔耕,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艺术。3.报告、演讲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报告、演讲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报告、讲演中运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真挚强烈的感情,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熟练的说理技巧的艺术。第一,要认真写好报告,演讲稿。第二,要枯练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第三,要恰当运用态势语言。

第四,要适当地、巧妙地运用会标、背景衬托、条幅、录音、录象、照片、实物和图表等来增强报告演讲的效果。4.个别谈心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谈心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恰当地选择谈话的时机、场合、方式和人选,准确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与受教育者通过同志式、朋友式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做好个别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第一,要正确确定谈心主题。第二,要确定好谈话的适当人选。第三要掌握好谈心的时机。

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谈心方式与场合。第五,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第六,要注意谈心的语言艺术。5.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人际关系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人们增进理解,消除隔阂,协调关系,从而创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人际关系的艺术。

第一,要积极引导人们努力加强人际交往的艺术修养。第二,要及时搞好沟通协调。第三,要妥善处理人际纠纷和冲突。6.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引导和调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艺术。第一,要抓好制度、规范的制定。

第二,要广泛宣传制度规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引导人们自觉严格地遵守制度、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要严格检查、考核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7.奖惩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科学地对干部群众进行奖惩,扶正祛邪,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多做贡献的艺术。第一,奖惩都要出以公心。第二,要善于奖罚。

第三,实行奖惩的同时,要伴之以个别教育。8.组织会议的艺术

组织会议的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让干部群众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统一认识、协调行动,而科学地组织会议使会议开得效率高、会风好的艺术。第一,要科学地确定必须召开的会议。第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好不同的会议。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2)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4)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2

关键词: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对其逻辑起点的研究还甚少, 这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这是被很多人所认可的, 本文正是基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目标, 对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 并且也在不停的发展过程中, 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还很少。其实, 在陈武强1995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中就提出了“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 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说明其发展是巨大的, 得到了很多的认可, 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忽略了其逻辑起点的探究, 这是其最大的失误之处。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地位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最主要力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就是对学科起源的研究, 其相当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就目前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虽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在其概念和范畴方面, 仍然非常模糊, 这样就导致了这门学科不严谨、不科学的现状。

(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很大的争议, 其中对其科学性有很大的怀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其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体系方面存在着不严谨、不科学和概念不清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 使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禁锢。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逻辑起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石, 对其逻辑起点的研究, 就是在夯实这门学科的基础, 为其更大的发展做准备。我们一旦能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起点, 就相当于抓住了这门学科的命脉, 掌握了其发展的关键, 甚至可以借此建立整个学科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现其科学性。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效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们对该学科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而又新兴的学科, 在很多学校都有相应课程的开设, 但对于其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言还远未达到, 甚至某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表面上看是觉得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无味, 实际上是觉得思想这门学科没有实际的意义, 对其思想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进行相关的探究, 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思想教育学的有效性,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际意义。其逻辑起点相当于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基,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基, 没有根基的学科就是无本之水无缘之木。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究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 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已逐渐成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关于起逻辑起点的探究却寥寥无几, 致使其很难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对其逻辑起点的探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

(一) 客观因素

社会的对各个学科的约束越来越多, 不仅是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大大的给了其发展的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探究正是在利用社会的包容性, 增加这门学科的内涵。同时, 人的意识的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究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思想是以人为主体而又依附于人的意识形态, 人类对知识的接受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二) 主观因素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究起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 其学科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在高中的课程中引入这门学科, 正是由于其的实际性教育意义和深刻的内涵, 对逻辑起点的研究就是在充实这门学科, 使其更趋完美。思想是一个人的内在核心。每一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构成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框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必要性

(一)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础、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思想是不用任何前提与中介

就可以表达的范畴, 因此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础、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首先从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思想为统治阶级提供了精神力量。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 也就是说, 一个阶级不仅要用其产生的物质力量维持其统治地位, 更要用其阶级的精神力量统治人们的思想, 这样才能维持政权的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供应, 同样也不能离开统治思想。一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只有与其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相互适应, 相互协调, 才能支撑其原有的社会体系, 维护阶级的统治。其次从思想和其他基本范畴来看, 思想决定行为。人在社会的过程中, 其思想也在不断地更新进化, 它通过内化或外化的方式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二)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具有一般政治教育的共性特征, 还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教化意义, 即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矛盾的个体。马克思主义中指出矛盾是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又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也包含着受教育者与教育主体、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而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其他矛盾得以展开的胚芽, 解决了这个矛盾, 其他的矛盾也就自然解决了。

(三)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起点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整个社会的构建也是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之上才追求精神生活的,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在物质生活满足后, 统治阶级将自己的统治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其外化于形、内化于形, 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公共思想, 以维护其统治。同样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中日趋成熟,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换言之,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 就会将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思想作为公共思想进行教育普及, 进而让人们都按照统治阶级的思想规范行事。带入到现代社会中, 就是将国家意志贯彻成为公民意志, 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渗入到每个公民的内心深处, 形成一种政治认同。

四、结语

人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已逐渐深入, 但在其逻辑起点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 本文主要探究了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究的发展现状和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最后, 得出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结论, 力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姚书志, 张文婷.论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思想教育研究, 2016 (01) :7-10.

[2]陈殿林, 王天恩.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35-40.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3

关键字:哲学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结合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除了要在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上要有较高的水平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品。所以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有适当的方法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此将哲学思想应用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创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性的。

一、哲学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也是建立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是大学生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最难研究和理解的原因如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有关工作本质性的知识,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众多现象中发现规律性具有理论规范性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论提升和概括,这就是哲学思想中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其次,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是具有体系性的,其中各个不同的原理之间要有严谨而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困难重重,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建构应用哲学思想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哲学思想的应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得以合理建构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哲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想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个关于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大厦,必须要保证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这些基本的砖石的合理性。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尤其是哲学分析法的应用特别是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和概念语义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分析和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观点的概括和精炼也需要哲学思想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观点的得到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对概念的不断提炼和概括的过程,这一过程哲学思想是必须要用的,因为哲学思想可以透过简单的外表看到内部的复杂性,帮助观点的形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体系的建构和对体系的反思和调整离不开哲学思想。因为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具有统揽全局的整体性眼光和建构体系的严谨的逻辑性。

二、恰当应用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哲学思想的恰当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和学科的建设中对哲学思想的应用有时候不是特别到位和准确,也就是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对哲学思想应用的不足或者应用过度的情况,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科的建构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领域当中有许多的相似和相近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区分要利用哲学思想较大的辨别能力,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的学理的分析和辨别就做的不够清楚了,就会产生概念混乱的现象。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这些相近概念它们各自的含义都是什么,如果不利用哲学思想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行研究,就会产生这些住概念的模糊不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的原理进行建构和讨论中也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例如哲学思想有一个论断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题来源问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论题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当中提取出来进行研究得来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的原理和体系生搬硬套过来,再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名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论题来出现的,这种论题的来源方式没有实践性和先验性。这种论题脱离了实践,是从概念到概念,而不是从实践到概念,这样容易使这些原理在哲学的相关原理中兜圈子,无法发挥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成了纯粹的经院哲学。换句话说就是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不起当应用,除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还会使人们产生对哲学思想的误会,从而也不利于哲学思想的发展。

三、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合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结合以后,对于这两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都可以避免这两个学科在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些弊端,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结合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就具有了比较高的对相关理论进行抽象和研究的水平,也就会产生了一些新的对思想教育学科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元理论”。这时探讨的问题将是如何将哲学思想中的实践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相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是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性和前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由原则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更加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内容的具体概括和精细研究。为此除了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以外,还要借鉴西方哲学和其它国家的关于教育的哲学。所以说将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结合是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哲学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利用这两个学科的结合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何秋鸿.浅析教育与哲学[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7)。

[2]朱新梅.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总结 篇4

我校按照县教工委《关于2017年寒假前后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通知》,从1月17日至1月20日开展了寒假前后集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个活动学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理安排,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就本次政治学习简要总结如下:

一、首先认识到寒假前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次集中学习,对于全体教师是一次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能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业务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寒假期间政治学习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次活动认识到位,首先健全活动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的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本校的学习实施方案。领导小组精心准备了所有的学习材料,学习笔记本。本次学习,采取校长动员、集中学习四天,保证了学习质量。

寒假期间专项教育活动学习虽是短暂的,但是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业务能力的提升。要把这次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带到今后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要点 篇5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1)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2)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3)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①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②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③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3.关于“灌输”的理论。(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①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②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靠灌输;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④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①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③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前一时期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就失去了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割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就会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批判、有目的地吸取、加工和改造,吸收其科学的、积极的方面。

四、借鉴与创新的关系:1.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相比较对照,从而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借鉴包含两重含义:①在理论构建上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②在实际操作上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和研究成果等。创新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在二者统一中孕育成长。创新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成果的借鉴,将借鉴与创新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2.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借鉴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是借鉴的目的。以借鉴为创新的出发点,首先是要研究西方国家思教的可借鉴性特点,悟出道理以指导今天的创新。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吸收国外思教中一切有益的成分。

五、思想与行为的关系:1.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2.行为反映思想。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3.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这主要是指先行的行为实践是新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六、教育者的作用:教育者特指思教工作者,它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教的个人。作用:1.设计和组织作用。2.疏导作用。3.激励作用。4.转变作用。5.示范作用。

七、受教育者的作用:受教育者指思教的对象。作用:1.能动作用。2.检验作用。3.促进作用。

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1.对立性。(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不同。2.统一性。二者统一的基础是思教活动。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可分离,他们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离开了教育者就无所谓受教育者,反之亦然。二者的相互依存,是构成思教过程的重要条件;(2)二者在思教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任何教育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思教同样如此。(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达成育人与成才的目的,这是最高形式的统一。

九、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内化与外化是思教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内化是基础,没有内化就谈不上外化;而外化又是根本,思教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良好素质,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就是良好的行为及其结果。内化与外化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1)二者在思教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2)二者的作用不同,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则是将个体思想动机转变为转变为外在的行为。简单的说,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

(3)内化与外化的成果不同。内化的成果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是使人产生新的行为。(4)内化与外化所用的方法不同,内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完成,外化主要是通过动机指导行为的方法进行。2.统一性。(1)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二者的基础都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既谈不上内化,也谈不上外化;(2)二者的目的相同,即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良好行为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3)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十、疏通与引导的关系:1.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正面教育在内容上指向受教育者直截了当地说明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即灌输正面的道理,帮助人们不断获得正确思想;形式上指注重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信服,不搞各种方式的压服,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自然惩罚法”。反面批评指根据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对错误思想、错误观

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指出其错误所在,否定这些错误观点,并限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继续扩展不良影响。正面教育是基础,没有正面教育,缺乏理论武装,正确的思想观点得不到确立,思教就可能丧失正确的方向;反面批评是辅助,没有反面批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孳生泛滥,正确思想就可能抬不起头。2.立与破的关系。所谓立,指思教要注重建设,提出新理论,倡导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它的实质是建设;所谓破,指批判错误思想,否定落后观念,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它的实质是批判。立与破,建设与批判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建设,一味地批判否定,必然导致虚无,达不到思教的目的;光有建设,没有批判,建设也会因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建设基础、发展空间而难以为继,也难以达到思教的目的。3.疏通与堵塞的关系。首先,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即借助一定的目标、理想或价值观,对人们进行启发,以逐步导向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次,一方面要允许人们把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

十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教育诉诸于思想觉悟,不带强制性,而管理诉诸于行为约束,带有强制性,所以,二者的性质、作用不同,但二者又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思教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思想教育通过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为顺利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的效果。行政管理是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通过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实现。总之,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可能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2.奖励与惩罚的关系。奖励与惩罚也可称为表扬与批评。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表扬多于批评,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奖惩结合的原则。

十二、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首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是有区别的。二者在表现形式、满足需要的种类和层次方面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物质鼓励去代替精神鼓励,同样也不能用精神鼓励去代替物质鼓励。其次,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又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物质鼓励中包含着精神鼓励与道德评价的因素;另一方面,精神鼓励除了有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作用外,也包含着物质鼓励的成分或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并且还会有效地调整人们对物质鼓励的主观满意程度。

十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是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②是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反映,同主体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社会性和可控性;2.集体性和实践性;3.严格要求与个性发展;4.教育和自我教育;

5.长期性和反复性。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1.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即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①双向互动律,即在思教过程中,教育主体与客体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规律。②内化外化律,即在思教过程中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③协调控制律,即在思教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导向作用。(1)思教的价值导向,这里的价值是指思教所传播和发散的教育内容的作用与意义。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价值导向的核心,邓论是价值导向的主导;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形成的、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体现“三个有利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③反映未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若干思想因素与现实生活中共产主义观念的部分呈现;④包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包括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教价值导向的实现途径和方式:①理论研究;②政治宣传;③教育机构;④思想政治工作,即通过渗透于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动员说服。思教价值导向的具体作用:①表达作用;②动员作用;③团结和组织作用;④交流作用。(2)思教的目标导向,两层含义:一指思教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宣传和解释党和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促使人们共同理解与认同社会下一步发展所应达到的成果和目的。二指思教依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思教的目标导向要重视有效性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首先,主义社会目标和群众利益相结合。其次,目标的成功概率问题。(3)思教的行为导向,所谓的行为导向,也可称为道德人格导向,它是通过树立具有群众基础、又对群众有感召力的先进的楷模,使大家钦佩而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仿效。行为导向的核心是先进楷模,他们可以是群体性楷模,也可以是个体性楷模。思教的行为导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分为人格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和行为导向三类。人格导向指榜样的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吸引力和对人们的感召力。行为方式导向指引导人们仿效一系列整合好了的行为。行为导向指引导人们产生某种良好行为。2.保证作用(思教的最基本的作用)。(1)思教在社会历史

进程中的保证作用,①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②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③精神动力作用的增长趋势。(2)思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①思教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第一,保证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第二,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三,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思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第一,通过思教提高公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第二,通过思教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第三,通过思教培育公民法制观念。③思教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3)思教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第一,思教能协调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二,思教能维持社会稳定。3.育人作用。思教是专门做人的工作的,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2)树立现代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3)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4)培育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4.协调作用。所谓协调,两层意思:第一指通过调整、调节、劝解、说服,使不同主体之间有争执的事情得以和平而合理地解决。第二,通过调整、斡旋,使参与某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得到最佳的相互配合,提高活动效率。思教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第一,使不同利益群体(个体)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第二,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第三,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为修订、完善正在实施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客观的民情民心依据。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人际关系,它是个体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联系、影响和作用。第一,沟通人际联系,加强人际交往,增进相互理解;第二,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关系。(3)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状态,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短暂时间内的相对稳定特征。5.激励作用。激励作用指思教能够激发和跳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1.思教环境的广泛性。从纵向上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受以往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从横向上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客观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定性。人们在塑造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时,必须把自己放在特定的外部条件和现实环境中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实践,才能使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符合规律。3.思教环境的动态性。思教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变化了的教育对象,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实施教育中,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协调,和谐统一,实现教育者期望的教育目标。4.思教环境的可创性。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1.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2.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3.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3.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1.研究环境是促进人的思想健康发展的需要;2.研究环境是开展思教活动的需要;3.研究环境是优化教育环境的需要。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思教环境优化的原则应从反映优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各种环境因素入手,选择积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正确的选择准则。1.积极因素的原则;2.整体一致性原则;3.层次性的原则;4.创造性原则。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1.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4.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1.舆论导向法;2.整合协调法;3.比较鉴别法;4.专家评优法。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特性:1.方向性。目标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性质和活动效果的好坏。因而,制定思教目标必须保证方向的正确。2.时代性。思教目标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和时代的特征,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整体性。从目标的体系结构来看,思教目标系统是由多个子目标集合而成的,我们考察研究思教目标,就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观点来分析与评价思教目标体系,以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思教目标,认识目标的整体性。4.差异性。这是指在思教过程中贯彻思教目标,应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从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思教目标应体现差异性,能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需求。5.实践性。目标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效果。思教目标必须是具有可能的、可行的实践性,它不仅是可测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这才是符合后实际的现实目标。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特征:1.目标性;2.规律性;3.整合性;4.能动性。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1.思教运行的主体。2.思教的目的。思教的目的可分为两对:总体目的与分项目的、终极目的与阶段目的。3.思教机制运行的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4.思教机制运行的环境。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指直接与思教发生关系的环境,大环境则指整个社会系统。5.思教运行的控制。思教运行的控制是整个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保证,运行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思教运行目的能否达成。6.思教运行方式。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最有利于完成思教目的的方式是最佳的运行方式。7.思教运行的程序。即思教运行的步骤与次

序。运行程序是思教质量与效用的重要保证。8.思教运行的保障。即保证思教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内外部条件。二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机制与原则、方法在思教大系统中分属不同的部分与层次,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它们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的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思教的原则,是在思教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思教客观规律的、思教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完成任务,实现预定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教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教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思教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和重要手段和保证。思教机制是思教过程中思教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性功能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教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教的原则反映了思教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教机制活动、思教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它又是思教方法的理论依据。2.三者之间存在同构和耦合的关系。①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它们都是思教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思教每一种结构都具有对其对象进行思教的特定的原则和方法。③为了维持结构的特殊约束方式,就必须有一种力量加以保证,这种力量便构成了一定结构的内聚力。④思教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层次之间围绕着思教而形成的有机结合—机制,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⑤思教机制还反映着思教的总的原理合乎原则。思教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工作原理和原则问题。思教机制的工作原理体现在思教活动中。思教的原则反映了思教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教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思教机制的运行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教方法是这种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1.方向原则。所谓方向原则,是指思教应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并始终坚持思教的目的原则。当前,思教的方向性原则是指思教要体现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必须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坚持方向性原则,对思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思教的本质。教育方向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本质,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向。其次,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统一思想与行动,发挥思教的整体效益。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思教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最后,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实现思教的价值。思教价值的实现与否,必须以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和方向原则贯彻的程度来衡量。方向原则是思教的根本原则,思教必须始终贯彻这一原则。首先,思教处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环境中,必然受到各种倾向思想的影响,从而使思教产生了曲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思教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坚持方向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方向原则必须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不仅一个具体的思教过程中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而且要将这一原则贯穿在一切思教活动中。最后,贯彻方向原则须讲究科学性。2.求实原则。又称实事求是原则,指思教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求实原则,就是立足于思教的客观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思教的内部及外部之间的联系,从中掌握共同的内在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以提高思教的针对性和效果。坚持求实原则的意义:首先,求实原则体现了思教的基本要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其次,求实原则是做好思教,提高思教有效性的重要原则。第三,坚持求实原则也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需要。坚持求实原则的方法:①坚持求实原则,首先要有求实精神。②必须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思教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之中。③坚持求实原则,要避免形式主义,要办实事,讲求实效。3.民主原则。所谓民主原则,指思教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民主原则就是思教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是方法论上的疏导原则。思教坚持民主原则的主要依据:第一,坚持民主原则,是思教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决定的。第二,坚持民主原则,是由思教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既发扬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传统,也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民主原则的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其次,思教过程要始终遵循民主原则。第三,民主原则的贯彻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又要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得出正确结论。4.渗透原则。所谓渗透原则,指思教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思教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与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思教坚持渗透原则的意义:首先,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形成思教的合力。其次,只有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发挥思教的效能。最后,坚持渗透原则,适应了思教社会化的需要。思教体现渗透原则的方法:首先,思教工作者必须具备和强化渗透意识。其次,要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结构,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最后,要把思教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5.层次原则。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教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的原则。坚持层次原则的意义:首先,坚持层次原则,这是思教规律的客观要求。其次,私家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防止超越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使思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以达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的目的。贯彻层次原则的方法:首先,应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区分教育对象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教的目标。其次,要按教育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最后,贯彻层次性原则应做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促使不同层次和起点的人都能够经过努力达到不同的思教目标,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6.激励原则。所谓激励原则,是指思教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引发受教育者思想动机的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将教育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思教目的的基本准则。确立激励原则的意义:首先,激励原则是思教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反映,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其次,实行激励原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贯彻激励原则的方法:第一,激励目标应与思教目标相一致,确立激励目标应符合思教的总目标。第二,要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第三,要把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人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最后,思教激励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觉悟。7.主体原则。所谓主体原则,实际上就是主体转化原则,指作为思教主体的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教的目标的原则。坚持主体原则的方法:首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其次,坚持主体原则,就是要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发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我要求,从而实现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最后,实行主体原则,并非让教育对象任意自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大胆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行不悖,相互促进。8.示范原则。所谓示范原则,指思教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的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坚持示范原则的意义:首先,这是思教规律的客观要求。其次,示范原则是党的思教优良传统的体现。最后,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示范原则有着特别的意义。贯彻示范原则的方法:首先,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任务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二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说理引导法。指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说理引导法是思教的一种基本方法。首先,思教所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说理引导,而不能搞强迫命令。其次,说理引导法是马列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为依据,符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基本思想。运用说理引导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以理服人。第二,要讲究针对性,有的放矢。第三,要尊重人。2.实践锻炼法。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法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特殊意义:首先,实践是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沿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其次,实践锻炼法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法能把教育对象的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增强教育对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运用实践锻炼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第二,实践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第三,进行实践锻炼时,必须精心组织和计划,力求围绕思教的目的进行。最后,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受教育者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熏陶感染法。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身教所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采用熏陶感染法的意义:首先,这是渗透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环境因素制约思教的表现。其次,情感在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催化和推动作用,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最后,熏陶感染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日益个性化和民主的当代,它具有渗透性,更易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乐意接受,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熏陶感染法的形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运用熏陶感染法的要求:首先,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其次,要注意熏陶感染的环境的创设。再次,熏陶感染法只有同说理引导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4.比较鉴别法。指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作用:第一,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第二,通过比较鉴别,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和优劣的标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方式: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基本要求:首先,要注意事物间的可比性。其次,比较鉴别要全面。最后,比较的形式应丰富多样。5.自我教育法。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教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作用:第一,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教目标的关键,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中介,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第二,自我教育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形式: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基本要求:首先,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非降低标准,教育者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受教育者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动机源于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和追求,对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化过程和行为外化过程有着直接的作用。再次,自我教育要善于引导,既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己已有的正确思想,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后,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6.心理咨询法。指教育者在思教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意义:首先,开展心理咨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再次,开展心理咨询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求:首先,教育者和咨询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其次,对咨询对象要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进行朋友式的交谈,消除对方的顾虑,为成功咨询创造交件;再次,要遵循保密原则。最后,要把心理咨询同心理测量、心理引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帮助

人们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其评估的特点:1.思教效果的特点。①效果内容的丰富性;②效果时间上的滞后性;③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④影响效果因素的广泛性。2.思教评估的特点。①综合性。思教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综合性特点。②动态性。思教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动态性特点。③对比性。由于思教效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复杂的,因此,思教评估具有对比性的特点。④系统性。思教效果作用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系统性特点。这种系统性特征,表现为:整体性、相关性和评估工作的层次性上。

十一、思教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包括:①一致性要求②独立性要求③完备性要求④可测性要求⑤可比性要求⑥可接受性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6

第一章 绪论

1、熟悉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等基本概念。

思想工作:一定阶级人群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世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平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内化: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认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的过程。其过程包括:注意、理解、接受三个。

外化:指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

2、辨析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用概念的定义忽悠)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和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

“特点”: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理论体系:估计不会考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估计也不会考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4、理解和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科建设经验。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特殊性:即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熟悉人的本质、个人全面发展、精神文明等基本概念。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人的多方面才能、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标志着社会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领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群众观点和路线。无

3、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人民内部矛盾”:分清敌我;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提出向自然界开展发展经济

“灌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

4、综合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人的本质的学说、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从三方面吹:

1、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2、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1、领会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前苏联和东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古代:核心: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

优点:强调人为中心、德育至上;注重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重社会教育;注重立志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缺点:灌输式教育、公私德部分、重规范轻人格倾向

资本主义:目的上强调个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德育内容上坚持人道主义;放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结合。缺点:思想体系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有浓厚历史唯心主义色彩;方法上形而上学。

2、熟悉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党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经验。

肯定不考!

3、综合分析和理解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七个传统” 马列毛邓的理路和党的路线方针;实事求是;平等待人;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身作则;群众路线;全党动手齐抓共管;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

1、熟悉导向、激励、调节、转化等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导向、保证、育人、协调、激励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方法。无

3、能联系实际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途径;人的认识转化的层次。

战略地位: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调节途径:无

4、综合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作用。

作用:。1)、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保证作用: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精神动力的增长;

2)、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协调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熟悉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品德: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结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三维立体结构。心理师基础、思想是核心、行为是外显。

思政教育过程: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过程“知情信意行”;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阶段、基本环节和特点。

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主体、客体、介体、环体)

阶段:发展过程看 内化 外化 评价 ;从心理过程看 知、情、意、信、行的过程。

基本环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集体教育、典型教育、教师示范、自我教育);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水平、激发驱动因素、引导知行转化并形成良好习惯)

特点:社会性和可控性、集体性和实践性、严格要求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长期性与反复性

3、掌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发展过程:内在矛盾运动转化、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规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管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主体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规律。

4、综合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具体规律 基本矛盾: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社会要求。

基本规律: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要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

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1、了解分析教育对象的历史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立体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

知道有五种方法即可。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广泛性体现在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变性 意义: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增强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3、理解为什么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掌握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领导干部:1)、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考验 3)、领导干部是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4、能运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科学分析某一类教育对象的特征。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根本任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具体目的的联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则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统一起来。

确定目的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

依据

3、理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确定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儒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第一个主要依据。

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本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此受教育着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和思想实际是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 的第三个主要依据。

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3.培育“四有” 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联系实际谈“四有”信任精神素质的培养;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熟悉基本国情教育、理想、法制、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基本概念。社会公德: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全体成员应当遵守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其他概念无明显答案,考试中忽悠即可

2、领会思想的层次;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思想: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以及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

两个层次:工具性形式,即思想的基础表现形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体现;内容性层次即一定的思想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基本原则: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社会道德理想出发,坚持社会整体利益高于

个人利益;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条件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 体利益的结合;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使个人利益服 务于社会整体利益。

(一)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中心目标和最高标准

(二)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根本的直接出发点(三)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经常的、起码的要求(四)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一致时,要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最重要的归宿

3、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主要内容;理想教育的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意的正确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时

期的稳定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4、了解和应用基本国情教育的意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示范原则。

方向原则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根本原则。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

求实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所谓民主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正确地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从本质上说,民主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原则。“疏导”概念引自治水的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人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

激励原则,即激发和鼓励。心理学上是指增强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望程度。追求的目标可能是外在的物质实体,也可能是内在的精神满足。

所谓示范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和启发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

所谓主体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特点。

3、理解和掌握坚持求实原则的要求;坚持渗透原则的意义和要求;坚持激励原则的要求;坚持主体原则的要求。

4、综合应用坚持方向原则的意义和要求;民主原则确立的依据及坚持民主原则的要求;坚持层次原则的意义和要求。(2、3、4答案都是根据定义忽悠即可)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1、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说理引导法、比较鉴别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

基本方法: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般方法: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特殊方法: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思想转化法、冲突缓解法。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点;比较鉴别法的类别和作用;情感陶冶法的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思政教育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

比较鉴定法的类别: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做主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两种方式: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要求:注意可比性、注意全面性。

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信任原则、保密原则、科学原则、教育原则、预防和发

展原则。

3、简单运用说理引导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的要求;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咨询法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在人格发展中,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4)是增进现代社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5)心理咨询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使教育对象接受帮助和教育有很高的“自觉”性,咨询人员个别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心理咨询为对象提供了“心理宣泄”的场所,使其心理烦恼得到正常宣泄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综合理解和应用实践锻炼法的意义及运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要领。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1、认识思想政治的教育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们把其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管理载体

以管理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之中,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以文化为载体,就是将文化看做是一个动态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

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 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

2、领会文化及其构成因素;大众传媒载体的实施方式。

广义地说,文化是指人类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除自然生成物之外的一切社会事物;狭义地说,文化则是指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一般认为,文化主要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

大众传媒载体的实施方式:1)大范围的社会宣传教育。(2)小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3、理解掌握管理载体的功能及其运用要求;文化载体的功能及其运用要求。管理载体功能:

4、综合应用活动载体的依据及其运用要求。

其一,活动载体能够较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二,活动载体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其三,以活动为载体在一定意义卜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面。参加各种活动的广大群众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运用要求::(1)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2)各项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3)尽可能将活动与经济建设等业务工作联系起来。(4)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5)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滥。开展活动,是要达到一定的效益,而不是做给领导或其他人看的。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掌握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外部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所直接接触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周围外部条件的总和。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三要素构成。特点:客观性、多样性、具体性、变动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是指利用、选择和创造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优美环境,并改造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良环境,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向前发展的实践活动。优化的原则:利用和选择原则、发掘原则、创造原则。

2、领会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学校对学生影响的特点;社会组织对员工思想品德的特点;同辈群体对人的思想品德影响的特点。

学校对学生影响的特点: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对现代人的新要求,时代需要有更多的既掌握科学技术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既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又能有效参与快速适应社会改革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去追求真善美,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培养纯洁的人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和追求,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儿童从六岁半左右开始上学,直到大学、研究生毕业,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校园文化、老师的人格形象等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教育下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使人系统掌握各方面知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简单应用家庭对子女影响的特征。

家庭环境对人们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女的影响有着形象性、感知性、直接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血缘关系的权威性,“遇人则诲”的经常性和深刻性等特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思想、品德、性格、作风、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等,给子女留下极为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

4、综合理解和应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要求。(从三面发挥)

1、社会实践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根本途径

2、净化社会大环境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键 第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1、熟悉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实地调查评估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认识、评述与估价,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效果和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怎样的问题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广泛性 客观性 整体性 统一性

3、简单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

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2、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利于人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基本原则

1、党性原则

2、客观原则

3、全面原则

4、历史性原则

5、相对性原则 具体方法:

(一)实践检验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比较法

(四)模拟情景评估法

(五)效益评定法

(六)素质测量法

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能性。

思想教育评估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评估《包括组织、领导、思想教育工作者(①政治素质②人格素质③理论素质④能力素质⑤勤政义务状况⑥工作成绩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评估

(三)环境的评估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估

(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

思想评估的标准: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

(二)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三)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 重要标准。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培养

1、熟悉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心理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能力、心理、知识等方面

思想教育者心理素质:1.乐观的心境2.良好的性格3.坚强的意志4.广泛的兴趣5.真挚的情感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修养的主要环节。能力素质的具体内容:1.决策计划能力2. 开拓创新能力3.组织协调能力4.宣

传表达能力5.社交应变能力6.调查观察能力

思想素质具体内容:1.思想观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严谨的思想作风

3、简单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的具体表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组织培养举措。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与否。

政治素质:(1)政治立场(2)政治品质(3)政治水平(4)政策水平(5)政治信念 知识素质:1. 比较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2.比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

培养举措:A单位对思想教育者的素质培养途径:1.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在职岗位培训

3、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

4、确定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5、组织参观访问6.增进交流

B:思想教育工作者素质自我提高。第一,正确定位第二,刻苦学习。第三,勇于实践。

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结构的确立依据;

5、思想教育者的职能

(一)组织职能,(二)宣传职能(三)教育职能(四)信息处理职能(五)育人职能

第十五章

1、领会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就是领导的意图和智能借以实现的组织机构形式

1、党是领导管理的核心

2、组织管理是实现领导管理的保证

3、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是以一定的组织体系为基础的。建立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就是要按照整体性、层次性、高效性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以及群众性思想教育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

1、整体性要求 所谓整体性,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个大的育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来规划、设计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内部结构。

2、层次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结构应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应按照三个层次来建设,即领导决策层、管理协调层和基础执行层。

3、高效性要求(1)专职队伍要精简。(2)组织体系要协调。

2、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 具体内容:

1、目标管理

2、计划管理

3、规范管理

4、队伍管理。主要环节:

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演变及其经验;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7

回顾我国这二十多年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主要围绕如何设计和制定评价方案, 对有关评价的概念、目的、对象、功能、原则、方法等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的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重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但是总体看来依旧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 评价目标价值取向单一。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依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选择内容和方法实施教育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 高校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还停留在较为单边地反映评价主体的价值意向和要求上, 忽略了作为评价对象的人的差别性需求。

其次, 评价指标追求外显性。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正经历着一个从被忽视到被重视、从理论基础薄弱到实践操作迫切的一个阵痛期。很多高校为了能跟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要求步伐, 体现高校自身竞争力, 在建立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时过于注重对教育结果的认知评价体系建设。在模式构建的“价值判断”过程中, 指标一味追求社会效用的外显化, 习惯性靠指标分解和树立道德典型来使价值的多样性变得单一和简单。叶澜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曾经提过“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这种追求外显化的评价指标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导致高校多采用终结性评价, 重视评价的结果和数量, 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品质。

再者, 评价模式结构僵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其社会效果也是一个逐步显现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过程长期、效果滞后的特性, 从这些特点出发, 需要我们动态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但是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当下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价时多使用结构刚性的封闭评价体系, 对一些难以进行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现象进行量化。这样的评价体系虽然具有了客观、精确、易操作等优点, 但是同时使得很多内在的、不可测量的因素被排斥在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外, 又或者造成评价指标的偏离和扭曲。

最后, 评价功能存在缺失。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评价的功能更多的是用于区分、甄别合适的目标对象, 看重的是教育的结果而非教育的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实践中, 这种评价方式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奖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拔学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正是由于过分注重评价的选拔功能, 大大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其他重要功能的发挥。

在新时代如何去评价一个“好学生”, 如何去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核心问题是需要梳理出符合时代节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逐步推进,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学习性评价的理论将极大地完善目前评价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学习性评价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是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 是对形成性评价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涵义更加扩展的提升。该理论最早产生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对于形成性考评的教育实践, 教授布莱克 (Paul Black) 就如何通过考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提出, 学习性评价“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相对于传统型评价更关注于教学成果及学生能力的测定, 学习性评价更注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信息, 从量化或质性的方面把握学习者状态, 从而作出改进学习的决策。

对于高校而言,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所以针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重点并不在单纯地指出工作成果,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帮助青年学生将外在评价目标体系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目标体系。学习性评价因其开放式、以人为本、关注共同成长的特性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体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学习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可持续成长的评价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学习性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当下思想政治状态, 更着眼在学生对未来的追求和成长。通过学习性评价需要有效地回答学生的目前状态 (who) , 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where) 和如何实现 (how) 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开展学习性评价文化氛围的建立。

(一) 重视反馈的文化

教育学家加纳曾经提出, 学习不是对固有知识的传导, 而是帮助学习者激发潜能具备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摆脱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来培养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的内心认同感尤显重要。

学习性评价的顺利开展需要四个基本环节:学习行为、评价、反馈、调节。高校思想政治传统性评价中比较注重前两个环节而忽视反馈和调节的环节, 或者说结果只部分反馈给评价主体。这些评价主体多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评价结果也多用作获知、存档、奖惩之用。作为被评价者, 很少能较全面了解自己为何获得此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有无偏差、评价和将来的学习目标的具体关联如何等具体评价反馈信息。这些面向学习者的评价反馈目的在于使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成长目标。所以从自主学习的角度来看, 重视评价过程反馈文化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合适的反馈, 后期学习者进行自主的调节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在学习性评价过程中充分建立反馈的文化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用以帮助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整个评价过程才得以完整。

(二) 重视合作的文化

在现代测量学中, 评价一般通过将特定个体的行为与常模中其他个体的行为比较确定个体在常模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评价过程中评价客体的主观性很难介入。在大学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很多的学习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合作性学习活动来开展的。此类教育活动开展时有以下一些特点: (1) 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正确地认知; (2) 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地解释; (3) 需要对合作成员间的认知误差进行调整; (4) 需要将自身技能、价值观念、参与态度和该活动理念进行融合。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 如果对应开展相关评价工作, 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下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合作性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能从多角度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更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部动机和自我反思。但需要格外提出的是, 在学习性评价开展过程中对被评价者心理要进行时刻的关注和护理。注重交流的学习性评价在增强个体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极大暴露以及被评价者原有方向的目标迷失, 造成被评价者心理过渡的焦虑和紧张。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时, 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过程进行不间断地监控和引导。

(三) 淡化功利的文化

学习性评价之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一大优势在于学习性评价对被评价者积极心理的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教育者很容易感受到在学生中开展思想品德的等级划分制或是评分制给学生相关的个人利益带来的直接影响, 并间接造成学生的优越感或自卑心理。这种目前常见的评价方式易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和功利化心态,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重点从对学生个人思想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转移到对教育评价公平公正性的关注上。采用学习性评价能有效淡化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造成的直接利益损失, 旨在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同时也保护了被评价者的自尊心, 能让被评价者感受到自主性和被关怀感。降低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的直接利益影响是使学习性评价发挥评价真实性和提高评价认同度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 淡化功利性并不等同于淡化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影响力。学习性评价因为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功利影响度, 容易造成评价对象对评价的认识不够重视。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性评价工作中, 营造淡化功利的文化不但要注重降低评价结果在同级评价对象间横向比较中产生的利益冲突, 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对个体阶段性成长的纵向比较和思考。

纵观这三十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变迁和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 构建学习性评价模式不仅仅是对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问题方法上的使用, 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树立。这种关注人的思想成长过程、积极引导人的自我发掘的评价价值理念代表了当代我们所追寻的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社会存在方式, 并且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中起到了指引的作用。要让这种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需要我们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深入思考, 并将思考的结果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形成一种理念, 而不单纯是一种工具。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教育实践, 通过建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性评价模式去把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真切状态。在高校倡导重视反馈、合作、淡化功利的学习型评价文化氛围, 打破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多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僵化结构, 对促进高校学生良性自我发展,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具有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学习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至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1999年版.

[3]张耀灿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4]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5]钟启泉.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日本教育学者梶田叡一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 2007 (8) .

[6]叶澜.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 1989 (2) .

[7]肖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及其特点[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2 (3) .

[8]张易陶.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基本要素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育规律

接受教育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往往起到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以及终身品质的重要使命,也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才一再强调坚持思想政治正确性的必要性。迅速建立健全高效、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一个富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完善甚至对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都有着指导性的航标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究

(一)理性机制与情感机制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同机制,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彻底让受教育者信服,并且能够引导其在已经有的知识储备、判别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达到理性共识,从而进一步在内心深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认可,最终达到在行为上自觉践行的目的。理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通常占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非理性因素,即情感认同机制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情感起源于对事物的认知,浓厚的情感来自于对事物真切的了解以及深刻的感知,情感对认知事物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讨厌与否、满意与否、喜欢与否全部都有一个人的情感因素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理性认同机制的完成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需要很多努力,情感上面的波动却是迅速而且易变的。正因为如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切忌生搬硬套、填鸭式的强行输入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以及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十分迫切、艰巨的。

(二)自律转化机制与制度保障机制互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自律转化机制指的是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上的感知、了解到具体在行动上实施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外在的“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巨大飞跃,完成这一效果,受教育者便从外在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转为了意识到所受教育是自身发展、进步的必要过程,是提高自我修养的金科玉律。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定性引导教育者从他律转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制度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行的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是通过建立一套成文、有效的领导组织机构、监督管理部门、惩罚激励制度和 相应的规章,以硬性的条文、约束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切实有效、有序的实施,为了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得以顺利开着,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保障为其保驾护航。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律转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互为支撑,制度保障是为了自律转化能够顺利进行,自律转化又反过来促进制度保障的有序进行,两者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护航者与落脚点。

(三)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互动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推动。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司马迁曾经总结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唯物主义历来也认为,利益是推动人类进行社会历史活动的内在动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思想绝对不能脱离利益而单独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所追求的利益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利益强调,物质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脱离现实群众的物质利益、或者轻视、无视广大人民群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有任何实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受到众多受教育者的普遍认同,追根溯源,就在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是否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我国做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就在于它不仅代表了党和国家作为统治机关的意志,也代表、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习

(一)可接受性规律与双向互动规律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系统由教育主题、接受主题、接受客体和教育环境组成,具体来说,就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组成,在这一系统中个部分相互作用互系,从教学目标确立开始,到最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将教学内容接受、践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学核心,教育主体引导和调控着教学进度,接受主体则对接受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认可、在进一步的整合内化。教育者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可实践性与科学性统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为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中,以学生和教师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情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是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主体间积极发挥能动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双方均把对方作为自身认知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在结仇过程中进行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的有效沟通,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

(二)内化外化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学生将“被动”学习的知识有内化吸收后自觉性、连续性的“外化”过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内化过程中受教育者形成的知识对知识的思想和认识,外化则是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行为和习惯。两者统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是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分化和统一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身不断超越升华的阶段。受教育者由最初接受思想教育知识的自我意识矛盾,到经过教育者引导启发,最终达到意识和行为的统一,并且在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吸收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思想政治品德的修养、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与必要基础,尽早建立其高效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对消解各方矛盾、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律,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外在教育环境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视角的高度上整合教育规律,在生态型社会、和谐型社会的高度上思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理论支撑是广大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少兰.定好基调把握旋律—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22-23.

[2]张长才.注重课堂教学细节,追求高效思品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2):56-57.

[3]周双玲.论新课程下政治课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35-36.

[4]韦晓芳.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进行校本教研[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78-79.

上一篇:网页制作心得体会下一篇:证券行业创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