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怎么写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怎么写(共9篇)

新闻怎么写 篇1

1、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真实、及时

2、消息的要素一般包含五个“W”即以下五个词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为“W”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

3、消息的结构标题有的会加上引题或副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例 某某公司张三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标题 本报讯 记者李四 报道消息头 某月某日省政府在某某会堂召开省第某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总结了„„并对„„进行了表彰。某某公司张三等45位同志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导语。评选省劳动模范是省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的有力举措„„主体。据了解„„。结束语]

具体的消息写法把握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遵循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

2、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像诱饵一样把受众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头”。

3、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

4、背景新闻背景又称为“事实背景”。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写消息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受众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新闻怎么写 篇2

写作本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 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去掉一些条条框框, 无疑有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来。可是, 凡事皆有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作为表情达意的作文, 它有其自身的规范, 理应遵守;作为书面语言运用的作文, 毕竟不能等同于日常的口语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对“我手写我口”的误读和歪解, 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来对待。

第一,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的思想是学生作文中浅陋和率性的“病灶”。

虽说在学生习作中倡导个性化的表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 必须明确的是, 这样一种倡导实在是对于机械表达、虚伪表达的必要反击, 有它的积极意义。作文, 说到底, 它仍然是一种交际方式, 毫无顾忌地、不加内心省察的言语表达必然有害于健康的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常常导致作文要求的“被降低”, 作文训练目标的“被悬置”, 导致极短文、荒唐文的批量诞生, 浅陋、率性文风的泛滥。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定, 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别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不像它们那样可以有明确的序列性, 但“句—段—篇”的基本结构是客观存在的, 各类文体的基本格式是明确的, 注重细节、关注描写的基本写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这些都不能以一句“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来放任, 这样一种“个性化”, 到最后, 必然不利于学生精致为文、慎重落笔良好文风的培养, 也不能够很好传承“推敲”文句的好传统。

第二, 作文教学中“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直接放任了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提炼和加工。

所谓素材, 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包括印象、事实、人物、图景等, 是作品题材的基础。这些材料并不能一点一滴都写入文章之中, 如果这样做了, 作文就会中心不明显, 内容过多不简练。但是,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却忽视了对生活素材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 直接影响了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这样的作文情境之中, 大量粗俗甚至野蛮、血腥的语言和材料被学生们不加选择地写到了作文本上。令人担忧的是, 这样一种未加提炼的言语宣泄还被我们的老师冠之以“有个性”和“真情实感”而大加赞誉。自己的作业做错了, 有的孩子会在作文中说:妈妈很愤怒;同学借了一张纸给他, 他会感动得“心中掀起了巨大波澜, 流下了眼泪”;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 “你怎么不去死啊”就会脱口而出……生气的、感激的情感, 被我们的学生“想说就写地”“个性化地”夸张了, 可笑而又可气地言传了!

第三,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混淆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界限, 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总体来说, 口头语言具有即时性, 它是流动的、零碎的, 甚至可以说是颠三倒四的;它同时又是需要借助于具体交际场景来理解的, 往往还必须伴有相关的肢体语言。但是, 作为书面语言的作文来讲,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很快就会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实际作文中, “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模糊了学生表达的情境意识, 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极端口语化的词汇, 甚至是方言俚语 (很不规范的方言俚语) , 局限于自以为明白的情境当中, 这样的作文往往令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北。这必然直接影响了作文的交际功能, 弱化了规范语言的表达力量, 对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也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第四,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作为”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角度看, 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确实凸显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 确实有利于解放学生的言语表达思想。但一元论的思维常常会导致局限和片面。学生主体的强势体现, 必然弱化了教师主导功能的正确实现;“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的片面强调, 必然带来作文规范的无力和缺失。

新闻怎么写 篇3

面对着满城的从四方而来的看花人,牡丹却迟迟不开。即便整个洛城都在期待目睹牡丹花开的景象,她却依旧遵循着自己的花期,拒绝了参拜,拒绝了赞美,也拒绝了荣耀。然而我们可以想象,满园未开的牡丹芬芳四溢的那一刻,想象着开花时的牡丹的恣肆的色彩与生命力,想象着“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喧嚣。似乎未开的牡丹,更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

不得不说,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文字。这些从笔端倾泻出来的文字,有着对牡丹的拒绝给人带来的“美”的独特解读,给笔者带来很大的启发。当下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痛心于学生的文字,要么“言之无物”,要么“文无章法”。简而言之,就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在笔者看来,常规的形式是可以教的,也是具备实效性的。但是怎样充实文章,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在直面当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之“痛”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为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阅读了学生所写的这些推荐词之后,笔者就产生了“怎么看,怎么评,怎么读,就怎么写”这样一个想法。或许这就是我们突破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言之无物”这一弊病的其中一个视角。我们可以给学生多铺设一些议论文“微写作”场,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朴实、适度的表达空间,转变固有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式,围绕“看、评、读”这些灵活的方式,多角度、多维度来推进议论文写作实践,进而打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视野,充实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资源,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习惯。

一、怎么看,就怎么写

笔者在“私家文学课”考查时,给学生播放了视频《最后的男旦》,并请学生就此写两百字以上的观后体悟。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紧紧抓住了视频中“梦想在,希望就在”这句有关主旨的话语,所写内容几乎都是以议论的口吻,来阐释了“坚守梦想”这一主题。其中朱雯瑛同学这样写她的感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生命,只有起舞,才有美丽。杨磊,一位京剧演员,一名半路起家的男旦。在不为人理解与接受的孤独岁月里,他曾经犹豫彷徨过,也曾踯躅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但最终他还是咬牙坚持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舞台上。在多少个漫长的黑夜里,在多少次婉言拒绝之后,他仍然一遍遍地在幕后舞动水袖,练习着男旦的声腔、步态。作为程派弟子的他端庄美丽,他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显女性的婀娜与妩媚。他那千回百转的嗓音,清亮且醇厚,引人遐思。杨磊用他内心对男旦艺术的那一份挚爱,用他的坚持,为自己赢得了几次难得的出场机会。踽踽独行于梦想的道路上,也许孤独,也许痛苦,但“梦想在,希望就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杨磊心中的梦想会支撑他前行,那些坚定的信念和不悔的精神将会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他生命的每一季。

能够这样运用一则素材,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说,已经触及议论文教学中“材料的有效转述”“论点和论据的统一”等学生比较难把握的内容。那么怎么有效地转化感官给我们带来的感性思考,并有效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理性的文字呢?笔者以为,我们需要把准“怎么看”的问题。首先要把准“看”的核心词,即:谁,因为什么,怎么做。其次是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词,某一句话,展开相似联想或者作原因剖析,这一点其实涉及议论文怎么论证的问题。最后,学会运用整散结合,围绕主旨美化议论语言。

视觉的冲击应该是,也可以是写作内容常规化之一,而我们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我们可以选择纪录片或者人物叙事类的影视片段,这类影像资料往往主题比较鲜明,而且它的解说词也极具韵味,如《最后的男旦》。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观看经典影片,写一段自己的影评。如笔者曾经推荐学生看《赛德克·巴莱》,不少学生“看”出了多样化的内容。既有导演魏德圣对理想主义坚持,也有对影片中“文化与信仰”“民族尊严”“灵魂的骄傲”等多层面的解读。当然这样的引导需要一以贯之,提前布局,努力形成以主题为切入口的影视欣赏系列。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写作与思考的母题,比如:命运,生命,英雄,梦想,青春,责任,成长,坚守等。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写一段,二是自己的。目的也比较明确,“写一段”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浓缩,不要求泛滥式地堆砌,也不是一例到底。“写自己的”即要求学生真正写出属于自我的独特感知,毕竟真实性是写作是一个大前提。

二、怎么评,就怎么写

所谓的“怎么评”其实也是源自笔者曾开设的另一门选修课“新闻深呼吸”给我带来的启迪。“新闻评论”也是一个不错的议论文“微写作”场。在这门课的开设过程中,笔者经常面对“单一型材料”的多角度评论,“复合型材料”的综述论说,“互补型材料”的比较分析。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新闻材料分析,基本都会涉及“亮出你的观点”“怎样使论证更充实、深刻”等议论文写作的要点。

“怎么评”首先让学生收获的是口语表达的自信和理性,但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多角度进行论说,让“论证更丰富、充实、深刻”,有助于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在“新闻深呼吸”的课堂上,笔者曾经就“宫斗剧热播荧屏”一事让学生进行评说,并给出了以下一些背景信息:

国家广电总局去年年底发布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起,各卫视黄金档不得播出宫斗剧、穿越剧等四类剧集,并在2012年10月之前不再接受批准以上题材剧集的立项申请。然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宫斗剧也一如既往的是收视保证。《金枝欲孽》《宫心计》,到现在的《甄嬛传》,宫斗剧一路走红伴随着“勾心斗角放大人性阴暗面”的非议。但是这从来不妨碍下一部宫斗剧的热播。

我们的学生在评说的过程中,有从“宫斗剧容易让人价值观扭曲”这一角度切入的,各种勾心斗角,一个比一个坏,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这样不利于引导和谐、向上的积极力量,也不利于人们对基本道德的坚守。也有同学从网络流行语“甄嬛体”出发,认为“甄嬛体”有调侃、戏谑的意味。但在调侃之外也说明《甄嬛传》之所以能流行,台词是很重要的一点。复古的风格,典雅的造词,再一次触动了汉语的神经,让国人对熟悉而又陌生的语言有了一次重温。当然也有学生觉得可以从甄嬛身上学到生存原哲学等。至于该不该停播,大多数同学认为收视率意味着市场需求,一味禁止显然并不合适。

很显然,学生的分析比较理性透彻,他们既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也能辩证地对待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能以此为基点,拓展成一次议论文“微写作”,在“评”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写”的储备,也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做法。当然,有必要说明的是,“评”的“弊端”也是显然的,尽管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它往往是只言片语式的,往往是零碎的。在这一点上与我们写议论文围绕一个中心多维度分析论证有所偏差。在笔者看来,这里就涉及“相似联想”和“比较分析”的问题。同类材料如果不是单一的,相似性联想有助于组合分析。比如说与“宫斗剧”同时热播的“谍战戏”。也可以比较分析,对照着解读,比如与国人热衷“宫斗戏”相对的,人们对经典阅读的淡漠,在比较中就不至于让议论的文字太过琐碎、无序了,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认知。

三、怎么读,就怎么写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在夹缝中寻求“读”的空间。选修课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尽管我们都知道,读书不能太过功利。那么“怎么读”,才能促进“怎么写”呢?笔者曾经在随笔中看到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马寅初在文革时期因《新人口论》而被打为右派,被狂风暴雨般的批斗了几个月后,被免除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当他得知此事时,他神色从容,只淡定地“哦”了一声。后来他受尽了磨难,终于平反。当所有人都为他高兴,向他道贺时,他仍然淡定从容的说了一声“哦”。面对人生的起伏,挫折与荣耀,马寅初对此淡定从容。跌落低谷,捧上云端,两件差别如此之大的事,马寅初只有“哦”这一个字的反应。淡定从容,宠辱不惊,这便是内心的强大,也是真正的强大。

笔者当时就思考,看来能不能学会“读”,对“怎么写”的意义重大。这个学生或许没有看过《新人口论》,但我们可以相信,该学生了解马寅初的相关经历,并且恰到好处地抓住了马寅初的两声“哦”。这就是阅读的细节,也是“怎么读”的要义之一。

还有一个学生在阅读了《回忆祖父梁漱溟先生》之后,写了以下这段文字:

梁漱溟的孙辈梁钦宁回忆说,祖父教育孩子不用说教的方式。梁钦宁年轻时吃得比较咸,梁漱溟常看到他加酱油。他没有批评,而是找到一本科普书,拿红笔把题目勾出来,让梁钦宁看。书上说,吃盐过多等于慢性自杀。后来梁漱溟在家信里说:“为人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俯仰无愧,此义亦由你父母给你讲明。……不贪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一切逾矩,大都处于一个“贪”字。能克贪者,是“度”。饮食有度,处事也有度,顺天时,无愧于心。这个度在今天是法纪,是良心,是底线。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学生写的这段文字会发现,他在“怎么读”这一点上又给我们“怎么写”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角。学会合理引用“所读”,并以主题“自觉坚守‘度,用良知维护底线”加以贯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实入虚,让所读与所写有机融合在一起。

当然笔者在议论文片段教学的过程中,也曾尝试着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对两则以上材料进行“组合”。这其实是对一则材料围绕一个主题贯穿的升级版,已经涉及“议论段落的扩展”和“议论篇章的构成”等。“怎么读”除了注重细节把握,强调主题归属之外,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读的内容我们也可以作相应的引导。简单地说,就是“一人一事一名言”。我们最需要学生去读的是人物叙事类的文字,这样的阅读材料,必然有“可分析的人物”“可观察的细节”“可论述的事实”“可引用的话语”“可解读的主题”。自然也有助于学生及时切入主题,合理运用材料,有效展开论证。

四、结语

“怎么看,怎么评,怎么读,就怎么写”这一个想法的提出,是建立在笔者必修课的尝试和选修课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再次整合的时候,笔者发现议论文片段写作已经把“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会分析论证”“学会结构安排”这些最主要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点渗透其中。如此说来,教学方式转变了,但教学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而笔者的教学实践也再次表明,议论文写作并不是一个能在语文课堂上解决的难题。怎样有效地转换教学方式,实现写作教学空间的有效拓展,是我们正面临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也需要我们俯下身来思考议论文“微写作”教学,真的让学生认为议论文写作难度降低了一些了吗?学生真的对议论文写作感兴趣一些了吗?学生真的知道一些“写什么”“怎么写”了吗?如果真的有“一些”了,那么这样的“微写作”教学,它的存在意义也便凸显了。

新闻报道怎么写 篇4

写好新闻报道要善抓五个特点: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短报道。从字面上分析,新闻具备“实、真、新、强、短”的特点,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就必须善抓这五个特点。

所谓“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写好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新闻报道必须选择那些激荡生活中活生生的、能反映事实本质的、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加以叙述。写失实的报道,不仅是违背新闻准则的,对一个通讯员来说,也是有失新闻道德的。新闻报道在强调用事实说话的同时,还要注重面上综合介绍与点上具体分析相结合。当然,新闻报道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符合事实的、简洁的、精炼的、画龙点睛的评议,这对提醒读者对报道内容引起重视和注意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胜利日报》11月28日一版刊登的《黄河机修公司为制造国内领先水平钻机引进T6216D/2型落地镗床》一文,在对引进设备的背景、设备性能进行简要叙述之后,在结尾加了一段这样的评论:“它(T6216D/2型落地镗床)的投产将结束了东营地区不能精加工大型加工件的历史。”效果就很好。所谓“真”,就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列举的数字,甚至所用的每一个词都要力求实事求是地反

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新闻报道的“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事件和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无中生有,虚构杜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事件的过程、细节、起因、结果必须确切,不能添枝加叶、笔下生花;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史实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浮夸虚假、牵强附会;人物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必须切实可信,不能“合理想象”、任意拔高。总之,新闻报道必须说实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才能为读者乐意接 受。当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事实的照搬照抄,必要的选择、提炼、剪裁也是新闻报道所提倡的。

所谓“新”,就是指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俗话说“当日的新闻是金子,隔日的新闻是银子”。谁能在第一时间抢先占有了新闻,谁的报道就最有价值。新闻就忌“压”,一压“新闻”也就成了“旧闻”,写新闻报道要具备争先恐后、分秒必争的精神,报道旧闻、放马后炮,就失去了新闻敏捷性的特点,当然,其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为了保证新闻的“新”,一是要求通讯员要练就“脚快、手快、脑快”的功夫,二是要求在报道的时间、角度、构思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意义上进行精筛细选。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新近发生”的新闻。

所谓“强”,是指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指导性要强。新闻必须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言,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指导人们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些无的放矢、有闻必录、没有任何思想意图的消息报道,是绝对没有新闻价值的。即使一些表面上看来纯知识性、趣味性的消息,也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胜利日报.新生活》的图片新闻《迷宫古树》和《飘逸长发》,就是既介绍了某种奇特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大众喜欢猎奇的心理,从而指导人们对这些奇特现象引起关注和思考。

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还要坚持“一个反对,一个提倡。”一个反对是反对把事实当面团。那种单纯为了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形势变化的张力随意歪曲事实、扭变事实、改变事实本来意义的做法是很不足取的。一个提倡是提倡实事求是,在新近发生的事实中选择那些带有针对性和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报道。

所谓“短”,就是指新闻报道叙述要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现代生活速度、节奏不断加快,长篇大论不仅有悖新闻敏捷快速的原则,而且不易使人们迅速及时地了解和阅读,短些、再短些,把新闻写成“使跑着的人也能阅读”的报道,才能更适合时代变化的要求。

写新闻报道,结构不复杂、字数也不多,但写好也着实不易,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新闻的“实、真、新、强、短”五个特点,善选选取独特视角进行认真构思,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

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一、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一)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

(二)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

(三)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

(四)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怎么写新闻稿 篇5

简报注意事项:

1、新浪微博:各团队建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微博,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发布格式暂未#工大实践#活动内容+图片@河南工业大学团委@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委@等等相关新闻媒体;

2、暑期社会实践简报(新闻稿):建议同学们多上网查看浏览学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稿撰写,大家进入校园网参看今年我院和去年其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简报;

3、格式排版要求:标题宋体3号加粗居中,正文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首行缩进;

4、要求活动中各小活动(如出发仪式、活动中期、活动完成等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尽快发到hautglxysummer@126.com邮箱,文件夹称为“##”队简报(1、2、3,,n)。

接下来是新闻稿撰写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

新闻的结构: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一般为事件的意义、影响或作用。背景:对事件或任务的补充,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校园新闻稿,一般分为活动,会议,晚会等几类。注意新闻稿的格式,惯用模式一般分为三段。

下面介绍新闻稿一种模式------倒金字塔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也即事件的概括或结果。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结果怎么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此法我们团委里比较少见。

另外一种是我们比较惯用的模式,下面举例说明。

标题必不可少,且一般为事件的主体,如:数学科学学院新生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段可以叫做导语。交代整个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10月30日晚7点半,备受瞩目的数学科学学院新生挑战赛及院内循环决赛于品学楼A103落下帷幕并取得圆满成功。参加本次决赛的嘉宾有分团委书记李坤龙老师,各学院学生会主席等,比赛由数科学生会组织部部员单良主持。

第二段事件描述。此段可根据具体情况细分为2~3段。开始详细介绍整个活动的步骤和内容,并针对活动中的亮点展开介绍一下。注意叙述要有一定的逻辑,按时间顺序描述的较多。

进入决赛的双方分别为三班与四班,辩题为“对于食堂饭菜价格应不应该在学生中举行听证”。辩论一开始,双方便展开了激烈地唇枪舌剑,双方精彩的表现,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环节,反方二辩道出木桶原理赢得全场一片欢呼,正方双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最终反方四班从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个方面打出食堂价格听证缺乏可信性,缺乏公信力,无法衡量公正性三张王牌,赢得比赛。

第三段 就是对于活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并交代一下活动的意义,或事件的延伸、产生的深远影响等。

在掌声与欢呼声中,2011数学科学院新生辩论赛在今日落下帷幕,它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院新生们对大学缤纷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更使得每一位参加过辩论赛的同学们在思维口才以及临场论述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也令每一位听众聆听到了高度思维和智慧的较量,场上场下的人都受益匪浅。

写新闻稿不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修饰,关键在于把一个事件清晰地叙述出来。并且注意语言要做到具体、准确、简洁、得当。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稿要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文章中不要出现“我”“我们”等字眼,而且新闻稿应该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不要掺杂作者的主观情绪。

另外,稿子中不要出现错别字,也不要出现病句,多检查。如大家稿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的讲话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马岚书记凝练的介绍以后,伴着热烈的掌声,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能士公司与我校长期合作的展开。”、“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宣讲结束,此次科沃斯论坛拉开了帷幕,各种活动陆续的展开。”

有时间大家多去看看校团委上已经发出的新闻稿和我们学院网站上的新闻稿,可以先模仿,然后形成一定的模式就比较容易了。也需要多练笔,多写两篇之后,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了。

看下面一篇新闻稿:

金秋九月,11级的新生们给科大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自动化工程学院新生辩论赛就此打响了。新生辩论赛的通知下达后,各班同学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在各班导辩的指导下不断让思维进行锻炼。第一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每位辩手眼中闪烁着的自信与坚定,也体会到了辩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乐趣。

生辩论赛作为每年新生们的第一道开胃菜,可谓是其乐无穷。不仅增强了个班的凝聚力,更为以后深化学生文化建设奠定了务实的基础。

这篇新闻稿给人的感觉是在写作文。首先,这篇新闻稿的事件主体应该报道辩论赛,文中却看不到辩论赛的具体情况,反而在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着笔过多,本末倒置。文中出现了“我们”的字眼,文章总体上事实性过淡,主观性太强。

再看下面这篇稿子:

比赛虽未开始,但远动员早已到场。每个人都信心十足,势在决赛中为班级赢得最高荣誉。随着裁判一声令下,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活跃了起来。队员们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手中的球拍,点杀,扣杀,网前放小球,劈吊,后杀斜线精彩纷呈上演。白色小球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四周掌声雷动,各班拉拉队齐声喝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测控3班夺得此次比赛冠军,测控5班获得第二名,测控6班获得第三名,自动化3班获得第四名。

这篇稿子的问题比较普遍,在中间非重点环节的细节描述过多,便容易显得冗长杂乱,不够简洁。

下面是一些比较符合标准的新闻稿。

前锋创新基金签字仪式暨前锋电子爱好者协会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刘甜甜

10月26日上午,“前锋创新基金签字仪式暨前锋电子爱好者协会揭牌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

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田书林,副院长,前锋电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副总经理彭红军,行政总裁谭梅,总工程师刘克农,部长付宝刚出席了本次仪式,副书记马岚担任主持。

会上杨钢董事长与田书林院长代表双方参加了“前锋创新基金签字仪式”与“前锋电子爱好者协会接牌仪式”。前锋表示,将每年在我校投资十万元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紧接着杨董发表了“激情源于梦想,创新成就未来”的精彩演讲。他说,出席本次仪式的前锋集团的嘉宾们都从电子科大毕业,今天回到学校,感觉很亲切,并发出了“我们回家了”的感慨。随后,杨董又介绍了前锋的发展历程,地位发展及前锋的“诚信企业,创新企业”企业形象等,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仪式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自动化工程学院

与前锋电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正式展开。

信软学院举办微积分讲座

2011-10-28 13:56:05来源: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评论:0 点击:5

10月26日19:30,数学科学学院谢云荪教授为信软学院2011级的全体同学带来了一场关于“极限与连续的若干问题”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谢云荪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数学竞赛的概况,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我校在历届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谢教授引用了我校杰出校友、网易总裁丁磊的话:“强者创造机会,智者抓住机会,弱者等待机会”,以此来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勤于专研,勤于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习惯,并以许多中外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例向同学们说明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随后,谢教授开始向同学们详细讲授微积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结合例题帮助同学们学习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实战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注意到每种题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用正反面例子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同学们明确各种试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强化了同学们对基本法则、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谢云荪教授旁征博引地为同学们介绍了许多数学大家的学习研究经历,让整场讲座不失生动与活泼。同时,谢教授还提及了微积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倡导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将数学切实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最后,谢教授引用数学大师华罗庚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电子设计宣讲会圆满结束

2011-10-27 13:00:29来源:电子工程学院评论:0 点击:3

我校于2011年10月23日下午举行了电子设计宣讲会,并获得圆满成功。

宣讲会期间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高涨,对电子设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宣讲会上各位学长为大一新生细致全面地介绍了电子设计是什么,怎么做,把同学们带入了电子设计的神奇世界。学长们还与新生们分享做电子设计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各方面的考验及最终获得的成功。结束时,同学们踊跃提问,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会后,学长们还做了智能车的现场展示。

这次宣讲会不论从参加人数,还是知识的实用性方面都办的很成功,让参加的新生们学到很多,再次祝贺宣讲会的圆满结束。

为你的一卡通找个伴侣——记通信科大懒人站首期活动

2011-10-26 23:27:10来源: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评论:0 点击:4

10月25日,由通信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在银桦餐厅门前举办的科大懒人站系列活动第一期——“一卡通卡套派送”活动如期而至。活动现场十分火爆,无论是从活动意义还是同学参与积极性的角度来看,都举办的非常成功。

在历时半个小时的卡套派送活动中,全体生活部部员热情地向路过的同学宣传,耐心的向同学们讲解科大懒人站系列活动的意义以及卡套的使用方法,使调查表一张接一张的顺利填完。另外,同学们还积极地将填写有自己对科大懒人站的赞扬、建议和对生活的祝福的便签纸贴在活动现场的大型喷绘上。直到活动结束时,整个背景喷绘被密密麻麻的签名和便签纸覆盖,充分彰显了同学们对本活动的鼎力支持。

在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下,始终保持着现场秩序的有条不紊。由于卡套的数量有限,以至于很多没有领到卡套的同学纷纷感到遗憾,并与此同时表示了对科大懒人站第二期的期待。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们迅速做好了现场清理工作,并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充分的彰显出了通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对同学们的关怀和照顾。同时,很多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很期待科大懒人站接下来的活动,而据通信学院工作人员透露,接下来的活动将更加精彩,值得大家期待。

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举行招新宣讲会

2011-10-26 14:34:54来源:电子工程学院评论:0 点击:3

10月20日晚,在成功举行院科技成果展暨招新宣传大型活动的基础上,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在科C216面向在校本科生举行了院创新创业中心招新宣讲会。

此次宣讲会主要介绍了电子工程学院在科技创新中所获得的成果及学院为同学们提供的平台。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便是为无数同学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和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中心在创办于1992年的电信科协的基础上成立,至今已走过19个年头。19年来,中心一如既往,通过多种方式与同学们分享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现有三个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科大-美国半导体联合实验室(UESTC-NS Lab),毕设+学习讨论实验室,学生开放实验室。

同时,宣讲会还对即将举行的“EE”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的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邀请到在科技创新中的一些优秀学长学姐向大家演讲。旨在激发同学们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电子设计各个方面提供引导。

整个宣讲会,科C216报告厅座无虚席。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对于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及院科创中心有了更多的了解,同学们不仅对科技创新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同时也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从学长学姐身上传承下来的创新创业中心的精神。

微固学院优班答辩

2011-10-22 22:50:06来源:评论:0 点击:8

10月20日星期四,微固学院在A308举行了优班答辩活动。到场人员有微固学院辅导员刘洋和李俊儒,以及心理老师陈老师。

优班答辩活动在16点30正式开始。主持人介绍了参加此次优班答辩的班级后,第一个班级就开始准备了。此次优班答辩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伴随着PPT的展示以及发言人的述说,每个班级对各自班级情况进行阐述。然后,就由辅导员对各个班级进行提问。此次的优班答辩活动,每个班级都展现了各自一年以来的成绩以及举办的各项活动,讲说也是异彩纷呈。并且,各个班级之间的竞争也很是激烈,当然,有些班级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相信这次优班答辩的过程中,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使自己班级更好的进步。

最后,此次优班答辩圆满结束,9个下午场的班级排名为微学一班,固电五班,微技一班,固电二班,固电三班,微学三班,微学二班,固电一班,固电四班。

自动化分团委2011招新仪式启动

2011-09-18 23:35:29来源:自动化工程学院评论:0 点击:37

新生报道军训等工作已陆续结束,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于2011.9.17在品学楼A区进行了招新宣讲,动员11级新生加入分团委。

当晚6时许,品学楼A201教室已是人满为患,11级新生都对大学学生组织充满期待,宣讲会开始首先由上届学生会主席任彧对以往自动化学院分团委和学生会做了整体介绍,并与大一新生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经验。

随后,由现任自动化分团委常委李智迅同学上台介绍改制后自动化学院分团委组织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特点,使得新来的学弟学妹们对分团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参加的部门。

紧接着,由学生会现任主席向珈漪对改制后学生会做了介绍,并向新生展示了学院各具特色的社团组织,展现了自动化学院学生的青春活力,随后水滴志愿者的宣讲则向大一展示了学院的各种志愿者互动,体现了自动化学院人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一新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新闻稿怎么写 篇6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新闻稿要注意的7个问题:

7个问题

(1) 何事:事件。

(2) 何人:新闻的主角。

(3) 何时:时间。

(4)何地:发生的地方。

(5) 为什么:原因。

(6) 怎么样:怎么发生在人物身上的。

(7)为了什么:通常用来拓展内容的信息,明确阅读目的。

注意:前五个问题是基础性的。

4月x日晚上7点,我院经济系组织举办了主题为“考研——又一次与别人站在同一齐跑线!”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国芝教授。我系有志愿考研的各年级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考研讲座由院领导,系领导组织,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同学的共同关注。我院孙德忠博士致辞并宣布讲座开始,讲座期间,张国芝教授向同学们描述了研究生的好处及就业前景,为我们解读了考研这两个字的含义,为我们理清了考研的动机,为我们讲解了考研的学习重点。透过举例和分析历届录取分数线鼓励大家确定目标,努力学习,让同学们更加认清当前的考研形式。并就如何择校选专业、如何准备研究生各阶段考试、如何安排学习时间提出很多很好的推荐。最后,同学们现场提问了有关考研中的民族政策等问题,张教授均做了耐心的回答。本次考研讲座持续一个半小时,张教授的演说贴近现实,举例丰富,全场座无空席,最终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图片新闻是怎么炼成的 篇7

>何为图片新闻

望词断义,所谓图片新闻,核心词在于新闻,意即首先是新闻,图片则是表现这个新闻的一种形式。

根据官方解释,图片新闻的画面感强,直观、独立,虽然不需要附加一则文字消息,但是需在图片说明中把新闻六要素说清楚。

从媒体角度看,图片新闻更重在独立成篇,而新闻图片的包含性更强,专访里的人物照、通讯里的配图,都属新闻图片的范畴。

图片新闻具备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直观性、瞬间性五大特征。新闻性,即新闻价值高、新闻元素多、新闻时效强;真实性,即真实是新闻第一生命力;形象性,即视觉冲击力大、充满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直观性,即将事物的形象,如事件现场、人物特征等,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瞬间性,即新闻图片与电视新闻和文字新闻相比,更简练、突出,容易记忆,画面一经定格就成为永恒。

新闻图片也好,图片新闻也罢,最终上版效果的呈现则由媒体的编辑来决定。作为公关人,我们只需要掌握一点,即如何通过我们的新闻策划,使事件传播的最终呈现效果为图文并茂。

>策划三要素

所谓图片新闻的策划,就是给事件叠加可视觉化的新闻元素。在新闻的5W中,起码要考虑到3个W——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的考量在于我们对事件效果的预期和把控。如果新闻事件的时效性较强,需要在晚报上刊登,那么活动一定要放在上午举办,否则天大的新闻都会被晚报屏蔽。我们了解到,上午10点半是商场第一波人流高峰期,能够较好保障现场效果,并且能够为晚报类媒体当日报道留出撰稿、审稿的时间。如果不考虑晚报,那么活动放在下午举办会有更充裕的准备时间,也比较符合记者们的活动规律。

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且有一定的技巧。其实,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地标性建筑,就像天安门之于北京。在媒体眼里,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它的新闻地标。举个例子,同样一个活动、一件事,发生地在国贸和发生地在远郊区县,媒体的关注度就会明显不同。在报纸上,哪些地点曝光率和提及率高,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在记者眼里算是一块新闻多发地。以北京来说,著名新闻地标掐指算来的就有:什刹海、国贸、CBD、中关村、天通苑、望京等。

出场人物和特色人群的选择也能为图片新闻提供素材。老记们喜欢的特殊人群大概分为以下几类:名人明星;特殊职业,包括空姐、出租车司机;特殊人群,比如说儿童、老人等。

综上所述,总结起来大致可用一句话概括:如果你在合适的时间,在一个有创意的地方,请了一些特殊的人完成了一件你想做的事,那么基本上,这则新闻是可以用来看和感受的。

>实操要点

·基于图片新闻瞬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征,尽量在现场设计一些戏剧性的瞬间,比如人物表情、人物动作等等。

·要注意将项目信息巧妙植入到图片中,现场背景、环境、行动和资料都可以成为摄影记者捕捉的镜头,比如背景板上印上企业的Logo。另外,还可以对麦克、人物着装等进行设计。

·稍静态的现场要配合摄影记者进行摆拍。

·图片新闻主要由摄影记者完成,文字是配合,所以我们的媒体库中应该注意保存一批优秀的摄影记者名单。这点非常重要。

旅行记录怎么写 篇8

第一招: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移步换景简单地讲就是按照游览的路线,选择几个不同的观察点,根据观察点的转移,把所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定要把观察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并注意观察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成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还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一般选择两三个印象深的、有代表性的、特点鲜明的景物作重点来写,其他的要略写。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的。作者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第二招:分类描写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除了交代观察点,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外。采用分类描写法写游记,要注意准确地给景物分类,写出各类景物的特点。

如《桂林山水》,就把桂林的景物分为两类: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并分别描写他们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人们读完文章,便能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景色。

第三招:特点为线

文章的线索就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具体到游记,就是以游览地的总特点为线索,把各种景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突出所描写的景物之美。以特点为线索来描写景物,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如《索溪峪的‘野’》,就是先概括索溪峪的总的特点是“野”,以“野”为线索,从四个方面加以描述,即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是野的、在山水间流连的游人也是野的。

时政新闻怎么写(最终版) 篇9

一是时政新闻可读性差,二是时政新闻同质化。

时政新闻本身存在容易枯燥、干瘪、生硬、索然无味的问题,相对于社会新闻多渠道的来源,时政新闻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多“同一”,不是新闻发布会,就是领导讲话稿,或者是各部门的汇报材料、工作总结。记者写出的稿件几乎千人一面。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转变观念

时政新闻也要与时俱进。

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要求时政报道更多地关注经济话题;

其次,时政新闻要力求和广大读者“发生关系”,找出和读者有关的新闻要素。

再次,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也要求媒体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服务性更强的时政报道。

二、采用“华尔街日报体”

时政新闻也要社会化,硬新闻要软化,要追求角度独特。

“华尔街日报体”是《华尔街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以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的人物或故事开头,再自然过渡,层层递进,如同剥笋般逐步地把所要交待的新闻主题和盘托出,最后又呼应开头,回以开头时的人物身上。写作步骤与结构是:

第一步:开头(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第二步:过渡(承小故事启大主题)

第三步:展开(集中力量深化主题)

第四步:结尾(回应开头故事作总结或升华)。

实际上,“华尔街日报体”的精髓是以写故事的手法来写新闻,将一些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写成有较强可读性、易读性和趣味性的软新闻。而它的结构又很像中国文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讲究文章的起、承、转、合。

在非事件性新闻或深度报道的开头采用故事性描述的写作技巧,通过讲述一个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故事,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然后逐渐展开,深化新闻主题。

三、“华尔街日报体”值得时政记者学习的地方

1、学习它以故事带新闻的方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我们的记者写时政类稿件时喜欢用“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悉”生硬开头,这在“华尔街日

报体”是不可能的。它首先必须展示新闻事件涉及到的活生生的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当然,要描绘这样的“新闻画面”,要求记者不是拿到材料就万事大吉,还必须深入补充采访,寻找一些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

2、学习它“在诗外”所做的功夫,将同题新闻做成独特新闻。

一项重要措施或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总有其背景和原因,总要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群。我们记者的通病是,往往只关注政策条文本身的信息,不关注与政策相关联的人或故事。

“华尔街日报体”要求,信息不能太单一,传播不能太赤裸,必须尽可能占有丰富的信息。我们看“华尔街日报体”的新闻,它一般是通过大量生动丰富的“关联信息”(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人物故事)来深化新闻“主信息”(主题)的,读起来让人觉得丰富多彩,避免了时政新闻的干瘪枯燥。而这些“关联信息”的采集,恰恰容易是独家的,恰恰体现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功夫,与别人不一样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没有这些“关联信息”,就没有“华尔街日报体”,同样,没有新闻发布会和文件材料以外深入仔细采访到的独家“关联信息”,就不会有独家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在跑机关时,不仅仅是拿材料,参加会议,还要做一些后续采访工作。对于一项重大新闻可能涉及到或已经影响到的人和人群,记者必须再深入采访,从死材料以外再寻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鲜活故事。我们现在的一些记者缺乏的就是自我寻找,习惯于现成的材料。仅仅靠文件材料,是绝对写不出独特的新闻来的。

3、学习它选择角度的独到之处,将硬新闻软化为社会新闻。

“一千人死亡是个数据,一个人死亡是一场悲剧”。任何新闻事件都是由部分和细节构成的,记者就是要善于从寻找和选择最具表现力、最为人关注的细节。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面对同一新闻,不同的记者认知深度和选材角度的不同,反映在报道中必然不一样。

“华尔街日报体”主张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新闻,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故事主角,是记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要考虑选取人物一系列故事和语言中最典型的事和最典型的语言,为所要表达的主题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华尔街日报体”新闻故事中的主角不是官员,而是低层平民。一般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主题,写他们的感受和变化,使得大主题的新闻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我们说“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如果我们的记者跑完机关就收兵,不深入基层,不从普通人的角度写来自机关的新闻,又怎样体现我们的贴近性呢?

四、写时政新闻,这些要素不能忽视

1、找出时政新闻中体现领导亲民、爱民、具有亲和力的要素;

2、找出时政新闻中与受众有关的要素。

五、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

第一,对象的选择。你要采访什么、报道什么,当然要选择。选择的标准四个字:好看、有用。

第二,角度的选择。角度也就是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切

入角度体现着不同的取舍和写作意图。报道所选的角度要做到立意新、题材新、表现手法新。

第三,结构的选择。结构就是“谋篇布局”,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性、连贯性。

第四,材料的选择。主要分两项:第一,取舍。就是哪些材料要,哪些材料不要。第二,决定详略。就是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第五,风格的选择。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考虑这篇文章用什么样的风格、文体来写。有时候因为文体、风格不对,整篇文章写出来会很别扭。

相关链接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案例

案例一:《快餐店锱铢必较 餐巾纸越发越少》

(点评文章原载《今传媒》杂志。评点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葛贞)开头:

最近情况变得如此之糟,以至于迪华纳.加德纳已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她每周两次在Popeye’s快餐店吃午餐,但从一年多前开始,这家快餐店里的餐巾纸就不再随处可拿了,而柜台里的员工也只提供少得可怜的餐巾纸。所以,当加德纳回到办公室时,手上总是油腻腻的,于是,她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我的桌子上总放着餐巾纸,”35岁的加德纳说。爱吃汉堡包的柯客.沃尔登是一名51岁的咨询顾问,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他注意到这里的快餐店在发放餐巾纸时也变得十分吝啬。“现在我确信他们的口号是‘你应该自己买餐巾纸’,”沃尔登说。

(点评:文章以两个普通人物在快餐店的遭遇,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想象,设置了悬念:为什么快餐店在发放餐巾纸时变得吝啬?这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不忍放下,想一睹为快。这种与新闻相关的人物故事,着力于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避免深度新闻的严肃与刻板。这样“以小见大”,通过讲述人物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

过渡:

餐巾纸正在消失。快餐店正在定量、减少发放餐巾纸,实际上就是把它们藏起来了„„一些餐馆在自动发放机里装上过量的餐巾纸,以使顾客每次很难从中抽取一张以上的餐巾纸„„

芝加哥Popeye’s Chicken&Biscuits 的老板雅各布.阿斯莫让他的员工对顾客依次发放餐巾纸。他为自己的决定辩护说:“人们滥用(餐巾纸),他们一次就拿20到25张。”正是这家快餐店使加德纳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

与此同时,据SCA Tissue North America称,从 Arby到 Taco Bell的所有快餐店都在缩小餐巾纸的尺寸„„

纸巾业顾问罗杰.博格纳估计,现在快餐店的餐巾纸比十年前薄了10%。芝加哥Au Bon Pain面包房的顾客凯瑟琳.门多萨在用午餐时举着一张餐巾纸说:“我能透过它看见你。”

麦当劳在过去5年中曾三度缩小餐巾纸的尺寸。目前该公司开始试用一种小型餐巾纸,大小只有6.5x8.4英寸。

甚至是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餐巾纸行业也已经妥协,并设计出一些能限制顾客抽取数量的餐巾纸发放机,尽管该行业确实希望卖出尽可能多的餐巾纸„„

(点评:该文用了7个自然段来过渡,关注点由人物逐渐转向新闻事件,也回答了开头设置的悬念,将两个人物自己准备餐巾纸与纸张成本的上升及业已饱和的快餐市场利润的缩减衔接了起来,读者从中了解到为什么要写这篇报道。其中还有人物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如“我能透过它看见你”,既为文章增色不少,又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记者采访的细致和深入。)

主体:

令餐馆备受困扰的是,许多餐巾纸还没用过便被人们扔在垃圾桶里或地上„„

但是,据Pacific Research Group Inc.称,餐巾纸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影响达到了10%至20%„„

餐巾纸成为美国人吃饭时必备之物的传统已经保持了三代以上„„

在美国历史上,餐巾纸成了一件汇集智慧的崇高物品。有多少业务可以追溯到一张餐巾纸?„„

减少发放免费用品显然是一门精细的艺术„„

Schlotzsky’s Inc.的首席执行长约翰.伍利已经放弃了这个方法,他给每个新开张的分店订购了一些架子,以摆放足够多的餐巾纸。伍利说:“没有人会在午餐后把200张餐巾纸带回办公室去。”

„„

(点评:记者用了10个自然段阐述了餐馆的困惑、美国人使用餐巾纸的历史背景、快餐店关于减少发放餐巾纸的不同看法,以及两家公司减少餐巾纸发放量的具体做法。文章主体部分写得具体生动,不仅有各种趣闻和丰富多彩的描述,而且还有大量的引用的事例。而直接引用具体人物的鲜活语言也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这些材料和人物语言,又保持了读者的兴趣。读者读起来觉得饶有兴趣,“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觉得枯燥的经济问题读起来也这么有趣。

仔细阅读还可以发现,文章中暗含着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记者行文巧妙连贯,过渡不露痕迹。反观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板起面孔说教,面目可憎;段落连接生硬,象两张皮,不知所云;还兼有大段的说明,让人难以卒读。)

结尾:

金佰利生产的这种能控制数量、使用更小型餐巾纸的发放机已经出现在3500家麦当劳快餐店里,这一数量是全美麦当劳快餐店的大约四分之一。然而一些经销商担心,使用更小的餐巾纸并不能省钱。“人们会抽取比实际需要更多的餐巾纸,”经销商迈克尔.蒙特茨说。在他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店里,蒙特茨继续使用着传统的餐巾纸发放机。

(点评:文章结尾没有回到开头提到的人物,而选用了另一个人物的话。记者通过新闻人物的口,来表达对问题、现象的一种态度或意见,让读者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令人深思。)

案例二: 《四川:铁腕治警》

(2004年4月1日《南方周末》头版刊文 点评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肖隆福)

开头(启):

又是一夜没有睡好。

大清早吕卓就坐在办公桌前,望着一沓紧急上报材料,心事重重。

那是2003年8月的一天,在事隔大半年之后,让吕卓想来依然刻骨铭心,他称之为“最烦恼的日子”。从39岁始,吕卓已在四川省当了9年的公安厅厅长。

但他现在遭遇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桌上的那些材料上说,四川一些城市诸如绵阳、广元、内江、达州等地,一些派出所的所长、公安局的局长准备辞职不干了!

其中一个县的30个派出所中,竟然有14个派出所的所长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点评: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严厉整肃公安队伍,建立警察经费保障机制,四川领中国治警风气之先”这样一件大事。但文章开头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个人物写起,用了五个小自然段,层层设置悬念:当了9年的公安厅厅长又是一夜没睡好;还心事重重;事隔大半年之后,2003年的8月的那一天仍被他称为“最烦恼的日子”;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公安局长要辞职?„„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不得不往下读的冲动和欲望。)

过渡(承转):

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吕卓知道,这些所长、局长是冲着省公安厅颁布的一项措施来的。(点评:这个过渡段虽只有二句简短的话,却不可或缺。前一句“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很自然的把笔锋一转,起承上的作用。后一句又巧妙地把主题引出来,还为下文作了个铺垫式的悬念。又一次诱使着读者往下读。)

主体(展开):

2003年1月发生的“李昭远事件”,引起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高度重视。四川省委决定以此事为契机整肃政法队伍,并要求“政法队伍整顿,公安先行”。

6月5日,根据四川省委常委会决定,四川公安厅颁布了第6号令《关于严禁公安民警参与经营娱乐服务场所及为其违法活动提供保护的规定》以及第7号令《关于严禁公安机关乱收费、乱罚款的规定》,两令各有4条,合称“8条严禁”。

6号令严禁警察经营或参与经营服务娱乐场所、接受这些场所经营者的馈赠,或者为这些场所的色情、赌博、吸贩毒提供保护等;7号令严禁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严禁超标准、超范围罚款,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等等。违反6号、7号令者,轻则给予纪律处分,重则降级、撤职甚至被开除,违反禁令又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

(点评:文章在主体部分里着力写了“八条禁令”出台的背景;出台后各方的反应;吕卓自己所受到的巨大压力;所采取的保障经费有着落而不乱收乱罚的措施,及各地方的反映和动作。)

结尾(合):

尽管有许多未尽事宜,但吕卓还是充满了信心:“套用一句话,现在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疏通。”

在张罗1号文贯彻的同时,四川警方又干了两件与经费保障相关联的事:其一,清退了数千名曾经靠滥收乱罚养活的协警员(有些地方叫“二警察”),其二,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要减少管理警察的中间环节,把警力充实到基层;现在一方面是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又机关化倾向严重,警务运行机制不科学,造成警力浪费。

“我感到很开心。”吕卓说,2003年毫无疑问是四川警方的阵痛和改革之年,在整个过程中,警察失去的是特权,而得到的,将是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爱护。

上一篇: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资料下一篇:重庆设立分公司流程,公司设立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