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精选12篇)

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 篇1

文明从心开始

想必每个人的父母和老师都曾经告诉过你们,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做人,而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文明的人。要文明的人,首先就要思想文明。思想才能驱使行动,行动才能能传播文明。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都是不健康、肮脏的事,如怎样去捉弄别人、怎样损人利已,那么这个人就是病态的、不正常的。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大道之行也》就阐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双复杂的问题,描述了他们心中的“大同”社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兴”和“盗窃”作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让自己的思想文明起来,从而导致了自己不文明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文明,首先就要让思想文明起来。

文明在语言中体现

管住自己的心之后,还得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骂人、使用文明用语。语言文字在作家笔下成了一段优美的语句,而在我们的口中可以成为拉近人与人这间距离的工具。

所以后我们要文明,还要让语言也文明起来。让文明在语言中体现。

文明在行动中传递

要实现真正的文明,最重要的是让行为也文明起来。动作形成习惯,习惯造就品格,品格决定成败。就拿汶川大地震来说吧有许多救援者、志愿者不顾生命的危险,赶到灾区发生地,这多么令人敬偑啊!也许还有人有这样的冲动,但他们还不是止步于危险之前吗?

所以我们要文明,最重要的是要让行动文明起来。让文明在行动中传递。

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 篇2

一、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初二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难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通过演示实验,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能使思维活跃起来,有助于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能力。

二、通过多种手段来改进演示实验的效果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已经安排了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还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器材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有些实验从实验资源利用情况来看,现有教材里的实验器材还没有来得及更新,只好使用课改前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这就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

1. 利用“微小放大法”来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亲手操作表演的实验,是展现物理这一自然科学最具魅力的有效手段,既然是做给学生看的,每个实验就应做到明显直观,过程清楚,结果显著。要使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就要求演示的器材尺寸要大些,刻度线条要粗些,使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看得清,还可借助投影、机械放大等手段增强其明显直观性。例如:将一个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起;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不会被弹起。由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在讲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时,许多学生认为力只能使柔软的物体发生形变,而硬度较大物体不能发生形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采用如下办法:在玻璃瓶中装红色水,塞子中插一细玻璃管让管中红色水面升到一定高度,只要一捏玻璃瓶,很明显看到管中的水面立即上升一定的高度。这充分地说明了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微小形变,同时,也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体积。

2. 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影仪或多媒体将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或实验的现象明显以达到优化实验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选择分子模型的实验中,我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再拍成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用计算机中的画图工具,将照片放大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直线是有素描炭笔颗粒靠在一起形成的。由此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又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时,因为碘锤较小,后排学生难以观察。我们可以将“碘锤”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投影学生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碘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传统的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对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印象也不深刻。演示实验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在研究声音具有能量时,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矿泉水瓶,课堂上让学生手拿空矿泉水瓶,拿掉盖子,对着瓶子说话。学生能明显感觉到瓶在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能引起其它物体的振动。又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鸡蛋和食盐来进行实验,让学生思考鸡蛋为什么又浮上来了?这样,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演示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例如:我在透明物体颜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用红色玻璃板靠在手电筒(白光)前,照在白色的墙壁上,能看到墙壁上有红色,再透过蓝色玻璃板,看到墙壁上红色消失,只有暗的阴影,这说明红光不能透过蓝色的玻璃。由此可以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在研究弹性势能时,教材中只给出了四幅图片进行说明。我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个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大钩码,用手往下拉钩码,松手后可看到钩码在运动。这时我提问:“运动的钩码具有动能,该动能从何而来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提供的,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我将饮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四、以生活用品代替实验用品,让实验更方便可行

实验用品如果能从学生生活物品中取用,就能变废为宝,又能使实验变得容易操作,学生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对实验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就会降低。重视生活小实验,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又能让他们从中学会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取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学生更感兴趣,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为了验证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为了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我对其进行了改进。先将手机装入塑料袋内,并用一根长线密封好并使其发声,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学生还能听到从水中手机发出的声音,实验表明了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物理实验的乐趣。又如取一可乐瓶,在瓶子的侧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铁钉钻几个小孔,然后向瓶内装满水,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我合理的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一些现象明显、制作简单、出乎学生意料的新奇实验,大大增强了物理教学的效果。经过这些小实验,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于开学的初二记叙文800字 篇3

这个充满着希望的一年,在罗马,张琳让中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亚洲男篮选拔赛上,中国男篮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20也是个悲伤的一年,在台湾无情的“莫拉克”台风让同胞们失去了家园……

9月1日我们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课了。在今年,在开学第一课上我想让大家懂得“爱”,爱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我想让大家学会爱。

爱在1000个人心中会有1000个不同答案,但我觉得爱有三点:爱是责任、爱是力量、爱是荣耀、爱是分享。

责任,在辽宁省沈阳市第127中学放学时你会听见一阵阵脚步声。你们都会问:“跑这么快是去干什么呀?”他仍然不减速,他不是急着去那玩,他想赶快回去照顾她的奶奶,这时我们才知道这位男孩叫“张鹏平”。他的爸爸、妈从他一出生就离开他,把他交给他的奶奶。不幸,这位男孩的奶奶在他五岁时得了糖尿病,迫使他从五岁开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做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就是一个孙子对奶奶的责任。这就是爱的责任。

力量,什么使张海迪在重病下学好英语?什么使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在大漠中研究出了“两弹一星”?什么让袁隆平和一些博士后们在草地上默默地研究杂交水稻?是一种坚强的力量在后面支撑着他们向前进。而这种力量正是爱的力量,正因为爱是无边的,所以也是无边的。只要拥有爱就拥有了无边的力量。

荣耀,在山东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一位99岁的老奶奶,每天早上都要自己升国旗。同时在国旗队中的一个班长因为不小心被一枚钢针刺了脚心,可他忍住了巨痛标准地走出138步。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要坚持升起五星红旗呢?”他们会说:“这样,我才能感觉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荣耀,爱的荣耀。”

分享,在别人痛苦时,你与别人一起分享他的痛苦,痛苦会变成最小化。在别人快乐时,你与别人一起分享她的快乐,快乐会变成最大化。学会分享,学会去分享。

初二的优秀的记叙文 篇4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生活中也有困境、有阻碍,但是我的生活却一直充满快乐。

有一次,我在街上散步。突然下起了雨。我连忙躲到了附近的一家杂货店躲避风雨。这间小店店面很小,装修也很简陋,看起来生意并不好。这家店的主人是一位老人,他对我很和善。这家店店面虽小却货物齐全,装修虽简却井井有条,从而可以看出他对这间店付出了很多心力,但可惜这家店却一直生意惨淡。雨一直在下。我的心也渐渐焦躁起来了,虽然老板很和善,但总不能一直在这里躲雨啊。这时,我看见架子上挂着一把雨伞,便问道:“老板,这把伞卖多少钱?”

“18元。”老板答道。我连忙掏钱准备买下这把伞,我却发现我把钱放在旧衣服里了。他也看出了我的窘态,便对我说:“孩子,没事的。下次路过补上便是,你先拿走吧。”我谢过他,便连忙回家了。他的善意带给我的快乐,我收下了,我会把它种在我的心田里。

有时,只要我们打开心扉,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还有一次放学回家时。我上了公交车,却发现里面一个座位都没有,并且我当时还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我很不高兴。这时,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对我说:“小朋友,你坐我的座吧,我没事。”谢过他之后,我便坐下了,心里十分快乐。过了一会儿,又上来了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人,他见车上已没有座位,便无奈地握住了吊环。我对他说:“爷爷,您坐我的座位吧。”他夸奖了我几句,便高兴地坐下了。这时车里不少人也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帮助他人的感觉真好,真让我感到快乐。这份快乐我收下了,我也会把它种在心田里。

急躁的初二优秀记叙文 篇5

从三月份开始,各种不顺心的事便接踵而来:先是多次被班主任批评成了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再是与同桌屡屡被任课老师批评,然后是“疯疯癫癫”、“催人泪下”的期末考试成绩,接下来的历史测试也是低出新高度,我在班上的职务被撤,在图书馆蒙受不白之冤……而各种小小的不顺,比如文具丢了之类的,更是不胜枚举。

而最令人深思的是,我几天前才发现了这些!

如果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接连发生,那么那就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而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急躁,这一点,恰恰也是我自己领悟到的。

那天正好是我坚持锻炼身体的第三十天。当我一脸期待地站在体重秤上时,竟发现体重不但没降,反而涨了1kg!

我的心情顿时像雪白的汤料撒了一桶辣油一样,又冲又辣。我不明不白地对妈妈发了一通火。她居然说,不运动的话,我还会更胖!吵完的结果是,再称一次,少了2kg。原来,我没有调好秤!

自觉理亏的我,以洗头为由,躲进卫生间,锁上了门。当我感到流过头发的水由冰冷渐渐温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什么……

为什么我仅仅因为体重增加了1kg而发火?难道我不清楚自己仅仅锻炼了一个月吗?稍稍遇到挫折,情绪便如此波动。我一惊,难道这就是急躁?对,的确是这样,急于求成,情绪不稳定……虽然我不确切地知道急躁的定义,但我明白急躁的反义词是沉稳。何为沉稳?扎实,努力,多思考。

我将脑海中的时间轴前后推移着,我将近来的不顺从头想到尾,似乎每一件事都与急躁有关。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也经常提到这个词——急躁!她还说过,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上心……是的,若在小学,老师一定早就跟我说明白了!而在中学,一切靠自己。急躁是什么?如果给急躁一个定义,它就是一个让你处处不顺,处处做的不好,原因却不自知的东西!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篇6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从水的属性、作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责任出发, 水利部党组做出了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决策, 并提出了推进实施的意见。从此“水生态文明”不仅成为一个新的理念, 也成为发展水利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行动方向。为了使这一新的理念能够被全社会进一步认识, 并真正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仅作一点个人思考。

一、为什么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理念

为什么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理念, 这是不少有识之士关注的一个问题, 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较多, 门类较多, 目前尚未有人提出“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 不像21世纪前后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观那样, 多行多业都先后提出了自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方案。其实, 一个新概念或新理念的提出和存在, 必须有它的合理性以及内涵的科学性和社会实践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即, 水是万物生命的本源。没有水,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难以生存。现在世界上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探索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现象, 关键是看有没有水。水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水, 粮食等作物难以生长, 工厂难以运转, 矿山难以开采。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 然后才能解决其他。经济不发展, 社会就会停滞, 甚至倒退, 亦根本谈不上现代化。水更是生态的基本要素。所谓生态, 是人与大自然相融相依的一种生存环境状态。生态平衡, 则大自然包容万物, 天下得安; 生态失衡, 则大自然报复万物, 天下灾难。当然平衡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 一些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 但又通过自然的、社会的运动形成新的平衡。人、水和其他的自然、社会的资源构成了人类社会生命共同体, 如果水要素能够满足生态, 人水和谐, 则生态平衡; 反之, 如果水要素出了问题, 生态失衡, 则人类社会难以发展, 甚至难以存续。历史上的古巴比伦和中国的楼兰古国都是因生态出了问题, 特别是因为水源的干涸, 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没有水就没有生态。中国要美丽, 生态要平衡; 生态要平衡, 水利要先行。因此, 水利部党组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一个创意, 也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顶层设计。

二、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何谓水生态文明? 这要从生态和生态文明概念谈起。

什么叫生态? 如前所述, 生态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生存环境状态。所谓生态文明, 是指人类自觉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采取生态化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 使人的行为顺应自然, 而不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衡相依的一种友好环境状态。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最高境界, 是相对于古代的农耕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的一次新的文化启蒙, 也是使人类变蒙沌发展为科学发展、变非理性发展为理性发展、变“黑色发展”为“绿色发展”的正确选择。生态文明本质内涵其实就是两个侧面、三个基本点。两个侧面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个基本点是绿色引领、循环经济、低碳发展。把握这一本质内涵, 就可以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而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并使资源永续利用。

所谓水生态, 也就是人与水相融相依的一种状态。水生态文明, 其实质是使水保障生命状态永续生存发展的一种社会的、自然的文明。其本质内涵包括4个方面: 1水的生态文明是通过水利工程设施和手段防治水旱灾害的一种水安全文明; 2水生态文明是使水满足人类需求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水资源文明; 3水生态文明是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的一种水环境文明; 4水生态文明是使人亲水、近水、爱水、惜水、保护水的一种水文化文明。

三、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建设大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从水的属性以及水生态与整个大生态关系来说, 水生态文明是整个大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 水生态文明是大生态文明的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 是不可替代的, 亦是不可或缺的, 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的支撑作用。这一作用可以用经济学的“生态价值体现”来说明。

价值“它是体现在商品里的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即使有使用价值如空气等, 也不具有价值”。整个大生态文明包括水生态文明都不是纯粹的商品, 但是, 它都是由自然和人类物化劳动形成的自然性的、社会性的特殊的物品。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完成了的统一”,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以及改造自然和修复自然, 都包含着人类的物化劳动, 也可以叫作“生态劳动”。经过劳动的产品当然产生价值, “生态劳动”也必然产生“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三个意义:

第一, 体现了保障生命存在的意义。因为地球上任何生命个体, 在生存发展中不仅追求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利益, 而且同时也要创造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发展条件。虽然人是最高级的动物, 是万物主宰, 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生物物种和生命个体的存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话中针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所指出的那样: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人的命脉在田, 田的命脉在水, 水的命脉在山, 山的命脉在土, 土的命脉在树”。“顾此失彼, 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充分地说明, 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及其生命个体的存在, 都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 有了这种关联和影响, 才使地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圈、生物链, 也才使地球充满了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这一生态价值实则体现了“生命价值”。

第二, 体现了保障资源永续利用的意义。地球之所以是有生命力的, 根本在于它是一个由人和其他生物以及无穷的无机物组成的物质世界, 多种多样的资源也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相互转化的状态。当然也有博弈, 也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河泥”的生存需求和竞争, 但这一生物链或者叫资源链因相互制约和影响而始终保持相对平衡。只是当人的聪明才智高度发达并在人的生命群体不断增多以后, 对资源竞争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产生了竞争不公平、不对称。于是人为砍伐森林、人水相争、人土相争,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滥捕滥杀其他野生动物等现象不断出现。到了十八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后, 地下的静态物质变成了地上的动态资源, 地下的冷固物质变成了地上的热用资源, 从此地球不平静了。虽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物质的转化, 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但由于人类的一些“异化”行为, 又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如果人类再不审视自己的行为, 不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 地球上的资源被掏空耗尽, 那么地球的生命力将萎缩。从这个意义上 说, 这个生态 价值则体 现了“资源价值”。

第三, 体现了保障生存环境的意义。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物种和生命个体, 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才能生存发展。“有了阳光雨露, 禾苗才能成长”, 这是最浅显不过的道理。特别是人, 不仅要有好的生存环境, 也要有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 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灾难。在中国已经普遍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经济发展了, 但水体污染了; 工业化推进了, 环境恶化了;城市楼房多了, 老百姓们生存空间小了; 碳排放量大了, 雾霾天气多了; 汽车多了, 尾气重了, 空气不清新了。老百姓非常盼望有一个青山绿水, 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产生的生态价值则体现了“环境价值”。

从水生态文明对整个大生态文明的功能来说, 水生态文明在整个大生态文明中的价值体现则更直观和具体:

一是具有形成水生态产品的功能。水利行业一个重要的、基本的职能和任务, 就是通过对工程的兴建和管理, 防治水旱灾害, 实现水安全, 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治水兴水的过程, 实质是生产的过程, 所创造的各级各类水利工程都可以称之为水生态产品。比如堤防大坝, 其作用是防止洪水漫溢。不可想象, 一个沧海横流的社会怎么能成为文明的社会? 又比如兴建的大中小水库, 其作用就是调蓄水势,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大生态上水源不平衡的问题。再比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也是从根本上为了水旱从人, 提高粮食等作物生产能力。没有这些水利设施即水生态产品, 就没有水环境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更谈不上大生态文明。即使一些小的水生态产品, 如水电, 如有水而产的粮食、水果、蔬菜、鱼类乃至鲜花都是人类必需的, 像饮用水, 须臾不可缺失。

二是具有调节水生态及大生态环境的功能。大生态环境即自然生态环境, 其内容包罗万象, 哪一个环节出问题, 伤害的表象是一种或多种生物资源, 但本质上是伤害人类自己。存续这些资源, 平衡这种大环境, 有许多问题的克服和解决必须依靠水利的发展和进步。比如, 水体一旦突发严重污染, 还需要通过调度洁净水源稀释冲洗, 但根子上还是要从源头上净化处理, 达标排放, 截污减排。净化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有三种: 物理措施, 排除絮凝混合物; 生物措施, 吸附和消化混合物; 化学措施, 降低相关毒素。这些措施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 当然也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配合。又比如, 地面沉降, 会引发诸多的生态灾害, 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禁采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 或通过自然的力量逐步修复回归地下水。这些也是水利行业的本职所在, 其他行业是无法替代的。

三是具有支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存续发展的功能。人的存续和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 必须以水源为生命的保障, 有了水, 就可以固碳、释氧, 为万物提供生存环境。特别是水生生物, 湿地则是他们的栖息地。“湿者, 水藏而润也”。湿地既是地球的肾脏, 排毒的通道, 也是人类朋友即其他生物物种生命的摇篮。没有湿地的存在和发展, 沙漠会离人们越来越近, 人类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水至涸则无鱼, 人无朋则寡”。

四是具有绿色发展和引领的功能。前面已经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 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水利长期发展积累的一个重要经验, 就是山水林田湖要综合治理, 桥涵闸站点要配套成龙, 大中小工程设施要相互衔接。因此, 在实施水利工程项目的同时, 注重植被, 使水林土一体化同生同进, 不仅涵养了水源, 挡沙固土, 而且发展了大片绿洲, 提供绿荫, 降碳减排。目前全国已形成了58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1 000多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这是水利人对水生态文明的创造, 也是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贡献。

五是具有文化服务功能。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 正因为这种丰厚的文化根基所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才使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林。而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一支。在某种意义上讲,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洪水等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古代的神话传说, 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最早文化, 实则是诞生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水文化, “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洪水和大旱的抗争。到大禹治水疏九州而定天下, 被后人记述入史, 已印证了中华民族探索治水规律的艰难过程和坚定不移的治水精神。同时, 丰富的治水实践又使中华民族诞生了一系列璀璨的哲学光焰和美学思想。从老子到孔孟, 从《诗经》到《离骚》, 从汉赋到唐诗宋词, 水, 始终成为哲学的借喻、文学的素材和美的话题。因而, 又可以这样讲, 水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 是一种精神文化, 是一种承前启后、开启未来的思想文化。多少年来, 广大水利职工始终以大禹为师弘扬先贤治水精神, 注重对水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并认真挖掘水文化元素, 使其在水利工程及其周围不断呈现和广泛传播, 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水文化及其他文化科学知识, 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这也是发展大生态特别是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力量。

四、如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怎样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如前所述, 既然水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水安全、水资源、水情势、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的综合体或共同体, 那么水生态文明建设亦必须从这些方面整体推进, 分项实施。应当说, 加强水利发展, 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

( 一) 加快大江大河和城市内涝治理, 注重防洪保安

中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 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有关史料表明, 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是平均每2 ~ 3年就会发生一次洪涝灾害, 有的流域或者多个流域特别是江淮流域, 有时甚至是连年大水, 连年大灾。根据全国600多条河流的历史记载和现代的科学手段测定, 中国的主要江河都曾发生过较大洪水和大洪水。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所限和一些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无能, 往往洪水发生时, 人民群众都遭受巨大的灾难。“船行树梢、人或鱼鳖”, “瘟疫泛滥、饿殍遍野”都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真实情景。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 领导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 不断进行流域性和区域性洪水治理,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江大河普遍地提高了防洪标准, 并有效地抵御了多次洪涝灾害的袭击。但是, 我国的江河防洪标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离水安全的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 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多次出现, 我国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如1991年的江淮太大水, 1996年、1997年、1998年的长江大水, 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的珠江大水, 松花江、嫩江也于1998年和2013年发生了大洪水。近几年, 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 区域性的集中降水不断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推进发展后, 城市的规模在扩大, 人口在增加, 而排涝设施跟不上, 许多城市在集中降水时受洪涝威胁十分严重。因此, 加强大江大河治理, 特别是加强城市排涝设施建设, 仍然是水利行业在未来一个时期非常紧迫的任务, 哪一块都淹不得, 哪一块都淹不起。

解决防洪安全是实现水安全的关键而重要的内容, 人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何谈水生态文明? 又更何谈生态文明? 为此, 对大江大河要进一步完善流域治理规则, 对重要节点要实施重点控制, 要根据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对城市的防洪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城市的外水威胁, 如大江大河大湖大库边上的城市, 要建立防洪屏障, 加固堤防, 提高挡排标准, 以防御风暴潮的袭击。二是城市内涝的威胁, 这是大多城市都面临的。解决的办法是, 地面径流要实现河湖连通, 形成水通水畅的水系, 做到引得进、排得出; 地下的管网要实现雨污分流, 污水正常排放, 涝水及时排出。从近30多年城市发展来看, 许多城市地下管网不适应, 地下管网与地面河湖连通不够, 出口少, 口门小, 出路不足, 一旦遇上大水, 必然形成城区内涝。如北京市2012年“7·21”大水, 竟因内涝死亡79人。因此, 城市水利建设不仅要加强地面内河治理, 也要特别重视地下排涝管网建设, 增容扩线, 开大口门, 联结河湖, 保证畅通。

( 二) 严格实施“三条红线”制度, 保证水源永续利用

中国既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 又是一个干旱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如果说洪涝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那么干旱缺水则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心病”。中国尽管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处于世界第6位, 但因人口基数大, 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 m3, 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21位。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 夏秋多, 冬春少。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 多个区域分别或同时发生旱灾的概率较高。加上目前中国人口的增加, 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 水污染的情势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不仅经常会发生旱灾, 也会经常发生“水荒”, 甚至会出现突发的水污染造成人饮困境。这种水资源缺失, 就是水生态的不平衡, 亦是大生态的失衡。解决这一大问题, 必须发展水利事业, 一方面通过工程设施解决时空分布不均。如兴建水库、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和区域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等, 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 约束人的行为以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即统称的“三条红线”管理制度, 包括总量控制, 定额管理, 提高用水效率, 严格污水达标排放, 就是从人文生态侧面的制度安排。“三条红线”制度, 实质上是为了解决用水三大矛盾: 总量控制红线主要是解决人的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 保障生态发展; 用水效率红线主要是解决人的用水与用水效益的矛盾, 保障用最适量的水办最必需的事; 纳污红线制度主要是解决人的用水水质和其他方面用水水质的标准, 以保障人的饮水安全和其他方面供水水质的安全。总量控制, 定额管理, 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 保证安全, 这是水势平衡的内在要求, 也是水生态文明的量和质的体现。为此, 既要发展调水工程, 以解决区域不均, 平衡水势, 又要加强水污染的治理, 提高水质, 更要注重节水, 使水资源永续利用。

( 三) 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保障粮食安全

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就讲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又精辟地提出: “人的命脉在田, 田的命脉在水”。因为人要吃饭, 吃饭靠田, 田靠水利。没有农田水利的设施发展, 只能“望天收”。粮食安全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根本性安全, 也是水生态文明必须保障的安全。从茹毛饮血到渔猎社会, 然后到刀耕火种, 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挣扎, 才通过饮食的进步而使人真正变成了智慧的人。今天, 不管是什么工业现代化的国家, 没有吃的, 都将“无粮则乱”。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 谁来养活中国人? 只能靠发展农业, 兴建灌溉农业水利工程, 同时发展良种、化肥和其他科技配套措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是中国最基本的问题, 也是中国人文生态的重大问题, 无农不稳, 无粮则乱, 是历史的教训, 也是未来的拷问。

( 四) 注重水生态建设, 优化水环境

所谓注重水生态建设, 优化水环境, 就是要转变人的治水理念和传统习惯, 不是就工程建工程, 就项目建项目, 而是要把治水兴水的过程变成顺应自然、修复自然、完善自然的过程。使人与水达到共融共谐的一种新境界。既要考虑人的减灾的需要, 也要考虑其他生物物种个体生命存续的需要; 既要考虑人的安身立命环境的需要, 也要考虑生物物种栖息生存的需要; 既要考虑水利工程主体价值的所在, 也要考虑其能够带来的资源效应、环境效应、经济效应所在。比如建一个防洪大坝, 它的主体功能是防洪减灾, 但如果把它建成既是一个防洪屏障, 又是一个交通通道, 同时又成为一个水利风景区, 其周边成为产业开发的热土, 其效应倍增, 当然应是生态型水利的发展取向。更多的水利工程兴建和修复, 都应选取低碳型发展和绿色发展。比如对灌溉区改造, 普遍实施节水改造, 就是生态型的治水; 对城市河流的整治, 不再采用“截弯取直”的传统方法, 而是依据固有的河势或适当增加一些弯道, 体现曲径通幽, 亦是生态型、环保型的好的治水措施; 再比如对一些堤防不再搞整体板块式的护坡, “叫醒堤坡”, 给生物留下生命活动的空间, 也是生态型的文明治水。

( 五) 挖掘内涵, 丰富水文化

公车的抉择初二记叙文 篇7

流星雨似乎来临了,划过天空那短暂的美丽,可能在我心里永远是那抹不掉的伤痕。

旁边的人欢呼雀跃,可是我心里却总是笑不起来。独自守在校园里那静静流淌的小河。

脑中可爱帅气的身影总是抹不掉,在夕阳落山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对一个小女孩说:我要永远保护你!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为你!小男孩认真的看着小女孩。

小男孩紧握着小女孩的手,小女孩的眼中闪动着晶莹的东西。

太阳发出五彩的光照射着大地,小男孩和小女孩在的地方仿佛被光罩住了,一切显得好神圣。

小女孩终于开口了,慢慢的说出:我想要的你都能给我吗?

小男孩坚定的点了点头,憧憬的望着太阳,然后对着小女孩说:那你想要什么?用手轻轻的摸了一下小女孩的头。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想要你永远陪在我的身边!

小男孩悄悄从身后拿出一条闪闪发光的水晶项链。将手链系在小女孩的手上细小的胳膊上,小男孩慢慢的地蹲下对小女孩说:这一条手链作为我们的信物,我们永远不要分开!

脆生生的童声向铃声一样悦耳,小女孩主动牵着小男孩的手,一起向家的方向走去,他们不舍得离开。

个人与团队的记叙文初二 篇8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伟大领袖毛主席如是语。98抗洪、03非典、年初冰灾、圣火传递,还有震撼了世界的汶川地震。英雄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还记得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三个和字吗?一个家庭的团结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企业的团结就是和气生财,一个国家的团结就是和谐社会。这便是团结的无穷力量。

那么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什么是团结精神呢?依我之见,班级团结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班级的成员能够有为之信服的目标,能激发班级的学习动力和奉献精神,为班级注入生命活力。具体到一些小事,就是要注意班级的清洁卫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能扶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同学间的小误会能够忍一忍风平浪静,如此如此。

班级协作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冰心说:“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偎着而怒放的锦绣才会灿烂”如果没有正确的班级管理没有良好的竞争合作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结精神。这就需要各个班级的班干部能发挥带头作用,做班级的粘合剂,主动化解班级内部矛盾。也需要每个人做班级的一刻最普通的螺丝钉,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学会在他人的赞赏中寻得自信,而不是狂妄自大;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而不是妄加评论;学会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偏袒憎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放大缺点;学会平和的对待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讽刺

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 篇9

(1) 技术力量普遍较低。现有农机维修网点技术力量薄弱, “科班”出身的修理工很少, 大部分修理工是凭着点滴经验摸索着修理, 导致维修周期短、质量差;维修网点专用工具匮乏、设施简陋, 大部分维修点是以焊接、换件及小件机加工为主, 一部分场点即使有车床、铣床、刨床或钻床, 也是一些工厂早期退役的设备。

(2) 配件供应不够齐全、质量堪忧。农业机械型号、品种繁多, 各维修网点配件供应难以齐全, 没有配件的配套, 修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 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与配件充斥市场, 不但影响了农机维修质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修后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保证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有的还危及到农机用户的人身安全。

(3) 新型农机具维修技术基本是盲区。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落实, 先进适用的新农机进入了千家万户, 随之而来的维修便成了农民最头痛的问题。新型农机具维修基本是当地农机维修网点的技术盲区, 尽管有些厂方会派技术人员来解决,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直接导致耽误农忙季节影响农业生产。

(4) 农机维修点管理难度大。农机维修网点量大面广, 管理力量不足, 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 特别是农机管理部门管理手段严重缺乏, 制约着维修行业管理向纵深发展。现在有交通、农机、工商、税收和物价等部门一齐抓维修点, 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不明确, 交叉管理现象严重, 从而困扰农机维修的发展。

2 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意义

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工作是规范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 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为契机, 强化农机维修服务质量监督管理, 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 规范农机维修者的经营行为和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保护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除影响农机安全隐患, 确保农机优质服务安全生产, 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更好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3 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评选条件

(1) 从事农机维修服务, 必须经农机管理部门等级审验合格, 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并接受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2) 农机维修网点场地设施良好, 消防安全设施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 不存在安全隐患。

(3) 服务秩序良好, 无假冒伪劣商品。近2年来, 未发生过重大责任事故, 未因违法经营被起诉, 未因不良事件被新闻单位曝光。

4 创建星级文明维修网点的主要做法

(1) 加强培训, 提高维修网点技术水平。农机管理部门应每年聘请专业人员对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 提高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的维修操作水平, 通过继续教育使维修人员懂得各类农机产品的性能与结构, 在实际维修中能为当地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2) 规范农机维修行业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农机管理部门要提高各维修网点维修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 努力营造创建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舆论氛围, 使更多的农机维修网点参与创建活动。使得维修网点人员在日常维修中时刻牢记加强服务, 提高质量的理念, 以行为和规范来约束自己, 得到顾客的信赖, 以质量保生存, 以提高农机修理质量为目标, 把农机维修管理提高到法制管理新阶段。

劳动的作文600字初二记叙文 篇10

劳动是什么?是奋斗?是收获?是努力?是成果?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虽然才刚刚亮,但还是很热,热得人们的皮肤生疼,知了还是在不厌其烦地吐露着对太阳的不满。

一大早,太阳刚起来,我就从床上蹦了起来,被子被我掀飞三尺高,嘿嘿,今天是我第一次担任卫生日呢。

我立马把睡眼朦胧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让自己清醒过来,跑回房间制定了一个计划——今天要扫地、拖地、洗碗、打扫房间、洗衣服……哎呦,这么多,我得赶紧”开工“了!应该会很轻松吧。

吃过早餐后,开始洗碗:我学着妈妈以前的动作,把碗和筷子浸在水槽里,再摁上一些洗洁精,拿抹布把碗里碗外都揩了一遍,水槽里泛起了白色的泡沫,黏糊糊的油腻的`细菌却趁机跑到我的手臂上,我又用抹布去揩手臂上的油,哪知越揩越多,大有”抹布揩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这实在是太难了,为什么以前妈妈都是轻轻松松,而我为何这么累?

接下来就是拖地了。我拿来水桶放在洗衣槽上接满水,把拖把放在水里一浸,又一拧,之后把它抬到客厅进行”大扫除“:我一会儿竖着拖,一会儿又转过来横着拖,就像手中拿着一根大大的毛笔在地上写大字,从厨房到客厅再到阳台,“唔呼!”我一排一排地使劲拖,就连一个角落也不放过……劳动真的好累啊!

最后,我把所有家务都干完了,我一头栽进床,啊!从来都没有觉得床这么舒服,这么柔软!做家务真不容易!

我现在终于明白劳动是一个需努力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短短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当你回头一看,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

苦涩的茶记叙文初二作文 篇11

石板台阶冰凉冰凉的,我抠着石板缝里的青苔,玩弄着,又满足地笑着。望一眼,对门的三舅靠在摇椅上喝茶,看见我,就笑着和我招手。我歪着头,把手伸到前面,雨滴打在手上,溅出银色的水花,我想摘,却有种近在咫尺远在天涯之感,对三舅的感觉也是这样,好像“哗——”地就会不见。

醒来时,惊起一身冷汗,深呼吸,看着窗外,又是一个雨天。

三舅爱喝茶,不知怎的,他的生活也像茶一样,苦涩地麻了舌尖,又顺到心里。先是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身体落下了病根,青年时意外谋上老师的差使,才没过几年安稳日子,又受别人地鼓动去了一家工厂上班,厂里效益不好,生活过得很拮据。而三舅母也是在一家小厂工作,40多岁的人拉,还要值夜班。不久,三舅跳槽拉,来到一家公司,可什么都不懂的他,处处碰壁,很不如意。今年,三舅接了一所学校,干起了老本行,不同的是这次他是开学校当校长。他兴高采烈地筹办着一切准备活动,因为他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可是这一次上帝再次关上了他的门,到了报名那一天只有几个学生来了,三舅伤心地撕掉了学校的宣传单。三舅的病好像更重拉。今天三舅到我家诉苦,这么坚强的人还是受不了苦难,他说想放弃,真的,真的,有压力。

我偷偷地听着,不禁留下眼泪,那个从前充满笑容的三舅,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我的三舅啊!

初二关于文明的记叙文 篇12

一、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面对自然资源枯竭、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党的十七大及时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 将解决生态问题上升到国家高度。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样的高度, 着眼于全社会、全民族和未来, 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具体规划, 各地也在有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然而,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不仅在于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和贯彻落实, 更在于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和参与程度,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主力军,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观念预示着未来社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思想, 也决定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方式。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离不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

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主阵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然而由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引起的生态危机, 促使高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另外, 随着生态文明的悄然兴起, 教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等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也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之一, 并且逐步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之中。因此,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自觉地将生态保护意识内化为道德观念, 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3.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引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当前, 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生态实践是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新扩展,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内容。一个大学生如果生态道德水平不高, 那么他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再高也没用, 不仅不能对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而且可能给环境带来更严重的破坏。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内容, 同时也为塑造大学生生态道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

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教育资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对相关理论的指导。

1. 生态文明相关理论。

生态文明,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为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包括生态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法律以及环境保护行动等。生态文明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要求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 但并不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教育者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中, 以保护环境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为目标, 通过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生态文明行为教育和生态法制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逐步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1)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孔子提出“知天畏命”, 所谓“天命”就是大自然和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人们要主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对自然保持一个敬畏之心。另外,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将自然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 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荀子提出“天行有常”继承了孔子关于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 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主张主动认识并掌握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不仅对古代生态保护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对当代生态教育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将其生态思想浓缩于“道”这一个字之中, 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运行法则。“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即“道”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老子认为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遵循自然和万物的发展规律, 提倡无为而治, 同时由“道”创造的万物都是平等的, 应该尊重和爱护万物;另外, 他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崇尚节俭、简单的生活。这些对大学生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最终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都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 是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 更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空前的时代。此时, 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 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矛盾并不突出, 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研究也并不系统, 但是在其著作中却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辉。 (1) 关于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首先,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由此可见,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次,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劳动将人和自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人类应该承认并遵循自然规律, 但是同时认为人类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类可以认识并改造自然。最后, 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规律。 (2) 新陈代谢断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新陈代谢作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最基本的方式, 可以使动植物和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物质, 一旦发生断裂, 将导致物种生存危机或消亡, 整个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资本主义掠夺剥削式的生产方式, 造成了自然和人类以及社会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断裂。马克思在论述中以土壤污染为例, 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 这样一来, 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 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 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 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割裂了土地和人类之间的物质变换, 使土地日益贫瘠, 造成了土壤污染。同样, 在社会领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资本主义社会新陈代谢产生断裂, 最终导致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 (3) 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马克思辩证地分析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影响。首先, 马克思肯定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生的积极作用, 他在著作中说:“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 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 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可见, 马克思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变化, 肯定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其次, 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导致科技异化, 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在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愈演愈烈的土壤危机, 马克思认为科技的资本主义运用是直接原因。在资本积累的驱使下, 农业科技成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农业科技最大化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可避免地对自然资源产生了破坏, 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马克思的科技异化思想对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生态危机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生态领域, 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逐步形成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生态理论也更加成熟, 为我们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为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提供了依据。 (1)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而牺牲自然环境, 造成了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并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生态危机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态马克思主义用生态危机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前提下, 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国家、阶级和个人利益, 成为整个人类都要面对的新危机。 (2) 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消费异化是“无产阶级通过消费奢侈品以补偿异化劳动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 追求所谓的自由和幸福;资产阶级在控制无产阶级整个消费的过程中也被消费所控制,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因此而被消费品所异化。”他们认为异化已经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 人们热衷于满足“虚假的需求”, 但是这种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因此,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建立需求理论,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减少虚假的需求, 把人从异化消费中解脱出来, 从而解决生态问题。异化理论是生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更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的关键。

5. 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观学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 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全面的分析基础之上。个人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智力和体力、智商和情商、个体和全体的共同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情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道德。道德是约束人们错误行为的重要方式, 是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生态道德作为个人道德的新内容, 是规范和指导人们生态行为的重要方式, 是衡量个人修养的新标准。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 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 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和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紧密相连, 而且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他们的生态文化素质更直接影响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三、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在理论知识、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都不够成熟, 经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 毋庸置疑应该承担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重任。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生态文明理论水平,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能够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角度开展行动。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仍然重视不够, 如何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1. 努力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

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 是实现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基础, 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根本。要想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高低, 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途径, 因此,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教育功能, 将生态文明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去,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的生态教育功能, 通过理论教育将生态文明知识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2) 开设专门的生态文明理论课程, 推动理论学习和研究。没有生态理论的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教育就无从谈起。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生态内容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应该开设更多的生态文明课程,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专业地学习生态理论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触生态文明理论, 从而更加自觉自愿地进行生态活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接触, 用真实的生态现状激发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中来, 才能帮助大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生态知识。因此, 在教育环节中可以适当安排生态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生态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 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在的教育功能。营造绿色文明的校园文化, 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1) 绿化、美化校园。优美、整洁的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文明的影响, 自觉地保护环境。学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等建筑物的建设, 更要进行绿化工程, 让学校成为“花园”, 让学生身处环境优美、自然和谐的环境中, 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觉维护美丽校园。 (2) 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生态内涵。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有隐形的教育功能, 可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校园文化所提倡的精神, 同时可以陶冶情操和提高道德修养。高校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校风、校训中, 目前许多高校都从学生学习态度和自身道德修养方面规定校风、校训, 如“创新”“自强”等, 缺乏生态内涵。高校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校风、学风建设中, 比如东北林业大学校训“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 鼓励学生探索和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和学问, 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 并且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校将学校特色、生态理念融入校训中, 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培育学生绿色、和谐的发展观念。 (3)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优工作, 以评促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考核, 以评促建, 奖励先进、鼓励后进。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评优工作, 促进高校的生态建设, 改善高校生态环境, 建设绿色校园。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理论水平, 培养其科学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生态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 .蒙秋明, 李浩.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 .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6]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局, 2007

[7] .陈万柏,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服务满意管理案例下一篇:个人履职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