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议报告2讲话稿(共8篇)
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由xxx局牵头组织的“全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统计工作培训会议”,主要目的是根据我区商贸企业统计工作的现实要求,就2012年商贸企业统计业务工作对新增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
2012年是承前启后、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区委、区政府对我区今年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部署,统计工作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信息保障,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切实搞好本次培训工作我讲几点要求:
一是要充分重视,深刻领会培训的重要性。商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区GDP核算有着直接影响,而商贸企业统计是全面掌握我区商贸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搞好商贸企业统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政策精、业务熟、能力强的统计队伍。而就我区商贸企业统计工作情况来看,各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业务熟悉程度不够等因素都较深刻地影响了我区统计工作的开展。参加此次培训会议的各位同志,都是贵单位专业负责统计工作的骨干,也是我区商贸
1企业统计工作的主力军,因此需要大家充分重视,深刻领会此次培训的重要性。
二是要集中精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参加本次培训会议的各位同志大多是各企业的财务、行政或销售人员,对统计工作都比较陌生,而商贸统计对商品分类、指标核算、报表流程等都有较为规范、具体的要求。并且,随着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统计系统对企业网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大家集中精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虽然,统计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只要大家根据此次培训要求,把报表中的指标概念、含义和口径弄清楚,了解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出现逻辑性差错,就能顺利地开展该项统计工作。
三是加强后期沟通,确保统计工作取得实效。这次商贸企业统计培训会,只是对商贸统计业务和工作要求的初步讲解和培训,既要讲解指标名称、含义,又要讲解网报操作流程、相关表格填报要求,内容多,时间紧,不免会有些同志不能在此次会议中很好的掌握。因此,要熟练掌握商贸统计每项具体工作,全面理解各种报表的填写,还需要大家回去后继续通过自学来把业务知识进行巩固。培训结束后,大家要加强与我局商
贸统计负责人xxx同志的沟通,积极提高统计专业水平。
同志们,此次召开“新增商贸企业统计工作会议”,是有效推进我区2012年商贸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提高我区统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各单位统计负责人员要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为圆满完成我区商贸统计工作目标而努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月10日,我院收治1名疑似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以这名患者所在的广州市某鞋业有限公司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调查这名疑似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所在公司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体制、生产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和同车间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
2 结果
2.1 职业史和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3月10日收治1名疑似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男,26岁,广州市某鞋业有限公司底部车间工人。患者于2008年8月27日—2009年1月15日在该公司底部车间任掹鞋工,每天工作约8~14 h,无个体防护,2009年1月12日开始出现头晕、头痛,于1月16日返湖南,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湘雅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颅MR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对称性信号,累及双侧内囊后肢,考虑脑白质病。经护脑、降颅压等治疗,症状反复,因“反复头晕、头痛53 d,视物模糊40 d”,于2009年3月10日转入我院。经脱水降颅压、糖皮质激素、营养脑神经、高压氧等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稍有好转,但病情仍重,仍有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等。
2.2 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该公司于2004年10月建厂,主要进行女鞋加工,二班制,每班工作8~12 h。其底部车间有3条生产线,有掹鞋、落底、包装及杂工约30人。公司未建立健全专门的职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无完善的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监护档案;也未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求援预案、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也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底部车间生产面积为900 m2(180 m×50 m),高度为4.5 m左右,车间上空有吊扇及风机,促进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车间一侧外墙共有6台排气扇可正常运转,车间两侧有3个大门和8个窗子同时敞开,现场作业工人未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该公司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版房→开料→面部→掹鞋(刷胶、掹鞋)→落底→包装。
2.3 掹鞋岗位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和成分 见表1。
2.4 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检测
掹鞋操作位空气中1,2-氯乙烷浓度CTMA为32.9 mg/m3、CSTEL为36.3 mg/m3,分别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相应限值3.7和1.6倍。
2.5 应急医学健康检查情况
2009年3月25日,公司安排底部车间掹鞋、落底、面部、开料、包装等工序接触1,2-二氯乙烷的员工共29人到本院职业病科做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有效受检率为100%。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本次应急健康检查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尿β2-微球蛋白、心电图、肝脾B超)三大部分。检查结果显示,被检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1.2 μg/ml的有19名,异常率为65.5%;自诉症状头晕、头痛、烦燥、恶心、呕吐等15人,异常率为51.7%。本次检查结论:①本次检查暂未定疑似职业病患者;②检出医学观察对象和职业性复查员工共23名;③有1名员工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ALT活力明显升高,有待进一步检查,如确定为慢性肝炎,应列为职业禁忌证;④未见异常及大致正常共6人。
3 讨论
本次事件中掹鞋岗位主要使用868 HK无苯强力PV胶、502+B粉、309黄胶、405黄胶和散装港宝水等原辅料,其中散装港宝水含1,2-二氯乙烷为50.3%,309黄胶中含1,2-二氯乙烷为8.92%;掹鞋操作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CTWA为32.9 mg/m3、CSTEL为36.3 mg/m3,分别超限3.7和1.6倍,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认该起事件为疑似职业性急性1, 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
据调查,该厂管理人员缺乏对所使用1,2-二氯乙烷危害性的了解和认识,有通风排毒设施,但车间两侧有3个大门和8个窗子同时敞开导致通风排毒设施失效;工人平均每天工作10 h左右,工作时间长;使用1,2-二氯乙烷时为敞开式作业,导致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并缺乏能防治职业病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没有对劳动者告知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也没有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这些都是导致该起疑似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
1,2-二氯乙烷属高毒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脑水肿和神经系统功能减低,出现头晕、头痛、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抽搐和昏迷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和反复出现,由于1,2-二氯乙烷的个体敏感性差异大,中毒早期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而延误抢救时间,当接触者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已提示1,2-二氯乙烷中毒,应及早脱离现场,并以防治脑水肿为重点,密切观察,注意反复,及时处理[2]。由于1,2-二氯乙烷毒性大,在实际工作中最好能找寻代替品或避免开放性操作。本次应急健康检查中检出医学观察对象和职业性复查员工共23名,建议该公司做好员工的定期复查工作,并进行职业病诊断工作。
建议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1,2-二氯乙烷毒性知识培训,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高毒类的1,2-二氯乙烷;要加强生产环境有效通风,最好安装局部吸风排毒装置;对生产环境毒物浓度进行日常监测,最好做到每换一个批号就要进行毒物浓度的监测,及时了解其浓度变化;做好工人上岗前、在岗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口罩、防护手套;生产布局要合理,做到有毒工序与无毒工序分开。
摘要:目的调查引起一起疑似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调查1名疑似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人所在公司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体制、生产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和同车间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果用人单位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鞋操作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CTMA为32.9mg/m3、CSTEL为36.3mg/m3,分别超限3.7和1.6倍;被检的29名底部车间工人中,有19名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1.2μg/ml,异常率为65.5%;自诉症状头晕、头痛、烦燥、恶心、呕吐等15人,异常率为51.7%。结论该次事件中鞋岗位使用的散装港宝水、309黄胶中含高浓度1,2-二氯乙烷,鞋岗位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规定,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认该起事件为疑似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
关键词: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调查
参考文献
[1]刘新华,黄海腾,许筱华,等.一起1,2-二氯乙烷中毒调查报告.浙江预防医学,2005,17(5)39-40.
此时,总设计师萨特另辟蹊径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非要双层舱,加宽机身的单层舱不行吗?”经过仔细研究,证明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精彩创意:这种宽体单舱设计完全可以在稳定性、平衡性等一系列指标上达到较高水平,十分安全;宽敞空间使乘客感到十分舒适;货运装卸简单快速,机头机尾处将有更多载货空间,腹舱能并排容纳足有64英寸高的集装箱。
这一“1>2”的舱层设计使波音747飞机最终诞生,后来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宽体飞机。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登月舱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既然是一种飞行器,那么为宇航员设计一个座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之一,然而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刚开始,为了方便坐着的宇航员更好地观察舱外的情况,工程师在正对座位的舱壁上下各开了一个窗口,问题在于面积如果设计得过大,不仅暴露的阳光过多,而且窗口的重量也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设计;如果设计得过小,宇航员的视野就会大大受限,很难看到着陆点的准确状况。这一问题困扰了工程师们长达两年之久,尽管他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重量与视野兼顾的两全齐美之策。
这一天,工程师富兰克林忍不住发起了牢骚:“登月舱从分离到抵达月面总共只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甚至可能会更短,为什么非要设计座位,站着不行吗?”富兰克林的话使大家的思路立即打开了,众人高度一致地投了赞成票。最终确立下来的登月舱设计中取消了座位,站着的宇航员双眼可以最短距离地贴着窗口往外观察,视野极其开阔,窗口设计得很小,重量大大减轻。
这一“0>1”的座位设计大大加快了研制进程,为后来登月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难题,只要我们每个人勇于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改变“2>1”或“1>0”之类的思维定式,相信必能进入另一种全新的精彩境界。
2011年双拥工作总结
2011年,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双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结合我中心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拥军优属活动,形成了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中心将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中心计划,使双拥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全面做好“双拥”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为此,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本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服务宗旨,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切实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现将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11有关双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齐心协力,坚持双拥工作常抓不懈
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成立以中心主任屈登奎为组长,中心副主任文建军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中心“双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研究“双 1
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双拥”工作任务。形成中心主要领导亲自抓,社会积极参与的新格局,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确保“双拥”工作协调发展。
二、注重学习,广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双拥”工作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宣传栏、标语、宣传材料、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际观念,提高广大群众拥军爱国的自觉性。
三、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围绕双拥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中心制定学习,走访慰问,包扶责任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各项工作程度,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成立服务小组。成立专职优抚对象帮扶联系小组,畅通信息渠道,对帮扶村优抚对象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切实保障优扶对象的合法权益并提供有力帮助。
(二)大力推进中心干部优抚对象包组包户责任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给予救助。尤其对老复员军人、烈属、退伍军人等在生活、住房、医疗方面给予全面关注,动员干部职工、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切实让他
们感到政府群众是他们的贴心人。
(三)春节、八
一、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对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活动,与现役军人家属进行屈膝谈心,加强信息联络,让他们了解家人的生活及优待情况,了解我中心的发展情况,使他们在部队安心服役,同时也让军人家属感受到光荣感。
2011,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双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体水平也有进一步提高。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认真学习国防、军事思想,加强管理,强化措施,不断完善,使得我中心双拥工作更上新台阶。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委员会
2014年,在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努力开创全市人社工作新局面。现按照《关于上报总体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双办字[2014]4号)文件要求,将1-2月份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就业工作
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通过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预计完成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个;解决零就业家庭率保持100%;劳动力输出转移10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0万元。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以职业中专等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职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着力加大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培训实效。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创业培训150人。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重点做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全覆盖,参保率保持95%;强化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监督;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卡的使用。
(三)人事人才工作
严格标准条件,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类别申报工作。认真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工作。及时调整职务变动、工作调动、调入及新参加工作等人员工资,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遗属补助的审批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及奖惩工作。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扎实推进“两网化”建设,加强投诉举报及督办案件的处理工作。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公安、工商、住建、工会、交通运输、水利等职能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不断扩大劳动监察执法效果,提高办案质量。认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劳务派遣、禁止使用童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等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加大仲裁院的工作开展力度,切实发挥其调解更具权威、宣传更有力度的作用。切实做好劳动关系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
(五)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
2014年,我局要完成招商引资8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的目标。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1-2月份,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2亿元。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1-2月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208人,完成缴费25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208人,完成缴费12.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3458人,完成缴费43万元。
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1-2月份,为641名城镇居民支付住院医疗费164万元;为534名城镇职工报销医疗费164万元;为15名参保人员支付生育医疗费4.5万元;为3名因工受伤人员做了工伤认定工作。
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我们对定点医院检查7次,没有发现违规现象;对定点药店检查3次,下发整改通知和5次。
(三)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成2014年行政机关招录国家公务员计划申报工作后,网上报名工作也已经顺利开展;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2013考核工作已全面开展。
1-2月份,完成了2013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工
作,2013年全市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已开展,预计3月末结束;2013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笔试工作已经结束,2月26日-28日,我局工作人员对进入面试的304名考生进行了资格条件复审工作。
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晋升职称收尾工作已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工作正在进行中。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确定职务审批13件,机关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2件,机关、事业单位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审批10件,工资核定208件,调转审批3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25份。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春节期间,我局劳动监察大队深入到26户用工单位,重点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1-2月份,解决3起农民工工资拖欠上访事件,涉及农民工96人,解决拖欠工资129.2万元。
(五)、招商引资工作:全市经济工作召开以后,我局召开了招商引资党委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招商方案。目前,有一户粮食加工企业和一户玻璃深加工企业正在洽谈中。
双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一日
市人社局3月份总体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市人社局2014年3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3月份,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46132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3亿元。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3月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208人,完成缴费25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208人,完成缴费12.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3458人,完成缴费43万元。
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3月份,为641名城镇居民支付住院医疗费164万元;为534名城镇职工报销医疗费164万元;为15名参保人员支付生育医疗费4.5万元;为3名因工受伤人员做了工伤认定工作。
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我们对定点医院检查7次,对1家医院下发整改通知;对70家定点药店进行检查,下发整改通知8次。
(三)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成2014年行政机关招录国家公务员网上报名工作;开展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2013考核工作。
3月份,开展 2013年全市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完成2013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面试工作。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工作正在进行中。窗口一完成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审批165人次,窗口二签订劳动合同、退休审批366人次。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3月份,召开劳动监察两网化工作会议,各乡镇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参加了会议。
(五)、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有一户粮食加工企业和一户玻璃深加工企业正在洽谈中。
双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市人社局4月份总体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市人社局2014年4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4月份,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47132人,培训农民工100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4月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 620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9000人。为1498名城镇居民和1127名职工支付住院医疗费;为 10名因工受伤人员做了工伤认定工作。根据省文件精神,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
(三)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4月份,公务员考核工作进程到评优和记三等功阶段。开专家评委会,推选2014享受国家津贴人员。根据省公务员局要求,制定2014公务员常规培训和基层公务员培训方案。配合四平市局完成2013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体检工作。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4月份,为服务企业,劳动监察大队走访了我市电厂二期、中铁九局、高速公路、电石厂等几家大型企业,了解用工缺口情况。为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收取7户企业农民工工资预留金585万元。4月份,审批办公室完成工资审批304人,机关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13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5人,调转审批6人,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审批23人。不定时工作制审批250人,事业单位退休审批21人,劳动合同备案212人,企业退休审批99人,劳动关系确定审批6人。
(五)、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有一户粮食加工企业和一户玻璃深加工企业正在洽谈中。
市人社局
5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市人社局5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就业工作
解决零就业家庭率保持100%;城镇新增就业3950人,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52132人。城镇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年人均由280元提高到320元。该项工作具体落实是中央财政年人均补助180元,省财政年人均补助84元,县(市)财政年人均补助56元。
为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办理接续养老关系工作,解决国有企业失业保险遗留问题失业金发放工作,开展了工伤保险宣传工作。
(三)人事人才工作
开展全市事业单位合同续聘工作;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工作;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政审工作。机关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5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12人,工资审批179人,解除劳动合同5人,调转审批2人;事业单位退休审批51人,企业退休审批37人;伤残津贴护理审批3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进行“两网化”企业调查51户;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3起,涉及人员8人,工资总额7.3万元;收取农民工工资预留金103万元;为8家单位189人签订劳动合同
人社局6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市人社局6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就业工作
解决零就业家庭率保持100%;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53244人。城镇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6月份,开始筹备机关事业单位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为1640名城镇居民和1264名职工支付住院医疗费。
(三)人事人才工作
开展审阅2013年职称中高级评审工作上报材料;继续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工作;机关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3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6人,工资审批162人,解除劳动合同29人,调转审批5人;事业单位退休审批16人,企业退休审批9人;死亡审批39人,下乡认定审批4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进行“两网化”企业调查,下发询问通知书6个,整改通知书2个;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2起,涉及工资总额23万元;劳动合同备案183人。
人社局7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市人社局7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就业工作。解决零就业家庭率保持100%;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9.3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6.7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4笔605万元;城镇失业率3.8%。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7月份,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受理三起工伤认定案件。
(三)人事人才工作。继续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工作;为1748名公益性岗位签订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职务审批5人,工资审批9人,解除劳动合同8人,调转审批1人,辞职1人,公开招聘审核2人;事业单位退休审批11人,企业退休审批45人;丧葬费审批7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下发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决定书2份,下发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2份,受理投诉案件3起,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1起,涉及工资总额25万元;劳动合同备案397人。
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 计 报 告
ABC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的利润表及其附注(以下简称财务报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的经营成果。
四、强调事项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如财务报表附注×所述,ABC公司在20×1年发生亏损×万元,在20×1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高于资产总额×万元。ABC公司已在财务报表附注×充分披露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
(盖章)
(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中国
××市
6.19油研818
6.19.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9。
6.19.2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6.19.3品种来源:YD0848A×YD18R。
6.19.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 叶色绿, 顶叶长圆, 叶缘锯齿状, 裂叶3~5对, 有缺刻, 叶面有少量蜡粉, 无刺毛。花瓣中等, 复瓦状重叠排列, 黄色。种皮黄褐色。全生育期225天, 株高148.2 cm, 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47.3个, 每角粒数21.1粒, 千粒重3.52 g。菌核病发病率14.47%, 病指7.28;病毒病发病率5.33%, 病指2.7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10%, 饼粕硫苷含量22.56μmoL/g, 含油量46.53%。
6.19.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55.8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0%;平均亩产油72.90 kg, 比对照增产11.3%。2010~2011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5.9 kg, 比对照减产2.0%;平均亩产油76.73 kg, 比对照增产6.4%。两年平均亩产160.8千克, 比对照增产0.8%;平均亩产油74.83 kg, 比对照品种增产8.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72.5 kg, 比对照增产2.3%。
6.19.6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9月18日左右播种, 10月中、下旬移栽, 亩植0.6万~0.8万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 亩留苗1.0万~1.2万株。 (2) 亩施纯氮15 kg以上, 氮、磷、钾肥按1.0: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 追肥应注意苗肥重、薹肥轻, 花期看苗根外补施, 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好。 (3) 防虫防病, 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19.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0盐油杂3号
6.20.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0。
6.20.2选育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6.20.3品种来源:Y4-2AB×H800-1。
6.20.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叶色深葱绿, 叶缘锯齿, 叶柄较长, 叶裂数2或3对, 缺刻较深, 越冬半直立。花瓣黄色, 长度中等, 形态复瓦。种皮黄褐色。匀生分枝类型。全生育期232天, 比对照秦油7号迟熟1天。株高156.0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7.3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23.6个, 每角粒数21.9粒, 千粒重3.91 g。菌核病发病率17.10%, 病指7.21;病毒病发病率3.96%, 病指1.1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 饼粕硫苷含量27.25μmoL/g, 含油量46.09%。
6.20.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75.3 kg, 比对照品种秦油7号增产11.2%;2010~2011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6.8 kg, 比对照增产3.7%;两年平均亩产171.1 kg, 比对照增产7.4%。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5.7 kg, 比对照增产10.1%。
6.20.6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每亩播种量400~500 g, 秧龄30~35天, 培育壮苗, 三叶期每亩施用15%多效唑40~50 g, 旱茬早栽田块亩植0.6万株, 中等肥力田块亩植0.8万株;直播10月上旬播种, 亩留苗1.2万~1.5万株。 (2) 重施基肥, 增施磷钾肥, 必施硼肥, 亩施纯氮15~20 kg, 五氧化二磷6~8 kg, 氧化钾6~8 kg, 硼砂1 kg;氮肥用于基肥、苗肥、薹肥的比例为5:3:2, 磷肥和硼肥一次性底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薹肥。 (3) 田间开好三沟, 做到明水能排, 暗水能降。 (4)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重点是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 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重病田块隔5~7天第2次喷药。
6.20.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1华油杂62号
6.21.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1。
6.21.2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6.21.3品种来源:2063A×05-P71-2。
6.21.4以往审定情况: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6.21.5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苗期长势中等, 半直立, 叶片缺刻较深, 叶色浓绿, 叶缘浅锯齿, 无缺刻, 蜡粉较厚, 叶片无刺毛。花瓣大, 黄色, 侧叠。长江下游全生育期230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7.8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33.1个, 每角粒数22.7粒, 千粒重3.62 g。菌核病发病率20.59%, 病指9.35;病毒病发病率4.86%, 病指1.7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45%, 饼粕硫苷含量29.68μmoL/g, 含油量41.46%。春油菜晚熟组全生育期140.5天, 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株高157.1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5.17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231.2个, 每角粒数25.53粒, 千粒重4.11 g。菌核病发病率17.75%, 病指8.5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00%, 饼粕硫苷含量29.64μmoL/g, 含油量43.46%。
6.21.6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77.3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12.5%;2010~2011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8.5 kg, 比对照增产4.7%;两年平均亩产172.9 kg, 比对照增产8.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0.3 kg, 比对照增产6.9%。
2009年参加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260.7 kg, 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4.2%;2010年续试, 平均亩产248.8 kg, 比对照增产6.5%;两年平均亩产254.7 kg, 比对照增产5.3%。2009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07.8 kg, 比对照增产3.0%。
6.21.7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下游区: (1) 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亩植0.8万~1.0万株;直播亩留苗1.5万~2.0万株。 (2) 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 亩施纯氮12~15 kg, 60%~70%基施;五氧化二磷4~5 kg, 全部基施;氧化钾5~7 kg, 60%基施;硼肥1 kg, 全部基施。及时早追苗肥, 力争冬至前单株绿叶数达到10~12片;迟栽、土质差或底肥少的弱苗田块要配合中耕松土适当增加苗肥, 促早生快发;看苗适当施用腊肥和薹肥。 (3) 苗期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初花期综合防治菌核病。
春油菜区: (1) 4月初至5月上旬播种, 条播或撒播, 播种深度3~4 cm, 亩播种400~500 g, 每亩保苗1.5万~2.0万株。 (2) 底肥亩施磷酸二胺20 kg、尿素3~5 kg, 4~5片叶时每亩追施尿素3~5 kg。 (3) 及时间苗、定苗和浇水。 (4) 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 花角期注意防治小菜蛾、蚜虫、角野螟等害虫。
6.21.8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新疆及甘肃、青海低海拔地区的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1505号公告, 该品种还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2中油88号
6.22.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2。
6.22.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6.22.3品种来源:86A×P8025。
6.22.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 叶片形状为裂叶型, 叶片中绿色, 花瓣黄色, 中生分枝类型, 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 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55.6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74.9个, 每角粒数19.1粒, 千粒重3.48g。菌核病发病率24.24%, 病指12.28, 病毒病发病率5.43%, 病指2.0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05%, 饼粕硫苷含量17.83μmoL/g, 含油量45.66%。
6.22.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64.1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1%;平均亩产油73.88 kg, 比对照增产9.7%。2010~2011年续试, 平均亩产161.6 kg, 比对照增产0.4%;平均亩产油74.82 kg, 比对照增产6.1%。两年平均亩产162.9 kg, 比对照增产3.9%;两年平均亩产油74.36 kg, 比对照增产7.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3.4 kg, 比对照增产8.8%。
6.22.6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 10月下旬移栽, 每亩种植密度, 中等肥力地块1.0万~1.2万株, 肥力水平较高地块0.8万~1.0万株;直播10月初到10月中旬播种, 亩留苗1.5万~2.0万株。 (2) 重施底肥, 亩施复合肥50 kg;追施苗肥, 苗期亩施尿素10~15 kg;底肥亩施硼砂1~1.5 kg;初花期喷施浓度为0.2%的硼砂溶液。 (3) 重病区注意防治菌核病, 初花期后一周亩用100 g菌核净兑水50 kg喷施。
6.22.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3沪油21号
6.23.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3。
6.23.2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6.23.3品种来源:9714×9711/84004×8920。
6.23.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双低品种。幼苗半直立, 叶色淡绿, 叶缘有波状缺刻, 蜡粉较厚, 花瓣鲜黄色。中生分枝类型, 角果较长, 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36天, 比对照秦油7号迟熟2天。株高139.5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8.5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38.6个, 每角粒数19.8粒, 千粒重4.78 g。菌核病发病率14.8%, 病指6.23;病毒病发病率4.71%, 病指1.5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1%, 饼粕硫苷含量22.43μmoL/g, 含油量43.70%。
6.23.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49.5 kg, 比对照秦油7号减产4.4%;平均亩产油66.93 kg, 比对照减产7.2%。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2.5 kg, 比对照增产3.7%;平均亩产油69.30 kg, 比对照品种增产0.9%。两年平均亩产156.0 kg, 比对照品种减产0.3%;平均亩产油68.12 kg, 比对照品种减少3.3%。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9.5 kg, 比对照品种增产0.5%。
6.23.6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25日左右播种, 11月上旬移栽, 苗床与大田比例16, 3片真叶期喷150 mg/kg多效唑, 亩植7500株;直播10月20日左右播种, 每亩留苗1.5万~2.0万株。 (2) 基肥重施, 苗肥早施, 薹肥轻施, 花角肥少施, 增施硼肥。春前、春后用肥比例为85:15。 (3) 人工收割要求全田90%左右角果呈现黄色, 机械收割要求95%以上的角果呈现黄色。
6.23.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4中核杂418
6.24.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4。
6.24.2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24.3品种来源:Y204A×069032。
6.24.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子叶肾形, 苗期长势稳健, 叶色较深, 有蜡粉, 幼苗半直立, 长柄叶2~3对缺刻, 叶缘齿状。花瓣黄色, 大小中等, 呈侧叠状。全生育期235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9.5 cm, 匀生分枝类型, 一次有效分枝数9.0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486.2个, 每角粒数19.8粒, 千粒重4.12 g, 种皮黄褐色。菌核病发病率22.5%, 病指10.02;病毒病发病率5.34%, 病指1.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5%, 饼粕硫苷含量24.65μmoL/g, 含油量47.03%。
6.24.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63.7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2.3%;平均亩产油78.98 kg, 比对照增产6.8%。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8.8 kg, 比对照增产3.8%;平均亩产油77.30 kg, 比对照增产6.5%。两年平均亩产166.2 kg, 比对照增产3.1%;平均亩产油量78.14 kg, 比对照增产6.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72.3 kg, 比对照增产3.7%。
6.24.6栽培技术要点: (1) 早播早栽, 江淮地区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 移栽苗龄不超过40天;直播9月底至10月初播种, 淮南和江南地区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推迟5天左右。 (2) 种植密度, 中等肥力田块, 移栽亩植0.8万~1.0万株, 直播亩留苗1.5万~2.0万株, 每穴留双株。 (3) 重施底肥, 早追苗肥, 增施磷、钾、硼肥。亩施纯氮17.5 kg, 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50%作底肥, 30%作年前苗肥, 20%作蕾薹肥, 年后抽薹前施用。切忌薹期偏施化学氮肥;缺硼田块每亩底施750~1000 g硼肥, 如遇长期干旱天气, 蕾薹期再喷施1次。 (4) 注意及时防病治虫除草, 开好三沟, 防止水渍。
6.24.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5徽油杂1号
6.25.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5。
6.25.2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25.3品种来源:油AB×9003。
6.25.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 顶裂叶较大, 叶色较绿, 蜡粉中等, 叶片长度较大, 侧叠叶4对以上, 裂叶较深, 叶脉明显, 叶缘有小齿, 波状。花瓣黄色, 平展, 长度中等, 较宽, 呈侧叠状。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32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8.7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 上生分枝类型, 单株有效角果数393.3个, 每角粒数22粒, 千粒重3.74 g。菌核病发病率19.72%, 病指8.59;病毒病发病率3.93%, 病指1.2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95%, 饼粕硫苷含量20.45μmoL/g, 含油量43.69%。
6.25.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66.4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0%;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70.6 kg, 比对照增产8.3%;两年平均亩产168.5 kg, 比对照增产6.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0.3 kg, 比对照增产4.5%。
6.25.6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 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 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 培育壮苗, 苗龄控制在30~35天, 10月下旬移栽, 亩植0.8万~1.0万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 每亩用种200~400 g, 每亩留苗1.8万~2.5万株。 (2) 重施底肥, 亩施复合肥50 kg、硼砂1.5 kg左右, 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 1月底根据苗势亩施尿素5 kg。注意必施硼肥, 如果底肥没施, 应在薹期喷施0.2%的硼肥。 (3) 防治病虫, 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6.25.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6华油杂95号
6.26.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6。
6.26.2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6.26.3品种来源:S-1300×浙油18号。
6.26.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自交不亲和两系杂交种。苗期半匍匐, 叶片缺刻较深, 叶色浓绿, 幼茎绿色。花瓣相互重叠, 黄花。籽粒中等大小, 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22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36.8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7.7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25.2, 每角粒数21.9粒, 千粒重3.84 g。菌核病发病率19.96%, 病指9.57;病毒病发病率为5.76%, 病指3.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15%, 饼粕硫苷含量19.44μmoL/g, 含油量46.88%。
6.26.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82.0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9.5%;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7.3 kg, 比对照增产11.7%;两年平均亩产174.7 kg, 比对照增产10.5%。2010~2011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0.5 kg, 比对照增产8.6%。
6.26.6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 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 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 培育大壮苗, 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 亩植1.0万~1.5万株;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 每亩留苗2.0万~3.0万株, 晚播田每亩留苗3.0万~5.0万株。 (2) 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基肥亩施复合肥70 kg、硼砂1.5 kg左右, 适量追施苗、薹肥。 (3) 苗期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控制病毒病发生;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6.26.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7扬油9号
6.27.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7。
6.27.2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6.27.3品种来源:F5078/选40//宁1136/加拿大2号。
6.27.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 叶色较淡。花瓣黄色, 较大, 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32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2.2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12.1个, 每角粒数22.3粒, 千粒重4.65 g, 菌核病发病率16.97%, 病指7.26;病毒病发病率5.49%, 病指2.46;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1%, 饼粕硫苷含量17.46μmoL/g, 含油量42.65%。
6.27.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59.2 kg, 比对照减产0.5%;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67.1 kg, 比对照增产6.7%;两年平均亩产163.2 kg, 比对照增产3.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4.7 kg, 比对照减产4.5%。
6.27.6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早栽, 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 10月中下旬移栽, 亩植0.8万~1.0万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 每亩留苗2.5万~3.5万株。 (2) 施足基肥, 补施腊肥, 重施抽薹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并做到氮、磷、钾、硼肥相配合。 (3)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移栽前用油菜专用除草剂作土表处理, 苗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6.27.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8绵新油78号
6.28.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8。
6.28.2选育单位:绵阳市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
6.28.3品种来源:037AB×21C。
6.28.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 叶片中等, 微具蜡粉, 叶二裂琴状。花朵大, 花瓣侧叠, 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21天, 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45.3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6.7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18.6个, 角粒数21.4粒, 千粒重3.79 g。菌核病发病率14.02%, 病指6.76;病毒病发病率5.14%, 病指1.87;菌核病抗性鉴定为低感。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4%, 饼粕硫苷含量20.31μmoL/g, 含油量46.18%。
6.28.5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75.1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3%;2009~2010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158.5 kg, 比对照增产5.8%;两年平均亩产166.8 kg, 比对照增产5.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0.1 kg, 比对照增产6.9%。
6.28.6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下游区育苗移栽9月5~25日播种, 移栽每亩0.7万~0.8万株;直播9月25日至10月25日, 每亩留苗1.0万~1.2万株。 (2) 亩总施肥量纯氮10~11 kg、纯磷9 kg、纯钾10 kg、硼砂1 kg, 其中底肥占50%, 苗肥占20%, 薹肥占30%, 缺硼地区应增施硼肥。 (3) 稻后油菜田应注意开沟排水。 (4) 苗期、花薹期、青荚期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 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6.28.7审定意见: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29陕油0913
6.29.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9。
6.29.2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29.3品种来源:Z9A×Z716C。
6.29.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 叶片绿色, 叶缘锯齿, 无蜡粉, 叶片少刺毛。花瓣大, 黄色, 侧叠。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46天, 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0.0 cm, 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7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20.3个, 每角粒数23.0粒, 千粒重3.44 g。菌核病发病率10.79%, 病指8.52;病毒病发病率0.0%, 病指0.0;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0%, 饼粕硫苷含量21.57μmoL/g, 含油量40.71%。6.29.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90.6 kg, 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9%;2010~2011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230.3 kg, 比对照增产8.1%;两年平均亩产210.4 kg, 比对照增产6.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01.1 kg, 比对照增产0.7%。
6.29.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淮区9月5~10日播种育苗, 苗床每亩用种400 g, 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5, 苗龄30~35天, 培育壮苗, 10月上中旬移栽, 每亩种植0.8万株;直播9月15~20日播种, 每亩播种400~500 g, 每亩留苗1.0万~1.2万株。 (2) 施足底肥, 大田每亩底施复合肥40~50 kg、尿素8 kg、硼砂1 kg左右;育苗移栽田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 (3) 直播田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 5片叶时定苗, 冬前苗龄应达到10~12片叶, 结合中耕进行壅土, 12月下旬及时冬灌。 (4) 苗期注意防治跳甲、菜青虫和蚜虫, 返青期预防茎象甲, 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 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6.29.7审定意见: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30青杂7号
6.30.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30。
6.30.2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6.30.3品种来源:144A×1244R。
6.30.4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 缩茎叶浅裂、绿色, 叶脉白色, 叶柄长, 叶缘锯齿状, 蜡粉少。薹茎叶绿色, 披针形, 半抱茎, 叶片无刺毛。花黄色, 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132.3天。株高136.5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4.1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139.1个, 每角粒数28.3粒, 千粒重3.81 g。菌核病发病率13.07%, 病指为3.13%。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4%, 饼粕硫苷含量19.25μmoL/g, 含油量48.18%。
6.30.5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春油菜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早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186.9 kg, 比对照青杂3号增产9.0%;2010年续试, 平均亩产220.3 kg, 比对照增产9.4%;两年平均亩产203.6 kg, 比对照增产9.2%。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17.5 kg, 比对照增产8.9%。
6.30.6栽培技术要点: (1) 4月初至5月上旬播种, 条播为宜, 播种深度3~4 cm, 每亩播种400~500 g, 每亩保苗3.0万~3.5万株。 (2) 底肥亩施磷酸二铵20 kg、尿素3~5 kg, 4~5片叶苗期每亩追施尿素3~5 kg。 (3) 及时间苗、定苗和浇水。 (4) 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 花角期注意防治小菜蛾、蚜虫、角野螟等害虫和菌核病。
6.30.7审定意见:适宜在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海拨、高纬度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6.31秦杂油19号
6.31.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31。
6.31.2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6.31.3品种来源:YD18A×P563。
6.31.4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化学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 裂叶型, 叶色绿, 叶片较大。花色黄, 花瓣中等。角果直生, 成熟角果微紫。春油菜生育期114~126天, 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株高160.7 cm, 一次有效分枝数5~6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208.3个, 每角粒数26粒, 千粒重3.90 g, 种子褐色。菌核病发病率为17.45%, 病指7.8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2009年为低感, 2010年为低抗。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平均芥酸含量0.4%, 饼粕硫苷含量22.28μmoL/g, 含油量49.49%。
6.31.5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春油菜低海拨地区晚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267.4 kg, 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6.9%;2010年续试, 平均亩产241.7 kg, 比对照增产3.4%;两年平均亩产254.5 kg, 比对照增产5.1%。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36.8 kg, 比对照增产4.1%。
6.31.6栽培技术要点: (1) 力争早播, 日均温稳定在2~3℃、土壤解冻5~6 cm时抢墒播种。 (2) 直播每亩用种300~400 g, 每亩留苗1.5万~3.0万株。 (3) 施足底肥, 增施磷、钾肥, 施好硼肥。 (4) 注意防治病虫, 尤其要注意防治跳甲、茎象甲、油菜露尾甲、小菜蛾、蚜虫等。 (5) 注意预防倒春寒危害。
6.31.7审定意见: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拨地区的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7稻品种
7.1荣优9号
7.1.1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1。
7.1.2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7.1.3品种来源:荣丰A×R9。
7.1.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 比对照金优402长0.2天。株高89.5 cm, 穗长18.8 cm, 亩有效穗数22.6万穗, 穗总粒数113.2粒, 结实率82.2%, 千粒重26.7 g。株型适中, 群体整齐, 稃尖紫色, 穗顶间有短芒, 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 长宽比3.1, 垩白粒率30%, 垩白度6.3%, 胶稠度42 mm, 直链淀粉含量21.9%。
7.1.5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23.7 kg,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0% (极显著) ;2009年续试, 平均亩产538.0 kg, 比对照增产7.7% (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8 kg, 比对照增产5.9%, 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55.7 kg, 比对照增产5.2%。
7.1.6栽培技术要点: (1) 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 每亩大田用种1.5~2 kg, 抛秧每亩大田用种2~3 kg,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2) 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 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片叶抛秧, 水育秧4.5~5.0片叶移栽。栽插规格13.3 cm×20.0 cm或16.7 cm×16.7 cm, 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 (3)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 巧补穗肥。耙田时亩施25%水稻专用肥40 kg, 移栽后5~6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15~20 kg, 每亩施氯化钾5~10 kg作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湿相间促分蘖, 当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 孕穗时以湿为主, 后期干湿交替壮籽, 切忌脱水过早。 (4) 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
7.1.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7.2中2优280
7.2.1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2。
7.2.2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7.2.3品种来源:中2A×中恢280。
7.2.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 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 比对照金优402长1.2天。株高95.3 cm, 穗长20.9 cm, 亩有效穗数20.1万穗, 穗总粒数144.1粒, 结实率74.7%, 千粒重27.4 g。株型适中, 长势繁茂, 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 中感白叶枯病, 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 长宽比3.0, 垩白粒率19%, 垩白度4.0%, 胶稠度81 mm, 直链淀粉含量13.6%。
7.2.5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10.8 kg,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 (显著) ;2009年续试, 平均亩产530.3 kg, 比对照增产6.2% (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 kg, 比对照增产3.8%, 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50.9 kg, 比对照增产3.9%。
7.2.6栽培技术要点: (1) 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 每亩大田用种1.5~2 kg,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2) 移栽:适宜秧龄移栽, 栽插密度17 cm×20 cm, 每穴栽插2粒或3粒种子苗。 (3)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 每亩施用纯氮10~12 kg, 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上, 前中期做到浅水勤灌, 干湿交替, 适时搁田;后期采用湿润灌溉, 不过早断水。 (4) 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
近几年,伴随国家发展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安徽也不例外!皖江经济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部崛起战略、合-芜-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区等产业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安徽成为了华东的物流基地,家电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等等。2010年,安徽的GDP达到了创纪录的1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5%……伴随经济发展的这种强势增长,安徽的媒体产业也获得了高速的成长,年创收过亿元的地面频道已经超过了3个,其中安徽经视与安徽影视更是早早突破了2亿大关。
虽然安徽电视的这种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但一种潜在的危机也在潜滋暗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传媒产业的多元化、整合化。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催生媒体的多元化呈现,一个来自CTR的数据显示,2010年,73.5%的人每天接触3种以上的媒体,而2007年,这种比例仅为61.8%。媒体的这种碎片化趋势,也促使企业在媒体资源使用上,推进整合化,谋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媒体产业的这种变化,也给传统的电视媒体经营提出了更多的课题与挑战,先前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在媒体碎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为随着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个单一的媒体可以轻易的被替换。不仅是安徽,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通过自身的集群效应,通过合力,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媒体变革的这种挑战也逐渐成为共识。2010年以来,河南、安徽相继启动了地面频道的整合步伐,把原来分散经营,存在多个经营主体的电视频道整合到一起,统一经营,统一规范。这种整合,是对原来电视媒体操作模式的一种打破,不仅对媒体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时也给企业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选择,企业对电视媒体从原来的各个击破变成了一劳永逸。对企业来说,这种整合模式,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媒体操作上的“地面航母”概念
在现代战争中,航母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一种武器装备,甚至可以说拥有了航母,就拥有了制海权。其实,这里所说的航母,并不是一艘单纯的舰艇,它其实是一个战斗群,包括有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反潜舰、潜艇、补给舰等等。一艘航空母舰的威力虽然巨大,但在现代战争中,可能一艘潜艇就能将其轻易干掉。所以,航空母舰必须还有其他舰艇的配合,组成一个战斗群,这样它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地面频道群而言,一个频道的传播力无论有多强大,在庞大的市场竞争中,无疑都显得十分的单薄,没有其他频道的支持,其价值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各个频道的整合,无疑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地面航母战斗群,通过地面频道群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协调。使相同的信息在不同地面频道之间交叉传播与整合,形成强大的广告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实现群内各频道客户资源间的共享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频道群内各频道价值最大化的发挥,甚至使弱势频道都能获得一定的成长空间。
市场营销上的“营销配称”概念
企业在进行媒体选择时,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营销的配称概念,即选择与营销策略一致的媒体,进行针对性的传播,比如选择央视、安徽卫视等全国性频道进行全国性市场的传播,选择地面频道进行区域市场的传播。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选择的媒体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其选择的媒体必须与其市场策略相一致,媒体传播能支持其市场的发展。
配称也是构建媒体竞争优势的核心要件,通过地面频道资源间的整合,解决企业在广告传播时,市场(受众)区域化与媒介的“匹配性”、“贴近性”、“互动性”等多样化问题。在地面频道群整合的运营模式下,对企业来说,进入安徽市场,媒体选择就变得单一起来,安徽省级地面频道群是必选媒体。而就安徽的地面频道来说,各地面频道的定位和优势各有不同,因此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对地面频道资源的使用,积聚每个频道的强点,从而增加对消费者传播的角度,形成频道群之间的互补。
信息传播上的“信息鸟笼”概念
信息鸟笼的概念出自卫视传播,但在省级地面频道的整合上,也同样适用。信息鸟笼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各个频道、各个栏目之间的交叉互补,形成信息鸟笼,涵盖不同层面的观众群,即便消费者换台,也只能看见同一企业的广告声音,从而达到全面传播的目的。
在地面频道整合的策略下,地面频道群构成区域收视霸主,占据所有可视媒体四分之一的收视份额,可以帮助企业做透市场;同时,各个频道的优势栏目占据不同时间段的收视高点。可以分别针对年轻人群、时尚人群、女性人群等最广泛的人群,多栏目组合精准直击目标人群,帮助企业做精市场;从覆盖上说,各个频道对区域市场的交叉多重覆盖,可以实现传播声音的递加,从而增加记忆度,深化传播效果。
客户服务上的“一站式”概念
地面频道整合以后,一个突出的优势在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原来需要单独谈判的资源,在地面频道整合的架构下,由原来的各个击破也变成了一劳永逸。对企业来说,在确定整个市场的营销预算后,地面频道自身就可以根据企业营销人群的特点,进行内部的资源分配。对企业来说,少了很多的中间环节,整个的运营效率都得以大幅度提升。
从客户接受到的服务来看。在分频道的运作模式下,客户所能接受的服务相对单一、同质化,毕竟在分频道的运作模式下,客户服务的资源占有比较单薄,没有条件与精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在地面频道整合的条件下,随着内部资源的重新分配,战略架构的调整,企业先前接受的监播报告、媒介企划等这些服务项目继续得以保留,而且能享受到来自集团战略层面的支持,还可以接受专业的营销咨询建议,全程贴身媒介服务,广告的效果评估反馈等等。
【1会议报告2讲话稿】推荐阅读:
校园安全会议总结2分钟12-13
2月支委会会议记录07-24
行政管理1会议制度10-17
法制教育会议记录110-15
支部党员大会1季度会议记录10-10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记录1季度10-30
1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主持词06-05
2#节能评估报告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