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化运用(共9篇)
湖北武汉黄陂一中杨建国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的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只有少数语文教师使用幻灯、投影、录音机等辅助教学。大规模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基本上不存在。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6年奔腾Ⅱ型计算机诞生开始到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也称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式跨入语文教学领域,主要是开发和应用CAI课件和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语文教学相整合。
第三个阶段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重点是网络辅助教学,使网络共享资源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的资源更广,延伸更远,方式更活。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
①建网(硬件):建校园网(内网),建多媒体电子办公室和多媒体教室,实现办公室与办公室、教室与教室、办公室与教室之间网络互通;连接宽带互联网(外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施“校校通”工程。(多媒体教室图片)
②建库(软件):建网上教育资源库(内库和外库)。
③建队伍(师生):对教师开设网络课程,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实验阶段,发展势头很猛。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头戏是教育部确定的“校校通”工程,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经过十几年、三个阶段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齐头并进,并且相互渗透和融合,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语文教学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像力,而且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可动能变、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巨大的优势:
1、增加语文课堂容量,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语文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
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大量课文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的链接,丰富详尽的图片图像资料,生动趣味的视频影像资料等等,都将在很短的时间有机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学生获得知识的感官是多方面的,眼、耳、鼻、舌等感官都能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而获得知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25%,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的 65%。
多媒体CAI“图文并茂”的特点,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和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而这些多感官的信息可以大大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使他们的注意力足够持久,因而能达到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CAI这种教学方式,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 38%,而培训时间却减少了 31%。
在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再加上自己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来给学生传递知识。板书既少又慢,说话既多又枯燥,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的太少太少,更不谈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知识的传递是立体式的轰炸,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印象深刻。我们语文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举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提供交互式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教学相长。
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多种交互方式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理想环境,同时也为优化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学生自己上台来操作电脑,兴趣浓厚,场面热烈,课堂气氛也就会非常活跃。
(举例《林黛玉进贾府》)
3、创设新颖和谐的语文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师——机——生三者对话,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运用CAI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CAI 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多彩”世界!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应用,比如,用录音机放音乐,用挂图展示图像,用板书书写文字。但是,不易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将图、文、声、视、听五者相结合,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勾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有了多媒体手段,老师根据课文内涵创造教学情境,就能打破时空限制,自由地把学生的视野从教室引向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有了多媒体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的课堂行为便由抽象的读、写、听,转化为形象的视、听、诵和主动的想、做、说。大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知识密度,提高了课堂信息容量。这种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举例《苏州园林》)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
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三、CAI课件的制作流程。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⑴CAI的定义及辅助教学软件。CAI是老师们常听的词语,有的老师只知道它就是指课件教学,而它的真正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它是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Powerpoint 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举例flash课件《李白》)
⑵现成的教学软件和语文课件大多数不符心意,需要语文教师重新制作。
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和语文课件,但是真正适用于自己教学的软件和语文课件并不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在现成的教学软件和语文课件的基础上自制课件。
⑶多数语文教师计算机水平有限,需要他人帮助。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由语文老师编写稿本,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制作,开发成小型的教学软件(或课件)。很大一部分语文老师计算机水平有限,自己不会制作。比如前面给大家欣赏的课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明了“动画、制作:余卫星,创意、脚本:黄群芳”。我估计,黄群芳是语文老师,而余卫星是计算机技术人员。
⑷语文教师学好Powerpoint就能制作比较好的课件。
一般来讲,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的课件比较精美,画面美观,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但是,即使会制作课件的老师,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课件,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更多的是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就是幻灯片,操作简单,入门快,图片、文字、声音、视频都能插入,能展示简单的路线动画,可以直接插入flash动画,还能进行超级链接,是语文老师比较理想的课件制作软件。
2、CAI课件的制作流程。
CAI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制作流程大致为:
1、确定课题
从教学内容和方式来讲,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使用CAI课件教学。但是语文教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能每篇都去制作,也没有必要。因此,确定的课题主要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突破重难点的篇目。
2、稿本和脚本设计
稿本和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主要依据。稿本设计相当于教案设计,突出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展示宏观教学全景。脚本设计相当于制作说明书,突出制作过程,展示微观制作要求。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均应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典型位置;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风格等艺术设计要求。
3、采制素材
一是采集素材。如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素材平时应留意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购买或到因特网上选择。
二是制作素材。包括文本制作,图形、图像制作,音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等。尤其是动画制作,技术性要求很高。
语文老师在计算机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制作素材有很大的困难,往往主要是从各方面采集素材。方便、快捷、实用。
4、集成课件
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将已准备好的图形、图像、文本、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根据课件设计要求,进行链接形成多媒体课件。
5、课件调试
课件集成后,还要进行调试,把课件演示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按钮都要调试到位,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课件的知识准确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图、声、文的交互性,操作的灵活性,符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
6、课件成品
经过以上各个步骤,课件成品便产生了,这时便可以拿到课堂上使用了。一般而言,制作完成的课件要打包,特别是插入了视频的课件,一定要打包,这样,视频在课件移动后就不会找不到。如果没有插入视频,Powerpoint课件一般不打包,这样便于再一次修改,因为打包的课件不能修改。
3、课件素材的使用。
下面我结合课件素材的使用,展示一个完整的课件制作过程。
CAI 软件中,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也会起到负作用。
(1)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
(2)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2、文字的设计要简要鲜明,勿繁杂不清。
CAI 软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
(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
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有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2)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
1、图形、图像的设计要清晰精美,勿模糊粗糙。
表等,可采用热字、热区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
点。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体。对于文字内容中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
(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以下列出几种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
3、声音的设计要适量应情,勿贪多乱用。
CAI 软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人声主要用于解说、范读、范唱,在CAI软件中应用较少。软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时应注意:(音量和数量)
(1)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2)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适得其反。(3)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能过分的激昂,否则会喧宾夺主。
(4)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控制,需要背景音乐就开,不需要就关。性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
4、视频的设计要精要短小,勿拖沓冗长。
课件中的视频一般是从电影中剪辑而来,不用将整个电影插入课件之中。剪辑的内容要集中表现课件主题的内容,根据需要尽可能短小。视频剪辑,运用豪杰解霸中的视频工具就可以做到,操作也很简单方便。如果一个课件有多个视频,要统一界面大小和摆放的位置。
5、动画的设计要精准必须,勿随意盲目。
动画一般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动画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预期的学习对象,发挥个人的创意,设计适当有效的教学动画。
(举例《登岳阳楼》《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故都的秋》《琵琶行》)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越多,则其教育思想和观念则愈先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多媒体无知或者至少对多媒体的本质和作用不甚了解的表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
1、重媒体演示,轻黑板互动。
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忽视板书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因而屏幕遮挡住了黑板,课件显示代替了板书。事实上,优秀的板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和结论的反映,具有概括性、持久性、完整性等特点。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好的板书字迹还能给学生以汉字书写中气韵美的享受。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2、重外观精美,轻能力培养。
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
3、重人机对话,轻师生交流。
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4、重单一标答,轻多样思维。
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5、重简洁直观,轻品味想象。
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红楼梦》、《水浒》经那么知名的编剧、导演之手出来也招来许多非议,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总之,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五、小结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改进入新的时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①教育软件类型由“课件”向“组件”、“积件”发展,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库、工具性的教学平台成为发展方向;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以展示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发展为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③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师整合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信息技术是初中生普遍喜爱的,以图文声像传递教学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之中,具有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微观为宏观的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上好序言课非常重要,为此在上序言课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生产生活中随处要见的化学现象, 展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生动形象,让学生对化学世界有更直观而形象的了解,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强烈关注与积极认可, 进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
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核心环节。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化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 化学学科知识与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学生理解与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采用的是黑板加粉笔加语言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并不能将抽象而深奥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图文声像呈现知识,将静止挂图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为教学提供一个宽广而自由的学习平台,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更加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原子这一节,让学生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是重点亦是难点。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深奥,是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模拟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氧粒子和汞粒子,两个氧粒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粒子聚集成金属汞的过程。将难以用肉眼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子和分子的分解与组合过程,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一抽象知识点的深刻而形象的理解。
三、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通过直观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第一手丰富的感性认识, 由此上升为对知识本质属性的认知,加深学生理解,真正发挥实验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架起通往化学殿堂的桥梁。
1.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见度与清晰度。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探究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都很难清楚而直观地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 坐在角落里或是后面的学生往往并不能清楚地观察实验,甚至无法看到部分实验现象;即使坐在前面的学生,一些瞬间发生的实验现象也难以观察到,这是传统实验教学的一大瓶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直观、清楚而动态地呈现于大屏幕上,可以让教室每个角落里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与清晰度对于瞬间发生的实验现象,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回放功能再次播放,让学生直观而全面地观察,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完成现实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受本校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实验器材不全;有些实验药品有毒或者操作不当会发生危险,还有一些实验对条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完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能通过讲实验做实验。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如实验后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一些学生对此并没有深刻认识,认为无所谓。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模拟正确与错误两种操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认识到要先撤导管, 如果先撤酒精灯,酒精灯上试管的温度就会降低,气压变小,而气压变小就会导致右边导管的水倒流进入酒精灯上的试管,容易造成试管爆裂。这样通过演示错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更能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理解其原因,这样更加利于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下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主体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探究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得到思维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而开放的探究平台, 让学生成为自觉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利用计算机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分析与解决更多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思考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相关软件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操作与观察,主动思考与思维得出正确答案。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探究平台,学生可以在此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实验探究,验证更多猜想与假设,进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手与脑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实验
初中物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方式,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现代技术的运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去寻找“平面镜”,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一些图片,然后我把这些资料整理一番后,就得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湖光山色,学生们的笑脸显现在清澈的湖水中”,配合学生的介绍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更能发现物理现象,而且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学习兴趣自然也浓厚。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发地动起来,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激活了物理课堂教学。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物理教学的质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模拟、完善,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对实验进行分解
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前,教师都会把实验的一些操作要领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先给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但是这样的讲解存在着可见度差的问题,有些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鉴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演示过程制成视频或是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给学生,对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定格、放大、回放,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2.对不方便直接操作的试验进行动画模拟
物理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或是由于不方便操作,或是由于安全问题等原因,使得一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实验进行动画模拟,以此突破教学限制,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资源共享
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和与教学有关的参考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的学习资料,而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黎涛.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8).
欧邦亮
(安徽省庐江中学实验初中)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好每一节课的板书,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要有特色,力求做到新颖、简洁。教师的板书要正确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关键词:板书;教学艺术;简笔画;直观演示
在很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条件整体较差,英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板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板书设计应突出重点,内容要少而精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板书必须配合讲练内容书写重点,做到条理分明、布局合理,切忌随心所欲,内容混杂不清。
每一节课的板书不能太多,但要突出重点,使学生受到启发、引导。如,“Go for it!”七年级英语(下) Unit 7 It’s raining Section A Period 1 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整齐美观,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力。学生可以根据重点词语,多角度、多层面获取较详细的课文信息,了解和掌握课文中词汇、短语和句型。
二、板书设计应有特色,形式要新颖简洁
1.线段式板书
“Go for it”在教过去完成时态时,我以The train had already left when we got there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got和had left所反映的时态概念,我设计了一个时间轴线(timeline),表示如下:
过去←―――X――――0―――――I―――→现在had leftgot there现在然后提问:Did I catch the train?
上图符号“0”表示“到那儿”,符号“X”表示“离开”,说明“到那儿”和“离开”两个动作的先后关系。火车先“离开”,我后“到达”。用时间轴线来解释时态,可使抽象的语法概念变得形象、简单,为语言交际提供了句式结构,同时,也可避免一些枯燥的讲解。
2.简笔画板书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是远不够使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即兴描绘,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也不同于精美的艺术创作,它只是为了配合教学需要而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重在写意,简便易行、形象直观、幽默风趣,虽寥寥数笔,却敌过千言万语。
三、板书设计应浅显易懂,结构要考虑认知规律
1.充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学挂图
课堂教学使用挂图,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朴素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例如,讲“capital”这个单词,可张挂北京、伦敦、堪培拉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诵读: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England. Canberra is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
2.将直观演示与板书设计结合,让学生投入到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
如,教学时间的英语表达法时,我一边让学生看黑板上贴好的简图一边问:“ What time is it?”若是(7:30)学生应答:“It’s seven thirty.”说明学生只会用顺读法,读出时钟所指的时间,我将它板书在黑板上即:(7:30)(seven thirty/half past seven),解释说后一种采用的是在倒读法。接着又出示一个时钟,若是(7:15)学生又读成seven fifteen,我介绍还有一种说法“a quarter past seven”,如果时间是7:50、7:45或7:40就会分别读作(7:50)ten minutes to eight,(7:45)seven forty-five/a quarter to eight;(7:40)seven forty/twenty to eight, 然后把以上所表示的这些英语读法小结成两种表达法,一种是顺读法,另一种是倒读法,突出“倒读法”。板书其表达式:M+to+H(30
骆志煌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问题等。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在省市学科会议上交流、演示,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寻求历史学科教改新模式。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中学历史教学以其内容丰富、手法多样的特点始终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以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准确,因此,历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大多停留在较浅的水平。经历几年来学科同行们的探索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和突破,笔者结合我校为申办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提出的“创建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主课题,在历史学科中相应提出“现代组合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以历史地图为突破口,以期由浅入深,逐步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推向深入。
地图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地图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有时也借助地球仪或幻灯、录相片等媒体,与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相比,上述的地图展示法就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但值得指出的是,Cai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考查中均还不允许淡化教材,相反,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强化教材,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表示法不是计算机或其他媒体可完全取代的。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探索属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促进历史教学的教改模式,而不是寻求一种替代教材的全新“模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开展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也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了弥补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图能力较弱的不足,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经常不得不动用大段的时间对地图进行详细的讲授,以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手段以其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同样在这方面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以笔者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在授课中通过Cai课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的地图演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历史录象资料后,演示了自制的解放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图1为其中一幅),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解放军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笔者还动用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均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同样,只要我们备课时设计合理,提出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配合媒体的展示引导思维走向,将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既达到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又使学生在经过思维运作得到答案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同样激发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目前仍普遍存在的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下,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科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制作Cai课件,开展历史地图教学手段的探索。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三、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Cai课件的“三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校际交流,为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将部分中学历史辅教课件和体会通过因特网在个人主页上发布,以期得到更广泛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在制作Cai课件时可以从课件内在的“三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来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1. 科学性----课件的灵魂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历史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教材的教学目的,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内容要与教材一致,必须正确无误,无任何科学错误,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其次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可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因而,科学性是Cai课件的灵魂所在。
2. 实用性----课件的生命力
不言而喻,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是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对于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仅是“举手之劳”,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第三是实际效果,当我们走出仅将多媒体作为“演示手段”的“初级阶段”后,摆在面前的就是开始从形式转向深入,注重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授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解决、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甚至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实用性就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3. 技术性----课件的活力
Cai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载体,其技术的前导性和个体差异的表现性均会得到较充分的展示。课件的技术性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有关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动画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制的技能,这是制作课件的前提。一个好的课件由于充分发挥了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其表现能力和演示手法等电化功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以对学生的感官达到最佳程度的刺激,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和注意力。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制作Cai课件的过程不仅是制作者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其审美标准。媒体的呈现是通过视听接收的,因此一个画面组接流畅、节奏适当、声像俱佳的课件除了能配合授课外,还能在德育和美育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布局构图的和谐、声像结合的合理等方面。因此,从外部因素来看,Cai课件的技术性是其活力之所在。
【摘 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其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气氛活跃,尤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的全面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等为一体,融合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炉,既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都知道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一定被课文中的描写的壮观景象所吸引,同学们想不想去钱塘江看看呢?这节课,吴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然后给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涨潮时的壮观景象,这是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也更快的是学生融入了课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领会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历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詹天佑杰出的建筑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课前我们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课件,让课文的描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课堂上孩子们看着生动形象的“两端同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很快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效的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
在讲读《蟋蟀的住宅》的时候,由于很多同学并不认识蟋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找了大量的蟋蟀各种形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蟋蟀的外形上首先透彻了解它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再展示蟋蟀的住宅的图片,更形象的分析蟋蟀的住宅的具体样子,从而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是用那么简单的挖掘工具来完成的,它真算得上是伟大的建筑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蟋蟀的住宅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的修整、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品质。也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靠的是长期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方法借鉴。学生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从图像和声音中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理解种葫芦人只关注结果,不善于发现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更加的易于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四、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当我们学习到课文《长城》时,学生读过课文之后,虽然大体上了解了长城,但是长城的雄伟气势却不是仅靠文字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从来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看到过长城,这时候,我将长城的宣传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了之后对长城的印象更深刻了,通过直观的画面,更能充分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学完,《长城》之后,学生对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想去亲眼去看看,更多的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期待,我又找了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学完了长城,我们又利用自习课的时间介绍了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等著名的景观,让学生通过《长城》这一课,更多的了解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开阔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也算是弥补了农村孩子没有机会走出去的遗憾吧!
五、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坚持适当、适量的原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提供理想的几何模型,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几何并不抽象, 它既来自于生活实际又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 对学生的智力要求并不算很高。然而由于几何又是由非常严谨抽象的定义、定理、公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因而不少学生感到几何难学。原因之一是直观与抽象之间缺少有效的“桥梁”。多年来, 几何教学较为孤立地让学生学几何概念及定理, 过于强调逻辑思维训练而缺乏足够的几何图形作为发散思维的基础, 对培养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方面能力的重视不够, 于是本来生动、充满创造力的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 自然容易造成学生感到枯燥困难的现象。
如垂直关系, 许多学生只认识到水平位置与竖直向下的直线, 梯形的上底必须处于“上面”的位置, 这表明学生并没有全面正确地抽象出概念, 抓不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在传统教学中这一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似乎做了许多努力, 但是收效甚微。因此, 我们应该敢于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它至少有以下作用:1.丰富直观的图案, 提高学生主动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例如, 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 可以用照相机拍摄大量的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加入动画和音乐效果, 帮助学生寻找、归纳、建立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2.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技术支持。让图形说话, 过去许多用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思路, 现在一看图形就完全明白了, 需要时只需轻轻一按鼠标就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变式图形, 这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能把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中, 学生初学时理解不到位, 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动画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在上课前通过几何画板制作好绕一边旋转着的矩形和直角三角形, 在学生观察时, 结合教师讲解,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比较轻松自如地进入想象的学习状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的解题教学中的难点
解答题目时,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病是对解题技巧和方法重视太多, 而对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重视得不够, 不是作为生动活泼的思维训练去教, 而是作为对教师总结出的“规范化”套路去强化训练。多数数学教师乐此不疲, 好像非此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 除了观念上的, 主要还是技术层面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最不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解题的思维过程显示得不够充分。对每一个学生, 又不可能实现及时的教学反馈。例如综合题, 这类题型通常阅读量大, 各个知识点纵横交错, 数形结合, 既重解题方法又重视考查数学思想, 确实是数学所有题型中最难的一类。在教学中,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加上学生的程度各异, 特别是对审题、设计解题思路、反思等几个环节, 给予的重视不足, 因而在传统教学中是很让教师头痛的。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解题的思维过程展现的更清晰, 能较好地分解难点, 给学生主动思考提供一个技术的平台。
如江苏省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最后一题, 如下图, 已知射线DE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D (3, 0) 和点E (0, 4) 。动点C从点M (5, 0) 出发,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左作匀速运动, 与此同时, 动点P从点D出发, 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请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与点P的坐标;
(2) 以点C为圆心、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C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侧) , 连接PA、PB。
(1) 当⊙C与射线DE有公共点时, 求t的取值范围;
(2) 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t的值。
该类题型若使用传统的手段来讲解给学生听, 那真是费时又费力。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几何画板做成动画, 放在幻灯片上演示, 充分展示运动中的三种讨论情况, 必然给学生的思考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某种角度看, 数学课的内容看起来有些抽象, 显得枯燥乏味。因此,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形象生动, 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显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是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的一条途径。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 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 但在理解和应用上不一定能到位。在设计这一部分时, 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 帮助学生用特征对照动画进行深刻的理解。具体来说, 可以使线段 (或三角形) 自左向右飞入, 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 沿着移动的方向将所要平移的线段 (或三角形) 自动地缓缓平行移动, 通过观察移动的过程, 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图形的平移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 从而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远程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音乐;运用;教学情境;容量;教学方法
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音乐课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讨,现结合自身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一番详细的说明和探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内在源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前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身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但是,如今的音乐教学,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教唱为主,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早已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于一身,可以将音乐学习内容以优美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动听悦耳的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音乐内容所体现的意境美、艺术美等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真正爱学、乐学音乐。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台湾风情画》时,这是一首充满了浓郁台湾风情的管弦乐,但是,学生对于台湾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只能通过观看一些影视剧和网络技术,对它有一些浅层意义上的认知和感受,于是,在上这节课时,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介绍台湾的Flash课件,课件中,包含了各种介绍台湾的信息与资料,如历史、地形地貌、气候生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美术戏剧、音乐电影等等,这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呈现形式,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之后,我继续说道:“下面,就请大家聆听一首有关台湾的管弦乐——《台湾风情画》,看看在歌中,台湾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台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到对这首歌曲的聆听和学唱中。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和大信息量优化处理的教学优势,我们除了利用它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能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开阔和扩大。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些在课本上没有的和我们运用口头语言无法详细讲解清楚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无限的音乐课程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伏尔加船夫曲》这首歌曲时,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了这首歌曲,如它是一首由夏里亚宾创作、莫斯科雅阔夫演唱的俄罗斯歌曲,揭示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然后,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了俄罗斯其他的民歌,如,《货郎》《卡林卡》《黑眼睛 黑眉毛》《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随后,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资料和自己脑海中形成的信息,对听到的这些俄罗斯民歌,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又给学生展现了很多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音乐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三、運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教学流程基本是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忽视,学习个性被压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它的意思为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资源搜索功能和存储功能,学生利用它,可以自行发现和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接受者变为探究者,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机会,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自行搜索和收集与音乐内容相关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方法得到创新,让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模式,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音乐小网站《中国戏曲选介》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与中国戏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如发展历程、艺术特色、艺术品貌、戏曲行当、戏曲音乐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所制作的课件进行演说和讲解,讲解过程中,随时与台下的学生就课件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后,由我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项活动被提出以后,学生明显表现出了极强的参与热情,制作出来的课件也让我非常惊喜,如有的小组在课件中穿插了介绍中国戏曲的视频,演示和讲解的方式也十分风趣生动,台下观看的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十分积极活跃。这样一来,我就使原本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为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大力寻找和探索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的契机,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进而更高层次地完成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不能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依赖,不能用它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将二者的优点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它们的科学辅助下获得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苗青.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葛琴.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初中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3]韩旭雯.关于初中音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4(5).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第二小学
王治宇 小学语文
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被教育教学广泛运用的今天,语文的教学课堂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状即: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科学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运用科学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关键词:丰富内容 激发兴趣 拓宽视野 突破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一、科学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二、用科学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形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运用flash软件把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内容做成动画,图文并茂的把内容展示给同学,一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高,二是同学们很容易体会到晏子的能言善辩和机智勇敢了。在如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
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
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实例。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科学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随着知识概念的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被看作是认知领域的最低层,教学的重点则放在提高高层次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我们实现这一新知识概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它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大为小,化静为动,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如在学习《画杨桃》一课时老师用ppt展示正面杨桃的图片和侧面杨桃的图片,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整合进老师的教学资源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到,看待事物要全面,多方位的去理解才能真正认识。显然,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知识平台,吸引着学生不断主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并学习信息,很好的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首要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兴趣,增强记忆。如在学习英雄董存瑞舍时,我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董存瑞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化运用】推荐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在《自然》课中的运用07-27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09-23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07-04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08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1-02
微课在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6-12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9-09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06-0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