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简介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阿基米德简介(精选9篇)

阿基米德简介 篇1

中文名称: 阿基米德

生 卒 年: 公元前287~前212

生平简介

阿基米德的故事 篇2

(一):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另外还有他用镜子烧掉敌人战船。被杀前叫敌人等一等,让他做完一道数学题目的故事也脍炙人口。

(详篇)同事生日祝福语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状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杠杆定律的确立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最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能够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以前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死心的句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坚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子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坚信他

称量皇冠的难题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正因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十分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但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一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正因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因此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证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阿基米德的这个实验,就是静水力学的胚胎。但他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继续深入研究浮体的问题。结果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体浸在一种液体中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所浸入的体积;维持浮体的浮力,跟浮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公元前213年,罗马的军队由玛尔凯路率领进犯阿基米德的国家叙拉古。这时,年已七十五岁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尽自己的所有才能,帮忙祖国,打击敌人。

罗马统帅玛尔凯路,接连攻下叙拉古的两座城后,更加狂妄自大。他认为,只要用五天的准备时刻,就能够攻陷国都叙拉古城。但他恰恰没有想到,就是正因有一位热爱祖国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计划打破了。

这场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战斗,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玛尔凯路率领着船队,从水上进攻叙拉古。他的每只战舰上的士兵都装备着弓箭、投石器和轻镖枪,要把叙拉古的守卫者赶下城去,然后透过架在战舰上的攻城机,让士兵冲进叙拉古。但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敌人的舰队接近的时候,阿基米德就开动他制造的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远程投射机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块,投射一千多米远(相当于18世纪大炮的射程)。这些巨大的石块,象冰雹似地打在战舰上,打得玛尔凯路手忙脚乱,船沉兵死,一片惊慌。玛尔凯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战舰撤走。

玛尔凯路又决定夜间进攻。他以为夜间阿基米德看不远,等舰队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就用不上了。但是,当玛尔凯路夜间进攻的时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机器开动了,这些机器不断地投掷出短镖枪、石块,使罗马军队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连玛尔凯路也差一点丧命。

玛尔凯路不甘心放下占领叙拉古的企图。他还是催促军队和强迫他的工程师们,继续同阿基米德较量。结果,都是徒劳。有时,罗马把带有攻城机的战舰冲到叙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种挂着长嘴的机器开动起来,一块块石头从长嘴里倾落下来,不但把攻城机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战舰砸个稀烂,使罗马的士兵陷入绝境。有时,还从城上放下一种铁钩,这种铁钩用机器操纵着十分灵活,铁钩能钩住罗马兵船的船头,然后把兵船拉起来,使兵船向一边翻倒,扣进水里。

玛尔凯路使尽了各种进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发明打破了。罗马军队变得胆小如鼠,一看见从墙头上伸出条绳子,就抱头鼠窜拼命逃跑,并叫喊着: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种机器来作弄我们了!

玛尔凯路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得把叙拉古城团团围住,妄图把城里的人困死。他的这种办法,使得阿基米德也无能为力了。罗马军队一向围困了八个月,最后乘叙拉古人欢度节日,而疏于防范的机会,从一个冷僻的城门偷袭进去,才把叙拉古攻陷。

当罗马军队冲进城的时候,玛尔凯路曾下令不好杀害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那时,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实验室里画他的图形。士兵冲进后,脚踏声惊扰了他。这种惊扰,使他惊醒过来,愤怒地喊道:喂!你弄坏了我的图画,赶快跑开些!结果,他的愤慨激怒了罗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于刀下。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虽然遇难了,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精选阅读

(二):

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卒于同地。早年在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学习,以后和亚历山大的学者持续紧密联系,因此他算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成员。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以极高的评价,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广为流传。据说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律之后,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能够移动这个地球!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中,之后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阿基米德献出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为祖国效劳。传说他用起重机抓起敌人的船只,摔得粉碎;发明奇妙的机器,射出大石、火球。还有一些书记载他用巨大的火镜反射日光去焚毁敌船,这大概是夸张的说法。总之,他曾竭尽心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最后叙拉古因粮食耗尽及奸细的出卖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流传下来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几种。《论球与圆柱》,这是他的得意杰作,包括许多重大的成就。他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体积等50多个命题。他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好处的,无愧为近代积分学的先驱。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没有一个古代的科学家,象阿基米德那样将熟练的计算技巧和严格证明融为一体,将抽象的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精选阅读

(三):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关于杠杆原理的故事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但是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

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能够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以前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起誓,你说的事真是个性,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呢?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坚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国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坚信他

阿基米德的故事:浮力原理的发现

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发现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的传说。

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一样的物质有不一样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一样,排出的水量也不一样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这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叙拉古保卫战

阿基米德:叙拉古保卫战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是,他曾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3

张青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浮力是在学生掌握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后,将要探究认识的另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本节是“密度与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刚刚学过的质量、密度知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将发展他们的各项技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在浮力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并逐渐形成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发现排开液体体积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重力、平衡力、力的合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也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的物理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浮力,观察了大量的事例,但还是缺少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对教学反而形成一定的干扰。

三、选择的教法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即: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塑料袋、小石块、木块、金属块、鸡蛋、水、酒精、盐

四、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交流合作产生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教学设计

1、引入:

首先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由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船只在水面上漂着的原因——受到浮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再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感受浮力的存在。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木块漂在水面上,石块、金属块沉人水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描述不同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也可判断出浮力的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木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浮力的大小。那么石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浮力吗?如何测浮力?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还再一次练习使用的弹簧测力计,为后面的分组实验打好了基础。从而引出“二次称量法”测浮力F浮=G-F拉。在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与我们直接用手去拖着物体的效果相同,利用等效法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热气球升空,表现出物体在空气中同样也会受浮力的作用。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2、猜想:

你怎样改变这些物体所受的浮力?学生可以自由操作:①往放鸡蛋的水中加盐 ②改变石块、金属块浸在水中的位置(改变深度)③手向下压木块(改变液面下的体积)等等,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慢速的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学生说出“水面上升,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等所有的现象,老师再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并对猜想进行分类。这时,不管学生的想法正确与否,是否完善,老师都不评论,只是倾听。这样做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改进、修改各自的设计。按自己认为正确的设计进行,让事实来说明。由于在猜想时很难想到V排,所以老师可以将石块浸入水的速度尽量放慢。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石块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而引导出,其实是物体浸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在影响着浮力的大小。然后利用课件中量筒内水位的变化,来判断V浸=V排,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联想到,V排对浮力的影响了。

3、设计实验: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讲述“王冠之迷”的故事。提问学生,阿基米德到底发现了什么?强化排开水的现象,并发现排开水越多,浮力就越大。并测量G排。强化排开液体的过程,关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的关系。突出F浮= G排的物理意义,加强学生对G排的理解。

再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2)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溢出的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4、实验、评估

⑴ 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的可行性。

⑵ 团结协作,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记,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将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和记得出的结论展示给大家,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文素质。在展示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实验结论,就对实验数据擅自作了“修正”。老师要先不要质疑,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说:你们很聪明;或者是笑一笑,同学们会“心领神会”的,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有可能会有个别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判断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的关系,老师要及时鼓励。但只要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即可。

5、深化理解

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学生的前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等等。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

本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7、随堂练习

(1)请说出曹冲称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将金属块的一半浸没水中,排开了 0.6kg的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g取10N/kg)

(3)把重17.8N的实心铜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铜球的体积是 ________cm3。(g取10N/kg)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篇4

设计人:王彩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课时中分析结论的数据是选择绩优学案练习册中的习题,据此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中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需要采集数据,如若先做实验,学生实验中不注重细节,采集了错的数据,就很难推理出正确的结论,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得不得到关注。所以改进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确数据分析结论,然后做实验,另外,学生在明白了结论的基础上做实验时,自己就会注意细节。如先测量小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然后倒出其中液体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呢?学生自己就会思考到桶上会留有残余液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将会减少。实验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可以自己判断。失败的话,建议他们重新做实验,自己找问题。

本节课中的实验如果直接用手提弹簧测力计,手容易晃动,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改进成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升降台升降液体,从而达到物体稳定浸入液体中,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第一课时中数据仅有一组,可以提问:一个实验的普遍结论,仅做一次实验能不能得出?介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会自己判断出,不行。一个普遍结论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实验,然后分析,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进一步提问:实验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说三次实验中是在改变什么物理量呢,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根据本校学情,学生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复习旧知中的图片展示。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丰富,记忆能力良好,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观事物进一步引导。我们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布置作业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赖性强,讲的学,不讲的不学,学习兴趣不浓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节课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本节是对上节课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实验过程。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公式。3.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四.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推导。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五.教法

讲授法、实验法

六.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

七.教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八.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2个因素 ①液体的密度;②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图片展示:

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V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也就是说: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①液体的密度、②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引入新知:

想想: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乘积为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我们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因而我们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我们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即对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进行比较,实验中想办法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这两个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视重法:F浮GF示)。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小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把被测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总(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改变被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2、3次实验 采集数据:

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组中有一个或两个物理相对优秀的学生(组长),对本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中相关简单的操作由本组的后进生完成,如,此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相关操作,后进生读数,但是组长需同时监督是否正确,避免数据记录错误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功。

分析数据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课后练习(练习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公式): 板书:

九.教学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评课稿 篇5

接着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浮力大小如何测?

(2)、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样使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从而明确溢水杯的作用。

(3)、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4)、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师生间的热烈讨论,通过讨论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从而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二 篇6

(第2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木块、橡皮泥、烧杯。(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学生笔答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填写的答案。教师讲评。

2.270克的铝块体积多大?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在黑板上的计算进行讲评。

二、进行新课

1.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提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并说出分析结果和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称出铁块重(可由学生读值)。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无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变。因此,这个物体无论处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取一块橡皮泥,将它捏成立方体,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重。将它浸没在水中,读取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读值和计算由学生完成)将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实验步骤,求出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测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提问: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的浮力大?

演示: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测出它们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论。教师总结,并结合复习提问2的分析指出,有的同学认为“较轻的物体受的浮力一定大”的看法是错误的。

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

提问: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后放手,铁球下沉,木块上浮,哪个受的浮力大?

学生讨论,教师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析,教师总结并板书:“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2.例题:(出示小黑板)

①如图12-4所示,甲、乙两球体积相同,浸在水中静止不动哪个球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哪个球较重?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解:甲球受到的浮力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甲球浸没在水中,乙球是部分浸没在水中,故,甲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球排开水的体积。因此,甲球排开的水重大于乙球所排开的水重。所以,甲球受到水的浮力较大。板书:“F甲浮>F乙浮”

浸在水中的甲、乙两球,甲球较重。分析并板书:“甲球悬浮于水中,G甲=F甲浮

乙球漂浮于水面,G乙=F乙浮

因为:F甲浮>F乙浮

所以:G甲>G乙”

小结:解答浮力问题要学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对于漂浮和悬浮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浮力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题:有一个空心铝球,重4.5牛,体积是0.5分米3。如果把这个铝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它是上浮还是下沉?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要求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演算,由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针对演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评。

要求学生答出:

由于铝球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 V球= 0.5分米3= 0.5×10-3

米3。

F浮=G排水=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5×10-3米3=5牛。

因为:F浮>G球,所以铝球上浮。

铝球在水中上浮,一直到露出水面,当F浮=G球=4.5牛时,铝球静止在水面上。此时铝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铝球的重。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铝球是研究对象。判断上浮还是下沉以及最后的状态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公式计算求解。

3.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应用弹簧秤进行测量:F浮=G-F。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F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此式可计算浸在液体中任意行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篇7

一是学生没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学生提出跟泡沫块浸入的深度有关;有提出跟烧杯中的水有关;也有提出跟泡沫块的体积有关等等,就是没能提出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课后反思中,就教师的启发提问做了调整。第一次上课时问,

(1)“你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你有什么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

(2)“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感觉第2个问题问得太快,学生不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与浮力联系起来进行猜想。

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问题细分了,并且将第1个问题中的“浸入”换成“按入”,(1)“请你把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体验你手的感受,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似不经意的换了一个词,但实际上是强调了手上的感觉,以及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方向明确。

随后问(2)“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很清楚的回答到“当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在变大”。

最后再问(3)“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同学的描述,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第三次上课时,将最后一问改成“通过刚才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学生顺利的提出了猜测。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一个不恰当的提问,会使学生思想分散、蒙头转向、无所适从、甚至打乱教学过程。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

二是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没有头绪,不清楚需要测量比较哪些物理量,如何收集排开的水等,花了很多时间,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无向的`,并且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更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进行有方向的引导。这同样离不开恰当的设问。最初只有笼统的一句“请大家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测”,这个问题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学生给问蒙了,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后来改为“用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浮力呢?”“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在有序的三个问题后,学生踊跃回答,并上台来演示具体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同学跟着纠正,优化操作。在明确了实验方案后,在接下去的学生实验过程中,分成四组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验证,第一组:钩码浸没在水中;第二组:钩码浸没在浓盐水中;第三组:铝块或铜块浸没在水中;第四组:钩码部分浸在水中。

在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归纳结论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两次上课时,小组的位置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课时,从新安排,将前后左右的四桌学生为一组,这样能够做到小组交流的目的,所选代表也能反映小组的实验结果。此外,板书的设计也做了改进。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没有在黑板上做记录,因此之后的实验归纳存在一定困难;在第二次课堂教学时,先将每一组的实验前提写在黑板上,然后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填写完整。

第一组: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第二组:浸没在浓盐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浓盐水的重力;第三组: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或铜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第四组:部分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每一组同学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结论1:是浸没在液体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简介 篇8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了解得出的过程。

2、从过程方法上看:林老师注重了实验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亲自动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生能主动学习。且在课堂上学生提了许多农村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课堂上问题,讨论、解凝等等,一气呵成,老师主导,学生主动。

二、从教学内容上看,抓得准。重点、难点确立准确,教学思路清晰。他首先回忆上节内容引入这节课,定量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为新课的重点做准备,然后教重点内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和得出;最后处理教学的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三、从课堂教学结构上看,体现了“清”字。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数字分析-得出结论几个环节紧密相连,过度自然。

四、从教学方法上看,灵活多样。

老师的教法灵活,有让学生去为问题的解决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发表以交流,还有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人均活动量较大、次数多,练得较到位。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参与意识强,学法活。从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上看,老师平时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从课堂效果上看,密度较均衡,效果较好,课堂上基本上无死角,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以实际行动推行了素质教育。

六、从课堂练习题看,适度、适中,特别是最后一题,为下一节内容作铺垫,较好。

七、建设性意见:

(1)希望今后物理课堂上多多关注一些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的引导,以增加他们对自己实验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能力。

阿基米德简介 篇9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具准备

弹簧秤、橡皮泥、铝块、铁块、深水筒、烧杯、塑料袋、水、CuSO4溶液、溢水杯. 投影片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G11.47N,然后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后的重G20.98N.

提问:石块完全浸入水所受到的浮力中怎么求?

(石块所受到的浮力就是弹簧秤读数的减小值,等于G1G21.47N0.98N0.49N)

请同学们注意这实验中有两种现象:一是弹簧秤的示数减小了(从G11.47N减小到,同时溢水杯中溢出了一定量的水.水溢出是由于石块浸人杯G20.98N减小了0.49N)中引起的,而弹簧秤示数减小也是由于石块浸人杯中而引起的.两个现象都是由于石块浸入水中引起的,那么这两种现象就必定有联系.请同学们猜想:这两种现象会有什么联系呢?请设计实验来验证.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我们可以称一下溢水杯溢出水的重.

教师演示:用一不漏水的薄塑料袋盛溢水杯溢出的水.因塑料袋的自重非常小,近似为零,在实际误差的范围内可以略去.放用弹簧秤称出的塑料袋中的水重,就是溢水杯溢出水的重,G30.49N.

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数值跟它排开的液重的数值相等. 那么物体浸没在其他液体中会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

学生实验:测量石块浸没在CuSO4溶液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溶液的重力. 教师总结:物体浸没在液体受到的浮力的数值跟它排开的液重的数值相等. 提问:如果物体不浸没在液体中,而是漂浮在液面上时,会否有同样的规律呢?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测量木块漂浮在CuSO4溶液或水上时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溶液的重力.

从而得出结论: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的数值跟它排开的液重的数值相等. 这是我们今天实验得出的结论,也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得出的结论,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二)阿基米德原理讲解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 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液gV排分析:从公式中可以知道浮力大小只与液V浸有关(V浸即是V排)

3.适用条件

适于液体、气体.

4.单位

F浮——牛顿

液——千克/米

g——牛顿/千克

V排——米(板书)

从公式上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浸入液体的物体,只要知道液和V排,我们就能求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计算浮力最普遍适用的规律.

(三)推导阿基米德原理(板书)

对一个浸没在水下上表面距水面深为h1,边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可知

33p液gh1p液gh2液g(h1l)F浮F向上F向下pl2pl2液gh1(h1l)l2液gV排

同样可以推出阿基米德原理.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和实验,知道了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探索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出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同时,我们又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

如何用阿基米德原理去解决实际浮力问题呢?我们一起做几个练习.

(五)例题讲解:

<例一>

体积是200cm的铁块,一半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g取10N/kg)

铁块排开酒精体积100cm

铁块排开酒精质量

100cm30.8g/cm380g0.08kg 铁块排开酒精重

0.08kg10N/kg0.8N

<例二>将体积为100cm的冰块,先后放入足够多的水和酒精中,求冰块在水和酒精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有多大?(g取10牛/千克)

G冰冰gV冰0.9N

若冰块在水中浸没,则

3F浮水gV排1N0.9N

冰将上浮至漂浮,静止时

F浮水G冰0.9N

若冰块在酒精中浸没,则

F浮酒gV排0.8N0.9N

冰将下沉,静止时

F浮酒0.8N

<例三>铁块、铝块各一个,都重7.02牛,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各受到多大的浮力(取g=10牛/千克)

,需要先求出它们的体积V铁、V铝,这就是它

要求出铁块、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和F浮们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已知它们受到的重力的条件下,根据Gmg可以求出它们的质量,再从密度表查出铁、铝,就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

G铁G铝7.02N,铁7.910kg/m,铝2.710kg/m,110kg/m

333333.

F浮,F浮解

由Gmg可得mG/g.

m铁m铝V铁m铁7.02N0.702kg10N/kg7.02N8.9105m3337.910kg/m 铁V铁V排水gV排1.0103kg/m310N/kg8.9105m30.89NF浮V铝m铝0.702kg2.6104m3332.710kg/m铝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2.6104m32.6NV铝V排答:铁块受的浮力0.89N,铝块受的浮力是2.6N.

(六)总结 略

(七)布置作业

总结计算浮力有几种方法 课本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入液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液gV排(3)单位

F浮——牛顿

液——千克/米g——牛顿/千克

V排——米3

(4)适用范围

液体、气体.

二、推导阿基米德原理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简介】推荐阅读:

阿基米德的秘密观后感06-17

上一篇:北师大年月日知识点下一篇:夏季三年级200字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