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精选8篇)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与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并且考试出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比重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应在元素化合物有关知识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就“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讨论分析.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初中化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或是由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组成,可见元素化合物不仅是化学的基础理念还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理论,并且初中化学的学习通常是从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开始的,再扩展到元素化合物的制取、鉴别等化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到清晰、深入的理解才能学好初中化学.此外,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与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总而言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成为了我国中小学教学现状中最大且最常见的问题.化学作为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科本应该是受到学生喜爱的,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问题的影响不仅促使学生降低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还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用在化学知识的预习、复习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但化学作为学生考试科目之一,关系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的运营都离不开化学,可见化学技术和化学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化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元素化合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与元素化合物有关事物进行讲解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复杂知识时产生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元素化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层运用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相似度较高,易使学生对有关联的知识产生记忆混淆现象,对此,教师就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时采用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记忆,此外,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结合实际,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因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就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对相关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蕴含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可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发散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解中安排实验环节,并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时,教师就可结合实际生产中从铜矿中制取金属铜用到的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高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先使铜矿在硫酸溶液中溶解,再加入铁就可将金属铜置换出来,同时教师也可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了解到铁的这一化学性质,采用类似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整理相关的知识,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化学教材的安排中存在一些相对不合理的现象,使本身就琐碎的化学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作为化学理念基础的元素化学物的相关知识更为繁多且内容更为分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分类,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的记忆,简化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2

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苏教版教材中, 仅在高一的《化学1》中出现, 在其他模块教材中都没有出现。那么, 作为学完整个高中化学的高三学生, 如何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用系统论的观点, 整体把握和统领高中化学知识,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避免在高一基础上的简单机械重复或原地踏步, 是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1.树立整体意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的是物质, 物质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反之, 由物质的性质也可以推测物质可能有哪些结构;要运用物质就应了解或知道物质的制法;制取物质就要研究物质的收集方法;物质在制取、收集、使用等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高中化学总复习, 不同于高一新授课, 其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应该让学生确立如图1这样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框架。

2. 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 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思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外层电子的得失或重排, 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要研究物质, 就必须研究物质的结构, 尤其是要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电子的排列情况、分子的结构等, 从而推测或推知和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如图2。

苏教版《化学》中, 介绍了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 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外围电子排布式、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结构式、电负性、等电子体等知识, 完成高中学习任务的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讨论物质结构所需要的必备基础知识, 学生完全有能力借助物质结构知识研究物质的性质。

高三一轮复习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既然称之为一轮复习, 就应该把相互有关联的知识, 相互有因果关系的知识, 相互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统领起来, 并借助有关方法和手段解决在高一年级学习中由于知识限制而无法解决、不能研究的内容。

3. 编织物质转化关联网

建立物质之间的转化关联网是复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 关联网建立的方法有多种, 有连线法、网络法以及坐标法。

目前使用最多的应该是网络法, 如图3, 还有坐标法, (见图4) 。

二、教学片段

1. 硫单质的教学片段

【教师】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硫单质的性质应该由硫原子的结构所决定。我们一起把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一下:

【教师】认真观察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大家可以得出些什么想法。

【学生】硫原子为16号元素, 最外层有6个电子, 应该可以得到2个电子。

【教师】可以“得到2个电子”, 说明硫元素显示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氧化性。

【教师】所以, 单质硫可以和氢气、金属钠、铁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单质反应, 生成相应的硫化物。

从分子形状来看, 在硫的氢化物中, 硫原子和氢原子是否排在一条直线上?还是呈折线型?

学生开始争论, 没有统一意见。

【教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来推测:S元素和O元素处在同一主族, S的价电子的电子排布结构与O相似, 形成的氢化物H2S是否与H2O有共同或相似之处呢?

同学们恍然大悟。

【学生】对, H2O分子呈折线型, 那么H2S分子也呈折线型。

【教师】为什么?

【学生】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硫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硫原子在与H原子结合时, S原子采取sp3杂化, 其中有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σ键, 还有2个杂化轨道中分别有2对孤电子对。由于S原子形成的是sp3杂化4个轨道, 所以, H—S—H不可能成一直线, 而是呈V型。

【教师】回答得非常准确。同样, H2O分子和H2S分子属于等电子体, 通过等电子体的性质, 也可以推测H2S与H2O有共同的分子形状。

2. 二氧化硫教学片段

【教师】你们知道CO2的电子式吗?它是直线型还是折线型?

学生非常轻松地就回答出来了:CO2中所有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 分子呈直线型。

【教师】那么, SO2是直线型还是折线型?

【学生】 (不假思索就回答) 与CO2一样, 是直线型。

【教师】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SO2的分子结构与CO2一样, 是直线型?

【学生】直觉, 因为两者分子式类似。

【教师】化学是自然科学, 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凭直觉。我再提醒大家:根据“等电子原理”可知, 当两种物质具有等电子结构时, 应该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

【学生】喔, SO2与CO2不属于等电子体, 结构不会一样。

【教师】SO2分子中, S原子采用了sp2杂化, 其中有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O原子形成2个σ键, 余下的1个杂化轨道上有1对孤电子对与2个σ键在一个平面上。所以, 分子形状为折线型。另外, S原子没有杂化的2个3p轨道上的电子与O原子2p轨道上的2个未成对电子形成大π键。

【学生】明白了。

【教师】比较一下:CO2中的C原子采用的是什么杂化?

【学生】C原子采用sp杂化, 所以CO2分子呈直线型。

【教师】对。至此, 大家能否理解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 老师通常不让大家写SO2的电子式, 而只要求大家写CO2电子式的原因了吧。

既然SO2与CO2两者的结构不同, 那么SO2与CO2的性质应该也有不同。比如, SO2有较强的还原性, 而CO2没有, 这一性质上的差异, 能否通过相关知识得以解释?

【学生】……

【教师】S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 当O原子靠近S原子的孤电子对时, 由于O元素的电负性比S大 (O电负性为3.5, S电负性为2.5, H电负性为2.1) , 容易被O原子所捕获, 形成正三角形的SO3, 其中S原子仍然为sp2杂化。

3. 硫酸的教学片段

【教师】请同学写出硫酸的结构式。

【学生】 (学生板书)

【教师】很好。从硫酸的结构式, 大家能看到或想到些什么?

【学生】似乎有—OH。

【教师】对。其实, 含氧酸和碱都可以看成氢氧化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HCl O的结构式应该是H—O—Cl的形式, 而不是H—Cl—O的形式。

【教师】那么, 为什么在含氧酸中有—OH的结构, 却显示出酸的性质呢?

【教师】原来, 各类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酸碱性决定于它发生碱式 (I处键断裂) 还是酸式 (II处键断裂) 离解。

如果把R看成中心原子 (离子) , 则若R为非金属元素, R的电负性相对较大, 吸引电子能力强, 使R—O键结合力增强, O原子上的负电荷向R原子方向偏移, 使H原子上负电荷减弱, 按II处断裂, H原子以H+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呈酸的特征。

若R为金属元素, R的电负性相对较小, 吸引电子能力弱, 使R—O键结合力减弱, 由于O原子的电负性较大, 负电荷偏向于O, 致使电负性小的金属原子R以阳离子的形式离解出来, 即按I处断裂, 释放出OH-, 呈碱的特征。

【学生】看来含氧酸和碱是同一类物质。

【学生】所以, 教材上在讨论元素周期律时, 用“氧化物的水化物”的表述方式来研究酸或碱, 从而讨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教师】说得好。从上述键的断裂形式分析, 能否说明Al (OH) 3为什么显两性的原因?

【学生】能。铝元素金属性不强, 非金属性也不强, 所以, 铝吸引电子能力不强, 使Al (OH) 3既可能按照酸式离解, 也可能按照碱式离解。

【教师】那么, 又如何解释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呢?而稀硫酸却没有“强”氧化性?

【学生】稀硫酸有一定的氧化性。但稀硫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不同, 浓硫酸氧化性是硫酸分子中S元素体现出来的, 而稀硫酸氧化性是稀硫酸电离出来的H+所体现出的氧化性。

【教师】不错。能否从结构上讨论一下这种差别?

【学生】硫酸是共价化合物, 浓硫酸中硫酸分子在没有水分子作用时, 硫酸无法电离, S元素周围的O元素电负性大, 吸引电子能力强, 迫使具有较大电负性的S元素“强力反抗”, 期望获得电子, 这种强烈的获得电子能力就是氧化性, 所以, 浓硫酸体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教师】表述合理, 准确, 到位。那稀硫酸为什么没有强氧化性?

【学生】稀硫酸溶液中, 由于硫酸分子电离产生的SO42-离子中, S元素以sp3杂化形式存在, 且SO42-离子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 使S元素也部分分摊到部分负电荷, 从而降低了S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即氧化性减弱。

【教师】稀硫酸有没有氧化性?

【学生】有。稀硫酸溶液中, H+离子的氧化性超过了SO2-4离子的氧化性, 所以, 稀硫酸的氧化性其实就是H+的氧化性。

【教师】非常好。

4. 环保教学片段 (略)

5. 课堂结尾

【教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根据系统论观点, 站在高三化学基础上, 居高临下, 把高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并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的有力武器进行了系统复习。

【教师】通过上述复习, 大家对今后其他各章节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有何启发呢?

【学生】要定复习的框架。

【教师】是不是应该明确哪些是复习的重点?

【学生】应该复习各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列出知识网络, 列表总结各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检验、用途、环保等。

【学生】……

【教师】很好!我想, 是不是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教师】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概括为六个字:

“定位”———确定复习哪些物质、哪些性质、列出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框架;

“织网”———把相互有关联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编织成知识网, 便于课后复习;

“构性”———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思路, 系统分析、归纳相关知识。

【教师】但是, 对具体的不同章节又有不同的“热点”, 如本节课的热点为:

氧化性 (浓硫酸) 、还原性 (SO2、H2SO3、H2S) 、环保 (SO2) 、检验 (SO2) 、应用。

三、反思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3

于初中化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三化学入手,详细分析初三化学教材,提出了一些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初中生学习化學竖起一座风向标,为化学学习提出一些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

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 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 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 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 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

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 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 SO4,HCl,HNO3,CH3COOH 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红.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遵义师专学报. 1996( 1) .

[2]邸来生.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5) .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4

知识点

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初中化学基本化学反应知识点 篇5

酸与金属反应:Zn+H2SO4==ZnSO4+H2↑ Fe+H2SO4 ==FeSO4+H2↑ Mg+2HCl==MgCl2+H2↑

盐与金属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 CuSO4+Zn==ZnSO4+Cu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

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4、复分解反应:(1)定义:相互交换(正价与正价交换)(2)基本形式:AB+CD=AD+CB

(3)实例:酸与碱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酸与盐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满足下列任意一个条件(1)有水生成 (2)有气体生成 (3)有沉淀生成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篇6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2.能力培养:通过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关系的正确规律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科学品质:通过集体式讨论和学习,对问题的共同探索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难点:运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背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顺口溜。

(练习)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Na2O MgCl2 KOH H2O O2(小结)(1)同学们所背育的合价的顺口溜就是它的一般规律。(强调熟练背诵)(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二、引入新课(引言)学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其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两个。(边投影边讲述)(投影)(1)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新课讲授

1.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已知三氧化钨的化学式WO3,如何求W的化合价?(阅读)课本第64页例2。

(提问)钨的化合价为多少?(追问:你是利用什么求出?)(板书)原则: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练习1)试确定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解:设氯的化合价为x,则

(+1)+x+(-2)×3=0 x=+5 所以在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强调)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依照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练习2)已知化合物中氢为+1价,氧为-2价,试标出其他元素化合价。

(投影)MgO SO2 H2SO4 Ca(OH2)(提示)Mg为+2价, SO2中S为+4价, H2SO4 中S为+6价,Ca(OH)2中Ca为+2价。

(提问)在和Ca(OH)2中原子团化合价分别为多少?(追问:根据什么求出?)(讲解)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利用休合价原则把它当成一个原子来求其化合价,也可求其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所以化合价应标在两 元素的正上方,觉的原子团还有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阅读)课本第64页例3。

(设问)书写化合物的化合价共人有几步骤?请简述这几个步骤。

(投影)书写化合价的化学式步骤:(1)写元素符号,标其化合价;(2)求最小公倍数;(3)求原子个数:原子数=;(4)标各元素的原子个数;(5)检验。

(举例)以+3和+5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小结)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基础,组成较复杂的化合物同样遵守化合价的基本原则。

四、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习题)1.下列化合物中,硫元素显-2价的是()A.SO2 B.SO3 C.H2S D.H2SO4 2.下列各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A.Cl2、HCl、KClO3 B.KClO3、Cl2、HCl C.KClO3、HCl、Cl2 D.HCl、KClO3、Cl2 3.+5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N2O B.N2O5 C.N2O3 D.N5O2 4.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物,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组:氧化铜、氯化锌、硫酸钾

②组:氧化钾、氯化银、硫酸铜

③组: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钙

④组:氧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钠

(提示)1.C;2.B;3.B;4.①组:CuO、ZnCl2、K2SO4 ②组:K2O、AgCl、CuSO4 ③组:MgO、NaCl、Ca(OH)2 ④组:CaO、MgCl2、NaOH(以第3题为例进行分析)(分析)书写化学式时一定要运用化合价原则,即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物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价与化学式教案

文章来源自 3 e du 教育网。然后根据步骤:(1)写元素符号:标其化合价:;(2)求最小公倍数:5×2=10;(3)求原子个数:N原子个数= =2 O原子个数= =5;(4)标各元素的原子个数:N2O5;(5)检验:(+5)×2+(-2)×5=0,化学式正确。

五、归纳小结

(1)本节就是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从蒌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书写正确化学式。(2)利用化学式和化合价原则 ,由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4、5、6。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题中1、2、3。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化合价与化学式

一、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原则: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俣物,一定要依照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二、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2.练习。

三、巩固练习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7

化学教学一般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物质和现象,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践活动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认知矛盾,发展认识能力。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需要逻辑思维方法的指导进而得出结论。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法是把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因素,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而综合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研究的逻辑方法。分析强调的是对个体的研究,而综合强调的是对整体的研究。但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两种方法是相互依存、彼此渗透、互为补充的。教师若能将分析法与综合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感到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庞杂,不好教。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内容繁多杂乱、记忆困难,出题点变幻莫测[2]。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元素化合物知识特点出发,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内容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知识的呈现体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一)共性与差异性相统一

不论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还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安排这一内容,就是让学生对两部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思考,综合归纳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共性,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把握它们的主要性质。其中,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其中的各个不同点;综合的目的是归纳出这几个部分当中的相同点,得出具体的结论。例如,在学习金属与氧气、与水、与酸等反应以后,运用综合法找出金属的共性。同时让学生分析比较钠、铝、铁分别与氧气、与酸、与水的反应,明确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并将该差异与金属活动性联系起来。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不同金属之间的差异性,对金属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样可以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如通过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酸性、脱水性、吸水性,综合得出浓硫酸的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方便记忆。

(二)隐性与显性相统一

化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3]。从某种程度上讲,分析法是显性的,而综合法是隐性的。通过对显性知识的分析,学生能跳出对知识的单一认识,多角度分析知识,综合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避免机械记忆。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Na2O2与CO2、H2O的反应”的显、隐性知识的学习见表1。

(三)集中与分散相统一

元素化合物知识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编排方式[4],集中体现的是整体性,是综合法的运用,而分散即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这又是分析法的内涵。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具体体现在人教版必修1、必修2 两本教材的编写上。在必修1 中,教材选取了钠、铝、铁、铜四种金属元素和氯、氮、硫、硅四种非金属元素。由个别到一般,实际上是为必修2 中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反过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是对前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化。这时集中已学知识与现学知识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有集中的观念。集中与分散相辅相成,在分散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分析到综合,先研究一个个物质,然后再慢慢上升到类,最后再形成规律。

三、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进行教学

(一)基本定律、主要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分析与综合

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分析与综合,甚至可以说,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维模式。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他分析了以往化学家对相似元素的全部分类法,意识到这些方法只关注到孤立元素自身的性质而具有片面性,最后综合考虑了元素原子量以及元素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了正确的元素周期表[5]。对于人教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见表2。

(二)应用分析与综合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选择、确定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有: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教师对上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整合优化,最后综合得出最优的教学方法。如图1 所示。

如对于“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方法的确定[7]。通过分析教材,知道本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常见非金属氯、硅之后而设计的非金属化合物,以大气污染的两个典型代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切入点,了解硫、氮的氧化物带来的危害,体现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那么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学习,萌发了学习的“自主性”,产生对学习的渴望。这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交流、合作和探究,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完成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

(三)分析与综合指导学生解答化学习题

分析法与综合法是中学化学解题思想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分析法是从题目的特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到达题设的已知条件,这是“执果索因”。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过逐步的逻辑分析与推理,最后到达特征结论与需求问题,这是“由因导果”。

【例题】 亚氯酸钠(Na Cl 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图2 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1Na Cl 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 Cl O2·3H2O。

2纯Cl 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是安全的。

(1)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

(2)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在碱性溶液中Na Cl 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 OH稍过量。判断Na 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_____。

(4)从滤液中得到Na Cl 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

【评析】本题通过化工生产亚氯酸钠工艺的一部分来考查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此,学生需要分析的内容有基本化学反应、技术意识、经济效益以及环境问题。综合这几点来确定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3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将科学方法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运用于化学习题中,有利于学生学会“由厚变薄”的学习方法,培养总结概括、抓住重点的能力,同时,学生要独立地、较好地完成这类作业,必须要全面地复习有关知识,因此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完善认知结构。

四、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教学功能

(一)有效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析与综合,注重一种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即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的教学通常把所见到的化学现象与化学习题分开,学生在做习题时很大程度上是套用已有的模型、模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缺乏真实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解题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大负荷的训练、应试没有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下每况愈下。分析法与综合法作为重要的科学逻辑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改变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综上所述,分析法与综合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功能,尤其在教师分析教材知识呈现上、教学方法的确定上、学生解题的指导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运用到了分析法与综合法,只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这两种科学逻辑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科学逻辑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在遇到一些教学问题时,不妨考虑一下能否用到分析法与综合法,很有可能起到简化问题、“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7.

[2]王磊,郭晓丽,王澜,等.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及其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5(5):15.

[3]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88.

[4]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8-49.

[5]盛根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考察[J].化学教学,2011(5):66.

[6]胡志刚.化学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74-75.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8

初中化学(新课标2012版)第六章中,有关物质结构、性质、气体的制取、收集与检验等方面的决定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1、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决定了两种碳单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如: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而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而金刚石则不具有。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决定了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3、金刚石硬度大,决定了金刚石可用于切割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或用于制作钻井机的钻头。

4、金刚石无色透明,加工后光彩夺目,而且稀少,决定了金刚石可以做装饰品—钻石。

5、石墨质地软、深灰色,决定了石墨可以用于制作铅笔芯。

6、石墨具有导电性,决定了石墨可以作电极。

7、石墨具有润滑性且耐高温,决定了石墨可以用作润滑剂。

8、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决定了活性炭可以用作吸附剂。

9、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質)、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10、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决定了干冰可用作致冷剂、制造舞台烟雾以及用于人工降雨。

11、碳单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决定了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

12、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决定了它们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1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决定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一氧化碳密度和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且有毒性,决定了一氧化碳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决定了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作为鉴定二氧化碳的试剂。

二.比较记忆,事半功倍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有不少知识之间存在着既相似(相同)又相异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具有此类关系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内涵。

㈠ 物质组成的比较。

1、生石灰、熟石灰、澄清的石灰水、大理石、石灰石是五种名称较为相似的物质,然而,他们的组成却不尽相同:生石灰是氧化钙(CaO)的俗名,熟石灰是氢氧化钙【Ca(OH)2】的俗名,生石灰、熟石灰皆属于纯净物;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以后所得到的溶液;大理石、石灰石是主要成分都为碳酸钙(CaCO3)的混合物。

2、“碳”和“炭”的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其含义却完全不同:碳是指碳元素,即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字通常出现在含碳化合物的名称中,如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炭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名称,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煤虽然不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煤中含有碳、氢等多种元素),但习惯上也称之为煤炭。

㈡ 物质性质的比较。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两者在物理性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金刚石无色、坚硬、不导电;而石墨深灰色、很软、熔点高、耐高温、有导电性、润滑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因此,两者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

(5)一氧化碳不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碳具有。

(6)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7)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8)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二氧化碳无毒。

㈢ 反应装置的比较。

碳、一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夺得氧化铜中的氧。然而两个反应所选用的反应装置存有差别: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固——固加热(高温)型反应,所选用的反应装置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气——固加热型反应,但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所选用的反应装置是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经过密封改进后的装置,尾气必须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㈣ 问题答案的比较。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Ca(OH)2+ CO2===CaCO3↓+H2O。

验满二氧化碳则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2、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的对象是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O2===CaCO3↓+H2O;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除去的对象是一氧化碳,通常用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想一想,为什么不采用点燃的方法?)。

3、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石灰石与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检验生石灰中有无石灰石,应运用检验碳酸盐的思路,即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石灰石;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通常用高温煅烧的方法,使石灰石转变为生石灰。

三.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发散思考

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围绕“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中的有关问题或结论展开发散性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㈠ 由问题向答案发散:

1.石墨、二氧化碳的某些用途由那些性质决定。石墨用作润滑剂由石墨质地软及耐高温的性质决定;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是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等性质决定。

2.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

结合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可得出制得二氧化碳的六条途径: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②碳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③一氧化碳等具有可燃性的含碳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

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⑤碳酸钙高温分解

⑥碳酸钙、碳酸钠等与盐酸发生反应。

㈡ 由结论向问题发散:

1.与Ca(OH)2+CO2=CaCO3↓+H2O相关的问题。

①如何检验CO2气体?

②盛放石灰水玻璃瓶的内壁上为何常常附着白色物质?

③露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为何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

④为什么熟石灰可用来砌砖抹墙,而且干燥后又白又硬?

⑤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CO2?

2.与CaCO3+2HCl=CaCl2+H2O+CO2↑相关的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②如何洗去盛装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物质?

③如何检验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

④如何除去热水瓶胆上的水垢?

上一篇: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下一篇:工作作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