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精选4篇)

开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篇1

各位领导、专家,全体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一年一度的教学研讨会今天又胜利召开了,这次研讨会是在我校刚刚通过大同市示范高中学校的初评后召开的,它沐浴着党的十七大的阳光雨露,乘着教育优先发展的东风,既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转变观念,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有效性教学;创新管理思路,落实精细化管理思想,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总结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表彰获奖教师。会议还邀请到了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专家,就“有效性教学、精细化管理”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两个内容作专题辅导,同时将听、评三位“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优质教案、优秀作业和听课笔记的展示等。希望大家聚精会神搞研讨,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这次研讨会开成努力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富有成效的大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转变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智慧,带来愉悦幸福。

转变观念,我想首先从学习谈起。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莫不与学习有关。进行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教师有愿意接受教学改革的思想,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信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有三种境界,一是向学习工具学习,如读书学习,网上学习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二是向经验学习,善于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提高,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三是向他人学习,向成功人士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学习,接受新的东西,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智慧,进而产生新思路、新举措,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建树、有创新、高效益,并在获得教学高效益的同时,感受教学的快乐与幸福。

2、研究,转变方法,探索创新,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教书不研究,只能做教书匠。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来自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也有来自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有来自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问题,也有来自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师研究的课题,要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有效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3、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沟通与合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沟通与合作。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与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应当只充当领导者、权威的角色来统治课堂,而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教学策略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转变教学策略就是要做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格局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要充分认识并承认学生个性、潜能的差异,创设情境、给予时间,尊重、爱护、帮助学生发展进步,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根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要变革传统的教师中心、以教师讲授占据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只有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实践的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德,鼓动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效性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本质途径

有效性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佳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通俗地讲,有效性教学是指一段时间教学以后,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否效益的惟一标准,用以衡量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否得当的教学活动;

开展有效性教学要关注的几个教学环节:

有效性备课。即“个人精备+集体讨论+整合修改”的模式,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完善教案与学案的整合,使每个教学案例都能体现教师鲜活的课程理念,精湛的教育艺术和令人回味无穷的教育智慧,让每一个教学设计焕发出生命活力,进行灵魂的对话与交流,使人感受到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的巨大魅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清晰讲授,把该讲的东西讲明白、讲透彻,不该讲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运用启发式教学,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有效的、激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

有效的训练与辅导。做到分层练习,练习适时、适度、适量,反馈矫正及时,日清、周清、月结,促进学生提高与发展。辅导应做到教辅结合,集中与个别相结合。

二、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的管理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学校管理要求,努力实现管理制度化,运行流程化,考核数量化,细节衔接化。靠精细严格管理,靠精细实现公平,靠精细激发活力,靠精细提高质量。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要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有这样一个口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抓基础、抓常规、抓规范。不抓规范就没有示范,有示范才能促规范。

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责任明确,落实规章制度,要求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使学校管理无空挡。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强调做事要求“精”求“细”,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上都要在“精”和“细”做文章,尤其是师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摒弃陋习,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都表现出业务素质精、教学手段精,课堂环节细、作业批改细、耐心辅导细,教学必将产生质的飞跃。“玉不琢不成器”,这“琢”就是精雕细刻之意。要具备这种本领除了刻苦学习、锤炼素质、积极工作之外,只有在精细上下功夫。

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

2、构建适合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一是学校宏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向管理要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细则》与“成绩管理,绩效工资”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课堂教学管理精细化,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有效性教学”,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三是校本研训的精细化,进一步健全《教师教科研考核细则》,支持教师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有效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活动,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广泛开展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为迎接今天秋季的高中新课改做好充分准备。

3、构建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①新教师选拔工程。坚持“素质第一,公平选拔,专家评定,实力上岗”的原则选聘教师,把好教师入口关;②青蓝工程。培养新型的年轻教师,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指路子,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连续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卓有成效;③名师工程。建立客观、科学、具有激励效果、可持续性的“学校骨干教师、名师考核认定办法”与“认定、培养、管理、待遇”相统一的实施办法,真正发挥骨干、名师的领军作用和社会效应。④与大师对话工程。建立与大师的联谊关系,聘请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大师、名师与我校教师对话、培训;建立联谊校合作关系,派出教师跟班实践学习;建立教师培训基地。⑤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各学科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习,并逐步实现在招聘教师过程中招聘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通过三年左右时间,使我校教师队伍中教育硕士所占比例达到25%以上。

4、完善教学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各处室要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料和档案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学校意识,注重过程、细化环节,出精品结果。

三、抓住示范校建设契机,走内涵发展之路,铸学校未来之辉煌

1、深入领会示范校建设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建设办学实力雄厚、办学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中学校,让老百姓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力雄厚就应该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硬件环境优越,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悠久的、良好的文化积淀。办学质量高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办学理念、学生发展质量、教师发展质量等,我们要充分理解并实践示范校建设“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

2、优质学校的内涵: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有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有优质的教师队伍,名师如林,有鲜明的、完全优于他校的、被社会认可的办学特色,有优秀的教学质量,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一句话,就是老百姓的孩子愿意去上学的学校。

3、走内涵发展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是我们的事业之路、幸福之路、造福后代的未来之路。广大教师一定要确立学校发展的意识,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把促动自己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作自己事业的全部,让自己的专业发展、终身学习伴随自己的生命历程。

走内涵发展之路 篇2

南洋小学 蔡清林 *** 内容摘要:如何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走向成功、让校园充满欢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品牌、师生素质、管理水平,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之路,我们的设想和做法是:

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一要改进和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学校质量意识。二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要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二、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推进师资建设。

1、实施“铸魂工程”,在提高教师人格修养上下功夫。

2、实施“青蓝工程”,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下功夫。

3、实施“增智工程”,在提高教师自身更新知识上下功夫。

4、实施“增效工程”,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功夫。

三、强化特色荣校意识,全面推进特色育人。

1、巩固成果,努力创新。

2、加强管理,规范教学。

3、面向全体,亮化特色。

四、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1、重视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

2、重视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3、重视常规管理和考评制度建设工作。

九十载征程,同心共度,九十载薪火,你我传承。诞生于新文化运动伊始的南洋小学,经过一代代南小人立志、寻梦、拼搏、求真,方有今日之如画校园如鼎校业。特别是近年来,南洋小学秉承“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走向成功,让校园充满欢乐”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品牌、师生素质、管理水平,先后获得了“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国家级“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装备现代化实验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盐城市模范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正处于从规范办学向特色化办学转型的重要阶段,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谱写南小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理念决定行为,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以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地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乘成功顺利通过“盐城市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的东风,争创新的业绩。

一要改进和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学校质量意识。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完善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发挥考核评价激励作用。所有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领会绩效考核机制对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精神,以教师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准绳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制定个人目标时要切实注意规定目标和自定目标相结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构建学生学习策略为主要措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二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把集体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讲评关、辅导关、测试关等“五”个关口,精细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按照“盐城市亭湖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制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每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迈进。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透明、公正和公平评价原则,强化评价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要教师结合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策略研讨,加大“每人一节好课”的评比力度,积极推广取得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抓好课堂教学效率同等重要的思想,强化学风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的优良学风。

四要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必须以理论为依托。目前学校有3课题,因此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志要始终把提高理论素养放在首位。每位课题实验教师都要围绕课题收集典型个案、写好教学反思,注重材料积累,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交流。每位课题实验教师根据研究课题,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经验论文,要做到“三要”:一要勤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注意作笔记和写心得;二要写好课堂教学的“教后感”和“教后记”;三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专题总结。

二、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推进师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新学期,学校将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努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实施“铸魂工程”,在提高教师人格修养上下功夫。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打造师德模范典型,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完善教师师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挖掘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感动校园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激励教师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主题教育,为他们实现职业理想搭建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2、实施“青蓝工程”,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学校青年后备干部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帮一纽带联系,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全体班子成员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等五种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实施“增智工程”,在提高教师自身更新知识上下功夫。积极谋划“十二五”期间师资工作规划,按照《亭湖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考核办法》,加大现有骨干教师考核培养力度,使他们在新的平台上能有新的提升。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业务竞赛,促进教师本领提升。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比的准备。组织开展好新一轮“三名”、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烈氛围。

4、实施“增效工程”,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实施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以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为重点,抓好全员培训,使全体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将围绕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研讨与实践活动,营造重科研、人人做实验、处处有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高度重视岗位练兵、教学评优活动,尽力为他们搭建登台亮相、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三、强化特色荣校意识,全面推进特色育人

学校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推动着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学校的形成。近两年,我校生活作文特色的创建成果不够明显,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所下降,如何度过“高原期”,突破特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1、巩固成果,努力创新。进一步切实加强特色建设理论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对特色建设的基本理论入耳入脑,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追求,进一步把我校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创建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力争实现区域内窗口学校的目标。

2、加强管理,规范教学。按照新一轮学校特色建设提出了“十个一”的建设要求,促使特色创建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每一位教师都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精心上好每一节作文课,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社区和学校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加强对生活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骨干教师编印生活作文校本教材,为学校特色建设寻找发展生机,引来源头活水,提升创建层次和品位。

3、面向全体,亮化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做到全员启动、整体推进,不留一个空白点,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关注普及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特长生梯队。实施中要人人为创特色献计献策,个个为树品牌出力流汗,要将特色项目的参与率和创建成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对在学校特色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时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贯彻执行《中小学管理规范》,加强学校规范管理,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体改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得现实意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新形势,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重视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努力将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六五普法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相结合,充分发挥“思品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全面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教育,逐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重视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少先队员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重视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大预案演练力度,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安全管理各个细节落实到人。强化安全管理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坚决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注重校园规划、美化和绿化,创设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走进校园,就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力求每个景点的启智和精致,让我们全体教师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文明积淀成人格,用宽容、用赏识、用仁爱去帮助每一个孩子架起实现梦想的桥梁。

开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篇3

——白水县尧禾中心校侯同强

这段时间,有幸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参加国培计划(2015)陕西省乡村中小学校长网络研修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多位专家、校长的精彩报告。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尤其是高鸿源教授报告中《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管理》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好校长如何管理学校发展的基本标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我中心校实际,在“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实行精细化管理为重心,以实现内涵发展为内驱力,顺利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现将我中心校内涵发展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大课堂。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让学生找回七彩童年,这是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国家的课程计划,在课后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这是我们教育者一直探讨的课题。本着让师生“轻负高质”的宗旨。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大课堂。

(一)五个一活动内容:

1、每月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展。

2、每周开展一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

3、每周举行一次“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

4、每周背诵一首经典古诗文。

5、每周上好一节“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课”。

(二)实施要求:

1、各基层校长要大力支持和切实抓好五个一活动建设。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学校实施方案。

2、各学校必须给各个班配备大小相同的班级文化展牌。要求展牌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如:手抄报、硬笔字、毛笔字、绘画、剪纸、优秀的作文、日记等。

3、关于每周开展一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各校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时间及项目,务必使师生同愉共乐。

4、坚持每周举行一次“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不动摇。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时严格要求自己。

5、在每周背诵一首经典古诗文,必须检查到位,可以发挥班长、小组长等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对于高年级同学还可以采用相互交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

6、针对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课,不要仅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面,还可以让学生看看有关的图画、影视等。

(三)实施结果:

1、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师生感受到同愉同乐,乐在其中。

2、对所有的活动必须做好有关的记录和资料。

3、中心校不定期考察此项活动开展情况,并纳入校级评比与基层领导考评的重要项目之一。

4、以书面形式总结好五个一活动实施过程的得与失。并于学期

末将总结材料上交中心校。

二、强化校本教研工作,构建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1、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重点突破的四个关键问题:通过删除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和落实“三讲三不讲”策略,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杜绝教学进程中的假问题,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切实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由单纯听讲的课堂向思维的课堂转变;善导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反馈矫正在课堂内完成,实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要结合“自主互助合作型”课堂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成果展示课,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比较固定、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流程,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继续深化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

2、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深研教材,推进学科知识树的建构,把学科知识树构建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内容。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宏观把握教材,微观把握知识点,着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构建课时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学期知识树、学年知识树、学段知识树,实行学习前知识树的设计和学习后知识树的二度设计。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树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框架。定期开展单元知识树说课活动。

3、规范作业设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要建立作业周前监控制度,对各科作业要从数量和质量、难易程度等实行总量控制;建立作业难度调控机制,对作业难度进行“会诊”,切实解决作

业过难问题;制定优秀作业评价标准,建立特色作业创新机制,体现作业的自主设计与自主创新,实现作业布置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学期内,要开展好优秀作业设计展评活动。

4、以“月考”、“单元测试”等形式,加大单元过关的落实力度和质量评价。加强单元过关测试题的集体研讨,强化批阅环节的过程控制,重视批改后的集体分析,针对单元过关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矫正措施,并将单元过关的落实情况和质量评价纳入教学常规检查项目。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次考试之后进行详细分析,形成书面指导意见。

5、扎实落实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书写美观工整、作业自查自改、读书积累、善于质疑问难、自主互助学习、探究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新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低年级着重抓好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中高年级着重抓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能力。本学期,要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能力纳入全校任课教师的岗位目标考核,开学一周内,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经班子例会讨论通过后施行。继续组织好小学生语文英语书写展评、演讲活动和读书征文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6、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的内涵和质量。对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库,人人有小课题,人人研究小课题,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发展。通过跟踪调研、名师带动、成果推介

等方式,深入推进我校小课题研究。学期末,组织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小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介。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根据发展愿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征求师生意见,通过反复讨论,构建了以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校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以“学会参与,主动发展”为学校主流文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关爱的和谐校园,文化浓郁的书香校园,关注生命的生态校园。

2.丰富校园文化载体。以校园文化解说、班级文化解说、校园文化节、主题班队会、诗意节日等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德育思路,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办学理念。开展文化解说活动,注重小解说员的培训、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解说,让文化“上墙”,还要让文化“下墙”,既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又加深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发挥着春风化雨的育人功能。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予以高度重视。各班通过各自的班规、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展示台等突出班级特色。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布置墙面,确定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只起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学校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指导,督查。

4.加强课间文化建设。课间文化是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学校除了为学生安装体育器材,还通过各种载体,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在各班门前绘制学生喜爱的游戏图案;班级内根据个人的爱好,建立各类活动小组;学校大课间活动健康、活泼、有序、文明。

开展有效性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篇4

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我们从学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们学校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位。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了教师科研思想的建设,把它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两次培训,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明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教育科研,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通过教科研方法的培训和身边成功案例的展示,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能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切实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

其次,广开学习之路。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帮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保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发展性,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充满了活力。近几年来,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定期举办教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参训教师达200多人次,以最直接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学校大胆解放科研思路,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共同进行教师培训。两年内,先后派出近百人次的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学习前沿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再次,学校大力实施了校本培训工程,整体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素质。具体措施有:①案例式反思:让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并由此探寻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通过长时间这种形式的研究,我校教师已经基本形成即时反思的习惯,教师们的反思有新意、有深度,仅2008年,我校就有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在市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并有多篇

反思案例在《山东教育》等专业刊物上发表.②沙龙式探究:让思维在对话中渐入佳境。为使校本培训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个案走向一般,我校借鉴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沙龙”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加工、改造之后,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沙龙式探究”活动。各个课题组在学校的同一引领下,定期坐在一起,互相汇报,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沙龙式探究”让我们寻求到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有效载体,使“参与式培训”由一种理论构想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现实,以此而生成的思维,形成的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③录像课研讨:把教学的每一刻真实呈现。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研究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课堂,能更直接地指导教学,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录像课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录像课研讨的方法是:事先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全过程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然后在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播放,充分暴露并展示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思维过程,组织其他教师直接与授课教师对话、研讨,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样一些鲜活的教学实录中抓住教师普遍认为有所欠缺之处进行切磋、探讨,从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单纯的外在说教演化为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仅2008年,我校有4节心理健康录像课在省心理健康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另有多节录像课在市区级录像课评比中获奖。④与名师携手:挖掘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在教师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区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校本教师培训的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实施了“与名师携手,走向成功”活动,如:我校成立了“省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即“刘立平工作室”,让刘立平老师为指导教师,在全办事处选拔有潜质、爱研究的年轻教师入室学习,在名师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研讨教学,旨在通过这些校内名师来达到培训青年教师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建立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教研科研是一家,教研科研互相促进,不可分割,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中,由于机构的设置问题,教研科研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也正是教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的瓶颈所在。因此,教育研究要真正推动教学改革,必须走“教研科研一体化”之路。我们认为,要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要分“三步走”: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即要求教研工作要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作支撑,科研工作要围绕教研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和开展研讨活动;教研要着力再现优秀科研成果的前沿观点和创新之处,要有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积极措施;教研的重点专题要进行科研立项,适合教学需要的新的科研成果要尽快进入课堂;教研专题与科研项目要尽量捆梆在一起进行,实现和谐发展、互惠双赢。

1.教研“出课题”,重点抓好“五个深入”的工作。

我们认为,教研应该是创造性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把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教研工作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立足于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只有这样,教研才能为科研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校着重抓好了“五个深入”:

①校长、教研员、业务教干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目前学校领导和业务教干、教研员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往往对课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不够深入,看结果的多,重过程的少,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准。因此,我们提倡校领导要深入第一线,进入课堂听课,掌握老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我校不仅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校长每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正是在深入听课的基础上,徐跃富校长形成的《小学德育生态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普教重点课题,正在开展研究,成效显著。对教研员,我们更有明确的规定,如:教研员每个学期的听课不得少于60节;教研员实行“包点制”,规定每个教研员每个月必须到指定的村级小学推门听课一天;教研员必须兼课;教研员每个学期必须举行一次面向全处的公开课;教研员必须承担课题等等,这些制度的确立保证了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学的密切联系,确保了研究课题与实际教学问题的一致性。

②教研室和教导处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室和教导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但更经常的是开展校内各种教研活动,如进行每周一节研讨课活动,并且我校提倡跨学科听课、议课,及时捕捉学科的教研信息,掌控学科教学问题,提出学科研究方向,把教研主题上升到科研课题,把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③教研组深入研究学科问题,展示问题。鉴于目前许多教研组的研究流于形式,造成学科教研活动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实效。因此,我们提出,不管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变化,教研组始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只有加大教研组的教研力度,才能快速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求教研组要做到深入研究本组的教学质量问题,提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为本组研究的方向,确定学科的科研课题,把教研问题上升到科研课题。为此,我们还专门制定了“星级教研组”和“书香办公室”的评选办法,激励教研组内研讨氛围的形成。

④年级组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教研员参加过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发现诸多问题,有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只是讨论教学进度,研讨一些教学内容,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研计划。因此我们更加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各年级组以问题研究带动备课活动,使备课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课题研究的过程。集体教研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使教研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也推广科研成果,使之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运用。

⑤老师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教研潜能。在校内开展教师个体行动研究,要让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学校为促使教师的教研成果上档次,出精品,向教师提以下四点要求:第一,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教师就会有意识、相对集中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写出来的专题总结会有较高的质量。第二,提倡教师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随时记录自己所教学科应予采取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然后进行提炼、归纳。第三,提倡教师做案例研究。教师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撷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故事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第四,提倡教师撰写有深度的反思记录。教师可以从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的预设与实际的差距、对后续教学的启示、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等问题入手写反思记录。高质量的反思记录更好地洞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揭示自己在实践中所应采用的教育理念。

2.科研“做文章”,做好“四个完善”和“三个一体化”。

有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有了准确的教研定位,有了明确的教研方向,学校的教研工作就会自觉地与学校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教师的教研活动就会主动向科研活动靠拢。教师、教研组在教学教研中发现的问题就以科研课题的形式提出,只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也深深知道,学校科研离开了学校的实际,离开了教师的实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四个完善”和“三个一体化”。

(1)切实做好“四个完善”。

①完善科研的选题指导。我校要求教师在选题时一般遵循“小”、“准”、“实”的原则,指导教师从以下三个角度作为选题的切入点:一是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提取素材,寻找突破点。我们提倡采用“问题课题化”的策略。各教研组在广泛调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确立在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遍、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到两个问题,并使“问题课题化”,采用集体或教师自由组合的形式,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和支撑,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去试行、验证、领悟。二是在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增长点。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者学校的办学经验,一旦注入科研含量,很容易促成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或者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1999年,我校参与了创新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十五”期间,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基础上,把“情境探究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提出了“生态教学”的思想,其主要理念为:创设的情境自然和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这一课题的研究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十一五”规划开始之初,我们在“生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我校的实际,更近一步地提出了“生态教学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特色形成的研究”和“小学德育教育生态化的研究”,现已申报了省级课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三是在教学发展中寻找连结点。即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用超前的眼光洞察教学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抢占教学科研的制高点。

②完善科研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省级课题”为龙头,以“市级课题”为两翼,以“区级课题”为前沿指挥点,以“学校教科研小组”为基础的四级科研网络。我校在“十一五”开始之际,申报了“创新教育”课题“小学学科智慧

型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在这一龙头的带领下,我们把“智慧型课堂”初步进行细化,分为“语文”、“数学”、“音乐”三个学科,提出了“小学语文大容量整体教学”、“小学数学框架式教学”和“小学音乐诗情画意教学”等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现在“小学音乐诗情画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成果丰富,于2008年9月顺利结题;“小学语文大容量整体教学”已经申报了市级课题,正在开展研究。

③完善学校的科研机构。在学校内部,我校实现科研层次的“四结合”:一是行政结合,即校长是教育科研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二是教研室、教科室相结合,做好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准备;三是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实现学科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四是课题组成员与全体教师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听取课题组外教师的意见,及时公布和推广科研成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局面。

④完善队伍的建设。随着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我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基本实现“全员练兵、骨干攻关、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树立典型、系统培养、经验启发、实践锻炼”的培养模式。

(2)努力实现“三个一体化”。

①教研管理和科研管理一体化。学校把教研工作与科研工作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找准二者之间的切入点。

②教学骨干与科研主力的一体化。这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建设一支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双重骨干教师队伍。

③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的一体化。这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核心。我们鼓励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把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相关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把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问题与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3.做好科研成果“进课堂”工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准确定位了学校的科研价值取向。过去我们的学校课题研究,只要一结题就万事大吉,几年的科研成果成为一纸空谈,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没有实现“以科研促发展”的美好愿望。其普遍原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与教学脱离,与学校实际脱离,因此,成果很难得

以推广。其实教科研本身就是“来之于教,作用于教,回归于教”。那么,实现了教研科研一体化以后,我们的科研成果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光大。

我校通过学校的教科研专业刊物《课改参考》、学校网站等为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第一,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以校为本的科研成果,更多是带有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更利于推广应用,使科研成果得以开花结果;第二,推广成熟的教研科研方法。在实践教研科研一体化进程中,会总结出许多经验及做法,学校相关部门推广其中成熟的做法,为下一阶段的教科研提供便利。第三推介成功的教科研骨干。通过这样的推广,及时地把课题研究转化为课题成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

几年来,我校在过去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向内部攻坚,整体推进,取得了成效。

自1999年起,我校就承担了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具体做法是:①强化过程管理,以备课为起点,使情境教学深入课堂。课题组的教师(现在已经推广到全体教师)的备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质的变化:一是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二是重视问题的设计,三是重视学科特点与创新教育思想的融合。②边实验边总结,以多种形式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近年,省级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构建》和《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顺利通过省级鉴定,3篇教学论文、教学实录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由我校老师主编的《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道德教育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特色。2006年我校以山东省新道德教育课题实验课题开题为契机,旗帜鲜明的提出创建学校德育特色。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设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和安全教育。2006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第四批校级课题,主要以新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于这批课题学校认真评审,加强过程管理,督促并指导教师扎实开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基本做到了班班有特色,月月有重点。2008年8月,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基于学科促进学生道德审美研究》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顺利结题。

另外,我校承担的其他各项省级重大课题均开展顺利,成果显著。省级课题《小学社会科学教学评价研究》《音乐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生态化课

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与研究》均顺利结题。其中一项获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十多项市级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二十多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

三、强化激励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师整体科研意识不强,教科研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必要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教育研究的根本保障。为引导我校全体教师更好地进入教育研究状态,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各级课题的研究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规定了新的课题管理的办法。为了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高涨,我校专门出台了《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不仅对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费用予以承担,而且还对在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重奖。为了督促教师规范地进行课题研究,真正让研究落到实处,教科室不仅参与到教师研究的每一步之中,而且还制定了《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课题月汇报制度》,规定每个课题每个月定期向教科室汇报本月课题的进展情况,上交课题活动的各种资料。

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奖励。

近几年来,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有3项,6人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6部教育教学著作公开出版发行;2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人次在国家教育部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9人次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7人次在市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7人次在国家、省、市、区举行公开课,近30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正是由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2人,沂蒙名师1人,临沂市教学能手2人,临沂市教学新秀3人,市中名师2人,市中区教学能手14人,市中区教学新秀12人。

上一篇:初中学校控烟工作计划下一篇:统计学考试重点题目